中医治疗咳嗽经典大全

合集下载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

治疗干咳中医处方治疗干咳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常见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干咳多由肺燥、肺热、肺阴虚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干咳的处方,但请注意,实际使用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1. 清肺润燥汤- 药材:桑白皮15克,地骨皮10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贝母10克,甘草5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早晚两次温服。

2. 养阴清肺汤- 药材:生地黄15克,玉竹15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3. 桑菊饮- 药材: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薄荷5克,甘草5克。

- 用法:将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温服。

4. 百合固金汤- 药材:百合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麦冬15克,贝母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5. 银翘散- 药材: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5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6. 二冬膏- 药材:天冬15克,麦冬15克,蜂蜜适量。

- 用法:将天冬、麦冬煎煮后,加入蜂蜜调匀,制成膏剂,每日服用。

7. 润肺止咳散- 药材: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5克。

- 用法:将药材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用温水送服。

8. 养肺汤- 药材:沙参15克,玉竹15克,百合15克,麦冬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5克。

- 用法:同上。

在使用这些处方时,应注意个人体质和病情的差异,以及药材的剂量和煎煮方法。

此外,干咳的原因复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方证:咳嗽

中医方证:咳嗽
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
3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中医方证: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 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 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
内伤咳嗽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中医治疗喉痒、干咳的方子。

喉痒、干咳是常见的症状,常常给人带来不适和困扰。

在中医的治疗中,有许多传统的方子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方子。

1. 梨膏糖水。

将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冰糖,加水煮沸,待梨熟烂后取汁,待温后服用。

梨性味甘凉,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喉痒、干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 雪梨百合汤。

取新鲜雪梨1个,百合30克,冰糖适量。

将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块,与百合一同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最后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

这款汤品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对于喉痒、干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 桔梗石膏汤。

桔梗10克,石膏30克,甘草5克。

将桔梗、石膏洗净,与甘草一同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30分钟,待温后服用。

这款汤品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喉痒、干咳等症状。

以上方子均为中医传统经典方子,对于缓解喉痒、干咳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但在服用中药时,仍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子,并遵医嘱用药。

希望以上方子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祝大家早日康复!。

5种治疗咳嗽的中草药治疗咳嗽的8种偏方

5种治疗咳嗽的中草药治疗咳嗽的8种偏方

5种治疗咳嗽的中草药治疗咳嗽的8种偏方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草药不同,治疗的疾病也有所不同,那么,能有效治疗咳嗽的中草药有哪些呢?5种治疗咳嗽的中草药1、款冬花款冬花为止咳常用药。

前人经验认为款冬花温而不燥,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因此,一切咳嗽,无论属寒热虚实,只要与肺经有关,都可用之。

现代也用于多种咳嗽,尤其伤风感冒、上呼吸道炎而喘嗽者,更常应用2、罗汉果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脾经;体轻润降,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主治痰火咳嗽,咽喉肿痛,伤暑口渴,肠燥便秘,咳嗽咽干,咽喉不利。

可用罗汉果泡水治疗咳嗽,连皮带瓤一起泡,一天喝数次。

一天后咳嗽大为减轻。

2、甘草甘草熬水能止咳化痰,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黄酮、甘草浸膏以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另外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

因此甘草熬水能够化痰止咳,使得喉咙更加通透舒畅,缓解咽喉疼痛。

3、山药山药可以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主治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尿频,虚热消渴,为常用补气药。

可将山药煮水,大火熬开,小火半小时,然后当一天的饮用水即可。

5、川贝粉川贝粉可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患者可使用川贝粉蒸梨来治疗咳嗽。

治疗咳嗽的8种偏方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

连渣一次服。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

服后出微汗即愈。

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伤风咳嗽: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

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咳嗽的中医健康教育小处方

咳嗽的中医健康教育小处方

咳嗽的中医健康教育小处方
《咳嗽小处方:中医健康教育》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由感冒、流感、支气管炎、哮喘等引起。

在中医中,咳嗽被分为寒咳、热咳、燥咳和虚咳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咳嗽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小处方,帮助你缓解咳嗽。

1.寒咳
中药:橘红、陈皮、百合
食疗:吃姜糖水或蜂蜜水,多喝热水
穴位按摩:涌泉穴、中脘穴
2.热咳
中药:玄参、银花
食疗:多喝芦根汤、梨汤
穴位按摩:太冲穴、合谷穴
3.燥咳
中药:沙参、麦冬
食疗:多喝水,吃梨汤或冰糖炖雪梨
穴位按摩:太空穴、太冲穴
4.虚咳
中药:党参、麦冬
食疗: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汤、猪肚汤
穴位按摩:大包穴、太冲穴
无论你是哪一种咳嗽,都需要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另外,这些小处方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的,如果咳嗽持续时间长或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希望以上小处方对你有所帮助,祝大家早日康复!。

中医小方子治疗咳嗽

中医小方子治疗咳嗽

中医小方子治疗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咳嗽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外感风邪、内伤湿痰等。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注重辨证施治,根据咳嗽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小方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小方子,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咳嗽。

1. 风寒咳嗽:多发生在冬季或气温较低时,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清稀。

此时可选用生姜、大枣、葱白煎汤服用,以散寒止咳。

2. 风热咳嗽:常见于春夏季节,表现为咳嗽声急,痰黄稠。

可选用桑叶、菊花、薄荷等药材煎水服用,以清热解表。

3. 痰湿咳嗽:痰多而黏,色白或黄,常伴有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等药材,以健脾化痰。

4. 燥咳:多见于秋季,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干咽燥。

可选用梨、蜂蜜、百合等润肺止咳的食材,制成梨膏或蜂蜜水服用。

5. 内伤咳嗽:多因情志内伤或久病体虚引起,表现为咳嗽无力,痰少或无痰。

此时应选用养阴清肺的药材,如麦冬、玉竹、沙参等,煎汤或泡茶饮用。

6. 小儿咳嗽:小儿肺脏娇嫩,易受外邪侵袭,治疗时宜选用温和的药物,如枇杷叶、桔梗、甘草等,以润肺止咳,同时注意调理脾胃。

7. 孕妇咳嗽:孕妇咳嗽应避免使用过于寒凉或刺激性的药物,可选用温和的药材,如银耳、莲子、枸杞等,制成汤水或粥食。

8. 老人咳嗽:老人肺肾两虚,治疗时应注重补肺益肾,可选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药材,煎汤或泡茶饮用。

在使用中医小方子治疗咳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辨证施治,根据个人体质和咳嗽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子。

- 遵循医嘱,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

- 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多样,但关键在于辨证施治,合理选用药材,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日康复。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有声为咳,有痰为嗽,既有声又有痰者称为咳嗽。

它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有把呼吸道过多的分泌物或异物随着气流排出体外的作用。

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和幼儿,尤以冬春季节为最多。

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扩张等病中医学将咳嗽立为一种病种,并分成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大类。

由风寒燥热等外邪侵犯肺系引起的咳嗽,为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有寒热之分,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常常并发感冒。

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犯肺,致肺失肃降,引发咳嗽,为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的特征是:病程缓,病程长,因五脏功能失常引起(一)通用方方1【原料】甘草、桔梗各6克【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祛痰止咳。

适用于咳嗽【原料】苦杏仁9克,川贝母3克,梨汁1小杯,糖适量。

方2【用法】杏仁用水泡软后捣碎,加水200毫升,煎汤去渣,加入川贝母、梨汁、糖,研成杏仁乳。

日服2次,每次15毫升【功效】祛痰止咳。

用治咳嗽咳痰。

方3【原料】杏仁4.5克,冰糖6克【用法】杏仁研成末,冰糖化成水,调匀后分3次冲服【功效】化痰止咳。

适用于咳嗽不止。

方4【原料】经霜冬瓜皮15克,蜂蜜少许【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化痰止咳。

用治咳嗽。

方5【原料】鲜大青叶、蜂蜜各适量。

【用法】捣绞取汁半杯,调蜜,炖热温服,日服2次【功效】化痰止咳。

用治肺炎咳嗽方6【原料】茶叶7克,生姜10克【用法】将去皮生姜与茶叶一并煮成汁,饭后饮服。

【功效】温肺止咳。

适用于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病症。

方7【原料】紫菀20克,款冬花20克,百部50克。

【用法】先将诸药晒干或烘干,研末过筛,1日3次分3天服完,服用时用乌梅1~2枚,生姜2片煎水送服【功效】化痰止咳。

此方治疗久咳效果很好。

对痰中带血者,可加阿胶(烊化)冲服效果更佳方8【原料】干柿子、蜂蜜各适量。

【用法】将干柿子烧灰,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功效】化痰止咳。

止咳中药配方大全

止咳中药配方大全

止咳中药配方大全止咳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

中药中有许多可以有效止咳的药材,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止咳中药配方。

1.川贝炖梨。

川贝炖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止咳食疗方,它主要由川贝、梨和冰糖组成。

川贝性平,味甘、苦,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梨性寒,味甘、酸,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作用。

将川贝、梨和冰糖一起炖煮,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2.百合炖雪梨。

百合炖雪梨也是一种常见的止咳食疗方。

百合性寒,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雪梨性寒,味甘、酸,有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将百合、雪梨和冰糖一起炖煮,对于治疗咳嗽有一定的效果。

3.款冬花茶。

款冬花茶是一种中药茶,主要由款冬花、枇杷叶、桔梗、甘草等药材组成。

款冬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枇杷叶性寒,味苦、涩,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桔梗性平,味苦、辛,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甘草性平,味甘、苦,有益气养阴、止咳化痰的作用。

将这些药材一起煮水泡茶,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4.川贝雪梨汤。

川贝雪梨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食疗方,它主要由川贝、雪梨和冰糖组成。

川贝性平,味甘、苦,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雪梨性寒,味甘、酸,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将川贝、雪梨和冰糖一起煮水饮用,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5.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是一种中药汤剂,主要由沙参、麦冬、枸杞子、川贝、杏仁等药材组成。

沙参性平,味甘、淡,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麦冬性平,味甘、微苦,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枸杞子性平,味甘、苦,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川贝性平,味甘、苦,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杏仁性平,味甘、苦,有润肺止咳、化痰止咳的作用。

将这些药材一起煎煮,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总结,中药配方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止咳有着独特的疗效。

但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配方,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咳嗽经典大全
咳嗽是独立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是秋冬季常见病症。

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必须详审病机分型辨治,才能尽快地治愈。

用中成药时,必须证、药相符才能功效显著,药到病除,否则无效甚或加重病情。

我们现在说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

一、一般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和内伤咳嗽(痰
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分七个证型。

1.风寒袭肺。

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可选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解肌宁嗽丸、小青龙合剂(冲剂)等,
2.风热犯肺。

咳嗽,咳声粗亢,痰稠色黄,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可选用羚羊清肺丸(由羚羊角粉、浙贝母、大青叶、桑白皮、金银花、杏仁、枇杷叶、黄芩、前胡等中药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桑菊感冒片、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散)等,也可参考选用。

寒咳、胃寒呕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风燥伤肺。

秋冬气候干燥伤肺,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身热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

治宜清热润燥、生津止咳。

可选用秋梨膏(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羊胆丸、莱阳梨膏等,也可参考选用。

忌食辛辣香燥、肥
腻及过于寒凉之品,宜戒烟。

4.痰热郁肺。

咳而气喘,痰多色黄黏稠,不易咯出,口鼻气热、口苦咽干、咽痛喉肿、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等。

治宜清肺泻火、化痰止咳。

可选用二母宁嗽丸(由浙贝母、知母、石膏、黄芩、栀子、栝楼皮、桑白皮、五味子、陈皮、茯苓、甘草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有清气化痰丸、羚羊清肺丸等,可参考选用。

5.痰湿蕴肺。

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

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可选用千金化痰丸(由法半夏、茯苓、陈皮、白附子、白术、枳实、胆南星、海浮石、当归、知母、天花粉等组成),每次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二陈丸、橘红
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6.肝火犯肺。

咳时面赤、咽干口苦、痰滞咽喉,只咳不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宜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可选用黛蛤散、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子、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
甘草等)。

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7.肺阴亏耗。

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

治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可选用养阴清肺丸(由生地、玄参、麦冬、川贝母、白芍、丹皮、薄荷、甘草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如果咳嗽日久不愈,痰少色白清稀,伴有气喘、声低无力、疲倦畏风,自汗心悸、面色苍白、手足欠温,易患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出现肺气虚的,治宜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可选用人参保肺丸(由人参、五味子、杏仁、玄参、枳实、砂仁、罂粟壳、麻黄、甘草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补肺丸、利肺片
等,也可参考选用。

二、在选方用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注意分清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在天气变化受凉后突然发生,实证居多。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起病缓慢,常反复发作,病程长,邪实正虚居多。

2.注意辨别咳嗽声音及发作时间。

咳声高扬者属实症,低弱者属虚症。

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咳嗽;病势缓而病程长者则属虚症。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加剧,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症。

3.注意辨痰的颜色、性质及数量。

痰少或干咳无痰者,多属燥热、阴虚症;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或虚寒症。

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

痰白而稠厚者属湿;痰黄而黏稠者属热。

三、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

若有感冒及时诊治。

若有久咳自汗者,可酌选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服用。

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先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嗜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平素易于感冒者,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足三里艾熏。

外感咳嗽,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应适当休息。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性发作,尤其应当注意起居饮食的调护,可根据病情适当选食梨、莱菔、百合、荸荠、枇杷等。

注意劳逸结合。

缓解期应坚持“缓则治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