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草船借箭

课本剧——草船借箭
课本剧——草船借箭

六年级课本剧

《草船借箭》

时间:公元208年冬

地点:东吴

人物:诸葛亮:刘备军师

周瑜:吴国水军大都督

鲁肃:吴国大臣

曹操:大汉丞相

毛玠、于禁等:曹操大将

第一幕

[幕启。周瑜把诸葛亮请到帐下]

周瑜:(笑着)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和为先?

诸葛亮: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肯定的说)

周瑜:先生之言,甚合寓意。但今军中缺箭,感烦先生造十万只箭。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微笑着说)

诸葛亮:都督委托,自当效劳。敢问十万只箭何时用?

周瑜:(有些得意)十日之内,可完办否?

诸葛亮:(面不改色)曹军即日将至,若是十日,必误大事。以我看,只消三日。周瑜:(严肃的)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怎敢戏都督?(仍不改色)愿钠军令状。三日不成,甘受军法处罚。周瑜:(显得异常高兴)好,好!孔明先生真乃爽快人也!来,上酒来!

诸葛亮:今日来不及。来日起,至第三日,可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

[饮了数杯,回房间。周瑜有些不放心,派鲁肃去打探,回来报告。幕落]

[幕启。鲁肃来到诸葛亮房间。]

诸葛亮:(恳求的)子敬!你来得真是时候,一定要救我呀!

鲁肃:(无奈)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你?

诸葛亮:望子敬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要三十名军士,我自有妙用。只不可让公瑾知到。(挥了挥扇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不提借船之事。幕落]

第三幕

[幕启。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前两日,不见诸葛亮有什麽动静。直到第三日四更时,诸葛亮密请鲁素到船中。]

鲁素:(很奇怪)公召我来何意?

诸葛亮:特请子静同往取箭。

鲁素:何处去取?

诸葛亮:前去取箭。

[长江之上,大雾漫天,什么也看不清,已经逼近曹军水寨。]

鲁肃:(吃惊的)倘曹兵齐出,如何奈之?

诸葛亮:吴料曹操于重雾必不敢出。吴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这时,诸葛亮让士兵们擂鼓呐喊。]

毛玠、于禁:(紧急跑来)报!丞相,东吴带兵前来攻击,如何应对?

曹操:(多疑)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只派弓箭手乱射之。[不一会儿,船上射满了箭。诸葛亮令军士齐叫“谢丞相之箭”]。

曹操:(非常气愤)这个诸葛孔明,吾又中一计!

[幕落]

[幕启。诸葛亮带士兵返回东吴。正巧,军士也来搬箭,二十条船共十万多只箭。鲁素向周榆报告此事]

鲁素:都督委托之事,孔明先生已办完。

周瑜: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幕落]

草船借箭 课本剧

草船借箭课本剧 五年级六班石仪琳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旁白、背景、诸葛亮的小童、吴国士兵、曹操手下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一日,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军事。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 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思量片刻)用弓箭最好。 周瑜:(阴险的笑了笑)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想了想,算了算)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好奇)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扇一扇扇子,微微一笑,用手指了个“三”字)只要三天。 周瑜:(吃惊)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笑了笑)哈……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高兴地大笑)快,取文书来。 诸葛亮:(写完军令状,想一想)今天来不急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周瑜:哈哈哈……拿酒来!孔明先生,请!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扇扇扇子,就走了。】 鲁肃:(充满了疑问)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的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轻蔑地笑)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是! 【鲁肃离开了,来到了诸葛亮身边】 诸葛亮:(摇摇扇子笑着)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无能为力的样子)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鲁肃:(犹豫了一会儿)好吧。(准备走。) 诸葛亮:(突然想起什么,拉住鲁肃。)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了,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点点头答应了) 【鲁肃来到周瑜那儿。下。】 鲁肃:报!诸葛亮说他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就能造好十万支箭。周瑜:(疑惑起来)嗯?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准备好了诸葛亮所说的东西。到了第三天四更。】

草船借箭的故事介绍

草船借箭的故事介绍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草船借箭的故事介绍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更多内容请点击: 课外知识、综合知识 文言知识、文学知识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草船借箭》剧本75502

《草船借箭》课本剧 时间:三国时代 地点:东吴都督周瑜军帐、草船上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第一幕军帐中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欣然赴约,来到周瑜军帐中) 瑜:(故装诚恳,向诸葛亮请教)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 亮:(即刻应答)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 瑜:(面带笑容)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因军中缺箭,劳请先生监造十万枝箭。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 亮:(拱手)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 瑜:(装作疑惑,心中暗喜)十日之内,可办完否? 亮:曹军将至,若侯十日,必勿大事。 瑜:(甚是疑惑)先生料几日办完? 亮:只消三日,便可纳箭十万。 瑜:(试探)军中无戏言。 亮:(拍拍胸脯,保证)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当场取了军令状,又置酒款待诸葛亮) 亮:(饮酒几杯)今日已不及,来日起造。至第三日,可采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随后即离) 肃:(小心地对着周瑜的耳朵问周瑜)孔明莫非诈乎? 瑜:(春风得意)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对众要了军令状,我等即吩咐军

匠人等故意延迟,凡应用对象,都不备齐。如此,必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劳请公代我前去探听。 (随即,鲁肃由周瑜营上,转入诸葛亮营上) 亮:(见鲁肃,疾步向前,诚恳大呼)三日如何能造箭十万?子敬救我!肃:(无奈地叹息)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你?不成将汝送还江夏? 亮:谢子敬一番心意。不过,望子敬借船二十予我,每船要军士三十,上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置于左右,吾别有妙用。子敬,定不要让公瑾得知。 (鲁肃不知其意,回到周瑜营上,果不相提) 肃:(回报周瑜)孔明言他不用造箭之物,自有妙方。 瑜:(又是疑惑)看他三日后如何交付。 第二幕凌晨大雾草船上 (诸葛亮一二两日,皆未有何动静,直至第三日四更时,江上大雾漫天,甚是不清,诸葛亮密请鲁肃至船中) 肃:(问诸葛亮)公召我来何事? 亮:(欣然回答)特请子敬同往去取箭。 肃:(更是疑惑)何处去取? 亮:子敬休问,去去就知。 亮:(命令各船)各船用长索相连,往北岸进发! (五更时,船已近曹军水寨) 亮:(又命令各船)吾令你们使船头西尾东,一字摆开,不断擂鼓呐喊!肃:(惊慌)倘若曹军齐出,如何奈何? 亮:(微笑道)曹贼多疑,故吾料那曹贼在此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管饮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曹操水寨中,听到这擂鼓呐喊声,毛玠、于禁火速向曹操报告)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 诸葛亮,他是我最崇拜的古人之一,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他虽然不是大将军,但他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百战不殆。今天,WTT为您介绍的是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吗,一起来重温经典吧!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一: 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他。 有一天,周瑜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造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并且说三天就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以为诸葛亮上了当,心里很高兴。 周瑜派鲁肃去问诸葛亮的打算。诸葛亮见了鲁肃,让鲁肃帮他备齐受箭用的工具,然后说:“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周瑜。”第一天和第二天没有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把鲁肃叫了道船里,驶向了曹军水寨。 这是是大雾天气,诸葛亮让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摆开,再用绳索连接起来,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曹操听到这声音,派一万多名弓弩手朝江中放箭,不一会儿,船的一面扎满了箭,诸葛亮又让船尾朝西,船头朝东,又没过多久,另一面又扎满了箭。 诸葛亮看天渐渐亮了,又看看船的左右两边都扎满了箭,就回去了鲁肃把经过告诉了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的故事缩写二: 有一天,周瑜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万支箭。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条船,每条船上要三明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鲁肃私自拔了二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吩咐把二条船,朝北岸开去。 江上大雾,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叫军士呐喊。曹操听到呐喊声,马上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天渐渐亮了,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接着诸葛亮叫二条船驶回南岸。 周瑜派来五百个军士在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她!”

课本剧 草船借箭 剧本台词

课本剧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迟。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十天造的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惩罚。 周瑜:太好了,摆酒。 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将士到江边搬箭。告辞。 鲁肃: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遵命。 鲁肃:拜见诸葛先生 诸葛亮: 你来得正好,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诸葛亮:请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侧,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知道了。 周瑜:今天是第几天了 鲁肃: 第三天了 周瑜:诸葛亮箭造得怎么样了 鲁肃: 启禀元帅,他还没有动手 周瑜:噢?哈哈,三天时间,明天到期,十万支箭造不好,别怪我手下无情。 鲁肃: 唉。 诸葛亮:走。 鲁肃: 去哪,做什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一:《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首页 1 2 教案续页(第课时) 3 4 5 篇二:公开课--草船借箭 校级公开课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陈立彦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是初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好课例。《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并根据学生预习时查阅过的资料,想想: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 教学过程 一、先学过程(15分钟) (一)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自由读课文,勾画批注,对不懂的问题可与小组同学小声地讨论交流。 (二)自学检测 1、完成填空:《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编的。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一读: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强调读准字音。 指导写字。 适当提示下面词语的意思:妒忌、军令状、迟延、疑惑、调度、虚实、弓弩手、丞相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小结。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二、以学定教(15分钟) (1)填空式讲故事梗概。 ②对话中周瑜和诸葛亮心中是怎样想的?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③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在“说”或“问”前面加提示语,批注在书上。小结:通过对周瑜、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3)鲁肃答应了。 (设计思路:这些带“然”字的词,不仅仅是体现语汇丰富,主要是通过这些词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4、激发兴趣,开始名著之旅 篇三: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19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19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

草船借箭(A、B案)

19草船借箭(A、B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 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 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 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 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 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 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五年级下语文课本剧19草船借箭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课本剧-19草船借箭人教新课标时间:三国时代 地点:东吴都督周瑜军帐、草船上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第一幕 [幕启。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 周瑜诸葛军师,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你看水上交战,用什么武器最好? 诸葛亮(不假思索)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到一起来了。可是,现在军中缺箭,我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十天可以造得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才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那么先生预计要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啊! 诸葛亮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写军令状,交付。) 周瑜摆上酒来,我要同诸葛军师、鲁大夫痛饮一番!哈哈哈哈…… 诸葛亮大都督,到第三天,请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亮告辞。 (诸葛亮下,鲁肃略送急回。)

鲁肃都督,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得出来呢?诸葛亮不是在说假话吧? 周瑜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又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还有什么话说。你去探听探听,来回报我。 (周、鲁同下。鲁肃、诸葛亮从不同方向复登场。) 诸葛亮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你可要帮我的忙喽! 鲁肃(不解地)都是先生自己惹的,我怎么帮得了你呢? 诸葛亮其实,我也不要你帮什么大忙,只不过向你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二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人,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过,请你不要让都督知道就是了。 鲁肃这一切,按先生吩咐的照办,保证不让都督知道。 (诸葛亮、鲁肃下。) ——幕落 第二幕 (画外音:第三天。天未亮,江上大雾弥漫,对面什么也看不清。) 诸葛亮鲁大夫,请您和我一起到船上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到哪儿去取箭?! 诸葛亮不用问了,去了就知道了。 (诸葛亮、鲁肃做上船状。) (画外音:船上军士把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向江北曹营开去,擂起战鼓,发出进攻呐喊……把船头向西,一字儿摆开……) 鲁肃(吃惊地)诸葛先生,你这是叫我同你一起送死去?这样,曹军杀过来,怎么得了?! 诸葛亮江上雾这么大,曹军一定不敢出来。来,来,我们饮酒。(鲁肃战战兢兢。)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 5 草船借箭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 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 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 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 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 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 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情分析】 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于故事的历史背景比较陌生,学生又对《三国演义》 了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并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 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 了解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并初步学习阅读 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 9 个生字,会写“妒、忌”等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 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 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关于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关于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指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下面是分享的关于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

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精品说课稿教案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5.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第三天半

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坏了,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三百余士兵,万一魏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了”。诸葛亮却笑着说:“我敢肯定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擂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于是魏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赶到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时间,箭象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的一侧面向魏军,很快上面也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渐渐开始散去,等魏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懊悔极了。 诸葛亮的船队到达吴军的营地时,吴国的主帅周瑜已经派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了,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支箭。吴国的元帅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了。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当天晚上水上会有大雾呢?原

课本剧草船借箭

六年级课本剧 《草船借箭》 时间:公元208年冬 地点:东吴 人物:诸葛亮:刘备军师 周瑜:吴国水军大都督 鲁肃:吴国大臣 曹操:大汉丞相 毛玠、于禁等:曹操大将 第一幕 [幕启。周瑜把诸葛亮请到帐下] 周瑜:(笑着)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和为先? 诸葛亮: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肯定的说) 周瑜:先生之言,甚合寓意。但今军中缺箭,感烦先生造十万只箭。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微笑着说) 诸葛亮:都督委托,自当效劳。敢问十万只箭何时用? 周瑜:(有些得意)十日之内,可完办否? 诸葛亮:(面不改色)曹军即日将至,若是十日,必误大事。以我看,只消三 日。 周瑜:(严肃的)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怎敢戏都督?(仍不改色)愿钠军令状。三日不成,甘受军法处罚。 周瑜:(显得异常高兴)好,好!孔明先生真乃爽快人也!来,上酒来!

诸葛亮:今日来不及。来日起,至第三日,可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 [饮了数杯,回房间。周瑜有些不放心,派鲁肃去打探,回来报告。幕落] 第二幕 [幕启。鲁肃来到诸葛亮房间。] 诸葛亮:(恳求的)子敬!你来得真是时候,一定要救我呀! 鲁肃:(无奈)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你? 诸葛亮:望子敬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要三十名军士,我自有妙用。只不可让公瑾知到。(挥了挥扇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不提借船之事。幕落] 第三幕 [幕启。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前两日,不见诸葛亮有什麽动静。直到第 三日四更时,诸葛亮密请鲁素到船中。] 鲁素:(很奇怪)公召我来何意? 诸葛亮:特请子静同往取箭。 鲁素:何处去取? 诸葛亮:前去取箭。 [长江之上,大雾漫天,什么也看不清,已经逼近曹军水寨。] 鲁肃:(吃惊的)倘曹兵齐出,如何奈之? 诸葛亮:吴料曹操于重雾必不敢出。吴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这时, 诸葛亮让士兵们擂鼓呐喊。] 毛玠、于禁:(紧急跑来)报!丞相,东吴带兵前来攻击,如何应对? 曹操:(多疑)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只派弓箭手乱射之。[不一会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修订稿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支援”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三国,导新课 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那你最喜欢三国里的那些人物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吗(如: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等。) 师: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师: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你们的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记住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学习。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词也比较多,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师:对于这些字词,在写法和意思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三、合作探究。 1、汇报交流。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再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出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经过(3—5自然段)结果(6—9自然段) (2)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

草船借箭分析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读了全文,大家都佩服诸葛亮才智过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文章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一、将计就计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很想除掉他,就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枝箭,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满以为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其实,真正上当的还是周瑜自己。由此可见,诸葛亮谋略过人,早已成竹在胸。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诸葛亮却深知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守信用,又顾全大局。于是,反请鲁肃帮忙,为他准备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和青布幔子。鲁肃信守诺言,没有走漏半点儿风声。这样,周瑜不仅没有获得真实的情报,客观上还为诸葛亮计谋的实现和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大雾漫天,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一起去取箭。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这是抓住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特点,料他看不清虚实,决不肯轻易出动,只命弓弩手向江中放箭。因此,没费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枝箭。借箭的过程,不但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而且说明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 取箭时,诸葛亮叫“吃惊”的鲁肃“只管饮酒取乐”,反衬出诸葛亮的沉着镇定。 最后,课文以周瑜的一声长叹结尾,诸葛亮草船借箭大获全胜。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抓住上述“三点”,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草船借箭》一文中对周瑜的神情描写仅有三处,但对周瑜形象的塑造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处是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很高兴”。回视前文,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他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最终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透过这两个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假公济私、心胸狭窄、不顾全大局、无容人之量的周瑜。 第二处是当鲁肃向周瑜报告情况时,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周瑜“迷惑不解”。竹子、翎毛、胶漆都是造箭不可缺少的材料,诸葛亮却不用这些材料。周瑜对此不明白、不相信,但他并未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说明他太自以为是了,以为自己的计谋万无一失,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这也从侧面反衬了他的“才不如人”。 第三处是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长叹一声”。这一叹既有惋惜,又有佩服。自己谋划已久,却仍未如愿,自然惋惜;诸葛亮神机妙算,考虑周密,安排巧妙,非自己能比。面对事实,周瑜只能无可奈何地说:“我不如他!” 纵观周瑜三次神态变化,不难看出文中对周瑜的描写正是为了反衬诸葛亮。在这场斗智中,周瑜输给诸葛亮的不仅仅是才智,还有他的胸襟、气度和人品。

草船借箭课本剧

草船借箭课本剧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蜀国 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sù)、曹操,军士 旁白[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我们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想了想并坚定地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点点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皱皱眉)可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故作严肃地说)这是公事,请先生不要推卸(xiè)。 诸葛亮:(知道周瑜的意思)都督dū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故意试探)十天能造好吗? 诸葛亮:既然就要交战,(提高语调)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惊奇不已)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坚定严肃)只要三天。 周瑜:(有些生气)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怎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斩钉截铁)甘受惩罚!旁白[听见诸葛亮要立军令状,周瑜高兴极了。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旁白[说完,喝了几杯洒,诸葛亮就走了。诸葛亮走后,一直藏在后面听的鲁肃过来了。] 鲁肃: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周瑜:(冷笑道)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特意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yán,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备齐全。到时候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接着转向鲁肃)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连忙迎上前。] 诸葛亮: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故作嘲讽)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 诸葛亮: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màn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故意提高语气)我自有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

草船借箭历史典故

草船借箭历史典故 导读:草船借箭历史典故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明忽暗,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所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是一颗颗珍珠洒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 “哈哈……”两人顿时畅快的大笑起来。此时的`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却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东吴的弓箭远远不及所需。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所以他们约定十日后诸葛亮交十万支弓箭给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诸葛摇着鹅羽扇陷入了沉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 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

喜。可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 月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帐内。 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的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涯角枪,紧紧的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的准备。“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得不对,细细一数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支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草船借箭历史典故】 1.草船借箭的历史典故 2.「历史典故」 3.历史典故大全 4.精选历史典故 5.历史典故精选 6.历史典故故事 7.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8.历史典故:请君入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剧《草船借箭》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剧《草船借箭》 时间:三国时代 地点:东吴都督周瑜军帐、草船上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第一幕 [幕启。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周瑜:诸葛军师,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你看水上交战,用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不假思索)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到一起来了。可是,现在军中缺箭,我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十天可以造得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才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那么先生预计要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啊! 诸葛亮: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写军令状,交付。) 周瑜:摆上酒来,我要同诸葛军师、鲁大夫痛饮一番!哈哈哈哈…… 诸葛亮:大都督,到第三天,请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亮告辞。

(诸葛亮下,鲁肃略送急回。) 鲁肃:都督,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得出来呢?诸葛亮不是在说假话吧? 周瑜: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又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还有什么话说。你去探听探听,来回报我。 (周、鲁同下。鲁肃、诸葛亮从不同方向复登场。) 诸葛亮: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你可要帮我的忙喽! 鲁肃:(不解地)都是先生自己惹的,我怎么帮得了你呢? 诸葛亮:其实,我也不要你帮什么大忙,只不过向你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二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人,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过,请你不要让都督知道就是了。 鲁肃:这一切,按先生吩咐的照办,保证不让都督知道。 (诸葛亮、鲁肃下。) ——幕落 第二幕 (画外音:第三天。天未亮,江上大雾弥漫,对面什么也看不清。) 诸葛亮:鲁大夫,请您和我一起到船上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到哪儿去取箭?! 诸葛亮:不用问了,去了就知道了。 (诸葛亮、鲁肃做上船状。) (画外音:船上军士把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向江北曹营开去,擂起战鼓,发出进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范文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 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 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 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 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 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 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 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 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我们 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 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 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 弓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