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岸带资源环境演变的“五律解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下图为小王同学在学习地理时看到的某种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推测,形成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A.冰川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波浪作用
[解析] 图示山脉有许多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形成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冰 川作用。
(2) 图中地貌按成因,可以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据此分类。
提示 喀斯特溶蚀地貌有①②④以及③中的溶洞,喀斯特沉积地貌有③中的石笋、石柱、 石钟乳和⑤。
方法突破
1.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2.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态及成因
类型
形态
成因
喀斯特溶蚀地貌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溶蚀
水平方向: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垂直方向:溶斗→落水洞→地下河
溶洞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沉积
实践应用
“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于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主要原因:地 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质量好;无线电环境理想;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 地,接近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造型,工程开挖量小;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 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加之地下河较多,便于排水。
北美洲典型冰川地貌 最典型的是北美五大湖,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淡 水湖,五大湖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湖,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国、加拿大两国共 有。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在北温带。 中国典型冰川地貌: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昆仑山脉冰川、唐古拉山脉冰川。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喀斯特地貌
2025年海岸带资源利用知识点分析

2025年海岸带资源利用知识点分析《2025 年海岸带资源利用知识点分析》海岸带,这个独特而又充满生机的区域,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 2025 年,对于海岸带资源的利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岸带资源的主要类型。
海岸带的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以及能源资源等。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从各种鱼类、贝类到藻类,为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基础。
矿产资源方面,有石油、天然气、砂矿等,这些资源对于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在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而旅游资源,如美丽的海滩、独特的海洋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能源资源,像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在 2025 年,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过度捕捞一直是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科学的渔业管理和养殖技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
比如,采用精准的捕捞技术,只捕捞达到一定规格的鱼类,让小鱼有足够的时间生长繁殖。
同时,海洋牧场的建设将进一步发展,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手段,提高海洋生物的产量和质量。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高效开采。
在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时,会采用更先进的钻探技术和设备,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对于砂矿等资源的开采,将加强监管,确保开采过程符合环保标准,避免造成海岸侵蚀和海洋污染。
土地资源的利用会更加紧凑和高效。
随着沿海地区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变得越发珍贵。
未来会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同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留必要的湿地和海防林,以维护生态平衡和抵御自然灾害。
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更加注重特色和品质。
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海滩度假,而是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特色,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
河口与海岸带地理环境演变研究

河口与海岸带地理环境演变研究河口和海岸带地理环境的演变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海岸带则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
这两个地理单元的演变对于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河口的地理环境演变。
河口的形态和河流特性密切相关。
在泥沙充沛的情况下,河口往往会呈现三角洲的形态,例如黄河口。
黄河的泥沙极其丰富,进入海洋后会沉积形成大量的沙洲和沉积扇,最终形成三角洲。
这些沙洲和沉积扇会隔离河流和海洋,形成内湾和海滩。
而当河流的泥沙含量较低时,河口则呈现沙嘴或沙滩的形态,例如中国的长江口。
长江的泥沙相对较少,进入海洋后主要沉积以河流的冲刷力为主,形成长长的沙嘴延伸进海洋。
河口的地理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河流中大量的泥沙和沉积物往往以悬浮态进入海洋。
当人类进行大规模水利工程、水电站建设等活动时,会改变河流泥沙的输送和沉积过程,进而影响河口的地理环境演变。
此外,河口地区的土地开垦、港口建设和河道整治等人类活动也会对河口地理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对河口地理环境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共同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海岸带的地理环境演变。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地理环境演变主要受到海洋动力学过程和陆地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岸带的主要形态包括海蚀平原、海滩和礁滩等。
当海岸受到风浪和海流的冲击时,海蚀平原会逐渐形成。
而当沉积过程强于侵蚀过程时,海滩和礁滩会逐渐形成。
海岸带的地理环境演变也与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
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日益凸显,例如海岸城市的快速发展、港口建设、海洋资源开发等。
这些人类活动不仅会改变海岸带的自然地貌,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沙滩消失、海岸侵蚀、生态系统破坏等。
因此,进行海岸带地理环境演变研究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河口和海岸带地理环境的演变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海岸带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海岸带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一片狭窄地带,是由陆地地形和海洋动力共同形成的。
在地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海岸带发生了许多复杂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海岸带的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岸带的演变过程。
长期以来,海岸带受到了海洋动力的侵蚀和沉积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海岸地貌。
例如,海岸平原是指由海洋沉积物形成的低洼平坦地带,常见于河口附近。
悬崖是由海岸侵蚀形成的陡峭岩壁,常见于海浪冲击较强的地区。
此外,海岸线的变化也是海岸带演变的重要表现之一。
海岸线的移动受到海平面的升降、河流泥沙的输入以及海浪和潮汐的影响。
这种不断变化的海岸线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旅游景观。
海岸带的演变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海岸带的多样性赋予了人们丰富的休闲和旅游资源。
沙滩和海浪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海滨旅游的重要景点。
此外,海洋塑形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丰富的渔业资源。
海岸带演变的多样性带来了丰富的物种和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然而,海岸带演变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海岸侵蚀造成海岸线的后退,给沿海城市和村庄带来了威胁。
海岸的退缩导致沿海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遭受损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海岸带的沉积也可能导致河口的淤积,影响航运和水资源的利用。
因此,为了减轻这些负面影响,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海岸侵蚀和海洋灾害的影响,海防工程是一种重要的应对措施。
例如,建造海堤、挖掘港口和利用人工防波堤来减弱海浪的冲击。
这些工程可以稳定海岸线,保护沿海城市和村庄的安全。
此外,加强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海草床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可以减轻海岸带的侵蚀和沉积过程,维护海岸带的生态平衡。
此外,科学研究和监测也是有效应对海岸带演变的手段。
通过对海岸带的地质、海洋动力和生态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海岸带的演变规律。
海岸带演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岸带演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海岸带的演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海岸带演变与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一、海岸带地貌的演变海岸带地貌是受到海洋动力作用和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
海岸带的演变过程包括河口冲淤、海岸侵蚀等,这些过程是由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产生的。
河口冲淤导致海岸线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海岸侵蚀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丧失,并直接影响到海岸带生物的居住环境和生存条件。
二、海岸带演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岸带作为过渡地带,连接着陆地和海洋,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
海岸带的演变会改变生物的栖息地和营养来源,进而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海岸带的侵蚀会破坏珊瑚礁区域,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丧失,从而影响到众多珊瑚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2.改变底质环境海岸带的演变会改变底质环境,即海底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河流的冲刷和陆源物质的输入会导致海岸带的底质环境的变化,这对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条件产生直接影响。
底质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生物种群的转移和数量变化,从而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损害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海岸带演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海岸侵蚀导致海岸线的后退,进而加剧了海岸带生物的丧失和生境破坏。
生物的丧失和生境破坏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保护海岸带的重要性考虑到海岸带演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保护海岸带是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
1.建立海岸带保护区建立海岸带保护区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海岸带的措施。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可以减少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活动,保护海岸带的生态功能,从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我国海岸带的开发》 讲义

《我国海岸带的开发》讲义一、海岸带的定义与范围海岸带,顾名思义,是指海洋与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
它通常包括海岸线向海洋延伸一定距离的海域以及向陆地延伸一定距离的陆域。
具体的范围会因不同的定义和研究目的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从海岸线向海一侧延伸到十几海里甚至几十海里,向陆一侧延伸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蜿蜒曲折,跨越了多个气候带和地理区域,拥有丰富多样的海岸带类型。
从北部的渤海湾到南部的北部湾,从东部的黄海、东海到南部的南海,我国的海岸带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二、我国海岸带的自然特征(一)地质地貌我国海岸带的地质地貌类型丰富多样。
北部的渤海湾以平原海岸为主,地势较为平坦;东部的黄海和东海沿岸则有较多的基岩海岸,岩石嶙峋,海蚀地貌发育;南部的南海沿岸则有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等独特的类型。
此外,还有河口三角洲、沙质海岸等多种地貌形态。
(二)气候条件我国海岸带跨越了多个气候带,从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到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降水、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不同,从而影响了海岸带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三)海洋水文海洋水文条件包括海浪、潮汐、海流等。
我国沿海地区的潮汐类型多样,有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
海流也受到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流向和流速。
海浪的大小和频率则与季风、台风等天气系统密切相关。
(四)生态系统我国海岸带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等。
这些生态系统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水质、防风消浪、固碳等。
三、我国海岸带开发的历史与现状(一)早期开发在历史上,我国的海岸带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
沿海地区的渔业捕捞、盐业生产等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一些沿海城市,如广州、泉州等,早在古代就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二)现代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海岸带的开发在现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海岸环境变迁与保护

包括生态系统修复、物种保护、生态廊道建设 等。
3
管理效果
通过实施恢复措施,可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 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05
海岸环境变迁与保护的未 来展望
加强海岸环境变迁与保护的研究
深入研究海岸环境变迁的机制
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研究,进一步揭示海岸环境变迁的 原因和规律。
。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岸带管理项目
项目措施
制定海岸带管理规划:通过科学研究和调查,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海岸带管理规划, 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加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加大海洋垃圾治理力Hale Waihona Puke ,减少污染对海洋生 态系统的破坏。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岸带管理项目
建立海洋公园与保护区
设立海洋公园和保护区,保护重要的生态 系统和物种,同时为公众提供教育和娱乐 场所。
01
02
03
自然灾害频发
海岸环境变迁会导致海平 面上升、风暴潮等自然灾 害频发,对沿海城市造成 威胁。
城市规划受阻
海岸环境变迁会影响沿海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使城 市发展受阻。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海岸环境变迁会导致城市 环境污染加重,使城市环 境质量下降。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渔业受损
海岸环境变迁会影响渔业 资源的分布和产出,使渔 业受损。
为了解决悉尼港的海洋污染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启动 了海洋污染控制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多种手段减少污 染物的排放和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澳大利亚悉尼港的海洋污染控制项目
项目措施
限制塑料使用与排放:通过立法和宣传手段,限制塑料的使用和排放, 鼓励市民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海洋及海岸带资源课件

推广生态养殖和可持续捕捞
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养殖业对海洋生 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实施可持续捕捞措施 ,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对海洋生 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社会共同 参与。
05
海洋及海岸带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0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海洋 及海岸带资源面临的挑战。
THANKS
海岸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相交的区 域,包括沿海的沙滩、沼泽、岛 屿、礁石等。
特点
海岸带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区 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和景观,也是人类活 动的重要区域。
海洋及海岸带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海岸带水产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是当地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此外,水 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岸带旅游资源
总结词
海岸带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VS
详细描述
海岸带土地资源包括海滩、沙洲、河口三 角洲、红树林和珊瑚礁等,这些地区通常 拥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发 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等产业。此外,沿海 地区也是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可 以提供丰富的土地资源用于建设港口、工 业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气候气象不断地塑造着海岸的微地貌
1、气候气象作用:不同的气候环境以各异的温 度、风、降水、冰冻等参与海岸过程。 2、全球变化、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会改变海岸带侵蚀基面,盐水入 侵增强,城市排洪排污受阻,并影响沿海地区红 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正常生长,改变滨海湿 地的生境;海平面上升还导致热带气旋频率和强 度的增加,风暴潮灾害加剧。
马尔代夫总统开首个“水下会议”
五、自然灾害往Βιβλιοθήκη 使海岸带发生急剧变化 海岸带是全球火山、地震、风暴潮、洪水、海冰、 海啸等灾变事件的多发和群发地带。就机理而言, 这些突变是自然作用通过规律性的演变和发展, 在外部环境具备充分和必要的条件下出现的某种 自然过程演变的结果,是地球系统维持能量平衡 的必然方式之一。这些突变过程几百万年来就一 直存在并重复着,逐渐地改变着海岸带的景观, 它在对资源环境系统造成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灾难 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建设性的服务功能。
二、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使海岸 带资源环境面临多种威胁
长期以来,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环境的 保护总是处于分离、脱节的状态 。 海洋资源的“谁开发,谁受益”的激励机 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洋经济的 发展,但致使人们单纯追求海洋产值及其 增长速度,致使海洋经济发展走入歧途, 导致海洋资源的无度毁损,海洋生态的破 坏和海洋环境恶化,动摇和削弱了海洋经 济发展的基础。
3、海流作用:可分为潮流(由潮汐运动产生的 潮流)和非潮流(主要为风吹流或称漂流及热盐 环流或称密度流)。 潮流以湾口或海峡为最强;辽阔的沿岸近海 区一般潮流流速也比较大,因为这里是全球潮能 消散的主要地带。 当潮流的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将对所 经过的海底产生冲刷作用;当含沙量超过挟沙能 力时,部分泥沙便在所经过的海底发生堆积。由 于地球偏转力(又称科氏力,Coriolis force) 的影响,广海中潮流对科氏力顺转而产生旋转流; 特别地,对海岸带河口段还会引起涨潮流与落潮 流分歧,导致河口展宽与发育心滩、心洲和分汊 河槽。
第二章 海岸带资源环境演变的 “五律解析”
主讲:黄锦勇
第一节 自然解析
一、构造运动奠定了海岸带的基本轮廓 大洋中脊乃是地幔物质上升的涌出口,上涌的地幔 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底,并推动已形成的洋底逐渐 向两侧对称扩张,在不同的海区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扩张着的洋底同时把邻接的大陆向两侧推开, 随着新洋底的不断生成和向两侧扩展,两侧大陆逐 渐远离漂开;
疏浚:
定义:为疏通、扩宽或挖深河湖等水域,用人 力或机械进行水下土石方开挖的工程。 疏浚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开挖港池、进港航道 等、吹填造陆以兴建码头、港区和临港工业区、 沿海城市用地和娱乐休闲用地、岸滩养护、水 利防洪和库区清淤、江河湖海等水环境的改善 和生态恢复以及各类水下管线沟的施工和填埋 等。
2、渔业养殖:
以鱼、虾、蟹的代谢产物(包括氨氮、尿素、
磷酸盐和粪便)和残饵(未摄食完的饵料和饵料
投入水中后溶解在水中的营养成分)对环境的污
染最为严重,该污染属于有机污染,能引起水域
溶解氧含量下降,COD物质、氨氮、硫化物以及 氮、磷等含量的提高。 高密度的水产养殖,还会影响海域生态平衡。
养殖业海水污染分析
3)填海造地,除改变岸线形态和海流运动的水 文边界条件而打破原有的泥沙运移平衡外,更重 要的是直接占用滨海湿地,使许多重要的经济鱼、 虾、蟹、贝类、水禽鸟类等生息、繁衍场所消失, 生物多样性下降。
4)海上疏浚和疏浚物倾抛, 将引起海底地形、沉 积物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特 别是对疏浚地底栖生物的破坏和倾抛区底栖生物 的掩埋;还有倾抛区的污染物扩散、海水混浊度 增加、海水质量下降以及邻近地区沉积速率的增 加的暂时性影响。
二、水动力作用不断地改变着海岸的形态
1、潮汐作用:
天体运动产生的引潮力使海面产生周期性升降运动。在有潮海 区或潮差大的强潮海区,由于潮位的变化幅度,会拓宽波浪对 海岸的冲蚀范围。即使在无浪的情况下,与潮位相伴而产生的 潮流也会对岸滩边缘产生冲蚀作用。
2、波浪作用: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 活跃的动力因素,海岸在波浪作用下不断 地被侵蚀。 波浪冲击海岸时,由于海岸岩层抗蚀 力的差异,海岸的后退通常是不均匀的, 抗蚀强的岩石以岬角、海蚀柱和沿岸岛屿 的形式残留下来;而较弱的岩层则被切割 后退形成岬角之间的海湾,结果出现岬角 与海湾交替的海岸轮廓。被海浪侵蚀的碎 屑物质则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 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海滩,包括砂 砾滩和淤泥滩。
另一种是洋底扩展已移动到大洋边缘的海沟处, 向下俯冲潜没,重新返回到地幔中去,洋底并不 推动相邻大陆向两侧漂开,相反大陆被顶托于洋 底的俯冲带上。由于构造运动速度在各个区域的 不均匀,造成大陆边缘区域的隆起和沉降,从而 在海平面边缘形成曲折的海岸形态。
海岸带区域地块的水平运动和铅垂运动构成了海 岸带资源环境演变的地质背景。地块拉开沉降区, 形成广袤平原,且海岸线比较平直,滩涂宽阔, 几乎没有海湾发育;地块挤压隆起区,由于断裂 交错分布,形成丘陵隆起与盆地坳陷。海水侵入 后,海湾发育,海岸线曲折。
近岸海砂的开采,使海岸的水下天然“防 波堤”被破坏,波浪、潮流直接地作用于 海岸,易引起海岸蚀退、海水入侵等地质 灾害;或者破坏滨海沙滩旅游资源,使平 坦宽阔的沙滩下蚀、缩窄。 河口区采砂还会影响河床稳定,危及堤防 的稳固以及海水上溯,导致土地盐碱化, 影响淡水资源。
大批海砂遭盗采 生态环境被破坏危及海堤: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 烧香河北闸附近的海岸边,大批的海砂被偷挖盗采。细腻、金黄的海 砂遭受掠夺性开采令人触目惊心。
海岸侵蚀,树木倒下。
在孟加拉国生态脆弱 的申达本河三角洲地 区的Sagar岛,一当 地妇女正在种植红树 苗。成千上万的当地 人参加了这项活动。 红树林能保护海岸不 受侵蚀。
第二节 技术解析
一、渔业生产技术提高导致了渔业资 源的锐减和局部海域的污染
1、渔业捕捞:
渔业捕捞,随着从业人员的增多,捕捞作业 方式越来越多,已经导致捕捞过度的后果。不合 理的捕捞方式,特别是拉网式的捕捞作业方式, 渔网深入海底,将小鱼一同捕捞,直接对渔业资 源枯竭带来威胁;此外,作为食物以及作为渔场 大鱼饵料的鱼苗捕捞,同样带来渔业资源减少的 危害。
第三节 经济解析
一、多元化的海岸带经济活动影响着 海岸带资源环境演变的特征
海岸带资源环境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自身的多功 能性,其开发利用具有多宜性、关联性的特点, 由此决定了海洋经济的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 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新型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 正在迅速崛起,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 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 可望在2l世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南江坪海湾靠的是潮涨潮落、自然条件维持海水交换和 南 生态平衡,被围垦后仅仅依靠闸门进、排水,势必造成 江 垦区内一潭死水,将有6000多亩滩涂因供水不足而成为 坪 盐碱地, 海 湾 垦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红树林100多亩,有自然繁殖生 进 长的中国鲎(为福建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海 行 湾还有其它几十种海产品,滩涂围垦就结束了海湾的天 围 然功能,失去了污染源缓冲净化作用,而且对周边海区 垦 形成新的污染,垦区内的动植物均面临灭顶之灾。 的 生 南江坪海湾还有4个乡镇、8大水系排洪出口,被围之后, 洪水不能及时排出,将给周边6万多亩土地及村庄造成灾 态 害威胁。 影 响 围垦工程所需数百万方土石全部就地挖山填海,造成大 量水土流失,破坏海岸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港口的开发建设改变了海岸海底形态, 航运船舶给海上带来了新污染源
1、人工港口往往需要进行港池航道疏浚和填海
造地建设码头后方堆场,还需要进行软土地基加 固以防止塌陷、滑坡等工程事故。这些改造即改
变了海岸形态、海岸类型和海底状况,改变了自
然状态下的潮流场和冲淤动态。
2、船舶在航行、停泊、装卸过程中还会对海洋
盗采痕迹
贝壳沙
盗采痕迹
盗采现场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烧香河北闸附近的
的海岸边海砂十分丰富,成为当地海岸边
的一道风景。但是由于经常有人盗采,致
使海砂大量流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据了解,从海堤向东南的一些地方,也经
常出现盗采海砂现象。如果在海堤附近过
度盗采海砂,有可能导致海堤崩塌、下陷、
根基不稳等危险迹象,给海堤造成险情。
中国海监机构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加强了对海水养殖、港口码头、滨海旅游、海砂开采、 海底工程用海及各类围填海用海项目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了违法用海行为。
六、临海工业的兴起不仅占用滨海湿地, 还引入多种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临海重化工业 ,产生的污染叠加效应依然 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临海电厂,大量冷却水的抽取和大量热废 水的排放,不仅造成热污染,使水体的物 理、 化学、生物过程及生态环境发生明显 的变化,而且其化学添加剂(氯化物)也 对水域的一定范围带来污染。 临海核电站将放射性废物排入海中。
4、河流作用:来自陆地的作用。
河流携带大量的水沙入海,河口盐水楔、泥
沙运移、沉积物、生态系统等能量和物质交换的
作用过程在控制邻近海岸的资源环境特征上起着
重要的作用;流域系统的水文循环过程变化将影
响入海通量及其在不同年份和季度的变化,使得 河河口区底床形态、泥沙堆积类型发生变化。
三、生物的生态过程也参与海岸的营造
二、海岸、海底工程以及围海造地的 实施打破了海滩的冲淤平衡
1)在沿海兴建码头、突堤、丁坝等水工构筑
物或浚深航道时,因打破了原有的沿岸输沙 平衡或泥沙运动规律,岸线必然相应改变其 轮廓以求达到新的平衡。
2)海湾围垦,往往破坏海岸湿地,影响海岸 带对陆源污染的过滤和自净能力。
台山镇海湾:一条宽阔的珠江出海河道,仅仅数年的功夫,因发 展海水养殖业,河道被围垦了一半,大片的红树林被砍掉,近万 亩红树林面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