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1) 指出景德镇陶瓷产业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 原料丰富;水源充足;森林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 [解析] 根据材料“景德镇地处丘陵地带,境内有优质瓷土矿”可知,景德镇陶瓷产业原 料丰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景德镇有公路、铁路、水路等分布,交通便利,同时水 源丰富;景德镇森林资源丰富,发展陶瓷的燃料丰富;根据材料可知,景德镇的产品 远销海内外,被誉为“世界瓷都”,市场广阔。
3. 20世纪70年代,芦溪电瓷产品占全国电瓷出口总量的22%,主要得益于当地( B )
A.原料丰富
B.产业基础
C.产品品牌
D.市场销售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05年,芦溪陶瓷业实现了由古代传统生产进入近代化生产阶段,
说明其电瓷产品多,产业基础好,故20世纪70年代,芦溪电瓷产品出口量占全国电瓷
(3) 景德镇继续走“世界瓷都”之路,你是否赞成?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赞成。理由: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世界瓷都”,知名度高;科研基地阵容 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大师多,经验丰富;交通便利等。 或不赞成。理由:原料枯竭;竞争加剧;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等。 [解析] 开放性试题,可从赞成或不赞成两个角度说明。赞成角度,景德镇继续走“世 界瓷都”之路,“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 心,产品远销海内外,被誉为‘世界瓷都’”,说明景德镇陶瓷产业基础好,而且景德镇 陶瓷知名度高,科研基地阵容大,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大师多,经验丰富;交通便利 等。不赞成角度,景德镇继续发展瓷器行业,会造成过度的产业单一,经济发展受限, 规模扩展不开;优质瓷土矿资源逐渐枯竭,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等。
交流和生产协作,B正确。降低运费和能耗、共享基础设施和降低工人工资不是其最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修2精品课件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解析 第(1)题,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沿海,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运 输方式是铁路。结合题干提示进行分析。第(2)题,煤炭以外的投资增加,势必会影响 产业结构和缓解煤炭外运压力。第(3)题,资源型经济转型一般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 升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措施 除 污 染 、 美 化 环 境 ; 发 展 新 兴 工 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
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例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 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 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 材料二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专题二 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对比
项目
德国鲁尔区
荒漠化 地减少,风沙危害,蚀;过度垦荒、放牧,水资源不垦、防止过度放牧、合理利
沙尘暴
合理利用、工程建设
用水源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 生物多样 影响生物资源的利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环境污染、
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 性破坏 用,影响生态平衡 生态破坏
牧、实行休渔期制度
自 然 原 因 : 自 然 沉 积 物 充 满 湖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
备用工具&资料
备用工具&资料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解析 第(1)题,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沿海,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运 输方式是铁路。结合题干提示进行分析。第(2)题,煤炭以外的投资增加,势必会影响 产业结构和缓解煤炭外运压力。第(3)题,资源型经济转型一般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 升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自然资源。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 可 能的开发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 域发展
23征 4用 5用....与方效自自自自地式应然然然然域或的资资资 资组 方 评源源源源合向价质的开开特的的地发发征评评理利利的价价分评布不同此开种筛对用任两会综施发正计价特的开带其生中第一相亩第以构对术据一的同一,发方选实之何个方合中之效一作发动产的步对均明及自上此定切次三四的类在利案出施决对方面权预正应般自开征系响件并方的因与对用后影的地明量占确发然的建生合,,,自的前用从几各策自面和衡先负,和然发的,,和且式。素辅一,能作保位确指有区展资可立产实对在分然自面的技个方与然的环利安效也最资利评明并自在和自。助定明产用程来然标量域方源能质部际于前析资然分方术可案实的效境弊排应不差源用价确抓然生措然对资产确生的度研资通等各向的性量门的已面比源资析式可行的施改应生得好的应的的的有在住资产施资自源业区重几,究源常。类的质、评适结开分较种源评与能方技。造,态失预评缩情地成利一主源(常源然、(域大种并其对用资保的经价合论发析区类或价方性案术和它方,防价小况理本于定要之特常的资优部主经资根区需平源证评济的程。利的域或组的向和。经对不面才措必负,分及揭地资间别是地源势门要济源据域求均的程价上标度用基主组合基提经井济自但。能施须效只布利示域源还是以域地资)自价。保自的占数度也的尺的础要合也础出济同前然表只作,待应有影用自上或存农各组域源结然值证然保有量。应合,评资上几有有上多合时提资现有出以科,这响的然自主在业种合组与构资,程资证量配从理并价源,类不不,种理指要源在正正减学既样到效资然要着生自还合限的源并度源程等合以性用。,分资同同这可性出特的经确确轻、要才其率源资矛相产然是的制适,对和的度表情下以此只则析源的的里供两各别开济分的负客估能被。相源盾互)因影分资合即区现优和示况这及标有应自在利利应选个种指发方析决效观计保开对互对进影上素响析源或筛域状势开。以几需尺这研然数用用该择方方出利面各策应的最证发自联区行响,的地,,保选发生与发如及个求来样究资量方方就的面案,用,方,之态好评利然系域分、利相域必分证出展产潜利人对方上进,其源上式式区方进之以,而面并影度的价用资、生析互用互产须析程开产在力用均区面的行才数相的与与域案行特利都且的在响,情结的源相产。相、制业搞自度发生区。的占域考迫自能量对比方方自,分点于会还正资。既况果先地互力许制改约结清然。规重域潜有产虑切然得对量例向向然并析,开引表负源对不,的后域制发多约造性构主资模要经力量业,性资出现,关,,资对论尤发起现效开资要也可次组约展自的自为的导源大的济。、结即。源客状进系且因源各证其利正在应发源夸要信序合的的然关然依重资组,技并对观,,负社,实开大估程和特关影条系的据要源合, 度。
(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 可 能的开发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区 域发展
23征 4用 5用....与方效自自自自地式应然然然然域或的资资资 资组 方 评源源源源合向价质的开开特的的地发发征评评理利利的价价分评布不同此开种筛对用任两会综施发正计价特的开带其生中第一相亩第以构对术据一的同一,发方选实之何个方合中之效一作发动产的步对均明及自上此定切次三四的类在利案出施决对方面权预正应般自开征系响件并方的因与对用后影的地明量占确发然的建生合,,,自的前用从几各策自面和衡先负,和然发的,,和且式。素辅一,能作保位确指有区展资可立产实对在分然自面的技个方与然的环利安效也最资利评明并自在和自。助定明产用程来然标量域方源能质部际于前析资然分方术可案实的效境弊排应不差源用价确抓然生措然对资产确生的度研资通等各向的性量门的已面比源资析式可行的施改应生得好的应的的的有在住资产施资自源业区重几,究源常。类的质、评适结开分较种源评与能方技。造,态失预评缩情地成利一主源(常源然、(域大种并其对用资保的经价合论发析区类或价方性案术和它方,防价小况理本于定要之特常的资优部主经资根区需平源证评济的程。利的域或组的向和。经对不面才措必负,分及揭地资间别是地源势门要济源据域求均的程价上标度用基主组合基提经井济自但。能施须效只布利示域源还是以域地资)自价。保自的占数度也的尺的础要合也础出济同前然表只作,待应有影用自上或存农各组域源结然值证然保有量。应合,评资上几有有上多合时提资现有出以科,这响的然自主在业种合组与构资,程资证量配从理并价源,类不不,种理指要源在正正减学既样到效资然要着生自还合限的源并度源程等合以性用。,分资同同这可性出特的经确确轻、要才其率源资矛相产然是的制适,对和的度表情下以此只则析源的的里供两各别开济分的负客估能被。相源盾互)因影分资合即区现优和示况这及标有应自在利利应选个种指发方析决效观计保开对互对进影上素响析源或筛域状势开。以几需尺这研然数用用该择方方出利面各策应的最证发自联区行响,的地,,保选发生与发如及个求来样究资量方方就的面案,用,方,之态好评利然系域分、利相域必分证出展产潜利人对方上进,其源上式式区方进之以,而面并影度的价用资、生析互用互产须析程开产在力用均区面的行才数相的与与域案行特利都且的在响,情结的源相产。相、制业搞自度发生区。的占域考迫自能量对比方方自,分点于会还正资。既况果先地互力许制改约结清然。规重域潜有产虑切然得对量例向向然并析,开引表负源对不,的后域制发多约造性构主资模要经力量业,性资出现,关,,资对论尤发起现效开资要也可次组约展自的自为的导源大的济。、结即。源客状进系且因源各证其利正在应发源夸要信序合的的然关然依重资组,技并对观,,负社,实开大估程和特关影条系的据要源合, 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_自__然__要__素___ ②_自__然__资__源__丰__富__程__度___ ③_水__陆__交__界___ ④_多__大__风___ ⑤_过__度__开__垦___ ⑥_优__化__土__地__利__用__结__构___ ⑦_繁__荣__期___ ⑧__开__发__新__的__资__源__,__培__育__新__的__主__导__产__业___ ⑨_地__处__河__南__西__北__部__,__南__临__黄__河___ ⑩_大__力__发__展__旅__游__业___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确定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伐、滥垦、滥牧、滥采,所 以两区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 (2)根据位置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防 治措施。例如,甘肃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区 生态问题 黑土地被开垦 后,黑土层变 薄;沼泽地的
东北 地区 开垦引起生态
破坏;森林生 态和森林资源 被严重破坏
成因
黑土地被开垦后,自然平衡 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 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 柴;等等
措施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 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土壤 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 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 保护区
危害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_自__然__要__素___ ②_自__然__资__源__丰__富__程__度___ ③_水__陆__交__界___ ④_多__大__风___ ⑤_过__度__开__垦___ ⑥_优__化__土__地__利__用__结__构___ ⑦_繁__荣__期___ ⑧__开__发__新__的__资__源__,__培__育__新__的__主__导__产__业___ ⑨_地__处__河__南__西__北__部__,__南__临__黄__河___ ⑩_大__力__发__展__旅__游__业___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确定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伐、滥垦、滥牧、滥采,所 以两区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 (2)根据位置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防 治措施。例如,甘肃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区 生态问题 黑土地被开垦 后,黑土层变 薄;沼泽地的
东北 地区 开垦引起生态
破坏;森林生 态和森林资源 被严重破坏
成因
黑土地被开垦后,自然平衡 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 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 柴;等等
措施
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 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土壤 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 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 保护区
危害
0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二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由岩石、土壤、水 、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环境(eco-environment)
➢ 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是地球表面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
➢ 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必 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付出。
➢ 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发展。 ➢ 区域发展也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
➢ 3.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 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 1. 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
不同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布局,对自然资源的要求是不同的; 同样的自然资源对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 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资源和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主导因素重点深入地研 究和评价。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由岩石、土壤、水 、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环境(eco-environment)
➢ 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是地球表面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
➢ 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必 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付出。
➢ 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发展。 ➢ 区域发展也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断扩大,
➢ 3.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 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 1. 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
不同生产部门的发展和布局,对自然资源的要求是不同的; 同样的自然资源对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 2.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资源和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主导因素重点深入地研 究和评价。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 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 _种__类___不同。 (2) 在一定_生__产__力__水__平___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 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_矿__产__资__源___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 自然资源的_种__类__和__储__量___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 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连线生活
我国河南省林州市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县志记载从明朝开始此地旱年 总数达400年。当地300多个村庄为了解决饮水及农田灌溉困难的问题,常常穿山挑水, 远的每天要走十几千米。1960—1969年当地人民修建了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 —红旗渠,引漳河水灌溉,有效缓解了该地区人们饮水和灌溉用水困难的问题。红旗 渠的修建说明区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情境探究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指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实际 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 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下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区域分布的共同点是什么? 提示 都位于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都位于北温带。 (2) 自然条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 重要影响,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3) 人类改造自然条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提示 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 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但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B )
①耕地减少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
地带,①正确;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主要位于半湿润区,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反面案例 美国“黑风暴”
典型例题
美济岛(下图)位于我国南海的南沙群岛中东部海域,北距海南岛约1100公里, 是在美济礁的基础上填海造陆而成,因形状优美被誉为“南海之心”。目前美济岛常 住人员上百,且以军人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美济岛当前适宜发展的产业是(A )
A.高品质海产养殖业 B.深海探测装备制造C.海洋生物医药
1.贵州石漠化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
A.过度樵采垦荒,植被破坏严重 B.石灰岩广布,成土过程缓慢
C.人口大量迁出,土地荒废
D.土层较瘠薄,植被根系浅
2.关于图示农业布局的描述,正确的是(C ) A.建设水利设施是为了应对干旱的气候 B.发展沼气解决了当地能源紧张问题 C.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水热资源 D.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高 【解析】1.本题考查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垦殖活动会破坏原有的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基岩大面 积裸露,出现石漠化问题,A项正确;该地区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淋溶作用显著且成土慢,土壤贫瘠,是石漠化 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B、D项错误;石漠化问题主要是人类过度使用土地引起的,C项错误。故选A。2.该地区属 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但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流失,修建水利设施主要是为了储水,A错误。该布 局条件下生产的沼气有限,可缓解当地能源紧张问题,但不能解决,B错误。在山麓种植粮食作物,在山坡发展林果 业、畜牧业等,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水热资源,C正确。当地为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D错 误。故选C。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小老头树”。
降水量<400mm,效果差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黄土高原
北斗P75
树长势不良:"小老树","衰弱树","旺长树","烂脚树"
水资源紧张
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 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 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 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
植树造 林--树
加剧水资源紧张 干旱加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降水量>400mm,效果好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 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 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 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
四、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评价
(一)自然资源优势度的 评价
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 价方法
(二)中国自然资源总 体评价
中国的自然资源存在 两大不足。
一是人均资源量少; 二是耕地资源、森林 资源和草场资源缺少。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
❖ 自然资源综合优势 评价方法是评价自然 资源的相对丰度,主 要考虑土地资源、水 资源、能源资源、矿 产资源。首先将所有 考虑的各项资源排列 出各地区拥有量占全 国的位次
利用的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包括这些要素互相 作用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 • 只要它们在生命建造、生命维系、生命延续中不 可缺少;只要它们在经济系统中构成必须的“投 入”并产生积极效益;只要它们在社会经济系统 中带来合理福祉、愉悦和文明,即称为自然资源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 2、特点
• 古典的劳动概念把劳动看做从事体力劳动的能 力、这种劳动仅需要少量知识和技能,因而他们 将劳动作为同质的投入品。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二)新古典经济理论与入力资源--初步探讨 1、新古典理论的特点: • 以边际分析为基础,以经济计量分析代替经验分
析,以经济模型代替典型描述,使经济研究计量 化和经济理论模型化,充分就业,稳定增长和均 衡过程成为新古典的中心论点。 • 新古典主义把人口变动作为外生的和已知的。 • 技术积累和知识积累被假设为外生的变量,不是 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因素。
v 区域开发一定要以自然的可能性为前提。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三、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2.自然条件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取原料,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采 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产效益。
大庆油田平均吨油投资只有资源条件较差的油田的 1/10
中东地区每桶原油成本约6美分,而美国每桶原油平均 成本为1.2美元。成本相差20倍。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2、马歇尔和熊波特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1)马歇尔的学说
v 不只注意到现实资源的配置,还注意到资本积累 的来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他十分强调通过 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2)熊彼特
v 认为企业家“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动力, 新的创新不但增加了利润,而且快速地提高了资 本积累。
域性。
v 在煤铁资源基础上兴起的工业区有美国五 大湖南岸工业区,美国伯明翰工业区,德 国鲁尔工业区等。
v 我国黑龙江省四大外调物资——石油、木 材、煤、粮食,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3.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 ②每一个自然因子对于不同的经济部门的影响也
有差异。 如气候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顺序大致为: (l)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2)运输业,特别是航海业。 (3)建筑业,气温、降水量影响建筑施工费用。 (4)矿业,特别是露天采矿。 (5)旅游业。 (6)加工工业。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三、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不同的自然条件往往形成不同的产业部门 其二每一个自然因子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程度不 同
第二章_矿业具有强烈的地
(1)稀缺性
v 无论是物质或是能量,一旦被定义为“资源”,都是针对 某一特定对象的“需求”而言的,从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 要求是无止境的这一点来看,只要是作为资源,它总是被 消耗的,只要是被消耗的,在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也就表 现出来稀缺的特点,稀缺性是自然资源最根本的特点。
(2)区域性
v 在资源稀缺基础上,资源还具有下述特性:资源的竞争性、 资源的分散性、和资源的增值性。这些特点在不同的地区 显示出不同的倾向,这就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的价值 v 传统的观点认为,自然资
源由于存在于大自然中, 因而是无价值的。 v 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及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崛起, 这一传统的观点日益为人 们抛弃,人们逐步认识到 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
恩格斯 1820-1985
曾指出:政治经济经济学家说,劳动是 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资源 的概念及 其内涵
2.自然资 (1)稀缺性。 源的特点 (2)区域性。
3.自然资 源的价值
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 展所耗费的劳动构成了自然 资源的价值实体。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 • 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 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的、可以萃取的、可以
3、评价--模式最好,但不多见 4、典型国家--美国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三)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1、前提条件:
v 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十分贫乏,区域发展在很大程 度上都依赖于区域内社会资源深度开发
2、特征:
v 由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资源丰富,环境 质量状况良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了 较好的统一,因而是一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极具发展潜 力的发展模式。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一)纯自然资源型 1、前提条件 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非常好,往往有着储量巨大
的一种或多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2、区域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以自然资源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基础和动力 3、类型-四种基本类型 (1)高消耗高效益型--美国 (2)高消耗低效益型--苏联、中国 (3)高输出高收益型--中东各石油输出国 (4)高输出低收益型 --非洲资源输出国、西部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3.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 3.4自然条件对于产品质量和形式的影响 v 自然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和形式的自然基础。 如: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梨 在中国的名酒,贵州茅台,山西杏花村酒,四川的 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安徽古井贡酒、遵 义董酒、青岛啤酒等,都因良好水质 v 建筑物形式、服装形式
❖冰雪的地方:北美和北欧等北方国家是冬季奥运会的主 力。在我国,黑龙江和吉林控制着冬季运动会的大部分奖 牌。
根据地理环境特点,制订体育运动发 展战略可以事半功倍。我国采取由小到大、 由巧到力方针与东方人的生理素质有一定 联系。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 在体操、跳水等灵巧项目中,我国有优势。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成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 v 不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资源具有价值,而
是在自然资源稀缺的迫使下,人类必须对自然资源 投入劳动,形成新的资源产业,维护或产生新的人 工自然资源。因为耗费了劳动,才使这种进入生态 经济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具有了价值。 ⑷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把自然资源看做一种财富也就 顺理成章了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v 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经济 资源。而当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变 得比什么资源都重要。
v 区域经济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
v 一般而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资源也就越 丰富;其所吸引人力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经济社会发展 也就越快。
G-经济增长率;S-平均储蓄率; K-资本产出比
• 模型中,人口、知识积累仍被视为外生变量,并 隐含着把劳动力和资本视为同质的假定,资本和 劳动力的固定比例只是在短期分析中有效
• 故仍然排斥教育和于中学形成人力资本的可能性
(3)遗憾
v 不过,这两位经济学家都还没有对知识积累和技 术来源做出定量分析。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3、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 哈罗德和多马接受了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其长期
化和动态化.即把人口、资本、技术等因素在长 期内视为变化的量,分析它们在连续的时间内与 其他变量一起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 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生产技术与资本一产出比 例不变.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1、前提条件
v 既有极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同时各项社会资源也十分丰富
2、区域发展特征:
(1)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那些以资源为基础的 产业,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利用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 展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活力的第三产业,使区域发展速度和 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2020/12/9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重点问题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 制度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
1.自然资 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 源的定义 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二、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
(一)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不承认
• 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为代表的 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促进 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 储蓄与投资是经济的内生变量,是由一定的收入 分配形式,利润率、工资率和节俭的美德决定的
• 由于当时生产发展阶段的限制,多数古典经济学 家不承认人力资本的概念,将人对于自身的投资 都归于消费。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4、自然条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语言、交通规则和体育运动三个社会 生活的侧面,剖析自然环境的痕迹,有助 于理解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间的相互渗透。
第二章_区域资源环境
4、自然条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语言及词汇
语种的词汇与语言形成时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如:英语中关于牲畜的词汇,以牛(ox)为例,有公牛(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