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分度

合集下载

意识障碍分级

意识障碍分级

通常临床将意识障碍分为五级:(1)嗜睡(somnolence):是指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意识清醒水平下降,精神萎靡,动作减少。

患者持续地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也能正确地回答问题,能够配合身体检查,但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

(2)昏睡(stupor):是指意识清醒水平较前者降低,需高声喊叫或较强烈的疼痛刺激方可能唤醒,醒后可见表情茫然,能简单台混和不完全地回答问话,对检查也不能够合作,刺激停止后立印进人熟睡。

(3)浅昏迷一旦进人昏迷(coma)状态.患者表现为意识丧失,高声喊叫不能唤醒,亦即对第二信号系统完全失去反应。

此时强烈的疼痛刺激,如压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射.可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

腹壁反射消失,但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腱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抑制达到皮层。

(4)中昏迷:是指对疼痛的反应消失,自发动作也消失,四肢完全处于瘫痪状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等仍存在,但巳减弱。

呼吸和循环功能尚稳定。

抑制达到皮层下。

(5)深昏迷:是指患者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四肢呈弛缓性瘫,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消失。

呼吸、循环和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

抑制水平达到脑干。

答:我国目前医学和法律上,还是以呼吸、心跳停止为判定死亡的标准。

脑死亡还没有引入临床或司法实践。

不过,学术界一直在建议采用脑死亡。

根据有关消息,卫生部也正在进行相关标准的研讨脑死亡的概念,是指全脑(包括小脑、脑干)功能不可逆中止所引起的死亡。

通常情况下,由于心、肺、脑三个重要生命器官相互之间存在不可分离的紧密联系,任何一个器官不可复性的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必然会影响其他两个以及人体所有器官组织的机能,最终导致死亡。

但是,在现代医学技术条件下,已能有效地使许多原来临床上检查心跳停止,已被看做死亡了的人又得以复活;同时,随着人工呼吸机等的发展,能使不可逆性严重脑损伤的人(已经不能复活),长时间(数年、数十年)地保持心跳、血压和呼吸而不“死”。

意识分级的评定标准

意识分级的评定标准

意识分级的评定标准
意识状态的六个分级,通常是指清醒、嗜睡、昏迷、浅昏迷、中度昏迷以及深昏迷等,具体如下:
1、清醒:这属于正常的状态,从嗜睡开始是意识障碍的表现。

2、嗜睡:这是轻度意识障碍,通常患者会有睡眠明显增多,需要在给予刺激或呼唤后,患者才可以被唤醒,会简短正确的回答问题和听从指令,但是当唤醒动作结束之后,患者会很快的进入睡眠。

3、昏睡:通常需要强烈疼痛刺激或较大的声音唤醒,病人才可以和医生进行交流回答问题。

4、浅昏迷:在进入昏迷状态后,一般刺激不能够被唤醒,浅昏迷患者需要给予较强的疼痛刺激,患者会有躲避反射或出现不自主动作,比如肢体收缩等,病人的正常反射都存在。

5、中度昏迷:给予强烈刺激的情况下,也没有躲避反射,但中度昏迷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

6、深度昏迷:在任何刺激下都没有任何反应,而且各种反射消失还会出现呼吸循环以及生命体征不稳的症状。

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后,应该要尽快到医院的接受处理,不能延误病情。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预后和治疗方案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预后和治疗方案

意识障碍的分类及其预后和治疗方案意识障碍是指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一种疾病状态。

意识障碍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脑损伤、代谢异常、中毒等。

对于患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时分类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意识障碍的分类、预后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一、意识障碍的分类1. 部分性意识障碍:患者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意识障碍,而在其他情况下正常。

2. 混合性意识障碍:患者同时出现多种意识障碍表现,例如既有嗜睡又有谵妄等。

3. 意识消失性意识障碍:患者完全失去自主意识,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二、意识障碍的预后意识障碍的预后与其病因密切相关。

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易逆性意识障碍:这种类型的意识障碍通常是由于药物过量、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旦解除病因,患者常可恢复正常意识。

2. 部分逆转性意识障碍:这种类型的意识障碍往往是由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等造成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部分恢复,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损害。

3. 不可逆性意识障碍:这种类型的意识障碍通常由于颅脑损伤、脑瘤等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患者在长期治疗后很难恢复正常意识水平。

三、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案意识障碍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 寻找病因并治疗:在诊断意识障碍时,医生应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找出导致意识障碍的病因。

治疗应针对病因,如及时清除中毒物质、控制代谢紊乱等。

2. 支持性治疗:对于无法通过治疗病因恢复意识的患者,应提供支持性治疗。

这包括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体温稳定等。

3. 康复治疗:对于那些可能发生不可逆性意识障碍的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疗法、认知训练等,旨在促进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功能上的恢复。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意识障碍,如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

基础护理学意识障碍评分标准

基础护理学意识障碍评分标准

基础护理学意识障碍评分标准在职业病诊断标准中,我们常常在诊断分级部分可以看到“轻度意识障碍”、“中度意识障碍”、“重度意识障碍”字眼,那么你知道意识障碍的轻度、中度、重度是如何判定的吗?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意识障碍的分类和分级判定基准来自于职业病诊断标准。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意识障碍,然后我们再来看意识障碍的分类和分级判定基准。

意识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中的刺激所作出的有意义的反应。

缺乏这种反应能力的就是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有轻有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重度最为严重,也被称为昏迷。

意识障碍的分类和分级判定基准一、轻度意识障碍1.意识模糊短暂一过性意识清晰度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或伴有情绪反应。

2.嗜睡状态患者处于病理性倦睡状态,给予较强刺激后可以清醒,基本上可以对答,但注意力不集中,停止刺激后又陷入睡眠状态。

3.朦胧状态对外界精细的刺激不能感知,仅能感知外界大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定向力常有障碍,可有违拗行为,梦游或神游。

二、中度意识障碍1.谵妄状态意识严重不清晰,注意力及定向力障碍。

自身确认尚好,但对疾病自知力不佳。

有明显的视错觉及幻视,可出现片断的迫害妄想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2.混浊状态(精神错乱状态)意识严重不清晰,定向力和自知力均差。

思维凌乱,有片断的幻觉和妄想。

神情紧张、恐惧、有时尖叫。

症状时轻时重,波动性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重度意识障碍1.浅昏迷状态(昏睡状态)意识丧失。

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防御反应,各种反射均存在,可以出现病理反射。

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呼吸、血压、脉搏一般无明显改变。

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

对强烈刺激有痛苦表情,瞳孔对光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喷嚏和吞咽反射可消失,腱反射迟钝,出现病理反射。

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呼吸,血压和脉搏可有改变。

3.深昏迷意识丧失。

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

各种反射包括瞳孔对光反应、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均消失。

病理反射亦消失。

大小便失禁。

意识障碍评分标准

意识障碍评分标准

意识障碍评分标准意识障碍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以便进行及时的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意识障碍评分标准: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方法,通过评分来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

该评分法主要包括眼睛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评分都有相应的标准。

总分为3-15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越差。

二、西格尔评分法(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西格尔评分法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镇静和烦躁程度的工具,主要针对在重症监护室或手术室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

该评分法主要包括7个等级,从安静到极度烦躁不安,评估者根据患者的行为表现来确定相应的等级。

三、里查兹恢复评分法(Richardson Recovery Scale,RRS)里查兹恢复评分法是一种用于评估脑损伤后患者的认知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工具。

该评分法主要包括认知、情绪、行为和功能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

评分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

四、康奈尔医院评分法(Cornell Assessment of PediatricDelirium,CAPD)康奈尔医院评分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谵妄症的工具,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行为和情绪等方面。

评分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谵妄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意识障碍评分标准,它们都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分标准,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评估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意识障碍评分标准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意识障碍的医学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医学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医学名词解释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意识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在认知、知觉和情感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其无法与周围环境进行正常的互动和反应。

一、意识障碍的定义意识障碍是指一个人的意识水平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清醒度下降或丧失意识的状态。

这些异常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持续的,且病情严重程度不同。

意识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部损伤、药物作用、代谢紊乱等。

二、意识障碍的分类1. 意识清醒度下降:这是最常见的意识障碍类型,也被称为昏迷。

患者处于无法清醒和与外界交流的状态,随意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缺乏反应。

意识清醒度下降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例如颅脑损伤、脑出血等。

2. 意识迷茫:这种状态下,患者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混乱认知和困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甚至无法顺利完成简单的任务。

意识迷茫常见于精神疾病、癫痫、中毒等状况。

3. 意识分裂:意识分裂是一种被描述为“自我隔离”的症状,患者感觉自己与外界或自己的身体分离,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种障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三、意识障碍的诱发因素1. 脑部病变: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这些病变导致了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而影响了意识水平。

2. 中毒:许多物质,如酒精、药物和有毒化学物质,都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意识障碍。

3. 代谢紊乱:某些代谢疾病,如低血糖、肝性脑病和尿毒症等,会干扰脑细胞的功能,导致意识障碍的发生。

四、意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医生通常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身体检查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此外,医生可能会使用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来帮助确定意识障碍的原因。

2. 治疗:意识障碍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和严重程度。

对于可逆的原因,如药物中毒或内分泌紊乱,医生将优先处理原因。

对于不可逆的原因,如脑损伤或器质性疾病,治疗将主要是支持性的,旨在提供舒适和维持生命功能。

基础护理学意识障碍的分类

基础护理学意识障碍的分类

基础护理学意识障碍的分类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内部情绪、思维以及身体状态的认识和反应能力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

根据其成因和表现特点,可以将意识障碍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器质性意识障碍,也称为有机性意识障碍。

该类意识障碍通常由脑部病变或脑功能障碍引起,如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

患者常表现为意识模糊、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或混乱等症状。

这种意识障碍往往伴随器质性病因,需要通过医学检查和治疗来确定和解决。

其次是功能性意识障碍,也称为非结构性意识障碍。

这类意识障碍与脑部结构的病变无明显关联,主要是由心理或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常见的功能性意识障碍包括抑郁、焦虑障碍、应激性障碍等。

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自卑、焦虑不安、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等症状。

治疗功能性意识障碍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因素,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最后是发作性意识障碍,也称为间歇性意识障碍。

这类意识障碍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较短,并在发作结束后恢复正常。

常见的发作性意识障碍包括癫痫发作和昏厥。

癫痫发作常伴随痉挛、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而昏厥则是一种突然倒地、意识丧失的病态状态。

治疗发作性意识障碍通常需要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意识障碍的分类主要包括器质性意识障碍、功能性意识障碍和发作性意识障碍。

了解这些分类及其特点,有助于医疗工作者对不同类型的意识障碍进行区分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若遇到意识障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意识障碍的分型及判断标准

意识障碍的分型及判断标准

意识障碍的分型及判断标准意识障碍是指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生异常改变,表现为清醒度下降、意识模糊、知觉错觉和思维混乱等症状。

常见的意识障碍包括昏迷、意识模糊和定向障碍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意识障碍的分型及判断标准:1. 昏迷昏迷是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患者无法被外界刺激唤醒,没有意识活动。

根据昏迷的程度,可以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

判断一个人是否昏迷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眼睑状态:浅昏迷患者有时可以睁开眼睛,但眼神呆滞;深度昏迷患者则无法睁眼;•对刺激的反应:浅昏迷患者可以偶尔有反应,但反应迟钝或无力;深度昏迷患者对外界刺激完全没有反应;•姿势和肌张力:浅昏迷患者可以在床上转动,但需要帮助;深度昏迷患者则完全不能活动;•呼吸和瞳孔:浅昏迷患者的呼吸和瞳孔状态基本正常;深度昏迷患者的呼吸可能变慢或变快,瞳孔可能散大或缩小。

2. 意识模糊意识模糊是指患者的清醒度下降,有时会出现嗜睡或迷糊的状态。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意识模糊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反应速度:意识模糊患者的反应速度较慢,需要时间来思考和回答问题;•注意力集中:意识模糊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知觉错觉:意识模糊患者可能存在听觉、视觉或触觉方面的知觉错觉;•言语模糊:意识模糊患者的言语可能含糊不清,表达困难。

3. 定向障碍定向障碍是指患者对时间、地点和个体等方面的定向能力下降或丧失。

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定向障碍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定向:患者是否能准确地说出现在的日期、季节、年份等;•地点定向:患者是否能正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所在的城市或医院等;•个体定向:患者是否能辨认自己、医生、护士等个体的身份。

标准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标准的制定、执行和效果在评估和判断意识障碍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标准制定、执行和效果的详细内容:1. 制定标准制定意识障碍的判断标准需要根据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常由专业的医学组织或专家组进行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