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痤疮治疗指南JAAD2019》.ppt
寻常痤疮 ppt课件

痤疮
马拉色菌
表皮葡萄球菌
产生脂酶、蛋白酶等,水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
形成生物膜,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黏连
促进粉刺的形成
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integrins β1、α3,IL-1α等
产生内源性卟啉氧化角鲨烯(兔试验)
马英 等.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目标的新认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66-69.
紫外线使皮脂中 的角鲨烯氧化
马英 等.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目标的新认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66-69.
19
痤疮的病因
04 其他因素
◇ 遗传因素:通过对大量人群、家系、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构成痤疮发病 易感性的重要原因
◇ 精神因素:慢性紧张刺激垂体一肾上腺轴,引起雄激素分泌,促进痤疮发生
谢淑霞 等.大学生痤疮患者治疗情况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2265-2267.
8
痤疮发病率
3%
80%
85%
95%
35-44岁中年人
25-34岁人群
12-24岁青少年
11-30岁青年人
有研究指出,寻常痤疮发生在7--46岁,发病率可达96%
9
流行病学调查
国外
全球9.4%的人口受到了痤疮的影响,为全球第八大流行疾病 青春期痤疮患病率为86.9%,青春期过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症状多男重女轻
◇ 环境因素:使用劣质化妆品或不洁卫生工具,温度等的刺激
◇ 生活习惯:刺激性食物、吸烟、晚睡等
马英 等.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目标的新认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66-69.
20
预防及治 疗方法
最新中国痤疮治疗指南PPT课件.ppt课件

痤疮的系统维甲酸治疗
• 口服异维A酸是严重痤疮的标准治疗方 法,也是目前治疗痤疮最有效的方法。
• 异维A酸作用于痤疮发病的所有病理生 理因素,治疗效果显著。
• 但考虑到它的副作用,异维A酸尽量不 作为轻型痤疮的首选治疗。
• 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乳房胀痛﹑上 腹部不适及面部皮肤发红﹑体重增加﹑深 静脉血栓、出现黄褐斑等 。
抗雄激素治疗
• 安体舒通:双氢睾酮抑制剂,高剂量时为雄激素受体拮抗 剂,50-200mg/天,3个月。(不推荐男性)。
• 作用机理:①竞争性地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 结合,从而影响其作用,抑制皮脂腺的生长和皮脂分泌。 ②抑制5a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换。
口服异维A酸的指征
1)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及其变异形式; 2)伴有瘢痕形成的炎性痤疮; 3)对以下治疗没有效果的中度到重度的痤疮:采用联合疗法 3个月,
包括全身应用四环素类者; 4)伴有严重心理压力的痤疮患者(毁容恐惧症); 5) 革兰氏染色阴性毛囊炎; 6)频繁复发的需要重复和长程全身应用抗生素者; 7)由于某种原因想迅速痊愈的少数患者。
• III级——有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 损,总病灶数为51-100,结节少于3个。
• IV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病 灶数超过100个,结节/囊肿多于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及 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
• 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 • 在泌油高峰尚未得到控制之前,原则上不
• 过氧化苯甲酰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 苯甲酸,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
过氧化苯甲酰的局部使用
• 过氧化苯甲酰具有强有力的抗菌效应,起效较 口服抗生素起效慢,迄今无耐药报道。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
但研究发现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临床医师对痤疮治疗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对患者造成损害。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痤疮治疗指南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指导、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医药技术的发展,痤疮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本指南是在201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进行了修订。
01痤疮的发病机制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与之相关。
遗传因素在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雄激素是导致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分泌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它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激素也可能与痤疮发生有关;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质被认为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但脂质成分的改变如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也是导致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参与了痤疮的发生发展。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与免疫反应是痤疮的主要病理特征,且炎症反应贯穿了疾病的全过程。
毛囊微生物和/或异常脂质通过活化Toll样受体(TLRs)进而产生白介素(IL)-1α及其它有关炎症介质,IL-1α目前认为是皮脂腺导管角化及微粉刺和粉刺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疾病发展,脂质大量聚集导致嗜脂及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进一步增殖,获得性免疫被激活。
不断加重的炎症反应诱发毛囊壁断裂,脂质、微生物及毛发等进入真皮,产生异物样反应。
最新寻常痤疮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精品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系统治疗----四环素
剂量与疗程:500~1000mg/d,服药3~4周待 病情有所控制后适当减量,维持量250mg/d 或隔日250mg,一般需连续服药4月左右。如 用药4 ~6 周仍不能控制者, 可增至 1.5 ~ 2g/d,用药2周观察。
系统治疗----四环素
作用机理:①抗PA,②抑制脂酶,③抑制趋化 因子,④抑制中性粒细胞。 副作用:①胃肠道反应,②二重感染,例粘膜 念珠菌感染,③光敏,④药疹。 需饭前服,以增加吸收,避免与铁剂等同时
临 床 表 现
12~ 24 岁 发 病 率 达 85%,25~ 34 岁 为 8%,35~ 44 岁 为 3%, 是一种常见病,皮损主要累及面及躯干上部,有二类损害,即 非炎性粉刺及炎性损害,包括丘疹、脓庖、结节、囊肿等。根 据皮损的主要疹型可分为丘疹性、脓疱性、囊肿性、萎缩性、 聚 合 性 及 恶 病 质 性 痤 疮 。 每 型 主 要 以 1~ 2 种 疹 型 为 主 。
----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四大环节的唯一的药物, 所以疗效也高。
系统治疗----维A酸
副作用包括: ①皮肤粘膜反应,皮干燥、脱屑、唇炎、口角炎、结
合膜炎、脱发、光敏、肢端脱皮、皮脆性增加、鼻干及 鼻衄等,但可耐受,多在用药1~2周内出现,可逆性。 ②肌 痛,关节痛。
③肝功能损害,AST、γ-GT升高。 ④眼损害,暗适应性差。⑤甘油三酯升高。⑥致畸。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理及其 治疗〖精品课件〗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病因学
一、毛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异常角化 这种异常的角化可使毛孔堵塞,内
容物排出不畅而堆积,形成微粉刺。以 后进一步扩大形成粉刺,近来研究表明 皮脂中的亚油酸与毛囊口异常角化有 关。痤疮患者此亚油酸水平降低。
寻常痤疮治疗指南JAAD

寻常痤疮治疗指南JAAD什么是寻常痤疮?寻常痤疮,也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青春期,但也可能在成年人发病。
痤疮通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以闭合性粉刺、开放性粉刺和囊肿为特征。
痤疮的出现通常与皮脂分泌过多和毛囊堵塞有关。
痤疮治疗的目的治疗痤疮的目的是减少皮肤出现痘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避免对患者的生活和情感造成负面影响。
治疗痤疮不仅需要减少痘痘,还需要解决痤疮引起的疤痕、色素沉淀等问题。
痤疮治疗的原则痤疮治疗应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症状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痤疮的原则包括以下方面:减少皮脂分泌减少皮脂分泌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措施之一,目的是减少毛囊阻塞,从而减少痘痘的形成。
对于中度和重度痤疮患者,口服异维A酸可以显著减少皮脂分泌,但需要妥善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消除毛囊阻塞消除毛囊阻塞是治疗痤疮的关键步骤。
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和外用抗生素(如克林霉素)可以减少毛囊感染,减轻痘痘的炎症反应。
利用化学换皮剂(如果酸)、机械磨削和光动力疗法可以帮助去除毛囊阻塞物。
控制痘痘的炎症反应痘痘的炎症反应会使痛痒、红肿和疼痛等症状加重。
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外用甲泼尼龙等类固醇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反应。
预防疤痕形成预防疤痕形成是治疗痤疮的一项重要任务。
预防疤痕形成的方法包括早期治疗、避免挤压痘痘、使用植物性去疤凝胶和维生素E等产品等。
其他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激光疗法、果酸换皮疗法、微针等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治疗痤疮。
这些方法具有非侵入性、疗效稳定等优点。
痤疮的预后痤疮的预后通常良好,但可能会遗留色素沉积和疤痕等问题。
患者在治疗痤疮过程中,应该避免挤压痘痘和摩擦皮肤。
另外,患者需要注意改善睡眠并保持身体健康,这有助于提高皮肤抵抗力,预防痤疮的复发。
痤疮治疗需要个体化治疗,综合考虑患者的易感性、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该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用药规定,避免不良反应和复发。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
但研究发现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临床医师对痤疮治疗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对患者造成损害。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痤疮治疗指南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指导、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医药技术的发展,痤疮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本指南是在201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进行了修订。
01痤疮的发病机制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与之相关。
遗传因素在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雄激素是导致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分泌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它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激素也可能与痤疮发生有关;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质被认为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但脂质成分的改变如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也是导致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参与了痤疮的发生发展。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与免疫反应是痤疮的主要病理特征,且炎症反应贯穿了疾病的全过程。
毛囊微生物和/或异常脂质通过活化Toll样受体(TLRs)进而产生白介素(IL)-1α及其它有关炎症介质,IL-1α目前认为是皮脂腺导管角化及微粉刺和粉刺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疾病发展,脂质大量聚集导致嗜脂及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进一步增殖,获得性免疫被激活。
不断加重的炎症反应诱发毛囊壁断裂,脂质、微生物及毛发等进入真皮,产生异物样反应。
寻常痤疮讲课PPT课件

寻常痤疮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汇报人员
02 寻常痤疮概述
03 寻常痤疮的病因与 影响因素
04 寻常痤疮的治疗方 法
05 寻常痤疮的预防与 日常护理
06 病例分享与讨论
汇报人员:XX医院XX
寻常痤疮概述
定义与特征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特征包括粉刺、丘疹、脓疱等 病因可能与遗传、荷尔蒙和环境因素有关 症状通常出现在面部、胸部和背部
病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 度,导致导管口径变小、狭窄 或堵塞
影响因素:遗传、内分泌、 炎症、免疫等
微生物感染
痤疮丙酸杆菌:导致毛囊内炎症,引发痤疮 表皮葡萄球菌:在皮肤表面定植,参与痤疮形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毒素,加重痤疮炎症 马拉色菌:引起毛囊内炎症,诱发痤疮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痤疮病史的患者更 容易患寻常痤疮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发病机制
寻常痤疮是一种 常见的皮肤病, 其发病机制与皮 脂腺分泌旺盛、 毛囊口角化异常、 痤疮丙酸杆菌感 染等因素有关。
寻常痤疮的发病 机制可以概括为 四个方面:皮脂 腺分泌旺盛、毛 囊口角化异常、 痤疮丙酸杆菌感 染以及炎症反应。
寻常痤疮的发病 机制较为复杂, 其中皮脂腺分泌 旺盛和毛囊口角 化异常是两个重
化学剥脱治疗
原理:通过使用化学药物,使皮肤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皮肤损害 适用范围:适用于轻中度寻常痤疮的治疗,特别是非炎症性皮损如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等 常用药物:果酸、乳酸、水杨酸等 注意事项: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剥脱导致皮肤损伤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去除 病灶,减少皮脂 分泌
寻常痤疮治疗指南ppt课件

使用或患者要求怀孕时告知妊娠风险
+ 壬二酸辅助治疗痤疮有效,推荐用于炎症后着色异常
的治疗,孕 B 类药物
+ 5% 氨苯砜凝胶外用推荐用于炎症性痤疮,特别是成年
女性,孕 C 类药物
+ 硫磺、烟酰胺、磺胺醋酰钠、间苯二酚、氯化铝和锌
剂治疗痤疮的推荐证据有限
+
推荐系统性抗生素用于中重度痤疮和对局部治疗抵抗的
•
对于患肾上腺雄激素过多症的患者,推荐低剂量口服糖
皮质激素用于痤疮
【不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
•
• •
妊娠
现患乳腺癌 哺乳期
• • • • • •
高血压患者≥160/110mmHg 大手术后长期制动 现患或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 有脑血管意外病史 头痛 病毒性肝炎活动期 严重的失代偿性肝硬化
•
• • • •
制红霉素的使用
+
除外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的其它系统性抗生素治疗痤疮证据有 限,不鼓励使用。甲氧苄啶 / 磺胺甲 噁 唑和甲氧苄啶的使用应 限定为无法耐受四环素类或治疗抵抗的患者
【激素性药物的推荐】
• • • 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有效,且推荐用于女性炎性痤疮 螺内酯对于特定女性痤疮患者有效 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能对重度炎症性痤疮(同时在接受标 准治疗)暂时有效
JAAD 2016
4
+ 过氧化苯甲酰或联合红霉素/克林霉素可有效治疗痤疮 + 推荐作为单药治疗轻度痤疮
+ 可与外用维A酸类或系统抗生素治疗中重度痤疮
+ 过氧化苯甲酰有效预防细菌耐药,推荐用于正接受外
用或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
+ 外用抗生素可有效治疗痤疮,但不推荐单药使用,因有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抗生素使用建议
• 四环素类抗生素应作为中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选择
• 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疗效优于其他四环素,但两者之间 无优劣
• 尽管口服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可有效治疗痤疮,但仅限于 四环素类无法使用时(孕妇、<8岁儿童),因细菌耐药 性增加,应限制红霉素的使用
排除异维A酸的其他潜在风险
痤疮的物理/其他疗法
其它疗法和物理治疗推荐
• 推荐使用物理治疗作为痤疮常规治疗的证据有限,包括脉 冲染料激光、乙醇酸剥脱、水杨酸剥脱
• 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对于单个痤疮结节有效 • 化学剥脱对粉刺性痤疮可能有轻微改善,且效果不持久 • 一些激光及光学设备可能对痤疮有效,但需进一步研究 • 在所有激光及光学器械中,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证
痤疮的外用抗生素治疗
• 外用抗生素可有效治疗痤疮,但不推荐单药使用,因有细 菌耐药风险
• 1% 克林霉素溶液或凝胶是目前治疗痤疮的首选外用抗生素
• 2% 红霉素因皮肤葡萄球菌和 P. acnes 的耐药,其疗效不
如克林霉素 • 仅克林霉素为孕 B 类药物
局部维A酸的使用
• 外用维A酸对痤疮的维持很重要 • 单药治疗主要推荐用于粉刺性痤疮,或与外用或口服抗菌
异维A酸使用建议
• 低剂量异维A酸可有效治疗痤疮,并较少药物相关副作用的 频率及严重度;不推荐间歇性使用
• 推荐常规监测肝功、血脂,不推荐常规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 所有接受异维A酸的患者必须遵从风险管理计划 • 可能服用异维A酸的育龄期女性应该知晓各种避孕方式 • 处方医生应监测患者出现炎性肠病、抑郁状态等迹象,并
《寻常痤疮治疗指南》
皮肤科医师分会
【病理生理学因素】
• 皮脂分泌过多(雄激素的影响) • 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堵塞 • 细菌感染(痤疮丙酸杆菌定植) • 炎症和免疫反应Βιβλιοθήκη 【微生物学和内分泌监测建议】
• 痤疮患者评估和管理中不推荐常规行微生物检查 • 微生物学检查对表现为痤疮样皮损的革兰阴性毛囊炎
有益 • 不推荐对大多数痤疮患者常规行内分泌检查(如检测
• 除外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的其它系统性抗生素治疗痤疮 证据有限,不鼓励使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 啶的使用应限定为无法耐受四环素类或治疗抵抗的患者
痤疮的激素治疗
【激素性药物的推荐】
• 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有效,且推荐用于女性炎性痤疮 • 螺内酯对于特定女性痤疮患者有效 • 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能对重度炎症性痤疮(同时在接受标
• 硫磺、烟酰胺、磺胺醋酰钠、间苯二酚、氯化铝和锌 剂治疗痤疮的推荐证据有限
痤疮的系统抗生素治疗
系统性抗生素使用建议
• 推荐系统性抗生素用于中重度痤疮和对局部治疗抵抗的 炎症性痤疮
• 系统性抗生素的使用应限制在尽可能短的疗程中,用3-4 月后重新评估,以尽量减少细菌耐药,不推荐系统抗生 素单药使用
药联合治疗混合型或炎症为主的痤疮 • 外用维A酸类3种制剂可选:维A酸、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 • 维A酸和阿达帕林为孕 C 类药物,而他扎罗汀为孕 X,在
使用或患者要求怀孕时告知妊娠风险
其他外用药的使用
• 壬二酸辅助治疗痤疮有效,推荐用于炎症后着色异常 的治疗,孕 B 类药物
• 5% 氨苯砜凝胶外用推荐用于炎症性痤疮,特别是成年 女性,孕 C 类药物
•有色人种痤疮的治疗 •妊娠期痤疮的治疗
• 发病机制
•痤疮的潜在分子及细胞学机制 •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分子机制 •痤疮瘢痕(包括增生性及萎缩性)的病理生理学 •痤疮免疫病理学机制
• 分级与分类
•开发方便室内使用的痤疮评估工具 •开发患者自评方法并验证,用于室内/诊所评估痤疮的治疗
痤疮与饮食
饮食建议
• 基于目前证据,无特殊饮食推荐用于治疗痤疮 • 研究显示高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可能与痤疮有关 • 有限的研究提示某些饮食(特别是脱脂牛奶)可能影响痤
疮 • 有小的初步研究验证了抗氧化剂、益生菌及鱼油对痤疮的
作用,但目前证据不强
痤疮的研究/知识空缺
研究空缺/知识空缺
• 一般性问题
准治疗)暂时有效 • 对于患肾上腺雄激素过多症的患者,推荐低剂量口服糖
皮质激素用于痤疮
【不推荐使用口服避孕药】
• 妊娠
•
• 现患乳腺癌
•
• 哺乳期
•
• 35岁以上及重度吸烟者
•
• 终末器官受损的糖尿病
•
• 病程大于20年的糖尿病患者 •
• 现患或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 • 成或肺栓塞 •
• 有脑血管意外病史
痤疮的异维A酸治疗
异维A酸使用建议
• 口服异维A酸推荐用于重度结节性痤疮 • 口服异维A酸适用于治疗抵抗的重度痤疮,或有瘢痕形成
或心理社会负担的痤疮 • 重症寻常痤疮患者以 0.5 mg/kg/d 作为治疗的起始量,
若可耐受,1 月后增加至1 mg/kg/day,直到累积剂量达 120-150 mg/kg后疗效趋于平稳,复发率低
据最多,此疗法很有前景,但仍需更多研究
痤疮的辅助/替代疗法
辅助/替代治疗推荐
• 草药及替代治疗已被用于治疗痤疮 • 尽管大多数此类产品耐受性良好,但若用于治疗痤疮,其
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证据有限 • 已有两项临床试验显示茶树精油治疗痤疮有效,其它草药
(阿育吠陀、小檗提取物及葡萄糖酸内酯溶液等)在治疗 痤疮中均有一定价值 • 关于生物反馈辅助放松及认知意象的益处,目前证据较弱
高血压患者≥160/110mmHg 大手术后长期制动 现患或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 有脑血管意外病史 头痛 病毒性肝炎活动期 严重的失代偿性肝硬化 肝脏肿瘤
【慎用或需特别监测】
• 产后(<21天) • 35岁以上及轻度吸烟者 • 高血压病史或得到监测和控制 • 高脂血症 • 乳腺癌病史,无病生存>5年 • 胆道疾病 • 轻度代偿性肝硬化 • 口服避孕药应用相关性胆汁淤积病史 • 同时使用影响肝酶的药物
雄激素过多) • 推荐伴雄激素过多征象的痤疮患者行实验室检查
痤疮的局部治疗
过氧化苯甲酰的局部使用
• 过氧化苯甲酰或联合红霉素/克林霉素可有效治疗痤疮 • 推荐作为单药治疗轻度痤疮 • 可与外用维A酸类或系统抗生素治疗中重度痤疮 • 过氧化苯甲酰有效预防细菌耐药,推荐用于正接受外
用或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