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方案

《乡愁》教学设计方案
《乡愁》教学设计方案

《乡愁》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诗中表现的是该单元共同的主题——思乡,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奇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宁晋县二中附中的八年级二班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他们喜欢读书,喜欢新奇,感情丰富,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较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借助意象准确理解诗人思乡之情。

方法与过程:通过朗读和自主探究,使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言语发现感受乡愁;

难点:体会诗人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页脚内容1

五、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于是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激情诵读、自主探究、写作实践”的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利用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能有助于创设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情诵读:通过听读、朗读、品读等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触诗歌体会情感;发现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

自主探究: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写作实践:不仅能锻炼他们创意表达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捕捉生活细节兴趣。

六、课件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课件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有下载的朗诵视频、音频、图片、网页文字等。

课件的开头至结尾选用了六张jpg格式的图片,以在渲染“乡愁”氛围;“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幻灯片超链接了“名家诵读“视频,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浓浓的乡愁会深深地感染着每一颗心;一首mp3音频——歌曲《乡愁》:用在导入环节,一个是用在整节课结束时。用以呼应开头,激发学生兴趣,达成令人回味效果。

页脚内容2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河大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

3、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页脚内容3

页脚内容4

页脚内容5

页脚内容6

页脚内容7

九、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邮票 思念母亲 长大后

船票

想念爱妻 思念家乡

后来啊 坟墓 丧母悲痛 渴望台湾回归祖国

而现在 海峡 渴望回归 九、课堂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或教学环节开始与结束运用多媒体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