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加强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民主和谐;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93-01

自学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关注热点。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体现了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1、可以剔除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真正将“减负”要求落到实处,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推进。

2、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学习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遇许多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教师要看准合理时机对学生帮助、指导,这样一来,师生关系自然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相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自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很多时候学生都需要在脱离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自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所偏颇,学生之间自然会讨论、争辩,能够有效的浮躁课堂氛围,提高对学习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纪正是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探索欲望重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一些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现阶段特点

的学习悬念,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教师及时总结,重点讲解:例如我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在备课时,预先挑选几幅适合儿童观察、思考、分析的名画:讲课时,我把名画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这些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很受学生欢迎,这样学生对看图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教会学生怎样看数学书上的图。看数学书上的图,跟看小人书上的图不一样,看小人书上的图,主要是看故事,看数学书上的图,是看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看图上画的什么,数一数有几个,边看、边想、边说。看不明白的可以问老师。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了。

三、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