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

2020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
2020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

xx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请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试卷正面左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内,否则不给分。)

1、我们身边存在许多诱惑。有人说“诱惑只能使人沉沦”。这一说法:①看到了不良诱惑的消极影响②没有全面地认识诱惑③没有看到诱惑对人的积极意义④告诫人们要区分不同的诱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孟母三迁的典故妇孺皆知,孟母帮助孟子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是

A.联想后果法B.婉言谢绝法C.避开诱因法D.请人帮助法

3、遇到歹徒行凶,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A.120 B.119 C.114 D.110

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底线是不能违反

A.纪律B.法律C.规章D.道德

5、社会生活中违法的表现各式各样,下列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是

A.十字路口闯红灯B.未成年人辍学打工C.持刀拦路抢劫D.浏览黄色网站

6、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国家打击的重点

7、右图中网吧老板的行为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

于的规定,他的行为属于。

A.家庭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B.社会保护犯罪行为

C.司法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D.社会保护一般违法行为

8、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

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下列言行中表明有礼貌

的是

A.“喂,老头,这里离张村有多远?”

B.找不到书本时对身边的人大发雷霆

C.不敲门擅自进入别人的房间D.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说声“对不起”

9、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下列能体现为人宽容的典故是:①“宰相肚里能撑船”②“头悬梁、锥刺股”③“管鲍之交”④“六尺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其核心是。

A.践约守信诚实做人B.尊重客观事实善

C.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善D.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11、吴良看到自己的课桌上有灰尘,就扯过教室的窗帘擦桌子。吴良的做法

A.是缺乏集体责任心的表现B.是没有自尊和自信的表现

C.讲究个人卫生,可以原谅D.不能为自己负责的表现

1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坚持“一国两制”方针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交流与对话D.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13、xx年被南开大学录取的每位大学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学校布置的第一份作业——假期中作一次义工。南开大学的这种做法,有利于: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②激励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④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④

14、xx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这表明: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②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③我国科技已处于世界前列④我国航天员弘扬了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距著名的殷墟西北二十多公里的河南省安阳县渔洋村,完整保留着六千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商、春秋、战国、到汉、北朝、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16、在xx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近3000名人大代表以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的投票表决结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表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③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物权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

17、当前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另一方面,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

A.是对立的,二者性质相反,不可能和谐地存在于一种经济制度之中;

B.是相同的,它们都为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服务;

C.是不同的,二者各自为所形成自己的社会制度服务;

D.是统一的,二者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8、“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温总理曾深情地吟咏以上诗句,这说明中央领导时刻牵挂着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根本途径是

A.健全社会保障体系B.大力发展生产力

C.走共同富裕的道路D.做好扶贫帮贫工作

19、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每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应该:①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为自己选择担负起责任②学会自己作出合理的选择,做自己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③拟订详细的复习计划④选择前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20、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①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②体现了执政为民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③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④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8分)

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的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材料二:有这样两家制药企业,他们的创始人李总和吴总是同学,他们各自的企业发展了十年,也竞争了十年。但时至今日,两家企业的资产与实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十年前,李总以一所医科大学为创业基地,研发了一种有利于对儿童补钙的产品,并顺利上市。而吴总这边,则根据自己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任厂办医院院长的有利时机,研发出一种对女性和儿童补钙、补血都有功效的产品,很受患者的欢迎和市场的认可。从这时起,李总和吴总开始了研发新产品和争夺市场的竞争。李总与吴总两家企业的竞争,并没有把彼此打败,反而使两家企业的科研实力越来越强。

(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4分)

(2)材料二说明了哪些道理?(4分)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11分)

材料一:A校对全校200名“问题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二:A校在每年一次的“精神文明宣传月”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材料三:A校八年级学生小明和小华是好朋友,小华放学后经常去营业性网吧,还要小明为其保密。小明劝说他无效后就报告了老师。事后,班主任在全班表扬了小明,说他在这件事上做得对,要求全班同学向小明学习。(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该校的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3)我们为什么要向小明学习? (2分)

(4)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的启示?(4分)

四、主题探究(本大题11分)

材料一:xx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材料二:A镇的6万村民经历了一场“存”与“费”的艰难抉择。苦心经营了十多年,年产值达3200多万元的300多家废旧塑料加工厂,一夜之间要夷为平地,这对依靠塑料厂为生、依靠塑料加工致富的当地百姓来说,如何能够舍得?老百姓的现实利益必须确保,但长远利益更要关切。十多年间,这些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塑料加工项目,确实让当地百姓鼓起了腰包,但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存环境。痛定思痛,当地政府毅然决定:还原

现代农业种植,对污染项目坚决说“不”。从对赚钱项目的盲目欢迎,到如今的理性拒绝,A镇的“取”与“舍”背后折射出的是生态文明的全新理念。

(1)国情搜索: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政策点击: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坚持实施怎样的国策和贯彻怎样的发展战略和理念?(3分)

(3)思维拓展:请你从生态文明的角度为A镇今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两条)(2分)

(4)明理践行: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以及我们中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该怎么做?(4分)

参考答案

(1)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公平竞争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2)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任何一种竞争都应是公平竞争;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的;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三、分析说明题

(1)说明这些“问题学生”确实存在着问题,他们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素质;有利于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有利于使学生健康成长。

(3)因为小明真心帮助同学;富有责任感;富有正义感;坚持实事求是,做人诚实;具有较强

的法制意识。(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4)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依法自律;加强修养,践行道德;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预防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要增强责任意识,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使自己健康成长。

四、主题探究

(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2)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1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1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1分)

(3)对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说“不”;对技术含量低、投入产出率低的项目坚决说“不”;对浪费土地耗费资源的项目坚决说“不”……(其它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4)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它说法言之有理即可;2分)

做法: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木;坚决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等。(只要从意识和行为两方面作答即可;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