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本分析
动力锂电池产品性能、型号、价格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基本在3000-5000元/kwh之间。
比亚迪价格较为便宜,为3000元/kwh,万向集团平均为9—10元/AH,折合价格也为3000元/kwh,天津力神面向高端客户,主要用来出口美国,原料成本较高,电池价格在4000-5000元/kwh。
锂电池的生产又可拆分为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4个子行业,这些材料分别占锂电池成本的40%~46%、10%~14%、5%~11%和5%~15%。
据专家介绍,隔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70%以上。
隔膜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及安全性能等特性,目前国内尚无公司能够生产,包括比亚迪在内都需要进口。
据悉,生产小型锂电池隔膜的佛塑股份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隔膜技术的研发任务。
电解液号称锂电池的“血液”,是锂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江苏国泰是国内生产电解液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正在研发被国外垄断的六氟磷酸锂项目的合成技术,六氟磷酸锂是生产电解液的重要电解质,目前主要依靠进口。
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的核心原材料,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
由于生产技术难度非常高,在国际上由东电化学工业、森田化学等几家日本企业垄断。
国内生产正级材料的企业很多,但大多数生产钴酸锂、锰酸锂等,真正生产磷酸铁锂的厂家并不多。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做出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更易串联使用,以满足电动车频繁充放电的需要。
从未来趋势看,具有无毒、无污染、安全性能好、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寿命长等优点,是新一代锂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会成为我国正级材料主导产品。
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标准制定者,也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
在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中,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以其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一直是负极材料的主要类型。
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石墨矿产资源,在以天然石墨为原料的锂离子负极材料产业化方面,深圳贝特瑞也是国内龙头企业.据来自世界电池强国日本的权威信息表明,深圳贝特瑞目前负极材料的产量,处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位。
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本分析模板

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本分析模板一、引言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占据整个车辆成本的相当比例。
对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成本分析的模板,以供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成本评估和分析。
二、成本要素分类1.材料成本: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2.加工成本:包括正负极材料的混合、涂覆、印刷等加工工艺;3.劳动力成本:包括生产和装配过程中的人工成本;4.设备成本:包括生产线设备、测试设备等的采购和维护成本;5.研发成本:包括新技术研发、新材料研发等的费用;6.能源消耗成本:包括电力、气体等能源的消耗成本;7.管理和运营成本: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维护、物流运输等成本。
1.材料成本分析:a.正极材料成本:-成本分布:以原材料为主,包括正极材料的采购成本和相关的运输费用;-影响因素:市场价格波动、原材料供应稳定性等;-优化策略:寻找可替代材料、优化供应链管理、谈判降低材料采购价等;b.负极材料成本:-成本分布:以原材料为主,包括负极材料的采购成本和相关的运输费用;-影响因素:市场价格波动、原材料供应稳定性等;-优化策略:寻找可替代材料、优化供应链管理、谈判降低材料采购价等;c.电解液和隔膜成本:-成本分布:以原材料为主,包括电解液和隔膜的采购成本和相关的运输费用;-影响因素:市场价格波动、原材料供应稳定性等;-优化策略:寻找可替代材料、优化供应链管理、谈判降低材料采购价等;2.加工成本分析:a.正负极材料的混合、涂覆、印刷等加工工艺的成本;b.相关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成本;c.劳动力成本。
3.研发成本分析:a.新技术研发的费用;b.新材料研发的费用。
4.能源消耗成本分析:a.电力消耗成本;b.气体消耗成本。
5.管理和运营成本分析:a.人员管理成本;b.设备维护成本;c.物流运输成本。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本分析产业链分析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上游锂电池及电机原材料、中游电机,电控,电池以及下游整车,充电桩和运营三个环节。
中游环节电池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组成,正极材料种类较多,包括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以及三元锂,三元锂主要指镍钴锰酸锂NCM,也包括小部分的镍钴铝酸锂NCA,对应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锂矿、钴矿、镍矿以及锰矿等;负极主要以石墨材料为主,包括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等,隔膜主要以聚烯烃材料聚丙烯PP以及聚乙烯PE为主,电解液主要成分为六氟磷酸锂。
电控环节主要是控制类硬件与线速,电机上游主要是永磁材料与硅钢片,原材料分别为稀土与铁矿石。
下游传统车基数高,虽然新能源车增长快但中短期渗透率仍低,下游对产业链中上游带动效应显著,中游持续扩产能,上游供不应求;整体而言,当前下游环节渗透率较低,按2023年我国汽车生产2811.9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51.7万辆,下游环节渗透率为1.8%,按2023年我国汽车生产3500万辆(年均增长5%),新能源汽车生产200万,2023年下游渗透率提升至5.7%。
虽然中短期下游弹性较低但下游对中游以及上游环节的带动较为显著,中游环节锂电池处于持续扩产能阶段,而上游原材料钴矿,锂矿、镍矿等均属于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尤其是钴国内较为稀缺,2023年全球钴矿产量为10.1万吨,产量增速由过去的10%以上下滑至3.06%,我国钴储量仅占全球1.11%,属于钴资源短缺型国家,每年需求的80-90%钴原料需由刚果进口补给。
电池环节成本占比最高,技术与成本核心在正极;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来看,电池成本相对整车环节占据42%,电机电控成本占比相近,电机和电控分别占据10%以及11%。
传统能源汽车中发动机与变速器构成核心动力总成部件,成本占比约占整车的30%,而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模块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累计成本占比约60%,大幅超越传统整车。
动力电池重点企业成本分析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

动力电池重点企业成本分析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分析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分析2024年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和国轩高科这三家重点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
首先,亿纬锂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一,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其采用了规模化生产和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通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
该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正极材料到电池组件的生产都能够自产自销,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
同时,亿纬锂能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
因此,该公司在动力电池的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其次,孚能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新能源企业。
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降低成本。
孚能科技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注重与供应商的合作,通过长期合作建立互信关系,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稳定的供应。
此外,该公司还注重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孚能科技还专注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减少电池的使用成本。
综上所述,孚能科技在动力电池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最后,国轩高科是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其成本分析也非常重要。
国轩高科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产业链整合来降低成本。
该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注重效益和品质的平衡,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获得更好的价格和质量保证。
同时,国轩高科注重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该公司还注重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国轩高科还注重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整体成本。
因此,国轩高科在动力电池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总的来说,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和国轩高科这三家重点动力电池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
它们通过规模化生产、垂直一体化和产业链整合来降低成本。
此外,它们还注重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
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和优化生产过程,它们能够获得更好的价格和质量保证。
动力锂电池投资情况及成本分析

高工锂电网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2-04-27 09:14:28摘要:锂离子动力电池虽然预期经济收益较好并且技术方面已经能实现生产,但是电池的标准、安全性、便利性和经济性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电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比亚迪节能环保近日,国际油价又回到了100美元/桶以上,随着油价稀缺性的凸显,未来油价进一步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因此,我国发展替代燃油汽车迫在眉睫,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今年工信部的重点工作是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以及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锂离子动力电池被各界人士给予替代汽油的厚望,在这种背景下神州大地掀起了投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潮。
政策方向渐明电动汽车或迎大发展2月24日,工信部发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其中最引人注目,是有5款新能源汽车入选,分别是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的F3DM双模电动车、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同悦纯电动车、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瑞麒M1 EV 电动轿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奔奔Love电动车、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E300电动车。
5款新能源车型中有4款为纯电动汽车,成为本次“目录的一大亮点”。
3月3日,“两会”开幕当天,科技日报刊登科技部授权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在文件明确指出,“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3次几乎以相同的语言反复强调,要“大力培育”、“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对比去年5月底,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最高领导层有了清晰的答案。
上述一系列政策态度和动向表明,业界围绕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争论,在政策导向上有了一个明确的结果,即我国政府更加倾向于发展纯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与效益也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动力电池系统成本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影响和前景。
一、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直接影响着整车的售价和市场竞争力。
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方面。
首先,动力电池系统的材料成本占据了整车成本的大部分。
目前,动力电池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和钴酸锂等材料,其中,钴酸锂价格较高,导致整车成本居高不下。
而生产成本则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设备、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等,提高了动力电池系统的总体成本。
二、动力电池系统的效益动力电池系统的效益是影响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动力电池系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续航里程、安全性、充电时长和循环寿命等方面。
首先,动力电池系统的续航里程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运行能力和使用范围。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普遍存在短板,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是车辆的核心关注点,任何安全隐患都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因此,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另外,动力电池系统的充电时长和循环寿命也是衡量其效益的重要指标,影响着车辆的使用便利性和经济性。
三、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与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其发展的瓶颈和方向。
首先,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降低可以提高整车的竞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
而动力电池系统的效益提升则可以增强车辆的性能和使用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
因此,要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与效益平衡,关键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四、动力电池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本分析报告

但是,我国有能力生产出动力锂电池的企业不多,尚无一家能够大批量生 产合格的动力锂电池,国内动力锂电池的有效供给能力与迅速显现的现实 需求存在2~3个数量级的差距,我国锂电池产业面临技术升级。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
1,000
1,000
电动自行车已进入爆发增长阶段,2009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的产量是2,369万 辆(出口40万辆)。预计2010年产量将超过2,500万辆(出口超过60万辆)。目前 电动自行车主要使用铅酸/镍氢电池,随着动力锂电池技术成熟和价格下降, 将迅速实现替代并成为动力锂电池的市场先导。
储能领域属于社会基础设施,但其对电池的需求规模比汽车产业大一倍, 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产业,鉴于用途不同而性能要求低于汽车电池, 成本相对低廉,故有可能先于汽车行业启动。
投资
6
7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8
锂电池技术
9
锂电池技术
10
锂电池技术
11
锂电池技术
12
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13
存在的问题
1、前些年,钴酸锂电池发展较快,造就了以手机市场为主的比亚迪神话。 2、动力电池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国内已建立起100余家企业,技
方 术来源多为大学和研究院所,工艺技术不成熟,实践工艺时间短,仍在 方 探索阶段,至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大批量生产出合格的动力电池产品。 3、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门槛很高,难度很大,我国企业和先进的日本 方 企业有很大的技术代差。 4、部分原材料需要进口。
17
国家对动力锂电池的补贴政策
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也相 继出台。财政部、科技部已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 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 单位购买节能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对购置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 保养给予补助。具体政策为: 混合动力汽车按节油率分为五档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 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获国家补贴6万元、地方政府补贴6万元,共计12万元
23 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成本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成本分析不论是快慢充时间问题,还是续航里程的长短问题等,都离不开电动汽车非常核心的部纯电动汽车成本分析从下图可得,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三电)成本占到总成本的50%,其中动力电池成本又占到总三电成本的70%,电池结构中,正极材料又是最昂贵的,约占45%左右。
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比较火的两款车型,蔚来ES8和modelS电池和电机的布局,如下所示:主流动力电池成本分析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类: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新上市的电动汽车基本都采用三元锂电池,原因很简单:三元锂电池的电池能量密度要远高于磷酸铁锂。
而最新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中,又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门槛105Wh/kg,系数也只有0.6;只有达到120Wh/kg,系数才能到1。
而目前,磷酸铁锂普遍的能量密度也就在120Wh/kg左右,而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却可以做到140Wh/kg左右。
以下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现有市场价格和未来价格预估。
考虑到现有产能过剩且磷酸铁锂终端的需求远不及三元锂电池,所以小编给出的预测是,到2020年,磷酸铁锂的终端成本会下探到900元,而三元锂电池会下探到950元。
其实从安全性和重复使用寿命两个角度而言,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都是要优于三元锂电池的,只是在续航面前,国家还是更加倾向于三元锂电池而已。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纯电动公交大巴上会选择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了,毕竟对空间没有那么大的要求,安全和使用寿命才是最关键的两个考虑因素。
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目前市面上,动力电池企业非常多,根据网上公布的2017年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CATL(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北京国能、比克、孚能科技、力神、江苏智航、亿纬锂能,具体出货量占比如下所示:未来,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一旦有了规模效应之后,电池成本会继续下探,从而助推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项目背景 锂电池产业状况 锂电池市场分析 项目产品和工艺 项目规划和投资方案
2
3
项目背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
政府目标: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届 时汽车年产有可能达到 2,000万辆,意味着将有 200万辆为新能源汽车。按 照这种趋势,2020年若我国汽车产业规模达到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例 达到30%,则将孕育出千万辆级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市场。 电动自行车已进入爆发增长阶段,2009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的产量是2,369万 辆(出口40万辆)。预计2010年产量将超过2,500万辆(出口超过60万辆)。目前 电动自行车主要使用铅酸/镍氢电池,随着动力锂电池技术成熟和价格下降, 将迅速实现替代并成为动力锂电池的市场先导。 储能领域属于社会基础设施,但其对电池的需求规模比汽车产业大一倍, 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产业,鉴于用途不同而性能要求低于汽车电池, 成本相对低廉,故有可能先于汽车行业启动。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将为动力锂电池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专业 机构估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880亿元, 储能领域达到5,500亿元,产业总规模将达万亿元级,比目前增长100倍。
电动工具/电动自行 车, 4%
19
世界主要锂电池厂家生产规模
世界主要锂电池厂家出货量 (亿块 )
8 7 6 5 4 3 2 1 0 三洋 索尼 松下 Maxwell 三星SDI LG化学 比亚迪 力神 ATL BAK
2.0 3.7 6.2 7.8 8.0 6.6 5.7 4.2 4.0 2.4 1.1 1.3 2009 年 2010 年
15
16
锂电池市场需求方向
2020年若我国汽车产业规模达到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30%,则 将孕育出千万辆级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市场。产业总规模将达万亿元级, 比目前增长100倍。 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12万辆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手机电 池总当量。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难以满足新能源车的基本要求,锂 电池将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
日本三洋 / 索尼 / 松
2.0
1.8
1.7
2.0 1.1 1.2
1.5 1.6
世界主要锂电池厂家销售额 (亿美元 )
30
31.80 30.20 2009 年 2010 年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50 17.08 18.20 10.60 3.88 4.08 18.02 14.45 12.60 9.20
10
3.80
4
项目背景——锂电池产业
我国目前有涉锂公司几千家(包括销售和服务),生产企业1,000多家(包括材 料和元件 ),锂电池生产厂家100多个,这样一个产业规模使我国的锂电池 总产量居于国际前列。 但是,我国有能力生产出动力锂电池的企业不多,尚无一家能够大批量生 产合格的动力锂电池,国内动力锂电池的有效供给能力与迅速显现的现实 需求存在2~3个数量级的差距,我国锂电池产业面临技术升级。
EB
合计(不含EB)
200
29
500
72
1,000
147
1,800
215
2,200
298
3,000
770
注:EV为纯电动车,HEV为混合动力车,EB为电动自行车。
按照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和汽车行业“十二· 五”规划纲要,以2012和2020 年汽车总产量分别达到2,000万辆和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10%和30%为参 照; 预测结果显示,2014年新能源汽车比重方达到10%,而2020年并未达到30%。故本 预测较为谨慎,抑或供给能力限制了需求。
1、前些年,钴酸锂电池发展较快,造就了以手机市场为主的比亚迪神话。 2、动力电池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国内已建立起100余家企业,技 方 术来源多为大学和研究院所,工艺技术不成熟,实践工艺时间短,仍在 方 探索阶段,至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大批量生产出合格的动力电池产品。 3、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门槛很高,难度很大,我国企业和先进的日本 方 企业有很大的技术代差。 4、部分原材料需要进口。
20
电动车市场——规模预测
电动车产量预测(万辆)
类别 大客车 EV HEV 轿车 EV HEV 其它 EV 2011年 3 2 10 6 8 2012年 7 5 20 20 20 2013年 12 10 35 50 40 2014年 15 15 45 80 60 2015年 18 20 60 120 80 2020年 30 40 200 300 200
储能领域(矿灯/ 玩 具/ 太阳能路灯/ 风 力发电), 3% 3C产品(照相机/摄 像机/MP3/4), 8% 电动工具和交通 工具(电动自行 车), 8%
未来十年,已经普及使用锂电池 的领域如电子数码设备将稳定持 续增长,而动力锂电池市场将呈 现爆发式增长,从而使锂电池市 场结构发生剧烈变化,车用动力 电池和储能电池将占最大比重。
国内主要锂电池企业产能 (MWh)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000 1,000
2009 年
2010 年
448 400 300 112 70 128 128 60 20 333 333 133 370 320 256 190 96
比亚迪
天津力神 深圳比克
14
锂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动力电池成为主流。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主要以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已是一 个明确的方向,汽车动力锂电池很快会超越既有市场成为市场主流。 2015~2020年将研发出能提供两倍于目前能量密度(200~300Wh/kg)的第二代 材料,开发下一代电池的全球性竞争正蓄势待发! 产业化技术突飞猛进。锂电池是极为成本导向的市场,大容量汽车动力电 池进入产业化阶段,价格将会大幅下降,从目前的 20万日元 /kWh降至5万 日元/kWh(4元/Wh),进而更降至3万日元/kWh(2.4元/Wh), 。 新的产业组织正在形成。动力锂电池是未来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主流 电池,跨国汽车企业倾向于控制锂电池企业,为此国际上动力锂电池行业 正在进行强强组合。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传统能源企业也都在积极参 与,与汽车企业展开竞争,争夺动力锂电池的控制权。锂电产业的整合, 从没有像现在这么活跃。
橄榄石
3.2~3.4 3.2 170 130~140 100
国家电网已经确定锂电池为未来的主流储能电池,将使电力储存领域成为 锂电池的需求大户。一个 50万 KW 的中型电站存储一天发出的电力即需要 相当于12万辆电动车的动力电池。
电动车对动力锂电池存在巨大的需求弹性,当电动汽车进入普及阶段,动 力锂电池市场必将呈现爆发式的迅猛增长。同时,产业规模的扩大将使动 力锂电池的成本下降,刺激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上述政策体现了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弥补了新能 源车与同档次同性能传统汽车之间的大部分差价,由此催生了巨大的新能 源汽车市场空间,其中最大的现实意义是使汽车动力锂电池从潜在的需求 变为现实的市场,必将极大地刺激的动力锂电池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18
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当前锂电池市场划分
17
国家对动力锂电池的补贴政策
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也相 继出台。财政部、科技部已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 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 单位购买节能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对购臵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 保养给予补助。具体政策为: 混合动力汽车按节油率分为五档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 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获国家补贴6万元、地方政府补贴6万元,共计12万元 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另有标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使用铅酸电池 和镍氢/锂离子电池两类,最高补贴额分别为 8万元/辆和42万元/辆;纯 电动汽车补贴标准为50万元/辆。
3.40
5.18 5.56 2.23 2.67 2.11 2.23
0 三洋 索尼 松下 Maxwell 三星SDI LG化学 比亚迪 力神 ATL BAK
下和韩国三星 /LG 雄踞全球锂电池产 业前五位,中国比 亚迪/力神勉强跻 身前十位但与日韩 企业已有很大差距 且渐失增长势头。 韩国企业涨幅惊人 产量已超越日本, 但销售收入尚有差 距,全面超越必定 以动力电池为主攻 方向。 韩国两个企业就可 使其锂电池产业规 模超过中国!
21
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预测
类别 单车配置 总质量预测(万吨) 1,500kg 大客EV 500kg 大客HEV 200kg 轿车EV 120kg 轿车HEV 300kg 其它EV 15kg 自行车 总容量预测(亿Ah) 50,000Ah 大客EV 16,000Ah 大客HEV 7,000Ah 轿车EV 4,000Ah 轿车HEV 10,000Ah 其它EV 500Ah 自行车 总能量预测(万kWh) 200kWh 大客EV 70kWh 大客HEV 30kWh 轿车EV 16kWh 轿车HEV 40kWh 其它EV 2kWh 自行车 2011年 14 5 1 2 1 2 3 46 15 3 7 2 8 10 1,856 600 140 300 96 320 400 2012年 33 11 3 4 2 6 8 110 35 8 14 8 20 25 4,470 1,400 350 600 320 800 1,000 2013年 63 18 5 7 6 12 15 211 60 16 25 20 40 50 8,550 2,400 700 1,050 800 1,600 2,000 2014年 94 23 8 9 10 18 27 313 75 24 32 32 60 90 12,680 3,000 1,050 1,350 1,280 2,400 3,600 2015年 120 27 10 12 14 24 33 402 90 32 42 48 80 110 16,320 3,600 1,400 1,800 1,920 3,200 4,400 2020年 246 45 20 40 36 60 45 824 150 64 140 120 200 150 24,600 6,000 2,800 6,000 4,800 8,000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