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 (摘自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_好大夫在线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 (摘自: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 全网发布:2011-06-23 04:27 发表者:杜明瑞 (访问人次:6094)来源: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0.32-0.36%。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
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均可出现。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
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常常伴有晨僵。
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钮扣花样表现。
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内脏病变。
2、实验检查多数活动期患者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
其他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在30%~40%左右。
3、 X线检查为明确本病的诊断、病期和发展情况,在病初应摄包括双腕关节和手及(或)表1 类风湿关节炎X线进展的分期I期(早期)1* X线检查无破坏性改变2 可见骨质疏松II期(中期)1* 骨质疏松,可有轻度的软骨破坏,有或没有轻度的软骨下骨质破坏2* 可见关节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3 邻近肌肉萎缩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和腱鞘炎III期(严重期)1* 骨质疏松加上软骨或骨质破坏2* 关节畸形,如半脱位,尺侧偏斜,无纤维性或骨性强直3 广泛的肌萎缩4 有关节外软组织病损,如结节或腱鞘炎IV期(末期)1* 纤维性或骨性强直2 III期标准内各条标准前冠有*号者为病期分类的必备条件双足X线片,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 2.感染因素:细菌感染诱发的反应性关节 炎有时酷似类风湿关节炎。EB病毒的VCA抗 原与免疫球蛋白Fc段有交叉反应性,可能 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另外, 在类 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组织中检测到含有逆转 录病毒GAG蛋白。 • 3.内分泌因素:类风湿关节炎在女性发病 率高于男性,妊娠期病情减轻,而产后又 加重,这提示各种性激素对其病情有影响。 • 4.免疫学异常。5.环境:生存环境条件
6. 肾脏病变:
• 类风湿关节炎伴有肾损害者并不少见。大致可 分为3类:①原发性损害,包括多种肾小球肾炎和 肾小管间质性损害,可能是由于类风湿因子形成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或类风湿血管炎累 及肾脏血管;②肾脏淀粉样变,多发于病程长的 患者,表现为蛋白尿,诊断可借助齿龈、直肠及 肾活检;③继发性肾损害:抗风湿药物,如非甾 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等均可引起肾损害。
• 6. 抗Sa抗体与抗RA33抗体:均可在类风湿 关节炎患者中出现,但阳性率相对于RF低, 特异性高,可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另 一个指标。 7.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可增高, 血浆蛋白电泳早期a2增高,随病情进展,r 球蛋白增高。
8. X线检查: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
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而后逐渐出现关节边缘骨质 破坏或见囊性变、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可出现关节 半脱位,关节间隙消失,最终导致关节僵直。 • X线分期: • Ⅰ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 关节面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及模糊; Ⅲ期: 关节面骨质侵蚀性破坏(凿骨样损害);Ⅳ期: 关节畸形关节面融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错位, 可伴病理性骨折。
√
√ √ √ √ √ ≥4项
√
√ √ √ √ ≥3项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及治疗

气血两虚证
• 独活寄生汤加减。常用药物如寄生、独活、防风、
秦艽、细辛、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党参、 茯苓、甘草、杜仲、牛膝、桂枝、黄芪、灵仙、 鸡血藤等
肝肾虚损证
• 偏阳虚证:用右归丸合阳和汤加减。常用药物如
熟地、山萸、山药、枸杞、杜仲、肉桂、附子、 菟丝子、当归、鹿角霜、白芥子、麻黄、炮姜、 黄芪、党参、寄生、独活、威灵仙、鸡血藤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及治疗
病因病机
• RA属中医“历节病”、“尪痹”的范畴,其
• 病程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 病因病机 •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正虚邪恋,感受风寒
湿邪,寒热错杂 ,痰瘀互结,阻滞经脉。
辨证分型
• 风寒湿型 • 风湿热型 • 分型论治 • 寒热错杂型 • 气血亏虚型 • 肝肾亏损型
合理的调摄和饮食
• 情绪要乐观,避免出现抑郁或焦虑,要有战胜疾 病的信心,才能提高依从性;
• 合理饮食,避免出现营养不Fra bibliotek。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早诊断早治疗(发病3月内,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对较好)。
• 根据患者的身体、经济状况制定一个安全、有效、经济的 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要个体化,不能千篇一律把诊疗指南的用药都用 上。
• 越婢加术汤
• 多用于类风关急性发作期,表现为风湿热痹者。
• 防已黄芪汤
• 适用于气虚湿阻之RA。
• 麻黄细辛附子汤
• 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越婢加术汤治疗类风关风 寒湿型。
• 独治寄生汤
• 治类风关日久,正虚邪实者
• 三痹汤
• 适用于RA肝肾气血不足夹风寒湿痹的治疗。
• 宣痹汤
• 适用于RA湿热痹型,湿热较重者,可与二妙 散同用。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
RA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
为了提高RA的诊疗水平,我国制定了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2. 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RA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临床表现:1. 持续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2. 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3. 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肺间质病变、眼部病变等。
2.2 实验室检查1. 类风湿因子(RF)阳性;2.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3. 血沉(ESR)升高;4. C反应蛋白(CRP)升高;5. 关节液检查:白细胞增多、尿酸盐结晶阴性。
2.3 影像学检查1. 手、足X线片:早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2. 胸部X线片:关注肺间质病变;3. 超声:评估关节炎症、血管翳形成。
3. 疾病活动度评估3.1 疾病活动度评分工具1. 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2. 简化疾病活动度评分(SDAI);3. 临床疾病活动度评分(CDAI)。
3.2 评估时机1. 初诊时;2. 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评估一次;3. 病情稳定后:每6个月评估一次。
4. 治疗原则4.1 治疗目标1. 缓解关节炎症;2. 延缓疾病进展;3. 减少关节损伤;4.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2 治疗方案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炎症;2.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关节损伤;3. 生物制剂:针对特定靶点,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4. 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缓解严重关节炎症;5. 传统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等。
4.3 治疗策略1. 早期积极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避免关节损伤;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3. 联合治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4. 长期治疗:RA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维持病情稳定。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及抑郁症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RA 的患病率为0.42%,患者总数约500万,男女比约为1∶4。
随着RA患者病程的延长,残疾率升高。
我国RA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和61.3%。
RA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亦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及亚太风湿病学会(APLAR)等国际学术组织分别制订了RA诊疗指南,更新了RA分类标准及目标诊疗策略。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亦于2010年发布了RA诊疗指南,并于2018年进行了更新,然而,各类指南对指导我国RA诊疗实践仍存在诸多挑战。
一方面,RA指南仍在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国际RA指南极少纳入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此外,国外风湿科医师的诊疗过程和用药习惯与我国风湿科医师亦有差异。
因此需要采用公认的指标评价疗效,规范诊断及治疗路径,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借鉴既往指南和国内高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最新且符合我国国情的RA 诊疗规范,旨在提高临床医师正确诊断与恰当治疗RA的水平。
一、临床表现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我国RA患者出现关节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6.15岁,确诊年龄平均为48.68岁。
病情和病程具有异质性,可以表现为单关节炎至多关节炎。
(一)关节表现典型表现为关节炎,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可以伴活动受限,晨僵长达1 h 以上。
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踝和足趾关节受累最为多见,通常呈对称性;亦可累及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年)。

吡喃羧酸类 依托度酸(etodolac)
非酸性类 萘丁美酮(nabumetone) 昔康类 吡罗昔康(piroxicam) 氯诺昔康(lornoxicam) 美洛昔康(meloxicam) 磺酰苯胺类 尼美舒利(mincaulide) 昔布类 塞来昔布(celecoxib) 依托考昔(etoricoxib) 50
3.2 病情的判断
判断RA活动性的指标包括疲劳的程度、晨 僵持续的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数目和 程度以及炎性指标(如ESR、CRP)等。临床 上可采用DAS28等标准判断病情活动程度。 此外,RA患者就诊时应对影响其预后的因 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包括病程、躯体功 能障碍(如HAQ评分)、关节外表现、血清中 自身抗体和HLA—DRl/DR4是否阳性,以 及早期出现x线提示的骨破坏等。
4.2药物治疗
4.2.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 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 是临床最常用的RA治疗药物(表5o NSAIDs对缓解患者的关 节肿痛,改善伞身症状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 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 事件。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NSAIDs使 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NSAIDs的种类、剂量和剂 型的个体化;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③一般先 选用一种NSAID。应用数日至I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 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 或2种以上NSAIDs;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 性COX一2抑制剂或其他NSAID加质子泵抑制剂;
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NSAID;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NSAID,如需使用, 建议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萘普生;⑦肾功能不全 者应慎用NSAIDs;⑧注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魄定 期监测。 NSAIDs的外用制剂(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辣椒碱膏、酮洛芬凝胶、吡罗昔康贴剂等)以及植 物药膏剂等对缓解关节肿痛有一定作用,不良反 应较少,应提倡在临床上使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主要是小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可能导致严重残疾的疾病,发病最初两年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是决定疾病转归的最重要阶段。
1发病机制RA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乘虚侵入人体,流注经络,留于关节,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和,闭阻不通而出现疼痛、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结节、屈伸不利等症状。
故本病病机以正气虚弱为本,邪滞关节为标,其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不通则痛。
如寒性凝滞,寒邪偏胜,则其痛多较剧而痛处不移,此为“痛痹”;若因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感受风寒湿外邪,郁久化热,或脾湿内蕴,复感湿热外邪,热邪与人体气血而致使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此为“热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支原体、分枝杆菌、肠道细菌、EB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病变发生在滑膜,可累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及全身组织,引起关节畸形、骨骼肌萎缩、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以导致残疾。
家系研究提示:本病有遗传倾向,HLA-DR分子第三多变区的特定氨基酸顺序,是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遗传因素,因人体HAL-DR分子中的决定性成分具有能识别启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抗原的能力。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大分子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是一种自身抗体,见于70%的患者血清中,其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2临床表现四肢远端小关节出现晨僵、呈对称性、肿胀甚至畸形,晚期可影响大关节,病痛可累及腕部、肘部、肩部;踝部、膝部、髋部。
还常累及颈项部、背部、腰部及骶髂关节等。
一般参考世界公认的国际诊断标准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晨僵至少1 h,且持续时间≥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3)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4)对称性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5)皮下结节;(6)X线改变(骨质疏松、间隙变窄、囊性变);(7)类风湿因子1∶32。
RA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遗传因素在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某些HLA基因型与RA发病风险相关。环境 因素如感染、吸烟等也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导致RA的发生。
02 RA的诊断
RA的诊断标准
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01
手关节(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受累 。
03
02
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至少有一个关节 是活动的。
可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及关节 软骨破坏等病变,操作简便、无创、 重复性好。
可早期发现关节炎症和滑膜增生,对 关节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03 RA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RA治疗的 主要手段,包括非甾 体抗炎药(NSAIDs)、 糖皮质激素、改变病 情抗风湿药 (DMARDs)和生物 制剂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合理用药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 药。
定期复查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 了解病情变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动、心理等方面的调整。
饮食方面应保持营养均衡, 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
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
运动方面应适量进行有氧运 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 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心理方面应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对病情的影响。同时,避免 过度劳累和关节受伤也是预
防RA发作的重要措施。
04 RA的预防与康复
RA的症状
症状
RA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 硬、活动受限等,通常表现为对称性 多关节受累。
表现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数周或数月内逐渐 出现,并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此 外,RA还可能伴随其他全身症状,如 疲劳、发热、体重减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1.Wasserman AM,et. al.Am Fam Physician.2011 Dec 1;84(11):1245-52.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RA患者的临床表现(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诊断与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Wasserman AM,et. al.Am Fam Physician.2011 Dec 1;84(11):1245-52.
RA给患者和临床带来沉重负担
RA患者
致残 并发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普通人2倍 患淋巴瘤的风险增加2倍 生存时间比普通人少3-12年 发作两年内,约1/3的患者因病停止工作 医疗支出增加,生产力下降,增加个人和社会负担
RA患者的临床表现(1)
• RA患者具有典型的关节症状
− 多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呈对称性、持续性 − 常伴晨僵 −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 − 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
• RA患者可能出现的关节症状
− 患者在临床出现关节肿胀症状前可能表现出轻微关节痛 − 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钮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
• 胸腔积液 • 肺结节 皮肤 • 类风湿结节 • 血管炎
➢ RA患者死亡原因 ➢ 尸检表明RA患者30-50%具有心包炎,罕见致心包填塞
➢ 急性,红眼伴疼痛;RA患者中发生率<1% ➢ 可能会发生口干 ➢ 若未治疗可导致眼前房穿孔
➢ 由慢性炎症引起 ➢ 脾肿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 由C1-C2半脱位引起,前屈-后伸位功能摄片可见 ➢ 腕管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足下垂)
中老年人
女性*
易患人群
• 未生育的妇女比已生育的 妇女更易罹患RA
• 风险增加: − 月经初潮早期 − 月经周期极无规律
吸烟史
有RA家 族病史
注:*老年患者中性别差异略不显著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Wasserman AM,et. al.Am Fam Physician.2011 Dec 1;84(11):1245-52.
患病率
1%
0.2-0.4%
女性多发
:
≈1:3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类01风0.1湿4(性4):关26节5-2炎70R. A诊断和治疗
2. Wasserman AM,et. al.Am Fam Physician.2011 Dec 1;84(11):1245-52.
RA风险因素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 Wasserman AM,et. al.Am Fam Physician.2011 Dec 1;84(11):1245-52.
2. 3.
British Columbia National Institute
Medical Association. for Health and Care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目录
•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概述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 诊断依据
− 分类标准 − 鉴别诊断
•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RA的流行病学特点
• 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
ERxhceeullme类nac风toei(d湿NAIC性rtEh关)r.itTi节sh:eD炎imagRannAoa诊sgies断maen和ndtM治ofa疗rnhaeguemmaetnotid.2a0r0t6h.ritis
in
adults.2009.
4.黄嘉,黄慈波.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进展.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1)1-5.
− 诊断依据
− 分类标准 − 鉴别诊断
•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RA的诊断流程
• RA患者的诊断需根据诊断依据,应用分类标准,并与其他疾病鉴别, 才能确诊
RA的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检查
结合诊断依据: ➢ 应用分类标准 ➢ 进行鉴别诊断
RA的病因及病理过程、临床特点
病因
• 内因:遗传 • 外因:吸烟等 • 尚无证据证明病原
体为RA诱因
病理过程
• 炎性通路:关节滑 膜细胞增殖
• 血管翳形成:关节 软骨和骨破坏
• 炎症细胞因子过度 产生:促进骨破坏
临床特点
• 病理表现:对称 性、持续性多关 节炎(以手和腕关 节等小关节受累 为主)
• 最终结局:关节 畸形和功能丧失
➢ 结节与尘肺 ➢ 可能类似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可
1.Wasserman AM,et. al.Am Fam Physician.201类1 D风e湿c 1性;84关(1节1):炎124R5A-5诊2.断和治疗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目录
•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概述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诊断出RA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目录
•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概述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 诊断依据
− 分类标准 − 鉴别诊断
•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
• 2011年,美国学者Wasserman AM等在Am Fam Physician杂 志上发表文章,对近年来关于 RA的诊治及管理方法进行整理 综述,以期更好地为RA患者提 供诊断与治疗信息
Wasserman AM,et. al.Am Fam Physician.2011 Dec 1;84(11):1245-52.
• RA患者除具关节症状外,还可累及心肺等系统,具有其他临床表现
表现
特征
心脏 • 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 • 心包炎 眼部 • 巩膜表层炎/巩膜炎 • 干燥性角膜炎 • 周边溃疡性角膜炎 血液系统 • 淀粉样变病 • 费尔蒂综合征 神经系统 • 脊椎型颈椎病 • 神经病变 肺部 • 类风湿尘肺
• 间质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