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免疫层析示意图

合集下载

免疫学检验技术—荧光免疫技术

免疫学检验技术—荧光免疫技术

荧光显微镜光路图
透射荧光光路(a)
落射荧光光路(b)
三、荧光抗体染色及结果判断
• 荧光显微镜检查(结果判断)
设立实验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区分特异和非特异染色 阳性细胞显色分布:胞质型、胞核型和膜表面型
“-”:无或极微弱 “+”:较弱但清晰可见
“++”:明亮
“+++”:耀眼
对照光:“-”或“±”
为荧光淬灭。如紫外线照射、高温(≥20℃)、苯胺、酚、硝基 苯、I-等 。 * 荧光免疫检测中避免荧光淬灭的发生;
消除非特异性荧光(本底)的干扰。
• Stokes位移 荧光物质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由于部分能
量丢失而导致发射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两者波长之差。 • 荧光偏振
荧光物质经单一平面的偏振光照射后,吸收光能并 发出单一平面的偏振荧光的现象。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荧光抗体的制备及荧光抗体技术(重难点)。
2.掌握:常用的荧光物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重点)、荧光偏振免 疫测定。
3.了解:荧光的基本知识、免疫芯片技术。
能力目标
1.掌握:荧光抗体技术标本的制作。
2.学会:荧光抗体染色与结果判断。
思政-素质目标
责任心、质控、生物安全意识、临床免疫学思维
(RB200 橘红)
CD4
三、关键技术
1.标本制作 2.荧光抗体染色 3.荧光显微镜检查 4.荧光抗体染色结果判读
标 组织切片:冷冻切片、石蜡切片 本 印片:肝、脾、淋巴结等器官或组织 制 涂片:各种体液、穿刺液、细菌和细胞悬液 作 培养细胞:单层培养细胞
冷冻切片:操作简单,抗原损失少,组织细 胞结构欠清晰 石蜡切片:组织细胞结构清楚,抗原损失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技术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技术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TRFIA)是一种非同位素免疫分析技术,利用
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时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

具体来说,当含有待测抗原(抗体)的样品滴在加样区时,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抗体)与结合垫中的荧光纳米微球标记的抗体(抗原)结合并通过毛细作用向前层析。

当达到检测区后,与检测线上固定的抗体(抗原)结合,形成微粒-抗体-抗原-抗体夹心复合物并被固定在检测线上,而多余的荧光微
球标记物继续向前层析,与固定在质控线上的二抗结合。

反应结束后,用紫外光源(340nm)对检测区扫描检测,检测线和质控线
上荧光纳米微球发出高强度的荧光(615nm),且衰变时间也较长。

通过
测量延缓时间,待样品基质中自然发生的短寿命荧光(1-10ns)全部衰变后,再测量稀土元素的特异性荧光,这样就可以排除非特异本底荧光的干扰。

通过检测线和质控线荧光强度的强弱及其比值,即可分析出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分析等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相关文献或咨询该领域专家。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原理进展课件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原理进展课件

控制和监测,包括自动加样、自动洗涤、 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检测结果进行自动分
自动读数等环节。这不仅可以减少人为 析和解释。这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误差和操作时间,还可以提高检测的准 和可靠性,并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确性和可重复性。
方案的制定。
04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挑战 与前景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
荧光标记物是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其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特 异性。近年来,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新型荧光标记物,以提高检测性能。
新型荧光标记物包括量子点、上转换发光材料和多色荧光染料等。这些新型荧光标 记物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此外,新型荧光标记物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如长寿命、宽激发光谱和窄发射光 谱等,有助于实现多色标记和多重检测,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景
01
02
03
疾病诊断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具有高 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 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药物研发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可用于 药物筛选、药效评估和药 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加 速新药研发进程。
生物安全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可用于 检测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 袭击物质,保障国家安全 和公共卫生安全。
实例二: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结词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
详细描述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尿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利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可实现 肿瘤的早期诊断。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提高肿瘤检出率,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支 持。
分离机制

免疫层析标记物及其标记技术

免疫层析标记物及其标记技术

原胶乳
免疫胶乳
荧光胶乳
荧光胶乳颗粒粒度均一、单分散性好,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形成 微球后染料荧光猝灭大大减少,发射强而稳定。
荧光乳胶层析法比一般的胶体金等固相免疫灵敏10~100倍,可以 有效排除背景色的干扰,且能够对待测物进行定量测定。
荧光胶乳颗粒的缺点是荧光染料系物理掺杂,容易发生泄漏,同时 高分子胶乳颗粒的表面修饰不够灵活,且由于多数具有输水性质, 而易发生非特异性吸附。
QDs激发谱宽而发射谱窄,并且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都在很大 程度上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QDs荧光寿命长,即不易衰变,稳定性高,可重复检测。 QDs在制备、修饰及抗原抗体标记等环节受到技术要求制约,结合
物稳定性也有待提高,并且检测时需紫外光作为激发光,仪器设备 要求和成本都较高。
免疫磁珠
上转磷光颗粒
上转磷光材料( up-convertingphosphor,UCP) 是新近发展起来的 由 2 种稀土金属元素(分别作为光吸收子和发射子)掺杂于氧化硫 等惰性材料中构成的一类能上转发光产生磷光的纳米级示踪材料。
上转磷光颗粒
天然生物材料不具备上转发光的特性,其发光信号不受检测环境的影 响,故样品本底低而灵敏度高,非常适合定量检测。
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 是包被有单克隆抗体的 磁性微球,可与含有相应抗原的靶物质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是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免疫学技术。磁性免疫层析技术利用超 顺磁性纳米微粒作为标记物,由高灵敏度磁性检测仪测量包被了免 疫复合物的磁性微粒所产生的局部磁场效应,而得出待测分析物的 um dots, QDs)又称荧光半导体纳米颗粒,用于生物 探针的量子点主要由第二副族和第六主族的元素组成,如硒化镉( CdSe)、硫化锌(ZnS)、碲化镉(CdTe)、硫化镉(CdS)等。 粒径多介于1~10 nm,极小的粒径,外观似点状,故得名为量子点。

荧光免疫标记技术ppt课件

荧光免疫标记技术ppt课件

讨论分析
荧光FITC+RB200标志
讨论分析
荧光显微镜
光源:高压汞灯、氙灯、 卤素灯
滤板:隔热滤板、激光 滤板〔UG、BG〕、 吸收滤板〔OG、GG〕
光路:透射光、落射光
讨论分析
a 透射光
b 落射光
讨论分析
荧光显微镜台式机---FACSCalibur
双激光--488nm
635nm 四荧光参 数 分选、浓 缩系统
实验操作
【操作方法】
❖ 1.自冰箱中取出抗原基质片,平衡至室温,用记号笔画圈 标志。
❖ 2.将待检血清和对照血清用PBS作1∶10稀释,用微量 加样器加50μl待检血清或对照血清于基质片上,程度置 于湿盒中37oC温箱反响30min。
❖ 3.以PBS冲洗抗原基质片,再分别浸于盛有PBS染色缸 中,反复漂洗3次,每次5min。
性诊断 寄生虫检验---间接法测Ab,如抗疟Ab 、阿米巴Ab等 本身Ab检测
考核
配分与评分规范
序号
考核要点
分值
评分标准
1 (1) 抗原基质片,平衡 1 不符合要求将此分扣除
至室温
(2) 记号笔画圈标记
1
得分
2
(1) 待检血清和对照血 清用PBS作1∶10稀
1
不符合要求将此分扣除

(2) 微量加样器50μl待检
讨论分析
免疫荧光技术- 根本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响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与显微示踪的准确性相结合。
以荧光素作为标志物,与知的抗体(或抗 原)结合、但不影响其免疫学特性。然后将荧 光素标志的抗体作为规范试剂,用于检测和 鉴定未知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直接察看呈现特 异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

荧光淬灭定义

荧光淬灭定义

荧光效率
定义:荧光物质分子将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荧光效率=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荧光强度) 吸收光的光量子数(激 发光强度)
荧光寿命
定义: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衰减到一定程
度时所用的时间。
各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寿命不同。
荧光淬灭
• 定义:荧光物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发 射荧光减弱甚至消退称为荧光淬灭。 • 引起荧光淬灭的因素:有如紫外线照射、 高温、某些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等。
结合垫
免疫层析法检测的实物 图
双抗体夹心法
待测液含抗原Ag (k)Ab1-Ag (k)Ab1-Ag-Ab2 Ab3-(k)Ab1 阳性结果T,C均有颜 色
(k)Ab1
Ab2
T
待测液,不含抗原Ag (k)Ab1 (k)Ab1
C
Ab3-(k)Ab1 阴性结果T无颜色,C 有颜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Ab1
Ab2
T
双抗体加心法检测原理图
• 08天津大学精密仪器 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与 天津市进出口检验检 疫局合作开发研发一 种便携式仪器。 • 竞争法原理 • 用于农药残留定量检 测
2 镧系元素
• 镧系元素又称为稀土金属元素,指元素周 期表中原子序数 57~71 的所有元素。
• 两种不同镧系元素离子( 分别作为光 吸收子和发射子) 掺杂入亚微米尺寸 的陶瓷颗粒( 作为主基质) 中,会构 成一类能上转发光产生荧光的特殊材 料。—— UCP( up-converting phosphor,UCP) 颗粒。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
介绍人:罗敏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层析法(chromatography)的原理是利用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之差(如吸附力、 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 分配系数等)而建立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层析系统是由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和流动(Mobile Phase)相组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简介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简介
设计形式:
• 测向流层析 • 垂直流层析(渗滤法)
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侧向流层析
• 固定相:固定有检测线和控制线的纤维层析材料(NC膜) • 流动相:测试液 • 移动:毛细作用 • 结合:游离态待测物在固相捕获线处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图1 典型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条构造(来源:Merck Estapor)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简介
主要内容
1
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2
免工疫作问标题记机材解决料方介案绍
3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4
应用实例
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一 项新兴免疫检测技术。
发展阶段:
• 初期:定性检测 • 新阶段:半定量、定量检测(信号放大、信号转换)
• 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etime):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 时间。
• 荧光猝灭(Fluorescence quenching):荧光物质在某些理化因素(如紫外线照射、高温、 某些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重金属、卤素阴离子等)的作用下,激发态分子的电子不能 回复到基态,所吸收的能量无法以荧光的形式发射,从而导致荧光减弱甚至消退的现象。引 起荧光猝灭的物质称为猝灭剂,常用于消除不需要的荧光。
表1 几种常见的荧光物质
荧光物质
最大吸收光谱
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490~495nm
四乙基罗丹明 (RB200)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TRITC) 藻红蛋白(PE) 7-氨基-4-甲基香豆素
570~575nm 550nm 490-560nm 354nm
Alexa Fluor、CF Dye等新一代荧光染料系列 多种区段供选

5免疫荧光技术(修改后)-2解析

5免疫荧光技术(修改后)-2解析

生物素 生物素
亲和素
生物素 生物素
亲和素— 生物素在ELISA中使用:
三.ELISA结果的判定
(一)肉眼判定
与阳性、阴性对照颜色比较:
结果判定
1.若待检孔显色浅于阴性对照则判定为阴性;
2.若待检孔显色深于或等于阳性对照孔则判 定为阳性;
3.若待检孔显色介于阴性对照孔和阳性对照 孔之间则判定为弱阳性。
(二)片子的制作:
1.常做切片、涂片、印片,要求薄、 均匀,并与玻片充分固定。固定后不 能被洗脱。
2.注意保持抗原完整性
3.不同材料固定方法不同(无水已醇、 丙醇、聚甲醛等)
(三)荧光抗体染色法
1.直接法
待测标本固定(Ag?)
洗涤,
AgAb
+ Ab
• 快、直接、干扰因素少
• 用于检测抗原
• 每检测一种抗原需标记相应的荧光抗 体,较麻烦
固相载体 聚苯乙烯
Ag 或 Ab 吸 附 到 固 相 载体上的过程,称为 包被
实验中所需酶标抗体的制备方法 同荧光抗体制备:
纯化后的抗体+酶 透析去除游 离酶 测定酶标抗体工作浓度
试验中有关术语及试剂:
包被(coat):将Ag或Ab吸附在固相
载体上的过程,又称固相化或吸附。包被后, 不能被洗脱。包被缓冲液:PH9.6 CB
C.显微镜:普通的光学显微镜。
光路程序:
白炽光源 —— 发射紫外光or兰紫 光 —— 激发滤板 ——紫外光
——被检物(荧光染色标本)——紫 外光+荧光 —— 抑制滤板——荧光 (显微镜下可见)

光 源
热 滤 片
目镜 阻挡滤镜
激 发 滤 载玻片 片
物镜 聚光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