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性学习中发展元认知能力
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反思能力

( u a oe r oao a C lg ,N n i , ui 50 0 F j nF rsyV ct nl ol e a p g F jn3 30 ) i t i e n a
Ab ta t " e rs l o te iv sia o b u t s r c l e u t fh e t t n a o t ' h n gi mea—c g io H W a olg t d n ’mea—c g io nrl n b ly i h e o n t n S O St tc l esu e t i h e s t o n t n c t l ga it i o oi i st
t ikn a bta d幻 i rv ol e s d t ’c u t r h n i bl . hn i h b l n g mp o e c l t ei g e o s t o n e -ti kn a i t g i y Ke o d mea o nt c u tr h n ig a it c l e s d ns y w rs t —c g i o i n o n e —t ikn b ly i o e t e t l g u
维普资讯
第 2卷 1 5 期 20 年 1月 06
南平 师专 学报
J OURN AI OF NANPI NG TEACHERS COL IEGE
Vo . 5 No. 12 1
Jn.( 6 a 2) 0
运 用元认知理论 , 培养 反思能力
weks." f s ai al a ma e tere rigrel d o ego n l . odv lpteait f one — a et lt i小eb scclet t k s h ilann l g sntb o deo ̄ T eeo blyo utr is s h rt 3 h i c
用反思性问题促进儿童元认知发展的实践与认识

系转 变 。
特性 , 主 要分 为 三类 : 一 是针 对科 学探 究 过程 或探 究方 实验 时 , 遇 到 了什么 困难 , 是 如何 解决 的 ?
法 进 行 反思 回顾 的 ; 二 是 根 据科 学 概 念进 行 重 新 诠释 的; 三是 将科 学概 念与探 究过程 进行联 系思考 的。
关的事物 、 材料 、 信息 、 思维 、 结 果 等 学 习 特 征 的 反 省 行评 测 。
思 考 。反 思 的 目的 不 仅 是 为 了 回顾 过 去 或 培 养 元认 知 意识 , 更 重 要 的是 指 向未来 的活 动 。反 思性 问题 有 几个 重 要 的功 能 : 1 .反省 批 判 功 能 。反 思性 问题 可 以引 导 思 考 者 杜威 的话 说 , 是 对 一切 的经 验 进行 反思 。 2 .联 系转 变 功 能 。反思 性 问题 是 将 当下 、 未 来 与 1 .在 “ 衣 服 能产 生热 量 吗 ” 实验 结束 后 , 我 提 出的 反 思性 问题是 : 请 问是 什 么原 因造 成 测 出 的温 度有 的 升高 , 有 的降 低 ? 怎样 避 免 发 生 这样 的情 况 , 把 你 的
用 反 思 性 问 题 促 进 儿 童 元 认 知 发 展 的 实 践 与 认 识
祝 守 宏
我 尝 试 利 用 反 思 性 问题 来 再 现学 生元 认 知 监 控 过程 , 了解 、 发 现 学生 元 认知 监 控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 在 此 基 础上 利 用评 价 来 帮 助学 生 提 高元 认 知 监控 水 平 , 使 学 生 能 在 科 学 的 学 习 活 动 中 自觉 使 用 元 认 知 监 控 来 提高 学 习 的效率 。
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

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作者:关少清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8期摘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将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达到学科素养养成的目的。
而学生进行数学反思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探究学习能力的体现。
本文是笔者在研读了元认知理论以及大量数学反思性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学习现状分析,总结得出培养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一些研究策略,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用思维说话”、“学会总结”,有效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元认知;;; 反思;;; 學习能力;;; 思维;;; 总结一、元认知与数学反思性学习“元认知”一词最早出自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的《认知发展》一书。
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我们可以通俗地认为元认知一方面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和动态的认知活动;另一方面,它是一个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和调节过程。
元认知结构应当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中指出:元认知实质上的原始意义就是反思,元认知监控就是反思性学习的主要表现之一。
而所谓“数学反思性学习”就是学生不断监督、自控、调整自身的数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促进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行为。
可见,元认知是数学反思性学习的重要理论指导。
所以说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
二、现状分析通过课后与学生们谈论,还有对他们的观察了解,笔者发现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普遍不强。
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反思意识薄弱和反思习惯缺乏。
表现在有的学生反映数学难学,明明上课的时候是听懂的,但题目做起来就不会了;有些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感觉无从入手;还有些学生做题习惯不好,做完没有检验的意识。
诸如此类的情况都造成了学生思维的严重脱节,导致数学成绩低下。
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反思能力

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 内在基础上 的“ 想学” 和建立 在意志努力基础 上的“ 坚持 学” 。元认 知理 论深化并拓 展 了反思
的内涵 。为此 , 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 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 自主学习 , 更是一种在新形势下促进有效化学教学的有效
策略。
关键词
元认知
反思
化学
新课程标准
新课 程标准 的理 念认 为 : 思 是一种 理论 与实 践 反
伴随的应该是一 系列 反思 活动 , 种活 动就 是对认 知 这
活动的监督 、 调控 , 检验 活动 的结 果并进行 活动 的总结 反思 , 它可 以大大提高学 习效率 。
2 反 思 的 目的 和 意 义
在化学教学中 , 应该 明确 自我 反思的 含义和意义 , 根据 自我反思 的主体 性原 则 , 我们 必须 对学 生说 明培 养的 目的和意义 , 因为化学 与生活 之间关 系的特性 , 要
实质上的原始意义就是反思 ” 元认 知的对象是个 体 。“ 自身的认知活动 系统 , 以元 认 知是一 种反 省思 维 ” 所 。
中可让学生尝试错 误 , 引导其 反思 , 然后 改正错误 使学 生真正体会到反思能帮助其修 正错误 , 而激发反思 , 从
并达到强化反思意识的 目的。
3 反 思 的 内容
“ 反思能力是 以元认知知识 、 元认 知第4 第 1 期( 6卷)
科 学教 育 Si c d ct n ce eE uai n o
正确地 回答 问题避 免答 非所问 。
・ 5・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 包括 各个 具体 的学习环节 ( 习、 预 上课、 作业 、 复习 、 考试 等 ) 教 师还 应 引导学生 ,
观念 , 使 反思 的 内涵 与步 骤 等更 清晰 、 不仅 更容 易 把
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训练

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的关键。
而元认知策略训练,则是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那什么是元认知策略呢?简单来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元认知策略则是学习者用于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
计划策略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过程和方法进行规划。
比如,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之前,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目标、时间安排以及要采用的学习方法。
监控策略则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监视和控制。
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否理解了所读的内容,如果没有理解,就需要调整阅读的速度或者重新阅读。
评估策略是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比如,在完成一次作业或者考试后,我们可以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学习提供参考。
为什么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学习如此重要呢?首先,它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当我们学会运用元认知策略来规划、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时,我们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控制学习过程,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其次,它能够增强学习的效率。
通过合理的计划和监控,我们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效的学习活动上,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最后,它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元认知策略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呢?第一步,要提高自我意识。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风格、优势和不足,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更喜欢通过图片和图表来获取信息;而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更倾向于通过听讲座和讨论来学习。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拖延等,并思考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及其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及其养成策略探究作者:袁媛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4年第07期[摘要]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过程中的认知表现培养其元认知能力。
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的演绎规律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运用指向元认知的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思考引向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从而激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自我监控意识。
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元认知能力;养成策略教师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以及教学经历可以发现:任何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依赖于学生学习过程本身。
因此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体验中去构建知识、积累知识并完成自身的认知体系,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与优化。
在信息时代和终身学习型社会,元认知已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适应未来的核心能力。
相较于一般的认知规律,元认知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更大。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因此教师对元认知的研究要建立在对认知规律把握的基础上。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与形,还要认识到学生在面对数与形的时候所做出的反应以及在这种反应背后表现出的认知规律。
教师带着“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的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就能够触及元认知的大门。
由于自身的认知等原因,教师往往缺少对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研究的动机与能力。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有研究学生元认知规律的意识与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规律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笔者在教学中,一边研究学生元认知规律,一边尝试让学生体验元认知及其运用,并形成相对系统的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基本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元认知不仅可以让原有的认知研究得到巩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包括对自己学习方式的理解、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与调整、以及对学习成果的反思。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营造一个鼓励探索、讨论和反思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从而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当学生能够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他们会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乐于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进行反思,思考哪些策略有效,哪些无效。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学习习惯与风格,还能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运用有效的策略。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学习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和学习。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自我监控,例如在阅读时进行预览、提问和总结等。
这种示范性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还能激励学生主动尝试并形成自我监控的习惯。
有效的提问也是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询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在解题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与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
学习的元认知策略与实践反馈

学习的元认知策略与实践反馈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
其中,元认知策略就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学习效果、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
而实践反馈则是检验和改进这些策略的关键环节。
元认知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
它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是在学习开始前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
比如,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时,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是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以及大致按照怎样的步骤和时间安排来进行学习。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就像是为我们的学习之旅绘制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让我们知道前进的方向和路径。
监控策略则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监视和评估。
例如,我们可以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时不时地问问自己是否理解了所读的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
通过这种自我监控,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是否在某个概念上理解有误,或者是否学习的进度过快或过慢。
调节策略是在发现问题后对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发现自己对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我们可以增加复习的时间和次数;如果觉得学习方法效果不佳,就尝试换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那么,如何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这些元认知策略呢?以学习数学为例,在开始学习新的一章之前,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计划,比如在一周内学完这一章的内容,每天学习几个小节,并安排好做练习题和复习的时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监控自己的理解程度,比如每学完一个小节,就做几道相关的题目来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点。
如果发现有些题目做错了,或者对某些概念理解模糊,就要及时调节学习策略,重新学习相关的内容,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实践反馈在学习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当我们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通过实践反馈,我们可以了解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比如,参加了一次考试,成绩就是一种直观的反馈。
如果成绩理想,说明我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如果成绩不理想,那就需要认真反思,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考试时心态不好,或者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体验: 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
验。体验经历的时间可长可短,在内容上可简单可复杂。
如:在读了一段文章之后产生困惑的感觉; 又如: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你会因为感到自己写的东西很有价值 而兴奋不已、思如泉涌。
元认知知 识
强化 引发
认知
元认知体验
调节 监控
元认知监控
一、元认知的涵义
三、如何培养元认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引导学生恰当归因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内部:即能 力、努力程度,而不能归因于外部:运气、任 务的难易。
三、如何培养元认知能力 ✓鼓励学生构建电子档案,促进反思
三、如何培养元认知能力
三、如何培养元认知能力
三、如何培养元认知能力
✓为学生创设自觉思维的情景
只能在高度自觉思维情景中,学生才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 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引发思维的自我监控和 自我调节。
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获得并灵活运用规律性的知识;善于提出有深 度的、生动的、足以引起学生联想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或 抽象概括,或分析综合,或归纳演绎,或联系比较,或判断 推理;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善于变通思路,这将有 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恰当归因
✓鼓励学生建构电子档案,促进反思 ✓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知识
✓为学生创设自觉思维的情景 ✓利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
✓出声思维法
✓善于思考和总结
三、如何培养元认知能力
✓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 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就不能很好 的组织教学。 教师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学生可以无意识 的领会、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驾驭的技 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二、元认知的作用
❖ 认知中:根据变化适时调节、控制认知活动进程。监控, 即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 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 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 的效果;调节,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 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 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一般来说,元认知控制与 认知目标、认知课题和情境等因素密切相联。
所不在也。” ❖现在的理解:头、首、始、前、上
一、元认知的涵义
➢ 在元认知与认知的比较中理解元认知的涵义 ❖认识和思考对象不同 ❖活动内容不同 ❖作用方式不同 ❖出现时间不同
一、元认知的涵义
❖ 认识和思考对象不同 认知:
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具体的:事件、文 章、文字等
元认知:
内在的、抽象的,是主 体自身正在进行的认知 活动
LOGO
在反思性学习中发展元认知能力 ——提高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
胡凡刚 2009-10-20
知识回顾
第三单元 人是如何学习的 感觉与记忆 建构主义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元认知
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的作用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一、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的涵义 ➢ 什么是元 ➢ 从元认知与认知的关系中 理解元认知 ➢ 元认知的结构
一、元认知的涵义
❖ 活动内容不同
认
操作
知 认知对象
认知主体
对认知对象进行某种智力操作
元
调节、调控
认
知
认知活动
认知主体
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
一、元认知的涵义
❖ 作用方式不同
认
知
可直接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
元
认
调节、调控
知
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影响认知活动进展
一、元认知的涵义
❖ 出现时间不同
一、元认知的涵义
➢ “元”的认识 ❖ 首,人头。《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
忘丧其~。” ❖ ”会意。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
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 始,开端。《公羊传·隐公元年》:“~年者何,君之始年
也。” ❖ 古代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子华子·大道》:“~,无
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实际上是对认知过程和认 知活动的宏观驾驭,包括三个方面的结构组成。
二、元认知的作用
➢ 元认知的作用 体现在对认知的调节与监控上。概括起来,包 括三个方面:
✓ 认知前 ✓ 认知中 ✓ 认知后
二、元认知的作用
❖ 认知前:调查、计划、规划、设计、把握方向: 计划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 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取 舍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认
元
认
知
知
时间顺序 从发展先后看,元认知落后于认知的发展
一、元认知的涵义
推而广之的意义上理解元认知的涵义: ❖ 学习领域:不仅埋头苦读,还要总结反思 ❖ 军事领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经济领域:不仅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 政治领域: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 教育领域:备课和讲课的关系
一、元认知的涵义
二、元认知的作用
❖ 认知后:反思总结:反思收获、方法策略上的不 足、今后如何改进。
二、元认知的作用 ❖ 元认知三因素变量对社区交往效果的回归效应
三、如何培养元认知能力
❖ 目标追求:推崇“没有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人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价值定位和品质追 求。
对教师而言 对学生而言
✓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
一、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是有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J.H.Flavell)于1970年首 次提出。1976 年,他在《认知发展》一书首先提出元认知 (metacognition,或称后设认知)概念,他认为: “元认知是反映或调节认知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的活动,是对 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及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 了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 监测和连续的调节与协调活动过程”。
➢元认知的结构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监控
一、元认知的涵义
❖ 元认知知识
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主要有三类:
✓ 个体元认知知识(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风格等)例如:
✓ 任务元认知知识(了解任务的难易程度)例如:
意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强而 口头表达能力比别人差等
✓ 策略元认知知识(清楚方法的选择)例如:
个体意识到理解并记住复杂的、不 熟个悉体的清信楚息特是定比活较动困的难策或略费有时哪间些的, 各种策略之间有何不同及策略的适 用条件等
一、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监控 运用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进行的积极、自觉的监 控和调节。 如在英语学习中,你尝试和选择不同的单词记忆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