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85例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128例预后因素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128例预后因素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128例预后因素分析郑宗泰; 尹雷; 王鹏; 陈嘉伟; 林翰; 李炎稳; 周东【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9(040)011【总页数】5页(P1568-1572)【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预后; 免疫组化; MGMT; EGFR【作者】郑宗泰; 尹雷; 王鹏; 陈嘉伟; 林翰; 李炎稳; 周东【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 汕头大学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六科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 S857.14+1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7.1%)和最常见的胶质瘤(56.1%)[1]。

目前针对GBM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尽可能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术后以Stupp方案治疗[2]。

尽管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GBM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5年生存率仅为5.5%[1]。

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已成为胶质瘤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成为胶质瘤精准分类的基础,从而能更好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的预后[3]。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GBM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53和Bcl-2进行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信息,探究GBM患者手术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GBM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皆为首次患病;(2)开颅手术前未接受其他治疗;(3)术前无严重心、肝、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4)术后病理确诊为GBM;(5)随访资料齐全。

130例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预后分析

130例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预后分析

130例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预后分析
马平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2(025)008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预后结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恶性胶质瘤患者130例(恶性星形细胞瘤91例,胶母细胞瘤3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9例),都采用手术治疗。

结果随访1a,130例患者中死亡68例,存活62例,生存率为47.7%。

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
中位生存时间、半年生存率与1a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恶
性胶质瘤是临床上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比较高,多采用手术治疗,预后结局与病理类型关系不大。

【总页数】1页(P535-535)
【作者】马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山东济南2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4
【相关文献】
1.脑恶性胶质瘤手术及放化疗后肿瘤复发及预后因素分析 [J], 刘先进
2.130例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预后分析 [J], 马平
3.手术治疗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情况、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
析 [J], 刘丹;谢枫枫;陈莹;马翠霞
4.手术前后危险分层不一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J], 杨海宁; 赵轩宇; 孔为民; 陈素文
5.53例单纯手术治疗极低危组、低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分析 [J], 简冰林;曾骐;王焕民;倪鑫;马晓莉;苏雁;秦红;陈诚豪;王生才;蒋持怡;张诗晗;于彤;伏利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质瘤病理报告

胶质瘤病理报告

复发风险
肿瘤大小与位置
病理报告中会描述肿瘤的大小、位置等信息,这些因素与复发风 险密切相关。
分级与恶性程度
病理报告中的分级和恶性程度信息,是评估复发风险的重要依据。
年龄与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复发风险,病理报告中会综合考虑 这些因素。
预防复发的措施
定期复查
根据病理报告中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发现复发迹象。
肿瘤大小
描述肿瘤在CT或MRI影像上的 大小,包括最大径、最小径和 厚度等。
周围组织浸润情况
描述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脑组织、 血管或脑脊液等。
病理报告分析
肿瘤细胞形态
分析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 染色深浅等特征,以判断其恶
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化结果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的抗原表达情况,以辅助诊 断和鉴别诊断。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营养摄入, 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遵医嘱治疗
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确保治疗效果。
适当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 强体质、促进康复。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提供心理支持 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他们面对疾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康复指导
分子生物学标记
检测肿瘤细胞是否存在某些与 胶质瘤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如EGFR扩增、 IDH1突变等。
基因突变分析
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突变分析, 以评估其对某些治疗药物的敏 感性和预后。
病理报告结论
诊断结论 根据病理报告内容和分析结果,给出明 确的诊断结论,如胶质瘤、胶质母细胞
瘤等。
治疗建议 根据病理报告结论,给出相应的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GBM )是颅内恶性度与致死性最高的一类肿瘤,其具有强侵袭性、浸润性生长的特性,且复发率高,治疗及预后不理想。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通过引入分子参数,打破了完全基于显微镜诊断分类的原则[1,2],在新版分类中将胶质母细胞瘤分为:IDH⁃野生型(约占90%);IDH⁃突变型(约占10%);NOS (未确定分类)。

本病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累及多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可跨越胼胝体侵袭对侧大脑半球。

GBM 最易误诊为单发转移瘤。

因肿瘤具有高侵袭性,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因而术前准确诊断价值高。

现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BM 12DOI :10.16106/14⁃1281/r.2018.06.017作者单位:3630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放射科1375⁃1377.[5]郭岳霖,刘国瑞,郑文斌,等.64层螺旋CT 血管分析软件在脑动脉CTA 中的应用[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3):97⁃99.[6]梁长虹,黄飚.多层螺旋CT 技术飞速发展临床应用不断创新[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9):901.[7]周宏,曾自三.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的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404⁃405.[8]史恒峰,韩萍,吴发银,等.64层螺旋CT 数字减影后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9):1275⁃1277.[9]杨春艳,刘卫金,王玉锦.16层螺旋CTA 在脑血管病变中应用的评价[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79.(收稿日期:2018⁃04⁃13)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林建煌周杰钦江佳舒陈跃平【摘要】目的在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12例胶质母细胞瘤的CT 及磁共振(MR )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胶质瘤病理诊断及治疗60例报告

胶质瘤病理诊断及治疗60例报告

胶质瘤病理诊断及治疗60例报告关键词胶质瘤病理诊断治疗收集1995~2007年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胶质瘤60例,就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3例,女27例。

年龄10~70岁,平均44.2岁。

临床症状:头痛50例,呕吐24例,视乳头水肿47例,癫痫48例(其中癫痫大发作36例、局灶性癫痫12例);肢体乏力19例,偏瘫15例,运动性失语14例,大小便失禁8例,小脑共济失调4例。

病变部位:位于大脑半球者52例,其中额叶26例,顶叶14例,颞叶12例,枕叶4例,小脑半球4例。

病理分型:星形细胞瘤3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少突胶质母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6例,髓母细胞瘤4例。

讨论胶质瘤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占颅脑肿瘤的40%~50%,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根据病理又可分为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多形胶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细胞[1]等。

显微镜下形态瘤组织由分化比较成熟的星形细胞组成,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富于胶质纤维,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富于细胞浆。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成年人比较多见的恶性胶质瘤,发生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

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很少发生在小脑。

肿瘤浸润范围比较大,可以侵犯几个脑叶,或经胼胝体侵犯对侧大脑半球。

肿瘤质软,灰红色,常出现大片出血和坏死区。

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胶质母细胞瘤[2]由少突胶质细胞发生,患者多是中年人,也可见于儿童,主要发生在大脑半球白质内。

肿瘤质软,灰红色,界限不清,常有钙化和囊性变。

显微镜下瘤细胞形态比较一致,胞核圆形,深染,核周胞浆因水肿而显空白,间质少,常见钙化灶和囊肿形成,若是瘤细胞大小、形态、核染色性不一致,并出现巨瘤细胞,具有核分裂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有出血和坏死,则称少突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常和脑室壁和中央管有联系,多见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和脊髓内,患者多为幼儿和青年人,肿瘤灰红色,质软,多呈结节状突于脑室腔内或位于脑或脊髓实质内。

69例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69例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69例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分析马延祥;郝秀芳;韩晓敏【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07(028)007【摘要】目的:了解延边地区脑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本病的新方法.方法:应用1993年WHO诊断标准、ST、Anney/Mayo分级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对我院近15年间,术后送检的脑胶质瘤标本共69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脑胶质瘤占同期脑肿瘤的29.74%;好发年龄为20~50岁;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呕吐为主;80%的病例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发生于额叶者最多;星形细胞瘤占78%,以2~3级者居多;大部份瘤组织呈现多区域不同分化现象,复发者的肿瘤级数均高于前次级数.结论:延边地区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符,但星形细胞瘤所占比例较高;对可疑病人应常规进行头部CT及穿刺活检;应高度重视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总页数】2页(P882-883)【作者】马延祥;郝秀芳;韩晓敏【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延吉,1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延吉,1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延吉,1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3【相关文献】1.69例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J], 马延祥;郝秀芳;韩晓敏2.PAX8蛋白在脑胶质瘤患者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孙飞;倪世慧;马艳娇;高言国3.Six1和MTDH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付苏; 蒋艳; 樊朝凤; 段丽娟4.VEGF-D、P-gp及P15蛋白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J], 向斌;杜军;张维波;刘盛5.PLOD3与LATS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 [J], 金建祥;王波定;陈茂送;王洪财;马磊;冯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度学习]'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理与临床特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5%~20%及星形细胞起源肿瘤的2/3~3/4,是成人幕上最常见原发脑肿瘤。

WHO分级为Ⅳ级,2016年WHO分类中属于弥漫性星形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野生型、突变型及NOS型。

本病从病程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者可在数月内突然出现(既往影像学资料证明无病变),继发者为较低级别肿瘤基础上缓慢进展所致。

肿瘤分化不良,常见坏死、出血及血管增生明显,瘤细胞多形性及间变显著,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FAP、Olig-2、IDH-1(),Ki-67明显增高。

发病高峰为45~7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或男性较多。

临床表现包括抽搐、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及中风样症状、头痛。

预后不良,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

CT与MRI特点,①部位及形态: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深部白质,依次为额叶、顶叶与颞叶,其次为基底核与丘脑,幕下脑质少见,主要见于儿童脑干。

幕上病变可经胼胝体侵入对侧大脑半球,形成“蝶翼状”外观。

病变大小不一,但一般较大,显著不均质,瘤周水肿明显,囊变/坏死率高达95%,占位征明显。

肿瘤沿白质纤维束蔓延,约1/5病例就诊时呈“多灶性”。

少数呈弥漫浸润状,无明确肿块;②CT上呈密度显著不均,中心为低密度,钙化少见,约1/5可见出血。

瘤周水肿显著,呈沿白质束延伸的低密度。

实性部分强化显著及不规则,多为厚薄不均的环状强化,厚薄不均,可见结节状改变。

少数轻微强化或无强化。

血管丰富者可见粗大血管进入肿块;③MRI T1WI上为境界不清的混杂信号肿块,囊变区为更低信号。

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有时见血管流空信号。

瘤周水肿呈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

胶质母细胞瘤疾病研究报告

胶质母细胞瘤疾病研究报告

胶质母细胞瘤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胶质母细胞瘤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外科,脑外科病症体征:感觉障碍,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疾病介绍:什么是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是怎么回事?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有头痛(73%),精神改变(57%),肢体无力(51%),呕吐(39%),意识障碍(33%)与言语障碍(32%),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70%),脑神经损害(68%),偏身感觉障碍(44%)与偏盲(39%),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少见,约33 %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症状体征:胶质母细胞瘤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胶质母细胞瘤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有头痛(73%),精神改变(57%),肢体无力(51%),呕吐(39%),意识障碍(33%)与言语障碍(32%),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70%),脑神经损害(68%),偏身感觉障碍(44%)与偏盲(39%),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少见,约33 %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质母细胞瘤85例临床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8-09-29T14:49:45.6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周伟平[导读] 探析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摘要:目的:探析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7年6月间经我院收治的8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

结果:8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1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9.9±7.3)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由肿瘤所在的位置决定,本研究中肿瘤位于大脑共77例,位于小脑5例,位于脊髓3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大片坏死或栅栏状坏死、出现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vimentin阳性,Ki-67增殖指数>10%,网状纤维染色阴性。

结论: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应据此进行相应的鉴别,从而提高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病理分析;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glioblastoma. Methods:a total of 85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with complete clinical dat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0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and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l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among 85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54 were males and 31 were females. The minimum age was 10 years old,the maximum age was 71 years old,and the average age was 49.9 + 7.3 years old.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tumor. In this study,there were 77 tumors in the brain,5 in the cerebellum and 3 in the spinal cord. The tumor cells were polymorphous,with high cell density and obvious nuclear heteromorphism,and the mitotic figures were easy to be seen. Large areas of necrosis or palisade necrosis were seen,and obvious microvascular hyperplasia appeared.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positive GFAP and vimentin,10% of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 >,and negative staining of reticular fibers. Conclusion:the pathological histological 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glioblastoma are characteristic to some extent,s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ly,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iagnosis. [Keywords] glioblastoma;Pathological analysis;Immunohistochemistry;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胶质母细胞瘤属于临床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肿瘤,且是脑部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研究指出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机体健康和功能表达[1]。

研究指出胶质母细胞瘤的原发性脑肿瘤和颅内肿瘤中均有较高的发生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切除并辅以DNA甲基化剂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2],但鉴于目前的医疗水平,其预后效果仍差强人意,尤其是恶性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不足12个月,并且5年生存率不足5%。

因此提高临床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早期鉴别与诊断,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生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3]。

为进一步了解并明确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本文试就我院于2010年7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8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以及网状纤维染色法进行诊断分析的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7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8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首次住院并确诊明确;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并术中成功获得病理活体组织;③术前均未接受过相关放化疗治疗者。

其中男性54例,女性31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9.9±7.3)岁;病程最短10d,最长9个月,平均病程(4.7±1.3)个月。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由肿瘤所在的位置决定,其中位于大脑半球则表现为头痛、癫痫、失语、呕吐、偏瘫、偏盲、视乳头水肿以及脑膜刺激征;当肿瘤位于小脑则表现为头晕、平衡失调;当肿瘤位于脊髓则根据位置的不同相应的出现不同阶段的运动感觉障碍和(或)自发疼痛。

本研究中肿瘤位于大脑共77例,位于小脑5例,位于脊髓3例。

1.2方法所有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均采用10%中性甲醛溶液进行固定,梯度酒精脱水后常规石蜡包埋后进行连续切片,厚度控制在5um。

对所有标本分别进行HE、网状纤维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标记、染色,并在光镜下进行观察。

所用的CD34、EMA、P53、波形蛋白(vimen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及Ki-67均由中衫公司提供。

网状纤维染色采用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网状纤维呈黑色,肿瘤细胞间出现黑色丝网状为阳性,反之视为阴性。

所有操作均安排同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并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使用说明、步骤完成相关操作。

最终读片安排2名我院病理科工作超过5年的病理医师共同进行并确认。

2 结果2.1 大体特征和光镜下形态[4]大体观:术中可见胶质母细胞瘤的表面以及切面均呈现灰红色或灰白色,无包膜且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分界模糊,部分区域质软并可见出血、坏死以及囊性变。

镜下观:光镜下可见杂乱排列呈弥漫性分布的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一,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图1)。

细胞核深染且分裂象多见,并存在核内包涵体。

肿瘤细胞间多伴有分布较多的肥胖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间或存在纤维型细胞;同时肿瘤细胞还会在坏死灶周围排列出较为典型的栅栏状(图2)。

由于肿瘤间质内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小血管的过度增生,会使得病灶呈现肾小球样增生(图3)。

部分肿瘤还因多核瘤巨细胞比例较高而呈现形态怪异的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图4)。

部分肿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增生并且呈现为肾小球样(图5a、5b)。

2.3 网状纤维染色网状纤维染色肿瘤间质血管周围存有网状纤维,肿瘤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3 讨论胶质母细胞瘤作为临床脑组织恶性肿瘤的高发病和多发病,其常侵犯成年人且发病高峰年龄段集中在大于45岁但小于75岁者,且男性与女性性别之比约为1.26~1.28:1[4]。

而本研究中男性54例:女性31例=1.74:1;这可能是由于受到环境、地域以及饮食等多重因素影响。

而在年龄上,本研究中最小10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9.9±7.3)岁;由此本研究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等也比较符合现有的临床报告文献[5]。

需要指出的是胶质母细胞瘤在临床上并不是指单独一种肿瘤,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类肿瘤的统称。

毕利萍[6]等在研究就指出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恶化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并因此而被定义为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Ⅳ级,因此临床对于该肿瘤的鉴别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组织诊断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种[7]:①部分肿瘤仅出现细胞未分化且体积小,称为小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②肿瘤细胞未分化且体积小,但含有颗粒细胞、巨细胞以及脂质,同时伴有明显的核分裂象和核异型,病灶内还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套、微血管增生和坏死以及形成血栓等,统称为胶质母细胞瘤。

③病灶中可发现具有带状上皮结构或腺体样结构,称为腺样胶质母细胞瘤。

④切片中能够发现数量众多的形态怪异的多核瘤巨细胞,称为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⑤胶质母细胞瘤中偶见含有泡沫的脂化细胞,称之为脂质化性胶质母细胞瘤,较为罕见。

本研究中除了最后一种细胞未发现,其余均有确切病例存在。

本研究85例胶质母细胞瘤经过免疫组化后,结果提示其GFAP、vimentin结果均呈现阳性,所有患者病理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也均呈现明显CD34阳性。

这与马锐[8]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充分说明胶质母细胞瘤完全能够较为敏感的反映出星形细胞的来源以及vimentin染色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此外Ki-67肿瘤细胞平均阳性率15-20%,最高达60%;P53的阳性例数为50例,占比58.82%。

相关研究[9]指出p53以及ki-67都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ki-67指数不同则患者的生存周期也发生明显差异,而患者预后不良程度与p53的过度表达也具有一定的关联;网状纤维染色肿瘤间质血管周围存有网状纤维,肿瘤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虽然临床可以通过病理组织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提高对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但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加强与下列几种肿瘤进行有效区分[10]:①恶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虽然此肿瘤也会表现出数量不等的瘤巨细胞,因此导致镜下可见到类似胶质母细胞瘤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