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消毒技术应注意的十项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消毒技术应注意的十项措施

猪场消毒与规模化猪场的消毒程序

猪场消毒 (一)环境净化与消毒。包括车辆消毒(用3%~5%的来苏儿液或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道路消毒(经常打扫卫生,每月用火碱溶液消毒1次)、场地消毒(及时消除猪粪、杂草等,凡堆放过的地方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 (二)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是将病原带入场区的主要媒介。在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人员进入要经过消毒池,然后要去洗澡换掉衣物,穿山洁净已经消毒过的衣物鞋子,原来穿的衣物要进行熏蒸或者浸泡消毒。从场外购入的物品必经过规定时间的熏蒸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进入生产区前先洗澡、更换防疫服或工作服。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盛3%~5%来苏儿液或10%~20%的漂白粉溶液供工作人员进入时蘸脚。每栋猪舍门口的洗手盆内装稀释1:600倍的百毒杀-S进行洗手消毒。 (三)猪舍消毒。包括清理、冲洗,待干燥后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再用熏蒸法或火焰法或火碱法等进行消毒。 (四)带猪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百毒杀等,一般每周消毒1次。 (五)饮水消毒。用漂白粉按每公斤饮水用3~5毫克或用0.025%的百毒杀溶液消毒,每周1次。 (六)死猪和粪便处理。死于传染病的猪宜远离猪场深埋或焚烧,死于非传染病的猪宜高温处理,猪粪应堆积发酵或入化粪池。 规模化猪场消毒程序 猪场日常消毒程序 区分两个区:非生产区消毒、生产区消毒 空栏舍终末消毒程序 做好六个环节:清扫、清洗、干燥、物表喷雾消毒、饮水系统消毒、寄生虫等清除消毒 非生产区消毒 人员消毒: (1)体表消毒: 人员都走专用消毒通道, 汽化喷雾消毒装置在人员进入通道时使消毒剂汽化喷雾,人员全身黏附一层薄薄的消毒剂气溶胶,能有效地杀灭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病源微生物。 可用碘酸1:500、全安1:1500或绿养宁1:2000,两月轮换一次。 (2)鞋底消毒: 人员通道地面应做成浅池型,池中垫入有弹性的室外型塑料地毯,并加入消毒威1:500稀释或菌毒灭1:300稀释,每天适量添加,每周更换一次。 两种消毒剂1~2月互换一次。

猪场的消毒方案

猪场的消毒方案 一、消毒方法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机械性消毒 是生产中最常用和最普遍的消毒法。通过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将大量的病原体清除掉,然后再配合其他消毒方法彻底杀灭病原体。 清扫出的污物,根据病原体的性质,进行堆沤发酵、掩埋、焚烧或其他药物处理。通风也可降低舍内的病原体数量。 (二)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常用的有:高温、干燥、紫外线等。 1、阳光、紫外线和干燥阳光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使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燥亦有杀菌作用。 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致病菌,在直射的阳光下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被杀死,就是抵抗力很强的细菌芽胞,连续几天在强烈的阳光下反复曝晒。也可变弱或被杀死。 因此,阳光对于衣物、用具、场地及畜栏等的消毒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应该充分利用。 人工紫外线消毒:应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必须光滑、无污物,室内必须清洁(尤其是空气尘埃要少)。对污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表面不超过1cm,灯管周围~2m处为消毒有效范围,消毒时间为l~2h。房屋消毒每l0—15m2面积可设30W灯管1个,最好每照2h后间歇1h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当空气相对湿度为45%~60%时,照射3h可杀灭80%一90%的病原体。若灯下装一小吹风机,能增强消毒效果。 2、高温消毒是最常用且效果最确实的物理消毒法,它包括巴氏消毒、煮沸消毒、蒸汽消毒、火焰消毒、焚烧,在畜禽的消毒工作中应用的多是蒸汽消毒、火焰消毒和焚烧。 (1)火焰的烧灼和烘烤是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其缺点是很多物品由于烧灼而被损坏。当发生抵抗力强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如炭疽、气肿疽等)时,病畜的粪便、饲料残渣、垫草、污染的垃圾和其他价值不大的物品,以及倒毙病畜的尸体,均可用火焰焚烧。不易燃的畜舍地面、墙壁可用喷火消毒.金属制品也可用火焰烧灼和烘烤进行消毒。应用火焰消毒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 (2)煮沸消毒是经常应用且效果较好的消毒方法。大部分非芽孢病原菌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数芽孢在煮沸15~30min内亦能致死。煮沸l~2h可以消灭所有病原体。将煮

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参数规程

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参数规程* 摘要我国养猪生产已进入到规模化、集约型养猪的新时代。针对社会典型规模量年产1.5、1.0、0.5、0.3万头商品猪场建设的特点, 华中农业大学“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与管理技术” 的专题研究小组,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工作。对“规模化养猪场建设进行系统规划与工艺技术参数的系列化研究”与《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主要内容包括:规模化养猪场的厂址选择、系统规划与布局、建筑工艺与技术设备、设施参数、环境调控以及猪群规模量与栏位需求数的配置等。并且,在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地区十三个规模化养猪场得到了推广利用。应用此项技术设计规模面积达到9.3万平方米,受益规模量达到10.7万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利用效果!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系统规划工艺参数管理技术 工厂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标志1),是采用类似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实施流水式作业,在单位时间内常年均衡地进行高密度、高效率的生产。实现资金、技术、管理的高度集成。它的基本特点是: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完善的技术设施、设备,对环境和生产节律进行有效地控制;用性能优良的品种或品系进行配套繁育,提高产品的规格化程度;用现代营养科学的最新成就,配制系列日粮,饲养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只;实施严格的兽医卫生消毒、免疫程序,保证猪群健康。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单位时限内生产规格化产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 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2)。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化、工厂化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 (一)、繁殖性状指标 ①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5头; ②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 ③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 ④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 ⑤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 ⑥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 ⑦母猪年产窝数:2.2窝 ⑧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 ⑨一次情期受胎率85.0% ⑩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

养猪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1

养猪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养猪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猪场隔离制度 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 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种猪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患病猪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的兽医,进入生产区产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猪场消毒制度 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猪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加强所在圈舍的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的消毒,在出现个别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此处理。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加强终末消毒。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出栏后,应对全场或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或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严格消毒程序。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消毒或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猪。

兽医器械及猪场内消毒正确处理方法

兽医器械及猪场内消毒正确处理方法 猪场药瓶、注射器、针头的正确处理方式 一、针头 1 、所有用过的针头、手术刀片等必须装在专门收集锋利物品的箱子里,箱子放置在药品存储区。 2 、锋利物品收集箱装满以后,由兽医回收。但是,箱子必须封口,并在侧面清晰地注明猪场的名称。 3 、锋利物品收集箱内不得放入塑料(包括注射器)或玻璃物品。 二、注射器 1 、所有用过的注射器必须装在塑料袋子里,袋子放在药品储存区。袋子上要清晰标明“仅存放废注射器”。 2、用过的或过期的塑料药瓶可以丢进“废注射器袋子”。 3 、不要将针头或玻璃放进“废注射器袋子”。

4、废注射器袋子可交兽医处置。 5、用过的塑料注射器管可由垃圾清理服务例行处理。 三、药瓶 1 、所有用完或过期的药瓶应放入一个单独的袋子里,袋子上标明“废药瓶”。 2 、不要将针头或注射器丢入“废药瓶”袋子。 3 、装前列腺素的瓶子必须交给兽医单独回收,不能经玻璃垃圾处理系统例行处置。 4 、废药瓶袋子半满时交给兽医处置。 猪场日常八步消毒法 猪棚空舍时的消毒程序,是猪场日常消毒工作的核心,概括为八步消毒法,即“一清二洗三泡四除残,五雾六白七熏八空栏”。 一清:指彻底清扫各种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一些卫生死角,甚至需要拆卸设备、搬动漏粪板,还包括屋顶、窗子上的蜘蛛网、灰尘等。 二洗:对棚舍地面、墙壁及不可拆卸设备进行冲洗和刷洗。

三泡:对一些地面进行浅水消毒液浸泡,至少保持24小时,这与猪棚建筑设计时有没有考虑地面浸泡消毒措施有关。很多养猪场这个程序没有办法做,如地面坡度过大、无法蓄水等。还有就是一些可拆卸的设备如产床扣板、保育床扣板、教料槽、仔猪保温间垫板、麻袋片等,也必须消毒液浸泡24小时以上。 四除残:对上述三步消毒措施后残留的消毒剂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 五雾:在前四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全面的雾化消毒,特别是屋顶和空气消毒,要求雾化效果好,这样消毒剂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会尽可能长。 六白:用石灰乳对猪接触到的墙壁、地面、料槽等进行刷白,就是把可能残留的有害病菌病毒或寄生虫杀掉。 七熏:关好门窗用福尔马林或其它高效消毒剂熏蒸消毒。 八空栏(棚):至少空棚1周以上。空栏的意义巨大,但是现在很少有养猪企业能够做到,主要是投资成本问题。 消毒是有毒副作用的,不要盲目消毒,更不要过度消毒。完全消灭病原微生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没有必要的,如何在你的猪场建立一个健康的微生态平衡系统才是重要的。

猪场的消毒技术全部

猪场的消毒技术 (一)消毒的基本知识 1、猪场消毒的意义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的发展,由于猪场、猪群饲养密度圈舍的利用率高等因素,其周围环境长期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严重污染,猪的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对养猪生产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采用强化防疫消毒措施,及时杀灭各种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疫病流行,是保障猪群安全、健康的必要手段,也是预防疾病的首要措施。 2、消毒及有关基本概念 (1)消毒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按照消毒的目的,可将消毒分为两大类: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是对存在着或曾经对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动物群及其生存的环境,如感染猪群,猪舍等。其目的是杀灭这些感染动物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分为以下两种: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当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所进行的消毒称为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以后,对疫源地进行的消毒。而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健康动物或隐性感染的群体所进行的消毒。 (2)灭菌灭菌是指清除或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3)防腐防腐是抑制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止活体组织受感染或其他物品发生腐败的措施。其与消毒的区别在于仅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是必须杀灭微生物。 (4)消毒剂消毒剂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化学物品。(5)灭菌剂灭菌剂是指能杀灭一切微生物的化学药品。 (6)防腐剂是指用于抑制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止活体组织受感染或其他物品发生腐败的化学药品。 3、消毒机制 (1)对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作用 1)对细胞壁的作用许多消毒剂通过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和结构,来阻碍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2)对细胞膜的作用微生物的细胞膜是消毒剂作用的主要部位,消毒剂主要对其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能量的输送而达到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a、细胞内成分的漏出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消毒剂作用细菌细胞膜按以下顺序发生变化: ①药物穿透细胞壁而被吸收到细胞内;②药物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类脂-蛋白复合物反应导致细胞膜结构的破坏;③低分子化合物如K+、PO43-等离子从细胞浆内漏出;④蛋白质、核酸降解并流出;⑤自溶酶释放引起细菌自溶。 b、抑制能量代谢许多消毒剂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氧化磷酸化的过程,从而导致细菌生物氧化障碍和细菌细胞浆成分的流失。 c、对细菌膜酶的破坏一些消毒剂能够抑制细菌的电子传递链,从而能够抑制需氧菌的全部代谢过程,导致细菌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内核酸及蛋白质和无机物的流出。 (2)对细胞浆内成分作用细菌细胞浆内主要有四个消毒剂作用的位点:细胞浆、细胞浆酶、核酸和核糖体。 1)对细菌细胞浆的不可逆凝集作用大多数消毒剂如:酚类、汞类等均有凝固细胞浆内蛋白的作用,包括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同时也可引起核酸的凝固。

猪场预防保健治疗方案

附录五:优质种猪肉猪保健方案 一、种猪保健方案 一、后备母猪 目标:确保健康、合格的后备母猪顺利转入基础群。 管理关键点---九大谋略 1、严格隔离,杜绝引种引病:外购种猪必须严格隔离60天,有条件的猪场应进行血清学分析;进猪后的当餐不要喂料,也不能马上用水冲洗猪身,但应保证饮水充足清洁;第二餐喂正常料量的1/3料,第三餐喂正常料量的2/3料,第四餐可自由采食。 2、注意饲养密度,充分利用资源:以6~8头/栏,1.5~2.0m2/头为宜。 3、搞好卫生,保持舍内干燥:发情母猪区域要控制好湿度,不得用水直接冲洗猪身,尤其是母猪的外阴部份。 4、定期运动,促进发育:5月龄以上的后备猪要定期运动,每周1~2次,1~2小时/次;如有条件,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放公猪追逐。 5、注意通风、保温、降暑:做好冬季保温和夏季防暑降温工作。 6、留心观察,做好记录:5.5月龄后,仔细检查母猪发情情况,认真填写发情记录表,并妥善保管以备后查。 7、合理喂料,控制膘情:保证后备母猪有适当膘情,6~7月龄适当限料(1.8~2.2Kg/天.头),配种前10~14天优饲。 8、注意营养,促进发情:要做好后备母猪的营养物质储备,对某些营养物要特别加以补充,饲喂合格的后备猪料,防止肢蹄病。 9、适时配种,优生优育:日龄在7.5~8月龄,体重在110㎏左右,第三次发情才开始配种,既不要提前,也不要推后。 关键性病毒性疾病的控制 1、关键性病毒性疾病:蓝耳病、伪狂犬、猪瘟、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 2、注意疫苗的选择和接种,配种前做好上述疫苗的接种。 3、注意抗体水平的监测,对猪群的抗体水平和健康状态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4、药物预防保健关键点—高热病 方案1:大华农热毒清+畜禽水溶多维拌料; 方案2:香根散+益康素拌料; 方案3:多西欣+维康乐拌料。 重要应激、细菌、原虫、营养、寄生虫性疾病的控制 1、关键性的细菌性等疾病:阴道炎、猪密螺旋体、支原体肺炎、蛔虫、传染性胸膜性肺炎、猪肺疫、肢蹄病、附红细胞体、弓形体。 2、药物预防保健关键点--降低应激、驱除寄生虫、预防生殖道病、综合性防治。 2.1、防止应激 方案1:引种1~5天,阿莫欣+畜禽水溶多维饮水,连用5~7天; 方案2:引种1~5天,氟尔欣+畜禽水溶多维拌料,连用5~7天; 2.2、驱寄生虫、防猪密螺旋体(痢疾) 引种7~11天,施得福+虫威黑拌料,连用5~7天; 2.3、综合性防治、疾病净化 方案1:引种15~19天,氟尔欣可溶性粉饮水,多西欣+大华农酶宝拌料,连用5~7天; 方案2:引种15~19天,大华农呼泰饮水,多西欣+大华农酶宝拌料,连用5~7天; 方案3:引种15~19天,强支康饮水,治菌消+大华农酶宝拌料,连用5~7天; 2.4、健胃、防高热病 方案1:引种25~30天和引种55~60天,清热健胃散+通肺散+维康乐拌料,连用5~7天; 方案2:引种25~30天和引种55~60天,清热健胃散+三珍散+维康乐拌料,连用5~7天; 方案3:引种25~30天和引种55~60天,清热健胃散+金四黄+维康乐拌料,连用5~7天; 方案4:引种35~42天和引种65~72天,大华农热毒清+大华农酶宝+维康乐拌料,连用5~7天; 方案5:引种35~42天和引种65~72天,大华农热毒清+畜禽水溶多维+维康乐拌料,连用5~7天; 2.5、防治生殖道炎症、促排卵 方案1:配种前15天,利高欣+硒E速补+畜禽水溶多维拌料,连用5~7天; 方案2:配种前15天,大华农呼泰+硒E速补+畜禽水溶多维拌料,连用5~7天。 二、妊娠母猪

猪场的消毒管理方案.

摘要 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的,而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是猪舍,也就是说病原微生物生存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空地、舍内、空气等场所,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即不给它提供生存之地、传播之路,也就是说猪场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有效的消毒措施,从而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消毒;药剂;方案 前言:消毒,是一个相当普通的概念,或者说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词汇。而消毒剂,养殖户对其熟悉程度一定不亚于抗生素。“做好消毒措施”是养殖场构建防疫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也是一个相当普通的环节,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地方。尤其是近年来代表抗生素利益集团的部分专家开始大力推广“保健兽医”后,养殖户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用先进的抗生素进行加药保健上,对消毒就更不重视了。然而在繁荣了兽药市场的同时,近年来频繁爆发的疫病却让养殖业遭受重创。这一现象让养殖户终于醒悟:没有把守好消毒这条疫病防控第一战线,再好的抗生素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少明智的养殖户已经重新开始审视消毒这一最常规的防疫措施,对于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的选择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1. 猪场消毒管理方案 1.1 消毒药物的选择方案 1.1.1 药物选择注意事项: 依据猪场的常见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同时考虑药物生效快、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小等特点及价格因素。

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猪群疫病流行情况和疫病可能的发展趋势,选择储备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 创造条件,定期开展消毒药物的消毒效果监测,依据实际的消毒效果来选择较为理想的消毒药物。 1.1.2 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及消毒剂的选择 消毒剂的分类①碘制剂威力碘、百菌消-30、速效碘等,如I 型速效碘,若用于猪舍消毒可配制300-400倍稀释液,若用于饲槽消毒可配成350-500倍稀释液,杀灭口蹄疫病毒可配制100-150倍稀释液,具体用法见说明书。 ②强碱类火碱(含量不低于98%溶液主要用于空舍、场区、外环境的消毒。石灰粉或石粉乳也可用于消毒,石灰粉既消毒又防潮,适用于产房、仔猪培育舍,也可撒在场区周围形成一条隔离带。 ③季铵盐类如1210、安力2000、百毒杀,使用浓度为1∶1000-2000,此类消毒药主要适用于新建猪场。因为病原微生物的数量、种类较少。 ④醛类甲醛又称福尔马林,根据浓度不同可用于手术消毒、环境消毒,也可做防腐剂。作为气体消毒用于猪舍、料库的消毒方法是,1立方米容积用20ml 福尔马林,加等量水加热使其挥发成气体消毒;作为熏蒸消毒14ml/m3福尔马林加7g /m3高锰酸钾,熏蒸消毒8—10小时或24小时。 ⑤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分为A 、B 二瓶装,使用时先将A 、B 液混合24-48小时后使用,有效浓度为18%左右,喷雾消毒的浓度为0.2%-0.5%,现用现配。 ⑥氯制剂如漂白粉、消毒威、99消毒王等,消毒威使用的浓度为400-500倍溶液喷雾消毒。 ⑦酚类如菌毒灭,使用浓度为1∶100-1∶300

规模化养牛场消毒技术指南

规模化养牛场消毒技术指南 一、概述 1、消毒目的:消毒是指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杀死物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其目 的是: (1)防止外源病原体带入畜群 (2)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3)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 消毒是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2、消毒的分类: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将消毒分为: (1)预防性消毒,即日常消毒。 (2)临时消毒,即发生一般性疫病时的局部环境的强化消毒。 (3)终末消毒,即发生重大疫病时的大消毒。 3、消毒对象:奶牛场消毒的主要对象是: (1)进入牛场生产区的人员及交通工具 (2)牛舍环境 (3)挤奶间及其挤奶设备 (4)奶牛乳房及乳头 (5)饮水 4、消毒设备:奶牛场经常用消毒设备有紫外消毒灯、喷雾器、高压清洗机、高压灭菌容器。主要消毒设施包括生产区入口消毒池,人行消毒通道,尸体处理坑,粪便发酵场,专用消毒工作服、帽及胶鞋。 5、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法:指机械清扫、高压水冲洗、紫外线照射、高压灭菌处理。 (2)化学消毒法:指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牛舍环境,挤奶间、饲养与挤奶用具,牛体表进行消毒处理。 (3)生物学消毒:指对牛粪便及污水进行生物发酵,制成高效有机物后利用。 6、常用消毒药:根据消毒对象不同,奶牛场常用化学消毒包括: (1)石灰乳及漂白粉:用于消毒池、牛舍地面、墙壁、粪便消毒,常用浓度为10-20%。(2)百毒杀、次氯酸钠:用于交通工具、人员体表、挤奶设备、奶牛乳房、饮水消毒。

常用浓度为0.1-0.2%用于空气喷雾消毒,0.5%为机械清洗消毒,0.01-0.02%为饮水消毒及乳房消毒。 (3)碘液、洗必泰:主要用于奶牛乳头药浴,常用浓度为0.5-1%碘伏、0.2%的碘液、 0.3-0.5%洗必泰。 (4)氢氧化钠及过氧乙酸:主要用于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的消毒。2-4%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用于牛舍污染地面消毒,消毒后必须用水冲洗。0.2-0.5%过氧乙酸用于腾空牛舍空气喷雾消毒。 二、消毒技术 1、车辆进入牛场区的消毒:各种车辆进入牛场生产区时必须进行消毒。牛场门口应设 专用消毒池,其大小为:宽3米x长5米x深0.3米。内加2%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或5%漂白粉。并定期更换消毒液。进入冬季后,可改用喷雾消毒,消毒液为0.5%的百毒杀或次氯酸钠,重点是车轮的消毒。 2、人员进入牛场生产区的消毒:进入牛场的人员必须经消毒后方可进入。牛场应备有 专用消毒服、帽及胶靴、紫外线消毒间、喷淋消毒及消毒走道。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紫外消毒间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数量为每立方米空间不少于1.5W、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米,连续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室内应无可见光进入)。紫外线消毒主要用于空气消毒,不适合人员体表消毒。 进入牛场人员在紫外线消毒间更新衣服、帽及胶靴后进入专为消毒鞋底的消毒走道,走道地面铺设草垫或塑料胶垫,内加0.5%次氯酸钠,消毒液的容积以药浴能浸满鞋底为准,有条件的牛场在人员进入生产区前最好做一次体表喷雾消毒,所用药液为 0.1%百毒杀。 3、挤奶过程中奶牛乳房及乳头消毒:做好挤奶中的消毒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的 技术手段。挤奶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指甲勤修、工作服勤洗、挤奶操作时手臂用 0.1%百毒杀溶液消毒。挤奶前先进行奶牛乳房及乳头清洗与消毒,方法是:(1)用 专门的容器收集头三把牛奶。(2)用含0.2%次氯酸钠、水温为50℃左右消毒热水浸泡的毛巾擦洗乳头及乳头括约肌,再用另一消毒毛巾擦干乳头并进行按摩。(3)待奶挤干后,用0.5-1%碘伏或0.3-0.5%洗必泰对每个乳头药浴30秒钟,冬季应在药浴后擦干乳头,或在药浴液中加入油剂,或在药浴后涂擦少量药用凡士林,防止乳头冻伤。消毒乳房用的毛巾应每天用0.5%漂白粉溶液中煮沸消毒,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4、挤奶设备消毒:重点是挤奶器的内鞘及挤奶杯的消毒。采用0.2%百毒杀或0.2%次氯

养猪场防疫制度

养猪场防疫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制定的有关制度,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养殖区和生活区,养殖区包括出猪台、化验室、猪舍、沼气池等。生活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活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活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①生活区大门应设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②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蝇。 ③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兽(如猫、狗)。 ④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 ⑤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养殖区工作。 ⑥搞好场内环境绿化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①运输饲料进入加工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②运猪车辆出入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③上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车装卸工要同养殖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5、购销猪防疫制度 ①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饲养观察4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养殖区。 ②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场,出售猪只能单向流动。 ③养殖人员出入隔离舍、猪舍,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6、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①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②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养殖场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③免疫注射时,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④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7、养殖场工作人员,不准留长指甲,男性员工不准留长发,不得带私人物品入内。 8、养殖场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最新养猪场建设方案设计

×××养猪场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养猪场建设项目 投资规模:240万元 法人代表:××× 电话:××××××××× 申报单位:×××镇×××养猪场 申报时间:**年3月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地处×××区,当地和外来流动人口集中,肉制品的需求量较大,玉米、小麦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产量高,质量优,而且价格低于其他地区,饲料资源丰富,易于采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调整,对肉制品需求量不断加大,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场设计规模和生产能力得到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肯定,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及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可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项目切实可行。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养猪场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镇×××村北 3、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4、建设内容:猪舍3900平方米,50立方米沼气池及等其它配套设施设备。 5、建设规模:项目基建总投资240万元,占地面积18亩,存栏母猪200头,年出栏肥猪3800头,达到年销售额560万元,利润170万元。 6、建设个人概况: 法人代表:×××,男,××岁,本人敢于创新,谋于发展,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人才意识。工作中强化养殖厂管理,注重信息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为规模化、标准化养猪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场地选择与周围环境条件 本场区远离村庄和厂矿企业,基础设施完善,物资材料进出方便,通讯设施齐全,水、电供应充足,地势南高北低,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质好、排水方便,猪场轻微的噪音和臭气不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拟建养猪地点选择较为理想,适合养猪产业的发展。 四、厂区布局 猪场包括3个功能区,即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粪尿污水处理区。具体布局如下:

猪场饮水的高效消毒解决方案

猪场饮水的高效消毒解决方案 睿安德环保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孔祥兵 1 养殖场饮水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饮水问题是养殖行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上规模的养殖场一般建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饮水问题一般靠养殖企业自行解决,目前,国内养殖行业多采用自备机井使用地下水,图1所示为养殖行业饮水供给的典型系统结构示意图,从图可以看出,影响饮水安全的环节主要包括:井水的水质质量、水塔内部的污染状况、输水管路的安全、各饮水管线及终端的污染程度等部分。 首先,保证水源质量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由于过去几十年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做好环境保护,导致重要的水源地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也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安全,因此,养殖企业应时刻关注水源的变化情况,刚建场时水源合格,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水源不一定仍然合格,需要定期检测水源地的水质变化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水塔是一个易受到污染的饮水供给环节,空气中大量的细菌孢子容易进入水塔迅速繁殖,加上空气中的灰尘在水塔内积累形成泥垢,更易于细菌的繁殖,结果在水塔内产生大量的生物膜而使水塔内的水受到污染,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在城市供水过程中,一旦出现供水与空气接触的情况,都要进行二次消毒,但在养殖场饮用水的供应过程中,这种情况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图1 养殖行业饮水供给系统结构示意

输水管路和饮水管线由于距离较长,也是极易受到污染的环节,由于水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菌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菌落在水管内壁会慢慢生成一层厚厚的生物膜。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在不利于其生长的环境中通过产生外部多糖被膜多聚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形成的膜状物。在该形态中细菌稳定于表面的细胞多聚纤维,是一种不可逆的粘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的微生物细胞菌落,包裹于细胞外多聚基质中。一旦出现细菌生物膜,就难以被彻底清洗消毒,传统的消毒剂只能杀灭水中的致病菌,却难以去除水中形成的细菌生物膜。 对于致病微生物来说,生物膜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基,微生物可以利用它加快生长繁殖,这便造成水质的严重污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水处理设备层出不穷,软化水、纯净水、离子水、无菌水、反渗透水等产品已经走入寻常家庭,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对饮水安全的需求。但对于养殖企业来水,由于整个饮水系统涉及的环节较多,仅仅水源的合格并不能保证猪只饮水的安全,养殖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水源、储存容器、输送管路、饮水管线、饮水器具等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整个养殖场的饮水安全。 饮用水中的细菌超标容易导致猪只患上痢疾、腹泻等消化道疾病,使其生长速度缓慢,大大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猪场饮用水的消毒对提升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预防疾病的发生和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猪场饮水消毒新方法 引起人或动物发病的传染病许多是经水传播的,动物饮水和人的饮用水对卫生安全指标的要求是一致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的要求为:菌落总数≤100 CFU /mL,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由于我国主要采用氯来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因此,该标准中对氯消毒的指标也作了专门规定: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中游离余氯不应低于0.05 mg/L。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保证饮水的安全,饮用水应该维持一定稳定剂量的消毒剂成分。常规的水消毒方法多采用化学消毒法,主要包括氯消毒法、碘消毒法、溴消毒法、臭氧消毒法、二氧化化氯消毒法等等,其方法就是往水中添加一定比

规模化猪场消毒技术

规模化猪场消毒技术 摘要消毒是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对规模化猪场的消毒技术进行了阐述,包括消毒药的选择和使用、消毒方式的选用、消毒方案的制订、影响消毒效果的各种因素等,可为猪场开展消毒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猪场;消毒药选择;消毒方式;影响因素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以防止传染病传播的措施。常用的消毒法有物理的清扫消毒法和化学的药剂消毒法。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根据消毒的目的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的日常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源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为达到科学、有效的消毒效果,必须规范实施消毒技术。 1消毒药选择与使用 消毒剂应选用:效力强、速度快、效果广泛,低温、低浓度下仍然有效,作用持久,不易受有机物、盐类影响,渗透性强,不易受酸碱度影响,可消毒污物且能抑臭,毒性低、不污染水源及环境,腐蚀性小,对人、畜体毒性低,同时价格低廉。要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必须选用几种消毒药,在不同场所使用及轮流使用不同消毒剂,以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真正确切的广谱杀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芽孢);必须无毒、使用安全(无危险性);在猪场条件下必须有效。病原菌与消毒剂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最强的病原菌必须使用特定的消毒剂,强及中等病原菌必须使用消毒剂,弱的病原只要干燥、发酵,甚至日光即可杀灭。但由于集约化猪场中猪舍密度太高,空气中的病原菌在未死亡前即有机会感染其他猪只,因而仍需使用喷雾消毒来降低空气中的病原菌数量。 2消毒方式 2.1环境消毒和畜体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分)

猪场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猪场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坚持以场为家。猪场工作人员要有主人翁精神,把猪场作为自己的家,猪场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2.坚守工作岗位。猪场人员必须做好本职工作,保证生猪健康生长,猪场正常生产。出现紧急情况,必须通力合作,启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减少猪场损失。 3.遵守规章制度。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猪场的相关制度,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 4.按时上班下班。猪场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特殊情况早到晚归,有事必须请假并请人代班。否则,一次扣款50—100 元,三次 以上自动离岗。 5 认真仔细观察。饲养人员必须耐心细致,随时观察生猪的饮食、生长、精神、饲料等和圈舍卫生、冷暖、消毒等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场长及相关人员。 6. 做好各项记录。做好生猪进出场,母猪发情、配种、预产、产仔数量,饲料来源、进场数量、日用量、库存,生猪防疫、治病用药的时间、用法用量和休药期等的全面工作记录。发现少记、漏记、错记一次扣款50 元。

养猪场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1 .猪场谢绝参观。饲养人员及本场人员(包括经批准入场的有观技术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进入消毒更衣室,改换经紫外线灯照过的工作服、工作帽与水靴后,再趟过盛有2%火碱水的消毒池(水深至 少20厘米)才可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肥猪与断奶仔猪时,经专用猪道在场外接运。 2.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准相互串舍。要随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有用具与设备必须固定在本舍内使用, 不准互相借用。 3.搞好猪舍内外卫生,定期消毒。夏、秋季每周用2%火碱水或3% 氨基酸消毒3次,春、冬季每周消毒1次。 4.经常消灭鼠、麻雀、蚊、蝇等。场内人员不准在场外治疗猪病、屠宰,以切断疫病传播的各种途径。本场人员不准购买市场上的生猪肉与生、熟猪肉制榀。 5.饲养人员不准在圈内大、小便,以防传播猪囊虫病。 6.病死猪不准在生产区内检剖,要用不漏水的车运往治疗室进行诊断。病死猪肉本场人员严禁食用,也不能喂狗、猫,更不能出售给小贩,以防疫病在场内外传播、流行。

规模化猪场预防用药及保健方案

规模化猪场预防用药及保健方案

规模化猪场预防用药及保健方案 1. 初生仔猪(0-6日龄)u 目的:预防母源性感染(如脐带、产道、哺乳等感染),主要对大肠杆菌、链球菌等。u 推荐药物:(1)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每吨母猪料各加200克, 产前7天产后7天连喂14天。(2)和气丰利+阿莫西林+白龙散300:每吨母猪料加1000克,产前产后连喂14天。(3)长效土霉素(德利先或欧克泰)母猪产前或产后8小时前肌注10毫升。(4)仔猪3日龄口服新宝康复1ML;(5)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益畜饮2ML;(6) 2-3日龄补铁、补硒。 2. 5-10日龄开食前后仔猪u 目的:控制仔猪开食时发生感染及应激。u 推荐药物:(1)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饮水:每公斤水加50毫克;拌料:每公斤饲料加100毫克;(2)新霉素,每公斤饲料添加110毫克,母仔共喂3天。(3)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每吨仔猪料各加300克连喂7天。(4)和气丰利+阿莫西林:每吨仔猪料加克连喂7天。(5)上述方案中都添加VC或多V或盐类抗应激添加剂,如益免加或速解康。 3. 21-28日龄断奶前后仔猪 u 目的:预防气喘病和大肠杆菌病等。u 推荐药物:(1)普鲁卡因青霉素+金霉素+磺胺二甲嘧啶,拌喂1周;(2)新霉素+强力霉素,拌料1周;(3)呼诺玢每吨料加克连喂7天. (4)土霉素粉或氟笨尼考,每公斤饲料拌100毫克,拌料1周;(5)上述方案中都添加VC或多V或盐类抗应

激添加剂,如益免加或速解康。(6)治疗:得仁欣或宁可欣或必利+仔泻康;或百利星+诺康;或百利金针。* 哺乳仔猪的三针保健计划:1、3日龄、7日龄、21日龄;2、首选药物---德利先(长效土霉素)或欧克泰+泰诺康;3、1毫升、 1.5毫升、2毫升;或3天不打,口服新宝康复1ML; 4. 60-70日龄小猪 u 目的:预防喘气病及胸膜肺炎、大肠杆菌病和寄生虫。u 推荐药物:(1)呼诺玢或妙迪芬或泰乐菌素或土霉素钙预混剂,拌料7天;(2)选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或帝诺玢、净乐芬等驱虫药物进行驱虫,可采用混饲或肌注 5. 育肥或后备猪u 目的:预防寄生虫和促进生长。u 推荐药物:(1) 呼诺玢或妙迪芬或泰乐菌素或土霉素钙预混剂,拌料1周;(2) 促生长剂,可添加速大肥和黄霉素等;(3) 驱虫用药,帝诺玢\净乐芬等驱虫药物拌料驱虫。 四三一保健方案:¨ 育肥猪一生程序性投药四次,大约每隔三周投药一次,每次投药一周; ¨ 所选用药品 1)断奶前后和保育结束A案:和气丰利+阿莫西林B案:和气丰利+妙迪芬C案:和气丰利+土霉素2)第三次和第四次投药A案:呼诺玢B案:呼诺玢+妙迪芬 C案:呼诺玢+土霉素 6. 成年猪(公、母猪)u 目的:(1)后备、空怀猪和种公猪:驱虫、预防喘气病及胸膜肺炎(2)怀孕母猪、哺乳母猪:驱虫、预防喘气病、预防子宫炎u 推荐药物:(1)呼诺玢或妙迪芬或泰乐菌素,拌料,脉冲式给药;(2)帝诺玢\净乐芬等驱虫药

猪场消毒管理方案.

猪场消毒管理方案 猪场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或场内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的,当猪场本身成为病菌理想场所时,疫病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之路。所以好的猪场必须制定严谨的消毒管理方案,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1消毒药物的选择方案 1.1药物选择注意事项: 1.1.1依据猪场的常见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同时考虑药物生效快、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小等特点及价格因素。 1.1.2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猪群疫病流行情况和疫病可能的发展趋势,选择储备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 1.1.3创造条件,定期开展消毒药物的消毒效果监测,依据实际的消毒效果来选择较为理想的消毒药物。 1.2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及消毒剂种类 1.2.1碘制剂主要有威力碘、百菌消-30、速效碘等。 1.2.2强碱类主要指2%或3%烧碱溶液、石灰粉或石粉乳。烧碱可用于空舍、场区、外环境的消毒。石灰粉既消毒又防潮,适用于产房、仔猪培育舍,也可撒在场区周围形成一条隔离带。 1.2.3季铵盐类如安力2000、百毒杀等。此类消毒药主要适用于新建猪场。

1.2.4醛类甲醛又称福尔马林,根据浓度不同可用于手术消毒、环境熏蒸消毒,也可做防腐剂。 1.2.5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分为A 、B 二瓶装,使用时先将A 、B 液混合24-48小时后使用,有效浓度为18%左右,喷雾消毒的浓度为0.2%-0.5%,现用现配。 1.2.6氯制剂如漂白粉、消毒威、99消毒王等,消毒威使用的浓度为400-500倍溶液喷雾消毒。 1.2.7酚类如菌毒灭,使用浓度为1∶100-1∶300 1.2.8弱酸类如灭毒净,使用浓度为1∶500-1∶800 2猪场消毒方案 2.1常规消毒方案 常规消毒重点是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进舍入口、猪群、场内环境、出猪台等部位及兽医器械的清洗消毒。 2.1.1. 进入猪场的所有人员,须经“踩,洗,照,换”四步消毒程序(踩火碱消毒垫,散射紫外线照射5分钟~10分钟,消毒药液洗手,更换场区工作服和胶靴),经过专用的消毒通道进入场区。 2.1.2场区入口处的车辆消毒池长度应为大于进场车轮周长两倍,宽度与整个入口相同,池内药液高度为15公分~20公分,同时,配置低压消毒器械,对进场的生产车辆实施喷雾消毒。 2.1.3进入场区的所有物品,必须根据物品特点选择使用多种消毒形式(如紫外灯照射30分钟~60分钟,消毒药液喷雾、浸泡或擦拭等)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综合消毒处理。

猪场消毒与规模化猪场的消毒程序

. ... .. . 猪场消毒 的过氧乙0.5%0.3%~3%~5%的来儿液或(一)环境净化与消毒。包括车辆消毒(用次)、场地消毒(及时消除1火碱溶液消毒酸溶液)、道路消毒(经常打扫卫生,每月用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猪粪、杂草等,凡堆放过的地方用0.5%在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带入场区的主要媒介。工作人员是将病原(二)工作人员消毒。原来穿穿山洁净已经消毒过的衣物鞋子,人员进入要经过消毒池,然后要去洗澡换掉衣物,从场外购入的物品必经过规定时间的熏蒸消毒后才能进入的衣物要进行熏蒸或者浸泡消毒。池盛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场。进入生产区前先洗澡、更换防疫服或工作服。的漂白粉溶液供工作人员进入时蘸脚。每栋猪舍门口的洗手 20%10%~3%~5%来儿液或进行洗手消毒。倍的百毒杀-S盆装稀释1:600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再用熏蒸0.5%(三)猪舍消毒。包括清理、冲洗,待干燥后用火碱法等进行消毒。法或火焰法或1次。(四)带猪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百毒杀等,一般每周消毒的百毒杀溶液消毒,毫克或用0.025%(五)饮水消毒。用漂白粉按每公斤饮水用3~5 1次。每周死于非传染病的猪宜死猪和粪便处理。死于传染病的猪宜远离猪场深埋或焚烧,(六)高温处理, 猪粪应堆积发酵或入化粪池。规模化猪场消毒程序猪场日常消毒程序非生产区消毒、生产区消毒区分两个区: 空栏舍终末消毒程序做好六个环节:清扫、清洗、干燥、物表喷雾消毒、饮水系统消毒、寄生虫等清除消毒 非生产区消毒人员消毒:1)体表消毒:(人员全身, 汽化喷雾消毒装置在人员进入通道时使消毒剂汽化喷雾,人员都走专用消毒通道黏附一层薄薄的消毒剂气溶胶,能有效地杀灭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病源微生物。2000,两月轮换一次。绿养宁1:500、全安1:1500或可用碘酸1:2)鞋底消毒:(. . .z . ... .. . 人员通道地面应做成浅池型,池中垫入有弹性的室外型塑料地毯,并加入消毒威1:500稀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