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农业发展简况
高州市农业发展简况

高州市农业发展简况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总人口170.2万,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87.75万亩,人均山地面积2.4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
辖2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486个村(居)民委员会,是个山多、地少的山区大市。
十一五期间,高州市农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1、农业产值稳步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109.87亿元,比2005年的73.50亿元增36.37亿元,增长49 %。
其中种植业产值66.74亿元,比2005年的38.86亿元增27.88亿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6827.6元,比2005年的4696元增2131.6元,增长速度为45 %。
2、提高了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粮油有效供给“十一五”期间,每年我市粮食生产面积保持在80万亩以上,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每年粮食生产面积75万亩的目标任务。
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88.27万亩,比2005年的74.19万亩增14.08万亩,增长19%;总产量36.87万吨,比2005年的33.54万吨增3.3万吨,增长10%,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75万亩、35万吨的目标任务。
由于粮油工作抓得实,我市被评为2008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成为当年茂名市唯一、广东省仅2 个获得此殊荣的县(市)之一;2009、2010年连续两年高州市农业局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粮油高产创建先进单位。
3、大宗特色农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了其支柱产业的作用继续巩固全国水果第一县(市)和蔬菜生产大市的地位。
2010年,全市水果面积134.26万亩,比2005年的164.05万亩减29.79万亩,减18%;总产量100.33万吨,比2005年的86.30万吨增14.03万吨,增16%;总产值35.52亿元,比2005年的20.59亿元增14.93亿元,增长73%。
水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53%,约占农业总产值32%。
高州市种植业发展状况探讨

面是选 答 内容 。 问卷 问题 针 对 家庭 , 形式 有 入 户 问卷 , 田间 问卷 ,
2 .℃, 高温 度 3 . ̄ 最 低 温度一 . C 28 最 76C, 1  ̄ 。1月平 均气 5 温为 1 .℃, 平 均 气温 为 2 . ,年 温差 明显 , 51 7月 84 ℃ 为 1 -℃左 右 。年 积 温约 8 16 无 霜期 3 1d 33 7 ℃, 6 。全 市总
中图 分 类 号 : 3 6 I F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8 4 2 o )8 O I 一 2 1 0 — 7 X( 0 8 O 一 2 6 O
高 州市位 于 粤西南 部 . 近南 海 , 热带 和亚 热带 靠 属
过渡地 带 , 候温 和 , 气 阳光 充 足 , 量充 沛 。 平均 气温 雨 年
岁 以上 的有 3 2人 , 1 .%, 占 95 是农 村 “ 留守 一 代 ” 照顾 少 量耕地 和第i代 的主流群体 ( 由于此次调 查的 主要 目 的是 种植方 面的调查 .因此年 龄数 据未 能 显示 当代农 村真 正年龄 分布 特征 ) 。 212 学历 分布 小 学 学历 4 ._ 6人 ,初 中学 历 7 5人 , 小 学 和初 中人 数为 1 1 , 7 . 2 人 占 38 说 明农 村整体 知识 %。
维普资讯
21 6
广东 农 业 科 学
2 0 年 第 8期 08
高州市种植业发展状况探讨
逄玉 万 ,张政 勤 ,罗文贱 ,李 国富 ,文伟发 ,欧 俊
( 东 省农 科 院土 壤 肥 料 研 究 所/ 东 省养 分 资 源循 环 利 用 与耕 地 保 育 重 点 实 验 室 ,广 东 广 州 50 4 ) 广 广 16 0
广东茂名高州市加快农业发展推动 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广东茂名高州市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广东茂名高州市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一、调研背景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广东茂名高州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高州市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调研报告对该县农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
二、调研目的1.了解高州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产业结构、农业科技水平等;2.分析高州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提出推动高州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走访了高州市各乡镇,与农民群众和农业合作社进行座谈交流;2.调研问卷:以高州市农业发展为主题,在农民中进行问卷调查。
四、调研结果1.农业生产方式滞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管理手段;2.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由于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农田土壤污染,严重影响农业持续发展;4.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待遇不高,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
五、调研分析1.农村土地资源是高州市农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可以通过土地整合、产业链拓展等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高州市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加强农地保护,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4.高州市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调研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政策体系,鼓励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2.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抗灾能力;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主体发展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4.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品质。
浅析高州经济的发展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经济发展现状 • 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 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01
引言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鉴江中游东岸,被誉为“广 东粮仓”和“岭南水果之乡”,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政策支持优势
产业政策
高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扶 持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农业等产业发展,降低企 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人才政策
高州市政府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 的人才政策,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来高州市创业和发 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04
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如鉴江、曹江、袂花 江等河流以及高山岭、大雾岭等山脉。
经济基本情况介绍
高州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同时工业和服务业也占有一 定比重。
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如荔枝、 龙眼等水果以及水稻、蔬菜等 农作物。
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包括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 。
服务业以商业、旅游业为主。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高州市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高州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
服务业发展状况
服务业占比逐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高州市的服务业总产值在地区生 产总值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粤港澳大湾区 与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连接点,是连接粤 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枢纽。
高州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高州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高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州乡村振兴工作在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在农业产业方面,高州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同时,高州还积极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帮助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其次,在乡村旅游方面,高州乡村振兴工作注重挖掘乡村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点。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节、民俗文化活动等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同时,乡村旅游也为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州乡村振兴工作加大了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了农村道路、改善了供水供电条件、建设了农村生活设施等,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了对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环境品质。
总的来说,高州乡村振兴工作在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也要看到,高州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解决实际困难,为高州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高州乡村振兴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高州行业分析报告

高州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高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本报告旨在对高州市的主要行业进行分析,以帮助投资者、企业家和政府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商机和发展趋势。
2. 经济概况高州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主要农产品包括稻米、烟草、水果和蔬菜等。
农业相关产业,如农资供应、食品加工和农业机械等,也逐渐发展起来。
此外,高州市还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包括纺织、建材和电子等行业。
3. 行业分析3.1 农业行业高州市的农业行业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稻米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高州的稻米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另外,烟草、水果和蔬菜也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产品。
农业行业的发展受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影响。
3.2 农产品加工行业由于高州市农产品丰富,农产品加工行业也相对发达。
农产品加工包括果蔬加工、粮食加工、肉类加工等。
高州市的果蔬加工业主要以水果蜜饯、果脯和果酱等为主,这些产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地区。
同时,高州市还有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如米粉加工和米酒生产等。
3.3 建材行业高州市的建材行业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随着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造的推进,建材需求持续增长。
高州市的建材行业主要包括水泥、砖瓦和钢材等。
同时,随着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对环保建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4 电子行业高州市的电子行业虽然相对较小,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
电子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制造和电子设备组装领域。
随着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的不断扩大,高州市的电子行业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4. 发展趋势分析4.1 农业科技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高州市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2 环保建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保建材的需求也在增加。
高州市的建材行业可以加大对环保建材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供更多环保、耐久的建筑材料。
4.3 电子制造业转型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传统的电子制造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高州经济变化情况汇报

高州经济变化情况汇报近年来,高州经济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高州市的GDP在过去五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6年至2020年,高州市的GDP分别为360.2亿元、385.6亿元、410.3亿元、436.8亿元和462.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2%。
这一数据表明,高州市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不断增强。
其次,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高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
传统的农业产业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推广,农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渐减少,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高州市还在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再次,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高州市的外贸进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
过去五年中,高州市的外贸进出口额分别为120.5亿元、135.8亿元、150.2亿元、165.6亿元和180.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5%。
这表明,高州市的外贸活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为本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
最后,从城乡发展的角度来看,高州市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过去五年中,高州市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投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高州市也在加快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步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综上所述,高州市的经济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州市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州 :发挥优势 建设乡村振兴新样板

高州:发挥优势建设乡村振兴新样板作者:方怡晖来源:《小康》2021年第35期11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关于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第一批)公示公告,广东省茂名高州市被列入名单。
作为全国粮食高产示范县、水果第一县、畜牧大县,高州已经形成以荔枝、龙眼、香蕉等岭南特色水果为主导,畜禽、水产等为辅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农林牧渔总产值272亿元,多年位列广东第一,又被誉为“广东省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
高州还是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全国农机安全示范、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试点县,有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个省级以上产业平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面获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高州把握地区农业优势,带动乡村百业兴旺,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向前。
与此同时,高州以成为广东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为契机,打造出富有高州发展经验的乡村振兴样板。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高州通过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引导动员各方力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高州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的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红色引擎”推进乡村振兴取得较好成效。
近年来,高州为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落实县镇村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的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红色引擎”推进乡村振兴。
除高州市委定期举行会议加强沟通和谋划,更是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一个镇街和一个重点行政村,常态化到镇村一线督促指导、现场办公。
乡村振兴的计划更是实行清单式管理,以“月清单”“周清单”等方式将项目细化成一个个具体工作,将工作的责任压实到各村级党组织、各党员干部。
高州还定期召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相互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
高州按照“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的工作思路,将根子镇和分界镇作为一个整体,打造一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
同时,试点党建联合体,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成立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临时党组织,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协调解决跨区域项目建设难题,形成党建引领、抱团发展、整体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州市农业发展简况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总人口170.2万,总面积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87.75万亩,人均山地面积2.4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
辖2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486个村(居)民委员会,是个山多、地少的山区大市。
十一五期间,高州市农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1、农业产值稳步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10年农业生产总值109.87亿元,比2005年的73.50亿元增36.37亿元,增长49 %。
其中种植业产值66.74亿元,比2005年的38.86亿元增27.88亿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6827.6元,比2005年的4696元增2131.6元,增长速度为45 %。
2、提高了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粮油有效供给“十一五”期间,每年我市粮食生产面积保持在80万亩以上,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每年粮食生产面积75万亩的目标任务。
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88.27万亩,比2005年的74.19万亩增14.08万亩,增长19%;总产量36.87万吨,比2005年的33.54万吨增3.3万吨,增长10%,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75万亩、35万吨的目标任务。
由于粮油工作抓得实,我市被评为2008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成为当年茂名市唯一、广东省仅2 个获得此殊荣的县(市)之一;2009、2010年连续两年高州市农业局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粮油高产创建先进单位。
3、大宗特色农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了其支柱产业的作用
继续巩固全国水果第一县(市)和蔬菜生产大市的地位。
2010年,全市水果面积134.26万亩,比2005年的164.05万亩减29.79万亩,减18%;总产量100.33万吨,比2005年的86.30万吨增14.03万吨,增16%;总产值35.52亿元,比2005年的20.59亿元增14.93亿元,增长73%。
水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53%,约占农业总产值32%。
蔬菜种植面积27.64万亩,总产量54.85万吨,产值15.18亿元,比2005年的8.46亿元增6.72亿元,增79%。
蔬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22.74%,占农业总产值的14%。
经过30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高州创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区域特色现代农业经济。
一是坚持区域化布局、实现特色农业基地化生产。
全市先后建成了布局全理、区域化明显的十多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①以西部为主的8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
②以东部为主的60万亩优质荔枝生产基地。
③以中部为主的30多万亩优质香蕉生产基地。
④以西部为主的33万亩优质龙眼生产基地。
⑤以北部为主的10万亩黄榄、杂果生产基地。
⑥以东部为主的近3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
⑦以西部荷首乌和北部霍香为主的10万亩南药生产基地。
⑧以南部为主的7.4万亩优质淡水鱼生产基地。
⑨以西北部为主的肉蛋鸡生产基地和以中东部为主的年出栏量135万头生猪生产基地。
⑩以曹江镇为主的鉴江流域鲜淮山生产基地等等。
经国家农业部及上级有关部门命名的示范区和基地有:“国家荔枝标准示范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白糖罂、白蜡荔枝生产基地”等。
二是坚持科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索总结,我市改革传统两造耕作模式,推行“稻—稻—菜”、“稻—菜—菜”、“稻—稻—菜—菜”等一年三造或一年四造耕作模式,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粮则粮”的原则开发山地,实行“山顶戴帽、山腰着衫、山脚穿裙”的生态布局,即在山顶种植涵养水源林,山腰种荔枝、龙眼,山脚种香蕉,形成良好的生态农业,实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使耕地亩产值从1978年的595元增加到2009年的3651元,实现了钱粮双丰收。
推行鱼禽畜果立体种养经营,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相互利用,相得益彰。
三是坚持科技兴农,创造农产品优质品牌。
建立市、镇、村委会、村民小组四级农科推广网络。
成立民间种养研究会,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
推广种养良种良法,全市农作物优良品牌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
抓好科技示范,市、镇、村各级兴办高产优质农作物示范区、示范片。
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了荔枝、龙眼、香蕉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培育了一批优良水果品牌,储良龙眼、遁地蕾香蕉、双孖木龙眼,1992年在首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金、银、铜奖,1997年又在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确认为名牌产品。
“根子白糖罂牌”荔枝、“马头牌”储良龙眼、“长恒牌”香蕉,2001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开发中心认定为无公害的A级绿色食品。
白蜡荔枝、黑叶荔枝、桂味荔枝、双孖木龙眼、大果石硖龙眼、储良牌桂圆肉、储良牌干果、储良广眼(鲜果)等8个农产品获得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四是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竞争能力。
我们深刻认识
到“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50多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有192个,其中经工商登记的有68家,位居全省前列,农业龙头企业的成功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实现了利用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经营形式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据统计,目前,全市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带动农户有4万多户,实现年总产值23亿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2亿元。
五是坚持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品的执法整治力度,强化源头监管。
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确保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
二是建立荔枝、龙眼、香蕉、鲜淮山、肉猪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引导、带动农民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我市农产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有10个产地15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有5家企业8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家企业4个产品获得中国有机食品认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企业1家。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