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ppt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修复和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的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和大气修复三个方面介绍环境修复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引入特定的植物或微生物来恢复受污染土壤的功能。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转化有毒物质,促进土壤的净化和恢复。
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则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的作用。
这些方法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有机物分解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采用土壤挖掘、回填和隔离等方法,将受污染的土壤剥离并取出,然后填充新的无污染土壤。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动力场技术、超声波技术和热解技术等对土壤进行治理,以实现土壤修复的效果。
二、水体修复技术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隔离、悬浮沉降和浮游植物治理等方法。
物理隔离是通过构筑隔离屏障,将受污染水体与干净水体进行隔离,以阻止污染的扩散。
悬浮沉降则是利用重力沉淀原理将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浮游植物治理是利用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在水体中吸收和转化有害物质。
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
例如,利用氧化剂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利用沉淀剂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沉淀和去除。
这些化学方法在水体净化、海洋污染处理和地下水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气修复技术1. 气象修复技术气象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影响气象条件,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通过人工降雨、喷雾和离子安装等手段来清除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以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调控大气流动和温度分布,降低污染物扩散的程度。
2. 废气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对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净化。
-环境污染的物理修复(共65张PPT)

染物
3.5 蒸气浸提修复技术局限
局限:渗透性较差的环境介质〔如黏土、有机土 壤〕受限
限制因素: 被污染环境的异质性引起气流分配的不均匀; 低渗透性的被污染环境阻碍气流通过; 被污染环境的地下水位太高〔地下1-2m); 被污染环境中存在对挥发性污染物吸附性强的要
土壤孔隙水的电渗析流动与水力流动比较 水流均匀,流向易控制;水流渗透率高;
电泳:污染环境中带电胶体颗粒的迁移运动 ,例如细小土壤颗粒、腐殖质和大分子物质 等。运动的方向和速度、距离取决于电场和 毛细孔隙的直径等因素
酸性迁移:电解反响导致阴极附近溶液呈酸 性、pH低至2,带正电的氢离子向阴极迁移 ;而阳极附近的呈酸性、pH高至12,带负 电的氢氧离子向阳极迁移。氢离子因半径小 ,迁移速度高,形成酸性迁移带后将沉淀的 金属重新离解为离子后共同迁移
4.3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4.3.1 原位固化/稳定化法 将固化剂或稳定剂等化学试剂投掷于污染
环境原位,使其与污染物的混合
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4.3.2 异位固化/稳定化法
将被污染环境〔如土壤和沉积物等〕隔 离、提取或挖掘出来,在地面混合后,投放 到适当形状的模具中或放置到空地,进行稳 定化处理
脱水别离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比较
2.3.8 物理别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一〕
物理别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二〕
2.4 物理别离修复技术应用
范围:主要应用于污染土壤中无机污染物的 修复,适合从小范围被污染的土壤、沉积物 、废渣中别离重金属,清洁土壤、恢复土壤 正常功能
优点:大多数相关技术设备简单,费用低廉 ,可持续高产出
生态修复技术PPT课件

2011年
2、资源严重短缺
全国600多个城市一半缺水,在108个重要城 市,每年缺少损失工业产值600亿,过度采用地 下水造成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地面沉降, 海水倒灌等。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地 方地区河流断流日趋严重,目前中国已处于高度 缺水国家之列。
• 2.生态修复实施区域划分及指针体系研究。 • 3.生态修复工程验收标准及规范研究。 • 4.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技术规范研究。 • 5.生态修复过程及其效果的监控与评估研究。
2011年
第二节 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 和讨论,继而有许多的专业术语相继现,生态 修复和生态修复就是其中两个,在许多的文献 中,这两个术语是混淆使用的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进行深入的讨论。
但任何一个原始的生态系统若被过度干扰甚至是破坏完全失去了内外原有的平衡之后是无法恢复到原貌的即使通过人工努力或长时间的再次自然选择使原系统的生态功能实现甚至超过原有水平但系统的结构与形成是不可能完全重复的
生态修复技术PPT
选修课程 学时:42 学分:3
授课教师: 教授
2011年
目录
0、前言 1、绪论 2、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3、土壤污染后的生态修复 4、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 5、大气污染的生态修复 6、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7、核污染问题
2011年
生态修复的目的:
主要使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 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 建工作。重建一个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完 整、生态功能健康能够抵抗外部干扰自我 持续的生态系统。
2011年
生态系统:
大气污染的生物修复

我认为
的天空是这样的
而我看到到
的却是这样的
理想
书上说,
城市是这的!!!!!!
现实
其实是。。。。。。
大气污染物和危害
修复机制
1.吸附与吸收 2.降解代谢 3.转化 4.同化和超同化 5.中和缓冲
吸附与吸收
•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地上部分 表面,吸附程度与植物表面的结构如叶片形 态、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和表面分泌 物等有关。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植物用 枝干表面吸收气体分子和固体颗粒;另一种 为叶内积累。
Hale Waihona Puke 中和缓冲• 阔叶林通过叶表面吸附的K+、Ca2+等阳离 子与H+进行交换,或与叶片中淋失的弱碱与 强酸中和形成盐,从而吸收消耗H+,因此对酸 沉降有很强的缓冲作用。而针叶树种虽然 会因为吸收NH+、释放H+而使降雨酸化,但 其冠层及凋落物的缓冲作用仍可减轻酸雨 危害的作用。
植物净化的影响因素
• • • • • 气候与土壤条件 植物的自身性质 叶片表面的湿润程度 污染物本身的性质 其他因素。植物的高度及气象条件等
结 语
• 相对于其他大气污染修复技术而言,植物净 化具有对环境友好、成本和技术要求低且 易被社会接受等诸多特点当然植物修复也 并非完美无瑕的,其自身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如本身耗时长,受生物量、生长周期以及地 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所吸收的污染物有可 能又重新释放到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或通 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而污染等。但是我们 有理由相信,随着植物修复技术的提高,在 不久的将来,植物修复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必 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降解
• 植物降解是指植物通过代谢过程来降解污 染物或通过植物自身的物质如酶类来分解 植物体内外来污染物的过程代谢的主要途 径与在动物中的相似,但往往更复杂,有一 个显著的不同点是植物将代谢的产物以被 束缚的状态保存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课件 (一)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课件 (一)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共同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类健康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此,探索和研究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以下是一份关于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的课件,介绍了一些主要的修复技术和应用案例。
一、大气污染分类大气环境污染通常分为以下四类:1、气溶胶污染: 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尘埃、烟雾等颗粒物质,造成环境和身体健康的严重影响。
2、气态污染: 包括臭氧等,污染空气质量,并且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3、光化学污染: 当空气中的一些元素在阳光下与气态污染物相互反应会产生光化学反应,引起氧化反应和光化学污染。
4、酸雨: 由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在大气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沉淀性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大气污染修复技术1、雾炮清洗采用高压水雾系统对污染区域进行喷洒,雾炮内部可能是单一或多喉喷射。
在喷射时,喷嘴会释放高压气体和微小水滴,这些水滴通过风力将空气中的尘埃和颗粒物带到地面,从而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2、生态修复人为介入自然系统的复杂过程,可实现环境修复的目的。
人们可以采用工程手段来改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这种技术被称为“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合适的工程手段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污染气体的释放和传播。
3、高效空气净化常规烟气净化装置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过滤、燃烧等方式净化污染物,但其效率相对较低,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净化化学污染物,常会对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造成损害。
而高效空气净化技术通过光催化或活性炭等方式,将烟气中的细菌、病毒进行分解和去除。
三、应用案例1、雾炮清洗雾炮清洗在俄罗斯莫斯科地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人们使用高压水雾系统清洗地铁隧道中的污垢和颗粒物,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2、生态修复2014年,湖南一所大学的环境生态修复学生们在校内开展环境生态修复活动,他们采用生态防护壁、悬挂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技术,并利用微生物修复环境,并成功地改善了环境质量。
环境修复ppt版本

第一章绪论1、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环境分类: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的功能。
聚落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中心,聚落环境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 ~30km。
地质环境:简单地说,地质环境是指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其余部分。
地质环境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丰富的矿物资源,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与日俱增。
宇宙环境:环境科学中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星际环境。
不过,此处所指宇宙环境,仅限于人类进入空间活动的年代以后,人和飞行器(人造卫星、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在太阳系内飞行触及到的环境。
3、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灾害放大性、持续反应性、隐显性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5、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地震、海啸、火山活动、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台风、虫灾等)次生环境问题(1、城市化工农业对环境的影响:a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生物、放射性等b、干扰:噪声、震动、热、电磁辐射干扰等2、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破坏: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水热平衡失调、沙漠化、盐浸化、潜育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自然景观破坏)6、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从人类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前夕)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破坏。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第2章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原理ppt课件

✓ 湿筛分:当大量重金属以颗粒状存在、需采用清洗 或淋洗技术、处理得到的重金属可再利用、废液不 需进一步处理时,采用该项技术
2.3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2.3.2 水动力分离法(粒度分级法)
2.3.3 密度分离法(重力分离法)
2.3.4 泡沫浮选分离法
2.3.5 磁分离法
污染颗粒物的磁性存在差异,通过磁场时运动形式不同
SVE操作系统示意图
3.5 蒸气浸提修复技术局限
4. 固化/稳定化修复
4.1固化/稳定化修复概述
4.2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4.2 固化/稳定化修复原理
4.3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4.3.1 原位固化/稳定化法
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4.3.2 异位固化/稳定化法
异位固化/稳定化修复污染土壤示意图
6.3.3 原位电磁加热修复
6.4 热力学修复应用
➢ 范围:氯代有机物、多氯联苯以及密度较高的液体 ➢ 优点:可修复污染环境深层
6.4 热力学修复应用
6.5 热力学修复技术局限
➢ 局限:成本高 ➢ 局限因素:需要特定的设备,包括加热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
Thanks!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3.6 电分离法
污染颗粒物的导电性的不同,在同一电场中的运动形式不同
2.3.7 脱水分离
2.3.8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一)
2.3.8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的主要属性小结(二)
2.4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应用
➢ 优点:大多数相关技术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可持续高产出
2.5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局限性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图文

大气污染的分类
总结词:大气污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污染物种类可分为还原型、氧化型和混合型大气污染;按污染范围可分为广域污染和局地污染。
02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眼睛不适等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眼睛红肿等。
短期影响
长期接触大气污染会增加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某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较高。
地区概况
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措施
碳排放强度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成果
某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案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的定义
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农业活动以及城市生活等方面。
总结词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燃煤、燃油、化工、冶炼等行业的废气排放。交通运输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如汽车尾气、飞机尾气等。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燃煤发电厂、燃气电厂等。农业活动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城市生活排放的废气也是大气污染的一个来源。
酸雨
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损害。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0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01
02
04
工业污染防治
工业污染防治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业污染源主要包括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采用清洁能源、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排污监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 转基因技术:如将亚硝酸盐代谢过程中所需的硝酸盐还原酶(NR) 、 亚硝酸盐还原酶(NI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转入植物体中。
表9.2-7 不同试验点植物叶片S 和F含量
9.2.5 总结
➢ 植物可以通过其吸收作用有效的降低空气中苯三氯乙烯、甲苯和 PAHs 等挥发或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
➢ 影响因素: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分子量溶解性蒸气压和辛 醇-水分配系数等)和气候条件等。
③ 其它
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青冈栎、夹竹桃、 刺槐等10余种树木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吸滞大气氯污染能力强的有树 种有榆树、京桃、枫杨、皂角、卫矛、美青杨、桂香柳;吸滞大气氟污 染能力强的有:榆树、花曲柳、刺槐、旱柳等。
④ 有机污染物: 经过一定的转化后隔离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或与 不溶性细胞结构如木质素相结合。
9.2.4 植物同化和超同化修复
同化:植物通过气孔将CO2、SO2等污染气体吸入体内,参与代谢, 最终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氨基酸和蛋白质中; 超同化:将含有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如氮氧化合物、硫氧 化合物等,作为营养物质源高效吸收与同化。
第九章 大气污染的环境修复技术
目录
9.1
大气污染概述
9.2
植物修复技术
9.3
微生物修复技术
9.4
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9.1大气污染概述
9.1.1 大气污染现状
① 定义: 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 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 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 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表9.2-6 主要绿化树种吸收净化SO2能力比较
种类 SO2 含量/(g·m2 叶面积) 种类 SO2 含量/(g·m2 叶面积)
加杨
106.63
皂角
63.41
旱柳
93.57
刺槐
62.89
花曲柳
90.31
桑树
53.65
榆树
78.76
青杨
42.36
京桃
66.05
丁香
18.68
②挥发或半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
植物转化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理过程将污染物由一种形态 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需要有植物体内多种酶类的参与 。
① 光合作用: CO2→O2
② 反硝化作用: NO3- (NO2- ) 反硝化细菌 N2 NO3- (NO2- ) 真菌 N2O
③ O3: 通过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的酶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 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和一些非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 E、谷胱甘肽等进行转化清除;
树种
泡桐 五角枫 乌柏 樱花 腊梅 加拿大白杨 黄金树 桂花 栀子
滞尘量
3.53 3.45 3.39 2.75 2.42 2.06 2.05 2.02 1.47
(2) 对病原体的作用
①空气中的病原体一般都附着在尘埃或飞沫上随气流移动, 绿色植物的滞尘作用可以减小其传播范围;
②植物的分泌物(柠檬油、松脂、肉桂油、丁香粉等 )具有 杀菌作用(表9.2-2)。
桑树、合欢、榆树、朴树、紫藤、紫穗槐、梧桐、 国槐、泡桐、白蜡、玉兰、广玉兰、栾树
竹子、榆叶梅、竹节草
复叶槭、梨、苹果、桃树、核桃、油松、黑松、 沙松、雪松、白皮松、樟子松、落叶松、 水杉、银杏、棕榈、槟榔、悬铃木、马尾 松、赤杨、白杨、枫杨、梅花
向日葵、紫花苜蓿、月季、暴马丁香、连 翘
强 较强 敏感
小叶黄杨、石榴、丁香、紫丁香、卫矛、 毛樱桃、接骨木
葡萄、杏树、黄杉、稠李、樟子松、油松、山 唐菖蒲、小苍兰、郁金香、苔藓、烟草、
桃、梨树、钻天杨、泡桐
芒果、四季海棠、榆叶梅
洋白蜡树,颤杨、美国五针松、五角枫、臭椿、 侧柏、银杏、圆柏、刺槐、国槐、钻天杨、 红叶李
苜蓿,烟草,葡萄、紫穗槐
美国白蜡
敏感牵牛花、牡丹
9.2 植物修复
空气污染的植物修复是 一种以太阳能为动力,利 用绿色植物及其相关的生 物区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 分解、去除、屏障或脱毒 的方法。
植物吸附与吸收修复 植物降解修复 植物转化修复
植物同化和超同化修复
9.2.1 植物吸附与吸收修复
(1) 滞尘作用 ➢ 植物对于污染物的吸附与吸收主要发生在地上部分的表面及叶片 的气孔,将其扣留在叶片的表面; ➢一种物理性过程; ➢与植物表面的结构如叶片形态、粗糙程度、叶片生长角度和表面 的分泌物有关 ; ➢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浮尘、雾滴等悬浮物及其吸附着的污染 物(表9.2-1)。
瓜子黄杨、广玉兰、海桐、蚊母、墨西哥落叶 杉、棕榈
龙柏、芭蕉、圆柏、银杏、侧柏、松类、榆树、 水杉、夹竹桃
表9.2-8 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的修复作用表9.2-9 各种植物修复技 Nhomakorabea存在的问题
修复技术
存在的问题
① 植物如何从空气中吸收重金属的机理性认识还很有限 植物吸附和吸收修复 ② 如何防止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和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进入食物链
竹节草、绊根草、松叶牡丹、无花
银杏、枣树、山杏、大叶杨、白榆
果
木槿、辛树、苦楝、合欢、白蜡、旱柳、广玉 兰、玉兰、刺槐、国槐、杜仲、臭椿、旱 柳、茶条槭、复叶槭、加拿大杨、皂角、 紫椴、雪松、水杉、云杉、白皮松、沙松、 落叶松、华山松、青
杨、垂柳、旱柳、香椿、胡桃、银白杨、 银杏、桃树、核桃、悬铃木
表9.2-5 太原市各采样区国槐枝条含铅量
车流量(辆/h) 4609 3861 3561 3367 3166 2222 2145 -
枝含铅量(µg/g) 1994 6.8 6.2 6.15 4.7 4.6 4.55 4.5 <0.5
枝含铅量(µg/g)1996 9
8.25 7.49 6.25 6.03 5.92 5.4 <0.5
9.1.2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1
物理性污染物: 主要是指粉尘 (TSP,PM10, PM2.5,PM1)
2
生物性污染物: 空气中一些原 有的微生物(如 真菌、杆菌等) 和某些病原微 生物
3
化学性污染 物:CO2,CO, NOx, SOx, PAHs等
9.1.3 大气污染的修复净化技术
污染的大气环境中通常有多种污染物复合或混合,并且污染物 具有长距离迁移和干湿沉降等特性。空气的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 康,城市景观和区域气候都有着很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对污染 进行修复净化显得十分必要。主要的修复技术有以下三种: ➢ 植物修复技术 ➢ 微生物修复技术 ➢ 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的污染金属的种类和不同的树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表9.2-3、9.2-4)。
表9.2-3 主要绿化树种吸收铅能力比较(kg/ hm2 叶量)
表9.2-4 主要绿化树种吸收镉能力比较(kg/ hm2 叶量)
Ⅱ根据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还可以监测环境污染(如表9.2-5)。
采样点 火车站街 汽车站街 五一广场 新建路口 大南门 青年路口 桥东路 清洁区
植物降解修复
① 在植物转基因工程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研究工作 ② 如何使污染物不在果实和种子中富集
植物转化修复 防治植物增毒作用的发生
植物同化和超同化修 ① 在超同化植物的培养中,发生基因漂移,出现杂草化。
9.2.2 植物降解修复
Ⅰ主要针对大气中有机物污染,利用植物含有一系列代谢异生素 的专性同功酶及相应的基因来完成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 。
➢参与植物代谢异生素的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物酶、 加氧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O-糖苷转移酶、N-糖苷转 移酶、O-丙二酸单酰转移酶和N-丙二酸单酰转移酶等。 ➢能直接降解有机物的酶类主要有脱卤酶、硝基还原酶、过氧化物 酶、漆酶和腈水解酶等。
铅 汞 砷 镉
主要来源 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厂、锅炉厂等
焦化厂 炼铁厂、化工厂、煤气发生站、石灰窑、砖瓦窑、汽车废气等 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厂、有色金属冶炼厂、使用硫化物的企业、如造
纸厂、丝缫厂等 氮肥厂、硝酸厂、硫酸厂(铅室法)、染料厂、炸药制造厂、汽车
废气等 石油化工厂、汽车废气等 化学纤维厂、石油加工厂、制药厂以及生产各种硫化物、杀虫剂、
②来源: Ⅰ 自然源:如植物腐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多为一时性的; Ⅱ 人为源:如工业企业(表9-1) 、交通运输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等, 是造成现在大气情况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表9.1-1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工业来源
污染物 烟尘及生产性
粉尘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烃类 硫化氢
二硫化碳 氟化氢 氯化氢 氯气
二硫化碳等 化学纤维厂、橡胶硫化厂、生产二硫化碳的工厂等
制铝厂、磷肥厂、冰晶厂等 氯碱厂、镁厂等
各种氯化物制造厂、大型化工厂的制氯和漂白粉车间、生产合成盐 酸、滴滴涕的工厂
印刷厂、蓄电池厂、有色金属冶炼厂、汽车废气等 仪器仪表厂、灯泡厂、汞电解法氯碱厂、氯乙烯中间体厂、农药厂等
硫酸厂、农药厂(含砷杀虫剂)等 炼锌厂等
表9.2-2 杀菌能力强的树种和杀死原生动物所需时间/ Min
树种
时间
树种
时间
树种
时间
黑胡桃
0.08-0.25
柠檬
5
柳杉
8
柠檬桉
1.5
茉莉
5
稠李
10
悬铃木
3
薛荔
5
枳壳
10
紫薇
5
夏叶槭
6
雪松
10
桧柏属
5
柏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