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试卷质量分析

初中物理试卷质量分析
初中物理试卷质量分析

初中物理试卷质量分析

xxxx年初中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较好把握了初中物理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方向。考生得分及分布情况不够理想,但基于物理教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考试结果基本符合考前预期。

一、试卷结构及试题特点

试题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命题紧扣课标“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注重基本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其主要特点体现为:

1、突出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新课程学习的特点与要求,考查中加强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避免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试题出现。

2、体现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实验与探究题共同点是在科学内容的考查中突出科学探究能力考查,基本涵盖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几个要素;综合题,体现出较好的开放性、综合性,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且是新课程教学和新课程背景下考试改革应该倡导的发展方向。

3、传统题型融入新理念。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也应多元化的,用传统的考查方式、传统的考试题型也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效。题型是形式,内容才是实质。选择题和填空题融入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考查物理基本实验仪器的同时融入了物理基本方法的考查。

4、试题整体难度略有降低。试题较好的贯彻了创新而不一味求新的思想,基本上是以学生熟悉的形式考查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尽可能减少了比较复杂的数学运算,使试题的复杂程度明显降低。

二、成绩状况分析

本次成绩理想,但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本学期预期平均分达到62分。从数据上看目标本身也不高,但却是切合实际的、是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的目标,这也反映出物理教学质量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

从考试成绩来看,学校成绩较前几次有所提高,多数班级能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但班级之间成绩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尤其是少数薄弱班级成绩不仅没有回升,反而仍在下滑。这种“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状况反映出班级之间差距仍在拉大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反映出某些长期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教学要求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缺乏正确理解,有的教师虽对教学要求的认识比较正确、全面,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除了课堂教学没有全面落实教学要求外,在其他教学环节更是将教学要求抛弃一边、置之不理。譬如,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环节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

2、教材使用不合理。合理使用教材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用教材教”并不是照本宣科“教教材”。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教材不好

教,教材中讲述特别浅显,有的内容甚至只安排探究而无结论,而且教材中无练习、习题,而考试时试题却是千变万化。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如探究实验教学仅仅只要求学生实验而不求结论,或者得出了结论而不加以理解和运用。

3、教学方式的转变明显滞后。新课程教学最直接的变化应反映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得到反映。教学方式的转变缓慢;

4、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严重缺失。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应是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态度在“三维”目标中应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范畴,而学习习惯则应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范畴。对此,教师不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反而出现了严重缺乏,似乎认为态度、习惯的培养不是教学的目标。本次检测答卷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学生的态度和习惯不良所致,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缺乏对学生态度和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建议

1、正确理解教学要求,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

2、切实贯彻以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较低,思维和应用能力较差,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观念比较陈旧,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没有真正贯彻以学生学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看法、感受、判断强加给学生。

3、切实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融合于知识教学的全过程

不少教师有能力培养的意识,却没有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知识教学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必须在知识教学和实验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融合,就是在科学探究中也要在活动探究中融合思维探究。

4、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新课程要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合、贯穿于整个教学。习惯培养不仅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个性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有的教师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理解或未加重视,最终使得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受到影响、能力发展受到了遏制。

初二物理试卷分析汇编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共二十四道题,对初二物理前半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中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参加考试人数73人,最高分87分、平均分48.84。

三、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理试题量:题量比较适宜,全卷共有四道大题,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和计算题四种题型:。第一大题填空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二大题选择题10小题(共计27分);第三大题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共计22分);第四大题综合体,两小题(共15分);满分100分。 2、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空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其中出错率高的有填空题第4题、6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细腻,对运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问题不够熟练,今后教学中对重要知识一定要强化,不能让学生含糊不清。 【2】选择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其中选择题第13题第19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串联与并联的实例,不能认真把握题目中的关键细心,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另外还要让学生多练习,培养独立分析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3】滴6题简答题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 【4】解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做题格式不规范,不习惯用物理公式进行表达重要量之间的关系,多数学生只学出了数学关系式,有些甚至连单位都未能带正确,这些细小的问题也是今后教学中注重点之一。 3、方案措施:

初三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初三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题型分析 这是宣汉县2010年秋季期末九年级物理检测的试卷分析,考试班级为初三(8)班,总参与人数68人。 题型结构:选择题20道40分,填空题12道23分,作图题3道11分,实验探究题2道10分,计算题2道16分。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及灵活应用能力。 三、试题错题分析 选择题大多考查基础知识。其中错误比较多的有第13、15、、17、18题,第13题是磁学综合应用题,15题是滑动变猪戚的使用规律,17题是是串联计算,18题是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应用; 填空题也是考查基础知识。其中错误比较多的有23、26题,第23题是用电能表测量功率的计算,26题是电学综合计算题的应用; 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由于这两道题目比较简单,大部分都对了,但第34题仍有少许同学联结错误; 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2个实验都讲过,当学生失误较多,36题的电表读数,有少部分同学错误,37题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方法,一半同学没有记住; 计算题38题(热学)错误较多,主要是涉及初二的机械功部分知识几公式,学生不能灵活应用。 四、原因分析

1、从学生来看,平行班的特点是学生的层次不同,一半学优生和中等生,少部分学差生。个别学生在初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目标不明确,志向不远大。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惰性强,不及时进行复习和预习。还有部分没有良好或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做题如喝水,流过无滋无味。整张试卷没有一个没见过。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看到应有的结果,有些同学做这些题只是似曾相识,而没有下笔如有神的快感。充分说明部分同学,对做过的题目的漠然,对就对了,错就错了,而没有好好的反思总结一下,对是怎么做对的,错又是如何思考错误的,如此泛泛的做了一道题又一道题,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审题不清楚,计算出错误。有些同学计审题不清楚,不清楚解题角度,如实验题选择仪器理解为选择量程,仪表读数错误,读正确了。又没看到额定电压。不能计算额定功率 五、本期补救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争取做到人人过关,每个基础知识点都到位!选择贴近初中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或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掌握基本概念。 2.加强学生在物理中的各种规范要求,必须加以明确,严格要求,比如实验规范、作图规范;书写规范等。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3.多灌输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会从题目的文字、图像、表格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会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应加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细化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提高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答题正确率,重视对学生实验模仿,操作及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习的动机,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潜能;优化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施展的空间,参与到探究实验中来;培养学习物理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_心得体会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感谢您的阅读!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一) 本次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为唐山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题型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本次考试试卷的特点是,题目由易到难,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类型多样,既检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了物理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答题情况 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八一班 93.8 100% 84% 八二班 61.3 54% 27% 八三班 63.4 58% 32% 八四班 67.7 63% 32% 八一班为住宿班相对来说成绩比较突出,其他三个班没有住宿的优势,成绩比较弱。各个题目的答题情况如下: 选择题 选择题共33分,平均得分在24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4、10两题 2、填空题 填空题共26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4、17两题 3、作图实验探究题 作图实验探究题共30分,平均得分18分左右,错题主要集中在19、20两题 4、计算应用题 计算应用题共11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 三、每个题的考查意图 试卷中的每个题都考察了基本的知识点,与力的知识有关的题目有1、4、7、14、18。与功、功率有关的题目有2、22。与能量转化有关的题目有3。与惯性有关的题目有4、8。与压强有关的题目有5、9、13、15。与能量转化有关的题目有3。与大气压有关的题目有6。与浮力有关的题目有10、20。有杠杆有关的

题目有11、16、18。与滑轮有关的题目有12、18、21。与斜面有关的题目有17。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题目有19。 四、发现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学习知识提高成绩,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发现的问题才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试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第4、10、14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力的定义、惯性、二力平衡、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判断浮沉等知识考查,这几道题错的最多,说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不能用所学的只是解决最简单的问题。 2、审题不认真 每一次考试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的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是否细心、认真。有些题目是每个学生都会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够得分,有的学生却不能得分呢?最关键的就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由于审题不细心,计算不仔细导致失分。 3、实验探究能力差 实验探究题是物理考察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之间成绩拉开档次的关键题型,做好这类题要对出题者的意图了如指掌,对他所提示的实验思路理解的清晰透彻,很多同学在没有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盲目的做题,对实验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不能很好的做这方面的题目,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差。 4、计算能力差 计算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同学物理知识运用的很好,但是计算的结果错误,导致注这类题失分,计算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五、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为了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我运用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每节课讲课前利用三五分钟发给学生一张小试卷,考一道题。由于每次都是考试要给出成绩,所以学生做的非常认真仔细。课下我会将学生所答题目批阅选出组长,让组长利用课下时间给组员讲解,组员听懂后再给组长讲,我会对组员进行抽查。每次考试组长都是不确定的,由做对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就激发了

初中物理期中试卷讲评学案

期中物理考试试卷讲评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分析成绩________ 一、物理试卷分析(发现试题错误,初步诊断分析) 【一】做错的题目分析 3.不会做的题目做错了: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失分:________________ 【三】同学错因借鉴及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对策

三、重、难点突破:(一题多解,加深理解;一题多变,归纳类型,明确物理量间的联系) 【一】一题多解,加深理解 39.图28甲所示是工人利用滑轮组从 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所用动滑轮和筐受到的总重力为20N 。某次操作中,将重 423N 的泥土以0.4m/s 的速度匀速提起,在 此过程中工人的拉力F 所做的功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如图28乙所示。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g 取10N/kg 。求: (1)拉力F 做功的功率; (2)利用该装置提升泥土的机械效率; (3)在提起泥土3m 的过程中,克服 摩擦力做的功。 【二】一题多变,归纳类型,明确物理量间的联系 (变式一)39.图28甲所示是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所用动滑轮和筐受到的总重为G 0。某次操作中,将重 为G 的泥土以0.4m/s 的速度匀速提起,在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为94%,工人拉力 F 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8乙所示。 已知在提起泥土3m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 的功为21J ,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g 取10N/kg 。 求: (1)拉力F ; (2)提升泥土G ; (3)动滑轮和筐受到的总重G 0。 甲 乙 图28 甲 乙

初中物理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最高分为100分、最低45分;及格人数达到90%左右。 1、班级间学生差别大,薄弱班级物理教学质量偏低,存在着较大的升值空间。 2、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好。卷面工整,作题较规范。 3、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明显提高。本次考试与以往的考试在试题的难易程度和灵活性、综合性等方面都做了适当的调整。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学生思维比较开阔,思路准确,能联系实际并举一反三,从中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综合能力不断加强。 4、平均分和及格率需再提高。平均分和及格率是检查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我们还是要本着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从基础抓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原则 课程总目标是使初中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猜想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命题中坚持了有利于更新教学观念,有利于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 三、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试卷整体对现有学生难度较大,造成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中下等学生得分率不高等结果;整张试卷体现出了难度系数偏大、计算量偏大、综合性强的特点;整张试卷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联贯及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而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针,没有进行过多的综合训练,这也造成学生对试卷不适应的结果。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搞好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打印)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分析试卷,了解学生 1. 试卷结构 ⑴.选择题 10— 17 题每题 3分,共 24分 ⑵.填空与图示题18— 24 题18 — 21 题为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22— 24 题为图示题,共 8 分 ⑶.实验与探究题36— 37 题共14分 ⑷.论证与计算题39— 40 题共14分全卷总分70 分 2.难度比例:容易题:约 60%;中等难度题:约 30%;较难题:约 10%。 3.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63~7056~6249~ 5542~ 4842 分以下及格率优生率51777102061%14%4.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⑴. 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 ⑵ . 审题能力欠缺,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⑶ . 实验分析、评价能力差 ⑷ . 计算题书写不规范 二、小组讨论,自主更改 1.学生在试卷下发后自主订正,能自己订正的题号打“√”,不能自己订正的题号打上“×”。(课前学生已经解决) 2.小组合作订正:针对上一步骤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完成。 三、典型分析,总结提升 在学生自主更正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引导,方 法的总结提升。 (一)选择题 统计反映: 10、14 题全对。错误最多的是17、 12 题。 例 1:17.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B.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太阳能的产物 D .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聚变 例 2:12.对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电冰箱内温度比较低,这是液体蒸发吸热造成的B.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 水汽化后的水蒸气C.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扬尘的发生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 思考 ] :上面题目同学们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小结:应考和解题策略。 (二)填空与图示题 填空题错误最多的是18 题第一空、 19 题第四空、 21 题第一空。 例 3:18.小汽车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当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对路面的压 力比静止时减小(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19.,, 为了尽快消除“白雾”,你认为应该开启空调的__热_(填“冷”或“热” )风. 20.,, 若以乙为参照物, 丙是静止的. 21.如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这个实验电路中, _导体棒AB__相当于电源 ,,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题评价: 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物理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1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25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0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20、21、22、23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次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2、3、5题,体现了物理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这些紧密联系社会、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物理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不只是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第25题通过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回味物理学习过程,悟法开窍。 三、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物理语言表述不清;对物理公式不能正确理解;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如21题、24题,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如6、25题;不会分析物理图像如6题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物理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如21、22、23题。 4.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13题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表一) 2.分数分布符合考试说明要求,大致为:力学25分,电与磁学24分,光学5分,热学8分,声学2分,能量与能源4分,方法2分。 3.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 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约有80%以上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物理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影响。 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

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试卷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就有近21个,占到总题量的80%。所选素材近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远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微电子技术,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 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

(打印)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doc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分析试卷,了解学生 1.试卷结构 ⑴.选择题 10 — 17 题每题3分,共 24分 ⑵.填空与图示题18 — 24 题 18 — 21 题为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22— 24 题为图示题,共8 分 ⑶.实验与探究题36— 37 题共 14 分 ⑷.论证与计算题39— 40 题共 14 分全卷总分70 分 2. 难度比例:容易题:约60 %;中等难度题:约30 %;较难题:约 10 %。 3. 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63 ~70 56 ~62 49~ 55 42~ 48 42 分以下及格率优生率 51 7 7 7 10 20 61%14% 4.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⑴. 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 ⑵ . 审题能力欠缺,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⑶ . 实验分析、评价能力差 ⑷ . 计算题书写不规范 二、小组讨论,自主更改 1.学生在试卷下发后自主订正,能自己订正的题号打“√”,不能自己订正的题号打上 “×”。(课前学生已经解决) 2.小组合作订正:针对上一步骤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完成。 三、典型分析,总结提升 在学生自主更正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引导,方法的总结提升。 (一)选择题 统计反映:10 、14 题全对。错误最多的是17 、 12 题。 例 1: 17 .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B.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太阳能的产物 D .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聚变 例 2:12.对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电冰箱内温度比较低,这是液体蒸发吸热造成的B.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 水汽化后的水蒸气C.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扬尘的发生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民勤六中许晓玲 这次的期中考试试题,尽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覆盖了章节的重难点,阅读量适中,图片为试题增加了浓厚的想象色彩,6、8、12、13、14选择题把识图与公式的组合推理综合起来,因为新颖而难度系数降低。填空题注重基础难度系数小,同时也力争有所突破24题难度较大。实验探究题力求新的视角和设问,尽可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没有选择平常学生们练熟的题型。计算题只是突出考察基本公式的运用,难度也不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添加了一道难度大的附加题。 从学生的具体成绩来看,有了很大的提升,及格率分别达到了63.4%和59%.及格学生中的60分以上也占到了大半。说明物理科与其他科的协调性还有待调整。另外不及格的学生当中30分以下的人数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减少。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卷面来看,90%的同学出现失误和失分的题目主要有三个:选择题的8、15题,既考察学生们的读图能力,还考察学生们利用公式p=ρgh,F=PS进行综合推理的能力,胡克定律的计算。识图时要运用公式ρ=ρgh 直接看出他们的压强难点之一,由压强相等推导出ρ甲h甲﹤ρ乙h乙是难点之二,推导出F甲﹥F乙是难点之三,最大的难点在于读图方式的新颖,和学生们不大具备的综合能力。在今后的课堂指导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练习。填空题21题的难点在于学生们没有关注相同质量的细节,出现失误也是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24题是在物质密度问题上进一步拓展进行的,学生们没有进行受力分析是出错的主要原因。实验题28题的

难点在于测力计的使用技巧和二力平衡知识的合理整合,并且要把实验操作与原理进行一一对应;学生们对于滑动摩擦力的掌握还有较大的机械性,不能在不同环境中灵活机变;对于操作问题的总结和发现以及合理应对技巧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今后的课堂指导过程中要多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尝试和训练,我相信如果在经历明确的方法指导之后,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生们的应对效果要会好得多。 60%以上同学的问题:3、6、11、13、21、22、23、24题,学生们对于压强和摩擦力中的压力差别,压力与重力的联系,受力面积的变化,综合在一起的思考能力还有较大的欠缺。如果其中有一个概念和关系把握的不到位,都会出岔子,因而显得综合性过强,难度大。另一个是关于质量与重力比值的位置差异,这个知识点在学期初学习的时候,对于学生都没有明确要求,使得许多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不能准确掌握,只是其一,如果让部分有心的学生深刻反思,会在很大范围内扩大学生们的掌握目标,必然超出学生能力要求的范围,会使相当多的中档生面对一些相对边缘的知识无所适从,提高学生们掌握物理知识的心理压力,会在我们很不期待的相当多的时间里充当压倒骆驼的拿一根稻草。 计算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单位换算、公式用错、不会用公式以及纯粹的下不了手。第一种错误主要集中在中等生身上,后三种主要集中在部分学困生身上。对于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比能力更重要这一点,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有同感的。让他们至少掌握一个题(每一个公式)的策略,会极大地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关键是我们必须首先克服自己敢于给他们搞特殊的心理障碍,大张旗鼓的说出自己的要求,并且不厌其烦的改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篇一:_物理试卷讲评课教案 15-16八上期末试卷讲评 时间:年月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试卷讲评,回顾八年级物理主要内容,让学生找回学习状态 重难点:八年级物理各章节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试卷,了解学生 1.试卷结构 ⑴.选择题10—17题每题3分,共24分 ⑵.填空与图示题18—24题18—21题为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2—24题为图示题,共8分 ⑶.实验与探究题36—37题共14分 ⑷.论证与计算题39—40题共14分全卷总分70分

2.难度比例:容易题:约60%;中等难度题:约30%;较难题:约10%。 4.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 ⑴.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 ⑵.审题能力欠缺,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⑶.实验分析、评价能力差 ⑷.计算题书写不规范 二、小组讨论,自主更改 1.学生在试卷下发后自主订正,能自己订正的题号打“√”,不能 自己订正的题号打上“×”。(课前学生已经解决) 2.小组合作订正:针对上一步骤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 合作,讨论完成。 三、典型分析,总结提升 在学生自主更正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注重解题思 路的分析和引导,方法的总结提升。 (一)选择题 统计反映:10、14题全对。错误最多的是17、12题。

例1:17.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 B.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太阳能的产物 D.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聚变例2:12.对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电冰箱内温度比较低,这是液体蒸发吸热造成的B.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的水蒸气C.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扬尘的发生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思考]:上面题目同学们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小结:应考和解题策略。 (二)填空与图示题 填空题错误最多的是18题第一空、19题第四空、21题第一空。 例3:18.小汽车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当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共二十九道题,对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 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作为初二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主要考察了八年级所学习的声学、物态变化、光学、电学,试题的设计按照了中考标准的要求。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选择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其中出错率高的有3题、4题、8题。3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水银是不是导体,这说明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的分类不明确,今后教学中要加强此类问题的教学,多举例子让学生明白。4题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不了解“哈气是怎样形成的”也就不知道到底呈在玻璃内壁还是外壁了,今后教学中对重要知识一定要强化,不能让学生含糊不清。8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对虚像和实像的性质不明确,不知道到底哪个能用光屏承接,在今后教学中能做实验的一定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 【2】填空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问题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其中错误较多的有15题、17题、18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串联与并联的实例,不能充分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及考察的电学知识,另外,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晶体熔化过程、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不会活用导致失分严重,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 【3】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由于这四道题比较简单大部分都对了,但也有少数同学因为粗心、审题不够仔细,没标上箭头和角度,电学连线题中实物图与电路图不相符。 【4】实验探究题主要考察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比如第29题,学生不知道光屏有什么作用,今后教学中实验仪器的作用一定给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求学生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揭示问题。 三.方案措施:

九年级物理试卷讲评课

双有效六环节学案导学 九年级物理试卷讲评课模式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强调:“认知发展是经过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断循环往复,才从低到高不断得以发展和丰富。”因此,讲评课一方面要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提供与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经验,又打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状态,让学生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矛盾的兴趣,最终获得新的平衡状态。 2.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尝试—错误联结学说。学习就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学习物理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在进入学习活动之前,要做好预备性反应,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而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3.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 加工者。物理讲评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会单纯的答题模式,而是应在自身探 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通过自身的加工处理,达到提 高能力的目的。操作流程: 流程解读:

典型课例九年级物理丰南区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讲评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评,对试卷进行整体分析,表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自查、小组合作,纠正错误,查漏补缺,寻找错因,总结经验教训。 3、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提高学科学习认识。

讲评重点:释疑,点拨,总结规律,训练提高。 讲评难点:掌握各类题得解题技巧,提高能力。 讲评方法:讲评法、辩论分析法、讨论交流。 讲评步骤: 一、点评表彰明确重点(3分钟) 2、表扬优异的同学: 进步之星有:。。。教师寄语:挖掘优势,让自己闪亮! 3、投影对比优秀试卷和问题试卷,找出几个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遗漏计算公式,是解物理计算最关键的步骤;物理量单位混淆不清;一些重要公式需要推导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提取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应用物理方法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不足等。 二、自主纠正反思内化(5分钟) 1、学生自主分析3分钟,自查自纠。 出示答案(列举部分):9-10: CA 11-15:BDCDC 16-19:BADD 20:AD 21:ABC 22:AB,请同学们对出错的问题自我分析,用红笔勾画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确定原因,然后独立纠正出错的题目,总结错题归因: 看题不仔细-马虎粗心有:不能解决: 记忆不准确-知识遗忘有:不能解决: 答题不规范-审题不透有:不能解决: 知识不会用-真的不会有:不能解决: 题目没做完-做题太慢有:不能解决: 2、小组发言:4分钟 如出错较多的题目。单项选择题:13、18 多项选择题:21、22,填空题:24、实验与探究:33、(2)、34、(2)、计算38题 三、小组讨论合作互助(8分钟) 1、出示一些共性问题在组内讨论解题方法,分析概括方法、答题技巧,组内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及试题特点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套试题容比较符合《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结构稳定主要考查了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六章的主要知识点。 1.试卷的结构(表一) (二)试题特点 试卷能反映出各章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注重物理试验和实验技能的检验。试卷基本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和能力,也能有效的考查教师平时的教学情况,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建议在实验探究题中涉及到课外实验,易于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积极参加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在教材处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重点的体现难点的突破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学情分析及答题情况 155班成绩:(21人)

优秀率: 19% 及格率: 52.3 % 平均分:47.1 从成绩来看,优秀率偏低,及格率偏低,平均分也偏低。这除了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在学生错误原因里分析),也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即对基本的概念,定律,公式能基本掌握,但是对于有难度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缺乏解决和应变能力。 在155班中最高分72分,最低分只有14分,这表明了学生的成绩两级分化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在培养优等生的同时照顾到这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三错误原因分析 1、填空题:第29、30、33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运用。学生答题大都较好。第29题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的较好的有第30、32题,第34题答的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电路分析能力较差,运用知识不灵活,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引导,采取适当的方法多多辅导。 2、选择题: 这一大题出错学生最多,学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比如第5、7题)题对电路分析要求较高,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比如第9、10题),选择题看似简单,拿高分却是不易,甚至有些学生得9分,因此在考前指导中要多加强选择题的考试方法方面的指导,力求学生少失分。

2017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酒泉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题数量:试卷共有五大题,共21小题。 2.试卷结构: 3.试题难度:主要由常规题组成,大部分题目比较简单,学了就应该会做,部分题目命题比较灵活,全卷也有难、繁的题目。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试题难易适当,区分度不好 试题要有较高的区分度才能实现选拔功能,今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为7:2:1,没有拉开不同水平学生的档次,从阅卷的情况分析使得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合理,区分度不好,不利于实现中考的选拔功能。2.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和模棱两可的试题。但同样也较为繁琐计算题。本次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3.考查的知识全面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刻度尺读数,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及电压表的使用,天平调节,生活中的杠杆使用等实验技能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多道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4.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年的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5.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充分体现了探

究性和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如第18题探究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考查图像分析提取解题信息,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6.综合题,计算难度较大 试卷中的计算题量为两道,计算难度较大,多考查的是基本公式和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计算繁杂。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第21题考查了全自动米糊机工作原理,结合工作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P-t图象,通过公式W=Pt计算电能,联系比热容的计算对加热效率相关内容的考查。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好 试卷中的大部分题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其中有些题得分率偏低甚至一部分同学综合应用题得0分或直接白卷,表明一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尚有欠缺。 2.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试卷中很多题目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解决问题,但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知识与现象之间仍处于相对游离状态,不能很好的解决。 3.学生对学科交叉与综合方面的知识认识、掌握不够,科学素养不高,利用各学科综合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差,很多时候物理公式能写对,相关数据也能代对,就是最后的计算结果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继续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4.学生的思维方法,语言文字表达,解题过程缺乏规范训练,严格要求。(如:计算题不写解、答,不写原始公式,不写文字叙述,乱套公式,乱用字母,不注意单位及换算等。) 四、具体的试卷内容分析(识图与作图) 本次试卷中识图与作图题共有4道小题: 1.第13题“通电螺线管”主要考查右手螺旋定则即安培定则。解析:由小磁针的指向可判断出电磁铁的极性,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有磁性的变化情况可知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滑片的移动情况。解答:小磁针静止时N极向

初三物理试卷分析

初三物理试卷分析 初三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了实验探究试题的考查,非常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卷分别以填空、选择、作图、简答、计算、实验探究六大题型对学生进行考查,试卷注重了对物理学科中的观察、判断、分析、理解、综合等各种能力的考查,试卷比较注重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试卷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对他们是有用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联系身边的物理知识,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试题赋分及评分标准的制定也较为合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试题基本上按着8:1:1的比例原则,各部分试题分数分配也比较合理,试题的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能有效的考查,我认为试题的最大特点是基础性、灵活性非常突出,且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总体成绩统计 考试人数 平均分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及格人数 181

64.9 49 26.8% 113 及格率 低下人数 低下率 最高分 最低分 60.2% 29 15.4 99 3 二、卷面各题分析(抽样51份试卷) 1、填空题:(24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24分 1分 33人 64.7% 填空题覆盖知识点比较全面,而且比较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总的来说填空题还是比较简单,而且出现了基本知识点。 2、选择题:(20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20分 4分 29 56.9% 总体来看,选择题是学生感到最难的一部分,这次与以往考试比较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分开,对于学生来说单选变得比以前简单了,而多选题,学生更难把握了,以前的“保二舍一”的方法也不能用了,所以说给一些同学的答题造成了困难,出现一些不适应。错的比较多的是第10、18题,这两道题出错的根源主要在于很多同学审题不严,还没有养成力学学习的基本习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宽度不够。其它的选择题整体答题情况还可以,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还应教给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关联,还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针对考试形式的变化今后要多加练习。 3、作图题:(6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9分 0分 35 68.6%

八年级物理上册试卷分析及成绩分析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王秀美 一、试卷结构 1、试卷长度及时间:全卷共有6页,五个大题,23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题型及占分比例:填空题12个小题,36分,占36﹪;选择题4个小题,24分,占24﹪;作图题2个小题,4分,占4﹪;实验探究题2个小题,13分,占13﹪;综合应用题3个小题,23分,占23﹪。 3、知识内容分布:机械运动6分,占6%;声现象9分,占9%;物态变化6分,占6%;光现象21分,占21%;透镜16分,占16%;质量与密度44分,占44%。 4、试题的侧重点在于质量与密度及有关光的知识。 三、试题的基本特点: 1、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该试题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放在首位,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涉及的科学内容包括声、光、物态变化及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对探究过程和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科学探究的部分要素,达到了《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点的80﹪以上。重点知识的覆盖面达90﹪。 2、注重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业考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在全卷中有许多小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总分值达80分,占整个试卷总分的80﹪。 3、加强对物理方法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方法是从知识到能力之间的重要纽带,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第17、18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第20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五大题重点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分析知识的能力。 4、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新课程中的许多科学内容都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第19题通过实验结论,要求学生对光的反射规律进行归纳,进行探究。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 1、切实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防止死记硬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