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在历史人生困境中的超越
对黄庭坚一生的评价

对黄庭坚一生的评价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被誉为宋代文学史上的巨擘。
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迁,但他在文学和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黄庭坚在文学方面的才华非常出众,他擅长各种文体,包括诗、词、散文等。
他的诗作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他的词作充满了豪放、激昂的情感,表达了他对爱情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笔触细腻、意境深远而闻名,被誉为“黄庭坚散文派”。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索,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也是他一生的亮点之一。
他的书法以草书为主,书法风格独特,有着强烈的个性和独到的造诣。
他的草书作品草势挺拔有力,字形奔放自如,充满了生命力。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被后人誉为“黄庭坚体”。
除了在文学和书法领域的成就外,黄庭坚还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他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出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包括知制诰、集贤校理等。
他在政治上表现出了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的品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黄庭坚一生的评价可以用“文学巨擘、书法艺术家和政治家”来形容。
他在文学和书法领域的成就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他的政治才能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福祉。
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后世,被后人称为“黄山谷道人”,成为了文化史上的传世人物。
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论分析

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论分析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抑之,号寂莲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黄庭坚的诗词在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
在诗歌艺术上,黄庭坚深受苏轼和米芾的影响,他在传统文人诗歌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文字的构思和形象的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黄庭坚的诗歌中,有两句名言被后人广为传颂:一句是“点铁成金”,另一句是“夺胎换骨”。
这两句名言不仅是黄庭坚思想和创作的一种写照,也是其诗歌艺术的精华所在。
下面我们将对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论进行深入分析。
从“点铁成金”这句名言来看。
黄庭坚在一篇诗文中写道:“我时遇贵人,如点铁还成金。
”这句话是黄庭坚对自己创作的一种总结和自我解嘲,也可以说是他对文学创作的一种理解和追求。
在这句话中,他以“点铁还成金”来比喻自己的文学才华。
他自谦地说自己的文学才能还不够成熟,需要贵人的赏识和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将普通的文字变成珍贵的艺术品。
“点铁成金”除了体现黄庭坚对自己文学才能的理解和追求外,也表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一种态度。
他认为文学创作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反复琢磨和精益求精的。
他的诗词创作就是一个不断“点铁成金”的过程,他注重文字的精雕细琢,注重细节和表现手法的完美,力求将普通的生活情感转化为精致的艺术品。
我们来看“夺胎换骨”这句名言。
在一篇诗文中,黄庭坚写道:“小五陵词信甲典,何须荷锄实一旬,夺得彩虹藏太虚,换来病骨变仙裙。
”在这句诗中,他以“夺得彩虹藏太虚,换来病骨变仙裙”来比喻自己的文学创作。
他认为词作应该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既要有虚幻的意境,又要有扎实的现实基础。
他把自己的词作比喻为“夺得彩虹藏太虚”,这里的“夺”意味着他要从丰富的想象中夺取灵感,融入自己的词作之中,而“藏太虚”则表达了他对词作意境的追求。
他认为词作应该融入诗人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才能表现出真实的美感。
宋朝黄庭坚持勤补挫作文

宋朝黄庭坚持勤补挫作文咱今天来讲讲宋朝的黄庭坚。
这黄庭坚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但你知道吗?他的厉害可不是天生就来的,全靠一个字——勤。
黄庭坚生活在宋朝,那时候文化人可多了,大家都在诗词歌赋上争奇斗艳。
黄庭坚呢,一开始也许并没有那种惊为天人的天赋。
就像咱们平常人一样,看到那些才华横溢的家伙,可能心里会想:“人家怎么那么聪明,我怎么就不行呢?”可是黄庭坚没有被这种想法打败,他决定用勤奋来弥补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
你想啊,他要读书吧。
在那个没有电灯的年代,晚上点着蜡烛或者油灯,就着昏黄的光,在那一页一页地啃书本。
什么经史子集,那都是他的宝贝。
他读的书肯定比咱们吃的饭粒还多。
而且读书还不是走马观花地读,是精读。
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一句话一句话地体会其中的深意。
有时候可能为了弄明白一个典故,翻遍了好多本书。
这就好比咱们现在为了找一个游戏攻略,在网上搜遍了各个论坛一样,只不过黄庭坚搜的是知识的宝库。
写诗作词就更不容易了。
他得不断地练习,今天写一首,明天又写一首。
写得不好就改,改了再改。
就像我们小时候学写字,写得歪歪扭扭的,那就擦掉重写。
黄庭坚对自己的作品也是这么严格要求。
他的作品里面,每个字的用法、每个词的搭配都经过深思熟虑。
他还经常去跟其他的文人墨客交流,不怕被批评,就怕自己不知道哪里错了。
这就像咱们玩游戏,不怕被高手虐,就怕自己菜还不知道怎么提高。
而且黄庭坚还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这些素材都用到自己的创作里。
他可能看到一朵花开了,就琢磨怎么把这花开的姿态写到诗里;听到鸟儿叫了,就想着如何用鸟儿的声音给词增添几分灵动。
这就是他的勤奋之处,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自己作品变得更好的机会。
正是靠着这样的勤奋,黄庭坚在宋朝的文坛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的诗词独具一格,书法也是一绝。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就算没有天生的聪明才智,只要你够勤奋,肯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短板补上,甚至把它变成自己的优势。
咱们想想自己,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学学黄庭坚呢?不要老是抱怨自己不够聪明,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奋的汗水去浇灌成功的花朵。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
英宗治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黄庭坚集。
黄庭坚北宋诗人。
书法家。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
王安石为宰相。
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
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
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在这场斗争中。
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
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
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墨缘汇观》胃“黄山谷小行书柬札尺牍为第一。
正行大字第二。
大草收第三”。
黄之小行书尺牍。
美则美也。
但以今天之审美标准。
情趣观照。
安歧未免推许太过。
重排名次。
山谷狂草应居第一。
大行书第二。
小行书殿后似较易为人接受。
书名,黄庭坚集。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职业,诗人。
书法家。
作者简介。
黄庭坚。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诗人。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著作现存《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
另有南宋时任渊等三人整理加注的《山谷诗集注》内集三十卷。
外集十四卷。
别集二十卷。
又《山谷词》一卷。
生平履历。
黄庭坚。
字鲁直。
洪州分宁人。
他出身于一个文学空气很浓的家庭。
父亲黄庶是专学杜甫。
韩愈的诗人。
著有《伐檀集》二卷;舅父李民也是诗人。
而且是有名的藏书家;两位岳父孙觉和谢师厚也是积学知名之士。
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从小就博览群书。
三教经典以及小说杂书无所不读。
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他的诗歌。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在治平四年考中进士后。
于熙宁初任汝州叶县的县尉。
熙宁五年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得到大臣文彦博的器重。
元丰元年。
他写了一封信给徐州太守苏轼。
表示仰慕之意。
并呈诗二首。
苏轼当即复信。
称赞他的“古风二首。
托物引类。
真得古诗人之风”。
两人从此缔交。
终身不渝。
元丰三年。
他出知吉州太和县。
路过舒州时。
游览了三祖山上的山谷寺。
因爱其风光。
便以山谷道人作为别号。
元年间。
他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馆阁。
司马光赞赏其好学有文。
邀请他参与校定《资治通鉴》。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权威资料]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8ee20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5.png)
黄庭坚被贬涪州创作、行迹考略摘要: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命途多舛,曾两次遭贬谪。
黄庭坚在黔州遗留下来的诗词书法。
对黔州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在彭水生活的经历,以及遗留下来的关于黔州和彭水的诗词歌赋、文章、书信增添彭水旅游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
因他而遗存下采的绿阴轩、摩圃阁、洗墨池、丹泉井、黄庭坚衣冠冢和三贤祠遗迹,给彭水积淀了厚郁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黄庭坚涪州黔州创作生活黄庭坚(1045-1105),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治平年间进士。
擅长诗词,为江西诗派首领。
书法成就颇高,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合称“四大家”。
宋哲宗即位,召他为校书郎。
为《神宗实录》检讨官。
北宋党争剧烈,宋哲宗亲政以后,主张变法的变法派逐渐在朝中得势。
绍圣初年(1094年),黄庭坚的政敌弹劾他在纂修《神宗实录》时“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斥熙宁以来政事”,黄庭坚因这个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
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安置。
次年正月,黄庭坚离开开封,四月二十三日到达彭水,寓居彭水县城开元寺,为避亲嫌,于元符元年(1098年)移居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
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所附《年谱》元符元年条下云:“按《实录》,绍圣四年三月,哲宗正丞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
十二月壬寅诏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移戎州安置。
以避使者亲嫌故也。
”又云:“山谷三月间离黔,六月抵戎州……”并注引山谷《与杨明叔大字跋尾》云:“绍圣五年三月哉生明,涪翁将迁于焚道,治舟开元寺江曲之间。
焚道即戎州。
”黄庭坚堂弟黄嗣直当时正为“涪陵尉”,所以黄庭坚在涪陵有短暂停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身体不适,需要看病休养;二是想与兄弟家人共叙骨肉之情。
黄庭坚此次“少留”涪陵,并作《赠嗣直弟颂十首(并序)》。
《山谷内集》卷十五有《赠嗣直弟颂十首》,诗前有《序》云:“涪陵与弟嗣直夜语,颇能明古人意,因戏咏云:‘人皆有兄弟,谁共得神仙。
突破困境的诗句

突破困境的诗句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陈毅《梅岭三章》2.扁舟三峡备艰难,幸脱风波魄未安。
——度正《至喜亭诗》3.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陈恭尹《崖门谒三忠祠》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5.肯把离情容易看,要从容易见艰难。
难抛往事一般般。
——纳兰容若《浣溪沙·肯把离情容易看》6.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7.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杜甫《潼关吏》8.天然图画间,恼离人情绪艰难。
——汤式《湘妃引·京口道中》9.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0.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
——杜甫《彭衙行》11.百六承尧绪,艰难土运昌。
——陈陶《圣帝击壤歌四十声》12.独总百官居冢宰,共扶孺子济艰难。
——王国维《颐和园词》13.向来艰难谁得免,独我获此真天怜。
——晁公溯《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14.老夫与尔共艰难,定非苟且相逢者。
——方回《老马行》15.且将款曲终今夕,休语艰难尚酣战。
——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16.遽逢天步艰难日,深藏溪谷空长叹。
——贯休《别杜将军》17.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杜甫《羌村三首·其三》18.艰难悲伏剑,提握喜悬衡。
——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五十韵》19.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杜牧《李甘诗》20.艰难全信义,勉强图终始。
——陈藻《林若愚七十》21.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
——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22.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殇。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23.顾念兮旧都,怀恨兮艰难。
——王褒《九怀》24.艰难贱生理,飘泊到如今。
——杜甫《春日江村五首》25.艰难食溲次,不敢托诸婢。
——沈周《书周节妇孝感之异(成化丁未)》26.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
——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27.南归阻艰难,寄食赣江侧。
黄庭坚的故事

黄庭坚的故事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
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
初为叶县尉。
熙宁初,任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改知太和县。
政令清简平易。
哲宗元祐初,旧党得势,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国史编修官。
绍圣元年(1094)新党再度执政,以修《神宗实录》不实,贬为涪州别驾。
后又一再遭贬,卒于宜州任所。
黄庭坚政治上虽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为人有抱负,有识见,讲操守。
身临逆境却能安贫乐贱,泰然自处。
他是苏门四学士之首,善书画,工诗能词。
诗与苏轼齐名,时号“苏黄”。
创作上继承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革新精神,竭力反对因袭前人,主张自出己意,另辟蹊径。
他注意到诗歌应有内容,但认为不当有“讪谤侵陵”之语,因此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很少涉及社会现实。
早年诗作,大多宣传儒家思想和进行禅学说教;晚年历经沧桑,于仕途坎坷之中,不无真实感受,故能写出一些富有真情实感,清新劲峭的优秀作品,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新喻道中寄元明》、《寄黄几复》等。
黄庭坚本主张学习杜诗韩文,力图摆脱江西诗派影响,但由于他生活面狭窄,加之未能汲取前人经验,终于不免走上一条闭门读书、追求形式的道路,形成新奇、冷僻、生硬、晦涩的艺术风格,而为当时一些空谈哲理的文人所推崇。
他们竞相仿效,风靡一时,成为一个很有气势的流派,即江西诗派。
黄庭坚被奉为开山祖师。
黄庭坚的词不像写诗那样谨严用力。
早年多写艳情,风格近柳永,与其诗绝少写恋情大异其趣;晚岁富有感慨,词风近苏轼,以疏宕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
如《念奴娇·断虹霁雨》、《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等。
黄庭坚的赋今存10篇,辞7篇,又《毁璧》及《跛奚移文》亦为赋。
由于他精于诗艺,想象奇突,所以有的赋颇有言外之意。
如《别友赋送李次翁》、《煎茶赋》、《苦笋赋》都可见此特色。
他的赋中最有情思的是《毁璧》。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仕途坎坷的黄庭坚却磨砺成一代大家素材

仕途坎坷的黄庭坚却磨砺成一代大家黄庭坚,生于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是北宋末年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是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书读了几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
认为他是千里之才。
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黄庭坚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皇祐四年,黄庭坚八岁,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黄庭坚十三岁时不幸丧父,被舅舅李常接回家抚养。
李常是当时有名的大藏书家,家中藏书近万卷。
在舅舅的栽培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二十三岁的黄庭坚考中进士,第二年,偕妻子孙氏到汝州(今河南)叶县担任县尉。
过起了"县北县南何日了"的小吏生活。
熙宁初期,黄庭坚参加了四京学官的考试。
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一职,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有一次,苏轼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已好久没有这样的佳作了。
由是,他开始名震四方了。
黄庭坚二十五岁时,贤惠的妻子病故。
思念亡妻时,写下了"真感生来不易销"这样的动人诗句。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今安徽太和)知县时,以平易治理该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 32.8厘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 32.8厘 米 横 219.2 厘米,全文计 29 行,153 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厘米,
底蕴深厚 笔力遒健 ► 简约明快 ► 风神爽约 ► 随意天成
► ►
气势浩渺 结构奇逸 自然清新 淋漓酣畅 意境悠远
竹枝词二首
撑崖拄谷蝮蛇愁, 撑崖拄谷蝮蛇愁, 入箐攀天猿掉头。 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 鬼门关外莫言远, 五十三驿是皇州。 五十三驿是皇州。 浮云一百八盘萦, 浮云一百八盘萦, 落日四十八渡明。 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 鬼门关外莫言远, 四海一家皆弟兄。 四海一家皆弟兄。
雨中登岳阳楼 望君山二首
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 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 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 《山谷题跋》:“元佑 山谷题跋》
间书,笔意痴钝,用笔 多不到。晚入峡,见长 年荡桨,乃悟笔法。” 年荡桨,乃悟笔法。”
书法牛人黄庭坚
► 黄庭坚书法精妙,与苏轼、米芾、蔡襄齐
陆游《老学庵笔记》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 范寥言: ► 鲁直至宜州,州无亭驿, ► 又无民居可僦, ► 止一僧舍可寓,而适为崇宁万
陆游(1125-1210)
寿寺,法所不许, ► 乃居一城楼上,亦极湫隘,秋 暑方炽,几不可过。 ► 一日忽小雨,鲁直饮薄醉,坐 胡床,自栏楯间伸足出外以受 雨,顾谓寥曰: ► “信中,吾平生无此快也。” 信中,吾平生无此快也。
黄庭坚的家世
►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 ► 出生时间:北宋仁宗庆历五年六月十二(1045.7.28) 出生时间:北宋仁宗庆历五年六月十二(1045.7.28) ► 出生地点:洪州分宁县(江西修水)高城乡双井村 出生地点:洪州分宁县(江西修水) ► 父亲:黄庶
1018年生 1042年进士 1018年生 1042年进士 ► 母亲:李氏 建昌(永修)人 父李东 弟李常 建昌(永修) ► 排行:大临 庭坚 叔献 叔达 仲熊 (另有四个妹妹) 另有四个妹妹)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后20年政治风浪 20年政治风浪
► 东坡尝与山谷论书,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 东坡尝与山谷论书,东坡曰:“
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 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 ► 山谷曰:“公之字故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 山谷曰:“ 似石压虾蟆。” 似石压虾蟆。”二公大笑。
►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
《答洪驹父书》《冷斋夜话》 答洪驹父书》《冷斋夜话》
► 黄庭坚有三段诗论影响最大。 ►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
,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 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 “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 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 意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 意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 夺胎法。” 夺胎法。”
山林锺郁澄江萦带 家庭经济颇为困窘 但是文学气息很浓
江南西路 吴头楚尾” “吴头楚尾”
黄庭坚的人生困局
►
►
►
生活困境: 少年丧父、青年时两次丧妻,家境不富, 科举受挫 文化困境: 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宋人生唐后, 开辟真难为 政治困境: 毕生未做高官,却受党争牵累,一再被 贬蛮荒之地。最后死于贬所,景况凄凉
牧 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机关用尽不如君。
送人赴举
送君直到玉帝前, 送君直到玉帝前, 若问旧时黄庭坚, 若问旧时黄庭坚, 谪在人间今八年。 谪在人间今八年。
中20年南北宦游 20年南北宦游
汴京 黔州 戎州 宜州
中篇: 中篇:点铁成金 诗坛宗主
► 黄庭坚于仕进兴味寡淡,毕生
心智倾注于诗文和书法艺术 ► 就题材范围而言,黄庭坚诗没 有显著的特点。约有2/3是思 有显著的特点。约有2/3是思 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 题咏书画,这种题材趋向与王 安石、苏轼基本相同 ► 流传下来1900多首诗,是最能 流传下来1900多首诗,是最能 代表宋诗特色和成就的诗人
叶县县尉 北京教授 太和知县 德平监镇
登 快 阁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投荒万死鬓毛斑, 投荒万死鬓毛斑, 生出瞿塘滟滪 生出瞿塘滟滪关。 满川风雨独凭栏, 满川风雨独凭栏, 未到江南先一笑, 未到江南先一笑, 绾结湘娥十二鬟。 绾结湘娥十二鬟。 岳阳楼上对君山。 岳阳楼上对君山。 可惜不当湖水面, 可惜不当湖水面, 银山堆里看青山。 银山堆里看青山。
蚁蝶图
► 胡蝶双飞得意, 胡蝶双飞得意, ► 偶然毕命网罗。 偶然毕命网罗。 ► 群蚁争收坠翼, 群蚁争收坠翼, ► 策勋归去南柯。 策勋归去南柯。
未几而卒。 未几而卒。
数年后,山谷遗柩终于归葬修水双井 数年后, ——诗人梦牵魂绕的那片故土 村——诗人梦牵魂绕的那片故土
►
► ►பைடு நூலகம்
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 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 于戍楼,终年61岁。当时黄庭坚的亲 于戍楼,终年61岁。当时黄庭坚的亲 属学生,无一人在身旁,范寥独自为 黄庭坚办理后事。 大观三年(1109年)春,由苏伯固、 大观三年(1109年)春,由苏伯固、 蒋湋护柩归葬修水县双井祖坟之西。 南宋绍兴初年,高宗中兴,追封直龙 图阁,加太师,谥号“文节”。
黄 庭 坚 在历史人生困境中的超越
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 刘吉山
提
纲
► 引言:黄庭坚的人生困局 ► 上篇:黄庭坚生平 ► 中篇:点铁成金
诗坛宗主 ► 下篇:长枪大戟 书法巨擘 ► 附说: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 附说: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 ► 结语:人格诗品衣被后世
文学地位和影响
►“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门四学士” ►“苏黄”并称, 苏黄”并称,
“山谷” 配“东坡” 山谷” 东坡” ►“江西诗派”宗师 江西诗派”
► 褒之者谓其“荟萃百家句律之 褒之者谓其“
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 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刘 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 抑之者则说他“有奇而无妙, 抑之者则说他“ 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 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 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 也”(王若虚《滹南遗老集》)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
诗者,人之情性也。 诗者,人之情性也。
非强谏争于庭, 非强谏争于庭, 怨忿诟于道, 怨忿诟于道, 怒邻骂坐之为也。 怒邻骂坐之为也。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
►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
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同儿戏”,至是首问焉。 ►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 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 亲见之,真儿戏耳。 亲见之,真儿戏耳。” ►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 壮之。 壮之。
上篇:黄庭坚生平 上篇:
前20年乡居游学 20年乡居游学
► 5岁能背诵《五经》 岁能背诵《五经》 ► 传说7岁作《牧童》,8岁作《送人赴举》 传说7岁作《牧童》 岁作《送人赴举》 ► 14岁(1058年)父黄庶卒 14岁(1058年 ► 15岁随舅李常到淮南游学 15岁随舅李常到淮南游学 ► 19岁乡试第一,礼部省试落榜. 19岁乡试第一,礼部省试落榜.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
►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
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 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 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 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 ► ► ►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本, 32.5厘米 厘米, 1822厘米 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 卷尾无书写纪年,约书于1095 1095年 卷尾无书写纪年,约书于1095年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 宋人轶事汇编》 独醒杂志》 录《独醒杂志》一则
临大节而不可夺
——人格与艺术的超越 ——人格与艺术的超越
►
►
北宋李纲《道卿邹公文集序》 北宋李纲《道卿邹公文集序》中说:士 之养气刚大,塞乎天壤,忘利害而外死 生,胸中超然,则发为文章,自其胸襟 流出,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贯通两宋文化精神而言之,南宋爱国志 士所表现的慷慨气质,与范、欧、苏、 黄等宋代士大夫襟抱、崇尚气节的精神 人格之间,有相互贯通的文化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