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教版选修4 3.3《盐类的水解》同步练习(含答案)

【整合】人教版选修4  3.3《盐类的水解》同步练习(含答案)
【整合】人教版选修4  3.3《盐类的水解》同步练习(含答案)

3.3《盐类的水解》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Na2S溶液

2. 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3. 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

主要原因是()

A.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

B.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小

D.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与氨水电离出OH-结合生成氨水

4.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AlCl3

B.KHCO3

C.Fe2(SO4)3

D.NH4HCO3

5.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HCN)<c (CN-) B.c (Na+)<c (CN-)

C.c (HCN)-c (CN-)=c (OH-) D.c (HCN)+c (CN-)=0.1mol·L-1

6.在10mL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

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c(Na+)>c(CH3COO-)>c(H+)>c(OH-)

B.c(Na+)>c(CH3COO-)>c(OH-)>c(H+)

C.c(Na+)=c(CH3COO-)+c(CH3COOH)

D.c(Na+)+c(H+)=c(CH3COO-)+c(OH-)

7.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 CO2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O3-)略大于c(CO32-) B.c(HCO3-)等于c(CO32-)

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D.c(HCO3-)略小于c(CO32-)

8.某氨水的pH=X,某盐酸的pH=Y,已知X+Y=14,将上述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后,

所得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c(NH4+)>c(Cl-)>c(H+)>c(OH-)

B. c(Cl-)>c(NH4+)>c(OH-)>c(H+)

C. c(Cl-)>c(NH4+)>c(H+)>c(OH-)

D. c(NH4+)+c(H+)=c(Cl-)+c(OH-)

9.有下列盐:① FeCl3② CH3COONa ③ NaCl,其水溶液的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②>③

10.室温时,pH=6的盐酸和pH=8的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 分别为x mol·L-1和y mol·L-1,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x ===10-2 y B.x ==102 y C.x ===y D.x >y

11.得到较纯的FeS沉淀,应在FeCl2溶液中加入的试剂

A.(NH4)2S B.Na2S C.H2S D.NaHS

12.FeCl3的水解方程式可写为FeCl3+H2O Fe(OH)3+3HCl,若提高水解程度采取的方法是

A.降温B.加入少量Na2CO3 C.加入少量盐酸D.增加FeCl3的浓度

13.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3-+H2O H3O++CO32-B.NH4++H2O NH3·H2O+H+

C.PO43-+H2O HPO42-+OH-D.H2O+H2O H3O++OH-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Na2S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

B.升高温度能使FeCl3溶液中的H+浓度增大

C.一切钾盐、钠盐、硝酸盐都不发生水解

D.醋酸盐溶于水能发生水解

15.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①NaHSO4② NaHCO3③ Na2CO3④ Na2SO4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

16.在Na2S溶液中c(Na+)与c(S2-)的比值是:

A.2 B.小于2 C.大于2 D.1/2

17.下列物质能与金属镁发生反应,并产生氢气的是

A.氯化铵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热的苯D.氯化铝溶液

18.分别将下列物质:①矾②Na2O2③NaCl④Ca(HCO3)2⑤FeCl3投入水中,对其溶液加热蒸干,

仍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③

19.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含N、P、K的三种化肥,对给定的下列化肥①K2CO3、②KCl、

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适当的组合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2020100810470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i:28 S:32 Cl:35.5 Na:23 Al:27 Cu:64 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 ) A.1 B.8 C.13 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 )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0.03 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 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 )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P.6)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mol H2(g)燃烧,生成1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 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 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P.14) 1.C(s)+O2(g)==CO2(g) ΔH=-393.5kJ/mol 2.5mol C完全燃烧,ΔH=2.5mol×(-39 3.5kJ/mol)=-983.8kJ/mol 2.H2(g)的燃烧热ΔH=-285.8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000kJ的热量,需要H21000kJ÷285.8kJ/mol= 3.5mol 3.设S的燃烧热为ΔH S(s)+O2(g)==SO2(g) 32g/molΔH 4g-37kJ ΔH=32g/mol×(-37kJ)÷4g =-296kJ/mol 4.设CH4的燃烧热为ΔH CH4(g)+O2(g)==CO2(g)+2H2O(g) 16g/molΔH 1g-55.6kJ ΔH=16g/mol×(-55.6kJ)÷1g =-889.6kJ/mol 5.(1)求3.00mol C 2 H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 2 H 2 (g)+5/2O 2 (g)==2CO 2 (g)+H 2 O(l) 26g/molΔH 2.00g-99.6kJ ΔH=26g/mol×(-99.6kJ)÷2.00g =-1294.8kJ/mol Q=3.00mol×(-1294.8kJ/mol)=-3884.4kJ≈-3880kJ (2)从4题已知CH 4 的燃烧热为-889.6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 2 H 2 放出的热量多。 6.CO(g)+H 2 O(g)==CO 2 (g)+H 2 (g)ΔH=-41kJ/mol 7.已知1kg人体脂肪储存32200kJ能量,行走1km消耗170kJ,求每天行走5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kJ/km×5km/d×365d÷32200kJ/kg=9.64kg 8.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kJ。快速奔跑1km要消耗420kJ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kJ÷420kJ/km=1000km 9.1t煤燃烧放热2.9×107kJ 50t水由20℃升温至100℃,温差100℃-20℃=80℃,此时需吸热: 50×103kg×80℃×4.184kJ/(kg?℃)=1.6736×107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6×107kJ÷2.9×107kJ)×100% =57.7% 10.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耐纶5m3×4.2×104kJ/m3=21×104kJ 聚氯乙烯50m3×1.6×104kJ/m3=80×104kJ 丙烯酸类塑料5m3×1.8×104kJ/m3=9×104kJ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 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 (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0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试题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Mg 24 A1 27 S 32 Cl 35.5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能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碱性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C. 铅蓄电池中,Pb02做负极 D. 铜锌原电池(稀硫酸做电解质)工作时,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 B. 1 moL H2生成1 mol H20时放出的热量就是氢气的燃烧热的值 C. 用1 mol/L的硫酸和适量的稀的Ba(OH)2溶液反应可以测量中和热的值

D. 条件相同,用16 g固体硫或32 g固体硫分别在02中充分燃烧,测定的硫的燃烧热不同 6. 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含OH-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 c(OH-)>c(H+)的溶液 D.能与金属A1反应放出H2的溶液 7. 对于反应4C0(g)+2N02(g) N2(g)+4C02(g),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 速率最慢的是 A. v(CO)= 1.6 mol/(L?min) B. v(N02)=0.9 mol/(L?min) C. V(N2)=0.25 mol/(L?min) D. v(CO2>2)=1.2 mol/(L?min) 8.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 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 C. 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D.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 9. 下列过程不需要通电就能进行的是①电离②电解③电镀④电化学腐蚀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2015年2月科学家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02的全过程(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000 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CO+O催化剂C02 B.该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钌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11. 下列关于Na2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电离程度小 B.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NaHC03溶液中滴加酚酞颜色更深 C. VLamoL/L的Na2C03溶液中,若C032-的数目为NA;则Na+的数目大于2N A D. CaC03在饱和Na2C03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K SP小 12已知:①4NH 3(g)+502(g)= 4N0(g)+6H20(g) H=-908 kJ/mol; ②N 2(g)+02(g) = 2NO(g) H= + 180 kJ/mol。 则汽车工作时氨气和N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2NH 3(g)+3NO(g) = 2.5N2(g)+3H20(g) H= —1808 kJ/mol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修4)期末复习试题:专题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修4)期末复习试题:专题 19 大题综合训练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原理综合题 -1 溶质CH 3 COONa NaHCO 3 Na 2 CO 3 NaClO NaCN Na 2 SO 4 pH 8.8 9.7 11.6 10.3 11.1 7.0 (1)上述六种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上述六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若欲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上表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每空填写一种物质)。 (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判断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________。 A.CH 3COOH+Na 2 CO 3 =NaHCO 3 +CH 3 COONa B.CH 3COOH+NaCN=CH 3 COONa+HCN C.CO 2+H 2 O+2NaCN=Na 2 CO 3 +2HCN (5)将CO 2 气体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农业、医药、国防和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I.(1)工业上用N 2和H 2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下列措施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且使平衡混合物中NH 3 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的是________。 A.降低反应温度 B.压缩反应混合物 C.充入 N 2 D.液化分离NH 3 (2)常温下向100mL0.2mo/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0.2mol/L的盐酸,所得溶液的 pH、溶液中NH 4+和NH 3 ·H 2 O物质的量分数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 习题参考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 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 第一章 坐标系 1.1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坐标轴,x 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 ,y )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x 1,y 1),P 2(x 2,y 2),线段P 1P 2的中点为P ,填表: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中点P 的坐标公式 |P 1P 2|=212212)()(y y x x -+- ??? ??? ?+=+=222121y y y x x x 二、.设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x ′=λx (λ>0) y ′=μy (μ>0)的作用下,点P (x , y )对应到点P ′(x ′,y ′),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1.2 极坐标系 一、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

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二、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 的极坐标是(0,θ),(θ∈R ),若点M 的极坐标是M (ρ,θ),则点M 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 (ρ,θ+2k π),(k ∈Z ).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三、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 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 ,y ),(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 ? ? x =ρcos θ, y =ρsin θ,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 ?? ρ2=x 2+y 2, tan θ=y x (x ≠0). 1.3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 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 (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 (ρ,θ)=0的点都在曲线C 上,那么方程f (ρ,θ)=0叫做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 二、圆的极坐标方程 (1)圆心位置 极坐标方程 图 形 圆心在极点(0,0) ρ=r (0≤θ<2π) 圆心在点(r ,0) ρ=2r cos θ(-π2≤θ<π 2 ) 圆心在点(r ,π 2 ) ρ=2r sin θ(0≤θ<π) 圆心在点(r ,π) ρ=-2r cos θ(π2 ≤θ<3π2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 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 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 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 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 是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是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l)+O2(g)===CO2(g)+2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5、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试卷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分,共?分) 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 = 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 c(CO) 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 2、硫酸是强酸,中学阶段将硫酸在水溶液中看作完全电离。但事实是,硫酸在水中的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第二步电离并不完全,其电离情况为: H2SO4=H++HSO4-,HSO4-H++SO42-. 请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Na2SO4溶液呈(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写出H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在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填编号)A.c(SO42-)+c(HSO4-)=0.1 mol·L-1 B.c(SO42-)+c(HSO4-)=2 c(Na+) C.c(OH-)=c(H+)+c(HSO4-) D.c(Na+)+c(H+)=c(OH-)+c(HSO4-) (4)已知0.1 mol·L-1的NaHSO4溶液的pH=2,则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SO42-的浓度 0.01mol·L-1(填“>”“=”或“<”)。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s)+C02(g) FeO(s)+CO(g) ΔH1=akJ·mol一 反应②2CO(g)+02(g) 2C02(g) △H2=b kJ·mol- 反应③2Fe(s)+02(g) 2FeO(s)△H3 (1) △H3=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500℃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0,在此温度下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和C02的起始量均为2.0 mol,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CO的平衡浓度为。 (3)将上述平衡体系升温至700℃,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是C02浓度的两倍,则 a 0(填“>”、“<”或“ =”)。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使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再通入CO2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4)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 (填序号)(图中V 是速率、φ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 二、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期中考试

揭阳市第二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科试题(专业) 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请用黑色笔答题,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在答题卡的相应信息点上涂黑,主观题请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相关元素相对原子量:Cl:35.5 H:1 O:16 Br:80 F:19 Na:23 N:14 C:12 Al:27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 2、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υ(A)=0.15 mol/(L·s),②υ(B)=0.6 mol/(L·s),③υ(C)=0.3 mol/(L·s),()④υ(D)=0.2 mol/(L·s)。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固) + H2O(气)= CO(气) + H2(气),下列条件的改 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变大 4、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 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固体②H2O ③NH4Cl固体④CH3COONa固体 ⑤NaNO3固体⑥KCl溶液 A.②④⑥ B.①② C.②③⑤ D.②④⑤⑥ 5、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6、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mol·L-1,c(SO42-)=0.8mol·L-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考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1期末考试卷 高二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C.温度、浓度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所以化学平衡一定会移动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c(H+)=c(OH-)=10-6 mol/L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2.已知化学反应①C(s)+1 2O2(g)===CO(g)ΔH=-Q1kJ/mol②2CO(g)+O2(g)===2CO2(g)ΔH=-Q2 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Q1、Q2均为正数,且其他条件相同)() A.C的燃烧热为Q1 kJ/mol B.2 mol CO(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 mol CO2(g)所具有的能量 C.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g)比生成CO(g)时放出的热量多 D.C燃烧生成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ΔH=-(Q1+Q2) kJ/mol 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4.对于A 2+3B2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2)=0.4 mol·L-1·s-1B.v(B2)=0.8 mol·L-1·s-1 C.v(C)=0.6 mol·L-1·s-1D.v(B2)=42 mol·L-1·min-1 5.一定量的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A(g)+y B(g) z 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 mol/L,保 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60 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物质B的转化率降低 C.x+yn,Q>0 B.m>n+p,Q>0 C.m>n,Q<0 D.m

高二化学选修四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

碣石中学高二级上学期期末考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Na23 Cl 35.5 Cu 64 Zn 65 N 14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核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⑧ C.①②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已知:2Zn(s)+O2(g)=2ZnO(s)△H= -701.0kJ·mol-1 2Hg(l)+O2(g)=2HgO(s)△H= -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 (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259.7 kJ·mol-1C. -259.7 kJ·mol-1 D. -519.4kJ·mol-1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 C.镁和稀硫酸反应? D.木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Ba2+、Cl–、NO3–B.Na+、Ca2+、I–、NO3– C.NH4+、Al3+、Br–、SO42– D.K+、Na+、HCO3–、SO42– 5、某溶液含有Cl-、Br-和I-三种离子,其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时,最先和最后的沉淀主要是()[已知:Ksp(AgCl)=1.8×10-10mol2·L-2、Ksp(AgBr)=5.0×10-13mol2·L-2、Ksp(AgI)=8.3×10-17mol2·L-2] A.AgBr,AgI??B.AgI,AgCl C.AgBr,AgCl ?D.一起沉淀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7、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 (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 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8、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为:Cu2++2e–= Cu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9、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 sp(AgBr)=7.7×10—13,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AgBrB.AgCl> AgBr>AgI C.AgBr >AgCl>AgI D.Ag Br >AgI>AgC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知识点和练习

高二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辅导教师:钟才斌 学校:姓名:教师评价: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