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示范教案(附板书)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1500字教案:《太空一日》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太空一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于小说《太空一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小说中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的思考和分析。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小说《太空一日》的封面和标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个标题有什么猜测?2.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小说《太空一日》,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思维导图或标记关键信息。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不同主题,并提出观点和理由,例如科技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类是否应该继续探索太空等。
4. 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整理学生的观点和反思,总结讨论的结果,提出问题:对于科技的发展和太空探索,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思考?六、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小说《太空一日》、课堂展示材料2. 学生准备:阅读理解题、讨论和展示材料七、教学评估1.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科技发展和太空探索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关于太空旅行的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太空旅行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
2. 难点: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圈点出重要的信息点。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把握文章脉络。
3. 深入研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答案。
4.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如介绍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际太空探索的进展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全文:总结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太空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借助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文章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及时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度过的一天,展示了太空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同时也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空生活和宇航员的工作,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生活和宇航员的工作,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太空生活的描述。
2.难点:宇航员的工作和太空环境的解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和宇航员的生活。
2.视频:准备相关的太空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太空生活。
3.讨论题目:准备一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析课文中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太空环境和宇航员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太空对人类的意义,讨论太空探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太空一日》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太空一日》初中语文课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太空一日》的作者和背景。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太空一日》的主题和内容。
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科幻元素和未来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
教材准备:《太空一日》的文章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听说过太空旅行吗?如果有一天你们有机会去太空,你们会选择做什么?”第二步:介绍《太空一日》(10分钟)简要介绍《太空一日》的作者和背景,包括作者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特点。
强调文章的主题,即对未来太空旅行的想象和科幻设想。
第三步:阅读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阅读《太空一日》的文章文本。
讨论文章中的内容,特别关注作者对太空旅行的描写和未来设想。
问学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哪些对太空的想象和科幻设想?”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以及与太空旅行和未来科技的关联。
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如对科学探索和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对技术进步和人类前景的思考。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太空一日》的主题和未来设想,以及文章的文学价值。
与学生讨论科幻文学的特点和作用。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报告,探讨他们自己对太空旅行和未来科技的想象和设想,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文学表达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太空一日》的背景、内容和主题,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空在太空中科学一神秘的敲击声日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 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 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标题: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空的定义和特点,并能描述太空中的日常活动和挑战。
2. 学习与太空相关的科学概念,如重力、天体运动和行星构成。
3.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投影仪2. 模型或图片展示太空中的天体运动和日常生活3. 世界太空史和相关科学书籍4. 配备合适的小组活动素材和实验材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使用一张太空图片或一个模型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太空的兴趣。
- 引发问题:你认为太空是什么?太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讨论太空中可能进行的日常活动和可能的挑战。
2. 基础知识学习(20分钟)- 讲解太空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无重力、真空、极低温等。
- 展示太空中的日常活动,如宇航员的工作,食物和睡眠等。
-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天体运动和行星构成,讲解相关科学概念。
3. 小组活动(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太空活动场景,如修理太空站、探测火星等。
-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故事情节,包括问题、目标和解决方法。
- 学生展示他们的故事并进行互动讨论,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团队合作经验。
4. 实验活动(30分钟)- 教师介绍一个与太空相关的实验,如水在太空中的形态变化或固体物体的重力实验。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5. 总结和评估(10分钟)- 教师对学生进行简要复习,并概括太空的特点和科学概念。
- 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问答评估,考察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四、拓展活动(根据需要)- 邀请科学家或宇航员讲解他们在太空中的经历和研究成果。
- 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章,并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太空探索主题研究。
- 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太空模拟实验或设计太空任务。
五、教学延伸:- 在相关科目的课程中,进一步探索与太空相关的知识,如物理、地理和天文学。
太空一日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板书设计:
1. 主标题:太空一日
2. 子标题:探索无限的宇宙
3. 板书内容:
- 一个太空背景,包括星星和行星。
- 板书上方画一幅宇宙飞船正从地球起飞的图像。
- 板书左侧画一张地球,用箭头标记出地球的位置。
- 板书右侧画一张火箭,表示宇宙飞行器。
- 在板书上方的空白处写上"太空一日",字体可以选择科技感较强的字体。
4. 辅助文字说明:
- 在地球图像旁边写上"地球",表明地球的位置。
- 在火箭图像旁边写上"宇宙飞行器",表示火箭的用途。
- 在太空背景下方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其他板书内容。
5. 可选添加的内容:
- 在太空背景的上方画出一个月亮,表示行星。
- 在太空背景的右下方画上一个小行星带,表示行星间的空间。
- 在太空背景下方的空白处添加太阳的图像,表示太阳系中心的太阳。
这样设计的太空一日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太空的概念和宇宙探索的重要性。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一、教学内容:太空一日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一日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了解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掌握太空一日的关键概念和相关术语;4.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10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太空的壮丽景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想象力。
-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太空中待上一整天会是什么样的体验?"2. 讲解太空一日的定义和背景知识(15分钟)- 给学生提供太空一日的定义:"太空一日是指在太空站中度过24小时的时间。
"- 介绍太空站的构成和功能,如国际空间站(ISS)等。
- 解释为什么太空一日的概念很重要,包括科学研究、太空探索、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应用。
3. 学习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0分钟)-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探讨太空一日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 分享太空站上的实验和研究项目,如医学研究、物理实验等。
-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的其他应用领域,如航天工程、卫星通信等。
4. 掌握太空一日的关键概念和相关术语(25分钟)- 呈现太空一日的关键概念,如重力、微重力、生物钟调整等。
- 解释这些概念的含义,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太空一日的行程表,并考虑其中的关键因素。
5.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20分钟)- 利用视频、图片和文章素材,让学生探索太空探索的壮丽景象和成就。
-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启发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鼓励学生自愿参加太空科学竞赛或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太空一日的定义和背景知识,了解了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我们掌握了太空一日的关键概念和相关术语,并通过小组活动设计了太空一日的行程表。
最后,我们培养了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深入了解太空探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一日
单位:民族中学备课人:李朋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科学的热爱。
教学方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屈原呵壁问天……人类用口耳相传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行过程中他又遇到哪些惊险呢?今天就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
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字词检测
1.正字正音
弧( ) 炽热( ) 轮廓( )
俯瞰()模拟( ) 遨游( )
严谨( )稠密( ) 概率(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 )
2.词语解释
千钧重负:比喻很重大的责任。
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五、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六、课文精读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
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
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
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的意义?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七、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47),惊心动魄的返航。
八、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
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九、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太空所见:我看到了什么太空所闻:神秘的敲击声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航天精神:坚韧仔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 十、 布置作业
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下周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