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共101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故曰不同。”
孔子的思想里也有许多落后和保守的 东西,比如他主张恢复周礼,有意制 造等级观念,看不起体力劳动,鄙视 妇女等。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我们 不能因为有这些落后和保守的东西, 就否定他有文化价值的东西。
孟子(约公元前385年一前304年),名 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据说他是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一生 不曾做官,专以讲述为业。其思想集 中反映在他与弟子共同编写的《孟子》 一书中。由于他对儒学的巨大贡献, 后世常把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学” 或“孔孟之道”。
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 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 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 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 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 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 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 “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 (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 带上一点“束修(脩 )”的,都收为
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 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 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 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 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 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 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 的兵赋军权。《论语· 八佾》:“ 孔子谓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 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 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 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
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他学 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四章 学术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第四章  学术思想

理论实践

秦始皇君臣崇尚法家,正是用法家学说 为指导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使法 家思想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法家 过分强调暴力,滥用民力,导致了农民 阶级和六国旧贵族的反抗,秦朝二世而 亡。

继起的汉朝虽然全面继承了秦朝的制度, 史称“汉承秦制”、“汉承秦法”,但 却不敢公然宣称用法家思想治天下,反 而大讲法家亡国论,而在具体行政执法 时又不能不采用法家的主张与政策。直 到汉武帝宣布“独尊儒术”之后,法家 学说仍然或隐或显地发挥作用。

2、以文字学为治学手段 从释字出发,通过解释文字的形义关系、 音韵关系,达到解释阐发经书义旨目的 的“汉学”。 《说文解字》、《尔雅》、《释名》。
3、学术传承上重视家法师说 立为学官者五经十四博士: 《诗》:齐、鲁、韩 《书》:欧阳,大、小夏侯 《礼》:大、小戴 《易》:施、孟、梁丘、京氏 《公羊春秋》:严、颜 各家自成体系,代代相袭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法家学说
法家是战国时期后起的一个学术派别, 因其力主“法治”,即“以法治国”, 故被称为法家。在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 革新中法家占据了统治地位。 其代表人物是韩非。

韩非

韩非(约前280— —前233年),韩 国人,出身于贵 族,他生性口吃, 但善写文章,与 李斯一同师从于 荀子,至秦国, 李斯忌其才而被 害。
庄子

庄子(前369— —前286年), 名周,宋国人。一 生只做过管理漆园 的小吏,其哲学思 想集中反映在《庄 子》一书中。

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东西;事物之间没有什么大 小、美丑、善恶、是非的区别,即万物 齐一无有差别,这就是庄子有名的齐物 论,又称万物齐一论。

第四章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上)

第四章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上)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 2. 3. 4. 5.
仁 礼 中和 重人事而轻天命 先进的教育思想

“仁者爱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庄子(约公元前 369-约前286), 名周,是战国中期宋 国蒙地(今河南商丘 市东北)人,战国时 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著有《庄子》,亦称 《南华经》 。


1. 自然无为 2. 强调矛盾对立双方的转化 3.强调绝对自由,尊重个体生命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 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 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 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 非以鸟养养鸟也。






巽绳结离目为网罟,佃渔通田鱼,田谓坤二, 巽为鱼,故结绳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巽为曲木,耒象,耒以运耜,艮手把耒入坤田, 巽草倒上,故耒耨之利,盖取诸益。 离五在中,为日中,通井巽为市,坎水艮山, 百货所出,否五之初,上下易位,震为交巽为退, 故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盖取诸噬嗑; 乾为衣,为治,坤为裳,故垂衣裳而治,盖取 诸乾坤; 巽为长木象舟,艮为小木象楫,坎为通,艮手 持楫,动舟于坎水,故舟楫之利,以济不通,盖取 诸涣; ……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 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 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 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 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 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 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 为不通乎命,放止也。" ——《庄子· 至乐》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礼是法的根 据,法的总纲;法是礼的体现,礼的 确认。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 化,不重刑罚,不足以维护统治。 荀子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 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还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
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道不 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 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社会治乱 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1)过犹不及: 《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 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何 晏集解引 包咸 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 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於善道。狷 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 其恒一。”” (2)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何晏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 故曰不同。”

孔子还主张统治者要“立信”,即政府要获 得人民的信任。孔子说:“政者正也,子率 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而 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他说:“导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 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
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 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 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 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 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 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 创造了以“仁”、“礼”、“中庸”、“教” 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 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孔 子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在中国历史 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弟子辑录而成 的《论语》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 说,是研究孔子及原始儒家思想的最直接也 最可信的资料。

(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完整版)中国古代思想⽂化中国古代思想⽂化⼀、儒家·春秋孔⼦:①“仁”仁者爱⼈。

(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和谐了⼈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忠恕”(⼰所不欲,勿施于⼈)②“礼”克⼰复礼。

(礼为西周等级名分制度。

)③为政以德,爱惜民⼒。

④对⿁神敬⽽远之。

⑤教育思想:有教⽆类,因材施教。

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未受到重视,汉代⼤⼀统后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传统⽂化的主流。

·战国孟⼦:①“仁政”(思想核⼼)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性善说③养浩然之⽓《孟⼦》在唐代以后被奉为经典。

荀⼦:①礼法并施②性恶论③朴素唯物主义“天⾏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要“制天命⽽⽤之”战国时百家思想的集⼤成者,对中国哲学产⽣深远影响。

·汉朝背景:汉初崇尚黄⽼之学,⽆为⽽治新儒学:董仲舒。

‘外儒内法’来源:《公⽺春秋》结合阴阳家、黄⽼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

①“天⼈感应”,神化皇权,“君权神授”,君主要施仁政。

②“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巩固⼤⼀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确⽴儒家在中国传统⽂化主流地位。

·宋朝背景:唐宋时三教合⼀成为潮流以“理”和“天理”为核⼼的观念体系,理是万物的本源: 存天理、灭⼈欲格物致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实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抽象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度论证专制统治的君⾂⽗⼦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陆王⼼学:南宋陆九渊⼼即理也⼼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求理⽅法:发明本⼼·明朝陆王⼼学:王守仁核⼼: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求理⽅法:发明本⼼,知⾏合⼀。

(宋明理学)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名分永恒性,⽤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们的⾃然欲求,产⽣消极影响。

积极意义:重视主观意志⼒量,注重⽓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我节制、发奋⽴志,强调⼈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的庄严。

第四章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上)

第四章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上)
——《庄子·至乐》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 仁 2. 礼 3. 中和 4. 重人事而轻天命 5. 先进的教育思想
“仁者爱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 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 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主
周易 庄子 孔子和儒家 韩非与法家 墨子与墨家
《周易》的内容
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 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 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括解释卦辞、爻辞共十篇,统称 《十翼》。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古者包牺氏 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尚象制器即按照形象之象、抽象之象而 进行器的发明创造也。器者,先进生产工具、 先进生活器具、先进武器也。
制器的目的是什么呢?在《周易》中可以
看出制器有这样一些目的:一、制器为发展
天下生产服务;二、制器为丰富人民生活服
务;三、制器为文明天下服务;四、制器为
民族安危服务。
巽为长木象舟,艮为小木象楫,坎为通,艮手 持楫,动舟于坎水,故舟楫之利,以济不通,盖取 诸涣;
……Βιβλιοθήκη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

古代学术思想一、孔孟之道二、老庄思想三、墨家学说四、法家学说五、汉代经学六、魏晋玄学七、宋明理学八、清代朴学一、孔孟之道(儒学)儒:原为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巫、史、祝、卜)——在社会变动中分化:君子儒(为诸侯执掌礼仪)小人儒(替人办理丧葬礼仪) ——孔门弟子的专称1、孔子(前551-前479)鲁司寇周游列国“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论语》中心思想——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爱人之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的具体要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言忠信,行笃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的平等与尊重完美的道德人格伦理观念:推己及人: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政治思想“正名”:按照一定是非标准恢复纲纪“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立信”:政府获得人民信任“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用道德教化治理国家,反对使用强权暴力“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毋意(臆测)、毋必(武断)、毋固(固执)、毋我(自以为是)”2、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孔子孙子子思门人一生未曾做官《孟子》亚圣思想核心——“性善”、“良知”重视主观精神的修养,“养浩然之气”以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义”补充“仁义为为人之“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舍生取义”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的人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思潮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思潮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 强调法治、权术、富国强兵等 政治理念
阴阳五行学说:以《周易》为 代表,强调阴阳五行的相互关 系和变化规律
医学:以《黄帝内经》为代表, 强调阴阳五行与疾病的关系, 以史事件的记录和研究,以 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评价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术思潮
对现代文化建设的启示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借鉴古代哲学思想,提升现代文化内涵和品质 借鉴古代学术思潮,推动现代文化创新和发展 借鉴古代哲学思想与学术思潮,促进现代文化多元化发展
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道德伦理,对现 代社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对现代社会治 理具有启示意义
帝内经》等
艺术:艺术发 展迅速,出现 了许多著名的 艺术家和艺术 作品,如《兰
亭集序》等
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潮发展的重要时期 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潮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同时也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 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潮注重经世致用,强调学以致用 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
了重要影响
第二章
中国古代学术思潮发 展历程
先秦时期的学术思潮
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主 张仁爱、礼义、忠诚、孝道等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等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主 张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
纵横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 主张纵横捭阖、外交策略等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 思想流派纷纷兴起,形成了百家
道家思想:强调 无为而治、顺应 自然,对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哲学、 艺术、医学等领 域产生了重要影 响
墨家思想:强调 兼爱、非攻、节 俭等,对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伦理 道德、社会政治 等方面产生了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