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引流术

合集下载

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腹 针建 立人 工气腹 后穿 刺 5 mm 的 Trcr oa 。紧邻 脐 孔 边 缘做 长约 2 m 弧形 皮肤切 口 , c 切开 方 向视囊 肿 位 置
于 3 ml且术 中术 后 均无 并 发 症 发 生 , 得 非 常 满 意 0 , 取 效果 。单 孑 法 的 主要 适 应 症 与 多 孑 法 的适 应 症 大 致 L L 相 同。单 孔 法 的禁 忌 症 除 多 孔 法 的禁 忌 症 外 , 勇 李 男r 等提 出更宜 单孔 法治 疗 肝 囊肿 的参 考 标 准 , 4 即对
体重指数 、 囊肿 大 小位 置 及腹 腔镜 视 野 等 方 面提 出 肝
而 改变 ; 准备 完毕后 第一 根 T o a 的双侧西 县 人 民 医 院普 外 科 , 北 郧 西 4 2 0 ) 郧 湖 4 60
【 要】 目的 摘
评 价 经脐 单 孔 腹 腔 镜 肝 囊肿 去 顶 减 压 术 的 疗 效 , 讨 该 技 术 在 基 层 医 院 中 应 用 的 可 行 性 及 推 广 前 探
景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在 我 院行 经 脐 单 孔 腹 腔镜 肝 囊 肿去 顶 减 压术 患者 1 例 的 临床 资料 。结 果 1 7 7例 均 一 次 性 手 术
果 。我 院近 期 在 外 院 号家 的 指 导 下 采 用单 孔法 经 脐 腹 腔镜肝 囊肿 去顶 减压术 1 7例 , 报告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超 声引导 下 经 皮 肝穿 刺 或开 腹 肝 囊 肿 去顶 开 窗引 流 术, 前者 创 伤 小 但 易 复发 , 后者 疗 效 好 , 创 伤 大 , 但 住
院 时 间 长 。随 着 腹 腔 镜 技 术 的 广 泛 应 用 , 腔 镜 开 ] 腹

腹腔镜与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与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对象为 2015 年 2 月至 2017 年 5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4 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各 42 例。微创组行腹腔镜下肝囊肿开 窗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肝功能情况、T 细胞亚群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微创 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微创组 AST、ALT、 TBil 及 D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微创组 CD4+, CD4+/CD8+、CD3+ 细胞的表 达均高于对照组,而 CD8+ 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别,不 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对患者创伤小,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快,降低肝 功能指标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囊肿;腹腔镜;开腹手术;开窗引流术;肝功能;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333.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34.004 本文引用格式:孙国煜 , 赵志铭 , 宫金伟 , 等 . 腹腔镜与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34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34
·论著·
腹腔镜与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

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体会

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体会

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体会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在肝囊肿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的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8例,以入院先后顺序为准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

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行辅助性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

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性护理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过程中可发挥加快康复速度、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囊肿患者;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护理措施;效果在肝囊肿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是时代发展所驱,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的有效途径。

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有必要给予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因此,我院对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效果进行探究,现进行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的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8例,以入院先后顺序为准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情况为:男25人,女19人,年龄在33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岁;对照组患者情况为:男21人,女23人,年龄在3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太大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行辅助线护理。

即:根据患者术中情况给予护理。

但在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需遵循无菌原则。

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

即: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其他护理。

在术前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开展健康宣教活动,使其了解相关知识,主动配合治疗;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需准备好抢救器材,以防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

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护理。

即: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为其提供低量吸氧;鼓励下床活动,讲述进食情况;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镇痛药物;引流管情况。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的护理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的护理
引流管护理
确保引流管放置正确、固定牢固,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03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 术的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腹部体征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 征,以及腹胀、腹痛等症状。
皮肤准备
术前需对手术区域进行皮 肤清洁和消毒,减少术后 感染的风险。
02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 术的术中护理
患者体位
患者体位
患者应取平卧位,头部略低,以 便于手术操作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固定体位
用约束带固定患者的四肢,防止术 中因体位变动影响手术操作。
监测体位
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和体位变化,如有异常及 时调整。
详细描述
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若发生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电凝、结扎等。 同时,根据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血压稳定。
气腹并发症处理
总结词
排气、缓解腹胀、吸氧
详细描述
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建立可能导致腹胀、呼吸障碍等并发症。术后应保持患者平 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于排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同时,给予吸氧,缓解气腹引 起的不适感。
改进措施的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改进方案。
优化流程和制度
根据实践经验和患者反馈,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和制度,提高护理质 量和效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 的颜色、性质和量,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治疗的护理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治疗的护理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治疗的护理作者:李海洋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

方法以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46例接受腹腔镜肝囊肿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常规皮肤护理,以及术后常规护理、科学饮食指导和引流管护理,观察术后腹部特征的同时,进行气腹并发症预防工作。

结果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患者38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出现肠麻痹症状4例,有2例出血,有2例胸腹皮下出现气肿,4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讨论对腹腔镜肝囊肿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常规皮肤护理,利于患者尽早康复,方法值得临床大量推广运用。

【关键词】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是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肝脏囊肿,其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约为3%,约有15%的肝囊肿会引发相应的并发症,主要治疗方式以开腹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治疗为主,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大恢复时间较长[1]。

过去几年来,在B超指导下进行囊肿穿刺抽液结合无水酒精注射术,能有效减少创伤面积治疗效果佳。

不过,很容易因为引流不通顺需连续穿刺,同时很容易引发感染和复发。

对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治疗既可以达到完全引流作用,又可规避连续穿刺和引起并发症,同时创伤面积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当前已经成为肝囊肿的主要质量方案。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46例接受腹腔镜肝囊肿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心理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术前为46例患者进行彩色B超、CT/MRI检查,均确诊为肝囊肿患者。

其中男性10例,女性36例;年龄分布31~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1.2)岁;其中单发囊肿40例,囊肿直径在5~15cm之间,多发囊肿6例,直径在4~8cm之间,大囊肿数量不超过3个。

1.2 护理方法1.2.1 术前护理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心理承受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安抚工作,并为患者讲解病情发展史和腹腔镜手术的有点,同时介绍同类患者手术的恢复情况,解除患者忧虑情绪,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手术。

肝囊肿介入注意事项

肝囊肿介入注意事项

肝囊肿介入注意事项
肝囊肿的介入治疗主要有经皮穿刺腹腔镜下肝囊肿扩张置管引流术和经皮穿刺肝囊肿注入硬化剂治疗两种方法。

以下是肝囊肿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1. 患者应在治疗前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2. 在术前,医生需要告知患者术前禁食,一般要求6至8小时内停止进食。

3.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对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患者进行慎重考虑。

4. 根据囊肿的大小和位置,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路径,避开重要血管和胆管,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操作时应注意消毒,使用无菌器械,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术后,患者需要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检查是否发生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7. 术后患者需要继续密切关注肝囊肿的情况,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术后效果。

总的来说,肝囊肿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操作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工作,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定期进行复查。

经腹腔镜肝囊肿囊盖切除术ppt课件

经腹腔镜肝囊肿囊盖切除术ppt课件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预防感染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定期 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同时给予
饮食和生活方面的建议。
PART 04
手术效果和预后
手术效果
手术成功率高
经腹腔镜肝囊肿囊盖切除术是一 种成熟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 较高,能够有效地切除囊肿,缓
解症状。
创伤小恢复快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经腹腔镜 手术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
术后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 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 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或复 发。
健康生活
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 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
遵循医嘱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 指导,按时服药、定期回 诊复查,以及注意术后护 理和康复。
PART 05
手术案例分享
案例一:患者情况及手术过程
在腹腔镜的帮助下,切 除肝囊肿的囊盖,并彻 底止血。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 症状,及时处理并发症 ,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 训练。
PART 03
经腹腔镜肝囊肿囊盖切除 术的手术步骤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囊 肿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 关系,评估手术风险。
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工作,确保 患者术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对有 特殊需求的患者进行特殊准备。

经脐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

经脐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

2.3 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 1例戳孔皮下渗血,对照组 出现 1例戳孔血清肿,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2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单纯性肝囊肿多为先天性非寄生虫性囊肿,好发于 20~50岁的女性,以右叶居多。对于无症状的肝囊肿 患者,无需特殊处理。巨大且伴有症状者,则应实施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 9月第 25卷第 5期 HENANJOURNALOFSURGERYSep2019,Vol25,No5
·108·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 9月第 25卷第 5期 HENANJOURNALOFSURGERYSep2019,Vol25,No5
经脐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
张运栋
河南西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西华 46660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西华县人民医院 2015-11—2018-04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应激反应;单纯性肝囊肿 【中图分类号】 R6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9)05-0059-02
单 纯 性 肝 囊 肿 是 临 床 常 见 的 肝 良 性 病 变,囊 肿 直 径 >5cm或出现症状时需实施手术治疗[1]。近年来随 着随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已成为治疗单 纯性肝囊肿的首选术式[2]。选取 2015-11—2018-04 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去顶减压术的 91例单纯性肝囊肿 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经脐单孔 和常规三孔法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91例患者均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确诊,囊肿直径 >5cm。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及临床资 料不全的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 46例经脐 单孔法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 20例,女 26例;年龄 41~ 68岁,平均 5444岁。体质量指数 185~241kg/m2,平 均 2122kg/m2。单发 30例,多发 16例。将常规三孔 法的 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 19例,女 26例;年 龄 42~68岁,平 均 6446 岁。 体 质 量 指 数 184 ~ 241kg/m2,平 均 2123kg/m2。单 发 31例,多 发 14 例。2组 患 者 的 一 般 资 料 比 较,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常规三孔法施术:气管插管全 身麻醉,头高脚低位。于脐上缘做 10cm切口,建立气 腹,压力维持 12~15mm Hg(1mmHg=0133kPa)。 放入 10mmTrocar和腹腔镜探查。于剑突下行 10mm 切口作主操作孔,于右肋缘下锁骨正中行 5mm切口作 副操作孔。置入器械,抽取少量囊液,判断是否同胆管 相通、囊内是否出血等。超声刀切除至少 1/2囊肿前 壁,将带蒂 网 膜 填 塞 囊 腔。 放 置 引 流 管,缝 闭 切 口,术 毕。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法:麻醉及体位同对照组,脐 上缘行 2cm 切 口,穿 刺 建 立 气 腹,压 力 维 持 在 12~ 15mmHg。置入 2枚间距 1cm的 5mm Troear。分别 置入腹腔镜和超声刀实施去顶减压术,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2)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引流术手术配合
适应症:
1.有症状先天性单纯性单发或多发性肝囊肿,直径>5cm
2.创伤性囊肿
3.边缘性囊肿,浅部囊肿距离肝表面1cm以内
4.囊肿与胆管不相通
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二、手术体位:平卧位(头高足低左侧倾斜位)
三、物品准备:大布包、手术衣、大洞、腹腔镜器械包、LC器械包、可吸收夹
钳、散叶钳、超声刀、3个10mmTrocar、腔镜套(3个)、洁净
袋、0号微乔、4-0三角华丽康、腹腔引流管、引流袋
四、仪器准备:摄像系统一套、超声刀、吸引器
五:手术步骤及配合
1、上腹部手术消毒: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2、铺巾:切口周围铺四块治疗巾,四把布巾钳固定,中单两块,切口处向上外
翻遮盖上身及麻醉架,向下外翻遮盖下身,铺大洞巾遮盖全身
3、协助医生一起连接摄像系统,超声刀,吸引器
4、于脐下缘做一弧形小切口,气腹针建立CO2气腹,控制腹内压于13-14 mm Hg 水
平,自脐下10mmTrocar 管置入30°腹腔镜,头高脚低15度左侧卧位,初步探查腹腔,仔细探查肝囊肿位置、大小以及数量
5、根据囊肿的部位决定操作孔的位置,在左锁骨中线肋缘下作10mm切口,剑突
下5mm切口,右腋前线肋缘下作10mm切口,置入相应大小的Trocar
6、递分离钳和超声刀,用超声刀头端刺破囊壁,递吸引器吸出囊液,提起囊壁顶
盖组织,用超声刀切除部分囊壁,囊壁切缘用超声刀止血
7、右肝叶下缘的肝囊肿,为充分暴露手术野,递散叶钳给一助压住大网膜,方便
主刀医生分离囊壁
8、尾状叶囊肿,用可吸收夹钳夹壁肝管,夹3-4个,超声刀离断,然后去除囊
9、检查是否已经去除所有肝囊肿囊壁
10、冲洗各肝囊腔,检查是否囊腔内囊壁是否出血和胆漏
11、没有出血或胆漏,放置引流管一根
12、0号微乔关腹,4-0三角华丽康作皮内缝合,贴切口敷贴,手术结束
六、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1、整理器械台,将手术器械分类放置,特别注意保护好镜头
2、术中集中注意力,传递手术用物时准确到位,动作轻柔迅速
3、及时清除超声刀刀头的焦痂组织,方便手术医生更好的使用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手术切口的感染
5、保护好术中取下的标本,术后及时登记处理
七、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检查各仪器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二氧化碳气源是否充足
2、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
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3、正确连接摄像系统、电凝线、气腹管、超声刀等设备,开机器调节腹压
4、根据手术过程按需添加用品,如可吸收夹等
5、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6、手术过程中要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严格控制非手术人员参观、流动,
减少感染机会
7、手术结束后,及时安置患者与平卧位,检查皮肤受压情况,整理患者衣裤,
保暖、防止受凉,超过2小时手术需填写“手术病人压疮预防监测单
8、麻醉复苏,病人清醒、病情稳定后,送回病房或监护室,做好术后交接班工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