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 共23页

合集下载

复习课件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复习课件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 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危害: ⑴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的践踏 刘少奇冤案 ⑵对国家各级党政机对关的破坏 全面夺权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冲击、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5. 结论:文革是一场…………
(一)徘徊中前进
文革结束和教训(1976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
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的政治制度(中共是执政党,民主 党派是参政党)
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 的政治制度又是什么?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体现了政 党竞争、三权分立等原则; ②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是执政党,民 主党派是参政党)
1956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 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 (1)人民民主(国家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 政治路线(中心转移)
组织路线(集体领导)
改革开放; 十六字法制方针
四、发展完善(法制
法治)
①初步构想:1980年 邓小平重要讲话
②1982年修改宪法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 ④1999年修宪 治国方略
(1)确立 了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
(2)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 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六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5张)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经过:(1)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 领导人宣布就职;(2)____________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 “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3)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1)国内的意义: ①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启了中 华民族发展的____________;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___港澳台问题辨析 (1)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 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2)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 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3)“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 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4)“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但首先得到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5)特别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共同点:都享有自治 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 主权实体的性质。
温馨提示1:易错辨析: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 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 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ppt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ppt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形成和创建的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 的政治制度。
3、三大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 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比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 (2)1954年宪法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 制度 (3)5个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 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
(4)意义:
少数民族:
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1、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 2、“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3、香港、澳门回归的成功范例。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 地位的不断提高。 5、民心所向。 6、阻力很大。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 (1)文革的历史教训
(2)十一界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
(背景、内容、意义) 提出法制建设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在国家和社会生 活方面已经基本有法可依。
1)1982年新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 进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物权法》……
2、改进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权利;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复习优秀课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复习优秀课件

4.海峡两岸关系
两岸 ①国民党退守台湾后,长期紧张,互不承认 ②蒋经国统治后期,仍坚持自己正统 关系 ③李登辉、陈水扁等上台后,两岸交流不正常 曲折 ④“台独”势力仍存在 海峡 ①共同点: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两岸 ②发展条件:大陆国力提高 关系 ③蒋经国统治后期顺应潮流 发展 ④李登辉上台后,大陆为“三通”作努力 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 台湾回归的意义: 与发展
考考你:少数民族知多少?
1 2 3 白 族 6 朝鲜族 黎 族 7 蒙古族 满 族 回 族
5
4
藏 族
8
高山族
中国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 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最早建立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
专题考点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 我国的国情决定: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 原因 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 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基本内容: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 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确 立 实 施 过 程
近几年,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高考中 已成为考查的热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3年全国卷以“民主与法制对中国革命与 建设至关重要”为主题,考查了4道试题。 2005年广东卷则考查了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等内容。去年全国卷中还考查了我国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内容。 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 发展特点,特别要注意分析现代史上民主政治 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历史启示。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第二轮政治史专题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历史课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 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 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 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 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 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热点、重点
【考点解析】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4.新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5.“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专题考点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程:新中国政权巩固后,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 路线和总任务,其根本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 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中国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近几年,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高考中 已成为考查的热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3年全国卷以“民主与法制对中国革命与 建设至关重要”为主题,考查了4道试题。 2005年广东卷则考查了我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等内容。去年全国卷中还考查了我国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内容。 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 发展特点,特别要注意分析现代史上民主政治 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历史启示。
◆07年考试大纲
现代中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效果
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平等地位,使各民族能够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 决策。
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各民族地区获得了更多的 自主权和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 化和社会发展。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依法治国战略取得的成果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了有法可依;加强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 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国战略的意义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国家 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改革开放后政治体制变革
政治体制改革启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 期,也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启动。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得到加强,如制定和完善法律法 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人
权保障等。
政治参与渠道拓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 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如实行 基层民主选举、推进网络问政等 ,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加广泛和
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 础。
1982年宪法及其修订历程
1982年宪法的制定背景与内容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 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课件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件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清单梳理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个性点拨
[概念阐释] “九二共识” 1992 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 1993 年的“汪 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易误指正]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区别 (1)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
——据《一份殖民主义者的自供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问题设置] 前香港总督全文泰是如何看待三个不平等 条约有关香港问题的规定的?
[答案提示] 认为:《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继续 有效,永远割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修订《展拓香港 界址专条》,对九龙半岛的租占应改为永久割占。
[归纳升华]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政策的异同
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①1949 年 9 月,_中__国__人__民__政__治__协__商___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成为新中国的 _临__时__宪__法___和建国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
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 务问题。
(2)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 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 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①“ 一个国家 , 两种制度 ”的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 府恢复对_香__港___、__澳__门__行使主权,向祖国的统一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 代表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 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教学课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教学课件

C.民主监督
D立与完善 ①体现原则:“民族平__等__、民族团__结___和共_同_繁__荣_”。( P96、100) ②过程:1949年《_共_同__纲_ 领》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_区__域_自治 ”。 19_5_4_年__《宪法》正式确认其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民__族__区域自治 法》颁布施行 (P100)
(2)“九二共识” ——1992年大陆_海__峡__两岸关系协 会与台湾海__峡__交_流基金会 商谈(汪辜会谈)中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_个__中__国 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 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
8、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以及海峡两岸的民
A.澳门回归后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澳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C.“一国两制”的保障
D.澳人的爱国爱澳
8、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以及海峡两 岸的民间交流 (1)《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元旦,_1_9_7_9_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 采用_和_平_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识P102图)
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一届全国人大 召开,标 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_根__本__制度。
③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全国__人__民_代_ 表大会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
(2)港澳回归的意义: ①对港澳: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 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对祖国: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 重要一步; ③对国际: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 出了新的贡献(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 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大典——开国大典
两部宪法——《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一届政协 一届人大、二届政协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共“八大”的探索(1956.9)----良好开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的践踏----重大挫折;
2、建立法律依据: ①1949年《共同纲领》;②1954年宪法。
3、概况: ①三级机构;②五个自治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评价: ①是根本政治制度;②实现了,保证了,促进了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小结:一个大典、两部宪法 三大制度、四次会议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条件、时间、标志、意义)
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2、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A、军事上: 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B、人心上: 全国人民热烈拥护; C、政治、思想、理论上: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组织上: 新政治协商会“共议同的纲召领开”;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时间:1949.9;
地点:北京;
内容:中心议题、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
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2)时间标志: 1949.10.1;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
A、结束压迫剥削历史;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新纪元;C、 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 (2)“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两种社会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 行资本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
(1)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
A、确立标志:人1民95民4年主9国月家,第一届全国人民人代民表代大表会大,会制制定宪法 B、主要内容:
①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C、特点: ①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 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B、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1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
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大杂居、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小聚居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实行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②民族分布特点
A、文革的发动: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B、文革对中国国家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有哪些主要表现?
①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 倒退;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遭到破坏;
③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 机之中。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重大转折;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发展完善;
D、意义:
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
供了保障。 《共同纲领》
代行
《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和发展:
目的是什么?
1初2、、步11建9945立94年年了中全共国国产人人党民大领政召导治开的协多商党会合更行议作好社和地会政扩主治大义协民建商主设制,。度团结民主党派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 政策》; 又称“九条声明”,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③ 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
2019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 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 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 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三个 有特定内涵的政治概念。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 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三个不同类型的制度 从制度类型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属 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 协商制度,属于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属于政党执政、参与政 权和干预政治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 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民族政策,其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