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组合及解释

合集下载

地震 断裂识别解释 组合

地震 断裂识别解释 组合

地震断裂识别解释组合
地震断裂识别解释组合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解释地震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断裂带或断层的技术方法。

该组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和分析手段:
1.地震勘探技术:通过使用地震波反射或折射的原理,对地下结构进行探测。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岩层的速度、密度和反射界面等信息,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断裂带或断层。

2.地震层析成像: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差异,构建地下速度结构的三维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断裂带或断层的位置、走向和形态。

3.地震波形分析:对地震波在不同位置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振幅、相位、频率等参数。

通过对比不同位置的波形差异,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而识别断裂带或断层。

4.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结合地震数据与其他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如地质图、钻井数据、重力和磁法测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构造和断裂带的特征。

5.三维可视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震数据和解释结果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断裂带或断层的空间分布和形态。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对地震断裂的识别和解释能力,为地震灾害评估、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技术选择和应用会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和数据可获取性进行调整。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 -回复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 -回复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回复逆冲断层是指断层面上的上盘相对于下盘以向上的方式移动,这种运动叫做逆冲。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是对逆冲断层在地质体中的不同形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和描述。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主要有平行层面型、弯曲型、斜截层面型和复合型。

平行层面型逆冲断层组合形式是指断层面与地层层理平行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逆冲断层与地层顺行伸展,断层面上的上盘相对于下盘以向上的方式移动。

这种组合形式常见于沉积岩层,尤其是沉积岩中的薄层。

弯曲型逆冲断层组合形式是指断层在地质体中呈弯曲状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逆冲断层与地层形成一个弧形,断层面上的上盘相对于下盘以向上的方式移动。

这种组合形式常见于折叠地带,如山脉区域。

斜截层面型逆冲断层组合形式是指断层面与地层层理倾斜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逆冲断层与倾斜地层交叉,断层面上的上盘相对于下盘以向上的方式移动。

这种组合形式常见于倾斜地层出露的地区。

复合型逆冲断层组合形式是指多个逆冲断层相互交错和叠加形成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多个逆冲断层形成一个复杂的断层系统,断层面上的上盘和下盘以不同的方式移动。

这种组合形式常见于复杂构造带。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对于理解地壳的构造演化和地质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逆冲断层组合形式的观察和研究,可以揭示地壳的变形历史和构造特征。

此外,逆冲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还对于地质灾害的评估和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逆冲断层组合形式包括平行层面型、弯曲型、斜截层面型和复合型。

每种组合形式都代表了不同的构造特征和地质演化历史。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能够为我们深入了解地壳的构造演化和地质变动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解释。

断层的组合类型

断层的组合类型

•断层很少单独出现,常由多条断层成带状组合在一起,延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形成断裂带,一般与褶皱带伴生。

逆断层可组合形成迭瓦式构造;正断层可组合形成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等。

•迭瓦式构造: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倾向一致,老岩层依次逆冲覆盖在新岩层之上,状似迭瓦。

它常同强烈褶皱伴生,断层走向与枢纽平行。

标志该区经历过强烈挤压。

•阶梯状断层: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正断层,倾向一致,断块呈阶梯状排列。

•地堑和地垒:由两条和多条正断层(或逆断层)组成。

相邻正断层倾向相向,中间断块下降,形成地堑;相邻正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

如汾渭河谷就是新生带形成的大型地堑。

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向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①地貌标志--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等;山脊及水系的错开或突然转折;泉、溶洞或湖泊的串珠状分布等。

②构造标志--线状或面状地质体被错移、中断等。

③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④断层擦面和构造岩• a 磨擦镜面(断盘沿断层面发生滑动,在坚硬的岩石表面上形成局部性的光滑面)、擦痕(由坚硬而细小的岩屑刻划而出的较为均匀细密的凹凸线条)、阶步(与擦痕近于垂直的台阶状起伏)。

•擦痕一端深,一端浅,由深至浅的方向指示对盘移动的方向。

•阶步:由缓坡到陡坡,指示对盘移动方向。

• b 断层构造岩•碾碎、变形、重结晶,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断层角砾岩:若角砾大小不一、棱角分明,无定向排列,胶结物多来自外源物质示正断层;若角砾有一定程度的圆化,或呈凸镜状,具定向排列,示逆断层或平移断层。

•碎裂岩和糜棱岩仅见于大型逆掩断层和平移断层中。

•⑤断层带中的构造强化现象:产状的急剧变化、片理化、节理化、揉皱等。

•⑥牵引构造。

•⑦岩脉、矿脉、蚀变带的线状分布。

• 5.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①.断层切断地层或岩体,则断层形成时代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之后。

A04-3第四章-节理-断层

A04-3第四章-节理-断层
镜面Polished surface, 擦痕 scratch and step, 阶步, 阶步, 镜面 牵引drag, 断层泥 断层泥fault gouge, 断层角砾岩 断层角砾岩fault 牵引 breccia, 碎裂岩 碎裂岩cataclasite, 糜棱岩 糜棱岩mylonite, etc.
依照它与枢纽的关系 According to its relation with the hinge
1-纵节理 longitudinal joint 纵节理 2-斜节理 diagonal joint 斜节理 3-横节理 cross joint 横节理
几种特殊的节理
• • • • 柱状节理 S或反 型张剪裂脉 或反S型张剪裂脉 或反 火炬状节理(张剪裂脉) 火炬状节理(张剪裂脉) 羽饰构造
断层构造岩、 断层构造岩、构造突变带等
4.4.4 断层形成时代 断层形成时代Time of fault formation
节理的频率 frequency of joints 节理的玫瑰花图 rose diagram of joint
节理等密图: 节理等密图:
①将所有数据投影到一张吴氏网上,是法线投影,得到极点图。 ②用密度计在极点图中统计,将统计结果标在图上 ③将统计数据中相同的数据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圆周上的线两端 具对称性,等值线百分比表示。 ④整饰:在相邻的等值线间用颜 色或花纹填上,写上图名,图例 和方位。 ⑤分析:节理等密图中密度最大 的区域代表节理的优选方位。
4.4.2 断层类型 Fault type (1)依照滑动方向分 According to displacement direction 依照滑动方向分,
正断层Normal fault 正断层 逆断层reverse fault 逆断层 左行, 平移断层 (左行 右行 Strike-slip fault 左行 右行)

断层典型组合类型

断层典型组合类型

断层典型组合类型在地壳浅部构造层次里,发育着类型不同、样式各异的断裂构造,它们在空间组合成各类几何形态。

产生这种情形的缘故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可能与岩石流变学和断裂形成时所处应力状态有关,有些那么与断裂运动有关。

图2-4-11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划分的断层和组合性断层Fig. 2-4-11 Classification of fault based on the relative movements of the two walls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d-逆-平移断层e-正-平移断层1.各类断层大体组合形态断层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要紧取决于一对共轭断层是不是以一样程度发育。

两组断层以一样程度发育时组成对称式,一组断层优先发育时组成非对称式。

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及其各自的构造样式也千差万别。

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单个断层面的产状形态不同和断层组合方式的不同而互为区分的(表2-4-1,图2-4-12)。

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的对称组合形态别离为地堑-地垒式、背冲式-对冲式和共轭走滑系。

在理想情形下,表现为地堑-地垒,背冲-对冲和两组共轭断裂各自大体上以等间距交替显现,这显然是由于两组共轭断层以一样程度发育所引发的。

可是,如此的理想情形并非常见。

正、逆和走滑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形态,平面状断层面组合别离为阶梯式、半地堑式及书斜式(正)、单冲式(逆)和平行式、羽状及雁行式(走滑);具曲面状断层面时别离为叠瓦式(正和逆)和正或负花状构造(走滑)。

一样情形下,在正、逆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里每种构造样式中的所有断层面偏向与同名断盘(意指或均为上盘或均为下盘)运移方向,或共具相同优势方向(例如书斜式或叠瓦式的正断面偏向与上盘滑向共具相同优势方向),或各具相反优势方向(例如单冲式或叠瓦式的逆断面偏向与上盘滑向各具相反优势方向)。

至于走滑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其断层走向和滑移方向也具优势方向。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震反射标志层答案:指波形特征突出、稳定且分布广泛、地质层位明确的同相轴或波组。

一般具备两个条件:①容易识别且能广泛追踪;②地质意义明确,能反映盆地内构造-地层格架的基本特征。

2、波组与波系答案:同相轴是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相同相位的连接线。

波组是相邻若干个有一定特征且横向稳定的同相轴的组合。

一般由一两个强振幅与若干弱振幅波组成。

波系是相邻若干个有一定特征且横向稳定的波组的组合。

3、不整合面答案:不整合是指地层序列中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

当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时,该接触面则称为不整合面。

4、顶超答案:界面之下的同相轴呈切线逐渐终止于该界面下,界面之下地层单元的厚度在横向上变化不大。

常与三角洲等进积显著的沉积体相伴生,与沉积过路面相对应。

5、层序(三级):以局部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面为界,表现为一个沉积旋回,与盆地规模的基准面旋回相对应。

不同层序组中的三级层序在层序结构,沉积体系配置特征上有显著区别。

7、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一般指波峰或波谷。

8、构造样式:是指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和应力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的总体特征,是了解特定构造变形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构造变形的总体概貌。

9、上超:界面之上的同相轴由盆地原始的低部位向高部位逐个终止于其下倾角更大的同相轴之上,是超覆不整合面的表现。

10、地震反射构型:指同相轴的形态和叠置关系。

11、地震反射结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包括其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波形和连续性四个方面;12、地震反射连续性:指同相轴的视振幅、视频率在横向上的稳定程度。

本质上反映的是界面上、下岩性差别或界面间距在横向上的稳定程度。

13、不均匀加积:同一地层单元内的岩性横向上变化较大,岩层厚度也不稳定,但总体上沉积速率较接近。

14、进积:逐渐变年轻的准层序逐层向盆地方向沉积并可延伸较远,即反映了沉积体系不断向盆地方向进积的过程,其沉积速率比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地质现象‎,我国华北、苏北、江汉、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地区断层‎都相当发育,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正文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标准层错‎断和波阻系的‎错断,在断层两侧波‎阻关系稳定,波阻特征稳定‎,这一般是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是基底大断层‎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波的干涉等引‎起,区别他们要综‎合考虑上下波‎阻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常表现为‎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都是一‎样的影响。

5.异常波的出现‎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中断处‎往往伴随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它‎们一方面使记‎录复杂化另一‎方面成为确定‎断层的重要依‎据一、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图一所示是水‎平地层中直立‎断层、倾斜正断层、倾斜逆断层的‎断层模型和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反射剖‎面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处出‎现绕射波。

4-1.断层一(要素分类组合)

4-1.断层一(要素分类组合)

P2-3
该断层带宽约8 该断层带宽约8M,由三部分组成,由左至右依次为: 由三部分组成,由左至右依次为: 炭化片岩带;断层脆性破碎带;片岩漆褶带。 炭化片岩带;断层脆性破碎带;片岩漆褶带。
断层
二、断盘: 断盘:
Ⅱ 几何要素 P2-2
是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如 果断层面是倾斜的,位于断层面上侧的一盘为上 上 下盘。如果断层面 盘,位于断层面下侧的一盘为下盘 下盘 是直立的,则可按断盘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描 述,如东盘、西盘或南盘、北盘等。如果根据两 盘的相对滑动,则将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 上升盘, 上升盘 相对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下降盘。 下降盘
(二)组合型式
正断层可以单独发育, 正断层可以单独发育,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地质背景 上,由一系列断层构成特定的组合形式,其组合型式主要有: 由一系列断层构成特定的组合形式,其组合型式主要有: 地堑、地垒、阶梯状、环状和放射状、雁列式、块断型六种。 地堑、地垒、阶梯状、环状和放射状、雁列式、块断型六种。
Ⅱ 几何要素 P3
三、位移: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可分为直移和旋转。多数断层常兼具有两种
运动。断层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在理论上尤其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 一 滑距 滑距: 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两个对应点之间的真正位移距离称为总滑距 总滑距(图6-1Iab) 总滑距
断层
总滑距在断层面走向线上的 分量称为走向滑距 走向滑距(图6走向滑距 1Iac)。走向滑距与总滑距之 间的锐夹角∠cab为总滑距或 擦痕的侧伏角。 总滑距在断层面倾斜线上 的分量称为倾斜滑距 倾斜滑距(图6倾斜滑距 1Icb);总滑距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长度称为水平滑距 水平滑距(图 水平滑距 6-1Iam); 总滑距、走向滑距、 总滑距、走向滑距、倾斜 滑距在断层面上构成直角三 角形关系。 角形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组合及解释
在地震勘探圈闭评价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油田早期勘探多以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中断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横向上、纵向上短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都可能存在,这种断层有种说法叫“油源断层”或“控油断层”等;断层也可以实现油气的封堵,尤其是那种反向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目的层储层正好对接致密泥岩;或形成断鼻构造、或形成断块构造。

在地震解释流程中,断层和层位追踪解释是核心。

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的直观反映是波组错断、扭曲以及振幅和频率的突变,在断层两侧体现出地层产状不同、构造变形不协调、地层厚度不同等特征。

如下图:
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
断层组合形态基本包括如下几类:
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
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

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选定某一层位面上各层位段与断层段在剖面上的交点(断点)分布规律,再根据用户对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该层位面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

如下图:
由于断点来源于剖面,断层组合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所以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必须要平剖吻合。

在描述上,断层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包括:“Y”字型、反“Y”字型、阶梯状或雁形、
平行排列等,平面上组合方式包括:斜列状、
网状、放射状、硫状、树枝状等。

在组合时对于单个断层,要确认是否存在,尤其是断层末端,具体会延伸到平面上
哪个位置。

由于解释时密度不可能达到1x1的测网,所以有时候断层末端可能需要推测。

另外断层的末端是否能与其它断层搭接,这也需要去剖面上检验,也就是剖面上的组合样式如何能在平面上体现。

在组合时一级、二级断裂属于主控断层,
在工区内延伸较长,断层多边形也会相应的粗一些,三级、四级断层有可能直接搭接在主断层上,断层多边形可以相应细一些。

在切割关系上,一般新断层切割老断层。

相干体技术在解释断层和断层组合时有非
常有用的帮助,可以直接从相干切片上看清楚断层的切割关系,通过浏览相干切片方式摸清楚断裂的立体展示。

但这种技术对三维很适用,二维测线断层组合就需要平面与剖面的反复对比。

如下三维的相干切片,利用该切片指导就能很好的把断层组合起来,包括主断裂、分支断裂的走向、断层延伸等都很清楚的可以在相干切片上识别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