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GJ26—82

(试行)

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烟风

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GJ26—82

(试行)的通知

(82)火设字第65 号

为适应电力工业的发展和满足设计工作的需要,我局委托华东电力设计院在原“火力发

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导则”初稿的基础上,经补充修订,编制了“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

道设计技术规定”。1980 年4 月由我局组织对本规定送审稿进行了审查,现批准颁发(试行)。

本规定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妥之处,请随时函告我局及华东电力设计院,以便进行

修改补充。

1982 年3 月17 日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应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装维修方便,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输送介质的流量和参数应满足燃烧和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

二、节省投资和降低运行费用;

三、运行、维修和加工、运输、安装方便;

四、管道、零部件及支吊架等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五、考虑防爆、防磨、防堵、防漏、防震、防雨、防冻、防腐蚀和防噪声等问题,并采

取有效措施。

第 1.0.2条本规定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容量为65~1000t/h 等级的燃煤锅炉的钢结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对于非金属结构烟风道仅提出有关工艺设计的要求。

对于燃油和燃天然气锅炉的烟风道,以及容量小于65t/h 和大于1000t/h 等级的燃煤锅炉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 1.0.3条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范围如下:

一、烟道:锅炉空气预热器出口至烟囱前的烟道;烟气再循环管道;磨煤机干燥用的高

温烟气管道;低温烟气管道和混合室至磨煤机进口的干燥管等。

二、冷风道:吸风口至空气预热器的冷风道;磨煤机调温用的压力冷风道;锅炉尾部支

承梁的冷却风管道;磨煤机的密封系统管道;低温一次风机或低温干燥风机的进口和出口风道;微正压锅炉的有关密封管道等。

三、热风道:空气预热器出口风箱;喷燃器的二次风道;炉排锅炉的一次和二次风道、

热风送粉用的热风道;磨煤机干燥用的热风道;排粉机进口的热风道;高温一次风机进口的

热风道;烟气干燥混合器的热风道;热风再循环管道;邻炉间的热风联络管;三次风喷口冷却风管;风扇磨密封管道等。

空气预热器低温段出口至磨煤机和排粉机的温风道。

四、原煤管道:原煤仓至给煤机和给煤机至磨煤机的落煤管;金属小煤斗;炉排锅炉炉

前煤仓的落煤管等。

五、制粉管道:磨煤机至排粉机的制粉管道;细粉分离器至煤粉仓和螺旋输粉机的落粉

管;螺旋输粉机的落粉管;粗粉分离器的回粉管;煤粉仓的放粉管;吸潮管;防爆门引出管

等。

六、送粉管道:排粉机、粗粉分离器或一次风箱至喷燃器的一次风道;三次风道;乏气

管道;给粉管;干燥剂再循环管等。

七、其他有关管道。

第 1.0.4条选择烟风煤粉管道的介质流速,应考虑介质特性、设备条件以及合理节省运

行费用和基建投资等因素。对于煤粉管道和烟道,尚需考虑防止堵粉、过量积灰和磨损的要

求。

锅炉额定负荷时的设计流速可按表1.0.4 所列数值选用。

表1.0.4 烟风煤粉管道的推荐设计流速①

注:①当烟风道内单位流量(m3/s)较小时,可取推荐流速范围内的较大值,反之取较小值。

烟风道推荐流速适用于较长的管道,对于短管道中的流速,可根据设备的接口尺寸确定。

②对于非金属材料的吸风道宜取下限值。

③核算剩余压头后取用。当剩余压头较大时,推荐的流速上限值还可适当提高。

④当原煤水分变化较大时,对通往磨煤机和高温干燥风机的热风道宜取下限值。

⑤对于内壁敷设耐火砖的高温烟道和混合烟道,当制粉系统抽吸能力许可时,宜选取较

高流速;对内壁不敷设耐火砖的混合烟道,宜选取较低流速。对钢球磨煤机贮仓制系统,应

综合考虑布置、系统漏风和风机耗电等因素后选取。

⑥空气预热器通往除尘器的烟道,当燃用高灰分且磨损性较强的燃料时,宜取下限值。

对于非金属材料的烟道,亦宜取下限值。

⑦按磨煤机可能出现的较低负荷的运行方式,核算送粉管道流速不应低于18 m/s。

⑧当气粉混合物温度超过260℃时,宜取推荐流速范围内的较大值。在高海拔地区,经

修正后的热风送粉流速,不宜超过35 m/s。

第 1.0.5条确定在海拔标高大于300m 地区的烟风煤粉管道截面时,应考虑大气压力降低的影响,对介质的容积流量和表1.0.4 的推荐流速进行修正。

760

烟风道的流量修正系数为B,流速不作修正。

式中 B 为当地海拔标高下的年平均大气压力,mmHg**法定计量单位中压力单位为帕(Pa),1mmHg=133.32 Pa。

中间贮仓制系统的制粉管道的流量、流速的修正系数均为(760/B)1/2。

中间贮仓制系统的送粉管道和直吹式系统的制粉管道、送粉管道的流量修正系数为

760/B ,流速修正系数为(760/B)1/2。

第 1.0.6条确定烟囱出口的烟气流速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性、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有利于降低地面污染物质浓度等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宜采用较高流速,但不宜超

过35m/s。

在烟囱不出现正压的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烟囱及砖烟囱的出口烟气流速,可按附录二选用。

在确定几台锅炉合用一座烟囱的出口烟气流速时,尽可能使投产初期烟囱的出口烟气流

速不在5~8 m/s 以下运行。

第 1.0.7条烟风煤粉管道及零部件,应优先采用典型设计。

第 1.0.8条在烟风煤粉管道设计中,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遵守国家和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程的规定。

第二章管道布置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 2.1.1条烟风煤粉管道的布置应根据燃烧系统进行设计。在进行锅炉房和煤仓间的总体设计以及锅炉制造厂进行炉架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烟风煤粉管道的布置要求。

第 2.1.2条烟风煤粉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道内的烟气、空气和风粉混合物分配均匀;

二、避免原煤、煤粉以及飞灰的沉积和堵塞;

三、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应考虑防止传递震动和传递荷载的设施;

四、满足热补偿要求;

图 2.1.4 扶梯上方管道布置

五、管线短捷,选型合理,减少零部件的品种、数量;

六、管道布置宜对称,力求层次分明、整齐美观,注意整体性和一致性;不妨碍通行,不影响邻近设备、管道的操作和维修;

七、需要操作和维修的零部件设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方;

八、考虑装设锅炉运行所需测孔的位置和进行热效率试验的要求。

第 2.1.3条当锅炉为露天及半露天布置时,烟风煤粉管道宜布置在有遮盖的地方。对于室外布置的管道,其表面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

第 2.1.4条主厂房内通道上方的管道,其最低点与地面、楼板或扶梯的垂直净距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检修时需通过机动车辆的主要通道,一般不小于2500 mm;

二、对一般通道不小于2000 m m;

三、布置在扶梯上方的管道(图2.1.4),其保温外表面与扶梯倾斜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表2.1.4 所列的数值。

表2.1.4 管道表面与扶梯倾斜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

第 2.1.5条除受地位限制的管道(如送风机的吸风道、锅炉附近的烟风道、送粉管道以及给粉机下的送粉管)外,相邻管道之间及管道与设备、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宜小

于表2.1.5 所列的数值(对于保温管道系指保温层外表面之间的净距)。

表 2.1.5 管道与周围的净距(mm)

第 2.1.6 条 烟风煤粉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仅当所连接的设备、部件为法兰接口或检修 时需要拆卸的管段才采用螺栓连接。

第 2.1.7 条 “Z”形和空间弯头的两弯头内侧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8 倍当量直径,当不

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宜采用表 2.1.7 所列数值。

表 2.1.7 两弯头内侧之间的距离 L (mm)

对于“П”形弯头可按表 2.1.7 中数值采用。

D =2ab

dl a b 式中 D dl ——当量直径(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管道直径),mm ;

a 、

b ——矩形管道的两个边长,mm 。

(2.1.7)

第 2.1.8 条 当弯头后紧接收缩管时,宜用收缩形弯头;当弯头后紧接扩散管时,宜用等 截面弯头再接扩散管。

第 2.1.9 条 离心风机出口处应紧接扩散管,扩散管后的弯头方向宜与风机叶轮的旋转方

向一致。如起吊风机转子有困难,则在扩散管长度满足要求或装设导向叶片时,可与风机叶

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第 2.1.10 条 下列情况应装设补偿器:

一、管道自身不能补偿热膨胀和端点的附加位移;

二、需要控制传递震动、传递荷载的管段,例如送风机出口和吸风机进、出口处的管段。 第 2.1.11 条 管道上装设补偿器时应考虑安装、冷拉和维修所需的空间。

相邻的平行管道上的波形补偿器如不能并列布置时,可错开布置,前后错开的净距不宜 小于 300 m m 。

垂直管道上的补偿器,当布置在楼板或地面以上时,其净空高度不宜小于

2000 m m ; 当布置在楼板下面时,与梁、板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300 mm 。

第 2.1.12 条 接入炉烟混合室的冷炉烟管道、热风调温管道,宜与混合室气体出口方向 取得一致;当布置有困难时,可斜接入混合室,但其夹角应尽量小。

第 2.1.13 条 落煤管、回粉管、干燥剂再循环管和防爆门短管应接入磨煤机进口炉烟干 燥管内与耐火材料的内壁齐平。

落煤管接入磨煤机进口干燥管(包括抽炉烟的干燥管)的位置,应避免燃煤落入该管道的 水平段内。

第 2.1.14条根据厂房条件,对钢球磨煤机和风扇式磨煤机进口垂直干燥段的高度应布置得尽可能高些。

第 2.1.15条风门及其传动装置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风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或传动装置的设置;

二、电控、气控传动装置或远方传动装置的风门,应布置在热位移较小的管段上;

三、串联装设和布置在异形管段附近的风门的挡板应能完全开启,且不妨碍装设传动装

置;

四、需同时进行配合操作的手动风门,则风门的操作装置宜集中布置;

五、经常操作的手动风门的传动装置,宜布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六、为避免电控传动装置的有关设备受水、汽和高温的影响,风门的布置应予创造必要

的条件。

第 2.1.16条风门的操作手轮呈水平布置时,手轮面与操作层的距离宜为900mm;当垂

直布置时,手轮中心与操作层的距离宜为900~1200mm。

当手轮位于操作平台以外时,手轮面或手轮中心与平台栏杆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

当几只手轮并列布置时,手轮轮缘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50mm。

第 2.1.17条再生式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道和进口冷风道,宜装设除灰孔。当设有冲洗

装置时,烟道和冷风道应有0.05 的放水坡度,坡向烟道的放灰斗或最低处,并设放水管。

第 2.1.18条防爆门的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防爆门布置在便于检查和维修的管段上,其上部维护设备的地方,应为无孔平台。

如爆炸喷出物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沉落在附近的电缆、油、气管道上时,则应采取保护措施或采用引出管,引至安全地点或室外。

带引出管的防爆门,膜板前的短管长度不大于 2 倍的短管当量直径,膜板后的引出管长度不大于10 倍的引出管当量直径。

引出管宜尽量减少转弯,其截面积不得小于防爆门的截面积。在紧邻防爆门上方的引出管处设置检查孔。当引出管引至室外,其端部向上时应装设防雨罩。

二、防爆门应布置在靠近被保护的设备或管道。膜板前的短管长度不大于10 倍的短管当量直径。

三、防爆门前的短管宜垂直布置,当倾斜布置时,其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不小于45°\u12290X

四、室外防爆门的膜板面应与水平面成45°\u30340X夹角,否则应有防雨雪的措施。

第 2.1.19条管道穿过墙壁、楼板或屋面,所设预留孔的内壁与管道表面(包括加固肋及保温层)之间的净距,一般为30~50mm,当管道的径向热位移较大时,应另加考虑。管道穿过屋面或各层楼板时应有防雨或挡水措施。

第2.1.20条钢制烟风煤粉管道中的介质温度大于50℃或由于防冻需要应给予保温。保温层的厚度若小于加固肋的高度,则应对保温层和加固肋进行调整。

第2.1.21条对经常操作或检修的管道零部件,如防爆门、人孔、锁气器、木屑分离器、煤粉取样装置、通煤孔、手孔等,宜设置维护平台。

平台一般由格栅制成,荷载按200 kgf/m2法定计量单位中力的单位为牛(N),1kgf=9.8N。

设计。

第 2.1.22条送粉、制粉管道和烟道中易磨损的弯管和零件,宜采取防磨措施。当敷设

防磨材料时,应避免增加阻力和造成煤粉沉积。

第二节烟道

第 2.2.1条烟囱进口总烟道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砌的烟道。对燃用高硫分燃料的烟道

应采取防腐措施。

第 2.2.2条烟道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避免出现“袋形”、“死角”以及局部流速过低的管段;

二、当数台吸风机的出口烟道接入总烟道时,总烟道内各截面处的流速不宜有显著差别,并避免烟气冲撞;

三、进入各台除尘器的烟气分配均匀;

水膜式或旋风式除尘器进口前的烟道走向应与设备的连接管方向一致,不应设置反向连

续转弯。相邻两台水膜式除尘器出口公共烟道的气流宜与除尘器气流旋转方向一致。

电气除尘器进口的气流应分布均匀。

第 2.2.3条数台吸风机的出口烟道接入总烟道时,在风机出口处宜装设插板门或其他型式的隔断门。

第 2.2.4条除燃用无烟煤外,在空气预热器出口至除尘器进口的烟道上,宜装设防爆门。防爆门可装在靠近空气预热器烟道的上部。从除尘器至烟囱的烟道,不论燃用何种煤均不装

设防爆门。

防爆门的数量不应少于2 个,其总面积为:

容量≤220t/h 等级的锅炉,不小于0.4 m2;

容量400~670 t/h 等级的锅炉,不小于0.6 m2;

容量1000 t/h 等级的锅炉,不小于0.8 m2。

第 2.2.5条下列各处应装设人孔:

一、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道联箱;

二、湿式除尘器进口洗涤栅及文丘里除尘器喷嘴前的烟道;

三、除尘器进出口的烟道联箱;

四、抽取高温炉烟的管道及其混合室;

五、吸风机进口烟道(进风箱上已有人孔的除外),烟囱进口的总烟道。

人孔宜设在便于出、入的烟道侧壁下部。

在容易积灰处应装设除灰孔。除灰孔设在烟道底部。

第 2.2.6条高温炉烟管道的布置,应便于敷设耐火材料以及检查和维护。

第 2.2.7条烟气、热风混合室应布置在抽炉烟口附近。

第 2.2.8条高温炉烟管道如采用管内敷设耐火材料与管外保温的方式,则管壁温度不应大于400℃;如采用管内保温,则管壁温度不应大于50℃。

第 2.2.9条高温炉烟管道上的密封式波形补偿器,应与管道一样敷设耐火或保温材料,并有防止耐火材料等落进波节内的措施。补偿器内的耐火材料应设置伸缩缝,缝内填塞石棉绳。

第 2.2.10条在高温炉烟管道的风门两端敷设耐火材料,应根据风门结构,并保证风门

挡板能完全开启。

第三节冷风道

第 2.3.1条送风机吸风口的位置宜满足下列要求:

一、室内吸风口的位置可靠近锅炉房的高温区域;

二、露天及半露天锅炉采用室外或就地吸风;

三、室外吸风口的位置应避免吸入雨水、废汽和被污染了的空气。

第 2.3.2条布置在送风机前的暖风器宜设不经过暖风器的旁通吸风道;布置在送风机后并使用时间较短的暖风器,宜采用易拆卸的结构型式。

第 2.3.3条当一台锅炉配有两台送风机时,吸风道和送风机与空气预热器之间的连接管

道宜对称布置,使风量分配均匀。管式空气预热器进口的冷风道布置,还应避免气流对冲。

第 2.3.4条当送风机吸风道竖井采用非金属结构时,应充分利用厂房墙、柱结构作为风道壁。风道截面的长宽比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但其任一边的内宽不宜小于700 mm。风道

内壁应光滑。

第 2.3.5条热风再循环管与主吸风道连接时,应力求不影响主吸风道的流动阻力

第 2.3.6条送风机进口(进风箱上已有人孔的除外)空气预热器进口风道或联箱均应装设人孔。

第 2.3.7条当一台锅炉设有二台送风机时,其出口宜装设插板门或其它型式的隔断门。

第四节热风道

第 2.4.1条通往一次风联箱和磨煤机的热风道,均宜从空气预热器出口联箱单独引出。

在确定接口位置时应充分考虑磨煤机的启、停和风量调节对二次风量的影响。

第 2.4.2条热风送粉系统一次风联箱的布置位置,应高于气粉混合器。

第 2.4.3条通往三次风喷口的冷却风管,应在三次风管的上方且顺着三次风气流方向接入。

第 2.4.4条除燃用无烟煤外,在靠近钢球磨煤机、高速磨煤机进口干燥管上均应装设防爆门,防爆门的面积不得小于该管道截面的70%。

第 2.4.5条热风调温用的就地吸入冷风门,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磨煤机进口热风道上的冷风门应靠近磨煤机布置;

二、磨煤机和排粉机进口的冷风门,宜装在两个挡板门之间,若装在两个挡板门之后(按气流方向),则在两个挡板门之间装设一个D g100 mm 的通大气门;

三、冷风门的吸入管端部应装设滤网和收缩管;

四、冷风门吸入管宜水平布置,避免朝向邻近的电缆、平台、楼梯;在吸入口附近不应有障碍物。

第 2.4.6条锅炉之间的热风联络管上应串联装设两个挡板门,在两个挡板门之间装设一个D g100mm 的通大气门。

第 2.4.7条管式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热风道或联箱上应装设人孔。

第五节原煤管道

第 2.5.1条原煤仓下宜装设圆形双曲线金属小煤斗。有条件时在小煤斗出口与给煤机进口之间可装设一段扩散形短管。

第 2.5.2条落煤管宜垂直布置。受条件限制时,则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不宜小于60°\u12290X 落煤管宜为圆形。对于炉排锅炉的移动落煤管可做成圆锥台形;固定落煤管宜做成从圆

锥过渡成扁平扩散管,并应与炉前加煤斗宽度相适应。

第 2.5.3条落煤管与干燥管连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落煤管与钢球磨煤机或风扇磨煤机干燥管的连接口,距磨煤机进口端部的垂直距离

宜满足干燥要求;

二、从干燥段侧面接入落煤管时,在接口处的落煤管段可放缓到与水平面的倾斜角成

45°\u65292X此段长度不宜大于300~400 mm。

第 2.5.4条煤粉锅炉落煤管上的煤闸门应设在接近给煤机的进口处。炉排锅炉落煤管上

的煤闸门应设在金属小煤斗或原煤仓出口处。

第 2.5.5条敞开式给煤机宜加装封闭罩壳,或采用其他防止漏风的设施。

第 2.5.6条原煤管道上易堵塞的部位应装设通煤孔。

第 2.5.7条钢球磨煤机应设置能在运行中补充钢球的设施。

第六节制粉管道

第 2.6.1条制粉管道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气粉混合物管道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不应小于45°\u65307X煤粉管道不应小于50°\u65307X

二、与设备相接的水平管段应尽量短。当排粉机进口的水平短管上装设收缩管时,收缩

管底部应做成水平的;

三、离心式粗粉分离器的进口管道,应具有尽可能长的垂直管段;

四、为便于排粉机检修,其进口管上应装设可拆卸管段;

五、补偿器、风门及防爆门等部件,应避免装设在有涡流冲刷或煤粉局部集中的管段上;

六、粗粉分离器的回粉管接在干燥管上的位置,应在落煤管接口的下方,其距离不小于

500 mm。

第 2.6.2条除燃用无烟煤外,在靠近钢球磨煤机出口管、细粉分离器的进、出口管以及

排粉机进口管均应装设防爆门。各防爆门的面积不得小于该管道截面的70%。

煤粉仓上应装设带活动短管的防爆门,每个煤粉仓上的防爆门应不少于两个,总的截面

积按每立方米煤粉仓几何容积取0.0025 m2计算,但不应少于0.5 m2。

防爆门宜靠近煤粉仓顶板布置,并应考虑其动作时能迅速泄压。

第 2.6.3条钢球磨煤机出口管道上的木屑分离器,宜装设在运转层便于操作的地方。

第 2.6.4条粗粉分离器回粉管上的锥式锁气器或斜板式锁气器,宜装设在便于监视和维

护的位置上。

细粉分离器的落粉管上可串联装设两个锥式锁气器,二者之间一般装设木屑分离器,此

时两锁气器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000mm。当木屑分离器装设在两锁气器之后时,两锁气器

之间也不应小于600mm。

第 2.6.5条排粉机进口风门前和靠近排粉机的进口管道侧面处,均应设置人孔或手孔。

当管径为700mm 及以上时,宜装设椭圆人孔;管径小于700mm 时,宜装设椭圆手孔。

第 2.6.6条煤粉仓和螺旋输粉机均应装设吸潮管,并满足下列要求:

一、管径宜为100~150 mm;

二、吸潮管宜就近接至粗粉分离器的进口或出口管上,并应装设关断风门;

三、吸潮管的转弯处以及个别水平管段,可在适当位置装设煤粉吹扫孔;

四、煤粉仓上吸潮管的接口位置与落粉管接口的距离宜大些;

五、吸潮管应保温。

第2.6.7条除燃用无烟煤外,在磨煤机进、出口管道和粗、细粉分离器进口管道以及煤

粉仓上均应装设灭火管道。灭火介质的喷出方向应与煤粉的流动方向一致,并考虑防堵措施;

煤粉仓的灭火管道必须在顶部引入,并使其喷出气流呈水平方向。

第 2.6.8条采用蒸汽作灭火介质时,应在运转层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灭火蒸汽联箱,并

由此以独立管道接至各灭火点,其关断阀门宜装在联箱处。该处应设隔火措施,一般可用厚

度为1~1.6 m m 的石棉板。

第2.6.9条中间贮仓式制粉系统的煤粉取样装置宜装设在细粉分离器落粉管的两个锁

气器之间或之后(按介质流向)。

直吹式制粉系统宜在排粉机出口风箱或煤粉分离器出口管上装设煤粉取样装置。

第 2.6.10条煤粉仓应设置粉位测量装置,其测点布置应满足锅炉运行的要求。

第 2.6.11条煤粉仓应考虑放粉设施。

第七节送粉管道

第 2.7.1条送粉管道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排粉机出口风箱的型式及引出管的位置,应使各根煤粉管道气流和煤粉分配均匀;

二、各喷燃器的送粉管道,其阻力应尽量接近,必要时可加装缩孔或其他调节部件;

三、直流式喷燃器前应有较长的直管段;

四、气粉混合器前后均应有较长的直管段;

五、送粉管道的弯管圆心角可小于90°\u65307X

六、再循环管可从排粉机出口风箱下部侧面接出,并在磨煤机进口干燥管上的粗粉分离

器回粉管接口下方接入;除燃用无烟煤外,管道宜倾斜布置,其与水平面的倾斜不宜小于

45°\u65307X

七、再循环管上的风门,宜装设在管道的最高位置,其两侧的水平管段应尽量短;当风

门位于运转层以下时,需考虑维修措施。

第 2.7.2条给粉机出口的给粉管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给粉管应顺着气流方向与气粉混合器短管相接,其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不应小于50

°\u65307X

二、给粉机出口应装设两端带法兰的短管;

三、热风送粉系统的给粉管,在气粉混合器接点处的热位移较大时,应装设密封式补偿

器。

第 2.7.3条排粉机出口管道上的风门,可装设在风箱出口并位于运转层以上便于操作的

地方。

热风送粉管道上的风门应设在靠近一次风箱下部出口的垂直管上。

图2.7.4 带弯管分叉管

第2.7.4条送粉管道分叉管的布置,应考虑阻力、惯性力等对风粉均匀性的影响,并应

满足下列要求:

一、分叉管宜布置在垂直管段上;如在水平管段上分叉,则分叉管应水平布置;

二、直吹式煤粉分离器出口的垂直管段上布置分叉管时,分叉管前应有一定长度的直管

段;

三、水平管的垂直弯管后紧接分叉管时,宜使α角接近90°\u65292Xβ角不应小于90°(图

2.7.4)。

第 2.7.5条直吹式送粉管道,为使煤粉分配均匀,可设置煤粉分配弯头。

第 2.7.6条除燃用无烟煤外,排粉机出口风箱上应装设防爆门,其面积按每立方米风箱

容积不小于0.025m2计算。

第 2.7.7条送粉管道在易堵处以及每隔 5 m 左右的水平直管段上宜装设吹扫孔。

第三章管道规格与材料

第一节管道规格

第 3.1.1条烟风煤粉管道的壁厚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烟道、抽炉烟管道为5 mm。

二、风道:

1.送风机进口为3 mm;

2.送风机出口为3~4 m m;

3.热风道为3 mm(磨煤机进口干燥管宜采用6 mm);

4.圆形风道公称通径D g≥2200mm 时为4mm。

三、原煤管道与金属小煤斗为8 mm。

四、制粉、送粉管道:

1.磨煤机至排粉机的制粉管道、回粉管、落粉管、煤粉仓放粉管为5mm,易磨损或检

修不方便的管段可局部加厚;

2.吸潮管为4~4.5 mm;

3.气粉混合器前的一次风道,当采用热风送粉时为3mm;当采用干燥剂送粉时为5 mm;

4.排粉机出口风箱为8 mm;

5.气粉混合器后的一次风道为8~10 m m;

6.三次风道、开式制粉系统的乏气管、再循环管均为5 mm;

7.给粉管为4~4.5 mm。

五、防爆门:短管为 5 mm,引出管为 3 mm。

第 3.1.2条管道截面宜采用圆形。当布置上有困难或由此而增加较多异形件时,可采用矩形,并尽量使其接近正方形,其短边与长边之比不小于0.4~0.5。

烟风煤粉管道的规格列于附录三。

第二节材料

第 3.2.1条烟风煤粉管道及其零部件和加固肋材料可采用A3F、A3 号钢制作。对不需

要强度计算的管道和零部件也可采用B3F 号钢。

送粉管道可选用10 号钢。根据具体条件,部分烟风道可采用16Mn 低合金钢板或非金

属材料制作。

第 3.2.2条钢材的基本许用应力,应根据钢材的强度特性,取下列二式中的较小值:

σ t b,[ ] σ t

[ ]t≤≤s

t

j . 1.5 (3.2.2.1)

式中[ ]j ——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基本许用应力,kgf/cm2*;

t

σb——钢材在计算温度下抗拉强度的最小值,kgf/cm2;

t

σs——钢材在计算温度下屈服极限的最小值,kgf/cm2。

* 法定计量单位中应力单位为MPa,1kgf=0.098MPa。;

钢材的基本许用正应力和切应力,按下列公式确定:

[ ]t jz=. [ ]σt j

[ ]t jq=. [ ]σt j

t

式中[ ]jz ——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基本许用正应力,kgf/cm2;

t (3.2.2.2) (3.2.2.3)

[ ]jq——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基本许用切应力,kgf/cm2。钢材的基本许用应力数据,列于表3.2.2。

注:①平炉与顶吹氧气转炉钢的允许工作温度的下限为:A3F 为-20℃;A3、16Mn 为-30℃;其基本许用应力按20℃时选用。

②选用表列的基本许用应力时,钢材的尺寸应符合:A3F(在计算温度不大于200 ℃)、A3(为20~450℃时)钢板的厚度不大于20mm,型钢和异型钢的厚度不大于15mm,棒

钢的直径或厚度不大于40mm;低合金钢16Mn(为20~450℃)、A3F(大于200℃时)厚度应

t

不大于16mm。钢材尺寸不符合要求时,其基本许用应力应为0.9[ ]j 。

③方框中的数据,仅用于非承重结构的零部件。

第 3.2.3条煤粉管道的弯管和其他易磨件的防磨材料,可采用铸石、耐磨铸铁和其他耐

磨材料。

第 3.2.4条焊接烟风煤粉管道(包括支承结构等)的焊条,宜采用T42-0~T42-6 型电焊

条,对于16Mn 低合金钢材料可采用T50-0~T50-6 型电焊条。

第 3.2.5条烟风煤粉管道法兰间的衬垫材料,宜采用直径为8~13mm 的石棉绳,并应

符合使用温度等级。

第三节焊接

第 3.3.1条在采用符合第 3.2.4 条规定的电焊条时,焊缝的基本许用应力按下式确定:

[ ]y h = . [ ]σt j [ ]l h = . [ ]σt j

t (3.3.1.1) (3.3.1.2)

h 式中[ ]y

h

[ ]q h=[ ]jq(3.3.1.3)

、[ ]l ——焊缝抗压、抗拉基本许用应力,kgf/cm2;

h

[ ]q——焊缝基本许用切应力,kgf/cm2。

第 3.3.2条与轴向拉力或压力垂直的对接焊缝的强度计算:

σh=F δ≤σh σh

l

h

[ ]l或[ ]y(3.3.2) 式中σ h ——焊缝抗拉或抗压正应力,kgf/cm2;

F——轴向力,kgf;

l h——焊缝计算长度,cm;按每条焊缝的实际长度减去1.0cm;

δ——较薄焊件的厚度,cm。

第 3.3.3条贴角焊缝的强度计算:

一、受拉、受压或受剪的贴角焊缝:

τh=F

≤τh

0 7Kl h[ ]q

(3.3.3.1) 式中τ h ——焊缝承受的切应力,kgf/cm2;

K——贴角焊缝的焊角高度,cm;取其截面直角边的较小值(图3.3.3)。

图 3.3.3 焊缝截面

(a)贴角焊缝;(b)圆钢与钢板焊接的焊缝;(c)圆钢与圆钢焊接的焊缝

圆钢与圆钢焊接,焊角高度应按下式计算:

K=0.143(D+2d) 式中D——大圆钢直径,cm;

d——小圆钢直径,cm。

二、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贴角焊缝:

τ τ2w+ τ 2j≤ [ ]τq h 式中τw——焊缝承受弯矩产生的切应力,kgf/cm2;

τj——焊缝承受剪力产生的切应力,kgf/cm2。

第 3.3.4条贴角焊缝的尺寸应遵过下列规定:(3.3.3.2) (3.3.3.3)

一、贴角焊缝的最小焊角高度不宜小于4mm,但当焊件厚度小于4mm 时,则与焊件厚度相同;

二、贴角焊缝的焊角高度不得大于1.2 倍钢板厚度;

三、圆钢与圆钢、圆钢与钢板(或型钢)焊接的贴角焊缝的焊角高度,不应小于0.2 倍圆钢

直径(当焊接的两圆钢直径不同时,取平均直径),但不小于 3 mm;

四、侧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宜大于60K,当内力沿侧焊缝全长分布时,其计算长度不受此

限;

五、侧焊缝或端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小于8K,但也不应小于40 mm。

第 3.3.5条断续焊缝之间的净距:在受压构件中不应大于15 倍钢板厚度,在受拉构件

中不应大于30 倍钢板厚度;对于加固肋与板壁间的双面断续交错

焊缝,其净距可为75~150mm。

第 3.3.6条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5 倍钢板厚度,但也不应小于25mm。

第 3.3.7条烟风道及其与法兰连接的焊接型式,一般可按附录四附图 4.1 和附图 4.2 进

行焊接。

第四章零件选型及加固肋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 4.1.1条烟风煤粉管道的零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管道的计算风压、计算温度、计算荷载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计算风压为管道内可能出现的最大风压(或负压),如送风机出口冷风道、排粉机出

口风箱、吸风机前的烟道和一次风机出口等管道,均需按风机特性曲线上的最大风压值选取;

二、计算温度为锅炉额定负荷时,介质的最高工作温度(抽炉烟管道为内部衬砌耐火材

料后的管壁温度);

三、计算荷载为工作荷载(包括管道、零部件、保温结构、经常性积煤、灰等重量)和附

加荷载(包括积存的煤、灰和风、雪荷载等)的总和。

第4.1.2条矩形管道或零部件的壁面,其相对挠度均不宜大于计算边跨度的1/200;横向加固肋的相对挠度不应大于计算肋跨度的1/400。

第二节零件选型

第 4.2.1条矩形的烟风道弯头,宜满足下列要求:

一、矩形管道的弯头,宜为同心圆缓转弯头或内、外边均为圆角的急转弯头,弯曲半径或内、外边弯曲半径与弯头进口径向宽度的比值宜为:

缓转弯头:R/b=1~2(图4.2.1.1);

急转弯头:r W/b=r N/b=0.4~0.6(图4.2.1.2);

布置有困难时可采用外削角急转弯头(图4.2.1.3);

图 4.2.1.1 缓转弯头

图 4.2.1.2 急转弯头

图 4.2.1.3 外削角急转弯头

二、需要收缩并转弯时,可采用收缩形弯头,并使r W/b=r N/b≥0.3。

第 4.2.2条烟风道在下列条件时,宜装设导向叶片或导流板。

一、导向叶片

图4.2.2.1 带导向叶片弯头

急转弯头的内边弯曲半径与弯头进口径向宽度的比值:等截面急转弯头r N/b≤0.25;扩散急转弯头r N/b≤1;收缩急转弯头r N/b1<0.2 时可装设导向叶片。

导向叶片数及其间距可按图 4.2.2.1,4.2.2.2 和表4.2.2 进行计算。

图4.2.2.2 导向叶片

表 4.2.2 导向叶片数及其间距的计算方法

注:A1、A2为管道进出口截面积。

导向叶片可采用与管道壁厚相等的薄钢板制成。其安装位置宜在弯头内、外两角顶点的

连线上(图 4.2.2.1,4.2.2.2)。为加强叶片刚度,当叶片宽度为2000~3500 mm 时,可在各叶

片间及叶片与管道间,用扁钢(厚度朝气流方向)与对角线平行连贯焊接,当叶片宽度超过

3500mm 时,再加焊第二条扁钢,但其间距不宜大于2500 mm;如叶片弧长大于1500mm,则应平行于对角线焊两条扁钢。

图4.2.2.3 带导流板的弯头

二、导流板

在缓转弯头中,管道的两邻边的比值为a/b≤1.3 时,宜装设导流板。当a/b<0.8 时,装

设1~2 片;a/b=0.8~1.3 时,装设 1 片。

导流板宜与弯头同圆心,沿径向等间距布置(图4.2.2.3),其刚度要求可参照本条导向叶

片的有关规定。

三、装设导向叶片或导流板时,进口前气流应均匀,否则应有不小于2~6 倍当量直径

的直管段。

若烟气的磨损或腐蚀性较大,应采取防磨、防腐措施,否则烟道不宜装设导向叶片或导流板第 4.2.3条变径管(扩散管、收缩管、方圆节)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扩散管:扩散角α宜为7°\u65374X15°\u65292X但不宜大于20°(图 4.2.3.1,图4.2.3.2);

图 4.2.3.1 平面型或圆锥型扩散管

图 4.2.3.2 棱锥型扩散管

图 4.2.3.3 阶梯型扩散管

当扩散角α>20°\u26102X,应采用阶梯型扩散管或曲线型扩散管(图 4.2.3.3,图4.2.3.4);阶梯型扩散管后宜尽量避免直接布置弯头;

图 4.2.3.4 曲线型扩散管

图 4.2.3.5 导向板

l1=0.1 b1; l2=0.1 b2

当扩散角α≥30°\u26102X,应加装导向板,其片数n根据扩散角α确定:

α= 30o,n=2;α= 45o,n=4;α=60°\u65374X90o,n=6;α=100°\u65292X n=8。

导向板宜均匀布置(图4.2.3.5)。

二、收缩管:最佳收缩角为25°\u65292X但不应超过60°\u12290X

三、方圆节:参照收缩管或扩散管的要求确定角度。

第 4.2.4条离心式风机出口的扩散管,宜遵守下列规定:

一、非对称型扩散管:当扩散角α>20°\u26102X,扩散管中心线宜偏向叶轮旋转方向,并应使风机出口外侧边的延长线与扩散管外侧边之间的夹角β≈10o;

当扩散角α≤20°\u26102X,应使夹角β≈0~α/2(图4.2.4.1);

二、对称型扩散管:扩散管宜尽量长些,一般按l/b=2~6 选用(图 4.2.4.2,a、b)。

图 4.2.4.1 离心式风机出口非对称型扩散管

图 4.2.4.2 离心式风机出口对称型扩散管

(a)棱锥型扩散管;(b)阶梯型扩散管

第 4.2.5条三通管宜遵守下列规定:

一、斜三通管:支管与主管间的夹角α宜尽量小,支管转弯应平缓,在接入主管前的支

管直管段的长度不宜小于该支管的当量直径d dl当r n b<0.3 时,该长度应适当增加(图4.2.5.1,图4.2.5.2);

图 4.2.5.1 焊制支管斜三通

图4.2.5.2 弯制支管斜三通

图4.2.5.3 非对称型隔流板三通管

图 4.2.5.4 对称型隔流板三通管

在分流时,支管与主管中的流速比(w1/w12)应小于1.5;

二、带隔流板的分流(合流)三通管(图4.2.5.3,图4.2.5.4):支管转弯应平缓。当两支管中的流速相等或接近(w1/w2=0.8~1.3)时,隔流板的长度与其中主要支管(系指决定系统阻力

的管路)的当量直径之比为l/d dl≈0.5~1.0;当流速相差较大时,则取l/d dl≥2;

对于支管与主管间夹角小于90°\u30340X隔流三通管,两管中的流速比(w1/w3)应小于12(图

4.2.

5.3);

三、扩散(收缩)型三通管:在主管上装设扩散管(收缩管)时,应符合本条第一、二项的

有关规定(图 4.2.5.5,a、b);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GJ26—82 (试行) 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烟风 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GJ26—82 (试行)的通知 (82)火设字第65 号 为适应电力工业的发展和满足设计工作的需要,我局委托华东电力设计院在原“火力发 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导则”初稿的基础上,经补充修订,编制了“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 道设计技术规定”。1980 年 4 月由我局组织对本规定送审稿进行了审查,现批准颁发(试行)。 本规定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妥之处,请随时函告我局及华东电力设计院,以便进行 修改补充。 1982 年3 月17 日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火力发电厂锅炉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应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装维修方便,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输送介质的流量和参数应满足燃烧和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的需 要; 二、节省投资和降低运行费用; 三、运行、维修和加工、运输、安装方便; 四、管道、零部件及支吊架等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 性; 五、考虑防爆、防磨、防堵、防漏、防震、防雨、防冻、防腐蚀和 防噪声等问题,并采 取有效措施。 第 1.0.2条本规定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容量为65~1000t/h 等级的燃煤锅炉的钢结构烟风 煤粉管道设计。对于非金属结构烟风道仅提出有关工艺设计的要求。 对于燃油和燃天然气锅炉的烟风道,以及容量小于65t/h 和大于1000t/h 等级的燃煤锅 炉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 1.0.3条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范围如下: 一、烟道:锅炉空气预热器出口至烟囱前的烟道;烟气再循环管 道;磨煤机干燥用的高 温烟气管道;低温烟气管道和混合室至磨煤机进口的干燥管等。 二、冷风道:吸风口至空气预热器的冷风道;磨煤机调温用的压力 冷风道;锅炉尾部支 承梁的冷却风管道;磨煤机的密封系统管道;低温一次风机或低温干燥风机的进口和出口风

DLT5187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规程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总则 4铁路卸煤 5水运卸煤 6公路卸煤 7贮煤场、贮煤设施和设备 8筛分破碎设施 9石灰石贮存、制备及输送 10带式输送机 11辅助设备和设施 12运行维护条件 13运煤系统的控制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散货船设计船型尺度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码头作业区主要生产辅助建筑物指标(以建筑面积计) 附录C(资料性附录)卸船机、清舱机驾驶、码头皮带机工(包括履行水手职能)人员定额 附录D(资料性附录)运煤汽车选型计算 条文说明 前言 DLGJ1—1993《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定》自颁布实施以来,在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体现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统一明确建设标准,保证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的安全、经济、可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国内的火力发电厂运煤系统,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各设计院、电厂和制造厂家等单位运煤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不仅自行开发、研制了许多国产的先进运煤技术和设备,而且也引进、消化和吸收了许多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得运煤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DLGJ1—1993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要求。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司(局)电力[2000]22号文《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的安排,对DLGJ1—1993进行修订。成为系列标准DL/T 5187《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87《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分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运煤系统; ——第二部分:煤尘防治; ——第三部分:运煤自动化。 本部分是第一部分:运煤系统。 本部分的修订工作,积极贯彻并落实“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符合国情”的电力建设基本方针和原则,推广先进、可靠成熟的运煤技术,注重节水、节地、节能、环境保护和控制非生产性设施规模和标准;修订后的标准其内容更加全面,更加符合我国运煤技术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火力发电厂运煤在21世纪的发展和建设做好设计技术准备。 本部分与DLGJ1—1993的主要差别如下: ——对水运卸煤内容作较大幅度的修改; ——增加了第9章,石灰石贮存及制备运输; ——将DLGJ144—1998《火力发电厂汽车卸煤设计暂行规定》的内容合并在本部分中; ——对DLGJ1—1993的相关章节的名称、编号、条文内容进行修改、删除和补充。 本部分发布后代替DLGJ1—1993和DLGJ144—1998。

火电厂规范

DL 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 5000-94火力发电厂设计规程 DL 5022—93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 503—92 电力工程设计代码 DL 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GJ102—91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DLT5026-93电力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规定 DL/T5032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 DL/T5032-2005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 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 DLT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T 5068-1996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69-199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篇 DL/T 5072-1997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DLT 5095-1999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21-2000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DL 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5145-2002 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DLT5153-200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DLT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 T5174-200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 DLT5175一2003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DL/T 5187.1-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1部分:运煤系统 DL-T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防治 DL_T_5203-2005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2005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DL/T950-2005 电厂标识系统设计导则 DL5204-2005 火力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大型电站工程电缆设计与施工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电厂自控设计规定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范 GB50031-91乙炔站设计规范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GB50041-92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9-94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50050-90工业循环冷却水设计规范 GB50051-2002 烟囱设计规范 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以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相关技术规程和要求。火力发电厂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是保证燃烧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2.可靠性原则:管道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够承受正常操作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 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和可靠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和工程造价。 二、设计要求 1.管道材料选择:根据烟风煤粉的特性和运行条件,选择适合的材料,常用的管道材料有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2.管道布置:合理布置管道,尽量减少管道长度和弯头数量,减小阻力损失,提高系统的流量和效率。 3.管道直径计算:根据煤粉输送量和速度要求,进行管道直径的计算,保证煤粉在管道内的流动速度稳定,避免积存和堵塞。 4.管道支撑和固定:管道应设置适当的支撑和固定装置,保证管道的刚度和稳定性,并考虑热胀冷缩的影响,避免管道变形或断裂。

5.管道连接:管道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确保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6.防腐蚀措施:根据煤粉的腐蚀性,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如内衬防腐、外涂层保护等,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7.烟风管道设计:烟风管道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高温性,避免烟气泄漏和烟道温度过高,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8.煤粉管道设计:煤粉管道应采用耐磨材料,避免煤粉的磨损和堵塞,保证煤粉的顺畅输送。 三、设计流程 1.确定设计参数:包括煤粉输送量、输送距离、煤粉性质、工作压力和温度等。 2.进行管道直径计算:根据设计参数和流体力学原理,计算出合适的管道直径。 3.进行管道布置:结合工厂布局和设备位置,合理布置管道,尽量减少管道长度和弯头数量。 4.进行管道支撑和固定设计:根据管道长度和重量,设计合适的支撑和固定装置,保证管道的稳定性。 5.进行管道连接设计:根据管道材料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并进行连接设计和计算。 6.进行防腐蚀设计:根据煤粉的腐蚀性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防腐蚀措施,如内衬防腐、外涂层保护等。

锅炉岛技术协议书最终版

-----煤化工有限公司 20万吨/年甲醇项目锅炉岛 技术协议 甲方:-------------------- 乙方: 设计院: ----年---月

1 总论部分 1.1文件说明 本协议书为------煤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甲醇项目锅炉岛(厂房和土建详细设计、施工除外)技术文件。经过双方友好协商确定该技术协议,同商务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2 锅炉岛地址及设计条件 1.2.1本工程位于河北省邢台地区 1.2.2气象资料: 逐月平均最高气温:26.7℃ 逐月平均最低气温:-2.9℃ 绝对最高温度:41.8℃ 绝对最低气温:-22.4℃ 年平均气温(包括最高和最低温度):13.1℃ 年平均地面温度: 最大冻土深度:45cm 全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C,21% S,16% 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C,19% S,17% 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C,23% N,13% 全年平均风速:2.1m/s 夏季平均风速:2.0m/s 冬季平均风速:1.9m/s 最大风速:18.0m/s 年平均降水量:555.2mm 年最大降水量: 日最大降水量:304.3mm 最大积雪厚度:15.0cm 平均相对湿度:59.6% 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7% 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55% 夏季平均大气压力:995.8hPa

冬季平均大气压力:1017.4hPa 年平均大气压力:1007.5hPa 全年雷电日数(或小时数): 无霜期:175天 1.2.3 锅炉给水: 二级脱盐水,满足中压锅炉给水,电导率≤0.5μs/cm,脱盐水压力0.2~ 0.4MPa(G),温度为常温。 1.2.4仪表空气0.6-0.8MPa,常温。氮气0.6-0.8 MPa,常温。 1.2.5低压过热蒸汽0.8 MPa,200-240℃。 1.2.6循环水供水压力:0.40 MPa(G),供水温度:32℃ 回水压力:0.20 MPa(G),回水温度:38-42℃ 1.3 锅炉岛界区: 1.3.1 煤场、石灰石准备系统(不包括推煤机和装载机) 1.3.2 输煤和加料系统(考虑除铁、电子皮带称计量附带链码) 1.3.3 锅炉系统(包括钢结构轻型防雨棚、检修电动葫芦)、送风系统 1.3.4 烟气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气体密相输灰、灰仓) 1.3.5 烟气引风、烟道、烟囱系统、(膨胀节由卖方提供,引风机至烟囱为钢筋混凝土) 1.3.6 锅炉给水(母管制给水)除氧、给水泵、加药系统 1.3.7 锅炉排污水、疏放水的扩容、冷却系统 1.3.8 冷渣系统(冷渣器、皮带输送、渣仓) 1.3.9 灰仓、渣仓(立式钢结构,底部可直接放料装车,支架采用混凝土结构)1.3.10 减压减温增湿系统(生成0.8MPa ,240℃蒸汽、能力按150t/h,甲醇系统停车外供化产用) 1.3.11 系统内的全部阀门、管道及其附件

电力行业标准规范

电力行业标准规范 篇一:电力规范大全 电力行业规范 收集了好长时间,参考了好多资料,它包括了汽轮机、发电机、锅炉、水处理、采暖通风、土建、消防、输煤、电气仪表、供排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卫生等,应该是比较全的电力行业标准了。锅炉类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2001版)》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1996年版)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版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锅炉、汽轮发电机参数系列标准》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054-1996 《蒸汽锅炉维护保管技术规程》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锅炉钢构架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DL468/92 《火力发电厂油漆保温设计技术规程》DL/T5072-1997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9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热机安装篇)》SDJ62-8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电厂焊接篇)》DL5007-92 汽轮机类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版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组篇)DL/T5011-92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94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5054-1996 《火力发电厂油漆保温设计技术规程》DL/T5072-1997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D1/T5054-1996

dlt5121-2000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dlt5121-2000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 技术规程 一、引言 火力发电是我国电力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烟风煤粉管道是火 力发电厂中非常关键的部件。管道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发电厂 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制定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对于确 保火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规程旨在规范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帮助设计人员 合理选择管道材料、确定管道尺寸及布局,从而确保管道的稳定运行。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工作。同时,本规 程还适用于烟风煤粉管道的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 三、术语和定义

1.烟风:指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在排放或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运行 状态。 2.煤粉:指火力发电厂锅炉使用的煤粉原料。 3.烟风煤粉管道:指将烟风和煤粉通过管道输送到锅炉等设备的 管道系统。 四、设计基础 1.设计依据:参照国家、行业规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及技术要求,确保管道设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环境条件:考虑火力发电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情况 等环境因素,进行管道设计。 3.管道用途:根据烟风煤粉管道的具体用途及输送介质,合理确 定管道的尺寸、材料和布局。 五、设计要求 1.管道材料:根据烟风煤粉管道的工作条件和介质特性,选择耐 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的管道材料,确保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2.管道尺寸:根据烟风煤粉的输送量、压力损失和流体力学原理,确定管道的尺寸,保证输送过程中的流体压力和速度达到设计要求。 3.管道布局:合理设计烟风煤粉管道的布局,减少管道阻力,避 免管道的回流、冲击和振动,确保管道输送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管道附件:设计合理的管道附件,如阀门、管道支架、管道连 接件等,保证管道的可靠连接和操作。 六、设计流程 1.方案论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人员应根据烟风煤粉管道 的用途、条件等,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比选。确保选取 最优的设计方案。 2.设计计算:进行管道内流体力学计算、管道尺寸计算、管道附 件设计等计算工作,得出合理的设计参数。 3.设计图纸:制作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图纸,包括管道布局图、 管道剖面图、管道连接图等。 4.设计报告:编写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报告,对设计方案、计算 结果等进行详细说明。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一、引言 在火力发电厂中,烟风煤粉管道是重要的输送系统,它承担着输送烟气和煤粉的关键任务。为了确保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发电,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探讨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以及相关设计考虑因素。 二、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技术要求 1. 安全性要求 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技术要求: •管道设计应考虑防止爆炸和火灾的措施,例如防爆门、火灾探测器等; •管道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力量; •管道的接口和焊接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密封性; •管道设计中应考虑到排放和处理废气的方法,保护环境。 2. 经济性要求 烟风煤粉管道设计还必须考虑经济性,有效控制成本。以下是一些与经济性相关的技术要求: •管道设计应合理,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工程的难度; •选用合适的管道材料,根据管道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耐高温等性能; •确保管道的布局合理,减少管道的阻力和能量损失; •设计管道的维护和检修通道,方便管道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3. 稳定性要求 烟风煤粉管道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确保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失稳和倒塌现象。以下是一些与稳定性相关的技术要求:

•设计合理的支撑和固定系统,保证管道的稳定性; •考虑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护; •充分考虑管道的可靠性和抗风压能力,确保管道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维持正常工作。 三、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相关考虑因素 1. 烟气特性 烟气的特性对于管道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烟气特性因素:•烟气的温度、压力和流量,对管道的材料选择和尺寸设计有直接影响;•烟气的含尘浓度和颗粒物大小,对管道的阻力和腐蚀问题有重要影响;•烟气中可能含有的有害气体成分,需要设计相应的处理系统。 2. 煤粉特性 煤粉的特性也是烟风煤粉管道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煤粉特性因素: •煤粉的粒度分布和含水量,对管道输送能力有直接影响; •煤粉的易燃性和爆炸性,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煤粉的磨损性和腐蚀性,对管道材料的选择和保护措施有重要影响。 3. 管道布局 管道的布局对于烟风煤粉输送的效率和管道系统的运行维护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布局因素: •确定烟风煤粉管道的路径和走向,减少管道的弯曲和阻力; •安排合理的支撑和固定系统,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检修通道和操作平台,方便管道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4. 管道材料 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是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道材料和其应用: •碳钢管:用于一般的煤粉输送系统,具备较好的耐磨性和韧性;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是指为了保证火力发电厂的安 全运行和生产效率,对烟气、风、煤粉等物质在管道内的流动进行合 理设计和规范化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程。 一、管道设计原则 1. 安全性原则: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正常运行 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荷载。 2.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可操作性原则:为了方便维护和检修,管道应该易于操作。 4. 环保原则:在满足生产需要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管道设计内容 1. 管道布局:根据不同介质特点和工艺要求,在厂区内合理布置管路,避免交叉干扰和混乱。

2. 管径计算:根据介质流量、流速等参数进行计算,并结合材料强度 确定合适的管径。 3. 管材选择:根据介质特点、温度、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材,保 证管道强度和耐腐蚀性。 4. 管道支架设计:为了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该合理设置支 架和吊挂装置。 5. 管道防腐处理:对于易受腐蚀的管道应进行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6. 管道绝热设计:对于高温介质流动的管道应进行绝热设计,减少能 量损失。 三、管道施工要求 1. 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确定管线布置方案。 2. 施工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3. 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试运行和检测,确保管道安全可靠。

四、总结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是保证火力发电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标准。在管道设计中,需要遵循安全经济可操作环保原则,并且对于不同介质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施工中也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管道的安全可靠。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技术规范 引言: 火力发电厂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在能源产业中占据着重要 地位。而烟风煤粉管道作为火力发电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 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将围绕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 管道设计的技术规范展开讨论,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标准评估烟风煤粉 管道设计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范。 1. 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安全性原则 - 确保管道结构牢固、密封性好,避免煤粉和烟气泄漏。 - 排放烟气温度和压力使其在人体安全范围内,避免烟道系统爆破。 1.2 燃烧效率原则 - 优化管道布局,减少阻力和压力损失,提高燃烧效率。 - 确保煤粉的均匀输送和燃烧,防止燃烧不完全和积灰。 1.3 维护便捷原则 - 设计合理的检修门、通道和支撑结构,方便维护和检修。 - 采用易拆装的连接方式,方便清理和更换部件。

2. 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关键要素 2.1 管道的布局 - 根据烟气排放位置和风机布置,合理设计管道的走向和高度。 - 保证煤粉输送管道和烟气排放管道分离,避免煤粉掺入烟道。 2.2 管道的尺寸和形状 - 根据煤粉输送量和烟气排放量确定管道的尺寸,减少管道阻力。 - 选择合适的管道形状,提高燃烧效率和防止积灰。 2.3 管道材料和防腐措施 - 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确保管道长期安全运行。 - 根据煤粉的化学成分,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3. 烟风煤粉管道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3.1 烟风管道的扩散段设计 - 根据煤粉燃烧的需求,设计合适的扩散段,促进煤粉的燃烧。 - 考虑煤粉的平均流速和均匀度,确保煤粉的分布均匀。 3.2 烟气回灰管道的设计 - 确保烟气中的灰分回流到锅炉系统,避免排放过多灰尘污染环境。 - 设计合理的回灰管道,减少回灰系统的能耗和压力损失。 3.3 管道的绝热设计 - 采用适当的保温材料和厚度,防止热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 防止管道外壁温度过高,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使用。 4. 烟风煤粉管道设计的发展趋势

有关火力发电厂的国标

有关火力发电厂的国标(部分) 返回 DL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439-1991(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5007-19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5022-1993(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5053-1996(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T502-1992(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低浊度的测定方法 DL/T552-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 DL/T561-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火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DL/T567.1-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火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DL/T567.2-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入炉煤和入炉煤粉样品的采取方法 DL/T567.3-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飞灰和炉渣样品的采集 DL/T567.4-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入炉煤、入炉煤粉、飞灰和炉渣样品的制备DL/T567.5-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煤粉细度的测定 DL/T567.6-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 DL/T567.7-1995(2005 复审)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灰及渣中硫的测定和燃煤可燃硫的计算 DL/T567.8-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燃油发热量的测定 DL/T567.9-1995(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燃油元素分析 DL/T589-1996(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DL/T590-1996(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DL/T591-1996(2005 复审)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电动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电动 篇一:火电厂设计规范目录 火电厂设计规范目录 一.总图专业、建筑专业 序号标准规范编号 1 GB50028-2006 2 GB50041-2008 3 GB50049-94 4 GB50156-2002 年版) 5 GB50229-2006 6 GB50351-2005 7 DL5000-2000 8 DL/T5029-94 9 DL/T5032-2005 10 DL/T5052-1996 物建筑面积标准 11 DL/T5053-1996

规程标准规范名称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建筑装修设计标准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定火力发电厂辅助、附属及生活福利建筑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12 DL/T5094-1999 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 二.结构专业 序号标准规范编号标准规范名称 23 GB50041-2008 24 GB50049-94 25 GB50051-2002 26 GB50229-2006 27 GB50351-2005 29 DL5000-2000 30 DL5022-93 31 DL/T5024-2005 32 DL/T5030-1996 33 DL/T5045-2006 34 DL/T5073-2000 35 DL/T5085-1999

36 DL/T5095-2007 37 DL/T5101-1999 38 DL/T5188-2004 程 39 DL/T693-1999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烟囱设计规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定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技术规定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载荷设计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辅助机器基础隔振设计规烟囱混凝土耐酸防腐蚀涂料 40 DLGJ158-2001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 三.电气专业 序号标准规范编号标准规范名称 31 GB50041-2008 锅炉房设计规范(08.8.1实施) 32 GB50049-94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33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34 DL/T5043-95 火力发电厂电气实验室设计标准 35 DL/T5044-200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36 DL/T5053-1996 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37 DL/T5056-1996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厂电一期2×660mw机组工程#2锅炉烟风煤粉管道制作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1) 2.1工程概况 (1) 2.2主要工程量 (1) 3、施工机具、材料及作业人员 (2) 3.1主要施工机械 (2) 3.2主要工器具 (2) 3.3主要施工材料 (3) 4、施工准备 (3) 4.1 施工条件准备 (3) 4.2对道路场地的要求 (3) 4.3 工序交接 (4) 5、施工程序和方法 (4) 5.1烟风道均需提前组合预制 (4) 5.2施工工艺流程 (4) 5.3施工方法和要求 (4) 6、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2) 6.1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的设置 (12) 6.2 质量保证措施 (13) 7.安全要求和措施 (14) 7.1一般要求 (14) 7.2施工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5) 8.文明施工 (15) 9.强制性条文 (17) 10.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25) 1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措施 (29) 12.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32)

1、编制依据 1.1.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及相关技术资料 1.2.施工组织设计 1.3.《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8部分:加工配制)》DL5190.8-2012 1.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8部分:加工配制)》DL/T 5210.8-2009 1.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14 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 1.7.《电力建设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中国电力出版社) 1.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2.1工程概况 华能罗源2X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本期工程为一期工程,配备2台660MW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装置,并留有扩建条件。 本工程锅炉采用阿尔斯通成熟的塔式布置方案,结构紧凑,节能高效。锅炉采用全钢架、全悬吊结构、变压运行、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单炉膛,固态排渣方式。 热二次风、炉膛出口烟道、SCR出入口烟道、空预器出入口烟道等锅炉厂供货。一次风道、二次风道、调温风道、密封管道、电除尘前烟道、后烟道由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设计,电厂原料采购组合厂制作,检验合格后按照安装计划顺序安装。 2.2主要工程量 烟风煤管道,包括冷风道、热风道、烟道、送粉管道制作。此次制作工程量总重约1696吨(不包含补偿器、挡板门等非制作件),详细清单如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