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目前我院将该课程列为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科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和作文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言知识部分(15分)

语言知识,主要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考核,重点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二)文学知识部分(20分)

文学知识,主要指作家作品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成就,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本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知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者、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课文阅读分析部分(25分)

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目标是:

1、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

2、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体类别,联系课文的内容和基本表现方法,了解其主要文体特征;

3、记忆教材中规定背诵的课文;

4、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旨(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其思想意义;

5、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

6、理解并根据课文的主要创作特色,对各种文体常用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技巧,如对偶、排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扬言志等,能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

7、识别并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反语、反诘、设问、反复等,并能联系课文说明其修辞作用;

8、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富于表现力的精彩词句,理解其含义和表情达意作用。

例:《秋水》

根据本文主旨,说明其客观思想意义;理解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及表达作用;识别文中的排比句和反诘句;理解本文所用的逐层推进的说理方法,并据此对文章说理过程作简要分析。

例:《归园田居》

概括这首诗的主旨,找出体现旨意的关键诗句;指出诗中运用对比的词语,并说明其表现的意蕴;理清诗中写景部分的角度与层次,具体说明它是如何做到情景相互生发的。

(四)作文部分(40分)

作文主要是对应考者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知识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测试。

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及行文合乎规范。

应考者应把学习和练习重点放在提高议论和叙事、抒情的能力上。

附录:

(一)重点阅读课文:

《先秦诸子语录(一)》、《冯谖客孟尝君》、《秋水》、《李将军列传》、《陈情表》、《蒹葭》、《短歌行》、《归田园居》、《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登高》、《长恨歌》、《西塞山怀古》、《锦瑟》、《虞美人》、《十年生死两茫茫》、《声声慢》、《水龙吟》、《沈园二首》、《再别康桥》、《雨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断魂枪》、《咬文嚼字》、《内蒙访古》、《麦琪的礼物》(二)主要参教书

大学语文(增订本).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目前我院将该课程列为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科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和作文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言知识部分(15分) 语言知识,主要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考核,重点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二)文学知识部分(20分) 文学知识,主要指作家作品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成就,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本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知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者、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课文阅读分析部分(25分) 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目标是: 1、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 2、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体类别,联系课文的内容和基本表现方法,了解其主要文体特征;

最新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最新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标题:最新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详解 一、考试性质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是为了测试和提高专科升本科学生的语文水平,包括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文学素养等方面。该考试是专科升本科学生升学和进一步学习的重要依据。 二、考试目标 通过该考试,旨在评估考生以下能力: 1、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字、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意义和内在逻辑。 3、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流畅、有条理地表达思想。 4、培养文学素养,包括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文学评论能力。 三、考试内容 1、语言知识:考察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包括词语搭配、语法规则、标点符号使用等。 2、阅读理解:选取各类文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

等,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写作: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或材料,撰写一篇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文学素养:选取古代诗歌、散文和现代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评论能力。 四、考试形式 1、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 2、考试总分:100分。 3、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五、考试难度 1、试题难易程度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专升本考试要求设计,考察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 2、试题难度分为三个等级:容易、中等、较难,比例一般为3:4:3。 六、考试评分 1、语言知识和阅读理解部分,每题分值根据题目难度和考生作答情况而定。

2、写作部分按照文章结构、内容、语言表达和字数要求进行评分,分值在30分左右。 3、文学素养部分根据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分,分值在20分左右。 七、总结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是指导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全面了解考试内容、形式和难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备考计划。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加强阅读、写作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在考试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力求得分最优。

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 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大学语文二》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二》考试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明代公安派的领袖人物是() A.袁宗道 B.袁宏道 C.袁中道 D.袁小修 【参考答案】B 2.陆游的《书愤》是一首() A.五言古诗 B.七言古诗 C.七言律诗 D.五言律诗 【参考答案】C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指的是() A.南京 B.成都 C.开封 D.临安 【参考答案】A 4.《水调歌头》是() A.词集名 B.词牌名 C.词题 D.诗集名 【参考答案】B 5.李清照的词集名() A.《漱玉词》 B.《珠玉词》 C.《花间词》 D.《人间词》 【参考答案】A 6.《断魂枪》中,孙老者的个性特点是() A.武艺高强,孤傲内向 B. 嗜艺如命,豪爽固执 C. 庸俗自私,争强好胜 D. 视财如命,吝啬卑鄙 【参考答案】B 7.《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色是() A.幽默诙谐 B.严正庄重 C.辛辣冷峻 D. 婉约细腻 【参考答案】A. 8.《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这首词中怀念()A. 妻子 B. 母亲 C. 姐姐 D. 丈夫 【参考答案】A. 9.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的诗歌是() A.《早雁》 B.《秋兴八首》(其一) C.《长恨歌》 D.《春望》 【参考答案】A.

10.《前赤壁赋》行文内在情感变化的线索是() A.悲→乐→喜 B.悲→乐→悲 C.乐→悲→喜 D. 乐→悲→悲 【参考答案】C 1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论点、论据、议论 B.要点、观点、论据 C.题目、论据、论证方式 D.论点、论据、论证方式 【参考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苏轼的作品的是() A.《前赤壁赋》 B.《后赤壁赋》 C.《鹏鸟赋》 D.《秋阳赋》 【参考答案】ABD 2.辛弃疾词的特点有() A. 爱国抱负 B. 满腔忧愤 C. 雄奇豪壮 D. 苍凉沉郁 【参考答案】ABCD 3.以下生平诗作近万首的诗人有() A. 陆游 B. 乾隆 C. 杜甫 D. 王维 【参考答案】AB 4.徐渭的《四声猿》杂剧包括() A.《狂鼓史》 B.《玉禅师》 C.《雌木兰》 D.《女状元》 【参考答案】ABCD 5.欧·亨利的作品有() A.《麦琪的礼物》 B.《警察和赞美诗》 C.《最后的藤叶》 D.《项链》【参考答案】ABC 6.按照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主要保存于() A.新乐府辞 B.郊庙歌辞 C.鼓吹曲辞 D.相和歌辞 【参考答案】BCD 7.徐志摩的诗集有() A.《志摩的诗》 B.《翡冷翠的一夜》 C.《猛虎集》 D.《爱眉小札》 【参考答案】ABC 三、判断题

怀化学院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模板】

怀化学院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的目的为考查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常见文体的鉴赏能力。语文综合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词汇、句式、赏析、写作等等。考试的具体要求为:考生应熟练掌握语文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鉴赏方法;了解相应语文项目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赏文章并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章散文 1.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熟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掌握散文写作的艺术手法不同类别 4.学会鉴赏散文名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春》 郁达夫:《迟桂花》《故都的秋》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章小说 1.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熟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学会鉴赏小说名篇。 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吴陈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

义》、施耐庵《水浒传》、陈忠实《白鹿原》、路遥《平凡的时间》、沈从文《边城》、余华《活着》 第三章戏剧 1.了解戏剧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熟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学会鉴赏戏剧名篇。 《哈姆莱特》、《窦娥冤》 第四章诗歌 1.了解诗歌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熟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学会鉴赏诗歌名篇。 《诗经》、《楚辞》、舒婷《致橡树》、海子《面朝大海》、余光中《乡愁》、 第五章 1.了解文言文基本知识(实词、虚词、句式、词类活用); 2.熟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学会文言翻译和断句。 孔子《论语》、欧阳修《伶官传序》、李白《蜀道难》、白居易《长恨歌》 大李杜,小李杜,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旨在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文学作品和写作两大类,其中文学作品部分又包括对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能力等的考核。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具体如下:(一)语言知识部分 语言知识,主要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现代文体中疑难词语的意义。 1、文言实词考核。主要是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应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考核。主要是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掌握其一般规律和特殊用法或含义。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焉、乃、则、诸等。 3、文言句式考核。主要了解文言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装句式等。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二)文学知识部分 文学知识,主要是指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和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础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识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文体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中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等)及其主要特征。 (三)课文阅读分析部分 重点考核对以下24篇课文的理解: 1、《论语》选读 (1)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编者,文化地位,孔子及其核心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等。了解先秦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家哲学的核心概念。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理解孔子“好学”的含义。 (4)结合选文理解孔子的仁政思想。 (5)背诵选文前三节。 2、《老子》选读 (1)了解《老子》的基本知识:老子及在文化史上的地位、《老子》成书及风格。 (2)理解老子“道”的核心思想。理解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德形成的影响。

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江苏省专转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专转本考试包括五个部分:阅读理解、词语用法与语法结构、完形填空、翻译、作文。 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100分)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Part Ⅰ:Reading Comprehension) 第二部分: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Part Ⅱ: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第三部分:完形填空(Part Ⅲ:Cloze) 第Ⅱ卷(主观题):(50分) 第四部分:翻译() 第五部分:写作(Part Ⅴ:Writing)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Part Ⅰ:Reading Comprehension): (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要求考生阅读4篇短文,每篇阅读量不超过300词。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选材的原则是: 1、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日常知识、科普常识等,但是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所理解; 2、体裁多样,可以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文章的语言难度中等,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会用汉语注明词义。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下述能力: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了解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3、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论; 4、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阅读理解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准确,也要求有一定速度。 第二部分: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Part Ⅱ: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目为词和短语的用法和语法结构。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试题主要相关于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it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强调句、倒装句、从句引导词、虚拟语气等。 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运用词汇、短语及语法结构的能力。第三部分:完形填空(Part Ⅲ:Cloze):(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一篇或两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200词)中留有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填空的词项包括结构词和实译词。 完形填空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法概念、词汇运用、篇章结构的理解等综合能力。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专升本)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专升本)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要求】 1.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识别通假字,理解其含义。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如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等);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如倒装句(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等)、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 【要求】 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 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 【要求】 1.议论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种问题或现象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见解的文章叫议论文。议论文 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整理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分为事 专科起点升本科 33 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按论证的方式,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 类型,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 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2.记叙文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或暗示思想感情的文章叫记

202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2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2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总则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旨在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实际水平,以选拔出合格的专科生升入本科段继续学习。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学科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三、考试内容 根据指定教材和教学大纲拟订的学习篇目,考试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蒹葭》 1、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2、风、雅、颂、赋、比、兴。 3、《蒹葭》的朦胧意蕴和“温柔敦厚”的美学特色。

(二)《国殇》 1、《楚辞》与《诗经》在文学形式与美学风格上的比较。 2、屈原的悲剧。 3、《国殇》的场面描写与其豪放悲壮的审美意蕴之间的关系。 (三)《东门行》 1、汉代文学: A、汉赋(代表作家)。 B、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C、《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 2、《东门行》的戏剧特色。 (四)《饮酒》 1、如何看待陶渊明之“隐”? 2、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 3、《饮酒》一诗“忘世”、“忘我”、“忘言”三层境界。 (五)《咏怀诗》 1、从阮籍的隐居、醉酒、作诗、长啸、越礼看魏晋的时代风云。 2、分析本诗以实写虚,寄景抒情的手法。 (六)《春江花月夜》 1、唐诗的四个阶段(列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2023年海南省专升本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公共课01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海南专升本考试学生。 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洪主编),同时参照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九版)。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辨别识记等方面,重视文言文精读篇目的翻译。本部分分值约为40分。 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大学语文》教材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主要依据本大纲所附精读篇目,同时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文本。分值20分。 3、写作应用能力的考核 包括议论文写作(含文学评论)、应用文写作两个方面。分值40分。(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10小题)10分 2、填空题(设10小题)10分 3、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4、阅读分析题(一到二段文本的分析)20分 5、写作题(一篇或者二篇)40分 (三)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0分) 1、语言知识 (1)文言词语与句式 理解、掌握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解释常用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辨析古汉语常用特殊句式;熟悉使动用法、意动

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 (2)现代文词语与句式 掌握现代文包括常用应用文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式。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文体知识 (1)应用文体知识(参考其他教材) 应用写作的基本特点。常用的应用文格式。识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文种(13种);熟悉各文种的适用范围 (2)文学(文章)文体知识 立足于本大纲所附精读篇目掌握、理解: 古代散文的特殊文体分类:语录体、纪传体、论说体(政论、史论)、书信体、游记体、寓言体、碑铭体。 古代诗歌的文体分类: 古体诗——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诗。 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和散曲。 现代文学文体的主要类别: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一般文章的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二)阅读与分析(20分) 1、识记精读、泛读篇目的作者及所属国别或时代,所属文体类别。 2、理解精读篇目的主旨,认识其思想意义。 3、理解精读篇目的结构及主要段落表达的意思与情感。 4、理解精读篇目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5、领会精读篇目的主要写作手法。 (三)写作能力(40分) 根据所给材料或者提示,写作议论文(含文学评论)、应用文。

2020年山东专升本招生考试大学语文大纲

2020年山东专升本招生考试大学语 文大纲(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招生考试 大学语文(公共课)考试要求 Ⅰ. 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语言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作品阅读分析和写作等四个方面,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能力。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语言基础知识 (一)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能够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二)辩识“之、其、于、以、而、则、乃、者、所、焉、且”等常见的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三)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的用法,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 (四)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象征、设问、反诘、层递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文学文化常识 (一)识记并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知识,如作者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代表作与作品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成就及其他重要贡献,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文学史地位等; (二)识记古诗文经典名句; (三)掌握古今各类文体知识; (四)掌握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五)掌握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三、作品阅读分析 包括古诗文和现代文文本阅读分析。 (一)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二)领会并能够准确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主要表现手法、写作特色; (三)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把握并归纳作品的主旨,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写作 (一)应用写作 基本要求: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的文种写作,主题鲜明集中,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 (二)文学写作 主要考核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基本要求:立意积极向上,符合文体特征,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恰当,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字数不少于800字。 Ⅱ. 考试形式与题型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题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大学语文》第三部分考试大纲

第三部分作品阅读分析——诗歌 《蒹葭》 1.认知本诗的中心意象“在水一方”及其两种境况,体会追寻者的执着、惆怅心情【理解、简单应用】 本诗分三章,在每一章的一、一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的主题,表现出的中心意象是“在水一方”,接着在每一章的后四句描述追寻的两种境况: 一是“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但结果却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一是“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去追寻),但结果却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两种结果都是可望难即,“伊人”终不可得。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2.理解"在水一方"的普遍象征意义【理解】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深意长、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者。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科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3.说明本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并层层推进的形式特点【简单应用】 本诗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诵歌意境的作用。“蒹葭”由“苍苍”到“凄凄”、“采采”,意思都是青苍一片,十分茂密,但声情却建转愈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由“为霜”到“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在水之涘”,体现了空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着“伊人”由“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 4.体会本请将具体事实虚化、意境扑朔迷离的朦胧美【简单应用】 在抒情诗中一般都可看到一些实在的人物场景,然而在本诗中,“伊人”的身份和音容体貌,追寻者的身份和追寻的原因,甚至追寻事件的内容、过程,这一切应有的具体人物和事件都被虚化,飘忽不定,来去渺茫。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本诗采用重章叠句形式,第二、三章虽然只是换了几个字,但其间微妙的变化和幽深的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主人公逆流而上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主人公又顺流而下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这一切带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这就是本诗的朦胧美。 《湘夫人》 1.识记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的【识记】 本诗选自屈原《九歌》。《九歌》原是楚国南部流传已久的一套民间祭神的乐歌,经屈原加工改写,成为一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诗篇。湘夫人与湘君并称为楚地传说中的湘水配偶神。有人认为湘君、湘夫人与虞舜及其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有关,湘君即舜,湘夫人即娥皇、女英。 2.认知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表现他对爱情幸福的执着追求【理解】 湘君、湘夫人是楚地传说中湘水的一对神仙眷侣。《湘夫人》以主人公湘君的口吻描写湘君相约湘夫人但最终未能见面的情景,表现了湘君对爱情幸福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他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深情。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核大纲及历年真题+答案

《大学语文》 (课程代码:04729)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2)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3)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 (3) (一)语言知识 (3) (二)文学知识 (3) 二、作品阅读分析部分 (4) (一)散文中的议论文 (4) (二)散文中的记叙文 (7) (三)诗歌 (12) (四)小说 (16) 三、作文部分 (18) 第三部分关于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考核方案的说明与实施要求 (19) 一、关于考核目标表述用语的说明 (19) 二、关于教材的规定 (19) 三、对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的要求 (19)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20) 第四部分章节作业与综合测试题 (21) 一、章节作业 (21) 第一章作品阅读分析——散文中的议论文 (21) 第二章作品阅读分析——散文中的记叙文 (34) 第三章作品阅读分析——诗歌 (43) 第四章作品阅读分析——小说 (55) 章节作业参考答案 (59) 二、综合测试题 (79) 综合测试题(一) (79) 综合测试题(二) (85) 综合测试题(三) (91) 综合测试题(四) (98)

综合测试题(五) (104) 综合测试题(六) (111) 综合测试题(七) (117) 三、历年试题--------------------------------------------------------------------------------------------------125 2010年10月--------------------------------------------------------------------------------------------125 2011年1月----------------------------------------------------------------------------------------------131 2012年4月----------------------------------------------------------------------------------------------138 2012年10月--------------------------------------------------------------------------------------------144 2013年1月----------------------------------------------------------------------------------------------152 第五部分综合测试题及历年试题参考答案-------------------------------------------------------------159 一、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159 二、历年试题参考答案------------------------------------------------------------------------------------182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山东专升本2023年考试大纲

山东专升本2023年考试大纲2023年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Ⅰ. 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汉语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作品阅读分析和写作等四个方面,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和探究等能力。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汉语基础知识 ( 一 ) 了解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能够正确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能够识别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 二 ) 能够掌握“之、其、于、以、而、则、乃、者、所、焉、且” 等常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用法。 ( 三 )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等;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的用法;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 ( 四 ) 掌握汉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偶、排比、夸张、互文、并提、委婉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及效果。 二、文学文化常识 ( 一 ) 识记并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知识,如作者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代表作与作品集名

称、文学主张、文学成就及其他重要贡献,重要作品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 二 ) 识记古诗文经典名句。 ( 三 ) 掌握古今各类文体知识。 ( 四 ) 掌握中外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 五 )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三、作品阅读分析 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文阅读分析。 ( 一 ) 了解生平及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 二 ) 领会并能准确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主要表现手法、写作特色。 ( 三 ) 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 四 ) 把握并归纳作品的主旨,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写作 ( 一 ) 应用写作 主要考查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文种写作的能力。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请柬、借条、收条、请假条、介绍信、求职信、新闻稿等。 基本要求:主题明确,信息全面,结构完整,格式规范,表达得体。 ( 二 ) 文学写作 主要考查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 [2013年修订版]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大学语文》课程要求的水平。 考试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自200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入学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参加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适用于文史类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原则 本课程考核充分体现其综合文化基础课的性质,照顾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特点,重点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严格遵循重在素质和能力考核的原则。 考试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A)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

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型文体及多种常用应用型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及语言知识 (二)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 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范字。 2. 文从字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3. 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能力 1. 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2.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 (四)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1. 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 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和代表作。 (2)作品的作者、出处。 3. 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五)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2.结合文体进行作品鉴赏。 (六)作文 作文考试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知识积累、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测试,要求应考者做到思想内容积极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格式规范。 应考者应把学习和练习的重点放在提高撰写记叙性、议论性及应用性文章的能力上。 考试内容与要求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0年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 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文科各专业申请专升本的高职高专学生。 按本大纲进行的考试系选拔性考试,测试结果将作为本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成绩依据之组成部分。考试性质为教学——水平测试,目的在于检测和考核学生掌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与应用能力的情况。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体(含文体写作)知识两个方面。本部分分值为45分。 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本市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实际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以本大纲所附精读、泛读篇目为准。本部分分值为20分。 3.应用能力的考核 应用能力考核包括应用文写作、修改、写作常识运用三个方面。本部分分值为55分。 以上三部分的分值合计120分。每部分分值均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30小题)30分 2.多项选择题(设5或10小题)10分 3.判断题(设10小题)10分 4.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5.修改或写作常识运用题10分 6.写作题(一般设一大一小两个文种)40分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5分) 1.语言知识(15-20分) (1)文言词语与句式 主要掌握、理解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解释常用文言词语(包括成语、通假字)的具体含义; 辨析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 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介绍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学好《大学语文》能增强人文精神的培养;领略美的人格力量;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情养性,也能提高鉴赏力和写作水平。 二.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考核目标是学生对精讲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试题60%从课文后以及授课教师布置的思考与练习题、课程建设项目中的题库中抽取,古代与现当代作品的比例、诗词文的比例要适当搭配,识记的内容、佳句赏析、简答、写作、论述等题型要适当搭配。最后成绩评定将期末考试与平时练习、课堂提问成绩以及在开拓性学习中的实际表现等按适当比例综合。 三.各章考核要点 诗经《黍离》 1.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从《黍离》看《诗经》的艺术特点; 3.认识中国文学创作传统中“黍离”之悲的渊源。 【重点、难点】《诗经》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诗歌发展史的起点,现实主义诗歌之源。《黍离》为乱离之作。 楚辞《湘夫人》 1.识记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而成的。 2.认知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表现他对爱情幸福的执著追求。 3.试梳理诗中湘君的心理活动流程。 4. 认知诗中描写布置新房时所用的铺陈手法。

【重点、难点】理解本诗期约不遇的悲剧情景渗透着屈原遭流放时的忧伤心情和对理想的向往;认知诗中的多种抒情方法;辨识诗中景物描写的融情人景和因情造景。 司马迁《管晏列传》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2.了解管仲与晏婴的事迹; 3.分析《管晏列传》的文学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理解作品中司马迁个人思想与情感的投射;理解渴望被知、期待遇合这一古往今来人们生命历程中经常面临的课题。 李斯《谏逐客书》 1.认知本文中心论点; 2.分析本文第二段以秦国四位君主功业为事实论据的论证过程,理解论据与中心论点 的关系; 3.分析本文第三段以秦王重物轻人的事实为论据的论证过程,理解论据与中心论点的 关系; 【重点、难点】理解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并能结合课文有关段落作简要分析说明; 识别文中运用铺陈的部分,以及排比、对偶的运用,分别说明其表达作用;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西洲曲 1.体会诗中女子对远方情人真挚而自然的思念之情; 2.理解诗歌用景物烘托内心活动,用细节描写刻画相思之情; 3.认知并体会诗歌四句一换韵,音韵流美,情调缠绵悱恻,以及采用顶针、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出的一种回环往复、声情摇曳的效果。 【重点、难点】领悟全诗寓不变于变化之中,在不断变换的时间和空间中,少女对恋人始终如一的执着爱恋;体会南朝民歌缠绵委婉的表达方式;理解诗歌用景物烘托内心活动,用细节描写刻画相思之

01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概述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 满分:150分(单科成绩)。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约占50% 中等试题约占30% 较难试题约占20% 四、题型及题型分值分布 单选题约占20% 多选题约占20% 填空与简答题(填空10%简答10%) 约占20% 综合题(议论文27%记叙文13%) 约占40% 五、内容比例 (一)基础知识(50分) 1.语言知识(15—20分)。 主要掌握、理解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 解释常用文言词语(包括成语、通假字)的具体含义; 辨析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 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词句。 2.文体知识(25—30分)。 立足于本大纲所附精读、泛读篇目掌握、理解(能准确指出某篇目是何种文体): (1)古代散文的特殊文体分类:语录体、纪传体、论说体(政论、史论)、书信体、游记

体、寓言体。 (2)古代诗歌的文体分类:古体诗——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诗(乐府和歌行诗在体裁上与上述各体有重复。如《春江花月夜》是乐府诗,又是七言歌行,还属于七言古诗)。 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和散曲o (3)现代文学文体的主要类别: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4)一般文章的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此三种系按内容与表达方式划分)。 (二)阅读与分析(40分) 1.识记精读、泛读篇目的作者及所属国别或时代,所属文 体类别。 2.识记精读篇目中所选部分作品。 3.理解精读篇目的主旨,认识其思想意义。 4.理解精读篇目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5.理解精读篇目的结构及主要段落表达的意思与情感。 6.理解精读篇目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7.领会精读篇目的主要艺术(写作)手法。 8.识别并理解精读篇目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诘、反语、设问、借代,以及某一段或某句中几种修辞手法的结合运用)。 (三)应用能力(60分) 1.要求熟练掌握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40分,记叙文20分。2.写作考核基本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表达准确,标点恰当,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六、参考教材1.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自考教材)》,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徐中玉、陶型传:《大学语文(专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4.徐中玉、方智范:《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七、考试内容及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语言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六部分。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侧重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言实词考核,要求考生能解释文言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特别要注意那些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掌握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文言虚词考核,要求考生能辨识“之、其、者、所、以、于、而、乃、则、焉”等常见的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