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层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合集下载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制备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制备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熔融插 层方 法是 制 备 聚合 物/ 土 纳 米 复合 材料 黏
研 究所采 用 的连 续混炼 机转 子采用双 混炼段 结构 ,具
(C )的一种 重 要 方 法 。V i l首 次 报道 了熔 融 PN a a等 1 J 插 层法制 备 P N,其研究 表 明 ,在 聚合 物熔点 或玻璃 C
e e t o ie n o p u dn o dt n rtrse da dfe igrt)o h nelmel p c dm c a i l f cs f f r t m o n igcn io s(oo p e n edn ae nteitr f d e c i a l s aea e h c r a n n a
Ab ta t P o g nc- n moi o i ln - o o i sp e a e yme n fdrc l i traain o sr c : E/ ra i- mo t rl n t l o- mp st wa r p rd b a so i tmet n ec lt n a l e a c e e o t -oo o tn o smie , a d t e itda la p c fte c mp st s n e tg td b a so wo rtrc n iu u x r n h ne melrs a e o h o o i Wa iv siae y me n fXRD . T e e h
的 影 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适 当 的剪 切 强 度对 于制 备 插 层 型 纳 米 复合 材 料 极 为 重 要 ,剪切 应 力 过 大 或 过 小 均 会 导 致 聚 合
物无法插入到蒙脱土的片层之 间,造成插层效果不佳 。
关键词:双转子连续混炼机 ;有机蒙脱 土;纳米复合材料

《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降解行为研究》范文

《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降解行为研究》范文

《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降解行为研究》篇一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降解行为研究一、引言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

其中,聚碳酸亚丙酯(PPC)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包装、医疗器械、日用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热稳定性差、力学性能较弱等。

因此,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并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将PPC 与纳米材料进行复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及其降解行为。

二、制备工艺本研究所用到的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蒙脱土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与PPC的相容性;然后,在高温条件下将预处理后的蒙脱土与PPC进行熔融插层,制备出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三、性能研究(一)力学性能通过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蒙脱土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量蒙脱土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但过量加入则会导致性能下降。

(二)热稳定性采用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其热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

(三)降解行为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下的降解实验,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加入能促进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过程,缩短其降解周期。

同时,复合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无有害物质产生。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及降解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适量蒙脱土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同时促进其生物降解过程。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工业化应用前景好的一种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蒙脱土系蒙皂石粘土(包括钙基、钠基、钠-钙基、镁基蒙粘土)经剥片分散、提纯改型、超细分级、特殊有机复合而成,平均晶片厚度小于25 nm,蒙脱石含量大于95%。

具有层状结构的蒙脱土是制备成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天然矿物。

蒙脱土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结构片层由硅氧四面体亚层和铝氧八面体构成,厚0.66nm左右,片层之间通过NA+、Ca2+等金属阳离子形成的微弱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一个片层与一个阳离子层构成MMT的结构单元,厚度为1.25纳米(阳离子为钠离子)左右。

结构:蒙脱土的化学式为:Mn+x/n[Al4.0-xMgx](Si8.0)O20(OH)4·yH2O,属于2:1型层状硅酸盐,即每个单位晶胞由2个硅氧四面体晶片间夹带一个铝氧八面体晶片构成三明治状结构[3],二者之间靠共用氧原子连接,每层厚度约为1 nm。

性能: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新兴的一种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与常规复合材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只需很少的填料April 质量分数),即可使复合材料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弹性模量、韧性及阻隔性能;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其力学性能有优于纤维增强聚合物系,因为层状硅酸盐可以在二维方向上起增强作用;由于硅酸盐呈片层平面取向,因此膜材有很高的阻隔性;层状硅酸盐蒙脱土天然存在有丰富的资源且价格低廉。

故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成为近年来新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蒙脱土系蒙皂石粘土(包括钙基、钠基、钠-钙基、镁基蒙粘土)经剥片分散、提纯改型、超细分级、特殊有机复合而成,平均晶片厚度小于25 nm,蒙脱石含量大于95%。

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可以广泛应用高分子材料行业作为纳米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剂,提高抗冲击、抗疲劳、尺寸稳定性及气体阻隔性能等,从而起到增强聚合物综合物理性能的作用,同时改善物料加工性能。

溶液插层法制备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溶液插层法制备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Sine n eh oo y Mi y n 2 1 , hn) c c d cn lg , a ag6 C ia e a T n 1 0 0
Ab r c : At r s n , t e p l me / ly n n — o o ie r t a t g sa t e e t h o y rc a a o c mp s ts a ea t c i p r n c n i e a l t r s t ra ss in er s a c . r v e wa i e n o s d r b ei e e t n ma e l c e c e e r h A e iw sg v n o n i i t e a a e c a d i d ti la p c so e c lto fp l e o h c d mi n n usra s e t ft i r a a i n o o y r f m he nt m r s l t n. e me h im d i tr a a em eh d r n r d e o u i Th c a s a n e c l t t o swe e i to uc d.a d o n n n
中图分 类号 :B 8 T 3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54 (0 70— 0 4 0 10 — 5 82 0 )3 04 — 5
Re e t v c s ar h on c n Ad an e i Re e c n
Pr p r gPoy e /lyNa o c e a i lm r a n —om ost s n c p i e b t ralt fP y yI e c a i o olmer 0 Sou in n on m lt Fr o

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一 a ●, 0C 1 1a o. A . 1 H , _ N F ● , R M b g
图 1 蒙脱 土 的结 构
状硅酸盐物质 , 即每个单位 晶胞由两个硅氧四面体 中 间夹杂着一层铝氧八面体构成 , 二者之间靠共用氧原
子连接 , 如图 1 所示 。这种四面体 和八面体 的紧密堆
容性 。这一方法在熔融法制备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
材料的过程中使用的最多。
旺 !垒兰登 2 0 / : : 0 63 21
维普资讯
旦 m f e o n S p c ! I no vl m l I e i u r e p e
一 _
a pc tqL f t m L_ a rl p lao _ a ic 坚e m t is i i o p sc O _ _ x ea I
摘 要: 基于国内外对聚合物/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所做的报道, 本文介绍了热塑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聚合物/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应用作了综述。
关键 词 :聚合物 黏 土 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进展
自 18 年 日 从 97 本丰 田材料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制 备了尼龙 /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 / 黏土纳米复 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一 1 _
制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由于聚合物很少含有极性
基团 , 一般需要在溶液中加入与聚合物有较好相容性 的相容剂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显 著 , 目前还不具备 但
实用 性 。
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将不饱和聚酯插层到黏土中, 在加 量适 当的情况下可 以显著 的提高不饱和聚酯的冲击
强度 、 拉伸强度等方面的性能 。 不过不饱和聚酯(P u) 作 为树脂基体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报道较为少见【。 1 c l

第五章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第五章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高岭土在我国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高岭 土的国家。远在3000年前的商代所出 现的刻纹白陶,就是以高岭土制成。 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名扬中外,历 来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 如罄"的美誉。
高岭土结构: 高岭土的结构是由一层硅氧四面体和 一层铝氧八面体通过共同的氧互相连接 形成的一个晶层单元,所以成为1:1型 层状硅酸盐。 高岭土层间距很小,很难插层高分子 聚合物,必须先插层极性聚酰胺类物质, 使层间距扩大,再进行高分子聚合物取 代插层,形成复合材料。
④ 粘土稳定性好
作为插层用的粘土是一种不具有氧 化还原性质的惰性主体,插入到层间 的可聚合的单体、复合材料的加工过 程等,就可以不必考虑粘土的可变性。
以蒙脱土为代表的粘土对有机聚合 物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结构上的优越性, 而且对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有着更重 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复合材料的力学 性能方面。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成为各种方法制 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中最具有商品化价 值的材料品种之一。
高岭土研究现状:
高岭土有机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 还刚刚起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 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复合 技术、性质及其应用将会更加丰富。
※ 粘土の膨润土(蒙脱土)
它最早发现于美国的怀俄明州的古 地层中,为黄绿色的粘土;因加水 后膨胀成糊状,后来人们就把这种 性质的粘土, 统称为膨润土。
膨润土成分: 膨润土的主要成份是蒙脱土,是一种 由纳米级厚度的硅酸盐片层构成的粘土。 由两层硅氧四面体中间夹一层铝氧八面 体组成的层状粘土矿物。 根据蒙脱石所含的可交换阳离子种类、 含量及结晶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钠基、 钙基、镁基、铝(氢)基等膨润土。
※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点
1
粘土的含量一般<5%,复合材料 的力学性能已有很大提高。

插层限域工程制备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插层限域工程制备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插层限域工程制备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李能;史祖皓;陈星竹;郭飞【摘要】MXene作为一类全新的二维材料(金属碳氮化物的总称),因其本征的纳米层状结构、可调的比表面积、良好的亲水性、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使其在可充电电池、超级电容器、光(电)催化剂、透明导电膜、电磁干扰屏蔽和传感器、原油和重金属的吸附剂以及柔性高强度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利用插层限域工程制备MXene及其复合材料,是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利用插层反应促进MXene剥离及合成MXene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插层反应合成的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同时对于未来MXene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我们认为MXene及其复合材料的稳定性问题是当前要解决的瓶颈;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MXene材料稳定性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并且更多具有良好稳定性的MXene及其复合材料将会被设计和合成出来.【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9页(P46-54)【关键词】二维材料;MXene;插层限域工程;复合材料;能源转换材料【作者】李能;史祖皓;陈星竹;郭飞【作者单位】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3;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81;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27在众多纳米结构材料中,二维材料因其具有独特和优异的性能,如:大的比表面积、能隙可调和优异的柔性,使得其在新一代智能电子、光电子和能量转换材料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1-3]。

配位插层法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Cu 2+-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配位插层法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Cu 2+-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节p H值 , 整个体 系保 持在 弱碱 性 条件 下 。在 5 使

1 i 0mn内加 热 至 8 I 0 o 。适 当提 高 温 度 到 9 : 0—
9 I, 2o 以除 去体 系 中的过多 的水 分 , 这种 条件 : 在
收稿 日期 : 20-32 0 60.8 作 者 简介 : 石 爽(94一)女 , 师。 17 , 讲
工艺 , 于工业 化 , 利 而且 与传 统共混 物相 比质 量较
轻, 对复 合材 料 的加工 性能影 响小 。
维普资讯
第 3 第 9期 5卷
石 爽 , : 位 插 层 法 制 备 三 聚氰 胺 一甲醛 树 脂 / u 一蒙 脱 石 纳米 复合 材 料 等 配 c2
1 2 实验方 法 .
高… 。从 18 97年 日本 丰 田中央 研 究 所 首 先 报 道
用 插层 聚合 法 制 得 了尼 龙 6 蒙 脱 石 纳 米 复 合 材 /
1 2 1 镍 基蒙 脱土 的制备 .. 天然膨 润土 经 浮 选后 , 两 步用 钠 盐 溶 液 和 分 铜盐 溶液 进 行 微 波 加 热 溶 液 交 换 制 成 铜 基 膨 润
51 0
下 回流 一段 时 间。最 后将 粘 稠的 液体倒 在不 粘纸
上, 放入 烘箱 中烘 干待 用 。 1 3 材料 的 结构 和性 能测试 .
吸收 峰 。三 聚 氰胺 的与铜 ( 离 子 络合试 样 的红 Ⅱ) 外 光 谱 图见 图 2中 曲线 b 可 以看 出在 34 0e , 0 m
石 爽 ,王艳梅 ,李玉平 封禄 田 ,
( . 阳化工学院,辽宁 沈阳 104 ; 2 沈 阳第 四橡胶( 有 限公 司,辽宁 沈阳 102 ; 1沈 112 . 厂) 1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层法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董歌材研1203班 2012200337 纳米材料技术是80年代末刚刚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其基本内涵是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或分子或对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NST,Nano Seience and Teehnology)会议在美国巴尔基摩召开,从而正式把纳米材料科学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公布于世[1]。

1992年1月第一本纳米材料科技期刊Nanostructural Materials出版。

1994年10月第二届国际NST会议在德国召开,从此纳米材料科学成为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纳米科学技术所研究的尺寸空间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它的诞生使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延伸到过去未被重视的纳米尺度,标志着材料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通过在这一尺度上对材料进行操作,可以使材料性能产生质的飞跃,因此纳米材料技术为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也为新技术革命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2]。

1纳米粒子的特点及其制备1.1纳米材料的特点一般称尺寸在1-100nm范围内的颗粒为纳米粒子,它是一种介于固体和分子之间的亚稳态物质。

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及由它所构成的纳米材料由于所谓的纳米效应,表现出许多与常规尺寸的材料完全不同的特殊性质。

纳米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和界面效应:纳米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随着粒径减小,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位于表面的原子所占的比例也迅速增加,比如,当粒子半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表面原子所占比例为50%,当粒径减小到2nm时,比表面积增至225m2/g,表面原子所占比例达到80%。

由于表面原子邻近缺少与之配位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容易与其它原子结合,因此纳米粒子有很强的表面活性。

表面原子的不稳定性使纳米粒子表现出很多特殊的性质,像纳米陶瓷粉的熔点、烧结温度和晶化温度均比常规粉体低得多,比如常规氧化铝的烧结温度为1700-1800℃,而纳米氧化铝可在1200-1400℃的温度下烧结,致密度高达99%,形成的陶瓷在低温下表现出良好的延展性;大块的纯金熔点为1063℃,当制成2nm的微粒后熔点仅为300℃;催化剂制成纳米微粒会大大提高催化效果,比如有机化学的加氢或脱氢反应,用粒径为30nm的镍作催化剂时反应速度比用常规尺度的镍催化时的速度高15倍。

(2)量子尺寸效应: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波长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被破坏,因此电导性、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等性质较常规尺寸的粒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原来是良导体的金属,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可能会失去导电能力,变成非金属型;原来是典型的共价键无极性的绝缘体,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电阻可能大大下降,失去绝缘体的特性;原是铁磁性的物体可能变成超顺磁性。

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纳米微粒的吸收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向短波方向移动。

各种金属粒子在尺寸小到纳米级时,均由于对光的宽带强吸收而失去金属固有的光泽,变成黑色。

另外,纳米粒子因具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间、纳米粒子与其它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异常强烈。

正是这些特殊的性能为纳米材料开辟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2纳米粒子的制备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无论何种方法,技术的关键都包括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获得较窄的粒径分布和较高的纯度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等。

物理法包括机械粉碎法、蒸发冷凝法和电火花爆炸法等。

其中机械粉碎法是通过施加机械力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将常规粉末进一步细化,常用的方法有高能球磨、低温粉碎、气流粉碎、超声粉碎等。

用这类方法制备微粒,通常生产量较大,但得到的产物粒径较大且分布很宽,粒子形状难以控制,产品多用于技术要求不高的日用化工、油漆、造纸等行业。

相比之下,蒸发冷凝法得到更多的应用,蒸发冷凝法是将金属或化合物加热蒸发,让产生的原子雾与惰性气体原子或其它载体碰撞而失去能量,凝结成纳米尺度的团簇,收集得到纳米粒子。

化学法是指在液相或气相条件下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原子或离子,再逐步长大形成纳米粒子。

这类方法条件温和,过程易控,是当前批量生产高纯超细纳米粉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化学法分为气相化学法和湿化学法,其中气相化学沉积法是当前制备纳米粒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以气体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使其凝结成晶核,在加热区内长大成颗粒,进入低温区,停止生长而得到纳米粒子。

湿法是在液相中合成粒子,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沉淀法和水解法等。

此外制备纳米粒子还可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用分子夹芯层,巴基球或环糊精等的空穴,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

2纳米复合材料由单相纳米微粒构成的固体材料称为纳米相材料(Nano-phase Materials)。

如果材料由多相构成其中-相或几相为纳米尺寸,则称为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最早是由Rustan Ray于1984提出的[3],其定义为:至少有一个分散相的一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复合材料为纳米复合材料。

三维尺度均在100nm以内的物质为纳米颗粒(以0表示),二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材料为纳米纤维(以1表示),只有一维尺度在100nm以内的材料为纳米薄膜(以2表示),三维尺度均大于100nm的材料不是纳米材料,称为常规材料(以3表示)。

根据存在于材料中的各相的尺度,纳米复合材料可能的复合形式有0-0,0-1,0-2,0-3,1-1,1-2,1-3,2-2,2-3等多种。

0-0型纳米复合材料是将不同成分、不同相或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复合而成的纳米固体,纳米粒子可以是金属、陶瓷或高分子材料,这种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是当今纳米材料研究的中心内容。

0-3型复合是将纳米颗粒分散于常规固体构成的连续相中。

1-3复合是将纳米晶须、纳米碳管以及由纳米碳管制成的纳米丝或纳米棒分散与连续的基体中。

2-3型复合材料指将纳米厚的片状材料分散于常规固体连续相中形成的复合材料。

所有这些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关注。

将异质、异相的材料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组合和剪裁,可望得到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因此纳米复合为材料的研究,为新材料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初步的研究成果己显示出纳米复合材料的潜力,比如,纳米粉烧结而成的陶瓷具有超韧性;把金属的纳米颗粒复合到陶瓷中后陶瓷的力学性质大大提高;将纳米氧化铝粒子放入橡胶中,橡胶的介电性和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在玻璃中放入半导体纳米微粒,可提高玻璃的三阶非线性系数;极性的钛酸铅粒子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出现了双折射现象;在有机玻璃中加入纳米氧化铝后,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宽带红外吸收性能等。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新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纳米复合技术将为制备高性能陶瓷、高强度结构材料、高性能涂层、特种磁性材料、特种光学材料甚至仿生材料提供新的手段。

3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将纳米尺度的无机相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得到的复合材料称为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或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材料。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刚刚开始不久,但己取得可喜的成果,如美国马里兰大学材料系在实验室里研制成功了纳米氧化铝和橡胶的复合材料,该材料与常规橡胶相比,耐磨性大大提高,介电常数提高了近一倍。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科学研究所研制了纳米氧化物树脂基复合材料,实验发现该材料的静电屏蔽性能优于常规树脂基碳黑复合材料,同时可根据纳米氧化物的类型来改变复合材料的颜色,因此该类材料在电器外壳涂料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德国、瑞士的一些研究单位正在研究纳米TiO:粉体与有机物的复合材料,利用TiO:粉体对紫外光的吸收作用制造防紫外线的透明材料。

由聚合物插层粘土得到的聚合物/粘土类纳米复合材料也在很多领域内得到应用。

(1)直接分散法所谓直接分散法是指首先制备出各种形态的纳米粒子,再将纳米粒子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该方法的优点是纳米粒子与材料的合成分步进行,可控制纳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

但是,因为纳米粉的表面活性大,有很强的自团聚倾向,共混时很难保证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复合材料,因此通常在混合前要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处理,或在共混时加入分散剂,以促使其在基体中尽可能地分散均匀。

(2)溶胶-凝胶法(Sol-Gel法)该法是将先驱材料(水溶性盐或醇溶性盐,主要有硅酸酷、钦酸酷等)和高聚物共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质溶液,先驱材料发生水解或醇解反应生成纳米级的无机氧化物粒子,并且体系形成溶胶,溶胶经蒸发干燥转化成凝胶,无机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其中。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优点在于该法为低温过程,而且可以大量制备高纯度和高均匀度的材料。

其特点是从过程的初始阶段就可在纳米尺度上控制材料结构,得到的复合材料结构均匀,纯度高,无机和有机相之间的结合好。

该法的最大问题在于凝胶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或水的挥发可能导致材料的收缩或脆裂。

另外能利用此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很有限,无机组分仅限于通过硅酸盐的水解得到SiO2:和通过钦酸盐的水解得到的TiO:等几种氧化物,由于难以找到共溶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常见聚合物品种不能通过该方法得到纳米复合材料。

(3)插层法(Intercalation)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制备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许多无机化合物,如粘土类硅酸盐、磷酸盐类、石墨、某些金属氧化物、二硫化物、三硫化磷络合物等,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

把聚合物单体插入到这些无机物层间进行原位聚合,或直接把聚合物插入到无机物层间,可制得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根据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同,插层法又可分为:①聚合插层:将有机单体插入到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的层间,然后引发单体在层间原位聚合,在聚合过程中无机相层间距增大甚至剥离,成为独立的厚为纳米级的片状,均匀分散于单体聚合形成的聚合物连续相中,成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②溶液插层:将聚合物和层状无机物共同溶解分散于某种溶剂中,在溶液中直接将聚合物插入到无机物层间,溶液挥发后得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③熔体插层:将层状无机物与熔融态的聚合物共混,聚合物直接插入到无机物层间,得到聚合物插层无机物的纳米复合材料。

(4)原位生成法原位生成法是指先制备适当的聚合物,然后无机纳米颗粒在聚合物提供的受控环境(纳米模板或纳米反应器)中通过化学反应原位生成,从而制备出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可以提供这种纳米模板的聚合物在分子结构上均带有强极性基团,如磺酸基、梭酸基、梭基、胺基、月青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