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忽高忽低,可能比高血压本身更危险!平稳降压,务必收下这几个建议~
哪些原因导致血压不稳定日常如何控制

哪些原因导致血压不稳定日常如何控制有不少中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以致于引起诸多不适,严重情况下可危及生命安全。
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血压不稳定?日常又该如何控制呢?带着这些问题在下文中寻找答案吧。
一、什么是血压不稳定血压不稳定是指血压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这种现象通常与血管弹性下降、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等因素有关。
血压不稳定可能导致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因此,保持血压稳定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血压不稳定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血压不稳定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当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中风、肾脏病等。
因此,保持血压稳定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血压不稳定的原因(一)遗传因素血压不稳定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高血压的情况,那么子女的高血压发病率会比其他人要高。
这可能与高血压的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这两种方式有关。
如果父母都存在高血压,子女需要注意自身护理,定期监测血压,尽量降低自身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
(二)生活方式因素1、饮食不当: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摄入过多的盐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此外,饮食中缺乏优质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也可能导致血压不稳定。
2、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这会加重心血管负担,使血压升高。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3、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损害血管内膜,加重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4、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疲劳和心理压力,从而影响血压控制。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三)精神压力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血压稳定。
季节转换时血压易波动,高血压患者如何稳压?

季节转换时血压易波动,高血压患者如何"稳压"?高血压是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它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病、脑卒中等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温度对血压有比较大的影响,引起血压呈季节性变化,通常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尤其是在季节转换时,血压更容易受影响而波动。
为了避免血压总是坐“过山车”,今天就介绍一下该如何“稳压”。
一、勤测血压,做好自我管理高血压在初期时,症状包括头疼、心悸气短、眩晕、失眠、肢体麻木等,但和血压水平不一定呈正相关,因为人们往往不容易察觉。
如果不加以监测,当血压波动过大时,就会加剧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高血压患者要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以及定期行血压监测,维持血压水平的稳定。
尤其是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时候,高血压患者更需要加强血压的自我监测。
以下是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1、监测工具是经过了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在使用期间需要定期做校准,每年至少1次以上;2、结合设备的操作指南,选择合适的袖带尺寸,袖带太松或者太紧都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需要进行连续的、规律的血压测量,不能仅仅依靠居家测压结果而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用量。
如果发现血压急剧升高或降低,则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4、健康人的理想血压是120/80mmHg,建议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对于65-79岁的老年人而言,需要先将血压降到<150/90mmHg,在耐受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的降到<140/90mmHg,8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降到<150/90mmHg。
二、遵医嘱用药当确诊为高血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按时按量的服药,这对高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
只有按时按量的服用降压药,才可以把血压控制稳定,减少高血压对身体脏器的危害。
三、定期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血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危害。
四、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换季时早晚以及室内外温差比较大,当寒冷空气侵袭时,容易引起血管收缩,从而使得血压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怎么才能稳定高血压的方法

怎么才能稳定高血压的方法高血压,又称为“健康杀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为了稳定高血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饮食调整:控制摄入盐分,限制每日钠盐的摄入量。
避免高盐饮食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增加水果、蔬菜、谷物、低脂乳制品等富含钾、镁和钙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
2. 控制体重:减轻体重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是降低体重的有效方法。
平时要保持摄入热量和消耗热量的平衡,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
3. 适量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可以降低血压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4. 控制饮酒:酗酒会导致血压升高。
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两个单位,女性不超过一个单位。
过量饮酒不仅会增加血压风险,还会对身体其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5. 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戒烟可以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6. 控制压力:长期的压力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
使用放松的方法,如休息、冥想或进行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减轻压力,有助于稳定高血压。
7. 规律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血压监测,并按时服药。
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不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9. 注意药物的服用: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服用高血压药物,并遵循医嘱的剂量和频率。
不要随意增加或停止药物的使用。
10. 合理用药:如果高血压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脂,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选择药物,以控制多种疾病的同时降低血压。
总结起来,稳定高血压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制饮酒、戒烟、控制压力、规律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药物的服用和合理用药。
血压反复波动应该如何进行科学调理

血压反复波动应该如何进行科学调理血压反复波动是很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它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当遇到血压反复波动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调理呢?首先,要了解血压波动的原因。
常见的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吸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睡眠不足等。
此外,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以及服用的药物也可能导致血压不稳定。
在饮食方面,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
减少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火腿等高盐食物,因为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瘦肉、鱼类和豆类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当的体重。
运动对于血压的稳定也非常重要。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 30 分钟以上。
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血压的控制同样不可忽视。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引起血压波动。
学会放松自己,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调理血压的关键。
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激素分泌,导致血压升高。
建议每天保证 7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和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
戒烟限酒对于血压的稳定也极为重要。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增加血压。
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压波动。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测量血压也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在家中准备一个电子血压计,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夏季血压忽高忽低该怎么办?

夏季血压忽高忽低该怎么办?作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8年第08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趋升,且始发年龄有日益低龄化的趋势,这与人们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情志因素都不无关系。
很多高血压的老病患心中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在正常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一年中其他三个季节血压都控制得还可以,可是为什么一到夏季,即使正常服用降压药,血压的数值也会变得忽高忽低呢?并且高的时候特别高,低的时候特别低。
何主任告诉我们,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有时候不太注意补充水分,很容易导致身体缺水,而服用降压药后若没能及时补充水分,则极有可能导致血压过低,进而产生一些不利后果。
除此之外,夏季还有一些其他的高血压病情,需要我们学会采取恰当的手段去控制,以免因血压波动过大导致严重后果。
高血压病是指以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收缩压或舒张压都属于医学上的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即为收缩压增高,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为舒张压升高,而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单个升高或同时升高,都属于高血压病。
夏季特别容易出现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也就是只表现为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正常,通俗地说就是只有高压高,低压不高。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好发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通常表现为收缩压≥150毫米汞柱,舒张压何主任指出,夏季除了容易发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之外,另外一种类型的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也很高。
体位性低血压是低血压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好发于各个年龄段,但更加常见于老年体弱者,主要表现为站起后的3分钟内收缩压降低幅度超过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降低幅度超过10毫米汞柱,这样过快的血压降低极容易造成脑缺血。
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这几种:1.脱水天气炎热时出汗特别多,体液流失较快,此时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则非常容易造成低血压。
如何应对血压波动

如何应对血压波动血压波动是指我们身体内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压值的不断变化。
人类的正常血压范围是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
虽然血压波动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长期的血压波动,如果不加以应对,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关于如何应对血压波动的方案和建议。
1. 规律饮食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
规律健康的饮食是控制血压波动的关键。
我们应选择每日摄入的食物,遵循饮食均衡,注意摄入营养元素的合理比例,并减少过量的摄入盐分、糖分和脂肪。
一般来说,饮食中宜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常吃低盐、低脂、低糖的食品,并且尽量控制含酒精饮料的摄入。
2. 积极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控制血压波动。
它可以增强心肌状体,提高血液循环,增强肺功能,增加心肺能量利用率。
有研究表明,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在持续8周以上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和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
3. 建立压力释放机制压力是导致血压波动的因素之一,人们每天都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压力、生活压力等等。
因此,要建立一套良好的压力释放机制,减少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运动、休息、冥想、瑜伽、音乐等。
4. 停止吸烟长期吸烟不仅会对我们的肺部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加剧血压波动的风险。
尤其是过量的香烟和烟斗通常会令血压上升,因此,停止吸烟是控制血压波动的重要步骤。
5. 定期体检我们要时常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定期地进行体检是非常必要的。
在体检中,医生会进行血压测量,他还可以根据你的体质、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为你制定符合你身体情况的健康方案和治疗建议。
总之,血压波动虽然属于生理现象,但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严格控制饮食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如果发现自己有血压波动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血压为什么会忽高忽低

血压为什么会忽高忽低血压为什么会忽高忽低?其实这与测量者的情绪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跟患者的用药时间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饮食方面也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诸如此类很多种原因会造成血压的忽高忽低,那么高血压患者若想保持血压的稳定,就需要更多的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血压水平与高血压靶器官病变之间的关系已有共识:血压水平越高,靶器官损害和临床伴随情况的发生率也越高。
而在此基础上,血压变异增强明显地加重了靶器官损害程度并恶化其预后。
国外著名杂志《柳叶刀》曾报道,即使平均血压正常,但偶尔有血压升高,其发生脑卒中危险性甚至比那些平均血压很高,但一直处于平稳状态的情况还要严重。
近期,一项发表在Stroke上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每日血压的变异性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这仅仅反映了一种形式的血压变异性。
而短间期内的血压变异性可以迅速评估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所以说,血压忽高忽低,一定要引起重视。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血压变异性,血压为什么会忽高忽低呢?★1、行为因素:包括体力活动(体位、运动、排尿、排便、食物消化等),脑力活动(大声说话、快速发音、忧虑、快乐等情绪变化)以及吸烟、饮酒、喝咖啡等。
★2、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和神经反射:血压变异性主要受自主神经对心血管中枢的调控。
白昼以交感神经占优势,血压变异性增强;夜间以迷走神经为主导,血压变异性减少。
★3、机械和激素的因素:血压变异与呼吸运动有关,与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加压素、心房排钠因子、生长激素等有关。
血压变异性提示人体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这种变异性无论减小或增大都将影响人体机能自我调节,造成相应脏器损害,所以我们一定要留意血压日常的波动程度,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的行为,避免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以维持血压的正常和平稳。
如何降低血压的9个建议

如何降低血压的9个建议血压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高血压人群而言,控制血压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然而,不少人的生活习惯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那么,该如何降低血压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9个降低血压的建议。
一、控制饮食饮食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盐、高油、高糖的食物对血压不利。
因此,应减少食盐、油脂、糖类的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血压水平。
二、控制体重体重过重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降低体重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建议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三、适度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例如跑步、游泳、快走等。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有效地保持血压稳定,且减小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戒烟可以降低血压,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限制酒精摄入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五、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保持心理健康也是降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议学会减压、放松,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六、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会影响身体血压的水平,建议在晚上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证血压的稳定。
七、控制血糖高血糖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还会对血管造成伤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应该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水平,有效地降低血压。
八、管理药物对于已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应该按时规律服用药物,如利尿剂、钙拮抗剂等降低血压的药物,以保持血压稳定。
九、定期检查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疾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了解血压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的方案。
总之,控制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健康、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管理药物、控制血糖和定期检查是降低血压的9个建议。
加强自我管理,积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平稳的血压,更好地维护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忽高忽低,可能比高血压本身更危险!平稳降压,务必收
下这几个建议~
血压波动
王先生刚五十多岁就身患10种严重疾病,曾发生过脑中风,罪魁祸首竟是难以发现的血压波动!是什么原因让血压忽高忽低?如何预防血压的异常波动?清晨测量血压前,关键的准备工作您做好了吗?
高血压判定标准:
非同日三次测定的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专家告诉我们,血压忽高忽低波动比高血压本身还要危险,有三种血压波动可能被忽视,让我们以为血压控制得很好,等到最后出现并发症才知晓。
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只重视了白天血压波动而忽视了夜间的血压升高,专家强调夜间血压从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6点,如果超过120/70mmhg,即可诊断夜间高血压,如果不重视夜间血压升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脑危机。
长期夜间血压增高也会导致并发症,如脑卒中、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尿蛋白、肾衰竭、主动脉夹层、四肢的外周血管病变、眼底病变等。
从下图可以看到,夜间高血压人群比正常人群腔隙性梗死风险高36%,左室肥厚风险高53%,这两种并发症发生时可能无症状,继续发展可能导致脑梗、心衰。
夜间高血压的高危人群1打呼噜的人
打呼噜会引起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气流不能顺利通过气道,使夜间出现低氧,心率增快,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夜间血压增高。
建议:
•喜欢打呼噜的人可以在睡觉时尽量采取侧卧位。
•可以在腰背部放一个小物件硌着自己,避免自己睡着后又平躺回来。
•脚下垫个枕头或者稍微调高床尾的高度,使四肢血流更容易回流到心脏。
2睡眠质量差的人
入睡困难、容易早醒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夜间血压就会增高,而且越睡不着,心情越烦躁,血压波动越大。
建议:睡觉前少运动,提前让自己平静下来。
3前列腺增生的人
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夜尿会增多,经常起夜,这样反复的惊醒会让血压大范围波动,导致夜间高血压。
4急慢性肾病的人
当肾脏受到损害后,水钠会潴留在身体里,使得夜间肾脏也需要拼命工作把这些成分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会引起血压增高。
这四类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做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如果确实是夜间高血压患者,那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高血压药物。
长效降压药:能覆盖24小时的血压调节
中效降压药:能维持10~20个小时
短效降压药:起效快,能维持5~8小时
夜间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增加短效、中效降压药,帮助控制夜间高血压。
1气温降低
秋季气温波动大,而温度降低,血压就容易升高。
研究发现,秋冬季跟夏季相比,收缩压可以升高4点多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2点多毫米汞柱。
除了气温,气压和湿度也会影响血压,风力加大,血压升高。
2维生素D不足秋冬相比夏季日照缩短,大家在户外晒太阳的时间减少,而维生素D主要的补充途径就是晒太阳,维生素D减少,会引起钙离子吸收减慢,导致血压升高。
3晨峰现象
早晨6点,很多人会出现血压激增的情况,当血压激增20~40个毫米汞柱,属于危险的晨起高血压。
如何测量晨起血压?清晨测量血压,在起床后半小时进行,首先排空膀胱,然后找一个靠背椅的地方靠5到10分钟,让身体放松,心情平静。
测量时选择袖带血压计,袖带绑在肘横纹上2厘米,松紧能够放下一个手指,保持坐直的状态,测量两臂血压较高的一侧,共测三次,每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即可。
点击视频看演示过程↓
如果发生清晨血压的异常升高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也不要自己随意增减药物,要连续观察几天,如果血压一直是早晨起来高,那么就要到医院找医生说明情况,进行降压药的调整了。
吃得太多,血液更多地会流向胃肠道帮助消化,而流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就会减少,特别是晚餐吃得过饱,没过多久就要睡觉了,睡觉时血流速度更慢,容易导致血栓出现,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另外,长期吃得过饱会导致肥胖,肥胖是造成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比如现场一位阿姨,体重是83.6kg,身高是1.60m,那么阿姨的体重指数就是83.6÷(1.6×1.6)=32.6,说明阿姨已经属于重度肥胖人群。
研究发现,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中,如果BMI下降1,那么收缩压将下降0.8~1.7个毫米汞柱;已经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中,如果BMI下降1,那么收缩压可以下降0.2~0.6个毫米汞柱,所以控制体重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是有积极意义的。
控制体重,对于一些人来说似乎很难: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喝凉水都长胖……这些减肥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你的脏腑出了问题!如何调理脏腑,解决肥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