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月经不调中药调理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月经不调问题在女性中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传统中药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对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
一、艾灸调经方:原料:艾叶、炒苍术、炒白术、炒姜黄。
该方使用艾叶为主要草药,具有温经散寒、补气活血的作用。
炒苍术、炒白术、炒姜黄在配伍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艾灸调经方适用于经期延长、经量过少或过多、经痛等症状的女性。
二、桃仁红花调经汤:原料: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鸡内金。
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桃仁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草药,能够消除经血凝滞,改善血液循环。
当归、白芍、川芎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缓解月经痛。
熟地和鸡内金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能够调整女性身体的机能。
桃仁红花调经汤适用于血瘀、经色紫暗、经量过多、经期不规律等症状的女性。
三、归芍调经丹:原料: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龙眼肉、桂枝。
该方以当归、白芍、川芎为主要草药,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当归具有养血调经的作用,能够行气活血,调理子宫功能。
白芍和川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经痛。
龙眼肉和桂枝有补血养心的作用,能够改善女性身体的疲劳状态。
归芍调经丹适用于气血不调、经期提前或推后、经痛、经病等症状的女性。
四、三七调经丸:原料:三七、当归、广藿香。
该方主要使用三七和当归,可以补血调经、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镇痛的特点,能够改善血液循环。
当归补血调经,能够改善经期不规律、经血凝滞等问题。
广藿香有理气、调经的功效,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
三七调经丸适用于经血凝滞、经期不规律、经痛等症状的女性。
以上四方是中药治疗月经不调常用的处方,通过采用草药的活血化瘀、补益调理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
中医草药调理月经问题

中医草药调理月经问题月经问题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关乎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还与整体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在中医草药学中,有许多草药可以用于调理月经问题,帮助女性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草药以及它们在调理月经问题中的作用。
一、月经问题的常见类型月经问题涵盖了月经周期不调、经量过多或过少、痛经等各种不适。
根据中医的观点,月经问题通常与气血不足、气滞血瘀、湿热等体质相关。
二、调理月经问题的中医草药1. 当归当归是中医中被广泛用于调理月经问题的一种草药。
它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月经周期不调、经血量过多或过少等问题。
2. 川芎川芎被中医草药学认为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对于痛经、经血凝滞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常与当归合用,可以增强调理月经问题的效果。
3. 白芍白芍是中医中使用较广泛的草药之一,它具有补血养肝的作用,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有一定帮助。
同时,白芍还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对于经前综合征等问题也有效果。
4. 红枣红枣是中医中常用的滋补草药之一,被广泛用于调理月经问题。
它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以缓解疲劳、改善月经不调等问题。
同时,红枣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于女性的健康。
5.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
在调理月经问题中,黄芪可以帮助增强女性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减轻经前不适等问题。
三、中医草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中药煎汤将上述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水煎煮,取汤液服用。
煎汤时可以适量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
2. 中药浸泡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浸泡,待水温适宜时,用草药水泡脚或进行局部浸泡,以达到调理月经问题的作用。
在使用中医草药调理月经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 在使用中医草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根据个体体质与病情来制定合适的草药方剂。
b. 中医草药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坚持,不能急躁。
草药偏方治百病-妇科部分-月经不调

草药偏方治百病-妇科部分-月经不调方 1〔组成〕排钱草根 30~60g,老母鸡 1 只,黄酒适量。
〔用法〕将老母鸡宰杀,洗净,切块,合排钱草根同炖,饭前服。
〔附注〕此方亦用于闭经。
方 2〔组成〕银粉背蕨 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亦用于白带。
方 3〔组成〕锦鸡儿根 15g,党参 15g。
〔用法〕水煎服。
方 4〔组成〕薯莨块茎 9g,大血藤 9g,紫金牛 9g,海金沙 9g。
〔用法〕水煎服。
方 5〔组成〕鱼鳅串 15g,马鞭草 15g。
〔用法〕加水煎,以酒为引,内服,1 日 3 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闭经。
方 6〔组成〕八月瓜 1 个,茜草 12g,鸡血藤 12g。
〔用法〕煎服,以酒为引,服下。
方 7〔组成〕益母草 20g,地榆炭 20g。
〔用法〕煎水服,1 日 3 次。
〔附注〕此方用于月经过多。
方 8〔组成〕月季花 3 朵,月季花根 6g,红鸡冠花 6g,仙桃草 6g。
〔用法〕泡酒 250ml,每天早、晚各服 20ml。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闭经。
方 9〔组成〕地瓜根 30g,通草 15g。
〔用法〕水煎服,1 日 3 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乳汁不通。
方 10〔组成〕茜草 15g,鸡血藤 15g,五味子藤 15g。
〔用法〕各药泡酒 1000ml,每次服 20ml。
方 11〔组成〕竹根土 20g,猪瘦肉或鸡肉适量。
〔用法〕加水炖服,10 日 1 次,共 3 次。
〔附注〕此方用于妇女干瘦、月经不调。
方 12〔组成〕紫茉莉块根 15g,白薇 9g,猪肉 250g。
〔用法〕加水同炖,去药渣,服汤、肉。
方 13〔组成〕牛马藤根茎 30g,洋雀花根 15g。
〔用法〕加水煎服,1 日 3 次。
方 14〔组成〕水苦荬 15g,算盘子根 15g,益母草 15g。
〔用法〕加水煎服,1 日 2 次。
方 15〔组成〕青蛇藤茎 9g,茜草 9g,仙桃草 9g。
〔用法〕水煎服,1 日 3 次。
方 16〔组成〕野豌豆种子 3g,仙桃草 3g。
8大类型月经不调中医治疗

*导读: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失调疗效满意,下面分别阐述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及典型病例。
*1脾.肾气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
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无力,尺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
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
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法:正值经期量多,去当归,加阿胶12克(另溶)、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艾叶用炭以止血。
经期延长,日久不断,加炒蒲黄10克、益母草30克以祛瘀止血。
纳呆食少,加淮山药20克、砂仁9克(后下)、陈皮6克以行气健脾胃。
若月经后期未至加巴戟9克、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以通经。
典型病例陈,女,岁,干部,门诊号1患者近一年月经紊乱,〜天一潮,历〜天干净,用卫生巾〜包,今正值经期第2天,经量多,色淡红,时挟血块,面色白,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无腹痛,口淡,纳呆,夜尿多,大便烂,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诊为月经失调,中医证属脾肾气虚型,拟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首乌30克,阿胶15克(另溶),补骨脂15克,川续断15克,金樱子30克,艾叶10克。
每日1剂,复煎再服。
用药两天,阴道流血减少,上方加乌贼骨15克,用药7天月经干净,经净后上方去阿胶、艾叶、乌贼骨、金樱子,加菟丝子15克,茯苓1克,当归9克,经潮时守原方,共治疗3个月,月经基本恢复正常。
肝.肾阴虚型。
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
妇科中药方(痛经、月经不调、无排卵等)

妇科中药方(痛经、月经不调、无排卵等)调经祛痰汤白术 15g 苍术 15g 当归 12g 法半夏 12g 茯苓10g 香附 10g 川芎 10g 海藻 8g 陈皮 8g 炮姜 8g 附片 6g 肉桂 6g 丹参25g 莪术 10g。
闭经方号: (补气血)熟地 30g 白术30g 当归 15g 白芍 9g 生枣仁 9g 沙参 9g 丹皮6g 山药 15g 人参6g 杜仲 3g 柴胡 3g 菟丝子 12g 龙眼肉 9g 紫河车粉 12g 鹿角粉 6g。
闭经号党参 15g 黄芪 15g 金银花 12g 黄柏 15g 黄岑 15g 玄参 15g 天花粉 15g 益母草 15g 红花 12g 桃仁 15g 香附 12g 陈皮 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 12g 甘草 6g 杜仲 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消炎止血1方白术 15g 仙鹤草 12g 阿胶 10g 血余炭 10g 白芨 12g 党参 15g 三七粉 5g 炒蒲黄 10g 茜草 12g 甘草 9g。
消炎止血2方党参 20g 白术 15g 阿胶 18g 荆芥花 10g 益母草 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 15g 三七粉 30g 血余炭 15g 煅龙骨 30g 煅牡蛎 30g 生地榆30g 芡实 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当归 10g 赤芍 10g 川芎 6g 丹参 10g 泽兰叶 10g 益母草 30g 香附 10g 小荷香 10g 茯苓 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当归 10g 赤芍 10g 香附 10g 广木香 10g 乌药 10g 元胡 10g 刘寄奴 10g 王不留行 10g 怀牛夕 10g。
功血方1号熟地 20g 山萸肉 15g 桑寄生 12g 杜仲 12g 海螵蛸 25g 白芍 25g 生牡蛎 25g (另) 怀牛膝 12g 地榆炭 30g 侧柏叶 30g 地骨皮 15g 仙鹤草 15g 旱莲草 15g 甘草 10g。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而月经不调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不少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调理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1、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甚至 10 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这种情况多由气虚、血热等因素导致。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 到 5 个月一行。
其原因可能是血虚、虚寒、气滞等。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 7 天以上,连续 3 个周期以上。
这通常与肝郁、肾虚有关。
2、月经量异常月经过多:月经量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
多因血热、气虚、血瘀等所致。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
可能是血虚、肾虚、血瘀、痰湿等原因引起。
3、月经颜色和质地异常月经色淡:经血颜色较淡,质地稀薄。
往往是由于气血不足。
月经色紫暗:经血颜色发紫发暗,有血块。
多为血瘀、寒凝所致。
月经质稠:经血质地黏稠,多与血热有关。
4、经期异常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
常见于气虚、血瘀、湿热等情况。
经期缩短:月经持续时间不足 2 天,量亦甚少。
可能是血虚、肾虚等导致。
5、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中医认为,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等。
6、闭经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3 个月以上。
闭经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
二、月经不调的中医调理方法1、中药调理辨证论治: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然后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对于肝郁气滞型,常用逍遥散等。
中成药:市面上也有一些针对月经不调的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益母草颗粒等,但使用时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方

血瘀型:症见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舌质紫黯有瘀斑。治疗选用七制香附丸、妇科得生丸合益母草膏。
4、月经先期
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治疗选用止血片。
虚热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手足心热,两颧骨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治疗月经不调的中方
中药方
1、经期延长
气虚型:症见月经淋漓不净,色淡质稀,伴神疲乏力,心慌失眠,食少,大便稀,舌淡。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血热型:症见月经持续不净,量少色红,伴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用止血片合知柏地黄丸。
2、月经过多
气虚型:症见月经量多,色淡,清稀如水,伴面色萎黄,心慌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舌淡。治疗可选用乌鸡白凤丸、人参归脾丸。
不治疗会有什么危害
1、导致病情恶化。很多女性月经不调是由某些妇科疾病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治疗月经不调的难度。
2、会引起女性头痛、心悸。出现头痛,并伴有头晕、心悸少寐,神疲乏力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转化为周期性或是其它类型较为严重的头痛。各种色斑、暗疮等都是月经不调的危害。
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治疗宜选用止血片。
3、月经过少
血虚型:症见月经量少色淡,或点滴即净,伴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萎黄,舌淡。治疗选用当归红枣颗粒、妇康宝口服液或四物合剂。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月经不调是许多女性在生理周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如生活方式改变、营养不良、压力过大等,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月经周期的紊乱。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认为在调节月经周期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一、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肝气不舒、脾胃虚弱等症状。
对于月经不调来说,黄芪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的效果。
建议每天服用适量的黄芪,可以促进身体的能量平衡,改善月经周期的规律性。
二、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具有调节血液循环和滋养子宫的作用。
月经不调通常与血液循环异常相关,因此当归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补品。
将当归泡水饮用或者煎煮成中药汤剂,都可以帮助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三、川芎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也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
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可以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症状,如痛经、经血量过多等。
川芎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四、白芍白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的草药之一。
它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引起的症状。
白芍可以煮成中药汤剂或者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五、当归艾灸当归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月经不调。
它通过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从而调节月经周期。
当归艾灸可以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通过燃烧艾条或艾叶产生的热量进行。
总结而言,中药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月经不调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药方的准确性和个性化。
此外,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见效,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坚持服药,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希望本文提供的信息能对患者们寻找适合自己的中药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月经不调中药调理各种月经不调中药调理(病因:气血亏虚、气血不足、肾虚。
月经不调中药方剂:乌鸡白凤丸、人参养荣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丸、归脾汤、六味地黄汤等。
服用时间:月经周期后,饭前空腹服用,服用10到15天。
服用疗程:3个月经周期。
经量少于30毫升可称为月经稀少,血虚、肾虚、血淤、痰湿等都会引起月经过少。
同时,有些女性因长期服用避孕药,减肥、学习和情绪紧张等,也会出现月经渐渐减少的情形。
中医认为,肾、脾是气血之源,月经稀少多是因为肾气不足或精血不充导致,究竟属于哪种情况,可以从月经的色、质、有无腹痛等情况来判断。
一般色淡、质稀、无腹痛者为“虚”;月经色淡红、黏腻、形体肥胖者为“痰湿”。
专家指出:对于有多次流产或刮宫经历的女性来说,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内膜很薄造成治。
月经血块多、痛经:经前期和经期服药。
病因:寒凝气滞血淤。
月经不调中药方剂:痛经丸、吴茱萸汤等。
服用时间:经前吃4天,月经来吃3天,共7天。
服用疗程:3个月经周期。
1)气虚型月经周期易提前,经量增多,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常伴有肠胃消化功能不好或易腹泻的情形。
脸色苍白,舌质淡白,脉弱。
治疗时宜补益肺气,并适度运动,锻炼体能。
补气山药汤--黄耆、党参各30(布包)、淮山30克、大枣30克,加水同煮熟,盐适量调味。
去药包,饮汤,淮山、大枣皆可食用。
2)血虚型此种体质的女性多患有贫血,经色较淡,质地较稀,脸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倦、头晕、心悸,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平时应多吃瘦肉、红凤菜或菠菜、蕃薯叶等绿色蔬菜或苹果、樱桃、葡萄等富含铁质的食物。
治疗宜补气、养血。
四物乌骨鸡--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乌骨鸡半只、生姜3片,加水适量炖熟,再加入葱白数段后食用。
3)血瘀型月经易延后,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治疗时宜活血化瘀。
益母草蛋--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
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
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4)宫寒型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
月经较易延后,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
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
艾叶生姜蛋--艾叶10克、生姜15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5)血热型月经易提前,经量较多,质地较黏稠,平时容易心烦口渴,脸色易发红,白带黄稠有异味,舌质偏红,舌苔黄。
除了遗传因素外,此种体质可因长期晚睡、熬夜,或平时情绪过度激动,或爱吃辛辣的食物所造成。
治疗时宜凉血固经。
可多食用芹菜、莲藕、丝瓜等清凉性的食物,忌吃油炸、辛辣、刺激物,并宜于晚上11点钟前就寝。
莲藕汤--以莲藕250克,洗净切碎,加水煮熟,油盐调味,常服食。
6)痰湿型体态多较肥胖,胸口闷胀,月经较易延后或经量少,常伴有白带较多的情形。
宜多食白萝卜、海带、荸荠、冬瓜、海参、海哲皮等祛痰消脂的食物,少吃肥肉油炸等助长痰湿的食物。
肥胖者宜少吃多动,减轻体重。
山楂荷叶饮--山楂、陈皮、荷叶各10克,加水煎汤,取汁代茶饮。
7)肝郁型月经周期较不规则,月经来潮前易多愁善感、烦躁易怒或情绪不稳定,乳房易胀痛。
舌边暗,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常见于经前紧张症候群。
治疗宜疏肝解郁。
香附清蒸鲨鱼--鲨鱼一片洗净,香附拍破,与姜丝铺在鱼肉上,抹盐,入蒸锅隔水蒸约40分钟(体内燥热者不宜食用)。
8)肾虚型常发生于先天体质虚弱,青春期发育未完全成熟时,或年届更年期,有月经周期紊乱、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等情形,临床上又分为“肾阴虚”及“肾阳虚”两型:1.肾阴虚型经血色较鲜红、质黏稠,两颧午后潮红,手足心热,易便秘,舌质红,脉细数。
可多食白木耳、桑椹、梨子、杨桃、乌梅等滋润的食物。
银耳羹--银耳10克、枸杞10克、百合10克、红枣12枚,冰糖适量,加清水炖煮服食。
2.肾阳虚型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畏寒,手脚冰冷,频尿且夜间尿多等情形。
可多食韭菜、胡桃等温热性食物。
苁蓉羊肉粥--肉苁蓉10克(布包)、羊肉60克、粳米60克,加油盐少许,葱白2段,生姜3片共煮成粥常服(肉苁蓉有润肠的功能,故腹泻者不适用)。
如果不太好就先从生活调试入手吧。
下面介绍有关非外方中成药,供参考:阿胶补血口服液益气补血月经量多,淋漓不净,血然淡红每次20ml 每日3次八珍益母丸补气血调月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乏力、月经不调每次1丸,每日2次人参归脾丸健脾养心月经量少色消淡,头晕乏力,面色萎黄每次1丸,每日2次阿归养血颗粒益气补血,月经量少色淡,头晕乏力,面色萎黄每次10g,每日3次当归丸养血补气调经止痛各种月经不调,经期腹痛每次1丸每日2次调经止带丸补血调经清热利湿,月经不调每次9-12g,每日2次止血片凉血片止血月经量多每次4片,每日3次七制香附丸开郁顺气调经养血,月经错后,白带量多,胸胁胀痛,小腹冷痛每次6g,每日2次益母草膏活血调经月经量少,产后腹痛每次10g每日一次加味消遥丸舒肝清热养血两肋胀痛心烦易怒倦怠食少,月经不调每次6g,每日2次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气血两虚月经不调腰腿酸软白带量多每次1丸,每日2-3次艾附暖宫丸暖宫调经经期不准,行经腹痛每次1丸,每日2-3次妇科得生丸解郁调经经期不准,行以腹痛每次1丸,每日2次痛经丸活血散寒漫经止痛,寒凝血滞,经来腹痛(经期服用)每次6-9g,每1-2次妇康片补气养血调经气血两虚月经不调每次5片,每日2次妇康片口服液补血调经止血贫血,面色萎黄,月经不调每次10ml,每日2次四物合剂养血调经血虚月经不调每次10-15ml,每日3次二妙丸利湿热清热湿疹,阴部湿痒每次6-9g,每日2次柴胡舒肝丸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胸胁胀闷,不思饮食,呕吐酸水,痛经等每次1丸,每日2次养血安神丸养血安神失眼多梦,心悸心晕(更年期有上述症状可服用)每次6g,每日3次。
月经不调的偏方1.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
每日1次,连服。
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
主治气虚型月经出血过多。
2.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
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
每日一次。
功能清热、调经。
主治月经先期量多。
3.山楂红糖饮: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
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
非妊娠者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
功能活血调经,主治妇女有经期错乱。
4.茴香酒: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黄酒250克,将小茴香、青皮洗净,入酒内浸泡3天,即可饮用。
每次15-30克,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
功能疏肝理气。
主治经期先期先后不定、经色正常、无块行而不畅、乳房及小腹胀痛等症。
5.山楂红花酒:山楂30克,红花15克,白酒250克,将上药入酒中浸泡1周。
每次45~30克,每日2次,视酒量大小,不醉为度。
功能活血化瘀。
主治经来量少、紫黑有块、腹痛、血块排出后痛减。
注意忌食生冷勿受寒凉。
益母草90克,紫丹参60克,炙香附30克。
研细末,1日3次,每次服10克,10日为1疗程。
适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
花蝴蝶(血当归)30克,肉桂6克,水煎服1日1剂,6日为1疗程。
适用于月经前后不定。
小黄芩10克,香附子10克,牡丹皮6克。
水煎服。
1日1剂。
适用于月经提前。
2.痛经:鲜姜20克,艾叶6克。
红糖15克为引,水煎温服。
1日1剂,分3次服。
经前3日。
验方1组成:老枫树皮150克(去外表粗皮)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经期紊乱用法用量:水煎,甜酒兑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附注:妇女月经不调,皆因血虚、气滞、血瘀、忧郁伤气等所致。
妇女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上有异常改变,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病症。
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月经色淡、色深或色黑,月经质稀薄,粘稠或有血块等验方2组成:芙蓉根250克阿胶珠15克白毛乌肉鸡1只(可用未开啼的雄鸡仔代替)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经期紊乱,月经推调用法用量:芙蓉根水煎取汁,加入阿胶、鸡肉文火隔水炖熟,分早晚饭后服,每月经后连服2~3剂,同时伴服五味异功散,连服四个月验方3组成:老风树皮150克(去外表粗皮)功能主治:经期紊乱,月经不调用法用量:水煎,甜酒兑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附注:妇女月经不调,皆因血虚、气滞、血瘀、忧郁伤气等所致。
妇女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上有异常改变,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病症。
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月经色淡、色深或色黑,月经质衡薄,粘稠或有血块等。
黑豆苏木汤养阴调经[偏方用药]:黑豆50克,苏木20克,红糖少许。
[制作用法]:黑豆炒熟研末。
与苏木加水共煎。
加红糖调服。
[功效]:行血祛瘀,利水消肿。
[主治]:用治月经不调。
猪肉益母草治经血不调[偏方用药]:瘦猪肉50克,益母草10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饮用2次。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主治]:用治月经不调如经血过多,经期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