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身边的动物第1课《菜叶上的蜗牛》教案(新版)粤教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身边的动物第1课《菜叶上的蜗牛》教案(新版)粤教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身边的动物第1课《菜叶上的蜗牛》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1课《菜叶上的蜗牛》

一、教科书分析

“菜叶上的蜗牛”是《科学》二年级下册“身边的动物”单元中的第1课。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找到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并了解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菜叶上的蜗牛”以蜗牛为观察对象,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观察蜗牛的身体”,先指导学生观察蜗牛并描述它的外形特征,接着让学生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了解它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活动2“蜗牛是怎样运动的”,通过观察蜗牛的运动,引导学生了解它的运动特点。

二、学情分析

蜗牛是学生熟悉但可能还没有细致观察过的小动物,学生对本课内容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但是对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式还不太了解,教师可以多加指引。在经历一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后,学生已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本节课的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进行设计的,学生应该能较好地完成操作。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蜗牛及其外形特征。

2.了解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及其运动的特点。

3.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学会交流和记录。

4.培养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学会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蜗牛及其外形、反应、运动等特征。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细致、有序观察。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蜗牛、放大镜、小棉棒、透明塑料片。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

问题:蜗牛躲进壳里了,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简单交流蜗牛长什么样子。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菜叶上的蜗牛

(二)活动探究

(一)活动1:观察蜗牛的身体

媒体:出示蜗牛的图片。

问题: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活动:学生进行观察蜗牛身体的活动,结合《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提示,尝试找出蜗牛的壳、触角、眼、腹足等部分。教师要指引学生先进行整体观察,从头部到尾部有序地开展,再借助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局部观察,并提醒学生关注蜗牛的触角和眼睛。

小结:蜗牛一般由壳、腹足、触角、眼、口等几部分组成。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一对触角较短,后一对触角较长且顶端有眼。

问题:蜗牛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

媒体:出示用小棉棒靠近蜗牛触角的图片。

活动:让学生用小棉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观察它的反应,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做记录。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观察时要爱护蜗牛,不要太用力以至于伤害到它。

小结:蜗牛在行走时会伸出触角,当遇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缩回触角,躲进壳里。

(二)活动22: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问题:虽然蜗牛能快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它的运动却是十分缓慢的。

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

媒体:出示蜗牛在透明塑料片上爬行的图片。

活动: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手模仿蜗牛的运动方式,加深学生对蜗牛运动特点的认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洗手。

小结:蜗牛腹足的强健肌体似波浪般移动着,这使蜗牛缓慢地向前运动。蜗牛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黏性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减小摩擦力,使得蜗牛比较容易地向前爬行。

小结:今天我们对蜗牛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观察,同学们也认识了蜗牛的外形、反应、运动等特征。现在观察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要把蜗牛放回自然环境中呢?蜗牛和我们人类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珍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

七、板书设计

菜叶上的蜗牛

外形:壳、腹足、触角、眼、口等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触角缩短,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缩回壳内运动:靠腹足缓慢移动,分泌黏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