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解题技巧_共6页
完整版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

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一、演绎推理1.指的是通过一些的前提来论证从而推断出某个结论。
2.基本原则:头脑清空原则(按人家来,不要按自己的来)题设为真原则(人家题设说的是绝对不可怀疑的)形式统一原则3.解题步骤:(1)看问题,定题型;(2)看题目,做简化;(3)据技巧,得答案。
4.演绎推理的分类:(1)论证类——加强论证型——减弱论证型(2)结论类——形式推理结论类:侧重规则的考察——日常推理结论类:侧重脉络的考察(一)形式推理结论类1.分类:有真有假型;翻译推理型(强调对于肯定确定信息的认识);排列组合型(匹配型的题型);集合运算型(很像数学的一种题型)2.有真有假型:1)首先看矛盾;其次看包容;然后看反对;最后带题中(实在不行就代入排除法)(2)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两者构成整个全集,如生和死;——A:其矛盾关系为否AA且B:其矛盾关系为否(A且B)即否A或否BA或B:其矛盾关系为否(A或B)即否A且否BA能够推出B :其矛盾关系为A且否B所有:其矛盾关系为有的不必然:其矛盾关系为可能不——即首先要寻找矛盾关系,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能用在很多地方,不光是在这里。
比如说在后来的削弱关系中,矛盾是最强的削弱关系——构成矛盾关系的主体一定相同,这是观察矛盾关系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3)包容关系:——当不能发现矛盾关系时,我们就要看包容关系,即寻找看几个关系之间是否存在包容。
——即要寻找包容关系,几个关系如果为包容关系,则他们同时为真或为假(这和矛盾关系刚好相反),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
--- 若A能推出B:则包容关系为若A为真则B为真+若B为假则A为假只有一真,则 A 必为假——即“一真前假” 只有一假,则 B 必为真——即“一假后真”所有:则包容关系是能够推出某人、有的A且B:则包容关系是能过推出A (B)、A或者B(4)反对关系:——对于两个“有的” 的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对于两个“所有” 的反对关系,“必有一假”;(5)当题目中有多真多假时,可以利用矛盾或包容或反对关系将其转化为一个真或假再解。
公考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公考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李浩颖) 2019.5.51、矛盾关系:条件只有一真,真话在矛盾中,其余全假;条件只有一假,假话在矛盾中,其余全真。
绕过矛盾看其余。
所有A都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都不是B与有的A是B;A→B与A且¬BA或B与¬A且¬BA且B与¬A或¬B例:龙李村一村民丢失了一头牛,村长找到涉嫌的甲乙丙三人来询问,三个人逐一陈述,甲说:我没有偷。
乙说:是甲偷的。
丙说:我没偷。
在一旁的丁了解真相,发表意见说:你们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偷了,且只有一个人说对了。
请问:他们三人是谁偷了牛。
A、乙B、丙C、都没有偷D、甲解题思路:首先找矛盾,可以看出甲和乙的话矛盾,必然一真一假;其次绕过矛盾看其余,题干中只有一句是真话,真话一定在矛盾中,矛盾以外的命题为假,因此丙的话为假,那真实情况为:丙偷了。
答案为B。
2、反对关系:没有矛盾找反对,绕过反对看其余。
条件只有一真,找到“有点”和“有点不”,其余全假;条件只有一假,找到“所有都”和“所有都不”,其余全真。
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所有A都是B与所有A都不是B例:某次英语考试结束,1班小王和小赵一起对考试成绩预测:(1)、有人考试没及格;(2)、有人考试及格了;(3)、小王考试没及格。
成绩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中只有一句话是正确的,由此可知:( )A、1班同学都没有及格B、1班同学有人没及格C、小赵考试及格了D、小赵考试没及格解题技巧:找不到矛盾找反对,发现(1)和(2)为反对关系,必有一真。
绕过反对看其余,题干中只有一真,则(3)一定为假,即小王及格了,则(2)为真,由于只有一真,因此(1)为假,真实情况所有人都及格了。
答案为C3、推出关系:找不到关系,考虑代入排除P真则Q真,即P→QA真→A或B真所有A都是B(真)→某个A是B(真)→有的A是B(真)所有A都不是B(真)→某个A不是B(真)→有的A不是B(真)例:对于小李、小王、小苗是否考取研究生有以下几种预测:(1)、小李能考取;(2)、如果小王能考取,那么小苗也能考取;(3)、或者小王考取,或者小李考取;(4)、小王能考取。
行测判断推理攻略秘籍:手把手教你快速解答行测图形推理题

说明:“行测判断推理攻略秘籍”是系列文档,如大家需要其他资料可在百度文库中输入“行测判断推理攻略秘籍”搜索,或直接打开“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文辑下载系列文档,文辑网址:/album/view/f34d9d0b79563c1ec5da71f2手把手教你快速解答行测图形推理题图形推理考查的是规律,而规律的体现是变化,变化的基础是不变,变与不变的统一构成了无数的规律。
所以,华图网校专家在此提醒考生,在拿到一图形推理题目时,可从两大角度入手,第一,不变的是哪些?第二,变化的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规律往往就可以得出。
国考中图形推理主要是测评应试者关于图形元素的形状、数量和位置的关系及其变化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图形推理蕴含的三个规律也就是:元素形状的关系及其变化:一般考查元素形状的不同、对称图形、重心的不同、等边图形、公共元素、图形重叠、形状消加、拼合、取舍、折叠、长短、大小等;元素数量的关系及其变化:图形推理的数量变化规律,一般是规律增减、循环增减,成倍变化,图形之间的元素和或差,元素数量的排列等。
元素位置的关系及其变化:主要是指元素旋转(时针、角度、翻转)、移动(上下左右)、相对位置等。
下面以九宫格图形为例,华图网校老师给出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对于此种类型的题目,先整体看,再根据特点一般先从横向分析每一组图形的规律,当横向未发现明显变化时,可从纵向、对角线方向寻找合适的关系。
分清看问题的方向之后,根据图形特征,第一步:看是否为中心对称或对应图形(或者每组图形为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第二步:看是否存在移动、旋转关系。
即看每一组图形是否为相同或相似图形,是否通过移动、旋转或翻转得到;第三步:看元素的数量关系(即有多少种类,或有多少个元素等)第四步:若有阴影,是否为叠加关系;若每一组图形存在相同的部分,考虑相加去同第五步:看图形的构成,比如直线、曲线构成的特点;第六步:若上述步骤完成,仍然没有得到答案,则观察特殊点。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1、明确题目要求: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了解需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偏离主题。
2、分析条件:仔细阅读题目,分析给出的条件,包括已知的信息和未知的信息。
3、寻找突破口:根据题目要求和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有时候题目中会有一些关键词或提示,需要根据这些提示去寻找答案。
4、推理过程要严谨:在推理过程中要遵循逻辑规律,严谨地进行分析和推断。
同时要注意避免跳跃思维和主观臆断。
5、排除法: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排除法,根据已知条件排除一些不可能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
6、验证答案:得出答案后要进行验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7、总结规律: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可以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判断推理的技巧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君山在湖南省。选项AB前后顺序反了。
第三,不要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
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机械类比。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就真。要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要尽可能地确认对象间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为对象间的相同点越多,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小。此外,要注意的是类比前提中所根据的相同情况与推出的情况要带有本质性。如果把某个对象的特有情况或偶有情况硬类推到另一对象上,就会出现“类比不当”或“机械类比”的错误。
四、类比推理的基础题型之因果关系
含义:因果关系,是指由某行为而发生某结果,前事实与后事实之间互有关联,后事实由前事实而生。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
特征:因果关系的重要特性:
1.因果关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因是因,果是果”。
选项B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选项D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例题2】泰山:山东:济南
A.安徽:黄山:合肥 B.陕西:华山:西安
C. 君山:湖北:武汉 D.衡山:湖南:长沙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资料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是考生最头痛的部分。
而“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更加。
解析凸显其重要性。
对于如何解这类试题,下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
第一、明确矛盾相关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2、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
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3、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一般有三种: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所有非和有些事互为矛盾;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
第二、分析题干。
1、分析问法。
矛盾命题的问法一般为“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如果几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是?”“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等。
2、找突破口。
在这类题型的考察中,根据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根据这一特性代入题干分三步走:(1)找出矛盾关系(2)撇开矛盾关系(3)根据已知确定信息推理。
掌握了这些知识方法点和,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问题。
下面通过几道国家和地方的行测真题来讲解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解析] (1)题中“甲说‘我会’”和“丙说‘甲不会’”矛盾,必有一句真、一句假。
行测判断推理做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做题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行测判断推理做题技巧:
1. 哎呀,判断推理里的图形推理可不能瞎猜呀!比如说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图形,你得学会找规律呀!像有的图形可能是在考旋转、对称啥的,你得瞪大眼睛仔细观察呀!别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比如说那道题,几个图形的位置明显有变化,你还看不出来是旋转规律吗?
2. 嘿,定义判断可别死脑筋呀!别一字一句死磕,要抓住关键信息懂不懂!有时候就像在大海里捞针,得把那根关键的针找出来!比如那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判断,你就找核心的几个点呀,别啥都往脑子里塞!那不是白费力气嘛!
3. 哇塞,在做类比推理的时候,一定要脑洞大开呀!想想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要局限于表面呀!就像找朋友一样,得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看那道“苹果和水果”,这不是很明显的种属关系吗?还不赶紧选出来!
4. 注意啦,逻辑判断可没那么容易!别掉以轻心哦!要像侦探一样去分析!特别是那些推理题,得一环扣一环地去思考呀!比如说那道谁是罪犯的题,你得从各种条件里抽丝剥茧呀,难道还能随便猜吗?
5. 嘿嘿,加强削弱题可不能瞎蒙呀!得看清论点论据呀!就像打仗一样,得找到敌人的弱点去攻击或者防守!比如那道说某个政策好的题,你就得考虑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呀,不能人家说啥就是啥呀!
6. 告诉你哦,做判断推理速度也很重要呀!别磨蹭半天还没个结果!有些题一看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想,就别浪费时间啦!就像跑步比赛,你慢悠悠的能拿第一名吗?比如说那道特别明显的排除法就能做的题,赶紧选了往下走呀!
7. 记住哈,平时要多练习判断推理呀!不然考试的时候手忙脚乱可不行呀!把那些题型都摸熟了,就像老朋友一样,还怕它考你吗?就像学骑自行车,多骑几次就熟练啦!
8. 总之呀,判断推理有技巧。
判断推理

2019/11/21
18
逻辑推理解题的一般技巧
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 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 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 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 寻找逻辑漏洞等等。
2019/11/21
19
逻辑推理解题的一般技巧
一、代入法
代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 或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代入法 在必然性推理(由前提必然推出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 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推出关系)的题目中都 可使用。
2019/11/21
23
一次聚会上,麦吉遇到了汤姆、卡尔和乔治三个人,他想知道他们 三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但三人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三人中一位是律 师、一位是推销员、一位是医生;乔治比医生年龄大,汤姆和推销 员不同岁,推销员比卡尔年龄小。
根据上述信息麦吉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汤姆是律师,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医生 B.汤姆是推销员,卡尔是医生,乔治是律师 C.汤姆是医生,卡尔是律师,乔治是推销员 D.汤姆是医生,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律师
复言命题:“p并且q”和“非p或者非q”; “或者p,或者q”和“非p并且非q”; “如果p,那么q”和“p并且非q”; “只有p,才q”和“非p并且q”。
2019/11/21
26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西娅品貌双全,贵族 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西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 盒订婚。鲍西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 有一个盒子放有鲍西娅的肖像。求婚者中谁通过这三句话,最先猜 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谁就可以娶到鲍西娅。金盒子上 说:“肖像不在此盒中。”银盒子上说:“肖像在铅盒中。”铅盒 子上说:“肖像不在此盒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推理题型点拨 判断推理是考查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
判断推理能力又称思维能力,包括逻辑判断与逻辑推理,两种能力涉及对数学、图形、词语概念、事件关系和文字材料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分析、综合判断等能力。
要求根据已有的判断或事实,通过分析和综合引出新的判断或事实。
每一个推理都必须包括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判断推理主要包括事件排序、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和机械推理等。
在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判断推理部分包括: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三种题型。
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的录用考试中,原来的事件排序部分在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中没有出现。
但最新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恢复了事件排序的题型。
事件排序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道试题给出5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词语或一句话表述的,接着给出的备选项是表示5个事件4种假定的发生顺序,要求考生选择其中最为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在这种题型的试题中,所给的5个事件是用很简洁的语言表述的,代表某一事物或现象演变过程的几个关键环节,有许多细节甚至是重要的环节都被滤掉了,而且把这5个环节的顺序也打乱了。
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以及对事物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实作出补充,或做出合理的假设以填补欠缺的信息,以便使设想的事件顺序讲得通。
图形推理的具体形式有多种,常用的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图形辨别,即每道试题的左边4个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要求考生从右边给出4个图形中找出与左边图形相匹配最合理的一个。
第二种形式为图形推理,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
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
第一套图形包括3个图形,第二套图形包括两个图形和一个问号。
在这两套图形之外还有供选择的4个图形。
要求考生认真观察两套图形的相似性,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图形中选择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
正确的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图形推理考查的是应试者抽象推理的能力。
因为它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较少受知识和文化的影响,因而也称之为“文化公平”测验。
在演绎推理测试题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在这项考试中,这段陈述被假定是正确,不容置疑的。
题后的4个备选答案是与前面陈述有关的4个推论,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要求考生选择的正是这个陈述。
演绎推理是指由一般原理根据逻辑推论法则推出特殊事实的推理方式。
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此类试题备选答案的迷惑性很强,即各个选项几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不等于与前面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
另外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但值得提醒的是,这段陈述仅在这次考试中被假定为正确,不容置疑,因此你不要简单地对试题所述事实的正误提出怀疑,也不要自作聪明地以你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答案,而完全忽视试题内容陈述的事实。
定义判断是专门为公、检、法系统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而设计的,同时考查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
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应试者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根据题中给出的定义,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
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一)事件排序的技巧 事件排序主要是考查应试者为掌握全部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是基本的生活事实,可以根据生活常识来判断,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排除法。
做这类题首先迅速看一遍题干,粗略判断最先环节或者最后一个环节,把备选答案中最不可能的选项排除。
(2)假设法。
迅速浏览一遍题干,利用自己掌握的基本常识做出判断,并对已知的事实做出大胆的假设,然后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合理性。
看完题干对所给出的事实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分析,从反向的角度进行推理,从而得到正确的顺序。
(二)图形推理的技巧 从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的情况看,图形推理基本包括两套图形。
这类试题的解答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1)排除法。
先观察给出的图形,找出大概的规律性,再看备选图形,把最明显违背这一规律的予以排除。
(2)观察点。
仔细观察,同时注意常考的基本观察点,主要有方向性,元素的多少,折叠伸展、形状的相似性等。
(三)演绎推理的技巧 (1)掌握法则。
行政职业能力考试考查的演绎推理包括简单推理和复杂推理,多数是逻辑性的,要掌握一定的推断法则,由于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
(2)直接推出。
这部分试题的备选答案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每个选项看上去都有道理,但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相关。
所以要选择与陈述直接有关的,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答案。
(3)避免干扰。
演绎推理过程包括一系列的语句,其中最后一句是结论,它是从前几句的逻辑中推理出来的。
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的正确性。
然而在行政职业能力考试中,题干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
但必须明白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所以避免为常理所干扰。
(四)定义判断的技巧 (1)抓住关键。
在定义判断中,一定要理解定义的正确含义,抓住定义的关键,然后把选项与定义相对照,选择符合定义规定和要求的选项。
(2)对比排除。
仔细读完题干定义,对备选项进行分析,不符合题干定义要求的逐个对比排除。
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一)听力理解的技巧 1. 心态平静 听力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短录音只放一遍,不能复听,常使考生产生畏惧心理。
有的考生走进考场心里就非常紧张,录音一响,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进去。
如遇到这种情况,要做深呼吸,平静心态,即使第一题没有听清楚,也要迅速猜一个答案,然后继续听以下的题。
如果总是高度紧张,不切实际地想不能丢掉一分,那就会背上包袱,以致于做完一道题,仍在回想刚才对错,结果是没有听懂的不能重听,依然不懂,能听懂的没有去听。
2.预测问题 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两个人的对话以及提问的问题都与卷面上的选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考生应从选择项入手,从中预测这段话或者对话的主题和可能提出的问题。
预测在听力理解中非常重要。
预测有助于提高识别速度,而识别速度是听力理解的关键之一。
听力理解不像阅读理解,是单向的、一次性的,如果考生的识别速度跟不上放音速度,就会故此失彼,非常被动。
3.捕捉信息 信息词是解题的钥匙,抓住了信息词,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解题信息可能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可能是语音、语调或语气。
听时要注意快速捕捉,仔细辨析。
(二)选词填空的技巧 1.理解词义 对词义理解的基本原则是词不离句。
也就是说,前者构成了后者的语境,只有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
所以解答这种题目时最重要的是能够对整个句子的意思或需要表达的意图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判断应该选择什么词。
2.先易后难 先选出根据上下文可直接确定的、明显的答案。
如:固定用法、语法结构、习惯用语等。
对于修饰性词语或模棱两可的答案先放一放,等把会做的全部填完后再做,就会降低难度。
3.代入原文 选词时要考虑与上下文关系,注意所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功能。
选词有困难时要依据整个句子进行合理推断,可以将所选的词代入原文,通读一遍,检查从语义到语法是否合理。
选词填空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词义的辨析,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
同时,考生应该清楚,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确切的意义。
(三)语句表达的技巧 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考生对病句的识别能力,也就是文字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问题,这种于国家公务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公务员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公文、法规等文字资料。
1.识记常见语病 在语句表达题型中,最常见的语病主要有搭配不当、成份残缺、指代不清、语序不当、前后矛盾、多余重复、误解词义、句式杂糅、不合事理、关联词使用不当等。
2.找出句子主干 把句子缩短,简单化,如果是简单句找出主谓宾,如果是复合句,先检查其中的简单句,再把整个句子联系起来看看是否连贯,符合逻辑,关联词是否得当。
3.进行逻辑分析 如果一个句子读完了,感觉语法上没有毛病,那就从事理上进行分析,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句子的顺序是否合理等。
(四)阅读理解的技巧 1. 注意作者的态度 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了解他人对有关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所以阅读时要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跟上作者的思路,从已读的部分可以预知作者下面要讲的内容;辨别文章中哪些是作者的论点,哪些是事实和论据。
2. 注意细节性问题 细节性问题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
有的涉及数字计算,如问时间、距离、次数、数量等,认真计算后方可选定正确答案;有的涉及正误判断,要先看选项,根据选项提供的线索,寻找文中相应部分,最后在题中选出正确答案;还有的寻问事实、原因、结果、目的等。
做细节性问题不要通过自己对某类知识的主观了解和认识做出想像判断,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不可随心所欲。
3.注意推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是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判断。
推理不但要求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字面含义,还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及写作技巧知识,从文章表面推出更深层含义,要对文章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推理性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自己从文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
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不会直接出现在文章的文字里面,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要从作者已经表明的观点、陈述的事实等出发推断作者的意图。
做这类题必须把握问题的关键,紧紧围绕原文,而不能脱离原文,凭主观臆断进行无依据的推论。
要从文章中读出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总结,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语用概说1、什么是语用 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应用。
语言的实际应用主要是进行交际对话,就是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交换。
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明确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概念。
语用以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言语的语言学。
2、语用的特点 1)静态变动态 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语言单位的意义是脱离开具体环境条件的一般性意义。
例如“牛”、“青牛”、“黄牛”都不是指向具体的某个“牛”。
在词典里解释“牛”的意义都是指一般的意义,是抽象概括的对象,而不是指具体的某头牛。
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结合具体的角色和话语意图,这些“静态的意义”就成为动态会话交际系统中的意义,具有了活生生的现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