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课件(1)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课件(1)
使:甘 草─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大黄 + 柴胡─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攻散胁下瘀血。
【运用】
·复元活血汤·
1、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 (注意:孕妇忌用)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胁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
3、临证加减: ➢气滞甚者,加郁金、川芎、香附、枳壳、木香; ➢血瘀较甚者,加田七、乳香、没药、玄胡。
--合参、夏、草以温中养胃
使: 甘 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温清消补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 ➢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全方温而不燥, 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
【运用】
·温经汤·
1、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冷痛,经有瘀块,崩漏,舌质 黯
黄 芪
·理血剂 — 活血·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组成】
柴胡(半两) 红花(二钱) 大黄(一两)
【用法】
·复元活血汤 ·
瓜蒌根(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
穿山甲(二钱)
桃仁(五十个)
穿山甲
【主治】 跌打损伤。
·复元活血汤·
外伤损络,瘀留胁下,气滞络阻。
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病机】 瘀阻胁下 【治法】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4、现代运用: ·跌打损伤、胸胁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等属瘀血阻滞者。
温经汤
《金匮要略》
·理血剂 — 活血·
张仲景
·温经汤·
【组成】
吴茱萸(三两) 川芎(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当归(二两) 人参(二两) 牡丹皮(二两) 半夏(半升)

利尿药ppt课件

利尿药ppt课件



此类药物主要有螺内酯(spironolactone)。
•螺内酯 •spironolactone

化学名:17b-羟基-3-氧-7-(乙酰硫基)-17-孕甾-4-烯-21-羧酸 --内酯 (17-hydroxy-7a- acetylthio-3-oxo-17-pregn-4-ene21-carboxylic acid-g-lactone)。又名安体舒通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抑制Na+-K+-2Cl-协转运
阻断Na+的重吸收和K+的排出 竞争性抑制醛固酮和盐皮质激素 的结合
阻断肾小管上皮Na+通道 药物
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hydrochlorothiazide为利尿降压药,用于 治疗多种类型的水肿,同时也用于高血压 的治疗。 还可用于治疗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以及肾 石症。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时会导致低血钾,通常 使用KCl来补充钾。
该类抑制剂中非苯并噻嗪类药物主要有 美托拉宗(metolazone) 吲达帕胺(indapamide) metolazone为将苯并噻嗪类分子中的砜基用酮基 置换的化合物 indapamide分子中含有极性的氯苯酰胺和非极性 甲基吲哚啉结构,它含有磺酰胺基但没有噻嗪环。
二、Na+-Cl-同向转运抑制剂 (Na+-Cl- cotransport inhibitors)

本类药物分子中多含噻嗪核,因此又被称为噻嗪 类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皮质部和远曲小 管前段,通过抑制Na+-Cl-共转运系统,从而使原 尿Cl-、Na+重吸收减少而发挥利尿作用。

第四章 第二节 5理气、理血药

第四章  第二节 5理气、理血药
【应 用】
1. 用于便血、血痢、痔疮出血、尿血、崩漏等症。地榆善 于治下部出血的病症,尤其对痔血、便血为常用之品。
2. 用于烫伤、皮肤溃烂、流脂水、疼痛等症。烫伤后,取 生地榆研极细末,麻油调敷,可使脂水减少,疼痛减轻, 愈合加速,为治烫伤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地榆炭(炒至外黑内呈老黄
陈皮
云香科小乔木橘及 其栽培变种的成熟 果皮。
陈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 效】行气除胀满,燥湿化痰,健脾和中 【应 用】 1.胸腹胀满。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
嗽等。 3.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 4.陈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
适应症: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证,如咯血 、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 及创伤出血等。
常用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藕节、 三七、茜草、蒲黄、小蓟、地榆、艾叶、 槐花、白茅根、灶心土等。
仙鹤草
蔷薇科草本植物龙牙草的地上部份。
仙鹤草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肺、脾经 【功 效】止血,补虚,截疟,止痢,解毒
1.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为 妇科经产要药。 2.水肿、小便不利。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 ,可单味煎服。
3.疹痒赤热。 【用法用量】煎服,9~30g。鲜品12~40g。 【注意】孕妇慎用。
活血化瘀药用法要点
1. 本类药多辛、苦,善走散,易耗血动血,妇女
月经过多或血虚无瘀者,以及孕妇忌用。
【应 用】
1.用于多种出血病症。作用广泛,可用于身体各部 份出血病症,且无论寒、热、虚、实者均可应用

2.用于脱力劳伤。有补虚强壮作用,可用治脱力劳 伤之症,民间称之为“脱力草”,常与大枣同煎服 。 3.用于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基础中医学:十、理血药

基础中医学:十、理血药

分 类: 止血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
适应范围: 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内外出血病证,如咯
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 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使用注意 1.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
邪留瘀,出血兼有瘀血者不宜单独使用。 2.止血药前人经验多炒炭后用。一般而
肌耗氧量,增加脑及四肢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能降
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
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降压作用;有抗维
生素E缺乏作用;阿魏酸对免疫系统有一定调整作用,对宋
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
等有抑制作用。
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
丹参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 血分。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并通 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癥, 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
适应范围: 凡一切瘀血阻滞之证(疼痛呈刺痛,痛处不
移,拒按,夜间加剧,青紫肿块或腹内徵块,出 血呈紫暗色或夹有血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 络曲张,脉弦涩)均可用之。
【用量用法】5---10克 反藜芦
酒炒可增加活血之功
近代临床以本品治冠心病、高血压、缺 血性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防治支气管哮喘、 慢性肺心病等,均有一定疗效。
常用成药:丹参片、丹参酮、丹参 舒冠片、丹参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近代用治肾炎有 效。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近代报道用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有效。 【用量用法】:10---30克
(二)止 血 药
含 义: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

第2节 第7法 消法 5.理血药

第2节 第7法 消法 5.理血药

外用适量
附:茺蔚子——益母草的种子
益母草与茺蔚子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益母草 茺蔚子 不同点 并能利水消肿, 清热解毒 并能凉肝明目
活血调经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益母草


杜雨茂经验:中医认为“久病多瘀”,慢性肾炎中期,尤其晚期,瘀血内阻, 血水互结几乎十有八九,因为水湿停留,经脉不畅,影响血行而致瘀血内阻, 血水互结,病情更加缠绵。在这种情况下,杜教授常在辨证用方中加入生益 母草一味,且用量均在30g左右以求重剂取效。„„如为肾阴不足,日久不愈 者,杜教授常于二至丸中加入桑寄生15g,益母草30g,山茱萸15g,生地12g; 如属湿热下注,阴虚日久者,则可于猪苓汤中加入益母草30g,山茱萸10g, 连翘12g;如属肾阴阳俱虚,水难消退者,则在济生肾气丸中加入益母草30g, 白茅根30g。如此灵活配伍,切证应用,则可收到较为满意疗效,值得读者仿 用。 郭敦礼,张玉琴.杜雨茂教授治疗肾炎用药撷萃. 国医论 坛.1991(4):19 屠年庆经验:笔者认为湿热泄泻多因气血瘀滞,湿热下注所致。益母草善入 血分,辛可行气,活血化瘀;性凉味苦可泄热而清热解毒,且可利水祛湿, 故可用治湿热泄泻。如治李某,女,36岁。腹泻1个月,每天黄色稀便4-5次, 便下不爽,肛门有坠胀感,舌质稍红,苔黄腻,脉沉细。处方:党参、茯苓、 白芍各12g,白术、黄连、防风、白扁豆各10g,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20g, 木香9g,山药15g,甘草6g。服药1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原方加薏苡仁20,桔 梗10,再进6剂,症状完全缓解。 屠年庆,刘沛霖.临床用药拾零. 2000,32 (12):49
丹参与玄参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丹参 凉血 玄参 不同点 又能活祛瘀,凉血消痈, 养血安神 又能养阴生津,降火解毒, 软坚散结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 药效范围:0.1mg-1mg/min • 配制:50mg酚妥拉明+5%GS250ml相当
于1ml=0.2mg
.
10
感染性休克
• 定义:1991年美国胸科学会和重症医学会规定的 SIRS+感染=Sepsis(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是 指全身感染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组织灌注不良或 低血压。感染性休克是严重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
腹腔感染
240
.
25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125 100
75 50 25
0 -25
0
健康对照
60
120
180
125
100
75
50
25
0
-25
240
0
腹腔感染
60
120
180
240
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对肾脏血管 阻力的影响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多巴胺 + 肾上腺素
.
26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75
DOPA
50
多巴胺
肾上腺素
.
多巴胺 + 肾上腺素 28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Ccr (ml/min)
60 50 40 30 20 10
baseline
15 min .
健康对照-Epi 感染-Epi 健康对照-Epi+DA 感染-Epi+DA
180 min
29
血管活性药物—肾脏保护
• 肾上腺素组
– 肾血流明显增加 – Ccr先降低,之后增加
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
.
1
血管活性药物
• 硝酸甘油 • 硝普钠 • 多巴胺 • 多巴酚丁胺 • 去甲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 • 垂体后叶素 • 酚妥拉明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用可能引起流产。
理血剂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05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Chapter
理血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药理作用机制
理血剂在中医方剂学中主要用于调节血 液运行,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等作 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理血剂主要 通过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 标、抗炎、抗氧化等机制发挥疗效。
02
03
槐花
侧柏叶
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便血、痔疮出血等 症状。
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吐血、咳血等症状 。
补血药
熟地黄
阿胶
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 。
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 。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理血剂的概述 • 理血剂的常用药物 • 理血剂的配伍原则 • 理血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理血剂的概述
Chapter
理血剂的定义
01
理血剂是指以调理血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血行失常或血分有热所 致的病证。
止血药的配伍
总结词
止血药常与收敛药、温里药、补益药等配伍使用,以增强止血效果,同时收敛耗散的阳气、温通经脉、补益气血 。
详细描述
止血药如白及、仙鹤草等常与收敛药如乌梅、五味子等配伍,收敛耗散的阳气,达到止血效果;温里药如附子、 肉桂等可温通经脉,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出血证;补益药如黄芪、党参等可补益气血,适用于出血导致的血虚 证。
、黄连解毒汤等。
理血剂的功效与主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止血药是否炒炭,应视具体药物而定, 不可一概而论。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药用来源】
小蓟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地上部分或 根。
【性能特点】
功效
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
退出
【药用来源】
为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
大蓟
【性能特点】
功效
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大蓟
退出
【相似药物比较】
②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③止血又定痛;
④几乎无毒副作用。故有“止血神药”之说。
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 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 外用或配伍皆可。
【临床应用】
三七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2. 用于各种瘀滞疼痛与跌打伤痛。
常单独应用,或配合活血、理气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
三七
4)温经止血药
味多辛,性温热,入肝、脾经。 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3. 使用注意
1)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敛邪, 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 不宜单独使用。
2)对实热方盛或有瘀滞的出血证,不宜用 收敛性强的止血药。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 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十、理血药 概述
1. 定义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 血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 药。
2.分类、特点及适应证
1)凉血止血药
味多苦、甘,性寒凉,入心肝经。
血热妄行所致之出血病证。
2)化瘀止血药
味多苦,性温或寒,入肝经。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3)收敛止血药
味多涩,性多平,入肝、脾经。 内无实邪之各种出血证。
【药用来源】
白茅根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 的根茎。
【性能特点】
功效
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 清肺胃热
白茅根
退出
【临床应用】
白茅根 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 清肺胃热
1. 用于多种血热出血证。
上部血热之吐血、咯血,可单用鲜品捣汁服,或 配伍。
尤宜于尿血、血淋,~小蓟、等
【临床应用】
白茅根 凉血止血
3~10g,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1~1.5g;亦入 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退出
【药用来源】
茜草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性能特点】
功效
凉血止血 行血化瘀
通经
茜草
退出
【临床应用】
1. 用于各种出血 。
茜草 凉血止血
行血化瘀 通经
尤宜于血热夹瘀的崩漏下血证,~生地、生蒲黄、 侧柏叶等。
【临床应用】
茜草 凉血止血
行血化瘀 通经
2. 用于妇女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 下及跌扑损伤,风湿痹痛。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血瘀经闭,~桃仁,红花,当归等; 跌打损伤,单用,或~三七、乳香、没药等; 痹证,~鸡血藤等。
【用量用法】
10~15g,煎服。 止血---炒炭用; 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胃出血之吐血、便血:~乌贼骨 (乌及散)
外伤或金疮血不止:~白蔹、黄芩、来自骨 ( 外 用)现用治肺结核空洞咳血,有止血,促进病灶愈 合,痰菌转阴作用。
亦多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应用】
白及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2. 用于疮疡肿痛,溃疡久不收口,手足 皲裂。
白及又有消肿生肌之功,用治疮疡,不论 已溃未溃均可应用。
清热利尿 清肺胃热
2.用于热淋、水肿等 。 ~车前子、滑石等
3. 用于胃热呕吐,肺热咳嗽。
【相似药物比较】
芦根 甘寒
肺胃膀胱
清热利小便 清泄肺胃
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主。
白茅根 甘寒
1.肺热咳嗽 2.胃热呕吐
肺胃膀胱 3.热淋
偏入血分,以清热凉血止血 见长。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药
茜草
退出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A) 仙鹤草(B )
【药用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白及
白及
植 物 形 态
【性能特点】
功效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白及
退出
【临床应用】
白及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1. 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 。 尤为肺胃出血要药。
肺阴不足,咳血:~枇杷叶、阿胶 (白及枇杷 丸)
三七(A) 茜草(A)
【药用来源】
三七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 的根。
退出
三七
植 物 形 态
【处方用名】
三七 田七 参三七 (山漆)
三七
退出
【性能特点】
功效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三七
退出
【临床应用】
三七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1. 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
本品有如下特点:
①止血作用广泛,药效卓著;
大蓟
甘,苦, 凉. 心肝
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散瘀消痈之力强,善治全身 各部位血热出血病证
小蓟
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
散瘀消痈之力弱,兼利尿通 淋,尤善治尿血、血淋。
【药用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地榆
地榆
长叶地榆
地榆
药 材 形 态
【性能特点】
功效
凉血止血 解毒疗疮
地榆
退出
【临床应用】
地榆 凉血止血
解毒疗疮
1. 用于血热出血证。
尤善治下焦之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等。
1)便血,~生地、白芍、黄芩、槐花 (约营煎)
2)痔疮出血,~槐角、防风、黄芩、枳壳 (槐角丸)
3)血热崩漏下血:~生地、黄芩、丹皮 (治崩极验方)
4)血痢,~甘草 (地榆汤 )
【临床应用】
地榆 凉血止血
如疮疡初起未溃,~银花、贝母、天花粉、乳香 等;
如疮疡已溃、久不收口以及手足皲裂,有可奏生 肌敛疮之功,往往研粉外用。
【使用注意】
不宜与乌头配伍(十八反)。
白及
退出
【药用来源】
仙鹤草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 的全草。
【性能特点】
功效
收敛止血 止痢 截疟 补虚
仙鹤草
退出
【临床应用】
仙鹤草
解毒疗疮
2. 用于水火烧烫伤,湿疹,疮疡 痈肿。(为治中小面积水火烧烫伤要
药。)
中小面积水火烧烫伤:~大黄粉、煅石 膏等。
湿疹:浓煎外洗。
疮疡痈肿:~双花、连翘等同用。
【用量用法】
用量:10~15g。外用适量。 用法:煎服。
地榆
退出
地榆
【使用注意】
对于大面积烧烫伤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 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 中毒性肝炎。
收敛止血 止痢 截疟
补虚
1. 用于多种出血证 。
仙鹤草功能止血,作用广泛,可用于身体各部出 血之证,且无论寒、热、虚、实者均可应用。
如属于血热妄行,~鲜生地、赤芍、丹皮、侧柏 叶、藕节等品;
如用于虚寒性出血,~党参、黄耆、熟地、白芍、 炮姜、灶心土、艾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