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分析_发展变化中的在华日企

合集下载

论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撤资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论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撤资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论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撤资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佟东【摘要】2008年以来日本经济出现衰退,其幅度已超过欧美等主要西方国家,列经济衰退榜首,许多日本跨国企业的母公司纷纷参与政府号召的自我救赎行动,减少国外子公司投资或者将其撤回本土.迄今为止,对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撤资问题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鉴于日本对华撤资问题日益显得突出,因此有必要对日本在华投资快速增长后的撤资原因及对中国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撤资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在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历史进程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日本对华撤资的原因,探究日资撤出对我国产业结构所造成的影响.【期刊名称】《科学·经济·社会》【年(卷),期】2011(029)002【总页数】6页(P88-93)【关键词】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撤资;中国;产业发展【作者】佟东【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3从1987—2008年日本累计对华撤资企业186家,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区都是影响其退出中国而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投资的重要因素。

关于跨国企业撤资比较准确的定义是,本国的母公司放弃对海外子公司企业活动的支配,并以股权转卖、清算、国有化、合并、休眠等方式撤出。

[1]在华撤资的日本企业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当中,2008年制造业累计撤资日本企业117家,占撤出总数的62.90%,[2]在制造业内部,纺织业、食品业、电机、机械制造和化学等行业撤出的企业数量较多。

撤出数量最多的要数纺织和食品行业,这些行业均为日资进入中国比较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下降,这些行业已经不再适应中国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其次是电机和机械制造业,这类行业对中国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日本开始将制造业产业向中国转移,由于这些产业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的技术进步远赶不上日本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因此这些行业中的企业撤出的数目也没有那么多,位列纺织业和食品业之后,属于日本对华撤资的第二层次的行业。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特征及趋势分析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特征及趋势分析

第 5期
∞ 如 ∞
加 m 0
图 1 18 - 20 96 02年 日本 对 华 直 接 投 资 的趋 势 图
日本 对 华直 接 投 资 的产 业转 移 特 征及 趋 势分 析
刘祥 霞 , 王 锐
( 济南大学 经济学 院, 山东 济南 2 02 ) 5 0 2
[ 摘
要] 通过分析 2 世 纪 日本对华直接投 资的产 业分布特征及新 世纪 的产 业转 移趋势 , 究从政 0 研
策上对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加以正确的引导 , 以优化我 国产业结构 , 提高我 国的国际竞争力 。 [ 关键 词] 日本 ; 对外直接投资 ; 际产业 ;产业转移 边 [ 中图分类号] 3 . K8 1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4 7 0 20 )5— 53— 6 10 —1 1(07 0 04 0 3
投 资 的一 个重要 的 目标 国。纵 观 E本 对 华直 接 投 资 的过 程 , 了在 规 模 上有 一 些 变 化外 , 产 业 分 布上 t 除 在
也 出现 了不 同的特征 , 尤其 是进 人新 世纪后 ,t 对华 产业转 移 出现 了新 的动 向。 E本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的概况
亿美 元 , 历史最 高纪 录 , 创 比上年增 长 1 . % 。截 至 2 0 98 0 5年底 , 日本 累计 对华投 资 3 0 50 0个项 目 , 际使 实
用 总金 额 的 8 6 , 为 中 国第 二大 外资 来 源 地 。从 19-20 .% 成 99 0 5 年, 随着 日本对华 投资 的持续 增加 , 日本 对华 直接 投资趋 势 图呈现 “ ” V 型反 转 , 图 1 见 。
可以预见尽管今后中日经济关系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其产业转移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与中国市场开放趋势相对应一四优化日本对华投资产业结构的对策目前中国正在加速发展市场经济进行结构调整为了使日资在中国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优化中发546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日企,在华的日本企业

日企,在华的日本企业

日企,在华的日本企业阪急交通社(株)上海代表处宝广告社(株)上海代表处宝九与耐火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宝理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宝菱电气操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宝菱塑料制品(上海)有限公司保圣那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保土谷化学工业(株)上海代表处北辰精密零件(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村上丝纲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北陆银行(株)上海代表处倍克商事(株)上海代表处本田技研工业(株)上海代表处本溪NEC通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上海办事处伯东企业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不二制油(张家港)有限公司上海联络处BUK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C草津电机(上海)有限公司长江毛纺织品(上海)有限公司长濑产业(株)上海事务所长崎县上海事务所/(社)长崎县贸易协会上海事务所长尾产业(株)上海事务所常阳(株)银行上海代表处朝日放送上海支局朝日广播电视台上海支局朝日新闻社上海支局朝日新闻社上海支局赤诚国际人材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冲电气工业(株)上海代表处冲电子(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崇友东芝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出光润滑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出光润滑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川崎汽船(中国)有限公司川崎制铁(株)上海代表处川崎重工业(株)上海事务所川铁商事(株)上海事务所川西仓库(株)上海代表处春雅整衣(上海)有限公司茨城县(财)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处茨城县(财)国际交流协会上海代表处村田包装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村田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草津电机(上海)有限公司长江毛纺织品(上海)有限公司长濑产业(株)上海事务所长崎县上海事务所/(社)长崎县贸易协会上海事务所长尾产业(株)上海事务所常阳(株)银行上海代表处朝日放送上海支局朝日广播电视台上海支局朝日新闻社上海支局朝日新闻社上海支局赤诚国际人材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冲电气工业(株)上海代表处冲电子(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崇友东芝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出光润滑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出光润滑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川崎汽船(中国)有限公司川崎制铁(株)上海代表处川崎重工业(株)上海事务所川铁商事(株)上海事务所川西仓库(株)上海代表处春雅整衣(上海)有限公司茨城县(财)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处茨城县(财)国际交流协会上海代表处村田包装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村田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D大阪国际商业振兴协会上海代表处(IBO上海) 大阪市上海事务所/大阪国际经济上海事务所大仓纸业商事(上海)有限公司大成建设(株)上海代表处大成温调(株)上海代表处大川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东电报局·国际数据通信股份公司上海事务所大东建托(上海)有限公司大广贸促广告(上海)有限公司大与衡器(上海)有限公司大与银行(株)上海代表处大与证券SB资本市场(株)上海代表处大华一千野仪表(上海)有限公司大计数据处理(上海)公司大江桥法律事务所上海办事处大金工业(株)上海事务所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大科能树脂(上海)有限公司大林组(株)上海事务所大纳梦商事(上海)有限公司大起建筑涂料(上海)有限公司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上海事务所大日村内建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大申织维素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大同汽车修配(上海)有限公司大同通商(株)代表处大同通商(株)上海代表处大丸(苏州)玻璃有限公司大丸兴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秀计算机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大永纸通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大永纸通商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永纸通商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岛津(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稻烟产业(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迪艾希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DIC油墨(上海)有限公司帝人商事(上海)有限公司第一精工模塑(上海)有限公司第一企画互通广告(上海)有限公司第一劝业(株)银行上海支店第一生命保险公司上海代表处第一实业(株)上海代表处第一制药(中国)有限公司蝶理(株)上海办事处东岛碳素化工(上海)有限公司东方日海广告(上海)有限公司东工KOSEN(株)上海代表处东关技术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东海银行(株)上海支店东华针织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上海分公司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上海分公司东京航空服务(株)上海代表处东京贸易(株)上海事务所东京三菱银行(株)上海分行东京重机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东景塑料制品(上海)有限公司东丽(株)上海事务所东丽工程(株)上海代表处东丽商事(上海)有限公司东棉(上海)有限公司东朋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东山菲尔姆薄膜(上海)有限公司东社建筑安装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东食(株)上海代表处东陶机器(中国)有限公司东莞胜美达(太平)电机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东王子包装(上海)有限公司东西贸易(上海浦东新区)有限公司东星软件(上海)有限公司东阳仓库(株)上海事务所东洋电装(上海)有限公司东洋油墨(上海)有限公司东芝(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东芝电子亚洲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东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东芝技术进展(上海)有限公司都丽清洗(上海)有限公司读卖电视台上海支局读卖新闻社上海支局E恩城时装有限公司(上海)恩瓦德时装有限公司(上海)F发那科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发斯特经纬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凡纳克塑胶膜(上海)有限公司丰岛(株)上海事务所丰田通商(株)上海代表处孚恒橡胶(上海)有限公司福冈银行(株)上海代表处富士达(株)上海代表处富士高车辆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富士火灾海上保险(株)上海代表处富士克制线(上海)有限公司富士通(上海)有限公司富士通(株)上海代表处富士通将军(上海)有限公司G冈本(株)上海代表处冈谷钢机有限公司(上海)高岛屋(株)上海代表处高井伸夫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高砂·鉴臣香料(上海)有限公司高砂热学工业(株)香港分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办事处高信贸储实业(上海)有限公司高雅玻璃(上海)有限公司格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共立(株)上海代表处共荣商事(株)上海代表处共同通讯社(株)上海分社共信(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古河电气工业(株)上海驻在员事务所关西电视台上海支局关西涂料化工(上海)有限公司冠生园正大(上海)有限公司光电医用电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光明娱乐事业(昆山)有限公司光迅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岛银行(株)上海代表处广濑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森(株)上海事务所龟甲万(株)上海代表处贵弥功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桂川精密冷镦制品(上海)有限公司国际财务(上海)有限公司国际房产(上海)有限公司国际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上海)有限公司国际机场宾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上海)有限公司国际泰利康曼(株)上海事务所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国誉英雄文化用品(上海)有限公司•=============== H-NH哈依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海尔曼太通(无锡)电器配件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海发时装(上海)有限公司海仑宾馆海狮体育救生用品有限公司(上海) 杭芝机电有限公司杭州松下厨房电器有限公司(HMK) 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杭州松下燃气具有限公司合众一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与日精密塑料(上海)有限公司与日精密塑料(上海)有限公司河久日本料理(上海)有限公司黑田电气(上海)有限公司横浜产业振兴公社上海代表处横浜银行(株)上海代表处横河石化自控(上海)有限公司宏图财务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宏洋精密机械(上海)有限公司虹彩塑料(上海)有限公司虹桥伊藤家(上海)食品有限公司鸿池运输(株)上海事务所厚诚口腔(上海)医院户田建设(株)上海代表处花王化学有限公司(上海)花王有限公司(上海)花园饭店(上海)华长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华德培婚纱(上海)有限公司华尔卡氟塑料制品(上海)有限公司华与国际储运(上海)有限公司华妮透明美容肥皂(上海)有限公司华日制冷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上海)华亭伊势丹有限公司(上海)华钟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上海) 华钟袜子有限公司(上海)华钟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有限公司IINAX上海代表处JJCB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上海代表处JSR(株)上海代表处JVC电器(上海)有限公司JVC电器(上海)有限公司矶野塑料(上海)有限公司积水(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吉田拉练(上海)有限公司吉祥日本料理极东贸易(株)上海代表处技菱系统集成(上海)有限公司祭本自行车(上海)有限公司加施德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佳能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兼松(上海)有限公司建伍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角王艺术品有限公司(上海)杰伟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杰伟世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金商(株)上海驻在员事务所金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金住色母料(上海)有限公司锦江拉丁餐厅(上海)有限公司近畿日本国际旅行社上海事务所经贸山九储运(上海)有限公司精科光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野尻集团) 井上不动产顾问(上海)有限公司井上不动产顾问(上海)有限公司静冈国际经济上海事务所静冈银行(株)上海代表处九筑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久米商事(株)上海事务所酒井兴业(株)上海外表所郡是产业(株)上海事务所郡是新包装(上海)有限公司咖喱好侍餐厅(上海)有限公司KKDD(株)上海事务所凯宝时装(上海)有限公司凯迪克冈谷机械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凯史凯机电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凯讯通信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康贝(上海)有限公司康泰克数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柯尼卡(株)上海事务所科恳服装检验修整有限公司(上海) 科菱机电(上海)有限公司科士达系统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葵(株)促进上海代表处昆山大东高分子有限公司昆山与利电机照明有限公司昆山司达福纺织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莱纳果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乐谊服饰检整(上海)有限公司理光传真机(上海)有限公司理光电子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理光电子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理想(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理想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力至优叉车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丽娜时装(上海)有限公司栗山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栗田工业(大连)有限公司上海营业所联合包装装潢(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包装装潢(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光盘(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光盘(上海)有限公司联合租赁有限公司联合租赁有限公司联华超市有限公司撩帕(株)上海事务所林内(上海)有限公司林内(上海)有限公司菱电国际(上海)有限公司菱华仓储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菱江时装(上海)有限公司菱通软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泷兵香港有限公司上海驻在事务所泷清(株)上海代表处陆奥租赁(株)上海代表处陆家嘴贝思特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陆家嘴贝思特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罗姆电子(上海)有限公司m玛鲁哈公司上海事务所迈凯乐(大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迈伊兹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麦斯特建材(上海)有限公司茂茂玻璃制品(上海)有限公司梅龙镇伊势丹百货(上海)有限公司美蓓亚精密机电(上海)有限公司美能达(株)上海事务所美能达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美浓屋食品(上海)有限公司美丘第一幼儿园(上海)美芝欧加电器(上海)有限公司迷士郎服饰(上海)有限公司米雅阁餐饮(上海)有限公司名港海运(株)上海办事处名古屋精密工具(上海)有限公司名古屋银行(株)上海代表处明成商会(株)上海代表处明与产业(上海)有限公司明与产业(株)上海事务所明治乳业(株)上海代表处明治橡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牧田(中国)有限公司NNTT DATA(株)上海海外事务所NTT信息交流(株)上海事务所内外日东(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娜丽丝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南部塑料制品(上海)有限公司南通海盟有限公司南通力王(上海)有限公司南通英瑞纺织有限公司能率(上海)有限公司能美西科姆消防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妮姬时装(上海)有限公司尼康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尼普洛(上海)有限公司尼赛拉传感器(上海)有限公司纽朗包装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O-TO欧积(株)上海代表处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欧姆龙操纵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欧西爱斯——中外运国际快递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欧翔实业(上海)有限公司P帕卡濑精(上海)有限公司平与纸业(上海)有限公司浦东高分子(上海)有限公司浦东森茂诊疗所(上海)有限公司普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永道会计财务咨询公司Q岐阜县(财)产业经济振兴中心上海代表处崎胜金属容器(上海)有限公司麒麟啤酒(株)上海代表处启东兴宇化工有限公司千趣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千叶银行(株)上海代表处千住金属仓储(上海)有限公司亲与(株)银行上海代表处青菱高级时装(上海)有限公司清与汽车用品(昆山)有限公司清水建设(株)上海代表处全日空上海支店R仁与后藤音响器材(上海)有限公司荏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日本流通产业(株)上海事务所日本(株)津村上海代表处日本(株)近电上海代表处日本(株)三荣上海代表处日本(株)统一能科上海代表处日本(株)迅销上海代表处日本CBC(株)上海代表处日本CHUGOKU银行(株)上海代表处日本OZAX(株)上海代表处日本爱克(株)上海代表处日本包装运输(株)上海代表处日本财团法人福井县产业振兴财团日本长谷川香料(株)上海代表处日本大与UPS国际航空货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日本大与运输(株)上海代表处日本德兰城市物流(株)上海代表处日本电计(株)上海代表处日本电气系统建设(株)上海代表处日本电讯(株)上海代表处日本钢管(株)上海代表处日本广播协会上海分局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上海事务所日本国际商船(株)上海代表处日本海事协会上海事务所日本航空公司上海办事处日本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上海代表处日本货物航空(株)上海办事处日本交通公社中国旅行上海事务所日本经济新闻社上海支局日本聚氨酯工业(株)上海事务所日本琳得科(株)上海代表处日本旅行(株)上海驻在事务所日本绿贸易(株)上海代表处日本贸易(株)上海代表处日本贸易振兴会上海代表处日本能率协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日本人教育补习中心(上海)日本日特机械工程(株)上海代表处日本三菱铝(株)上海代表处日本扇兴(株)上海代表处日本神原汽船(株)上海代表处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上海代表处日本味觉糖(株)上海代表处日本兴与(株)上海代表处日本兴业银行(株)上海支店日本兄弟工业(株)上海代表处日本烟草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日本岩谷产业(株)上海代表处日本邮船(中国)有限公司日本昭与电工(株)上海代表处日本真空技术(株)中国总部日本纸张纸浆商事(株)上海事务所日本至捷(株)上海代表处日本制纸(株)上海代表处日本冢本(株)上海代表处日本佐藤金属(株)上海代表处日产火灾海上保险(株)上海代表处日产贸易(株)上海代表处日昌产业(上海)有限公司日电(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日电系统集成(中国)有限公司日东电工(上海浦东新区)有限公司日航(株)旅行上海事务所日航龙柏(上海)饭店日航商事(株)上海事务所日红钢板加工(上海)有限公司日华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日华时装(上海)有限公司日挥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日机装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日建设计(株)上海事务所日精树脂工业(株)上海事务所日冷(株)上海驻在员事务所日冷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日立电器(上海)有限公司日立电线(上海)有限公司日立工机亚洲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日立家用电器(上海)有限公司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日立亚洲(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日立造船(株)上海事务所日轮汽车配件(上海)有限公司日绵(上海)有限公司日清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日清油脂(上海)有限公司日泉(株)上海事务所日商岩井(上海)有限公司日铁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日硝保温瓶胆(上海)有限公司日新(株)上海事务所日新制钢(株)上海代表处日兴证券(株)上海代表处日亚化学工业(株)上海代表处日永金属(上海)有限公司日照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日制产业(上海)有限公司日中经济协会(财)上海事务所入江通商(株)上海事务所瑞东医院(上海)有限公司SS&T企业有限公司SONY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赛露达(上海)有限公司三爱时装(上海)有限公司三宝乐啤酒(株)上海事务所三得利梅林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三得利啤酒(上海)有限公司三谷眼镜(上海)有限公司三国长航机械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三航小野田水泥(上海)有限公司三与(株)银行上海分行三与综研(上海)有限公司三机大楼设备维修(上海)有限公司三进装潢制品(上海)有限公司三井仓库(株)上海代表处三井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上海代表处三井化学(上海)有限公司三井建设(株)上海驻在员事务所三井物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三菱仓库(株)上海代表处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上海)有限公司三菱电机·上菱微波炉电器(上海)有限公司三菱电梯(上海)有限公司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三菱商事(株)上海事务所三菱信托银行(株)上海代表处三菱重工业(上海)有限公司三菱自动车(上海)有限公司三菱综合材料(株)上海代表处三美电机(株)上海代表处三浦锅炉(上海)有限公司三荣电器(上海)有限公司三田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三协精工(上海)分公司三信电气(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三洋半导体(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三洋电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三洋电机贸易(株)上海事务所三越(株)上海事务所森林电器(上海)有限公司森六(株)上海代表处森茂国际房地产(上海)有限公司森松压力容器(上海)有限公司森田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纱布帝印刷(上海)有限公司山九结构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山善(株)上海事务所山武川仪楼宇操纵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山喜服装(上海)有限公司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日本人学校上海商城上组(株)上海事务所社会调查(株)研究所上海事务所涉g仓库(株)上海办事处申藤禽兽(上海)有限公司申万酿造(上海)有限公司神钢商事(株)上海事务所神海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神明电机(上海)有限公司神荣(株)上海办事处诗乐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十六银行(株)上海代表处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上海代表处石田(日本)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石原产业(株)上海代表处时事通信社上海支局实红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世富国际(株)上海事务所世界联合服装(上海)有限公司市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双菱日出制冷电器(上海)有限公司双鹿中野冷机(上海)有限公司丝金(上海)时装有限公司丝金(上海)针织有限公司思必得发(株)上海办事处斯坦雷电气(上海)有限公司寺冈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松江三键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松尾钢结构(上海)有限公司松下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松下电工(株)上海事务所松下电工住宅(上海)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上海代表处松下电器国际物流(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松下电器机电(上海)有限公司松下日用装饰(上海)有限公司松下微波炉(上海)有限公司苏州澳西派电子有限公司苏州八木时装有限公司苏州八木时装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苏州长江关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科士达印务有限公司苏州昆宝包装有限公司苏州三友利化工有限公司苏州信越聚合有限公司蓑岛时装(上海)有限公司索佳(株)上海代表处索佳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TTMI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太平洋大饭店有限公司(上海) 太阳交易(株)上海代表处泰尔茂(株)上海办事处泰进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泰兴福冈编织时装有限公司汤浅商事(株)上海事务所陶陶食品(上海)有限公司腾发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藤仓(株)上海代表处藤井保洁(上海)有限公司藤田(株)上海代表处藤田天山住宅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天田国际工贸(上海)有限公司天宇客货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田村驹(株)上海事务所田岛工具(上海)有限公司田岛工具(上海)有限公司田崎真珠(上海)有限公司田熊冷热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汀盛房地产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通力计算机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通运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日通) 同丰毛纺织时装(上海)有限公司凸版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凸版印刷(上海)有限公司土仓兰草制品(上海)有限公司===================== U-ZW丸红(上海)有限公司丸全昭与运输(株)上海事务所王子制纸(株)上海事务所威尔比医疗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年功序列制度的改革对在华日企人才本土化的启示

年功序列制度的改革对在华日企人才本土化的启示

年功序列制度的改革对在华日企人才本土化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市场投资兴业。

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人才本土化成为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年功序列制度的改革,对于在华日企人才本土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年功序列制度的基本概念、在华日企人才本土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年功序列制度改革对人才本土化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年功序列制度的基本概念年功序列制度是典型的日本特色人事制度,在日本企业中普遍存在。

该制度以员工的年龄和工作年限为基础,设定了相应的工资和职位等级,从而形成了一套以年龄和年资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晋升和薪酬体系。

在这种制度下,员工的工资和职位等级随着年龄和年限的增加而逐步提升,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轨迹。

二、在华日企人才本土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选择在华设厂、设点,开展业务。

由于文化、语言、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日企在中国市场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人才本土化问题。

虽然在华日企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本土化人才,但在整体人才队伍中,日本籍员工仍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年龄和层级都倾向于偏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发展。

在华日企人才本土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才本土化程度不够高,日本籍员工占据较大比例,而本土员工的晋升机会相对较低;二是由于年功序列制度的影响,企业内部晋升机制较为僵化,导致人才流动难以实现;三是由于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日本籍员工和本土员工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和认知差异,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配合。

1. 引入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年功序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内部的晋升机制相对僵化,特别是对于本土员工来说,晋升机会相对较低。

对于在华日企来说,应该逐步摒弃单一的年功序列制度,引入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

通过激励年轻员工的创新和发展,打破年龄和年资对于晋升的束缚,给予员工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活力。

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昌黎内容提要:日本政府为把握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从1971年开始一直由经济产业省进行《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年度调查)和《海外当地法人动向调查》(季度调查)。

根据《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6月16日公布)和《2008年第一季度海外当地法人典型调查》(2008年6月26日公布),日本企业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在华日资企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为此,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在华日资企业,新动向,我国的对策一、投资和雇用规模迅速扩大(一)在华日资企业数迅速增加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6月16日公布,下同),2006年度(日本财政年度,下同)、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为16370家,比2000年度的14991家增加9.2%,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3520家,比2000年度的1712家增加105.6%(见表1),增速大大超过在东盟4国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增加的11.1%和在亚洲“三小龙” (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增加的7.5%。

相比之下,同期在美国和欧盟的企业数则分别减少了13.9%和6.7%。

结果,在华日资企业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的比重就由2001年3月末的11.4%提高到2007年3月末的21.5%,超过了总数的1/5。

从2006年度新建企业数看(包括资本参入企业数),在华新建企业为152家,虽然比上年有所减少,仍然超过在东盟4国新建的40家、在”三小龙”新建的30家、在北美新建的64家和在欧盟新建的46家,占新建企业总数427家35.6%。

其中,新建制造业企业55家、非制造业企业97家,各占日本海外新建企业总数的36.4%和35.1%。

表1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数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及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分析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及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分析

管理学家2014.0361金融与财经在当今世界,东北亚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令全世界的人们关注。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吸引投资最多的国家,以及日本作为经济总量曾经全球第二的经济体则是被看作东北亚经济影响权重最为重要的两个因子。

但是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复杂历史关系,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常常处于反复不变的状况。

在日本经济经历十年以来的长期冷冻之后,中国对于日本经济的拉动作用却是非常巨大的。

在中日建交之后,中日两国的经济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中日两国的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与相互补充性越来越强。

两国多年的经济交流的成果是非常明显的,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日本对于中国的直接投资仅仅在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就增加了二十二倍。

这一增加的幅度在世界范围之内也是极其少见的,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的经济交流对于中日两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非常关键的机遇。

为了对中日经济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进行准确的描述,本文希望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以及其对两国贸易影响的角度展开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地认识并且利用这一机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总额的变化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日本成为了我国非常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家与投资来源国家。

根据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直接投资的总量与日本宏观的经济情况具有密切的关系,总体上呈现波动振荡的非线性发展趋势。

根据直接投资的总量的变化可以将这个变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六年,初步投资期间;第二阶段,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零年,稳定发展期间;第三阶段,从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五年,迅猛发展阶段;第四阶段,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九年,下降调控阶段;第五阶段,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七年,再次告诉上升阶段;第五阶段,二零零八年至今,由于二零零八年爆发的金融五级,使得部分外次撤离我国,但是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依旧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的增长。

日本在华投资在2011年突破了50亿美元的大关。

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前言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举国废墟,满目疮痍的情况下,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复兴,更是在短短的数十年中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其发展速度堪称奇迹。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自1978年底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

就中日双边关系而言,两国谁也无法否认对方的客观存在和与己方利益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广泛而深刻的相互依赖关系。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经济互补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由于种种原因,中日经贸关系出现过许多问题,经过两国的不懈努力,求同存异,中日经贸合作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走来,两国经贸摩擦的阴影也逐渐消散。

但这并不代表两国经贸关系中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在与日本的经贸合作中仍然要面对许多分歧和问题。

这无疑是我国对外经贸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正确而清醒地认识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尤其是平稳健康地渡过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一)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自二战结束至今的六十余年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有了很大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经历了从民间交往到半官方半民间交往再到官方交往的变化,特别是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三十多年,在两国政府和经济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经济关系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贸交往领域逐步扩大到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企业投资、资金合作等广泛的领域。

回顾这六十年来中日经贸交往的过程,从经贸关系的性质来看,以1972年中日复交为分界线,可分为民间交往时期和“政府主导、官民并举”时期。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行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行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行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已成为全球跨国公司主要的投资目标之一。

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不断增加,它们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也日益显著。

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向中国投资。

截至2018年底,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80家进入中国市场,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零售业到科技业。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指由外资独资经营的企业,即由外国公司与中方组成的企业,但外方投资比例超过50%;合资企业则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合资方共同投资组建、共同经营、共享利润的企业;合作企业则是指双方在业务上的合作,但不涉及直接投资。

除此之外,跨国公司还有不少采取并购、租借、授权、委托等方式来参与中国经济。

二、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为中国经济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它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他们不仅带来技术和设备,还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传递给本土企业,促进中国企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

2. 推动中国市场的改革和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被视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

他们推动了中国市场的改革和开放,促进了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

他们的进入开拓了市场,为中国产品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高品质、高价格、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3. 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逐渐增多,对于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有着巨大贡献。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0年下半年全国各类外商投资企业新增员工近23万人,新增注册资本达到1892.9亿元人民币。

此外,跨国公司还通过对商业链的打造和标准制定推动了中国的整个经济复苏。

4. 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多本土企业也开始走向海外市场,走出去成为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对技术研发部门的投入 ,主要体现在家电领域 。许 多大型日本家电企业纷纷在北京 、上海 、苏州等技术水平较 高的城市设立研究所 ,进行电视 、数码相机 、空调 、洗衣机 、冰 箱等电器的研究开发工作 。比如日本著名空调企业大金公 司宣布未来几年内将投资一亿日元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空 调器的节能 、适度控制和材料的关键技术 ; 日企在制药 、通 讯 、电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也有所增加 ———与中国企业共 同开发研制新型产品显然已成为日企在华投资的新选择 。
应当说在日本经济从长期危机中走出来之后 , 日本企业 才真正有了投资的力量 。据报道 , 2004 财政年度日本企业 倒闭数量较上一年度减少 15. 9% , 债务总额减少 34. 1% , 降 至 13年来最低水平 ;而日本大银行重新焕发活力也解除了 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企业在华投资的后顾之忧 ———可以说 ,日本企业已经获 得了足够的财力支撑 。2000 年后 , 日企对华投资进入第三 个阶段 ,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汽车 、重型机械设备等日本 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始投资中国 ; 对比前两个阶段 , 近年来 日企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方向还是企业类别等方面 , 都 有着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
而在对华投资另外一门行业 ———汽车产业中 , 则主要体 现了投资规模扩大 、产业配套完善的特点 。以丰田汽车为 例 , 2002年 8月日本丰田公司与中国一起签署合作协议 , 双 方在中国进行全面合作 ; 继同年 10 月天津汽车夏利公司投 产后 ,丰田汽车计划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天津丰田公司 , 二期 投资规模为 3亿美元 。新工厂 2005 年投产后 , 产能可由目 前的 5 万台 /年提高到 2008 年的 15 - 20 万台 /年 。为保证 零部件供应 ,丰田汽车计划在天津 、沈阳 、上海 、广州设立配 送中心 。其控股运输公司 ———丰藤海运公司计划进军中国 物流市场 ,总揽母公司对华出口的整车及零部件运输外 , 拟 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滚装船买卖及中国境内的多式联运业务 , 实现供应 - 生产 - 销售 - 运输一体化 。
明显 。
日本对中国行业投资结构 单位 :百万美元
1990年
1993年
金额 构成比 ( % ) 金额 构成比 ( % )
制造业
160. 98
46
1852. 6
72
非制造业
185. 30
53
608. 4
24
分公司
2. 73
1
104. 2
4
合计
349. 01
104. 2
资料来源 :《日本海外贸易振兴会白皮书投资篇 》
展看却是后劲十足 。而随着中央对渤海湾地区的发展战略
的改变 ,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公司会在这一地 区有更多的投入 。
三 、投资行业
1. 制造业
无论从投资项目还是投资金额来讲 ,日企对制造业部门
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对非制造业部门的投资 ,这个特征在日
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二阶段也就 是 上 世 纪 90 年代 尤 为
108 经济理论研究
对外贸易
商事 、M a raben i等多样化经营的跨国大公司更是将业务拓展 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
对第三产业的投资目前正在成为对华投资的热点 , 而日 本企业在这一点上并不落后 , 但是因为政策原因 , 日本企业 在金融 、电信等项目上的投资受到限制 , 目前在华投资的日 本银行只有寥寥几家 ,电信邮政行业也只有从事通信设备制 造业的公司进行投资 。另外在保险以及运输等领域日企对 华投资仍为空白 。
4. 其他原因 除以上原因之外 ,日本企业选择中国作为其直接投资的 东道国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 比如在汽车行业 , 一些欧美 国家对日本产汽车有着高额税费限制 ,但对中国产汽车可能 没有这样的限制 ,那么日本汽车且也就可以用中国作为跳板 达到打开西方市场的目的 。另外有的为了避免国际贸易中 的竞争压力 ,将其转嫁到中方身上 , 或是知名跨国公司将中 国作为其国际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等等 , 种种理由不一而 足 。总而言之 ,虽然日本国内一直有着对企业在华投资引起 国内产业空洞化的言论 ,虽然日本政府对于中国经济快速发 展不乏忌惮故而用种种方式阻拦日资企业在华建厂生产 , 虽 然两国政治逐渐冷淡拖了经济交流的后腿 ,然而日本企业仍 然坚持自己的国际发展战略 ,从容地开展着在中国的生产和 销售 ,同时也推动着两国经济的发展 。 二 、投资地域 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地区在 90 年代主要以沿海地区为 主 ,据日本《对中国投资企业一览 》统计 , 90 年代日本向 11 个沿海省市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 75. 9% , 甚至比美国更集 中 ;另外一个特点是 ,多样化日资企业投资较集中于上海 、天 津等大城市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生产也较集中于北方 , 而电 子电器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则较集中于南方 。近些 年日企的投资地域方向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这是由于中国政 府开发西部的新战略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的政策 , 使得日本 也开始重视对中西部的投资 。不过目前在投资比重中占大 部分的仍然是对东北 、华北以及沿海地区 , 尤其是长江三角 区地区 ,因其“工作效率比较高 、服务意识强 、工业园区的建 设比较好 ”的优点备受日企青睐 , 而且由于该地区经济高速 发展 ,收入水平高 , 市场大 , 逐渐成为高新技术和 IT 产业快 速发展的巨大市场 , 被日本企业界称为“硅谷三角洲 ”。在 上海和江苏地区 ,日本已占据第一投资国地位 ; 根据日方统 计 ,日企对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甚至占到日 本对 华 投 资 的 40%以上 。 另外与其他国家相比 ,日本对渤海湾地区显然更重视了 一些 ,据《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 》统计 , 全球 500大跨国 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的 78 个项目中 , 日本公司数量占了 一半 ,虽然在投资数额上仍逊于美韩两国 , 但是从长远的发
2. 非制造业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 , 近年日 本企业也开始试验性的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资 ———如批发 业 、物流业 、咨询 、工业区开发等等领域正成为热点 。 2003 年以来 ,住友商事 、住友仓库 、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相继在华 设立了控股物流企业 , 拟在主要省市设立配送中心 , 构筑覆 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 ,为其在华生产工厂及外资企业提供 现代物流服务 。栗田工业 、荏原公司等日本著名环保企业在 上海和青岛成立了水处理设置和垃圾焚烧炉生产工厂 ;三菱
用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助理小山雅久的话来说 ,“真正 的对华投资现在刚刚开始 。”
一 、投资目的 1. 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 按照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在日本国内趋于向外 直接投资的产业 ,即趋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也就 是边际性产业 。因而这些产业选择投资的东道国也就自然 会倾向于选择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 。一直以来中国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是吸引各国来华投资的主要原因 , 同样这也是日本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劳动 力成本低廉之外 ,在中国许多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等劳动密集 型产品也维持着较低的价格 ,因此以往单纯在中国进行产品 组装的企业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开始利用中国的上游产业 进行生产 ,实现产品部件的本地化 。 但以劳动成本来比较 ,近两年中国工人的工资在同等劳 动强度下已经高于越南和印度 ,然而不能因此简单的判定中 国已失去了这一最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日本通商白皮书发
如果把日企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是在中日邦交正常化 , 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 , 大致从 1972至 1990年前后 , 这个阶段以组装为特点 , 投资 集中在日用家电产业 ,投资数量和金额较少 , 且较为零散 ;第 二阶段是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 , 在这个阶段日本企业开始将 零部件厂家带到中国 , 在中国从事生产 , 这个时期由于日本 国内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 , 虽然投资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 长 ,但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发展 。
经济理论研究 107
对外贸易
业务的对象国家 , 而且其中 70. 8%已经在中国拥有具体的 业务计划 。
而且尽管 2005年 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2005年度 通商白皮书 》提出在中国投资风险过大 , 指出中国国内仍然 存在着一些现阶段不能解决的社会环境问题等等 , 大部分的 日本企业却并没有撤离中国或者减少在中国投资的打算 , 还 有不少企业仍然计划继续追加和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规模 。 甚至于在这之后日本《读卖新闻 》发表的对日本 100家主要 大型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尽管经济产业省提醒企业要 注意分散投资风险 ,但日本主要大企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对 华投资欲望 ,有 57%的日本大企业明确表示要扩大和维持 对中国的投资 。其中 , 有 21%的企业表示要扩大在中国的 投资 ,有 36%的企业表示要维持现在的投资规模 , 没有一家 企业打算缩小投资规模或者要撤出中国市场 。
对外贸易
近期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分析
———发展变化中的在华日企
安 娜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00)
摘要 :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历史由来已久 ,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数额上有所回落 , 但在对华投资国别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从投资原因 、投资行业和地域等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日企对华直接 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并预测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趋势 。 关键词 :投资目的 ; 投资地域 ; 投资行业
表的数据显示 ,亚洲国家和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 占的比例为 4% , 而中国则为 3. 5% 。这说明尽管中国的劳 动力成本在快速上涨 ,但从亚洲的整体水平上来看依然处于 较低的位置 ,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日本以及韩国 、新加坡 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 , 而且也低于整个亚洲的平均水平 ; 另外也要参考人工成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 以及人工 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就目前来看 ,中国工人工资上 涨并未明显影响外资来华的势头 , 然而这也同时表明 , 廉价 劳动力在 未 来 将 不 会 成 为 决 定 外 企 来 华 投 资 的 最 重 要 的 原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