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组织.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组织.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组织.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洲开发银行

C、世界银行

D、国际开发协会

2、属于洲际性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亚洲开发银行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A、1944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监事会

B、执行董事会

C、理事会

D、总裁

5、IMF的日常业务由

A、执行董事会负责

B、总裁负责

C、理事会负责

D、业务职能机构负责

6、IMF表示会员国缴纳份额的记帐单位是

A、美元

B、英镑

C、SOR

D、SDR

7、IMF最主要的业务活动是

A、汇率监督

B、策协调

C、创造储备资产

D、贷款业务

8、IMF最基本的贷款是

A、普通贷款

B、出口波动补偿贷款

C、缓冲库贷款

D、石油贷款

9、世行的贷款期限,最长可达

A、10年

B、25年

C、30年

D、50年

10、世行创建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成立于

A、1966年

B、1981年

C、1988年

D、1990年

11、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对象是

A、发达国家的垄断集团

B、发达国家的私营中小型生产企业

C、发展中国家的大型国有企业

D、发展中国家的私营中小型生产企业

12、亚行业务活动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

A、普通资金

B、亚洲开发基金

C、日本特别基金

D、技术援助特别基金

二、多项选择题:

1、二战后建起的全球性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泛美开发银行

D、亚洲开发银行

E、欧洲投资银行

2、IMF的资金来源为

A、股本

B、份额

C、借款

D、净收益

E、信托基金

3、IMF的业务活动包括

A、汇率监督

B、政策协调

C、创造储备资产

D、贷款业务

E、信贷基金业务

4、世行的资金来源有。

A、会员国缴纳的股金

B、发行债券取得借款

C、业务净收益

D、信贷基金

E、债权转让

1、亚行的资金来源包括:

A、普通资金

B、亚洲开发基金

C、技术援助特别基金

D、日本特别基金

E、普通储备金

6、亚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

A、贷款

B、技术援助

C、投资担保

D、信贷基金业务

E、咨询业务

三、填空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3月正式成立,于()3月开始营业,总部设在()。

2、()是IMF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常设机构,负责处理IMF的日常业务。

3、()总管IMF的业务工作,是最高行政领导人。

4、IMF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会员国缴纳的(),目前它以()来表示。

5、IMF的贷款对象限于(),贷款用途限于会员国因弥补()而发生的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

6、()是IMF的最基本的一种贷款。

7、()年12月建立了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总部设在()。

8、世界银行集团包括()、()和()。

国际金融 第11章 答案

V. Answers to End of Chapter Questions 1. Achieving a balance-of-payments surplus requires that the sum of the capital account balance and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is positive, which requires a higher interest rate to attract greater capital inflows and lower real income to dampen import spending. Consequently, the BP schedule would lie above and to the left of the position it otherwise would have occupied if the external-balance objective were to ensure only a balance-of- payments equilibrium. Undoubtedly, if the central bank felt pressure to sterilize under the latter objective, the pressure to do so would be greater if it seeks to attain a balance-of-payments surplus, which would require the central bank to steadily acquire foreign-exchange reserves. In the absence of sterilization, the nation's money stock would steadily decline. 2. In this situation, variations in the domestic interest rate relative to interest rates in other nations would have not effect on the nation's capital account balance and its balance of payments. Its BP schedule, therefore, would be vertical. An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given a fixed exchange rate (as assumed in this chapter), would cause the IS schedule to shift rightward, initially inducing a rise in equilibrium real income. This, however, would cause import spending to increase, and the nation would experience a balance-of-payments deficit, which would place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value of its currency. To prevent a change in the exchange rate, the central bank would have to sel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f this intervention is unsterilized, then the nation's money stock would decline, ultimately causing the LM schedule to shift back too a final IS-LM equilibrium at a point vertically above the initial equilibrium point, along the vertical BP schedule. 3. A reduction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shifts the LM schedule leftward. At the new IS-LM equilibrium,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rises and real income declines. Irrespective of the shape of the BP schedule, this would result in a balance of payment surplus, which would tend to place upward pressure on the value of the nation's currency. To maintain a fixed exchange rate, the central bank would have to purcha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f this foreign-exchange-market intervention is unsterilized, then the nation's money stock increases, causing the LM schedule to shift back to the right. Ultimately, the original IS-LM equilibrium is re-attained. 4. If capital is highly mobile, a drop in government spending will likely cause a private payments deficit. The fall in income will cause a decrease in imports and a trade surplus. As the domestic interest rate increases, however, the capital outflow will lead to a private payments deficit. If capital is not mobile, the capital outflows are likely not large enough to counteract the effect of a drop in imports. Therefore, a private payments surplus would result.

第一章课后答案国际金融

第一章外汇与外汇汇率 1.请列举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重大国际金融事件,说明汇率波动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仅作参考,也可见书本P23-27,并结合相关的重大金融事件) 答:90年代以来的几次重大国际金融动荡事件中,从北欧银行业的倒闭到欧洲货币危机入墨西哥金融危机到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和银行的巨额亏损,再到亚洲金融危机,外汇投机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1997年7月,泰国的泰铢因为被人为高估而遭到国际投机商的攻击,泰国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来维系较固定的联系汇率,但随着市场信心的不断下降,联系汇率越来越难维持,1997年7月2号,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致使泰铢一跌千丈,并且迅速波及到周边国家,其中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直到1999年下半年,受波及的亚洲国家才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汇率变化一个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对贸易的影响。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表示的价格降低,从而刺激国外对该国商品的需求,有利于扩大出口。 (2)汇率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汇率变动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对物价的影响水平,以本国货币贬值为例,本国货币贬值,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 (3)汇率波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资本流动不仅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受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以贬值为例,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4)汇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汇率波动会从外汇储备的规模,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储备货币的地位三方面影响外汇储备。

自学考 国际金融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国际储备及管理 第一节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1.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在国际间被普遍接受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和作用对外清偿保证的各种形式对外金融资产的总称。 2.国际储备具有如下典型的特点: (1)官方持有性。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是中央货币当局直接掌握并予以使用的,这种直接“掌握”与“使用”可以看成是一国中央货币当局的一种“特权”。非官方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持有的资产,不能算作国际储备。该特点使国际储备被称为官方储备,也使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区分开来。 (2)普遍接受性。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可以自由地与其他金融资产相交换,充分体现储备资产的国际性。缺乏自由兑换性,储备资产的价值就无法实现,这种储备资产在国际间就不能被普遍接受,也就无法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及发挥其他作用。 (3)充分流动性。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是随时都能够动用的资产。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或汇率波动过大时,就可以动用这些资产来平衡国际收支或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二战前,黄金和可兑换成黄金的外汇构成了各国的储备资产。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包括四种类型: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二、国际储备构成 1.国际储备的构成内容。 (1)黄金储备 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即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所持有的黄金。 这种黄金储备,是指成员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黄金。黄金是世界货币,黄金储备“天然”地具备国际储备的主要特点,因而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实际储备资产。尤其在金本位制时代,黄金是最理想的国际流通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二次大战后,随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美元、英镑和西方其他自由兑换货币相继成为各国储备的主要对象,从而导致黄金在各国储备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70年代后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及黄金非货币化程度的加大,黄金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1997年东南亚货币危机后,国际社会还出现了抛售黄金储备的浪潮,黄金市场价格逐渐走低。尽管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已大大降低了,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黄金仍是一国最后的支付手段,以黄金作为储备资产仍具有它的优越性,因此黄金在各国国际储备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形式主要有: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 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是指成员国货币当局持有的流动性较高的自由外汇资产,而不是政府持有的一切外币资产。能够成为外汇储备的货币称为储备货币。在历史上被最广泛地用作储备货币的是英镑和美元,70年代后,储备货币走向多样化。按IMF公布的标准,在1994年以前,多样化的储备货币主要包括7种货币,即美元、德国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瑞士法郎和荷兰盾等。从1994年起,IMF 已将“欧洲货币单位”(ECU,1999年以来称欧元)列为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因此,目前世界上外汇储备货币种类增至8种。 外汇储备现已成为国际储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以来,无论从其增长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国际储备总额的比例来看,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均居主导地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国际储备日趋“外

国际金融学选择题

第一章:国际收支与调节 1、国际收支统计所指的“居民”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且居住期限在 一年以上的法人和自然人。它包括——。 A、该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B、外国设在该国的企业 C、外国政府驻该国大使馆 D、外国到该国留学人员 2、国际收支记录的经济交易包括——。 A、海外投资利润转移 B、政府间军事援助 C、商品贸易收支 D、他国爱心捐赠 3、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包含的经济交易有——。 A、商品贸易 B、债务减免 C、投资收益收支 D、政府单方面转移收支 4、国际收支金融帐户包含的经济交易有——。 A、海外直接投资 B、国际证券投资 C、资本转移 D、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与放弃 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节性交易包括——。 A、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购买与放弃; B、职工报酬收支; C、国际直接投资; D、官方储备资产变动 6、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是指——。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金融项目; D、错误与遗漏 7、国际收支记帐方法是——。 A、收付法 B、增减法 C、借贷法 D、总计法 8、商品与服务进出口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9、投资收益的收支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0、政府提供或接受的国际经济和军事援助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1、一国提供或接受国际债务注销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2、一国对他国提供投资项目捐赠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错误与遗漏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金融项目 13、一国商业银行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参与他国金融体系运作,该笔经济交易应计入国际 收支平衡表的——。 A、资本转移项目 B、国际直接投资项目 C、国际证券投资项目 D、其他投资项目 14、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在他国设立分支机构,该笔交易应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资本转移项目 B、国际直接投资项目 C、国际证券投资项目 D、其他投资项目

国际金融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 2、资本账户 3、自主性交易 4、综合账户差额 5、货币性失衡 二、填空 1、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其任何一笔交易的发生,必然涉及和两个方面。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所有账户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3、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当收入大于支出时,我们称之为;反之当支出大于收入时,我们称之为。 4、补偿性交易,是指为而发生的交易。 5、考察国际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的四个口径,分别是、、和。 三、单项选择 1、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A、国际收支 B、国际借贷 C、贸易收支 D、资本收支 2、下列四项中不属于经常项目 A 旅游收支 B 侨民汇款 C 通讯运输 D 直接投资 3、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A. 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B. 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 C. 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D. 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4、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 A. 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 B. 减少了100亿美元的储备 C. 人为的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 D. 无法判断 5、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 A、劳务收支 B、贸易收支 C、转移收支 D、资本项目 6、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出口业务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 A、顺差 B、逆差 C、平衡 D、不确定 7、只有才能在总体上反映一国自主性交易的状况。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贸易收支 D、官方结算 8、游资(Hot Money)应计入项目。 A、长期资本 B、短期资本 C、经常项目 D、资本项目 四、多项选择 1、属于国际收支经常转移的项目有 A.劳务收入B.侨汇C.无偿捐赠D.赔偿 2、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A、基本帐户资产增加 B、储备帐户资产增加 C、基本帐户负债增加 D、储备帐户负债增加

国际金融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 2.国际收支总差额是(D ) A.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账户差额之和 B.经常账户差额与长期资本账户差额之和 C.资本账户差额与金融账户差额之和 D.经常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净差错与遗漏四项之和 13.国际收支是统计学中的一个(B ) A.存量概念 B.流量概念 C. 衡量概念 D. 变量概念 15.本国居民因购买和持有国外资产而获得的利润、股息及利息应记入(A ) A. 经常账户 B. 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储备资产账户 1.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定义,IMF 判断个人居民的标准是(D ) A. 国籍标准 B .时间标准 C .法律标准 D .住所标准 2.保险费记录在经常项目中的(B ) A.货物 B.服务 C.收益 D.经常转移 2. 广义国际收支建立的基础是(C ) A. 收付实现制 B. 国际交易制 C .权责发生制 D .借贷核算制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实际核算与编制过程,没有完全按照复式借贷记账法去做,由

此导致了平衡表中什么项目的产生?( D ) A.经常项目 B.资产项目 C.平衡项目 D.错误与遗漏 2.政府贷款及出口信贷记录在金融账户中的哪一个项目?( D ) A.直接投资 B.间接投资 C. 证券投资 D. 其他投资 1.我国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C ) A. 经常账户 B. 资本账户 C .金融账户 D .储备账户 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借方记录( C ) A. 商品的进出口额100 万元 B. 好莱坞电影大片的进口额20 万美元 C .对外经济援助50万美元 D .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支出2 万美元 16.我国某企业获得外国汽车专利的使用权。该项交易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B ) A. 贸易收支 B. 服务收支 C.经常转移收支 D.收入收支 13.政府间的经济与军事援助记录在( 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储备资产账户 28. 国际收支差额等于经常账户差额加上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 ( F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 分,共30分) 28.经常项目的差额有什么经济内涵? 答:经常账户差额,也常被称为经常项目差额,是指经常账户所包括的全部项目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从经济内涵上讲,他是指一国通过真实资源流入和流出而形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当其为顺差时,实际上反映的是由于本国真实资源的流出大于他国真实资源的流入而形成的净外汇收入,也是当期本国让渡给他国的可支配本国物质资源的程度;进一步讲,这种由让渡本国资源支配权而取得的外汇收入,成为一国拥有绝

国际金融学习题第十二章

三、判断对错 练习说明: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固定汇率制的最大优点是消除了个人和厂商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汇率风险,有利于经济稳定,又有助于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因而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最佳选择。 答案与解析:选错。固定汇率制的一个缺陷是它不可避免地会自动输入国外的通货膨胀,而且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中,未能及时调整的僵化的固定汇率一旦背离了国内外实际经济状况,就会成为投机资本攻击的对象,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和阿根廷金融危机以来,一个个固定汇率制被冲垮,新兴市场国家转而向浮动汇率制迈步。 2.固定汇率制并不意味着汇率水平永久固定不变,官方调整本币目标价值的理由往往并不局限于经济因素,所以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变动比浮动汇率制更加难以预测。 答案与解析:选对。 3.自由主义者强烈支持浮动汇率制,认为这种依靠汇率自发性地持续微调的汇率形成机制正是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最好证据。 答案与解析:选对。 4.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错位或汇率超调,是由外汇市场非理性投机活动造成的。 答案与解析:选错。汇率超调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性(存在价格粘性)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造成的。 5.由浮动汇率制的两国模型可知,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具有输出效应,由此反驳了浮动汇率制容易引起国别间宏观经济政策冲突的观点。 答案与解析:选错。由浮动汇率制的两国模型可知,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外国经济具有负溢出效应,本国货币扩张可以较为理想地提高国内收入水平,但是对外国经济却具有以邻为壑效应,趋向降低外国经济的均衡水平,容易引起国别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冲突。 6.管理浮动的优越之处在于降低不确定性,改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得到了政府官员和广大学者的一致肯定。 答案与解析:选错。管理浮动的优越之处在于降低不确定性,改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但问题是什么叫做“过度波动”?而且,对于汇率变动中哪些属于市场基本因素,哪些可以视为暂时性的自我修正因素,政府的鉴别能力事实上始终受到质疑。 7.在“超蛇形联合浮动”机制中,一旦汇率波动达到警戒线,相应国家有义务进行联合干预。 答案与解析:选对。 8.欧元启动时共有12个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 答案与解析:选错。欧元启动是的成员国不包括英国,而包括芬兰。 9.与可调整钉住汇率或钉住汇率幅度相比,目标区货币当局不严格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维持汇率目标区,而且目标区本身可以随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而调整。 答案与解析:选对。 10.汇率目标区内均衡汇率的理想运行轨迹是一条“s”形的平滑曲线,但遗憾的是一直无法从实践中发现足以支持这一假说的有效证据。 答案与解析:选对。 四、不定项选择 练习说明:以下各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答案的字母编号上画圈。 1.固定汇率制的缺陷有哪些?() A.一次性大幅度的官方汇率调整不利于经济效率 B.与资本高度流动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政策组合 C.以汇率目标替代货币目标

国际金融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国际收支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是开放经济中政府决策人的最重要经济指标。国际收支状况的好坏对一国的经济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是一个事后的流量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理表示出来的会计报表。 一国由于周期性、货币性、收入性、结构性等原因产生国际收支失衡现象。对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应以不同的调节方法予以调节。国际收支的调节既可通过自动调节机制,亦可通过各种调节措施进行。为使宏观经济达到内外两种平衡,我们必须注意政策搭配。 在西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各种理论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都有有利的一面,也都存在不少缺陷。各种理论相互之间不是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的。 一. 名词解释 1. 国际收支 2. 国际借贷 3. 国际收支平衡表 4. 错误与遗漏 5. 自主性交易 6. 调节性交易 7. 顺差8. 逆差9. 马勒条件 10. J曲线效应11.休谟机制12. 政策搭配理论 13. 经常项目14.劳务收支15. 转移收支 二. 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区别和联系. 2. 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出现失衡状况? 3.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一般原则. 4.如何分析一张国际收支平衡表? 5.简要评析货币分析法。 三. 论述题 1.试述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国际收支平衡表标 准组成部分两大帐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试论述国际收支的三种主要调节方法. 3.试论述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四.计算题 阅读我国200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摘要),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按表中信息, 计算经常项目, 货物贸易, 直接投资, 和储备资产的借方和贷方的差 额, 填入表中; 2.2005年我国的储备资产是增加还是减少? 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3.分别计算经常项目, 货物, 和直接投资差额数占储备资产变化额的百分比?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组织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洲开发银行 C、世界银行 D、国际开发协会 2、属于洲际性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C、国际金融公司 D、亚洲开发银行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A、1944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监事会 B、执行董事会 C、理事会 D、总裁 5、IMF的日常业务由 A、执行董事会负责 B、总裁负责 C、理事会负责 D、业务职能机构负责 6、IMF表示会员国缴纳份额的记帐单位是 A、美元 B、英镑 C、SOR D、SDR 7、IMF最主要的业务活动是 A、汇率监督 B、策协调 C、创造储备资产 D、贷款业务 8、IMF最基本的贷款是 A、普通贷款 B、出口波动补偿贷款 C、缓冲库贷款 D、石油贷款 9、世行的贷款期限,最长可达 A、10年 B、25年 C、30年 D、50年 10、世行创建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成立于 A、1966年 B、1981年 C、1988年 D、1990年 11、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对象是 A、发达国家的垄断集团 B、发达国家的私营中小型生产企业 C、发展中国家的大型国有企业 D、发展中国家的私营中小型生产企业 12、亚行业务活动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 A、普通资金 B、亚洲开发基金 C、日本特别基金 D、技术援助特别基金 二、多项选择题: 1、二战后建起的全球性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泛美开发银行 D、亚洲开发银行 E、欧洲投资银行 2、IMF的资金来源为 A、股本 B、份额 C、借款 D、净收益 E、信托基金 3、IMF的业务活动包括 A、汇率监督 B、政策协调 C、创造储备资产 D、贷款业务 E、信贷基金业务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 测试题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汇率采取直接标价法的国家和地区有() A.美国和英国 B.美国和香港 C.英国和日本D.香港和日本 2.外汇汇率最贵的是()。 A.电汇汇率 B.信汇汇率 C.票汇汇率 D.现钞汇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种货币之间利率水平较低的货币,其汇率倾向于()。 A. 升值 B. 贬值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4. 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 )。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 B.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C.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盯住汇率制 D.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弹性汇率制 5.()是一国所制定的本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 A.基本汇率 B.信汇汇率 C.套算汇率 D.交叉汇率 6. ()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A.买入汇率 B.卖出汇率 C.中间汇率 D.交叉汇率 7. 金本位制下两国间的汇率取决于两国()。 A.金平价 B.政治实力 C.经济实力 D.利率水平 8. 以一个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折算为多少单位的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为()。 A.美元标价法 B.直接标价法 C.间接标价法 D.应付标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国家()是欧元区国家。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俄罗斯 E西班牙 2. 按外汇的付汇方式不同,汇率可分为()。 A.电汇汇率 B.信汇汇率 C.票汇汇率 D.现钞汇率 E现汇汇率 3. 按浮动的形式,浮动汇率可分为()。 A.单独浮动 B.联合浮动 C.自由浮动 D.管理浮动 E.盯住浮动 4. 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包括()。 A. 国际收支状况 B.通货膨胀差异 C.利率差异 D.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组织 笔记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组织 第一节国际清算银行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IS)是根据1930年1月20日签订的海牙国际协定(Hague Agreement),由英、法、意、德、比利时、日六国央行以及代表美国银行利益的摩根银行、纽约花旗银行和芝加哥花旗银行三家商业银行于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可以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金融组织。 一、宗旨 1、起初为处理一战后德国战争赔款和债务问题,以及推动中央银行间的合作 2、1945年后逐渐变成与各国央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在国际清算中越来越多地充当受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 3、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着手探讨与国际清算银行建立业务联系,1984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与该行建立正式业务往来关系,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成为该行持股成员之一。 二、组织机构 1、股东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认购该行股票的各国央行代表参加。主要审查并批准年度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改变董事会成员的报酬;决定准备金和特别基金的拨款;宣布股息发放等。 2、董事会 实际领导机构。英、法、比利时、意、德央行行长和美联储主席为当然董事;其他董事由董事会2/3多数同意从认购股票但未委派当然董事国家的央行行长中选出,人数不超过9人。董事会选举董事会主席,并任命BIS行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下设的银行部、货币经济部和秘书处的领导。 3、管理层 三、业务活动和职能 1、中央银行的银行 为各国央行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帮助其管理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为央行开拓投资业务;向央行提供有担保的信用贷款等 2、商讨国际间货币和金融合作的场所 讨论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探讨如何协调宏观政策和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3、货币和经济研究中心 货币经济部专门从事货币和金融问题的研究

第十一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十一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判断题 1、早期的金融机构发展基本是属于需求追随型的。 2、政策性金融机构多数由政府出资组建,同样以营利为目的。 3、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和外部性,单个机构的风险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4、目前,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经营。 5、投资者可以在银行营业厅购买基金、证券和保险,因此我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制度。 6、我国目前在IMF的投票权比例居于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7、国际清算银行被称为“央行的央行”,也可以办理个人或企业的存贷款业务。 8、国民党实行金融垄断的重要金融机构被称为“四行二局一库”。 9、在“大一统”时期,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央行职能,同时行使商业银行职能。 10、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 二、单选题 1、专门为满足长期建设项目投融资需要并提供相关服务的金融机构是()。 A.储蓄银行 B.进出口银行 C.开发银行 D.农业银行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称世界银行)属于()。 A. 国际性开发银行 B. 区域性开发银行 C. 地区性开发银行 D. 本国开发银行 3、我国目前实行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和监管模式是() A.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B. 分业经营、统一监管 C. 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D. 混业经营、统一监管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理事会 B.总裁 C.执行董事会 D.股东大会 5、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有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专门向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的机构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开发协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以下不属于香港的发钞机构的是()。 A.汇丰银行 B.中国银行 C.花旗银行 D.渣打银行 8、目前,澳门元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 A.港元 B.人民币 C.美元 D.欧元

国际金融学课后思考题

国际金融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收支账户 1从国民收入账户角度看,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有哪些区别? 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费、私人储蓄、政府税收。当经济的开放性仅限于商品的跨国流动时,国民收入还需包括贸易账户余额。当经济的开放性发展到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时,国民收入被加以区分。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国领土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国民为标准,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2如何完整理解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 贸易账户余额与经要素收入之和被称为经常账户余额,它在开放经济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经常账户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进出口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国内吸收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映了以国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从国际投资头寸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带来了一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同时它又受到国际投资头寸状况的影响。从储蓄与投资的角度看,经常账户反应了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当私人的投资与储蓄比较稳定时,经常账户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 3 对一国经济的开放性进行衡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衡量经济开放性的工具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反映的内容是交易,其范围限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4 国际收支账户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国际收支账户的账户设置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经常账户记录的是世纪资源的国际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账户是记录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的账户,其中资本账户包括转移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 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差别体现在收入账户余额的大小上。 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上的数量相等的余额。 5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是什么?它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资本流出额为0。国际收支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不平衡。对国际收支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特定账户余额的状况及它与其他账户余额关系的角度入手。经常账户和金融与资本账户之间存在的融资关系是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关键,这一融资关系的发生机制、具体形式决定了国际收支的不同性质。贸易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综合账户余额都有着不同的分析意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 1 什么是国际金融市场?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进行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它是开放经济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 国际金融市场由:外国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这三部分组成。 2 什么是国际资金流动?简述国际资金流动迅速发展的成因。 国际资金流动是指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以货币金融形态而存在于国际的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成因:主要是国际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以及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放松共

国际组织法

第十章国际组织法 (专科授课提纲) 一、概述(教材319-323页)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教材319-320页) 往年试题 05年7月、08年1月名词解释 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个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通过协议而创立的常设国际机构。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个国家的政府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依据国际条约而创立的常设国际机构,即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国际组织的类型【非重点】(教材320-321页) (三)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非重点】(教材321-322页)(四)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法【非重点】(教材322-323页) 二、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教材323-332页) (一)国际组织的成员(教材323-328页) 期末复习简答与论述 简述国际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教材326-327页) 国际组织成员在国际组织中一般享有代表权、发言权和表决权以及组织章程所赋予的其他权利。 (1)代表权是组织成员取得资格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2)发言权和表决权。国际组织成员有权在组织会议上发言,表达本国的意见和态度,也有权参与决策过程,对组织权限范围内的各

种问题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通过对提案的表决参与政策的制定。 (3)国际组织成员有权按照组织章程规定的条件,享受组织提供的服务和便利。 国际组织成员的义务一般有合作义务、财政义务和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 (二)国际组织主要机关(教材328-329页) 往年试题 07年7月、09年1月选择题 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有()。(教材328页) 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 答案:ABC (三)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非重点】(教材329-331页) (四)国际组织的决议【非重点】(教材331-332页) 三、联合国(教材332-343页) (一)概述(教材332-336页) 1、联合国的建立(教材332-333页) 往年试题 05年7月、07年1月、08年1月不定项选择题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确定的。(教材333

国际金融学第11章

第十一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 一、填空题 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双挂钩是指______和______。 2.世界银行集团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3.国际金融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向发展中国家的______提供贷款与______。 4.金本位制具有三个特点:、和。 5.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 6.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汇率制度。 7.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按“一篮子”原则由共同市场国家货币混合构成的货币单位。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 及。 9.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经营的贷款种类主要有三大类:、 及。 10.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主要的业务活动。 二、单选题 1.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在()年崩溃的。 A.1971 B.1973 C.1969 D.1970 2.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波动范围不得超过货币平价的()。 A.上下2.25% B.3% C.上下1% D.1.5% 3.负责专门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长期贷款的一个国际金融组织是()。 A. IFAD B.MIGA C.IDA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一次大战后流行的本位制是() A.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金条本位制 D.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5.欧洲货币体系生效于()年。

A.1972 B.1973 C.1969 D.1979 6.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 A.牙买加货币体系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金块本位制 7.“牙买加协议”达成于()年。 A.1972 B.1973 C.1976 D.1979 8.共同体成员国对内实行(),对外实行() A.固定汇率,固定汇率 B.固定汇率,联合浮动 C.浮动汇率,爬行盯住 D.联合浮动,固定汇率 9.根据欧洲货币体系的规定,要求各成员国缴出其黄金外汇储备的(),创建欧洲货币基金。 A.12% B.15% C.20% D.25% 10.世界银行集团中作为一个独立于世界银行的实体,有自己的业务和法律人员的机构是()。 A. IFAD B.MIGA C.IDA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三、判断题 1.30年代后半期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统一的货币体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十年中,各国汇率波动幅度较大。() 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行的是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4.欧元是2002年1月1日启动并实现流通的。() 5.典型的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是自发形成的。() 6.国际货币体系是通过惯例和习惯演变而成的,这种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 7.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度。() 8.在金本位制下,购买力平价是各国货币汇率的物质基础。() 9.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在众多储备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已消失。() 10.一国可以不持有国际储备资产。() 四、简答题

国际金融学 第一章 国际收支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基本概念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自主性国际经济交易“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 答案: 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国际收支账户。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失衡——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静态失衡是指在一个时点上,如一年的年终,一国国际收支总体的失衡。这种失衡是否必须调节取决于失衡的程度、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能力大小而定。动态失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总体出现的失衡,它反映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实力的动态变化。 自主性国际经济交易——也称事前交易,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它是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主要标志。 “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提出的关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即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发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这一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 “丁伯根法则”——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是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该模型指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经常项目——是指在国际收支统计表中,用于反映一国经常发生的、较传统的对外经济交易情况记录的项目。它是一国国际收支统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的项目。 资本金融项目——指在国际收支统计表中,用于反映一国对外资本流动和货币交易情况的项目。 二、填空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项下包括的经济交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_____,_____ 和______。 3.国际金本位条件下,休谟提出了国际收支的自动平衡机制,即_____________。 4.错误与遗漏账户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和贷方平衡而人为设立的一种__________账户。

国际金融学第1章

本章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银行外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称为。 2.按外汇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它可分为和。 3.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划分,可分为、、和。 4.外汇需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和。 5.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看,一国货币对外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6.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______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________,又被称为应付标价法。 7.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币折合本币数额较少的汇率是_______。 8.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典型特征是,金币可以_________、银行券可以_________、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 9. 外汇干预政策指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通过运用_________介入外汇市场,直接进行外汇买卖来调节外汇供求,从而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动。 10. 金本位下的汇率决定基础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1.记账外汇可以对第三国进行支付。() 2.自由外汇可以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 3.银行买入外币现钞的汇率要高于买入外币现汇的汇率。() 4.一般而言,市场汇率属于名义汇率。() 5.汇率按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划分,可分为市场汇率和远期汇率。()6.按照业务往来对象不同,外汇汇率可以划分为同业汇率和商人汇率,通常同业汇率的买卖价差小于商人汇率的买卖价差。() 7. 各国公布的外汇牌价一般都是电汇汇率。() 8. 一国资本大量流出,就会出现外汇短缺,使本币币值下降、汇率下降。() 9. 一国实行提高利率政策可以吸引国外资金的流入,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10. 一国货币汇率上涨,不利于减轻该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外汇的是()。 A.外国铸币 B.外币银行存款凭证 C.特别提款权 D.普通提款权 2.狭义的外汇主要是指()。 A.外国货币 B.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C.储备货币 D.以储备货币表示的存款凭证 3.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的界限是()。输入点 A.黄金输出点 B.黄金C.黄金输送点 D.铸币平价 4. 间接标价法以()为基准单位。 A.外国货币 B. 本国货币 C. 硬通货 D. 关键货币 5. 铸币平价指()。 A.两国货币单位代表的金量之比 B. 两国货币单位含金量之比 C.两国货币单位购买力之比 D. 两国货币单位价值量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