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二战后国际关系势美苏争霸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二历史美苏争霸课件

材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某个我们认 为其生存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 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 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 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 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
“星球大战计划”在战略防御方面,是一个以宇宙空间为主要基地,由全球监视、 预警与识别系统、拦截系统以及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太空防御计 划。在武器装备的研制方面,它是一个由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各种雷达和传 感器、微电子和计算机设备等高技术组成的耗资巨大、结构复杂的武器系统。在 高技术方面,它是一个包括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组成的高技术群。美国政府为此组织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高 级工程技术人员、社会活动家、军事战略家对“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和论证,动员了国内的科技力量和陆、海、空三军的有关研究机构、国家实验 室、有关公司及许多理工科大学投入这项研究工作。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世界 政治格局由“冷战”格局演变为美苏争霸格局。主 要原因是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
平联系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
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
静下来。
——赫鲁晓夫
二、美苏争霸格局的概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双方首脑: 肯尼迪 赫鲁晓夫
“星球大战计划”在战略防御方面,是一个以宇宙空间为主要基地,由全球监视、 预警与识别系统、拦截系统以及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太空防御计 划。在武器装备的研制方面,它是一个由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各种雷达和传 感器、微电子和计算机设备等高技术组成的耗资巨大、结构复杂的武器系统。在 高技术方面,它是一个包括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组成的高技术群。美国政府为此组织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高 级工程技术人员、社会活动家、军事战略家对“星球大战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和论证,动员了国内的科技力量和陆、海、空三军的有关研究机构、国家实验 室、有关公司及许多理工科大学投入这项研究工作。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世界 政治格局由“冷战”格局演变为美苏争霸格局。主 要原因是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
平联系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
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
静下来。
——赫鲁晓夫
二、美苏争霸格局的概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双方首脑: 肯尼迪 赫鲁晓夫
4.3《美苏争霸》ppt导学课件(优秀版)

(2)苏联的“缓和”战略 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③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以出兵__阿__富__汗__为标志,霸权主义发展 到顶峰。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
古巴导弹危机图 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争霸过 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课标导航 课程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 标准 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分析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2.了解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美苏争霸的缓和与紧张 学习 的变化。 导航 3.归纳各阶段美苏的战略态势,理解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 的影响。
(2)“柏林墙”的修筑 ①原因:赫鲁晓夫决定利用柏林问题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施加 压力。 ②概况:1961 年 8 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 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_柏__林__墙___”。
(3)古巴导弹危机 ①概况:1959 年 1 月,古巴人民在__卡__斯__特__罗__领导下,推翻了 美国扶植的反动政权,建立了革命政权。苏联给予古巴经济军 事援助,在古巴修建秘密导弹发射场,但被美国发现。 ②结果: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赫鲁晓夫同意从古巴 撤出苏联导弹。 ③影响: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美苏 两国的_核__军__备___竞赛不断升级。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美国的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 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_均__势___ 外交。 ②措施: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谋求同 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霸》课件 (共34张PPT)

推进新课
‚冷战‛的开始: 自 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主 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 学 习 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 的开始。
推进新课
马歇尔
推进新课
马歇尔计划:
原因: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社会动乱,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自 目的:以美援为手段,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主 学 内容:美国4年内向欧洲提供224亿美元援助; 习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进入
代理人战争等;
‚热战‛:直接的军事对抗,实际上是‚冷战‛的结 果,属于‚冷战‛影响的一部分。二者的相同之处在 于都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导致了世界的动荡不安。
推进新课
德国柏林墙
推进新课
柏林危机: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1948年6月,
美英法决定在合并后的德国西占区和柏林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这
推进新课
相同点:
自 背景: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 主 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的形势之下。 学 习 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 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推进新课
杜鲁门主义 直 接 原 ‚希土危机‛ 因 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 主义秩序面临威胁 政治、经济援助 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经济援助 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控制西欧国家,联合西欧反共反苏
成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推进新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丘吉尔铁幕演说
推进新课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自 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 主 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学 习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苏争霸(历史PPT教学课件)

缓 和
紧 张 苏 美
赫鲁晓夫访美 戴维营精神
U2飞机事件、柏林墙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对话谈判,和平战略
对外 政策
政策变 化原因
苏
美
苏实力增强
实力相对下降
柏林墙的修筑表现出美苏双方在两大阵营的对 峙中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反应了什么实质? • 苏联:对西方的渗透虽然采取了十分强硬 的态度,但也表现出其在竞争对峙中缺乏 信心、不得不采取强制性措施以稳固统治 的现实; • 美国:对苏联一方的做法虽然十分恼怒, 但最终选择了沉默,面对既成事实,并未 因此激化矛盾。 • 实质:是双方军事对抗后相互妥协的产物
原因:
苏联:
积极进攻战略 表现:
经济增长缓慢 军事力 美国:(尼克松主义) 量相对下降 侵越战争 尼克松主义 战略进攻转为 从越南撤军 史实: 战略防御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杜鲁门主义
和
尼克松主义
欧洲为中心的
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
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转为战略防御 越战失利
经济增长缓慢
全球性进攻战略
小规模局部战争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TMD
NMD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heatre Missile Defence
“国家导弹防御”系 统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请思考:美国于80年代中提出这一计 划的原因是什么?
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苏联经济则陷入困 境,美国企图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第3课 美苏争霸
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纵览图示
两极初成 阵营对峙 争霸初期 50中 多极化 80末 现在 争霸中期
1945
美苏争霸优秀课件9

D
B .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 D. 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3)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直接威胁到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 安全( )
A. C. 古巴导弹事件 修筑“柏林墙”
B
B. 苏联出兵阿富汗 D.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4).促使戈尔巴乔夫调整对外战略的根本因素是()
A. C. 与中国的关系恶化 B.第三世界的兴起 本国的军事力量 D.本国的经济实力
第二阶段:由对峙走向缓和 (20世纪60、70年代)
表现: • 1、尼克松调整政策: • 2、苏联的“缓和”战略: •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 达成一些协议。 •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第二阶段:由对峙走向缓和 (20世纪60、70年代)
•缓和下的较量:
• 1、美国:“和平演变”、思想文化渗 透 • 2、苏联:不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第三课
美苏争霸
什么是美苏争霸?
• 二战后,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形成,20 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苏双方争霸对峙 的情况。具体表现是美苏对峙,互有攻防, 双方争夺世界霸权。特点:紧张与缓和并 存,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
美苏争霸的原因
• 1、根本原因是双方均想称霸世界。 • 2、直接原因则是扩大本集团的势 力范围。 • 3、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竞 赛、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 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第一阶段:美苏对峙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 表现:
• • • • 1、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 3、“柏林墙”事件 4、古巴导弹危机
和平解决、不诉诸武力。
思考:通过古巴导弹事件,思考解决国际事务的办法。
第二阶段:由对峙走向缓和 (20世纪60、70年代) 原因:
美苏争霸课件

2)推行积极进攻战略
美国:1)经济发展缓慢(70年代经济危机)
2)侵略越南受挫
3)实行战略收缩
争霸表现:
苏联:1)侵略阿富汗 2)陈兵中苏边境
美国:1)从越南撤军 2)改善中美关系
(尼克松访华)
第三阶段: 8 0 年 代 以 后
美
美国采取攻势
国
星球大战计划
裁减军备
苏
全面收缩
联
美苏争霸的实质与启示
一、美苏争霸的实质
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政策,推行强权政 治,争夺世界霸权。实际上是美苏之间政治、 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较量。
二、美苏争霸的启示
1、美苏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损人又害已。 任何国家在决策时都应该引以为戒。
2、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其综合国力, 所以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国家发展强大了, 才能有力的抵制霸权主义。
夫
夫
肯尼迪
谢谢欣赏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争霸的表现:
签订奥地利和约
缓和
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事件
特点:紧张与缓和并存
战略优势在美国
Russia
材料分析
America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
双方概况:
苏联:1)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1962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
回答:
1、赫鲁晓夫针对的是哪一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2、这一事件反映了苏联的什么意图?
反映了苏联争霸的区域已从欧洲扩展到拉丁美洲
3、苏联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美苏争霸(修订版)优选PPT课件

“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给我个理由好吗?”她猛的抬起头,含泪的双眸压迫着我,使我不敢注视她 “恩这个..我觉得我不想再骗你了,我觉得我不爱你,我怕越到后来,我就越难受,我也不希望你受到伤害,我不能这么对你……”我显然也很激动。 “那你就能这样对我?你这样就不伤害我?你难受?难受当初为什么要接受我?” “这个……….”被她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说真的,我也不想说,真的不想说,无论我说什么,只能是对她更大的伤害,所以,我选择了沉默…… 她走了,就这样流着泪走了,走时只留下一句:不管以后我遇到什么样的男朋友,我都不会象这次一样付出我的全部,你们都是一样的,……我恨你! 10月1日,又是一个应该让我永远都记得的日子,我一个人站在20路终点站,看着手挽手走在一起的情侣,心里有种感觉。“我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接二连三的伤害她们……” 2年前,我20岁,在一所名声还不错的职校读书,显然已经消除了没有考进高中的阴影的我过的还不错,身为班干部,整天忙于班级的工作,很少去想什么感情的事情,可是,却又偏偏让我陷入其中。 那是我们班的班花(至少我和我的几个朋友是这么想的),不知是什么原因,她竟然和我同桌,要知道,当时是很少有男女生同桌的,面对男同学门羡慕的眼光,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为什么老师要让她和我坐”我有时也会自言自语。 她真的很漂亮,上课时,我的思想总是会被她给带过去,我不想看,但又偏偏控制不住,那时我才突然领悟到异性相吸的强大能量。“这毕竟是科学真理,我也没法改变”我常想。她好象也被我吸引,虽然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她会接受我(我长的也不帅,身材也算不上标准),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这或许就是日久生情。 往后的日子,我们很快乐,我的状态也特别的好,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也在校艺术节上获得歌唱一等奖。同学们都说我们是被爱给催化的,我也欣然接受。我真的很怀念那些日子,说实在的,我觉得爱在某些时候的确是种催化剂,能让人焕发斗志,正如有些人为了爱而改变了一生。 可是,生活往往不会都那么如意,就象港台片里拍的一样,总有些事情会发生…… 随着她在学校的崭露头脚,她的追求者也就越来越多,有长的很帅的,有才华横溢的,有很有钱的,还有在外面混的.这无形中给了这些每样都差一点的我很大的压力,虽然我知道,她最爱的还是我,可是,我仍然难以解开心中的结,太完美的女孩总是难以让人接近,更谈不上相处了,相比较自己,就显得非常平庸,或许我真的和她不配…….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都要毕业了。一天,她对我说:“你说我们要不要去一个地方工作?”“不要吧,在一起上班不太好”我考虑后说,突然,我愣住了,我感到我这一年来有多么的痛苦,在学校我们每天都坐同一张桌子都这样,要是到了社会上而且还不能时时刻刻在一起,那样的话………..我都不敢保证今后会发生什么,毕竟我还是太小,我不能接受以后的更大的痛苦,亦没有对我们将来的信心。“我该怎么办?”我几乎要崩溃了,我突 然好想马上离开这些她,一个人有多么自由,不需要为这些事而犯愁,可是我偏偏不能忘记她的笑,她挽着我的胳膊听我说笑话的情景。这一晚,我睡不着,直到凌晨3点,我终于在下了决定后昏昏睡去…… 这是我第一次做出这么大的决定(比中考还大),也是我最后悔的一个决定。就这样,我们分手了,我的理由是我太小。虽然我知道这是个连我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可我还是用了,她哭了。 那年的情人节,也是我又开始独身的第一个情人节,我收到了她给我的贺卡,她说她很怀念那些日子,希望能够再有这样的机会。我在矛盾和痛苦中给她回了信,告诉她,不要再给我写信…… 又过了三年,在这三年中,我长大了,也成熟了,我也曾多次尝试接受别的女孩,试图去忘记她,可是每一次都伤害了她们。因为在潜意识中我常常拿她们和她做比较,而她们只是她的影子,我无法再去接受别的女孩子,因为我的确太爱她了。 三年后的我,很后悔,不,应该是非常的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会放弃?因为自己怕伤害?可是结果呢,正是自己去不断的伤害了别的女孩子的感情,或许也包括了当初的她,为什么我就不能勇敢的接受呢,因为我真正爱的就是她呀。 爱她,就应该真心的爱她,不该让她受伤害,更不要害怕被伤害,因为一旦你怕被伤害,而她却真正的在被你伤害。爱她就不该放弃。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
美苏争霸课件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的原因及表现。 2.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 程。 2.认识 “冷战”及两极格局对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从盟友到对手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1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 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 问题:(1)二战期间美苏结盟,是否意味着双方没 有任何矛盾?
(2011福建文综)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 《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 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 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 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目的:
用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秩 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
作用:
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 很大的作用,为美国利用经 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质:
美苏“冷战”对抗措施
美国 苏联
政治 47.3杜鲁门主义 47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47.7马歇尔计划 军事 49.8北约组织 49.1经济互助委员会 55.5华约组织
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铁幕演说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 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柏 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 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 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思考: 铁幕演说的实质? 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_____ “铁幕”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的东欧、 南欧等国家,包括德国东部地区。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的原因及表现。 2.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 程。 2.认识 “冷战”及两极格局对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从盟友到对手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1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 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 问题:(1)二战期间美苏结盟,是否意味着双方没 有任何矛盾?
(2011福建文综)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 《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 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 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 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目的:
用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秩 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
作用:
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 很大的作用,为美国利用经 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质:
美苏“冷战”对抗措施
美国 苏联
政治 47.3杜鲁门主义 47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47.7马歇尔计划 军事 49.8北约组织 49.1经济互助委员会 55.5华约组织
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铁幕演说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 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柏 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 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 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思考: 铁幕演说的实质? 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_____ “铁幕”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的东欧、 南欧等国家,包括德国东部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强大的恐惧和不安 外战略做出调整
国的强大
苏 推行霸权,苏中关系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 苏改善与中国关系
联 恶化
成中苏边界冲突
意识形态、苏联的强 苏联强权政治、霸权 苏对外战略全面收缩
权政治
主义
认
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遏制霸权
识 主义的强有力措施是发展经济,壮大国家实力;中国在国际事务
Ⅱ体系建构
时间 50年代中—60年代初
争 霸苏 情联 况 概美 括国
签订对奥和约;与联邦德 国建交;赫鲁晓夫访美; 赫鲁晓夫企图控制中国 修筑 “柏林墙”,
“古巴导弹危机”
苏 对 策美
国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和平政策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80年代中后期
建成进攻性的远洋海军; 苏军撤出阿富汗; 洲际导弹数量超过美国; 恢复苏中关系; 1979年,出兵阿富汗 退出东欧等地区
“星球大战”计划 里根上台后,鉴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 方面赶上美国, 就把同苏联在核战略、核军备方面的竞争从数量的竞争 转变为质量和技术竞争,并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 垮苏联经济。为此,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 所谓“星球大战” 计划,以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星球大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 了苏联的对外战略。
1、与斯大林时期相比,对外战略有何不同?
斯大林时期面对美国的霸权政策采取对抗形式,而赫 鲁晓夫想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与美国的争霸
2、这一阶段赫鲁晓夫提出的新战略,为何主动与西方合 作来实现争霸的目的,而不采取其它诸如武力方法?
美苏势力差距仅管缩小,但优势还在美国方面。所以 苏联采取合作形式与美国争霸。
第二层次
2、美苏争霸的特点、实质和历史 教训
国际关系分析方法总结
3、 中国政府怎样抓住历史机遇, 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对 世界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代中美关系应如何把握?
Ⅳ知识拓展
如何看待中国和平崛起
●什么是“和平”和“崛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和平”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这样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体系中崛起的过程能够是 “和平的”吗?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国际关系理论能否支持这一命题?
1、如何巩固和保持在二战中和战后初期形成的优势地位 2、如何打击和削弱自己的对方阵营 3、如何巩固在自己领导下的联盟 4、如何争取“中间地带国家”加入己方
Ⅱ基点视角
美苏争霸第一阶段 赫鲁晓夫答美国记者话: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 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 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1973年,从越南撤军;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星球大战计划
积极进攻战略
实行全面收缩
尼克松主义
里根主义,
态 势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缓和 苏联以攻势为主、美
为主势在苏联方面
苏联处于守势、 美国处于攻势; 争霸优势在美国
请根据体系组织问题视角
Ⅱ基点视角
各举一例说明美苏争霸的战略出发点
中特别是重大的国际关系中具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现代中 国的外 交定位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Ⅱ基点视角
美苏争霸第二阶段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 且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 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 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才会给予帮助。
——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①材料表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的是 什么?
世界将要走向何方? 中国必将更加强大!
尼克松主义 内容:第一,美国将恪守条约义务;第二,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问题 渐由亚 洲国家本身来负责。 含义: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其基本倾向是收缩美 国的海外态势,收缩的重点是亚洲。 目的:最大限度的维护美国的霸权利益 表现:一是1973年美军从越南南方撤出,二是70年代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第二层次
国际关系分析方法总结 阶段特征:格局、主导力量、国家关系 实质:主导力量的策略和战略利益 教训:从原因、进程、结果及其成因等
3、中国在美苏争霸不同阶段的地位及原因,认识。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末~70年代末 80年代中后期
孤立、反对中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时好时坏
美 社会制度、对新中国 争霸中处于守势,对 美国的霸权政策,中
美苏争霸
基点视角 重点突破 知识拓展
理论构建 体系建构
上图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以此预测二战后国际关系局势走向。
美苏争霸
Ⅰ理论构建
国际关系:关系构成、决定因素、阶段特征
关系构成: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各国政策、矛盾斗争、 维护机构等 决定因素:国家综合实力、国家利益、外交策略、国际 环境等 阶段特征:国际格局、主导力量、国家间关系等
第一层次
2、美苏争霸特点、实质和历史教训
特点:态势、范围、持续时间、影响 实质: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实现国家利益 教训:
1、美苏争霸是造成国际局势动荡,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的根源, 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我们应增强自身实力,推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强,维护世界稳定发 展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威胁下,两极格局对峙近半个世纪, 说明高科技显示巨大威力,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力量
战略扩张转向战略防御;最大限度的维护霸权利益。
②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安全 的全部责任”?(引导学生从双方实力对比去考虑)
a、美苏实力差距又在缩小 b、美国这时期经济发展缓慢 c、加上越战这个泥潭,不得不收缩。
Ⅲ重点突破 之概念、之问题联系
第一层次
1、尼克松主义;星球大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