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原理

合集下载

消毒剂杀菌的原理

消毒剂杀菌的原理

消毒剂杀菌的原理
消毒剂杀菌的原理是通过破坏或抑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及结构功能,从而杀灭或抑制其繁殖,达到杀菌的目的。

具体的杀菌原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氧化作用:某些消毒剂能与微生物的细胞成分发生氧化反应,造成氧化损伤并杀菌。

例如,过氧化氢可以通过释放活性氧分子,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

2. 蛋白质变性:部分消毒剂能够与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和沉淀,使微生物失去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 细胞膜破坏:某些消毒剂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导致微生物死亡。

例如,氯化物可以与细胞膜的脂质发生反应,破坏膜的完整性。

4. 酶活性抑制:一些消毒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关键酶活性,阻碍其生物代谢过程,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例如,酚类消毒剂可以与微生物的酶发生反应,影响相关代谢途径的正常进行。

5. DNA/RNA破坏:部分消毒剂可以破坏微生物的DNA或
RNA分子,阻断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导致微生物死亡。

例如,紫外线消毒可以直接破坏微生物的DNA分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有不同的杀菌效果,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
毒剂和使用方法。

同时,正确的使用和浓度控制也是保证消毒剂有效杀菌的关键。

杀菌的原理

杀菌的原理

杀菌的原理
杀菌的原理是通过破坏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达到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目的。

有几种常见的杀菌原理:
1. 物理杀菌:利用物理方法,如高温、辐射、过滤、干燥等,对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

例如,在医院中,常常使用高温蒸汽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2. 化学杀菌:利用化学物质对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

常用的化学杀菌剂包括漂白剂、消毒液、酒精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蛋白质或核酸结构,从而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 生物杀菌:利用某些特定的生物(如有益细菌、真菌、寄生虫)对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

这些生物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或者通过竞争性排挤或消耗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 光杀菌:利用紫外线或其他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微生物,破坏其细胞结构或核酸,使其丧失生物活性。

紫外线杀菌常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以上是常见的杀菌原理,不同的杀菌方法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杀菌原理。

加热杀菌应用的原理有哪些

加热杀菌应用的原理有哪些

加热杀菌应用的原理有哪些
加热杀菌是通过高温作用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热能破坏细胞结构:高温可以使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物大分子性质的变化,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导致细胞死亡。

2. 蛋白质变性:高温能够使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破坏其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功能,使其失活。

3. DNA损伤:高温会导致细菌DNA的链断裂、酶降解等损伤,进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 水分蒸发:高温下,细菌周围的水分会被蒸发,细菌失去生存所需的水分,从而无法生长和繁殖。

5. 高温致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较窄的适应温度范围,当环境温度超过其耐受范围时,细菌即会死亡。

综上所述,通过加热杀菌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损伤其DNA,以及剥夺其生存环境,从而实现杀菌的效果。

加热杀菌原理

加热杀菌原理

加热杀菌原理
加热杀菌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杀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温将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结构破坏,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具体来说,加热杀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蛋白质变性:高温会导致微生物内部的蛋白质变性,即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变化和部分功能的丧失。

蛋白质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异常变性会破坏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并且使微生物无法完成必要的生命活动,从而起到杀菌的效果。

2. 核酸破坏:高温还会导致微生物的核酸(DNA和RNA)受损,从而影响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

核酸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包含了微生物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基因信息。

一旦核酸遭受高温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就会出现严重的损坏,无法继续正常运作,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3. 细胞膜破裂:高温也会使微生物的细胞膜受损,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细胞膜是微生物细胞的外部保护层,它负责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和物质的运输。

当细胞膜遭受高温破坏时,微生物的细胞内外环境失去平衡,导致细胞功能的紊乱和死亡。

总结起来,加热杀菌通过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结构、核酸完整性和细胞膜完整性,从而杀灭微生物。

这是一种简单、高效且广泛应用的杀菌方法,常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器械消毒等领域。

杀菌的原理

杀菌的原理

杀菌的原理
杀菌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物理方法:通过高温、辐射、过滤等物理手段杀死或去除菌体。

例如,高温蒸汽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结构;紫外线能破坏细菌的核酸结构。

2. 化学方法:使用化学物质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常用的化学杀菌剂包括氯化物、酒精、过氧化氢等。

这些化学物质能破坏细菌细胞的膜结构、蛋白质和核酸。

3. 生物方法:利用其他生物物质的作用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例如,某些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可以杀死其他细菌;某些微生物(如乳酸菌)通过产生乳酸等物质降低环境的酸碱度,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4. 辐射方法:利用电离辐射(如γ射线、X射线等)的能量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电离辐射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内的核酸结构,并使其失去生存能力。

总的来说,杀菌的原理是破坏细菌细胞壁、膜结构、蛋白质或核酸等关键结构,从而使细菌失去生存能力或无法繁殖。

不同的杀菌方法采用了不同的原理,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和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杀菌方法。

杀菌消毒的原理

杀菌消毒的原理

杀菌消毒的原理
杀菌消毒的原理是通过破坏和灭活病原体、细菌和病毒,以防止传播和感染。

杀菌消毒方法的实施通常借助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原理。

1. 物理杀菌消毒原理:
- 高温灭活:利用高温(通常在100摄氏度以上)对病原体
进行灭活,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生活繁殖能力。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病菌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紫外线消毒通常用于空气和水的消毒处理。

- 过滤消毒:利用微孔过滤器材过滤掉病原体,防止其传播。

常用于水处理,如饮用水和药品生产中。

2. 化学杀菌消毒原理:
- 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通过氧化反应破坏病
原体的细胞结构和代谢途径,达到杀灭的效果。

- 氯类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氯己定等,通过氯离子与病原
体细胞内的酶和蛋白质进行反应,造成细胞蛋白质的脱活和破坏。

- 乙醛类化合物:如戊二醛、辛己醛等,通过与病原体细胞
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从而杀灭病原体。

综上所述,杀菌消毒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病原体进行灭活和破坏,以防止其传播和感染。

不同的杀菌消毒方
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杀菌消毒方法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杀菌消毒原理

杀菌消毒原理

杀菌消毒原理
杀菌消毒原理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使用杀菌消毒剂来杀灭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达到消除病菌或细菌的目的。

常见的杀菌消毒原理包括以下几种:
1. 物理杀菌消毒:利用高温、辐射、过滤等物理因素来杀灭微生物。

高温可以破坏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结构,致使其失
去生活能力;辐射可以通过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过滤可以通过微生物无法通过滤器的孔隙来分离和杀灭微生物。

2. 化学杀菌消毒:利用化学杀菌剂破坏或抑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和细胞结构,导致其死亡。

常见的化学杀菌剂包括酒精、漂白粉、氯化物、过氧化氢等。

这些化学杀菌剂可以与微生物的细胞膜、核酸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并引起细胞死亡。

3. 生物杀菌消毒: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对有害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作用来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常见的生物杀菌消毒方法包括使用益生菌、细菌、真菌等,它们能够生长繁殖并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抑制或杀灭有害菌群。

4. 辅助杀菌消毒技术:包括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超声波消毒等。

紫外线能够杀灭微生物的DNA和RNA,破坏其遗传物质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对微生物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超声波则借助声波的震荡作用扰乱微生物细胞结构,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通过以上不同的杀菌消毒原理,可以有效地杀灭或抑制各类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保障我们的环境卫生和健康。

化学杀菌的原理和应用

化学杀菌的原理和应用

化学杀菌的原理和应用原理化学杀菌是一种利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进行控制或杀灭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某些化学药剂能抑制微生物细胞壁中重要成分的合成,从而破坏细胞壁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

2.阻断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化学药剂能进入微生物细胞内,与核酸或蛋白质结合,阻断其合成过程,干扰微生物的正常功能,使细胞无法生存和繁殖。

3.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部分化学药剂能与细胞膜中的脂质相互作用,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物质的外流,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4.影响微生物代谢:某些化学药剂能干扰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阻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使微生物无法正常进行代谢活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应用化学杀菌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环境卫生等领域,以下列举几个重要的应用方面:农业杀菌剂化学杀菌剂在农业领域中被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

农业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阻断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常见的农业杀菌剂包括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草剂等。

•杀菌剂: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病菌引起的病害,如炭疽病、霜霉病等。

•杀虫剂:用于预防和治疗由害虫引起的病害,如蚜虫、棉铃虫等。

•杀草剂:用于除草,防止杂草对农作物的影响。

医疗消毒剂医疗消毒剂是一种用于消毒和灭菌的化学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以及日常生活中。

医疗消毒剂的目的是杀灭病原菌,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表面消毒剂:用于消毒医疗器械、工作台面等物体表面。

•手部消毒剂:用于消毒医护人员的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空气消毒剂:用于消毒手术室、病房等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污水处理剂化学杀菌剂在污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使用化学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杀灭这些病原体,减少排放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消毒剂:用于杀灭污水中的各类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除臭剂:用于去除污水中产生的难闻气味,改善环境品质。

食品加工厂在食品加工厂中,化学杀菌剂被广泛用于食品的保鲜和细菌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原理及其杀菌工艺条件的确定
一、食品罐藏原理细菌
㈠.热力杀菌原理:酵母
微生物霉菌
1.引起腐败的原因食品中的酶
其他化学
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

当食品被采收或屠宰后往往会分解食品使其不堪食用。

但一般这比酶的抗热性不强。

通常在装罐前的热处理过程中就失去活性。

所以罐头保藏食品的热处理杀菌对象主要是腐败微生物。

2.何为杀菌:
当食品加热到某一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微生物失去生命力,以保藏食品的过程称之杀菌。

3.商业杀菌:
使罐头在一般正常条件下,运输贮藏和分配销售的时候,罐头不再遭受腐败微生物破坏致于腐败,同时也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热力杀菌。

要达到商业无菌,必须借助于密封容器,进行密封。

防止再污染,达到商业无菌。

㈡.杀菌条件的科学确定:
1.杀菌条件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食品的特性、粘度、颗粒大小
②.固体与液体的经例
③.罐头的大小
④.装罐前预处理过程
⑤.污染腐败微生物的种类、习性、数量等
2.杀菌条件确定的依据:
⑴.微生物的耐热性及种类:
首先必须对食物对象进行微生物方面的调查,搞清造成污染微生物有哪些?哪些是腐败和致病菌?它们的耐热程度如何?继而进行耐热菌的TDT值、D值、Z值的测定和计算。

这对制定杀菌规程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步。

对于低酸性食品,其主要危害是肉毒杆菌,因此,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杀死肉毒杆菌。

⑵.食品的传热、速度:fh.j(有些资料称热穿透速度)
随着罐头内容物的不同以及固液比基质的粘稠度,固形物在罐内的排列方式及固形物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也不相同。

有的是以对流传热为主,有的是以传导为主,有的是两者兼有。

传热方式对杀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

⑶.罐内初菌数
基质中的初菌数对杀菌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或死亡都是按照对数规律递增或递减的。

因此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如果污染严重,那么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值,所需的杀菌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3.确定热力杀菌工艺条件的过程:










㈠.腐败微生物的一般习性
对环境的要求:①空气②③PH
食品按PH分类
①高酸性PH<4.0 ②酸性PH4.0~4.5 ③低酸性PH>4.6 ㈡.要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分:
①酸性:在酸性食品中肉毒杆菌不产生毒素。

②低酸性:在低酸性食品中肉毒杆菌产生毒素。

总之:a.在低酸性食品中(PH>4.6)就有可能使肉毒杆菌芽孢产生。

所以要接受杀死肉毒杆菌的热量100℃以上。

b.在酸性食品中(PH<4.5)它不可能产生肉毒杆菌毒素,所以一般低于100℃以下。

c.酸化食品可按酸性食品接受杀菌。

㈢.微生物耐热性的测定:
1.烧瓶法 2.TDT 试管法 3.TDT 罐法 TDT —指测定热力致死时间的试管或罐:
在测定细菌耐热性时,应尽可能避免热传导的因素,所以要求瞬时加热,瞬时冷却。

在做试验时,温度应达4~5个之多,温差一般为2.5~3.0℃,以不同温度进行耐热试验,其杀菌时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㈣.微生物耐热性的表示法:
1.D 值:在某一温度下,减少活菌数90%所需的时间(通常用“分”表示)。

D 值相当于细菌致死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D 值愈大,表示该菌芽孢耐热性愈强。

微生物的死亡规律符合于指数规律y=a x 。

c c
=10-t/D c :表示在某一温度下,经过t 时间后,该菌的残留浓度。

log 0c c -D t log=-D
t
t :致死时间 D=
c
c t log log 0-或D=b a t
log log -
2.F 值和Z 值:
① F :在特定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菌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
或:在121.1℃时,杀死一定量的菌所需的时间,也就是121.1℃的TDT 值,与环境、数量菌种、菌类有关。

② Z :每一种D 值变化10倍或10
1
时的温差。

或: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斜率的倒数。

或:热力致死时间每变化10倍或10
1所供给的温度差,它与环境数量、菌种、菌类有关。

121.1温度
121.1 温度
内视性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z 值的求法:
①.根据内视性热致死时间曲线求z log
Dr
D =z Tr Tr - Dr —参照的D 值(即121.1℃时的D 值)
D —任意温度下的D 值
②.根据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在曲线上找出对应于一个对数循环的值或计算某斜率的倒数。

③.D 、F 、Z 值的大小对杀菌速度的影响
D 、F 、Z 值的增大,说明杀菌速度慢,微生物本身耐热性强 ④.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议程 log

∑r =Z Tr T - ∑r :对应于Tr 该菌致死时间(或特定温度121.1℃) ∑:对应于T 该菌致死时间(任意温度) Z :热力致死时间穿过一个对数周期所需的温度差
T :任意一个致死温度
⑤.杀菌值的确定:
罐头食品杀菌的目的在于使罐内腐败微生物失去活力,以便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保持食品不变质。

为了确定杀菌值,首先要知道引起该罐头食品变质的微生物及其耐热性最强的是哪一种和它的耐热程度多高,即D 值和Z 值如何?其次根据T=D (loga -logb ),还要了解被污染的程度。

低酸性食品罐头中常有肉毒杆菌数生长产生毒素,所以首先要保证杀灭肉类杆菌,这是低酸性罐头食品杀菌时的最低要求。

根据许多学者的试验测定:肉毒杆菌芽孢的耐热性较高,为杀菌的对象菌,其浓度指标下降到
C
0 C=10-12C 0 a 10 C 010
B 10-12
计算说明:
例1:设某一低酸性食品罐头中,每罐含有肉毒杆菌芽孢1个,而希望产品1012罐中,经杀菌只有一罐残存,这样在121.1℃下,杀菌需要多长热处理时间?
解:a=1012 b=1 求t=? 根据D=b
a t
log log
t=D(loga -logb)=D(log1012-log1)=12D
根据科学试验证明:肉毒杆菌的耐热性较高D=0.204(分) 代入上式得:t=12×0.204=2.45(分)
根据T 值的定义:D 值如果是Dr 即D121.1℃,则上式中的t 值就相当于F 值,F=12Dr ,这主要是考虑到肉毒杆菌在公共卫生上的因素,的以必须先用12D 值才安全,根据美国等国的实际经验,这样的杀菌值才不会有中毒问题发生。

但是低酸性食品中,引起腐败变质的其他微生物的耐热性还有比肉毒杆菌更强的,如嗜热菌芽孢,Dr 可达3~4分钟,如同样采用12D 值杀菌强度,虽可以使其腐败率降低到非常小的程度,但对感官品质极为不利,甚至不能食用,以采用4~5D 的杀菌值为宜,6D 也可以接受。

虽然Dr 值知道后,就很快求得在121.1℃对杀菌的时间,但要求其他杀菌温度时要达到同样的杀菌效果所需的时间,还必须用微生物特性的另一个值,即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的斜率Z 值。

log
Dr D =Z
T
Tr 例2:某产品每克含Z=10℃,D121.1℃=2.00的芽孢10个,罐重570克,杀菌温度为115.5℃,问欲用多长加热时间才能达到正常的腐败率(0.01%)?如果半成品严重腐败,使腐败率变成0.1%,若仍要达到正常的腐败率,问需要对该半成品用多长的加热时间?每克半成品芽孢数增加了多少个?
解:①已知:Z=10℃,D121.1℃=2.00,a=10×570个,b=0.01%, 求∑115.5=?
t= D121.1℃(loga -log5)=2(log5700-log0.001)
=2(log5700-log10-4)=2(3.7559+4) =15.51(分) ∵t=∑r
log ∑r -log ∑=
Z
Tr
T - log15.51-log ∑=10
1
.1215.115-
log15.51-10
1
.1215.115-=log ∑
log15.51+0.56=log ∑ ?+0.56=log ∑ ∑=56.23(分)
答:温度为115.5℃时需要56.23分钟的时间才能达到正常腐败率(0.01%)。

②已知:t=56.23分 a=10×570 b=0.001 求D115.5=? t115.5=D115.5(loga -logb) D115.5=b
a t log log 5
5.115--
=
4
10log 5700log 23
.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