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中药炮制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将中药原材料经过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其药效或改善其性能。
中药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处理、煎煮、浸泡、炒炙、曝晒等。
本文将从中药炮制的意义、方法及其在中药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药炮制在中药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性质,使其更适合治疗特定疾病。
例如,通过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药效,增强其药理作用,并使药效更加稳定。
其次,炮制能够改善药材的质地和性状,提高其药用价值。
例如,通过炮制可以使药材的颜色更加鲜艳,味道更加醇厚,从而增加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中药炮制还能够改善药材的保存性能,延长其保质期,减少损耗和浪费。
中药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小火炒制、大火煮制、炙烤、晒干等。
其中,小火炒制是指将药材投入炒锅中,采用缓慢搅拌和低温炒煮的方式进行炮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的炒炙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
大火煮制是指将药材投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的煎煮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水溶性成分含量。
炙烤是指将药材放入炉中进行烘烤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的燥炙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含量。
晒干是指将药材放在户外或通风的地方进行晾晒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的曝晒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日晒成分含量。
中药炮制在中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药效和特性,使其更适合用于治疗特定疾病。
例如,通过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抗菌作用,抗炎作用等,从而对于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药炮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质地和性状,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例如,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颜色、味道和质感,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对中药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提高其药效。
中药炮制的研究内容

中药炮制的研究内容
中药炮制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炮制方法的优化:通过对传统炮制方法的探索和改进,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比较各种炮制方法的优劣,寻找最佳的炮制方法。
2. 炮制过程中的物质转化研究: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生物碱等)会发生物质转化,研究炮制对这些成分变化的影响,探究药材的活性成分及其转化机制。
3. 药材炮制对质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炮制条件下,药材的外观性状、质量指标、微生物负载、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炮制过程中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4. 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根据中药炮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外观特征、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以确保炮制品的质量一致性和安全性。
5. 炮制品的药效研究:研究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通过与未炮制药材的比较,探讨炮制对中药的疗效提升的作用机制。
通过开展中药炮制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传统炮制方法,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

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中药的配方、炮制方法、药效成分等多个方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炮制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就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进行探讨,以期揭示中药炮制学在当今医药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
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炮制工艺的优化与改进、药效成分的分析鉴定、炮制对药效的影响等。
炮制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是中药炮制学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时间长、工序多、易受环境影响等。
现代研究将通过科学实验和技术手段,探索新的炮制工艺,以提高中药的成品质量和药效。
药效成分的分析鉴定也是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重点之一。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可以更准确地分析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
这对于深化对中药材质量和药效的认识,指导中药炮制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炮制对药效的影响也是中药炮制学现代研究的热点内容。
传统认为,炮制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湿度等因素会影响药材的活性成分,影响其药效。
现代研究通过对不同炮制工艺条件下中药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应的药效进行研究,以寻求最佳的炮制条件,达到提高中药药效的目的。
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不仅在实验室中进行,也需要结合临床实践,从临床数据中验证研究成果。
只有通过多方位的验证,才能更好地将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和临床应用中。
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将更好地指导中药生产和临床应用,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药炮制学的现代研究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药炮制方向的研究进展

中药炮制方向的研究进展摘要: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的中药标志,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机理、传统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
本文就近年来中药炮制学方向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同时就现存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中药炮制研究进展1 引言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中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古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1]。
作为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是中药三大支柱的主题部分,已经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中药炮制也引起人们的更大兴趣。
2 炮制的历史沿革及传统理论研究中药炮制的发展经历了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人类医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中药炮制的理论和技术经验是历代中医药人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积累形成的,其文字资料分散在历代医药文献中。
收集整理历代的炮制文献资料,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及工艺方法的衍变发展轨迹,对做好单味中药的炮制研究实验设计和整个中药炮制学科发展史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2]。
远古时候,人们为使药物清洁和服用方便,采取了洗净、劈块等简单的加工方法,这就是中药最早的炮制。
当人类发现火以后,受到用火加工食物的启示,便用火来加工药物,因此对药物的毒性降低和调整药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到了夏禹时代,由于酿酒的出现,为以后的酒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后来出现的盐制、醋制、蜜炙等炮制方法,更丰富了中药的炮制内容,且较好地适应了临床的需要。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药理、药化等方面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及原理,这就是现在的中药炮制技术[3]。
在历代的医药著作中,元代前就有记述药的加工方法的。
如汉、梁、唐代对药物的净选法(去皮、心、毛、子、节、瓤、芦、核等)变形处理法(碎、劈、切、挫、捣等)及宋代的辅料炮制法。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篇一: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旨在赋予药物特定的性质和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理解和改进炮制工艺的手段。
以下是对中药炮制现代研究的各个方面的概述。
1. 炮制原理研究炮制原理研究主要探讨炮制过程对药物性质和效果的影响。
现代研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对炮制原理进行深入挖掘,试图找出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炮制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2. 炮制工艺研究炮制工艺研究主要关注炮制过程中各种因素如温度、时间、药物成分和辅料等对炮制效果的影响。
现代研究通过优化炮制条件,提高炮制效率,减少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寻找更环保、更节能的炮制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 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旨在制定统一的、可量化的标准,以保证炮制后的药物质量稳定、可控。
现代研究通过建立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对炮制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每一批次的炮制品都符合要求。
4. 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现代研究通过对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化学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优化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5. 炮制对药物药效的影响研究炮制对药物药效的影响研究旨在了解炮制过程对药物活性成分和药效的影响。
现代研究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了解炮制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6. 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研究中药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用药安全性。
现代研究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深入探讨中药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寻找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安全性的方法。
同时,也对不同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更有效的药物治疗途径。
7. 炮制设备的研发与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中药炮制设备不断涌现。
中药炮制的研究方向与目标

中药炮制的研究方向与目标, 我认为应实现“6 个化”: 工艺规范化, 质量标准化, 研究科学化, 技术新鲜化, 原理药理化, 设备现代化。
1、炙药
黄柏丝先炒,酒炙走头窍,盐炙趋下焦,利湿固肾腰。
元胡醋炙好。
止痛疗效高,先拌醋吸尽,随后上锅炒。
乳香和没药,炒至黑烟冒,表面显油亮,醋炙瘀肿消。
穿山甲要炮,甲片分大小,油砂炒鼓起,醋淬再晒好。
龟版鳖甲泡,烂肉要去掉砸块油砂炒,醋淬很重要。
炼蜜炙甘草,药先上锅炒,然后喷洒蜜,顺序莫颠倒。
蜜炙麻黄草,平喘润肺妙,拌蜜要吸尽,然后上锅炒。
蜜炙款冬花,拌蜜要润透,适度须把握,炒至不粘手。
姜片熬成汁,肉桂切成丝,姜汁炙肉桂,温肾又暖脾。
淫羊藿要炙,羊脂炼成汁,壮阳功效奇。
2.蒸药
乌头毒性大,炮制用胆巴,去毒制附片,回阳疗效佳。
川乌和草乌,两药都有毒,生品不能用,制品长时煮。
九蒸生大黄,蒸晒功夫忙,最善清血热,泻火又润肠。
珍珠去污垢,豆腐同锅煮,研磨成细粉,丸散或外敷。
3. (dan)药
杏仁有小毒,须用开水煮焯,搓后皮易去,解毒又增效。
4.煅药
煅矾不能搅,火候掌握好,酥脆蜂窝状,美观质量高。
人发扣锅煅,中间不能看,一次要煅透,火力要足够,白米或纸验,火候自可见。
5.制霜
巴豆有大毒,去油榨成霜,峻药宜轻投,逐水消肿胀。
6.复制
明矾制半夏,反复用水发,毒去舌微麻,止咳化痰佳。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摘要: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独特的制药技术,也是中医学在千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古人把中药炮制比作练兵,认为“未练之兵”不可御敌,“为制之药”不可去病,足见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本文分别从中药炮制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两方面展开综述。
关键词: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研究思路在中医学的制药方法中,中药炮制是一项重要技术。
经过炮制后的中药物,能够消除药物本身具有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药效与性味,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的药理学与化学、生物转化、肠吸收转运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药炮制理论,发挥中药物的优势与价值,传承中医文化,让中药物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1.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1.1药理学与化学研究1.1.1生熟异治中药物是否经过炮制,其药理作用也大不相同。
比如生狗脊能祛风湿,制品可补肝肾;莱菔子“生升熟降”;生党参可补中益气,米炒党参可健脾止泻;生品何首乌能解毒,制品可补益;生品木香可理气,制品可止泻;生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熟石膏则具有收湿生肌的效果。
有学者研究了中药物化学成分的转化以及药效学,分析了砂烫狗脊、制何首乌的炮制机制[1],二者在炮制时都产生了梅拉德反应,形成典型的标准性产物麦芽酚、5-羟甲基糠醛等,这也是炮制后狗脊和何首乌功效发生改变的基础。
另有学者在动物实验、激素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离体器官实验中研究了两个活性单体的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根据麸煨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探究了木香生用理气煨熟后的止泻机制,并探析了木香的炮制原理——生品木香中,木香烃内酯以及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较多,理气效果更好。
麸煨后,二者的含量减少,止泻效果更好。
1.1.2减毒诸如姜制半夏、醋制香狼毒、甘草制附子、盐制青木香、矾制半夏、蜜灸远志等,都是常用的中药物炮制方法。
半夏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晶型“毒针晶”,是半夏刺激性毒性的主要成分,其属于蛋白与草酸钙共同组成的复合物,在凝集素蛋白和机械损伤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半夏刺激性毒性。
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

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
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将中草药进行加工,以提高其药效、改善其性味、减少毒副作用,从而增强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和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材的性质分析:首先需要对中药药材进行性质分析,包括药性、归经、气味、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效。
这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如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
2. 炮制方法的选择: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药效目标,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煅炼、爆炒、炙烤、曝晒、蒸煮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效果。
3. 炮制条件的控制:在进行中药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时间、湿度等条件,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不同的药材和炮制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条件控制,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实验和研究。
4. 炮制后的药物评价:对炮制后的中药药材进行药物评价,包括药效、药理活性、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这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进行评价,以及临床观察和研究。
5. 基于现代科学的解释和验证:通过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可以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如化学分析、药理学实验等,来解释和验证中药炮制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这有助于提高中药炮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和思路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
需要结合传统的经验和现代科学的手段,进行深入的实验和研究,以推动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肖永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
中药材为三者之龙头。
在保持中药材生产道地性前提下,实现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和产地加工等一整套符合GAP要求的规范化生产管理及技术要求,提供品质优良可控的中药材原料,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是中药材科研及生产者的主要任务。
中药饮片居中药材和中成药之间,饮片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而且也关系到中成药的临床疗效。
采用基源明确、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原料,按照规范化的炮制技术,进行严格而认真的净制、切制和炮炙处理,生产出品质精良可控的中药饮片,是中药炮制科研及生产者所肩负的艰巨任务。
而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要求和组方原则,采用优质中药饮片投料和先进的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制成品质精良可控的中成药供应临床使用是中药制剂科研及生产者的职责。
所以,中药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药材栽培及加工、饮片炮制、制剂、化学、药理、毒理、企业管理、市场策划等众多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开展一系列严密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一大特色。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
中医临床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是“汤药”和“中成药”。
而汤药和中成药的原料均是处方标明的生、熟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
严格地讲,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实为中药饮片的属性。
因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进而根据其炮制原理,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方法规范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逐步实现中药饮片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以确保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对于整个中药现代化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许多事实表明,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
中药的现代化应该是具有中药特色的现代化。
忽视其特色的“现代化中药”,也就失去了中药的优势。
由于在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影响饮片质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而在相当多的饮片炮制原理还未研究清楚的情况下,无法科学地评价这些不确定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因此只有在基本弄清中药饮片炮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来进行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以及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对炮制原理进行研究需要如化学、药理、分析、统计等多学科的参入,共同研究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其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用来指导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药炮制加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中药炮制学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立而又与上述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当然中药炮制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而显得比较脆弱一些,但是,它的特色是任何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
正因为如此,炮制学科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炮制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得到发展。
炮制学科的发展需要炮制学科科研、教学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中药炮制学科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
综合分析中药炮制学科发展以及饮片生产现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确定中药炮制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一)基础研究:1.炮制理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对于科研单位而言,炮制理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科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首先必须对有毒中药饮片,生熟异治饮片进行其炮制原理研究。
(1)生药与饮片及不同饮片间物质基础变异研究饮片的炮制加工必然带来其物质基础的变化,这些变化将随炮制工艺的不同而各异。
弄清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差异,无疑可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索其炮制原理。
(2)生药与饮片及不同饮片间现代药效及毒性差异的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加工的饮片,由于其物质基础的变化各异,因此必然产生其生理活性及毒性的差异,系统详细地探讨研究这些差异,可以从药效及毒性方面阐明其炮制原理。
(3)饮片药性的现代药理学表现研究中药饮片的药性与现代药理学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中医药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只有基本弄清这一相关性,才有可能用现代药理学方法来系统研究、解释中医药理论。
(4)体现饮片药性的关键物质基础研究药性的表现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而功能的体现又有赖于其物质基础。
中药饮片的物质基础虽然非常复杂,但任何复杂体系中必有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因此弄清体现饮片药性的关键物质基础,可更深层次地从化学的角度来阐明炮制原理。
(5)中药炮制传统基本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炮制学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药炮制学特有的方法和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产生于汉代、形成于金元时期的中药传统炮制理论对于中药炮制技术和中药炮制品种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中医临床炮制品的选择和应用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酒制升提”的理论指导下,黄芩、黄柏、黄连、大黄、栀子等苦寒药性的药物,多用酒炒,并且临床用于治疗上焦头面疾病;苍术、白术、枳壳、枳实等多用麸炒,以缓和药性,并用于脾胃疾病,是因为“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药物炒炭多用于出血是因为“血见黑则止”;元胡、香附、柴胡、乳香、没药等多用醋制,是因为“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等等。
这些古老而又简明的中药传统炮制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医中药的理论宝库,而且至今仍在中医临床用药和饮片生产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
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大多数是正确的,但有些却是不易理解或是不准确的,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验证和研究,掘弃糟粕,存其精华,并赋予现代的科学解释。
因此正如中医方证、中医方剂的研究一样,如何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也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选择对中药炮制起重要指导意义的某一基本理论进行研究。
如:“酒制升提”、“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血见黑则止”等,并对临床相应常用炮制品种进行整理总结。
其研究方法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血清化学、光谱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模型等实验手段,对在某一炮制理论指导下的系列中药的炮制品和生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索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或药理作用的变化、作用机制等,为阐明中药炮制传统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2.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的共性问题研究“九五”及“十五”期间,国家投资对近百种中药进行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在此研究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横向”比较研究。
也就是说,应对各类炮制方法如“清炒”、“酒炙”、“醋炙”、“盐炙”等炮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共性问题在整个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再来探讨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今后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进一步提高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水平,使科研成果更适应于饮片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3.在炮制原理指导下进行饮片炮制工艺优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的提高研究炮制工艺优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必须在基本弄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炮制原理清楚,才能以其原理来指导工艺及质量研究。
目前所进行的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也只是为了适应当前整顿中药饮片生产和饮片市场流动次序的需要而进行的初步研究。
由于时间紧,经费不足,在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不可能同时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疗效等多方面对影响饮片质量的各个工艺参数来进行综合性的优化选择。
只是单纯地以饮片中某化学成分、有效部位或提取物的含量多少来判断饮片质量的优劣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
因此,今后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优化研究及质量标准提高研(1)炮制工艺优化研究a.对于那些只需净制的饮片品种,其工艺规范化只需根据饮片的外形、质地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来优选出适合于规模化、自动化生产的除杂质净化工艺。
b.对于需要进行浸润、切制、干燥的饮片品种,要根据其化学成分、饮片及其有效部位乃至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来探索各个工序中每一个工艺参数对饮片质量的影响来优化炮制工艺。
c.对于需要更强烈的炮制过程才能成为成品的饮片,则必须在炮制原理的指导下,根据各类炮制工艺的共性特点来进行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2)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高研究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优化后,必须对每种饮片建立一套能客观反应其质量的质控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的饮片,其质量标准要求亦应有所差异,应分类进行。
由于饮片化学成分及成分分析研究的现状参差不齐,因此,为了客观地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在继承传统的外观,气味评价的基础上,可对饮片进行现代方法分类质量评价。
a.一类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群的多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对于那些有效成分研究较为系统详细,有效成分群结构及生物活性明确而且生物活性与中药功能主治有一定相关性的中药饮片如人参,丹参,防风等,应采用多种有效成分定量,这里的定量是指各成分的绝对含量及以主成分为参照物的相对含量(含量比),其定性鉴别可采用有效部位的成分群指纹图谱法。
b.二类质量标准(多指标性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很多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研究较为详细,但其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与饮片主治功用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如前胡等,此类中药饮片可采用多指标性成分含量(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及化学成分群指纹图谱定性。
c.三类质量标准(有效成分或单指标性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另有一类中药饮片,其化学成分研究较为详细,单一主成分含量较高而其它成分或因含量太低或因难以分离鉴定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此类中药饮片可采用主成分绝对定量,同类微量成分相对定量,指纹图谱定性来制定其质量标准。
d.四类质量标准(有效部位总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对于有效部位成分群共性较强的中药饮片,可采用有效部位成分群总量来制定定量标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有机酸等,但各总成分中其单体成分间的含量比可结合指纹图谱而确定。
e.五类质量标准(浸出物定量,指纹图谱定性,结合传统经验)某些中药饮片至今化学成分难以分离鉴定而不明确,可以各类溶剂(醚、醇、水)的浸出物来定量,其定性可利用各不同提取部位或层析段的成分群指纹图谱来进行。
此类中药的质量标准还应特别注意其传统经验评价。
必要时可利用生物效价来评价饮片质量。
f.有关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来鉴别中药饮片目前虽有些不同见解,但其应用价值日益明显。
利用指纹图谱来鉴别中药饮片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及可普及性。
目前可采用所含各类共性成分群初级指纹图谱方法对饮片进行定性鉴别。
因为同一饮片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共性成分群,因此针对不同成分群的理化共性来选定指纹图谱制作条件,这样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条件,绘制出几种指纹图谱来反映几种类型化学成分群在饮片中的存在状况。
所谓初级指纹图谱是指对10批次以上饮片按照固定的最优方法提取,预处理,按照相同的色谱或光谱条件及检定方法绘制其图谱,以10批次饮片的共有峰作为初级指纹峰组来鉴别饮片,也可同时用几种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群的几组初级指纹峰来鉴别一种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