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6.4《苏武牧羊》北师大版 (共21张ppt)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苏武牧羊
这首歌词用很短的篇幅 高度概括了苏武在匈奴年 历经的磨难,但是,这些 丝毫不足以动摇苏武对祖 国如铁石般的忠诚之心, 表现了苏武立场坚定,誓 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赞美 了他坚如磐石,毫不动摇 的信念,歌颂了他崇高的 民族气节以及心向祖国的 爱国之情。
整体感知、思考问题 .读课文,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 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 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
. 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苏武又是怎样对待 这支旌节的?
苏武牧羊
这首民歌分为上下两节:
上节讲述了苏武在匈奴被扣 年的悲惨遭遇,虽然历经千辛 万苦但是他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如铁石般坚定,毫不动摇。只 是晚上听到边塞上传来的阵阵 胡笳声,让他倍感思念家乡, 令他刻骨铭心地想念祖国。
苏武牧羊这首歌为什么能在民间代代相传?
在历代人民心中,苏武用行动捍卫了本民 族的尊严,其间历尽年苦难,饱受饥寒交迫 和孤独思乡的苦楚,却依旧不顾威胁利诱, 不怕艰苦折磨,坚持民族气节而不辱使命, 誓死不屈。这位英雄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 神为所有爱国之人所敬仰,所以《苏武牧羊》 这首歌在民间代代相传。
知识链接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 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 全白了。苏匈武奴回出 受到使了的十长时九安候年,的的才折那四磨十,天岁胡,。须在、长安的人 民都出来头发迎全接白了他。。回到他长们安的瞧那见天,白胡须、 白头发的长瞧安见苏的 白武人胡民须手都、里出白来头拿迎发着接的他苏光。武杆他手们里子的旌节, 没有一个拿着不光受杆子感的动旌节的,,没有说一他个不真是个有 气节的大受大感丈丈动 夫夫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苏武牧羊》 北师大版 (共29张PPT)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第一句作用是什么?
• 总括句,全诗的引子,高 度概括了全文的主题,交 代了讴歌的对象是一位被 禁匈奴不得归却始终忠于 祖国、不辱气节的仁人志 士,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理解第一节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பைடு நூலகம்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理解课文,深化情感,理解第二节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读一读,找出诗歌中环境描写的 句子,分析其作用
无论怎样,苏武都宁死不屈,坚 决维护国家尊严的气概都不会减 少一丝一毫,最后终于让匈奴人 佩服。不得不拱服于汉朝的品德 与威严。这几句赞颂了苏武的忠 贞气节撼天动地。
• 整整十九年啊,这十九年使苏 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 十九年使旌节脱光了羽毛,一 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
气节!
知识链接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 内容。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 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 重点词语意思
• 生字:
• 穷愁
毡
• 社稷
胡笳
• 空帏
旄
• 红妆
匈奴
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 重点词语意思
• 生字:
• 穷愁chóu 毡zhān
• 社稷jì
胡笳jiā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第一句作用是什么?
• 总括句,全诗的引子,高 度概括了全文的主题,交 代了讴歌的对象是一位被 禁匈奴不得归却始终忠于 祖国、不辱气节的仁人志 士,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理解第一节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பைடு நூலகம்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理解课文,深化情感,理解第二节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读一读,找出诗歌中环境描写的 句子,分析其作用
无论怎样,苏武都宁死不屈,坚 决维护国家尊严的气概都不会减 少一丝一毫,最后终于让匈奴人 佩服。不得不拱服于汉朝的品德 与威严。这几句赞颂了苏武的忠 贞气节撼天动地。
• 整整十九年啊,这十九年使苏 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 十九年使旌节脱光了羽毛,一 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
气节!
知识链接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 内容。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 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 重点词语意思
• 生字:
• 穷愁
毡
• 社稷
胡笳
• 空帏
旄
• 红妆
匈奴
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 重点词语意思
• 生字:
• 穷愁chóu 毡zhān
• 社稷jì
胡笳jiā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苏武牧羊PPT课件

• 丧权辱国、奇耻大辱、辱国殃民、侮辱、不辱使命、
• 辱门败户、辱家败名、忍辱负重
全句意思: 苏武虽然被扣留在匈奴,却不辱使命,保留气节。 苏武在被扣留匈奴的十九年里,忍辱负重维护了汉
朝的尊严。
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 入耳痛心酸。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 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 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 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 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 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苏武,李陵费 尽唇舌,但苏武还是断然拒绝。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 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 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 节向汉朝朝贡,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 奴回礼。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 的「旄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 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 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但不 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盼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 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刚刚40岁,这时已是满头白发的 老人了。他回到京城时,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看到苏武 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 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他的妻子已经改 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 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苏武牧羊》-完整版PPT课件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 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 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 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 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 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 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
苏武牧羊
• 苏武牧羊北海边 雪地又冰天 羁留十九年 • 渴饮血 饥吞毡 野幕夜孤眠 心存汉社稷 • 梦想旧家声 历尽难中难 节旄落尽未还 • 兀坐绝寒 时听家声 入耳心痛酸 • 苏武牧羊久不回 • 群雁却南飞 家书欲寄谁 白发娘 玉钗归 • 红妆守空帏 三更徒入梦 未卜安与危 • 心酸百念灰 大节不少亏 羝羊未乳 • 不道终得 生随汉使归
朗读下列词语:
匈奴 单于 中郎将 惧怕受刑 玷污 旌节 阴冷的地窖 羊皮毡片 小羊羔 朝廷 昭告天下 门缝 毛穗 狩猎 忍饥受冻 旷无人烟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了大 漠南北的全部地区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 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 于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三百年。
苏武牧羊
• 苏武牧羊北海边 雪地又冰天 羁留十九年 • 渴饮血 饥吞毡 野幕夜孤眠 心存汉社稷 • 梦想旧家声 历尽难中难 节旄落尽未还 • 兀坐绝寒 时听家声 入耳心痛酸 • 苏武牧羊久不回 • 群雁却南飞 家书欲寄谁 白发娘 玉钗归 • 红妆守空帏 三更徒入梦 未卜安与危 • 心酸百念灰 大节不少亏 羝羊未乳 • 不道终得 生随汉使归
朗读下列词语:
匈奴 单于 中郎将 惧怕受刑 玷污 旌节 阴冷的地窖 羊皮毡片 小羊羔 朝廷 昭告天下 门缝 毛穗 狩猎 忍饥受冻 旷无人烟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了大 漠南北的全部地区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 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 于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三百年。
《苏武牧羊》ppt课件

宾语前置
3、故使陵来说足下 劝说
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通“无”,“现
5、扶辇下除 台阶 6、子卿尚复谁为乎? 还
宾语前置
7、皆为陛下所成就
提拔 被动句
8、兄弟亲近 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劝降
9、子卿壹听陵言 副词,一定,务必
10、自分已死久矣 料定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沾”“襟”“诀
精选课件
3、详略得当
详:卫律、李凌劝降,苏武宁死不 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wū)靬(jiān)
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作用: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 神。
精选课件
26
问题探究二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 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 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
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
、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
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
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
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
对比映衬。
精选课件
3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 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 祥《过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 ·竹石》)
精选课件
31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
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
4、事如此,此必及我。 连累,动词
《苏武牧羊》PPT

视频
• 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这种手法对塑造 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苏武和张胜---张胜见利忘义,在匈奴剑下丧失骨气, 屈膝投降,反衬出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苏武和卫律---卫律贪图名利,投降匈奴,并且为虎 作伥,作威作福,逼迫苏武投降,对这种卖国求荣的叛 徒嘴脸的揭露,更突出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 复再言。”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 决去。
• 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 得是什么? • 李凌劝降对苏武形象刻画有什么作用?
(3)《苏武传》最基本的艺术手法,是以人物 的语言和行为及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 但也运用了正侧面描写、 在对比烘托中突出苏武闪光点。
(4)《苏武传》语言不仅精炼准确,而且表现 力和形象性。叙事语言精炼传神,描写如画 ;人物语言深入到了人物精神与心理世界的 深处。
苏武牧羊
第三课时
苏武在被。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 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 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 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 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 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 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 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 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 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 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 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 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 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 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苏武牧羊 课件

苏武的忠诚与信仰,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激励着人们忠诚于信仰,坚定不移 地追求理想和目标。
人格力量的体现
苏武牧羊的故事是人格力量的体现, 它展示了苏武在极端困境中,不屈不 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苏武在北海牧羊的艰苦环境中,不仅 没有放弃,反而通过不懈努力,保持 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成 为人格力量的典范。
苏武的忠诚感动了后人,他的事迹被传颂千古,成为忠诚和坚贞不屈的象征。
CHAPTER 03
苏武的归国
苏武归国的经过
苏武出使匈奴
汉武帝时期,苏武作为 使者出使匈奴,因匈奴
内乱被扣留。
流放北海牧羊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牧羊 ,长达19年之久。
李陵劝降
汉将李陵曾劝说苏武投 降,但被苏武拒绝。
归国机会
汉昭帝即位后,与匈奴 和亲,要求释放苏武,
苏武得以归国。
苏武归国后的待遇
01
02
03
受到汉昭帝赏识
苏武归国后,受到汉昭帝 的赏识和重用,被封为关 内侯。
家庭状况
苏武在匈奴期间,妻子改 嫁,儿子去世,归国后重 新组建家庭。
社会地位
作为汉朝的忠臣和爱国者 ,苏武在社会上享有崇高 的地位和声望。
苏武对后世的影响
爱国精神的典范
苏武的忠诚、坚贞和爱国 精神成为后世典范,激励 着人们为国家、民族奋斗 。
CHAPTER 05
苏武牧羊的艺术表现
文学中的苏武牧羊
文学作品中的苏武牧羊,通常以诗歌、小说等形式呈现,通过对苏武在北海牧羊 的描绘,展现出他坚贞不屈、忠诚爱国的精神风貌。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苏武形象的塑造,弘扬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人格力量的体现
苏武牧羊的故事是人格力量的体现, 它展示了苏武在极端困境中,不屈不 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苏武在北海牧羊的艰苦环境中,不仅 没有放弃,反而通过不懈努力,保持 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成 为人格力量的典范。
苏武的忠诚感动了后人,他的事迹被传颂千古,成为忠诚和坚贞不屈的象征。
CHAPTER 03
苏武的归国
苏武归国的经过
苏武出使匈奴
汉武帝时期,苏武作为 使者出使匈奴,因匈奴
内乱被扣留。
流放北海牧羊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牧羊 ,长达19年之久。
李陵劝降
汉将李陵曾劝说苏武投 降,但被苏武拒绝。
归国机会
汉昭帝即位后,与匈奴 和亲,要求释放苏武,
苏武得以归国。
苏武归国后的待遇
01
02
03
受到汉昭帝赏识
苏武归国后,受到汉昭帝 的赏识和重用,被封为关 内侯。
家庭状况
苏武在匈奴期间,妻子改 嫁,儿子去世,归国后重 新组建家庭。
社会地位
作为汉朝的忠臣和爱国者 ,苏武在社会上享有崇高 的地位和声望。
苏武对后世的影响
爱国精神的典范
苏武的忠诚、坚贞和爱国 精神成为后世典范,激励 着人们为国家、民族奋斗 。
CHAPTER 05
苏武牧羊的艺术表现
文学中的苏武牧羊
文学作品中的苏武牧羊,通常以诗歌、小说等形式呈现,通过对苏武在北海牧羊 的描绘,展现出他坚贞不屈、忠诚爱国的精神风貌。
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苏武形象的塑造,弘扬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苏武牧羊教学课件

• 解决字词: • 节 :气节 节操 • 社稷:国家 红妆:女人,这里指苏武 的妻子。 亏:缺失 拱:两手胸 前相抱,表示恭敬。 服:服从。 • 德威:德指恩惠,威指威力,德威从两方 面显示国家的统治力量。
jīng
旌
节
在旗杆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在旗杆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 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3·苏武在匈奴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你从中 苏武在匈奴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苏武在匈奴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克服的? 体会到苏武身上具有哪些崇高的品质? 体会到苏武身上具有哪些崇高的品质? 4·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 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 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 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 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 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 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 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 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 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 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 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 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 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 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 单于召见苏武说: 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 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 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在这里, 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 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 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 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 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 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 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 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当时在贝加尔湖, 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当时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 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 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 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 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 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昭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
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2.评价 : 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 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知识链接
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昭君出塞” 的故事。
昭 君 出 塞 图
学习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并积累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尝 试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白头发的旌气节节苏,的没 大武有丈一夫手个。不里受感拿动的着,说光他真杆是个子有 的旌节, 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 气节的大丈夫。
苏武牧羊这首歌为什么能在民间代代相传?
在历代人民心中,苏武用行动捍卫了本 民族的尊严,其间历尽19年苦难,饱受饥寒 交迫和孤独思乡的苦楚,却依旧不顾威胁利 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民族气节而不辱使 命,誓死不屈。这位英雄的光辉事迹和不朽 的精神为所有爱国之人所敬仰,所以《苏武 牧羊》这首歌在民间代代相传。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 贞的民族气节。
苏 武 像
贝
赵信城
尔
湖
敦煌 酒泉
陇西
自学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读 准字音,结合课文讨论体会“社稷、海 枯石烂、拱服、心惊胆碎”等词语的意 思。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中的 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匈奴
匈奴 奴隶 农奴 家奴 奴才 奴役
知识链接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 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 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
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
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 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 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 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中的 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与冰天,穷困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比铁石坚,
时听塞上,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