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

合集下载

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

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

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无棣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接壤,距北京仅有290公里,因此无棣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总体差异不是很大,如没有塞音韵尾,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除了这些相同点,二者在个别声母、韵母和声调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主要从声母和韵母两方面对二者加以比较,声调方面拟另文详述。

一、声母的比较(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字,普通话除庄组的小部分读[ts]、[ts‘]、[s]以外,其余大部分读[t]、[t]、[];而普通话读[t]、[t‘]、[]声母的字,在无棣方言中有一部分也读为[ts]、[ts‘]、[s]。

下面先分类列举这些字及其在中古的音韵地位,然后总结其规律。

1.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铡(山开二入黠庄)①闸(咸开二入洽崇)渣(假开二平麻庄)栅(梗开二入麦初)斋(蟹来二平皆庄)诈(假开二去祃庄)站(咸开二去陷知)摘(梗开二入麦知)找(效开二上巧庄)债(蟹开二去卦庄)争(梗开二平耕庄)挣(梗开二去诤庄)睁(梗开二平耕庄)窄(梗开二入陌庄)宅(梗开二入陌澄)枝(止开三平支章)芝(止开三平之章)择菜(梗开二入陌澄)蘸(咸开二去陷庄)笊(效开二去效庄)纸(止开三上纸章)指(止开三上旨章)趾(止开三上止章)侧歪(曾开三入职庄)寨(蟹开二去夬崇)翟(梗开二入陌澄)乍(假开二去祃崇)通过比较、分析以上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字,我们可以发现下面几条规律:(1)普通话中读[tai]的字(如“摘、债、窄、宅、择”)在无棣方言中一律读为[tsai]。

(2)普通话中读[tan]的字只有“站”和“蘸”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an],它们分别属于中古的“知母陷韵开口二等去声”和“庄母陷韵开口二等去声”;其他和普通话中一样,也读[tan]的字的音韵地位与此二者皆不同。

(3)普通话中读[tA]的字(如“炸、铡、闸、栅、渣”)在无棣方言中一律读为[tsA]。

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的论文

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的论文

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的论文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的论文论文摘要: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声调是贯穿于整个音节的,指音节在发音时声音上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

邢台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论文关键词:声调;调值;调类河北方言,指的是河北省现行辖区以内分布的现代汉语方言。

河北省围绕着北京,河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最接近标准音。

河北方言分为四个方言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晋语区。

比较起来,北京官话区最接近普通话,冀鲁官话区次之,中原官话区又次之,晋语区因为有入声,同普通话差异最大。

冀鲁官话区下分沧景片和石邢片,邢台大部分属于石邢片。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

邢台方言大部分属北方方言中华北、东北次方言中的冀鲁官话区,个别县市属于晋语。

具体分布是:临西、威县、清河、南宫、新河、宁晋、柏乡、隆尧、巨鹿、广宗、平乡、南和、任县、内邱、临城15个县市属于冀南官话区,沙河市以及南和县部分乡镇,邢台县西部山区,属于晋语区,因为这些地区方言中保留了古入声字。

尽管河北环抱着首都北京,邢台距离北京只有几小时车程,但与普通话还是有很大差异,本文仅从声调方面将普通话与邢台方言做一比较。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邢台绝大多数县市也是这样。

但二者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可以从调类和调值两方面看出。

(一)调类的多寡。

由于在沙河全境、邢台西部山区、南和南部、隆尧城关一带存在着入声,在这几个区域多出一个入声调类,因此邢台方言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无关调类。

(二)调值的不同。

尽管邢台大多数县市的调类与普通话相同,但具体读音却有很大差别。

普通话中该平等它升,该升的它降,该曲的它平。

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的调值与普通话的调值完全相同。

下面具体谈谈邢台方言调值的特点。

一、阴平调值的差异普通话阴平是高平调,调值是55度。

邢台方言中只有邢台市区及邢台县部分地区的调值和普通话一样是55度,其它各县市有念平调的,但调值低,有的念成了升调。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2016级非师1班赵祎学号:2016213564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而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统一语音,因此山东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而山东方言在山东省内又细分三个官话小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在语音方面,山东部分地区(如:枣庄、济宁)没有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导致卷舌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翘舌不分”,因此在这类地区“zh、ch、sh”和“z、c、s”是混杂的,会出现“炒”和“草”、“找”和“早”等字发音相同的情况。

而跟这些地区将两类声母混为一类不同的是,在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区(如:胶东)出现了将一种声母分为两类的情况,同样以“j、q、x”为声母的字读音上却有差别。

我的家乡青岛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特征融汇了多个市区的不同色彩,比如,在青岛方言中,在发某些字如“人、闰、热”等以“r”为声母的字时,习惯性省略声母,直接读韵母,发音为“银、运、掖”;而在“算、钻、脱”等字的发音中则习惯性省略介音“u”,发为”散、赞、特“。

而在韵母上,青岛方言中几乎没有”e“这个韵母,在一些字眼中我们会将”e“发为”uo“,比如”哥、饿、贺“等发音为”锅、卧、货“,而在另一些字眼如”喝、蛤“中我们则将”e“发为”a“,读成”哈、嘎“。

总的来说,在青岛方言中,声母”r“和韵母”e“都是非常不标准,几乎不使用的,这可能跟这两个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卷舌有关。

同时,在广播台练声的过程中,我被指出尖音现象很重,也就是在发”j、q、x“音的时候由于舌尖过紧抵住牙关,导致有气流从齿缝中流出,带出”s“的杂音,经过查证和了解,我发现山东其实是一个尖音团,也就是说山东方言的发声方式中即带有尖音重的特点。

除却声母和韵母,山东方言在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以青岛、淄博为代表的胶辽官话区中只有三个声调,而在另一些市区比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却有五个声调。

对于青岛地区究竟是少了哪一个声调我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但根据我自己平日生活的理解,我认为青岛方言中缺失的声调很可能是三声,比如”晚、管、毯“等字的时候,我们会读成”弯、关、摊“,像北方人直爽的性情一样,直来直去。

山东方言区习得普通话的难点与要点

山东方言区习得普通话的难点与要点

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建议
04
针对语音的建议
练习发音:多 听多模仿,注 意发音的准确
性和清晰度
纠正方言:找 出方言与普通 话的差异,针 对性地纠正发

掌握语调:注 意语调的起伏 变化,避免过 于平淡或过于
夸张
多听多说:多 听标准普通话, 多与普通话标
准的人交流
针对词汇的建议
学习标准普通话词汇,避免方言词汇的干扰。 掌握普通话的语音和语调,确保发音准确。 注重常用词汇的发音和用法,提高词汇的准确性。 多与普通话母语者交流,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词汇要点
掌握常用词汇的 正确发音和用法
注意方言中特殊 词汇的转换
学习普通话中的 新词汇和外来语
了解方言和普通 话之间的词汇差 异
语法要点
掌握基本语法规 则和常用表达方 式
注意语序和句子 结构的正确性
了解不同方言区 的语法特点,避 免方言习惯对普 通话的影响
练习规范的Leabharlann 言 表达,提高语言 运用能力03
语音要点
掌握正确的发音: 对于山东方言区的 人来说,掌握正确 的普通话发音是学 习普通话的基础。
区分方言和普通话 的发音差异:了解 并区分方言和普通 话之间的发音差异 是学习普通话的关 键。
练习发音:通过大 量的练习,逐渐熟 悉并掌握普通话的 发音特点。
注意语调和语速: 在练习发音时,注 意语调和语速的控 制,使语言更加自 然流畅。
韵母:山东方言 区韵母数量较少, 发音较为简单
声调:山东方言 区声调数量较少 ,调值较为单一
音变:山东方言 区存在一些特殊 的音变现象,如 连读变调等
词汇特点
方言词汇丰富,表达独特
存在大量俚语和俗语,具有浓 厚的地方色彩

浅谈定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浅谈定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浅谈定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定西方言和普通话是中国境内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有着明显的语音差异。

下面就定
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进行浅谈。

就声母而言,定西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着一些较大的差异。

普通话中的“zh、ch、sh”在定西方言中通常发音为“z、c、s”。

普通话中的“f、h、x”在定西方言中通常发
音为“hu、hu、s”或“fu、hou、s”。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发音上,也会导致在不同语
音环境下的声音变化。

就声调而言,定西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

普通话有四声,即平、仄、上、去四个声调。

而定西方言则常常只有两个声调,即平、仄两个声调。

这使得定西方言在发
音时声调的变化相对较少,而普通话的声调变化较为丰富。

定西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异还可以在语音的连读、韵律、语调等方面进一步体现出来。

由于语音环境和音韵规律的不同,定西方言和普通话在这些方面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和表现形式。

定西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声母、韵母、
声调等语音要素上,也通过在语音的连读、韵律、语调等方面展现出来。

了解和研究这些
不同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方言和语音系统,也有助于促进各地方言和
普通话的交流与融合。

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对比研究

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对比研究

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对比研究潍坊方言与普通话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两种语言。

潍坊方言是山东省潍坊地区的方言,属于山东北部话。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国官方语言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

潍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其中声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比较点。

本文将对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

声母是构成语言中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中的声母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语音学上的特点,还反映了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它们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两种语言的特点。

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在发音上存在一些差异。

潍坊方言中的声母相对较多,包括浊辅音b、d、g、z、zh等,而普通话中则少一些。

在发音上,潍坊方言的声母发音相对较浑厚,有力度,而普通话的声母则较为清晰,发音比较准确。

在一些特定的发音位置上,潍坊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卷舌韵母的发音上。

除了语音学上的差异,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在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潍坊方言中的声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普通话中的声母则更常见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

这反映了潍坊方言与普通话在使用场景和社会功能上的一些区别,也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潍坊方言和普通话在社会功能和文化传承上的特点,有助于促进地方语言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认识。

潍坊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在语音学特点、使用频率和社会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也有助于促进本地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关注潍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为地方语言的保护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 [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即:b p m f d t n lg k [gn] h j q [ni:] xzh ch sh r z c s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山东临沂经典方言解释

山东临沂经典方言解释

山东临沂经典方言解释山东临沂方言是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及周边地区所使用的方言。

临沂方言属于山东官话的一支,与其他山东方言有一定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发音特点:1. 声母:临沂方言的声母较为齐全,与普通话相似,但有些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将普通话的"ch"发音为"ts","sh"发音为"s"。

2. 韵母:临沂方言的韵母也有一些特点,如将普通话的"ü"发音为"i","uo"发音为"o","ie"发音为"e"等。

二、词汇特点:1. 临沂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如将普通话的"好"称为"壮","不"称为"毛","吃饭"称为"喫飯"等。

2. 临沂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将普通话的"爸爸"称为"奶奶","妈妈"称为"娘娘","姐姐"称为"婶婶"等。

三、语法特点:1. 临沂方言的语序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有时会有一些变化,如将普通话的"我爱你"说成"我爱着你"。

2. 临沂方言中的动词变化较为丰富,有多种时态和语气的变化,如将普通话的"吃"变为"喫","看"变为"看着"等。

四、习惯用语:1. 临沂方言中有一些常用的习惯用语,如将普通话的"谢谢"称为"多多","早上好"称为"早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无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比较无棣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接壤,距北京仅有290公里,因此无棣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总体差异不是很大,如没有塞音韵尾,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除了这些相同点,二者在个别声母、韵母和声调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主要从声母和韵母两方面对二者加以比较,声调方面拟另文详述。

一、声母的比较(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字,普通话除庄组的小部分读[ts]、[ts‘]、[s]以外,其余大部分读[t]、[t]、[];而普通话读[t]、[t‘]、[]声母的字,在无棣方言中有一部分也读为[ts]、[ts‘]、[s]。

下面先分类列举这些字及其在中古的音韵地位,然后总结其规律。

1.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铡(山开二入黠庄)①闸(咸开二入洽崇)渣(假开二平麻庄)栅(梗开二入麦初)斋(蟹来二平皆庄)诈(假开二去祃庄)站(咸开二去陷知)摘(梗开二入麦知)找(效开二上巧庄)债(蟹开二去卦庄)争(梗开二平耕庄)挣(梗开二去诤庄)睁(梗开二平耕庄)窄(梗开二入陌庄)宅(梗开二入陌澄)枝(止开三平支章)芝(止开三平之章)择菜(梗开二入陌澄)蘸(咸开二去陷庄)笊(效开二去效庄)纸(止开三上纸章)指(止开三上旨章)趾(止开三上止章)侧歪(曾开三入职庄)寨(蟹开二去夬崇)翟(梗开二入陌澄)乍(假开二去祃崇)通过比较、分析以上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字,我们可以发现下面几条规律:(1)普通话中读[tai]的字(如“摘、债、窄、宅、择”)在无棣方言中一律读为[tsai]。

(2)普通话中读[tan]的字只有“站”和“蘸”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an],它们分别属于中古的“知母陷韵开口二等去声”和“庄母陷韵开口二等去声”;其他和普通话中一样,也读[tan]的字的音韵地位与此二者皆不同。

(3)普通话中读[tA]的字(如“炸、铡、闸、栅、渣”)在无棣方言中一律读为[tsA]。

(4)普通话中读[tɑu]的字,只有“找”和“笊”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sɑu],它们在中古都属于庄母字;其他在普通话与无棣方言中通读[tɑu]的字皆不属于庄母,如:赵,澄母;照,章母;着,知母。

(5)普通话中读[t]的字,只有“争”“挣”“睁”三个字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s],它们在中古皆属庄母字,其他在普通话与无棣方言中通读[t]的字都不是庄母字,如:蒸,章母;正,章母;郑,澄母;政,章母。

(6)普通话中读[t]音的字,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有“支、枝、只、芝、之、纸、指、趾、址、止”。

它们在中古的音韵地位分别为:支、枝、只(章母支韵开口三等平声),芝、之(章母之部三等平声),纸(章母纸部开口三等上声),趾、址、止(章母止部开口三等上声),指(章母旨部开口三等上声)。

中古与“支、枝、只”“ 纸”“ 指”“ 趾、址、止”读音分别相同的字还有“肢、卮、栀、祉”“咫、轵、枳”“旨、恉”“芷、阯”,因为这些字在无棣方言中没有或极少见,不易判断其在无棣方言中的读音,故暂不讨论。

经过分析、归纳我们可以发现,普通话中读[t]而无棣方言中读为[ts]的字在中古都属于章母字,韵母分属于之部、止部、支部、纸部、旨部,即都是止摄。

但是否中古属于章母止摄并且在普通话中读[t]的字在无棣方言中都读为[ts]呢?不是的。

如“志、置、痔、帜、至”等去声字在中古也是章母止摄,但它们在无棣方言中和普通话一样,也读为[t]。

因此我们上面的规律可以修正为:普通话中读[t]的阴平字、阳平字和上声字如果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s],那么这些字肯定是中古的章母止摄字。

(7)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为[ts]的字一定都属于中古的开口韵,即现在的开口呼和齐齿呼。

2.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叉(假开二平麻初)出差(蟹开二平佳初)炒(效开二上巧初)差错(假开二平麻初)钗(蟹开二平佳初)吵(效开二上巧初)插(咸开二入洽初)拆(梗开二入陌澄)衬(臻开二去震初)茶(假开二平麻澄)豺(蟹开二平皆崇)翅(止开三去置书)搽(假开二平麻澄)柴(蟹开二平佳崇)愁(流开三去尤崇)茬(假开二平麻澄)谗(咸开二平咸崇)瞅(流开三平尤崇)察(山开二入黠初)铲(山开二上产初)孱(山开二平山崇)杈(假开二去祃初)产(山开二上产生)诧(假开二去祃初)查(假开二去麻崇)通过比较、分析以上在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字,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1)普通话中声母读[t‘ɑu]的字,只有“吵”和“炒”在无棣方言中读[ts‘ɑu],它们两个都是上声字;其它声调的[t‘ɑu]音字在无棣方言中也读[t‘ɑu],如“超、抄、朝、嘲”。

(2)普通话中读[t‘A]的字在无棣方言中皆读为[ts‘A]。

(3)普通话中读[t‘ai]的字(如“出差、钗、拆、柴、豺”)在无棣方言中一律读为[ts‘ai]。

(4)普通话中读[t‘an]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an]的字有“产”“谗”“孱”,它们在中古都属于开口二等字。

属于中古开口三等字在普通话中读[t‘an]的字(如“缠、婵、阐、颤”)在无棣方言中也读[t‘an]。

其它一些属于中古开口二等在普通话中读[t‘an]的字(如“忏、潺、羼、巉”)在无棣方言中没有或极少见,不易判断其读音,故暂不讨论。

(5)普通话中声母读[t‘]而在无棣方言中读[ts‘]的字都是中古的开口韵,即现在的开口呼和齐齿呼。

3.在普通话中声母读[]而在无棣方言中读[s]的:沙(假开二平麻生)生(梗开二平庚生)视(止开三去至禅)纱(假开二平麻生)牲(梗开二平庚生)是(止开三上纸禅)砂(假开二平麻生)甥(梗开二平庚生)柿(止开三上止崇)杀(山开二入黠生)省(梗开二上梗生)士(止开三上止崇)厦(假开二去祃生)师(止开三上止崇)事(止开三去志崇)狮(止开三上止崇)虱(臻开三入栉生)试(止开三去志书)驶(止开三上止生)史(止开三上止生)市(止开三上止禅)始(止开三上止书)通过对普通话中声母读[]而在无棣方言中读为[s]的字读音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1)普通话中读[A]的字,除上声的“傻”外,见于无棣方言的一律读为[sA]。

(2)普通话中读[]而在无棣方言中读为[s]的字(如“生、牲、甥”)在中古都属于生母,其它不属于生母、在普通话中读[]的字(如“升——书母、声——书母、绳——船母、剩——船母、胜——书母”)在无棣方言中也读为[]。

(3)普通话中读[]而在无棣方言中读[s]的字,在中古分别属于生母、禅母、书母、崇母、船母,与无棣方言中也读[]的字没有什么区别;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棣方言中读[s]的字在中古都属于止摄,而读[]的字则有不同的来源,如:湿,深摄书母;失,臻摄书母;十,深摄禅母;实,臻摄船母;食,曾摄船母;石,梗摄禅母;世,蟹摄书母;誓,蟹摄禅母;室,臻摄书母;式,曾摄书母。

(二)普通话中声母是[]的几个字在无棣方言中是零声母字,如:褥([u]——[y])、软([uan]——[yan])、揉([ou]——[iou])。

褥(通合三入烛日),中古与“褥”读音相同的“缛、蓐”在无棣方言中不读[y]。

软(山合三上狝日),中古与“软”同音的“蝡”在无棣方言中不见。

揉(流开三平尤日),中古与“揉”同音的“柔”在无棣方言中不读[iou],“輮”则不见于无棣方言。

“褥”“软”“揉”在中古都是日母字,在无棣方言中变成了零声母,由于字数太少,尚无法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普通话中的合口零声母字在无棣方言中都有唇齿音声母[v]。

如:文([un]——[vn])、无([u]——[vu])、物([u]——[vu])、晚([uan]——[van])、万([uan]——[van])、未([uei]——[vei]),这些字都是中古的微母字。

(四)有些普通话中开口呼的零声母字在无棣方言中有舌根鼻音声母[]。

如:挨打([ai]——[ai])、袄([au]——[au])、安([an]——[an])、藕([ou]——[ou])、鹅([]——[])等。

(五)少数普通话中的开口零声母字在无棣方言中有[i]介音,是齐齿零声母。

如:紧挨着([ai]——[iai])、矮([ai]——[iai])、昂([ɑ]——[iɑ])。

(六)无棣方言中声母与普通话不同的还有几个字,它们字数比较少且不成系统,难以总结出其规律,兹列举如下:嫩([nn]——[lun])堆([tuei]——[tsuei])俊([tyn]——[tsun])捆([k‘un]——[t‘yn])殊([‘u]——[t‘u])淆([iɑu]——[iɑu])帚([tou]——[t’u])箕([ti]——[ti])俗([su]——[])胳膊([pei]——[p‘ei])尾巴([uei]——[i])二、韵母的比较(一)北京话中有些读[ti]和[i]的字在无棣方言中读[tiai]和[iai]。

现将这些字及其在中古的音韵地位列举如下:解开(蟹开二上蟹见)鞋(蟹开二平佳匣)蟹(蟹开二上蟹佳)街(蟹开二平佳见)械(蟹开二去怪匣)懈(蟹开二去卦见)介(蟹开二去怪见)界(蟹开二去怪见)芥(蟹开二去怪见)疥(蟹开二去怪见)届(蟹开二去怪见)戒(蟹开二去怪见)诫(蟹开二去怪见)押解(蟹开二去卦见)邂(蟹开二去卦匣)皆(蟹开二平皆见)这些字在中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属于蟹摄开口二等字。

其他的在北京话中读[ti]和[i]而不属于中古蟹摄开口二等字,如:接(咸摄开口三等)、揭(山摄开口三等)、截(山摄开口四等)、姐(假摄开口三等)、卸(山摄开口三等)。

在无棣方言中也读为[ti]或[i]。

(二)北京话中有些读[k]和[x]的字在无棣方言中读[kuo]和[xuo]。

现将这几个字及其在中古的音韵地位列举如下:胳(宕开一入铎见)凑合(咸开一入曷匣)割(山开一入曷见)盒(咸开一入曷匣)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入声字,但其他很多现在北京话中读[k]和[x]的原入声字在无棣方言中也读为[k]或[x],因此这不能算是一条规律。

由于它们的字数较少,尚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所在。

另外,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无棣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就是“过”在无棣方言中读为[k],其韵母变化方向正好与以上几个字相反。

(三)北京话中有些读[t]、[k]和[k‘]的字在无棣方言中分别读作[tei]、[kei]和[k‘ei]。

现将其列举如下:得([t]-[tei])(曾开一入德端)德([t]-[tei])(曾开一入德端)隔([k]-[kei])(梗开二入麦见)刻字([k‘]-[k‘ei])(曾开一入德溪)客([k‘]-[k‘ei])(梗开二入陌溪)这几个字在中古都是入声字,但同上面第(二)点一样,尚不能发现较为严格的更具概括力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