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广西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西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4.11.19(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第一个问题,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四人帮”曾经喧嚣一时,颠倒是非,搞乱了人们的思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
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
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2025届高三语文11月新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语文11月新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3.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一精灵是否存在,至今仍神龙不见首尾,故大可认定其为虚构之物。
其起源于原始先民们对神秘自然力量的畏惧乃至思考,又在后人推波助澜的演绎中获得了丰富。
然遍察有关龙的资料,种种造龙术皆有牵强附会之嫌。
道教称龙为蛇修炼演化之物。
佛教尚未东传之时,由于汉文化的融入,教义中方有了龙的雏形,可以说其中为佛护法的八部天龙仍为汉化物。
儒学讲究格物致知,不语怪、力、乱、神,然而在明确龙一物能够附载众多的儒学思想,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调整人的道德水准的作用时,也是默认具有孝悌仁爱的龙王存在的。
在宗教产生之前,原始先民们的造龙术采用的是组合法,杂糅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等常见事物的部分体貌特征合而为龙,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尽力美化,使其向更加威猛、神异的方向丰富发展。
但是,各种造龙术仍然没有揭示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要造龙?我考证原因,当与闪电有关。
夏季的电闪雷鸣之际,黑云中的闪电给予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长长的怪物形象。
它会以不同的姿态、在不同的方位出现,然总不改其修长的形状,叱咤的情态,接着便有狂风暴雨形成。
古人惊恐之余,缘何不会产生幻想?那黑云之后,定然有着一条长身子的怪物在行云播雨。
这大约即是龙产生的真正原因。
此观点之知识产权应为我所拥有,如若前人早有如是论述,也是我孤陋寡闻,书仍未读尽之故。
然知识产权又有抢注一说,特于此先行抢注了。
中国文化书库中,关于龙的故事不胜枚举。
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新乡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报道,截至2023年1月31日21时,2023年1 月全国报收总票房100.73亿,刷新中国影史1月票房纪录,其中影片《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28亿。
《流浪地球2》展现出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在人类文明危在旦夕之际重拾爱与信念、消弭隔阂偏见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光明前景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外网友在观看《流浪地球2》后表示,在好莱坞电影中,你只能看到美国人拯救人类,而在中国《流浪地球2》中,人类拯救了自己,不同的文化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新形势下,我们要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增强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最深厚的软实力。
从《红高粱》到《活着》,从《中国奇谭》到《流浪地球2》,中华文化内在的深厚意蕴正在推动各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火爆“出圈”,走向世界。
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哲理以及家国情怀,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核,更体现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要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不断推动其创新发展。
要阐述好中华民族“至大无外”的天下观和“亲仁善邻”的处世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气派,表现中国特色,传递中国声音,宣传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国际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我们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让我们向共建“一带一路”所有的参与者、建设者致敬!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
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摘自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2023年10月17日)材料二: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精辟概括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总结三个方面的重要经验,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各方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凝聚了信心和力量,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
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
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的。
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
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
2023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1.(3分)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与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文字语言……具有绝对的优势”说法错误。
文中倒数第二段只是说“文字语言在提升人类社会交往的逻辑性和组织性的同时……”得不出它比文中提到的“有声语言”“视频语言”等其他语言形式更具绝对优势的结论。
故选C。
2.(3分)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文章比较了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在传播范围、传播目的等方面的不同”错误,文章没有比较两者在传播目的方面的不同。
B.“论证了文字语言的主导性地位”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现代国际传播秩序阶段,迅速发展的印刷、航海和电信等技术以及报纸、杂志、电报和广播等具体媒介,推动了以殖民帝国为核心的现代国际传播秩序的形成,比如,领先完成以蒸汽化和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可知文章举英国这个事例是为了说明技术和媒介的发展对现代国际传播秩序的形成的影响。
C.“佐证了文字语言传播信息存在单一化、平面化等问题”错误。
原文为“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伊尼斯虽然从审美的角度将文字也视为一种视觉形态,但这个平面的视觉语言……”,哈罗德·伊尼斯从审美的角度将文字视为一种视觉形态。
这种观点佐证不了“文字语言传播信息存在单一化、平面化等问题”。
故选D。
3.(3分)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那么就不会形成信息栅栏和知识垄断”结论片面。
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限于对知识素养和传播载体的要求……也创造了信息栅栏和产生了知识垄断”,由此可知,即使文字语言不需要借助文字载体进行传播,也可能会因为知识素养的不同而形成信息栅栏和知识垄断。
故选C。
4.(3分)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B.“我国‘北斗’系统要晚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错。
由材料一《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图表,从开发历程看,我国“北斗”系统晚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早于欧洲,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但到2002年才批准,而中国2000年就已建成“北斗”一代。
山西省阳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2024年阳泉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无论是冬奥会开幕式深度应用8K+5G转播、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辅助驾驶、虚拟数字人等新技术展示出中国式浪漫与奥运情怀,还是央视春晚大量运用AI、XR等新技术持续推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都深刻体现出,科技正在全方位赋能文化生产与传播,创造出更具吸引力、更有沉浸感、更富影响力的文化盛宴,带来“跨屏时代”高度沉浸的“全感官体验”。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全面打通文化创作、消费、传播等环节,这不仅丰富了文化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文化+科技”加速提升文化原创力,搭建中华文明传播新场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元素与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融通,使得影视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原创力得到极大提升,打造了传媒艺术既古典又现代的审美新形态。
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持续探索新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又如大型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三季使用“绘画+CG”突破时空的壁垒,凸显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民族精神,形成数智时代的“审美新热点”。
诸多优秀创意型、科技型的文化精品,借助全媒体矩阵持续“跨圈”传播、跨文化传播,为中外观众提供了理解中华美学精神、认知文化内涵、共享审美品位的全新文化场景,为中国形象的积极传播搭建了更为全面、丰富的平台。
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结发现专家的总成绩还不如索性把每个问题的三种可能性都均等的设为33%。
也就是说,专家的预测水平还比不上直接抛硬币。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专家对自己专业领域的预测得分居然比在自己专业外领域更差。
③但社会科学并非无路可走,它可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前夜。
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像硬科学一样,依靠实验和数据。
传统专家的预测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他们依赖的很多直观“常识”,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
事实上,哪怕一个最简陋的统计模型,也能比专家预测得更好。
④谈起社交网络,有人提出,一件东西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开来,需要某些特别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在其中推波助澜。
这些关键人物是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是普罗大众中的意见领袖。
根据这个理论,扩大知名度的最好办法是找名人做广告。
名人在微博上说一句话,应该比普通人的“口碑”重要得多。
“关键人物”理论完美符合人们的思维常识。
我们总是强调伟人对历史的推动,强调“一小撮”坏分子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强调明星对时尚潮流的引领。
问题是,这个理论没有获得大规模统计实验的支持。
⑤在现实生活中统计影响力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很难测量一个人是被谁影响的。
现在微博、推特的出现给这种测量提供了可能。
那么名人的影响力到底怎么样呢?有人使用统计模型根据第一个月的数据把那些粉丝众多,并且成功引发广泛传播的“关键人物”挑出来,然后看他们在第二个月中的表现。
结果相当出人意料:这些人在第二个月再次引发广泛传播的可能性相当的随机。
平均而言,“名人”的确比一般人更容易导致一条消息被广泛传播,但这个能力的实际效果起伏极大,一点都不可靠。
⑥如果一个东西突然流行开来,我们的常识思维总是以为这个东西一定有特别出类拔萃之处,或者就是其幕后一定有推手。
但推特上的研究表明所谓幕后推手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
那么为什么某些书能够畅销,某些电影能够卖座,某些音乐能够上榜呢?完全是因为它们出类拔萃么?有研究表明,成功很可能主要是因为运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14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勒 lè勒令勒索亲勒六军悬崖勒马B.宁 níng 宁静宁亲息事宁人宁缺毋滥C.着 zháo 着凉着数不着边际上不着天D.嚼 jiáo 嚼舌咀嚼味同嚼蜡咬文嚼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眩晕/ 光彩炫目重叠/ 高潮迭起心酸/ 人间辛酸B.心率/ 心律不齐掠夺/ 攻城掠地陈规/ 墨守成规C.轻闲/ 清闲自在再世/ 再所不辞青山/ 山清水秀D.法治/ 法制社会绿阴/ 绿草如茵直言/ 仗义执言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主要作了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等五方面的修订。
B.2013年2月14日早上6点12分,上海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中山西路2271号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着火,警方迅速派员前往处置。
C.当时西南联大的女生很爱吃这种粑粑,昆明人又叫女大学生为摩登,这种面饼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
D.之所以说熏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就是因为熏陶比之管理、训练,更带有老师的体温:自身的示范、心灵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感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一个是夯实中国电影的基础工程——电影文学队伍与新人培养,另一个是电影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C.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凌解放(二月河)代表建议我国设立国家级奖项或民族奖项,对好的文学作品大力扶持,对优秀的作家进行奖励,鼓励作家挖掘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识。
D.李鹏举捐赠油画作品展日前在民族文化宫举行,34幅油画作品是旅美油画家李鹏举应西藏高山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历经两年精心创作完成并捐赠该基金会。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李育书道德学说在儒家学说中历来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儒家道德有较强的对象性,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君子。
君子主要指士大夫阶层,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平民指普通百姓。
在对君子平民作出区分的基础上,儒家道德学说主要对君子提出了道德要求。
对于平民的道德要求就是成为一名君子,在儒家道德中,没有专门针对平民的道德要求,可以说,平民并没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平民在道德地位上依附于君子,在这层意思上讲,儒家道德根本上是君子道德。
儒家的君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政治意涵,二是道德意涵。
政治意涵是政治上的执政者,是有位之人;道德意涵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对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就曾指出:“君子,谓贤士大夫也。
”(《论语集注·先进》)在君子的界定上,儒家思想存在政治与道德的混同。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和人之间人格平等,同等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固定的等级、阶级逐渐消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变小。
这一过程笔者称之为“同质化”。
市场化改革以来,意识中的平等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再次说明,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
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自我意识出发,经济、政治、道德等领域的平等观念取得全面支配地位,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不再有君子和平民的自我区分与定位。
儒家道德中君子平民之分的目标指向是君子,其道德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现代社会君子和平民都变成了公民,而儒家道德学说中,缺少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
儒家道德主体性未能延伸到政治主体性,对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同时,儒家道德对平民缺少约束力。
同质化带来的结果是,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平民道德缺失的问题就进一步暴露出来。
每一种价值都在自己那里得到正当性的说明,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
这种价值相对主义导致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面向“小众”、面向君子的儒家道德更加丧失影响力。
如今,君子的角色已经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平民的道德失去了目标参照。
就此而论,君子的消亡恰恰给儒家道德带来了两方面的打击;一是主体道德难以建立,二是道德失去参照,这两方面都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6.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君子道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君子道德是对君子提出的要求,对于平民没有道德要求。
B.儒家君子道德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存在着政治与道德上的混同。
C.儒家君子道德的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D.儒家君子道德学说,只有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缺少对平民的约束力。
7.下列对于造成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差别。
B.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
C.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
D.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儒家的君子既是执政者,是有位之人,又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B.平民道德缺失让所有价值都能得到正当性的说明,君子的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
C.平民道德缺失带来的价值相对主义导致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
D.君子的消亡使主体道德难以建立,让道德失去参照,从而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绍叔字仲明,荥阳开封人也。
累世居寿阳。
祖琨,宋高平太守。
绍叔年二十余,为安丰令,有能名。
后为本州中从事史。
时刺史萧诞弟谌被诛,台遣收诞,兵使卒.至,左右惊散,绍叔独驰赴焉。
诞死,侍送丧柩,众咸称之。
到都,司空徐孝嗣见而异之,曰“祖逖之流也”。
梁武帝临司州,命为中兵参军,领长流。
因是厚自结附。
帝罢州还都,谢遣宾客,绍叔独固请愿留。
帝曰:“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他涂。
”固不许。
于是乃还寿阳。
刺史萧遥昌苦要引,绍叔终不受命。
遥昌将囚之,乡人救解得免。
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
东昏既害朝宰,颇疑于帝。
绍叔兄植为东昏直后,东昏遣至雍州,托候绍叔,潜使为刺客。
绍叔知之,密白帝。
及植至,帝于绍叔处置酒宴之,戏植曰:“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宾主大笑。
令植登城隍,周观府署,士卒器械,舟舻戎马,莫不富实。
植退谓绍叔曰:“雍州实力,未易图.也。
”绍叔曰:“兄还具为天子言之,兄若取雍州,绍叔请以此一战。
”送兄于南岘,相持恸哭而别。
天监初,入为卫尉卿。
绍叔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
每为帝言事,善则曰:“臣愚不及,此皆圣主之策。
”不善,则曰:“臣智虑浅短,以为其事当如是,殆以此误朝廷也。
臣之罪深矣。
”帝甚亲信.之。
母忧去职。
绍叔有至性,帝常使人节其哭。
顷之,封营道县侯,复为卫尉卿。
以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
三年,魏围合肥,绍叔以本号督众军镇东关。
事平,复为卫尉。
既而义阳入魏,司州移镇关南,以绍叔为司州刺史。
绍叔至,创立城隍,缮兵.积谷,流人百姓安之。
性颇矜躁,以权势自居,然能倾心接物,多所举荐。
士亦以此归之。
征为左将军,至家疾笃,诏于宅拜授,舆载还府。
中使医药,一日数至。
卒于府舍。
帝将临其殡,绍叔宅巷陋,不容舆驾,乃止。
诏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谥曰忠。
绍叔卒后,帝尝潸然谓朝臣曰:“郑绍叔立志忠烈,善必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
”其见赏惜如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使卒至,左右惊散卒:士兵,士卒B.雍州实力,未易图也图:谋取,对付C.帝甚亲信之信:相信,信任D.缮兵积谷,流人百姓安之兵:武器,兵器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是厚自结附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兄还具为.天子言之不足为.外人道也C.以.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且以.一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于是乃.还寿阳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骑,质于齐。
兵乃.出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郑绍叔对梁武帝“忠烈”的一组是(3分)()①绍叔独驰赴焉②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③绍叔知之,密白帝④绍叔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⑤士亦以此归之⑥善必称君,过则归己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绍叔做本州从事史的时候,州的刺史萧诞因为弟弟的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只有郑绍叔一个人护送灵柩,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B.郑绍叔的哥哥奉命刺杀梁武帝,这事被郑绍叔知道了,就暗地里告诉梁武帝并做好准备,并且和哥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郑绍叔的性格很是拘谨而急躁,往往以权势自居,但是能够真心地待人接物,对人才也多有举荐,士人多半因此而归附于他。
D.郑绍叔被征召为左将军,但因为病重,只能在家里接受诏书,皇帝还派人一天数次到他家里为他治疗,死后,梁武帝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诞死,侍送丧柩,众咸称之。
(3分)(2)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4分)(3)善必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
(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諲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雨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2)本诗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五、(12分)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