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完整-短文两篇陋室铭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优质课件(共35张PPT)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优质课件(共35张PPT)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原文中找一找)。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衬托 反问
对偶
板书 设计
设喻引题 比兴
陋室铭 陋室不陋
山、水 仙、龙
陋室 德馨
居室环境高雅 人物交往高雅 生活情趣高雅
托物 言志
【译文】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 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新课 讲解 1.请同学们在诵读和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给这篇铭文分层,并概括每层内容。
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描写陋室的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围绕“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结尾): 运用类比手法结尾,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 “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 使台阶都绿了; 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色映入竹帘,使室内都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 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 名)。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义为“有何陋”)
课后 作业
仿写《陋室铭》:
提示:
1、仿照本文格式(注意押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背景资料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题解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陋室 德馨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
活动三:品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之高雅
——生活情趣之高雅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中: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 ,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 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 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 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 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 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 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 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 ,立在门前。
小组合作
❖ 三人小组内交流,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 , 补充修改自己的答案,3分钟后比一比哪 个组表现积极,翻译准确。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名:出名,有名。名词做动词。 灵:灵异。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 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自学指导三
❖ 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语, 并翻译句子,在翻译不通的地方打问号, 并将译文写到练习本上。
❖ 时间:8分钟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 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导入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是君 子之风。孔子说“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哪位同学能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 解?
❖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这样的人。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 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 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 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 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 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 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 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 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 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10
骈句是指对偶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 重视声韵的和谐。骈句是结构相似、内容 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 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相对 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 都是散句。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 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 全合乎要求。
1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室
禹 锡

1
你们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吗
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
“铭”的呢?
2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 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文辞精 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3 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4
填空: 4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5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
35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 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27

治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学







远大抱负












趣 28
9.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 有”,这些矛盾吗?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26张ppt).ppt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26张ppt).ppt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 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 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 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 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 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有一天,庄子去见魏王。他穿着补丁 摞补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没有系带, 随便拿根草绳绑者,一副邋遢相。
魏王说:先生,你怎么这么困顿啊? 庄子回答说:这是贫穷而不是困顿
啊。读书人有道理理想而不能实现, 这才是困顿啊。
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 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 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 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 不得安枕,“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 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若说地点荒凉,则 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 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其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打开导学案:P66
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你不理 解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 论。看哪组提的问题数量多而 质量高!
文言知识:

《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

《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

重点词语
①调素琴:弹琴。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②金经: 佛经。 ③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④案牍: 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庐: 茅庐。庐,房子。
⑦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 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类 活
• 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蔓延。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的情趣 高洁傲岸的节操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 “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 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 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
通过《陋室铭》一文,我们 能看出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中我们能看出他是一个具有高洁傲 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人。他的精 神生活远远高于他的物质享受,所以,才 能泰然处之。

• 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作动词,扰乱。
•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
古 今
⒈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异 ⒉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 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


刘 禹 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骈句为主, 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年),唐代文学家。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 内)。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 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 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其代表作有《乌 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

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高雅
精读文本 ——探究写法
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句子作者为什么要写?有什么作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起兴
“山”、“水”——“陋室” “仙”、“龙”——“德馨”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灵:形容词活用做动词,灵验,灵异, 显出灵气。 上:方位名词活用动词,蔓延。 入:用为动词,映入。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初读正音



刘 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再读感悟



刘 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浏览
可以调弄素朴的古琴,浏览佛经。
指官府文书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乱:使……扰乱;劳:使……劳累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的?
体现方面
语句
陋 环境 室 不 交往 陋 (德馨) 情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清幽宁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高洁傲岸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高雅脱俗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 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流 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写出了环境恬静、清幽的特点。
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 独立性。

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之”)
创作背景
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 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 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 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 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 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 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课 短文两篇
《陋 室 铭 》
2021/3/2
1
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的故居
2021/3/2
2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河南洛阳人。是中唐杰
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诗人,
有中唐“诗豪”之称。文学
上,前期刘柳(宗元)相知、
诗文互递,时称“刘柳”;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成堆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021/3/2
10
合作探究 品味美文
本文题为“陋室铭”,但在结尾作者却说 “何陋之有”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语点出“陋室 不陋”的原因,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为主 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021/3/2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 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 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 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2021/3/2
4
朗 读美文
步骤一: 学生自读,标注难读的字 词,注意朗读的节奏。
步骤二:欣赏名家朗诵,感受本文的 音韵美、节奏美。
步骤三:师生齐读,找出韵脚。
11
合作探究 品味美文
请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 主旨句是怎样引出的?
----类比的方法,将山水与陋室相提并论, 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
“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 “德馨”而馨。
2021/3/2
12
合作探究 品味美文
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么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衬托 陋室不陋的?(小组内合作探究)
2021/3/2
18
布置作业
1思考:作者身处陋室而不 认为陋,联系自身该怎样看待自 身客观条件中的不足?
2背诵默写全文。
2021/3/2
19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
“刘白”。 其诗涉猎题材广
泛,所做政治讽刺诗,辛辣
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
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
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2021/3/2
3
文学常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 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 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 力。
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可以调素琴 (不加修饰的琴)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的助词)
2021/3/2
9
翻译理解 小小擂台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021/3/2
20
2021/3/2
14
合作探究 品味美文
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 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不失情感的描绘 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有高洁傲岸节操,安贫乐道情怀的人。
2021/3/2
15
合作探究 品味美文
.提到诸葛庐,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贤者自况,用类比的手法再次 强调“陋室不陋”,表达出作者以他 们为榜样的志向与抱负。
2021/3/2
16
合作探究 品味美文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 的 情趣有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陋室的 景、人、事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 法就是托物言志。
2021/3/2
17
课堂小结
《陋室铭》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声 叹气,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刘禹锡, 感悟出刘禹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情趣。人生的打击未损他的锋芒,不折他的腰 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励志高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彰显 出少有的乐观豁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百姓家。”道尽了历史的苍凉,人世的无 常。悟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使他变得更加乐观,更加潇洒。
2021/3/2
5
------
陋 室 铭 刘 禹 锡
2021/3/2
6
云 南 乱 琴 来 帘 苔 斯 水 山陋
亭 阳 耳 阅 无 青 痕 是 不 不室
孔 诸 无 金 白 谈 上 陋 在 在铭
---
子葛案经丁 笑阶室 深高
云 庐 牍 无 可 有 绿 惟 有 有刘
何 陋
西 蜀
之 劳
丝 竹
以 调
鸿 儒草 色吾ຫໍສະໝຸດ 德龙 则仙禹 则锡
之子形之素 往入馨 灵名

2021/3/2
7
翻译理解
步骤一:对照课下注解,掌握 重点词语的含义。
步骤二:两人一组,互译全文。 步骤三: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021/3/2
8
翻译理解 小小擂台
有仙则名 (著名)
有龙则灵 (灵气)
斯是陋室
(这)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爬上) 草色入帘青 (映入)
----自然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
----交往人物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021/3/2
13
合作探究 品味美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用了 什么修辞?哪两个字用的好?
---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上,入”赋予 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 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什么;草色也想从 帘外窥视主人在干什么。)生动传神的写出 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