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技术实例介绍
公安干警测谎实验报告

警察学院实验(实训)报告实验(实训)课程名称:测谎技术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G K T 测试 年级、 专业、 区队:2007级刑技二区队 学 生 姓 名: 王 江 平 号: 0712101043时间:2010年10月12日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制学实验(实训)一、实验(实训)目的1•了解和初步掌握GKT测试原理及操作流程。
2•学会对GKT测试图谱进行分析评分,综合判断受测者是否为知情者。
3•通过实验,分析测试中应注意的细节和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4.通过实验,简单谈谈对GKT测谎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实训)原理1.心理生理对应变化原理。
2.相同问题刺激不同反应原理。
(心理痕迹的存在,心理痕迹是持久的心理状态)3.比较心理测试原理。
三、实验(实训)器材测谎硬件系统:腹呼吸传感器、胸呼吸传感器、皮电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电脑、GKT测试软件、打印机四、实验(实训)实施过程GKT测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测试阶段、图谱分析和综合评判阶段。
一、准备阶段1•了解分析案情,根据我实验组准备的案件,结合现场勘查的结果,分析现场痕迹与嫌疑人的关系。
2•与受测者进行测前交流,充分了解受测者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性格特点、学历、爱好或癖好、特长、社会关系等)3•结合案情和受测者的基本情况,编制适合受测者的GKT测试题目,也就是适合的目标问题问陪衬问题。
4•测试前保证受测者休息好,使其达到最佳受测条件。
二、测试阶段1•把心理测试室温度调节到舒适状态,(根据季节与各地温度而定)将受测者带到测试室,把测试硬件系统依次给受测者戴上,保持室内安静。
2•将准备阶段编写好的测试题输入到GKT测试软件。
3•告知受测者将要进行测试的问题及答案选项,并告知受测者测谎技术的科学可靠性。
(一般开始测试前都进行扑克牌测试实验来印证测谎技术)4•进行GKT测试同时记录受测者在各个问题点时的细微动作。
5•调整目标问题与陪衬问题的顺序,对每个问题进行三次测试。
测谎

测谎侦测技术测谎技术是通过一定物理技术的辅助,测试被测对象是否有撒谎的现象的方法。
测谎通常使用一套准备好的问题提问被测试者,与此同时,测谎仪也在不停地监视被测试者的生理活动状况。
通过对仪器异常活动数据的分析得出结果。
测谎技术曾在美国犯罪侦察史上立下过汗马功劳。
但因其有限的技术,作为犯罪证据的使用还有相当的距离。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以研制核武器而著名。
这个实验室从成立之时就定期对职员进行测谎,后来负责人认为这一技术侵犯人权便中止了测谎。
之后的十几年间,橡树岭实验室先后丢失了1780余磅制造原子弹的核材料,这些丢失的材料足以造出85枚原子弹。
在此情况下,测谎在橡树岭实验室被重新恢复。
在对400名职员进行测谎后,一些泄密者和偷窃者陆续被发现,测谎仪还帮助他们找到了一名前苏联情报机关“克格勃”的间谍。
测谎之争从首台测谎仪研制成功的那天开始,测谎技术能否在司法程序中应用,就成了一个在国际范围内颇具争议的问题。
在美国影片《本能》中,警探们对测谎仪奉若神明,而莎郎·斯通饰演的查·嘉芙却轻而易举的通过了测谎仪的测试,虽然她确实是杀人凶手。
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大量存在。
意大利人龙勃罗梭被公认为是测谎技术的鼻祖。
1885年,龙勃罗梭利用现在的生理测量仪器,通过测量脉搏、血压变化的方法来辨别谎言。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专用测谎仪是美国加州警察局的拉森和基勒两人于1921年研制成功的,首先应用于加州伯克利市一宗盗窃案的侦破,并取得成功。
此后,测谎仪在美国的警察机关、保安部门、私人侦探所得到广泛使用,一些私人测谎公司也纷纷开业。
50年代,美国军方在福特·高登建立了一所测谎学校,它至今仍是美国军方和政府测谎人员的主要培训基地。
美国国会的一位技术评估中心主任指出,测谎仪器本身并不能发现欺骗行为,它测试的是一个人在回答问题时的心理反应,如心跳和皮肤温度的变化,与其说是检测谎言的,不如说用来检测胆怯者。
基于此,美国曾于1923年立法禁止心理测试结果作为法庭证据使用,到1976年却又有30个州法院允许使用心理测试结果,但要求心理测试要经本人同意才能进行。
测谎技术:眼球测谎仪识别谎言

测谎技术:眼球测谎仪识别谎言测谎技术:眼球测谎仪识别谎言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眼睛不会说谎(供图:CFP)眼睛不会说谎(供图:CFP)意识无法控制瞳孔大小(供图:Gettyimages)新型眼球测谎仪(供图:Gettyimages)意识无法控制瞳孔大小(供图:Gettyimages)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
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测试出来。
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策划:赵洁撰文:许俏文通讯员:卢赟凯眼球细微变化反映内心波动最近,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测谎工具——眼球测谎仪,即通过观察眼球运动的轨迹便能判断人是否说谎。
研究人员让受测者在计算机上回答多个“是非题”,然后记录他们作答时的反应。
眼球测谎仪的研究团队负责人、犹他州大学教育心理学家John Kirch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在撒谎的时候要比说真话时“多花一点心思”,因此说谎的人会有迹象可寻,比如:说谎者的瞳孔会扩张,而且需要更多时间来阅读题目和回答问题灯。
这些细微变化都在瞬间发生,需要精密复杂的模型和测量系统进行区分判断。
John Kircher说,眼部追踪测谎技术和其他谎言识别技术在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
以往的技术通常都是测量一个人撒谎时的情绪反应,根据人情绪波动的各项生理反应数据,推断人是否说谎。
而眼球追踪测谎技术则取决于人对某些事件的认知所做出的反应,针对受测者的认知反应。
眼部追踪测谎技术从成本上只需传统技术的五分之一,同时不需要在受测者身上附加设备;一般的技术人员就可以操作眼部追踪测谎仪,而传统测谎仪需要特别受训的鉴定员来做检测。
测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测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测谎技术是一种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生理反应和言语表达来判断其是否说谎的方法。
它在法律、犯罪侦查、心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测谎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场景。
2. 测谎技术的原理测谎技术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假设:•人们在说谎时会产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如心率的增加、呼吸的加快、皮肤的电导率的变化等。
•谎言的表达方式可能与真实的陈述存在一些差异,如声音的频率、语速的变化、眼神的流动等。
3. 测谎技术的应用测谎技术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3.1. 刑事司法在刑事司法领域,测谎技术常被用于辅助破案和审判过程。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测谎分析,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和证据。
3.2. 安全审查测谎技术在安全审查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边境安全检查中,测谎仪可以用来辅助判断旅客是否携带违禁品或者有其他不良行为。
3.3. 就业面试测谎技术在就业面试中也逐渐得到应用。
通过测谎分析,雇主可以对应聘者的真实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招聘的准确性。
3.4. 心理学研究测谎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也被广泛采用。
通过观察被试者在不同情境下的生理反应和言语表达,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人们的情绪、意图和心理状态等。
4. 测谎技术的局限性尽管测谎技术在一些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陷:•测谎技术并非百分之百准确,可能会被一些特殊情况所干扰,如焦虑症患者、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等。
•对于擅长欺骗和伪装的人来说,测谎技术容易受到欺骗。
•测谎技术可能会对被测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反应和言语表达。
5. 总结测谎技术在法律、犯罪侦查、心理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基于观察人的生理反应和言语表达来判断是否说谎,并在刑事司法、安全审查、就业面试以及心理学研究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测谎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缺陷,因此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谨慎使用。
以上就是测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的简要概述。
测谎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测谎测试在判断个体真实意图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受试者进行一系列心理和生理指标的测量,分析其心理状态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背景测谎测试,又称心理生理测试或诚实测试,是一种通过观察个体在回答问题时心理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判断其真实意图的方法。
测谎测试在司法、安全、商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测谎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测谎测试在判断个体真实意图方面的效果。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3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性别不限,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史。
2. 实验材料:测谎仪、录音笔、测试问卷等。
3. 实验步骤:(1)测试前,对受试者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2)向受试者介绍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受试者了解实验内容。
(3)进行心理生理指标测试,包括心率、呼吸、皮肤电导等。
(4)发放测试问卷,要求受试者回答一系列问题,包括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
(5)收集测试数据,包括心理生理指标和问卷答案。
(6)分析数据,比较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在心理生理指标和问卷答案上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心理生理指标分析(1)心率:在回答真实问题时,受试者心率变化较小;在回答虚假问题时,受试者心率明显上升。
(2)呼吸:在回答真实问题时,受试者呼吸平稳;在回答虚假问题时,受试者呼吸急促。
(3)皮肤电导:在回答真实问题时,受试者皮肤电导变化较小;在回答虚假问题时,受试者皮肤电导明显上升。
2. 问卷答案分析(1)真实问题:受试者在回答真实问题时,答案较为一致,且与实际相符。
(2)虚假问题:受试者在回答虚假问题时,答案较为混乱,且与实际不符。
五、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测谎测试在判断个体真实意图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通过观察心理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个体是否在说谎。
2. 心理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与个体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有关。
测谎题目实例

人心可测——测谎仪侦破案件的就是就是非非周晓华心迹难藏——杀人凶手露原形这就是一桩发生在河南尉氏县的杀人案。
去年腊月26日,镇财政所会计翟鹏飞被人杀死在她的办公室里,由于现场被伪装,被害人的尸体到正月初二才被人发现。
据当地公安现场的勘察判断,作案人很熟悉现场,与被害人应该很熟,作案动机可能就是为钱财。
作案人在击打了被害人的头部后,将尸体搬到办公桌后面的床上,用被子盖好,并将溅了血的椅子用衣服盖上,将地下的血迹擦干净。
而根据法医鉴定,被害人死于当晚12点,由此判断作案的时间在晚上11:30左右。
办案人员经排查定出5名嫌疑人。
其中四人当天晚上在镇政府院内的一栋楼上打麻将,而被害人也曾在旁边观瞧,10点多离开;另外一人为院内派出所的一位民警。
因1号嫌疑人的办公室与死者相邻,好赌,手头较紧,又有作案时间,被列为重点嫌疑对象,并被刑事拘押,其她嫌疑人基本被排除。
由于现场曾被伪装,指纹痕迹都不明显,又缺少证据,导致近两个月过去,审查没有结果,工作陷入僵局。
办案人员的压力很大,她们决定对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
3月12日,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的丁同春教授带着学生来到尉氏县。
经过现场勘察、分析与法医鉴定,丁教授拟定测试题。
1、您叫×××不?2、今年就是××岁不?3、记得去年腊月26晚上,镇财政所会计翟鹏飞被害的事不?4、翟鹏飞被害,您知道因为什么不?5、翟鹏飞被害,就是因为女朋友的事不?……9、作案人就是那天晚上八九点钟干的不?10、作案人就是10点多钟干的不?11、作案人就是11点多钟干的不?12、作案人就是12点多钟干的不?13、作案人就是在后半夜干的不?……17、作案人当时敲门了不?18、作案人当时就是用刀子扎的不?19、作案人当时就是用锤砸的不?……27、作案人用的工具藏起来了不?28、作案人用的工具扔了不?29、作案人现在就是想主动讲清楚不?30、您今天讲的都就是实话不?经过测试,丁教授排除了疑点较大的1号嫌疑人,并认定2号嫌疑人为作案人。
测谎实验报告

gkt原理的模拟犯罪测试范式实验研究摘要犯罪知识测试(gkt,guilty knowledge test)模式是国内外应用于测谎的主要方法之一。
gkt采取的基本范式是再认模式。
罪犯与嫌疑者(无辜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对作案情节及现场进行了有意或无意的识记,而后者对此一无所知。
具体实验时,会询问当事人一些可能与犯罪过程有关的问题,并记录被试的生理反应指标。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 gkt(犯罪知识测试)方法,对模拟说谎情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中血压和呼吸指标可靠性低,脉搏和肌电较为敏感但准确性较差,由于实验过程中问题编制、测量方法等问题,本实验的结果不具有参考性。
关键词gkt;测谎;多道生理仪1 引言说谎,即言语性欺骗,一般认为是个体通过言语表述对自己或别人的信念系统进行欺骗的行为。
有研究者提出,说谎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素: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话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话的人希望听者能够认为它是真的。
说谎者在说谎时,通常表现出一些与说真话时不同的特点,称为说谎线索。
说谎线索既包括生理反应方面的线索,也包括语言和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线索。
测谎,即是利用说谎线索对说话者谎言的测定。
远在现代测谎器发明之前,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的人群中,意欲验明有些人是否正在说谎的方法就已经得到应用。
例如,古代的中国人命令疑犯咀嚼稻米粉,然后再将稻米粉吐出来;若是干燥的米粉则可验明疑犯就是罪犯。
再如,古代英国的疑犯会被给予一片面包和一块奶酪,那些吞咽不下面包和奶酪的人就被认定为有罪。
这两种方法是利用了人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唾液的分泌会减少。
目前,有三种方法来识别说谎者,第一是通过观察说谎者的非言语行为,例如他们的动作,是否有笑容或者视线转移,声音的高低,说话的频率,是否口吃等;第二种方法是分析说话的内容;第三种方法是用多道测谎仪来检查生理反应 (血压、心率、手掌出汗等)。
很多情况下,测谎利用的是生理线索。
人们说谎时,出于害怕谎言被揭露的复杂心理(紧张、恐惧、慌乱等),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零口供案件测谎是怎么开展的

零口供案件测谎是怎么开展的作者:节选自《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张坤著,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来源:刑事实务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犯罪知情测试:零口供案件通常,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办案人员往往会对其进行多次讯问。
由于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即使是真正的作案人时而作出有罪供述,时而作出无罪辩解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案件承办人经验丰富,也往往能够从嫌疑人口供的反复和变化过程中发现破绽,并结合其他在案证据,综合判断嫌疑人是否在说谎。
但如果嫌疑人到案后,始终都是无罪辩解,而没有一次有罪供述,案件承办人的心里也可能会有些打鼓。
尤其是在其他证据质量相对不好,嫌疑人又不存在任何前科的情况下,这鼓可能会敲得更响。
在这种情况下,案子就可能会被委托给测谎师。
一起盗窃案,案件承办人委托测谎师,通过测谎来帮助判断,嫌疑人是否为真正的作案人。
案发现场是一片工地的简易房,报案人是一名在工地食堂做饭的中年妇女。
案发这天早晨,她起床后像往常一样去院内的公共洗手池洗漱。
睡眼惺忪间,她忘记了锁屋子的门。
十分钟后,她洗漱完毕回到屋子,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放在沙发上的背包被人打开了。
她赶忙跑过去仔细查看,自己放在背包里的红色钱包不翼而飞了。
换句话说,在她出门洗漱的这十分钟的时间里,有人偷偷地溜进了她的屋子,偷走了她的钱包。
侦查人员经过现场勘查,从她的皮包上提取到了脱落细胞。
经过比对,侦查人员又取得了重大发现。
原来,该脱落细胞经比对,为同工地的另一名水电工人所有。
而这名水电工人宿舍的位置,恰巧就在被害人居住宿舍的楼上。
侦查人员接着查阅了案发当天工地的上工考勤表,发现恰恰在案发当天的上午,这名水电工人因为肚子疼,请了假去医院看病。
这不禁让人怀疑,会不会看病是假,销赃是真?于是,这名水电工人被侦查人员锁定为嫌疑人。
但嫌疑人到案后,却迷茫地看着办案人员,坚称他们抓错了人。
即便是真正的作案人,被抓获后出现这种辩解也并不罕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谎技术实例介绍
关于测谎,Psytopic推荐过《识别谎言,只有短短的1/5 秒》,认为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变化会泄漏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另外一篇《让你意想不到的测谎法》是介绍历史上有趣的测谎法。
本篇文章是具体案例,介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从怀疑到侦破的整个过程。
测谎成败的关键在于,通过特定设计的问题,触动被测试者的“特殊记忆”使其做出独特的反应。
以下是丁教授对阳泉系列杀人案的侦
破过程。
今年4月,震惊全国的阳泉系列杀人案告破,14年累计残害妇女12名的犯罪嫌疑人杨树明最终在“测谎仪”面前露出破绽,而此前这件被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重点大案一直因为缺少直接证据而没有多少进展。
神秘的“测谎仪”如何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日前记者采访了在本案中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测谎”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专家丁同春教授。
“测谎仪”背后的测谎人
提起“测谎”,丁同春先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在电视台做节目,一个女孩子不信测谎专家真这么厉害,便出了一个题目考丁教授,说有三个男孩正在追求她,让测测她心里最中意哪一个。
丁同春当场问了女孩七八个问题,然后得出的结论使那个女孩大为惊讶,丁教授测出来的正是女孩要选择的。
“测谎就是测事情在大脑中的反应。
”丁同春解释说,要根据具体情况出题,再根据被测试者回答问题的反应做出判断。
但是对于案件侦破这样的复杂情况,就要借助仪器测量被测试者生理指标的轻微变化。
“测谎”的正式名称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测谎仪”实际上就是一些测量人体脉搏、呼吸、皮肤电阻等生理指标的简单仪器。
测谎的原理是使用有针对性的问卷向被测试者提问,在被测试者回答时用仪器记录其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扫描绘制成曲线图。
如果被测试者说谎,会心虚或紧张恐惧,引起生理指标的扫描曲线出现异常,由此判断被试者可能说了谎。
丁同春解释说,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并非绝对一致,而且生理变化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如何在特定条件下设计问题,触动被测试者的“特殊记忆”使其做出独特反应,是测试成败的关键。
与其说是测谎仪在搜索犯罪分子,不如说是心理测试专家在与犯罪分子展开心理战。
从细节中找出破绽
这是Psytopic的指纹密码:aHR0cDovL3d3dy5wc3l0b3BpYy5jb20v,您可以凭这个指纹在google搜索到我们的网站。
在阳泉系列杀人案中,凶手详细研究过警方的侦破技术,不在现场遗留任何痕迹,而且受害人之间几乎无关联性,找不到杀人者的动机,致使虽然14年
间连续发案12起,但案件侦破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专案组最终锁定了19名犯罪嫌疑人,于今年3月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求助。
勘察现场、了解和分析案情是设计测试题的前提。
丁同春说,提问的直接目的是唤起犯罪嫌疑人对作案过程的特殊记忆,问题越独特、越细致,就越能够激起作案人的反应。
提问涉及的细节最好是只有犯罪嫌疑人自己知道的,尽可能把无关人员排除。
面对历时14年作案10多起的系列杀人案,该从哪里下手呢?丁同春通过现场勘察询问,又花了两天时间翻阅全部案卷,从其中一起案件找出一个极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其中一起碎尸案案发几天后,一个老太太在路上捡到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双女鞋、一串钥匙和一条毛巾等,经确认正是受害人的物品。
这个情节除发现者及受害人家属外,只有警方和凶手知道。
测试题目便主要围绕这个情节展开。
“是凶手太猖狂最终露出了破绽。
”丁同春说,这个袋子很明显是凶手向警方挑衅故意丢在路边的。
为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测试,丁同春共出了76道题,其中就有“那塑料袋里装的是钥匙吗”等问题。
“一些中性问题也要问,可以把无辜的排除,而凶手回答虽然说不是,但会越听越紧张。
”丁同春说。
经过两轮测试,通过对图谱的分析,丁同春发现虽然杨树明的部分反应不很明显,但在藏尸、碎尸、塑料袋内的物品等几个重要测试点上,他都有对应反应,极有可能是系列杀人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当杨树明再次接受测试时,可看出他在关于塑料袋内物品等重要测试点上有更明显的反应。
丁同春和专案组分析所有测试者图谱,初步排除了其他18人。
科学的态度最重要
丁同春介绍说,测谎也不是万能的,它受到外部环境和被测试者自身素质的影响,也有失效的时候。
目前只能作为办案中的辅助手段,为锁定犯罪嫌疑人提供参考。
根据丁同春的经验,文化素质越高的人犯罪心理测试效果越好。
因为这些人是非明确,对道德意识、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比较熟悉,设计一些是非问题就能够激起他们的心理反应异常。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过错不以为然,那么即便说谎也很坦然,对一般问题的测试反应就不明显。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作为刑事科学技术的一种,目前我国有几百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从事这一行业不仅需要犯罪心理学理论,更需要现场勘察经验、法律法医知识等与案件侦破有关的各种素质。
作为业内有经验和声望的专家,丁同春认为从事这个工作就像“走钢丝”,因为既然找到测试专家了就证明这个案子很难破,责任和压力很大。
“我们必须有好的心态,不唯上,不唯人,只唯实”。
丁同春说,“公平科学的态度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