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仪原理
测谎仪的原理探究及试制

测谎仪的原理探究及试制测谎仪可以灵敏测量人体多项生理参数的变化,从而判断受测者是否说谎。
本文设计了简单的电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测量人体皮肤电阻的微小变化,并通过单片机的AD转换实时采集数据。
使用放大器,通过三点测量的方式,采集到清晰的人体心电图波形。
使用简单的电子元件,测量的皮肤电阻及心电图波形都有较高的精度。
标签:测谎仪;皮肤电阻;心电图;放大器1 测试仪简介测谎仪,是一种检测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经常在犯罪侦查中被用来协助侦讯,以判断其是否涉及案件。
其实准确的说,测谎并不是检测“谎言”本身,而是检测受测者的各项生理参数变化。
相关研究证明,人在说谎时生理上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变化不易被肉眼察觉,如呼吸速率和血容量异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出汗等等。
第一代测谎仪单纯记录脉搏和血压变化,其准确度较低;而第二代测谎仪则发展为同时检测脉搏、血压、呼吸、皮肤电阻及肌肉活动的测试仪,准确度大大提高。
在各项测量参数中,皮肤电阻和心率较为敏感,因此本实验尝试对人体皮肤电阻和心率进行测量。
2 测试仪改进方法关于电阻测量,首先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档直接进行测量。
使用普通万用表,将两表笔相隔1cm距离贴到手指皮肤上,读数300MΩ左右。
但万用表反应迟缓,而且读数随表笔与皮肤之间的压力变化而变化,误差较大,并不能准确测量人体的皮肤电阻,更無法作为判断受测者是否说谎的依据。
改进实验方法,将相距1cm的两根金属导线固定在平板上,制成简易的触摸板。
在两导线之间施加电压,当手指按压触摸板时,将皮肤电阻转化为导线之间的电压进行测量。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使用5V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将一个5.1kΩ电阻和自制的触摸板连到电源上,利用Arduino Uno单片机的AD转换功能读取触摸板两端的电压值。
当用手指按压触摸板时,通过计算机的串口通信,测量到如下数据(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到,采集到的数据保持稳定,说明本实验电路能够稳定测量皮肤的电阻。
心理测谎仪的基本原理

心理测谎仪的基本原理心理测谎仪,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检测人类是否说谎的仪器。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被试者在回答问题时的生理反应,来判断其是否在说谎。
这种仪器通常被用于法庭审问、调查取证或心理测试等领域,以帮助揭示被试者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心理测谎仪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生理反应测量心理测谎仪通过测量被试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频率、皮肤电导等,来捕捉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生理反应。
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被试者的紧张度、焦虑程度以及情绪波动,从而帮助判断其是否在说谎。
2.问题设计心理测谎仪通常会在被试者面前提出一系列问题,其中既包括一些无关紧要的控制问题,也包括一些相关问题。
通过比较被试者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生理反应,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是否在说谎。
控制问题用于建立被试者的生理基准,相关问题则用于检测其是否在隐瞒真相。
3.数据分析心理测谎仪采集到的生理数据需要经过专业的分析和解读。
专业人员会根据被试者的生理反应曲线、峰值和持续时间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在说谎。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被试者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征,以避免误判。
4.心理压力心理测谎仪在工作过程中,会给被试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被试者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从而影响其生理反应。
因此,在使用心理测谎仪时,需要注意调节被试者的情绪状态,以减少心理压力对结果的干扰。
总的来说,心理测谎仪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被试者在回答问题时的生理反应,来判断其是否在说谎。
虽然这种仪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揭示被试者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在使用心理测谎仪时,需要谨慎分析数据,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谎仪的原理

测谎仪的原理
测谎仪的原理是基于心理生理反应的测量。
它通过记录人体的生理指标,如呼吸、心跳、血压和皮肤电阻等,来评估被测者是否在回答问题时产生了身体上的应激反应。
测谎仪通常由多个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被安置在被测者的身体上。
其中最常用的传感器是皮肤电导传感器,它可以测量皮肤表面的电阻变化。
当人们感到紧张或不真实时,他们的汗腺活动会增加,导致皮肤电导率上升。
在测谎过程中,测谎者会提问一系列问题,包括控制问题和相关问题。
控制问题是已知答案的问题,而相关问题是与被测者所涉及的事情有关的问题。
当被测者回答问题时,测谎仪会实时监测其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分析人员会对这些信号进行解读。
一般来说,当被测者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如果测谎仪记录到的生理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如皮肤电导率上升,那么可以暗示其可能在撒谎或感到紧张。
相反,如果在回答控制问题时,生理指标没有明显变化,那么被测者可能是在如实回答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测谎仪并不能100%确定一个人是否在
撒谎。
因为心理生理反应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如焦虑、紧张或生理上的不适。
因此,测谎仪的结果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读,结合其他证据和调查结果综合评估。
此外,测谎仪结果的可靠性也受到操作技术和被测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测谎仪真的有用吗?

测谎仪真的有用吗?从人类开始进化的那一刻起,纯真和谎言就时刻伴随着我们。
没有人敢承认一辈子自己从没有说过谎。
然而人类的聪明才智并不是只会说谎而已,还有鉴别谎言的能力。
就像人类老早就会说谎话一样,测谎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据考证,人类社会使用测谎手段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
由于世界各地文明发展进程不同,测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嚼米法:这也是印度人的发明。
让嫌疑人各自放一把炒米在嘴里,嚼两下吐出来,说谎者由于唾液分泌少,吐出的米明显比诚实者干。
这种方法给测谎加入了生理反应的内容。
尽管上述测谎方式有的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现代人的眼里总的来说都很荒唐。
现代意义的测谎是依赖机器,也就是所谓的“测谎仪”。
23人在说谎时生理一些变化的确发生着一些变化,有一些是肉眼可见的,比如出现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一系列不自然的人体动作;当然还有一些生理变化是不易察觉的,这些生理参量由于受神经系统支配,所以一般不受人的意识控制,在外界刺激下会出现一系列条件反射现象,当代测谎仪比较标准的叫法是“多功能生理扫描记录仪”,主要测定人体生理变化的4个方面: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
但别以为以上测谎仪便知是否说谎,实际上测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现代测谎仪由传感器、主机和微机组成。
传感器与人的体表连接,采集人体生理参量的变化信息;主机是电子部件,将传感器所采集的模拟信号经过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微机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分析,得出测谎结果。
确切一点说,测谎技术是一种心理测试技术。
所谓的心理测试技术,是以生物电子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手段完成的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过程。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在经历了某个特殊事件后,都会毫无例外地在心理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这种细微的反应被测试仪器记录下来后,便汇集形成或者知情、或者参与的结论。
由于测谎技术的不断进步,测谎仪在许多疑案、难案、重案中起到了突破性作用,世界上最早利用仪器进行案件测谎的人是意大利犯罪学家朗布罗梭。
测谎仪的原理

测谎仪的原理
测谎仪,又称为多功能心理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被试者是否说谎的设备。
它通过监测被试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频率、皮肤电活动等,来判断被试者是否在说谎。
测谎仪的原理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测谎仪的原理。
首先,测谎仪的原理基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说谎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比如焦虑、紧张等。
这些心理状态会导致生理指标的变化,比如心率加快、呼吸加快、皮肤电活动增强等。
因此,测谎仪通过监测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判断被试者是否在说谎。
其次,测谎仪的原理还涉及到生理学的知识。
人的生理指标是由自主神经系统
控制的,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呼吸加快、皮肤电活动增强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而测谎仪正是通过监测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判断被试者是否在说谎。
此外,测谎仪的原理还涉及到工程学的技术。
测谎仪采用了先进的生物传感技
术和信号处理技术,能够精准地监测被试者的生理指标,并对监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识别。
通过对被试者的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测谎仪能够准确地判断被试者是否在说谎。
综上所述,测谎仪的原理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它通过
监测被试者的生理指标来判断被试者是否在说谎,是一种高科技的心理测量设备。
测谎仪的原理不仅在科学研究和司法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在商业领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测谎仪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于测谎仪

测谎仪怎样“测谎” 测谎仪是“万能”的吗不说谎的人觉得它很神秘,说谎的人觉得它很可怕,这就是神奇的测谎仪。
面对不断攀升的犯罪,善良的人们总是期望借助科学的灵丹妙药,将所有犯罪分子手到擒来。
测谎技术的推广者们正在说服人们相信,测谎仪就是这种灵丹妙药。
那么,测谎仪在未来中国的大行其道,会不会真的有助于司法公正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测谎仪,把测谎世界探个究竟。
文/奇云(安徽省淮南职业医学专科学校副教授,淮南市232001)一.“电子包公”坐堂断案测谎,是对谎言的鉴别活动。
“测谎”一词,是由“测谎仪”(Lie Detector)而来;“测谎仪”的原文是Polygraph,直译为“多项记录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可以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以了解受询问的嫌疑人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涉及刑案。
由于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此时大都会否认涉案而说谎,故俗称为“测谎”。
准确地讲,“测谎”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
所以“测谎”应科学而准确地叫做“多参量心理测试”,“测谎仪”应叫做“多参量心理测试仪”。
2001年1月4日,公安部科技鉴定委员会对国产PG-7型多参量心理测试仪(即俗称的测谎仪)进行鉴定。
评审委员会的鉴定认为:公安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承担的“测谎仪课题组”,历经10年研制的PG型多参量心理测试仪,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具有创新性,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测谎仪终于有了“中国造”!从产品的大量试用效果来看,PG型心理测试仪的运用,在刑事案件侦查、审讯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个尝试利用科学仪器“测谎”的人,叫西萨重·隆布索(Ceu are Lombroso)。
1895年,他研制出一种“水力脉搏记录仪”,通过记录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判断嫌疑人是否与此案有关,而且成功侦破了几起案件。
1945年,约翰·里德(John Reid)总结了前人的工作,设计出能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变化以及肌肉活动的多参量心理测试仪,这种测谎仪器称为“里德多谱描记仪”,也就是第二代测谎仪,成为现代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的基础。
测谎仪原理

测谎仪原理&效果说谎的人什么样?童话故事中的匹诺曹,一说谎鼻子就要长一寸。
童话毕竟是童话,没有人当真。
现代科学证实,人在说谎时生理上的确发生着一些变化,有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到,如出现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一系列不自然的人体动作。
还有一些生理变化是不易察觉的,如:呼吸速率和血容量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输出量增加及成分变化,导致面部、颈部皮肤明显苍白或发红;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出汗,双眼之间或上嘴唇首先出汗,手指和手掌出汗尤其明显;眼睛瞳孔放大;胃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嘴、舌、唇干燥;肌肉紧张、颤抖,导致说话结巴。
这些生理参量由于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所以一般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而是自主的运动,在外界刺激下会出现一系列条件反射现象。
这一切都逃不过测谎仪的“眼睛”.据测谎专家介绍:测谎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测定一个人的生理变化,即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简称“皮电”)。
其中,皮电最敏感,是测谎的主要根据,通常情况下就是它“出卖”了你心里的秘密。
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城市把测谎仪引入到公安、司法界。
皮肤电阻,是反映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变化的最有效、最敏感的生理参数,它通过测量人手心发汗的程度了解人心理紧张状态的变化。
反应幅度大,灵敏度高,不易受大脑皮层意识的直接抑制,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并得到普遍承认的心理测试指标。
呼吸波,是反映人心理变化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人紧张时,呼吸会下意识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深呼吸、屏气、呼吸节律加快或变慢等。
当大脑皮层兴奋性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呼吸波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自己意识不到的。
脉搏波(血压),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广泛地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下丘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合部位,是对机体各内脏机能进行整合的较高级部位,在发怒、恐惧等情绪反应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心理紧张状态和情绪的变化,会相应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改变。
事实上,人在心理紧张时,心脏脉搏输出量增加,心律加快,使脉搏波的收缩压上升。
测谎仪工作原理

测谎仪工作原理
测谎仪是一种用于检测人的生理指标变化,以确定是否说谎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主要观测:
1. 呼吸变化:测谎仪通过检测被测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判断是否激动或紧张。
当一个人在回答某个问题时,如果存在紧张情绪,通常会导致呼吸加快和变浅。
2. 心率变化:被测者紧张或兴奋时,心率通常会加快。
通过测量心率的变化,测谎仪可以检测到受测者在回答问题时的心理压力。
3. 皮肤电活动:被测者在紧张或兴奋时,通常会导致多汗,皮肤更容易导电。
测谎仪通过测量皮肤电活动(即皮肤阻抗)的变化,以判断被测者是否有情绪反应。
4. 血压变化:紧张或兴奋状态下,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测谎仪可以通过测量被测者的血压变化来推断其是否存在紧张情绪。
综合以上观测指标的变化,测谎仪可以给出一个综合的测量结果,用于判断被测者是否在回答问题时存在激动、紧张或兴奋等情绪,从而推断其是否说谎。
需要注意的是,测谎仪的结果并不能100%确定一个人是否说谎,因为它只能对一些情绪反
应进行测量,无法直接检测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因此,测谎仪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与其他证据和详细的调查相结合,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谎仪原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测谎仪原理&效果说谎的人什么样?童话故事中的匹诺曹,一说谎鼻子就要长一寸。
童话毕竟是童话,没有人当真。
现代科学证实,人在说谎时生理上的确发生着一些变化,有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到,如出现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一系列不自然的人体动作。
还有一些生理变化是不易察觉的,如:呼吸速率和血容量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输出量增加及成分变化,导致面部、颈部皮肤明显苍白或发红;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出汗,双眼之间或上嘴唇首先出汗,手指和手掌出汗尤其明显;眼睛瞳孔放大;胃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嘴、舌、唇干燥;肌肉紧张、颤抖,导致说话结巴。
这些生理参量由于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所以一般不受人的控制,而是自主的运动,在外界刺激下会出现一系列现象。
这一切都逃不过测谎仪的“眼睛”.据测谎专家介绍:测谎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测定一个人的生理变化,即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简称“皮电”)。
其中,皮电最敏感,是测谎的主要根据,通常情况下就是它“出卖”了你心里的秘密。
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城市把测谎仪引入到公安、司法界。
皮肤电阻,是反映人交感神经兴奋性变化的最有效、最敏感的生理参数,它通过测量人手心发汗的程度了解人心理紧张状态的变化。
反应幅度大,灵敏度高,不易受大脑皮层意识的直接抑制,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并得到普遍承认的心理测试指标。
呼吸波,是反映人心理变化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人紧张时,呼吸会下意识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深呼吸、屏气、呼吸节律加快或变慢等。
当大脑皮层兴奋性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呼吸波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自己意识不到的。
脉搏波(血压),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广泛地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下丘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整合部位,是对机体各内脏机能进行整合的较高级部位,在发怒、恐惧等情绪反应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心理紧张状态和情绪的变化,会相应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改变。
事实上,人在心理紧张时,心脏脉搏输出量增加,心律加快,使脉搏波的收缩压上升。
另外,人的紧张心理对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带来影响,使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脉搏波的舒张压上升。
这些在图谱上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现代测谎仪由、主机和微机组成。
传感器与人的体表连接,采集人体生理参量的变化信息;主机是电子部件,将传感器所采集的经过处理转换成;微机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分析,得出测谎结果。
以市场售价为35000元的乳白色PG-7型多参量心理测试仪为例,它只有一本32开的书本大小,由传感器、主机和微机3部分组成。
传感器有3个触角:戴在人手指上的皮肤电传感器,这是一种不锈钢电极,用来测量皮肤电阻的变化;呼吸传感器是拉伸传感器,系在人的胸部,测量人呼吸的变化;脉搏和血压传感器是一种压敏传感器或,戴在人腕部或臂部,测量人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主机的作用是将传感器所采集的模拟信号经过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存储、
分析。
确切一点说,测谎技术是一种心理测试技术。
所谓的心理测试技术,是以和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手段完成的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过程。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在经历了某个特殊事件后,都会毫无例外地在心理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作案人在作案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心里会反复重现作案时的各种情景,琢磨自己可能留下的痕迹,甚至想不琢磨都无法克制。
每当被别人提及发案现场的一些细节时,作案人的这种烙印就会因受到震撼而通过呼吸、脉搏和皮肤等各种生物反应暴露出来。
这种细微的反应被测试仪器记录下来后,便汇集形成或者知情、或者参与的结论。
正基于这种原理,心理测试技术在测试嫌疑人时既允许回答“是”或“不是”,也允许受测人以沉默作为回答。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专家艾尔德特·威瑞最近提出,应该在测谎质问中加入更为复杂的环节,比如让被测者倒叙一个事件等。
而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制造测谎仪的企业的出现使得公民权的维护者们十分不快,他们担心那些官方机构也成为这些公司的客户,从而利用这些仪器对公民进行测谎,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们不妨来见识一下这些新型测谎手段,看看谎言能否骗过它们。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寻找进行特定心理活动时不同脑区含氧血红蛋白的变化。
这种技术测出的结果是人自己无法控制的,因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学专家丹尼尔·兰格本认为,它是直接观察大脑灰质在编造谎言、掩盖真相时活跃程度增加的最好方法。
为此,他设计了
一个利用磁共振测谎的试验,希望通过比较说谎者和未说谎者在受质问时的检测数据来测谎。
微表情测谎
要使一个谎言听起来真实可信,说谎人就必须把它牢记在脑海中并且以适当的表情来支撑这个谎言。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从这一点入手印证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
20世纪60年代,他几乎走遍了半个地球采集到人们表达不同情绪时的不同表情的照片,并把这些照片出示给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他们指出照片中人的表情所传递的情绪。
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是好莱坞的电影明星还是南非卡拉哈里沙漠的布希曼人,人面部表情是全世界共通的。
此后他又发现人在说谎时试图掩饰的情绪会在1/15秒的一瞬间在面孔上表现出来,由此他汇总了一份“微表情大全”,即“脸部动作编码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只需找出与被测人面目表情相对应的情绪,就可以测出其是否在撒谎。
语言分析测谎
谎言是需要说出来的,所以有关公司研发出许多语言分析系统来“捕捉”这些谎言中的蛛丝马迹。
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法律领域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测谎系统,它包含19种识别标准,目的是辨别出谎言传递的真正信息。
在这些标准中涉及描述的细节以及语言结构等,以及在叙述过程中的语言断断续续情况。
萨拉曼卡大学专家豪梅·马西普指出,这个系统的原理是,当人在叙述某个编造的事件时,要比叙述某个事实花费更多的精力,这并且会体现在他的叙述中。
这个系统的准确率在72%左右。
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测谎的技巧还可以延伸到观察被测人在回忆某个事件时的表情,比如对事件叙述的逼真程度,或者在叙述中是否包含真实事件中常有的气味、声音等感受方面的细节。
这种技巧的准确率70%左右。
自动化测谎
在目前的自动化测谎领域里,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朱迪·伯贡在以往检测考试作弊的程序基础上,研发出一个名为“警察99”的计算机测谎仪程序。
他未来的计划是开发一个计算机视频分析程序以观察被测人在叙述事件时的表情和手势。
此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布里顿·钱斯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远程测谎设备,可以用于机场等场所。
在林林总总的测谎仪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可以让人百分之百地信服和采纳,因为测谎仪是人造出来的,疏漏在所难免,而且人类的大脑活动、丰富的表情正是人类得天独厚的东西,区分得再细也难以概括。
不过,今后也许会出现一种比较高效的测谎仪,它的失误可能会少一些。
测谎效果:
耶鲁大学乔恩·R·华尔兹教授在《刑事证据大全》一书中指出:统计数字表明:的准确率一般在90%左右。
如果对包括10名说谎者在内的1000人进行测试,那么,试验结果将正确地发现9名说谎者;但对990名说真话的被测试人来说,99名将被错误地认定为说谎者。
即使是99%的准确率(实际上不可能达到),仍将有10名说真话的人被错误地诊断为说谎人。
可见,由于测谎技术本身的不完善和测谎结论
的非精确性,将它纳入刑事诉讼证据体系的时机还未成熟。
即使在测谎技术已相当发达、合格测验人员技术偏差小于1%(不包括由于被测试人生理、心理缺陷造成无法诊断的5%的案件)的美国,测谎结论也必须在庭审中进行质证或由举证者提供旁证,否则法官不予采信。
由于人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其心理活动和说话的真伪与科学数据的图谱不可能完全一致。
其次,对有精神病患者、先天性心脏病、窦性心律不齐的人或接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测谎仪也可能出现偏差、误断。
而且,从司法实践看,对测谎仪的测试结果是否具有证据力,看法并不一致。
在美国,有判例指出,尽管是在特定的法庭由当事人约定,测谎仪的测试结果也不能被作为证据使用。
由此可见,即使在最先使用测谎仪的美国,也并非一概认定测验结果的证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