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doc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对策思考.doc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对策思考.doc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日益复杂,此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称世界安全状况正“从单一议
程转向多重复杂议程”,传统安全面临着新型安全威胁。
这两大支柱之上,集成性安全威
胁更是在不断渗透,成为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这种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国必须深刻思考,如何从本土利己的角度找到真正
的国际安全解决之道。
在这其中,中国应该重视安全对话,注重“双轨并行”,坚持主动
集体管治,努力积极推进国际安全体系改革,以解决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
第一,加强安全对话。
中国需要积极增进同各国的交流与沟通,利用多边安全对话机制,敞开门户,创造良好的安全合作环境;建立对话框架,公开交流,消除误解,维护世
界的和平与稳定;增进信任,构建双赢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二,坚持主动集体管治。
中国应该加强与国际社会协商合作,加强金砖等重要国际
安全机制,活跃在联合国安全部委会,加强对全球安全问题的政治处理机制,多边协作,“双轨并行”,促进安全合作,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共奉安全共识,增进国际人之间
的相互信任。
最后,切实推进国际安全体系改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应当提出、推进国际安
全体系改革,改善传统安全体系,满足非传统安全对抗的需求;把握维护安全的核心要素,注重发展,把握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和谐统一,用综合防御精准解决系统性安全问题,实
现共同发展。
总之,中国必须加强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认识,加强安全对话,坚持主动集体管治,
并推进国际安全体系改革,努力开创安全稳定的新局面,为维护全球范围的国际安全和稳
定贡献努力。
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五篇)

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五篇)国家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篇1沧海桑田,历史不停地荡涤着世界,人们忘却了黄土高原上的郁郁苍苍的树木,忘却了戈壁滩上曾经的绿草如茵,忘却了楼兰不再的风情,但有些东西却比钢铁还坚固地镌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渗透在我们的血液中,使我们无法忘却——战场上英勇的战士们。
屡屡不断的战争,带给无数人们深重的灾难,又有多少无辜的生命葬送在其中,更有多少英勇奋进的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富强而牺牲在战场上。
今日,我们生活在这样美丽和谐的世界上,是否会时常记起那历历在目的往事?是的,这让我又想起了那难以忘却的魔鬼般的军训……经过充分的准备,我们落脚于东方绿舟,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我们抛开了平时繁复的学习,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素质拓展训练。
从换上迷彩服的那一刻起,我们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那是体力上的挑战,更是意志上的考验。
头天下午,我们便开始进行卧倒训练。
看着教官那标准的动作,让我感到恐惧,一个字就是“难”。
我们在熊熊的烈日下,听着教官的口令,一步步地做着动作,只听一声令下,我们便和这片绿地来了一个“亲切的拥抱!”“二”,又一声令下。
“啊!”手划破了,好痛啊!我看到了所有的同学都很苦很累,可是我没有听到任何的抱怨声,每个同学的膝盖都被蹭得又红又肿,可是没有听到任何的埋怨声。
当我们端正地坐在台下观看演出时,教官还不忘训练我们的军姿。
什么“背要挺直,两手要平放在膝盖上,两腿要平时前方……”,似乎至今还在我耳边萦绕。
当我们看动那些为纪念长征70周年的老艺术家们在台上出色的表演时,当我们在东方绿舟听他们讲红军战士不畏艰难过草地的时候,我深刻体会了长征精神的可贵。
“星影摧残苍穹莲,东方航守护前河,伫风红旗未改颜。
”这一切展现出的正是那些革命烈士的不屈精神。
在这片绿洲里,我亲身体验到了作为一个战士的英勇、体验到了严格的纪律。
之所以我们能身处这样的一个和平时代,正是得益于战士用他强健的体魄在保卫着我们的国家安全。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5篇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5篇范文)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
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
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
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
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论文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论文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挑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应对。
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工业产业逐渐淘汰,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这些新兴产业如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等,具有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严格的特点。
同时,农村产业结构也在加快调整,农村转型发展中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问题,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其次,在安全生产监管的方面也面临着新的压力。
一方面,安全生产涉及到众多部门和行业,需要形成多部门合作共治的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一些落后地区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还不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隐患。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需要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量和能力,深化监管手段和措施,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
第三,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中,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认识不到位,安全生产纪律执行不严,安全隐患问题暴露严重。
因此,我们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单位和个人的安全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同时,要完善安全生产的奖惩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积极的激励和严厉的惩处,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第四,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亟待提高。
事故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提高各级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
另一方面,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专业性和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我们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监管力量加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以及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提高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论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范文(通用3篇)

论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论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中国学界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近年来,学术界加强了对该问题的研究并取得明显进展,现将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对于如何解释和界定意识形态安全,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认识。
代表性的见解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一种状态或能力。
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有学者更具体地指出,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受来自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威胁、侵蚀以至同化,并能保持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
我们强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并不是要求全体民众在政治认识上高度一致,在行为方式上整齐划一,而是要求思想上、政治上、价值观念上的个性和分歧从属于共同的社会信仰、政治理想和主导价值。
也有学者指出,所谓安全的意识形态,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指的是一个群体或集团所接受的思想体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给行为者带来稳妥的物质生活水平、稳定的人身安全以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睦相处及互通有无。
第二,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有层次性。
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面也是核心的层面,即意识形态与社会客观规律的契合程度。
第二个层面,意识形态对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良性互动需求的满足程度。
第三个层面,意识形态与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协调程度。
第四个层面,意识形态与精神世界其他领域的兼容程度。
这四个层面通常是相互关联的。
大致可以认为,前两个层面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多是由于意识形态内生的原因导致的,是因为意识形态本身存在根本性问题,而后两个层面则可能是外生的或先在的原因导致的,如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制度所带来的压力等。
我国的安全形势

我国的安全形势
我国的安全形势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
文化等多个方面。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首先,我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安全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社
会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各种安全威胁也日益突出。
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地区冲突等问题给我国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贸易、投资、人员往来等活动也为我国的安全带来了新的考验。
其次,我国面临着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
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增多。
同时,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也给我国的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加强安全防范和应
对能力。
首先,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事实力,确保国家安全。
其次,加强社会稳定和治安维护,加强对各种安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安全法律体系,提高法治意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总之,我国的安全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
措施,全面加强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共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王晓琴论文——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

我国周边安全王晓琴一、摘要:1、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2、我国未来周边形势不容乐观(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二、关键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挑战对策三、正文: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
总结以下四种现状:现状一,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
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
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现状二,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
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总体形势2000字

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总体形势2000字引言1.1 概述国家安全是每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基本利益之一,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随着世界形势变化和国际格局调整,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
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总体形势,对于制定有效的战略布局、加强各项工作、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将对当前的国家安全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回顾历史背景以及面临的当前挑战,并进行全面评估安全威胁。
其次,在第三部分中将探讨国家安全保障机制,涵盖政府层面措施与政策、军事力量及防卫系统建设、经济安全保障举措等方面。
接着,在第四部分中将讨论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政府应对社会问题的措施与政策以及公众参与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同时提出对提高国家安全意识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国家安全形势、探讨国家安全保障机制以及研究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关系,增强读者对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认识,理解相关政策和举措的重要性,并为提高国家安全意识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和论证,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
2. 国家安全形势分析2.1 历史背景:在国家安全形势分析中,了解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过去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国家安全形势。
我国自建国以来,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形成了独特的国家安全环境。
例如,在20世纪初期,我国面临着外部侵略和内部动荡的威胁,这促使我们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2.2 当前挑战:当前,我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威胁,对于国家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是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崛起,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关于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指出,正确判断形势,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16关于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希望大家喜欢!2016关于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篇一《中国海洋安全形势的分析》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革,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的构建与发展既是机遇同时又是异常严峻的挑战。
因此,分析当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把握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构建,海上力量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周边海洋形势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①在此背景下,亚太各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其海洋战略,同时,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对亚太地区强势回归并高调介入中国周边海洋争端问题,而与中国存在海权争端的主要国家也借此机会不断升温争端问题,使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中国周边海洋形势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异常严峻的挑战。
一、亚太主要大国海洋战略的调整(一)美国海洋战略的调整冷战结束后,作为蓝色海洋上的一枝独秀,美国为了保住其海上霸主地位,愈加重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积极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不断强化其全球海洋强国地位。
2000年7月,美国政府出台了《2000年海洋法案》,为制定美国在新世纪的海洋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4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措施。
《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的制定,为21世纪美国海洋战略奠定了基础。
2009年6月12日,上任不到半年的奥巴马总统发表总统公告称:本届政府将继往开来,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制定国家海洋政策。
②9 11 事件后,随着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不断提升。
海岸警卫队很快就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
2002年颁布《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岸警卫队现代化水平,维护美国的海洋秩序和海上安全。
2005年9月美国发布《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白皮书,第一次在国家安全层面提出海上安全战略,全面阐述美国面临的海上安全威胁、美国海上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战略行动。
2007年10月,美国发布《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新海上安全战略,突出强调了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海上安全秩序,维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利益。
(二)俄罗斯海洋战略的调整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建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明确指出,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
为了改变由于苏联解体而导致海上实力下滑的现实,实施了一系列重振的措施。
2000年3月,普京以总统命令的形式颁布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基本政策》。
同年4月,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正式承认并使用了海军战略这一概念,提出了海军要面向世界大洋的战略构想。
随后,《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规划》、《俄联邦海洋学说》等文件也纷纷出台。
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国家海洋政策实质、原则、内容及其实施手段,确立了普京时代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总体思路。
2007年夏天,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又重新恢复值勤战机起降任务,表明俄罗斯重新树立海军实力的征程已经开始。
普京从远东地区战略利益出发,俄罗斯将太平洋舰队作为重点发展的舰队并为俄罗斯武装部队提供现代化武器系统,计划到2020年将现代化武器系统所占的份额提升至70%。
目前,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占俄海军兵力的27%。
通过东进战略积极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并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海上战略核力量,从而维护附近海域以及海上通道的安全。
(三)日本海洋战略的调整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更加重视海洋问题,并将海洋问题提升为国家战略。
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国家海洋政策的基本框架。
2004年,日本发布了第一部海洋白皮书,提出要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
2005年,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向政府提交了《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树立海洋立国思想;制定日本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强化和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与协调机制;加强对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海洋国土的管理;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事务;加强海洋教育和海洋意识宣传。
③这份文件的发布标志了日本海洋战略已经成型。
2007年,日本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建筑物安全地带设置法》,其中要求政府,全面保护我国正当拥有的领土,同时为保护作为海洋国家日本的利益而构建海洋新秩序,为此必须全力推进外交以及各种政策。
④这两个法案的出台,基本完成了日本海洋立国的法律化,为日本加强对海洋利益全面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
在海上安全方面,日本借美国不断推进重返亚太战略之机,不断强化日美同盟,进一步扩大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
201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未来五年海洋基本战略计划大纲,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的力量,确保其海洋安全。
(四)印度海洋战略的调整作为主要的印度洋国家,地处南亚的印度一直有着浓重的大国情结。
21世纪初以来,印度根据地区安全形势和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海洋作为实现强国战略的突破口,制定了其海洋军事战略。
凭借自身地缘优势和其独特的国际地位,印度通过多种手段在试图控制印度洋的同时,还将触角伸向太平洋,积极拓展战略空间。
2004年印度颁布的《印度海洋学说》和2007年颁布的《自由使用海洋:印度海洋军事战略》标志着21世纪初印度海军战略理论已形成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
与此同时,印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其海洋军事战略。
首先,加强印度洋及其周边海域的战略部署。
印度将印度洋视为其战略区域,提出整个印度洋盆地从北面的波斯湾到南面的南极洲,从西面的好望角及非洲东岸到东面的马六甲海峡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都是印度的战略周边⑤。
为此,印度不断加强其海军力量,巩固其对印度洋沿岸中小国家的海上优势。
其次,通过东进战略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
印度于1992年正式提出东进战略,特别强调南中国海重要的战略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展开和海盗问题日益凸显,印度不断加强与美、日、澳等国的军事关系,以应对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为由向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渗透,不断推行其东进战略。
2016关于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篇二《探讨我国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摘要:当今国际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关系,纷纷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协调和处理国际事务,办理各自的国际角色。
乍看当前的国际局势貌似稳定,我国的国际环境良好,其实暗藏风云。
我国除了受韩国、朝鲜战争殃及的危险,还要谨防日本、越南和美国勾结的遏制与威胁,面对台湾问题。
这些不同的国家、地区、政府为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对中国政府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政策。
对于这些复杂的局势政策,我国政府必须逐个击破,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政策:以柔治强,以强攻强。
以不变应万变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国际局势威胁国家利益政策正文:一、概述自苏联解体以来,剑拔弩张的两大阵营瞬间瓦解,冷战时代结束,再看现在国际形势,美国和伊拉克不打了,美国撤兵了,国际上基本没有热战,那么就有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国际形势是很稳定的。
其实不然,现在的国际形势就像海洋,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潮涌动。
就拿我国的当前形势来说,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众多威胁,在外有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美国;在内有台湾问题。
二、周边国家的威胁首先说说我国周边的国家。
这些周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崛起,中国一旦强大起来,是必要涉足更大的领域。
然而日本、韩国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谁都不愿意和中国这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分一杯羹。
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中国不会只是一个单项大国,中国必然成长为一个综合性大国。
为了遏制中国的成长,这些周边国家不惜与美国合作,共同抵制中国。
(一)韩国与朝鲜2011年朝鲜和韩国争锋相对的时候,韩国和美国在黄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其实美韩两国的做法只会进一步加大半岛的紧张局势,我认为除了是警告朝鲜向朝鲜示威,也是向中国挑衅,放出了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极其危险的信号。
如果中国没有做出反应,忍气吞声,那恐怕两国会更加嚣张,进一步的挑战我国的防守和忍耐的底线。
朝韩开战,对于作为两国的邻国中国来说无异于家门口着火,随时都有被牵连的危险。
就如同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时,我国政府做出的政策抗美援朝一样。
当时我国刚刚从战争中解脱,新中国刚刚成立,就好像婴孩一样脆弱但是我国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即使并没有侵犯我国领土,我国政府也派兵支援。
同样的如今朝鲜和韩国的局势紧张,我国的国际环境就很不安全,所谓的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在这场纷争中的唇朝鲜,又是一个军事和经济发展极度失衡的国家。
朝鲜的大量的核武器是他与韩国对决的筹码,核战争一触即发,到时候不仅是我国会受牵连,这将会是全人类的灾难。
(二)日本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为单一民族国家,,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
中日矛盾一直以来也是中日关系的主要构成。
近代时期八年的战争充满了屈辱和仇恨,两国是极度敌对的关系,但是战争结束后,为了适应国际和平趋势,两国又重修旧好回到了中古时期友好互通的状态。
对于日本中国长久以来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完全是出自我国的传统儒学文化的中庸,相对应的日本的政策也是极受他们文化的影响的,日本极右的民族。
例如对于钓鱼岛的问题,日本不再采取温和政策并且不断强化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与驻日美军进行夺岛演练,并且日本政府还决定把25个离岛国有化,以作为划定大陆架面积和确保海底资源的据点。
这些岛屿中,就触及了钓鱼岛。
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日本对华政策的强硬。
作为日本民主党内的首相候选人的小泽一郎表示,日本应该明确回绝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声明。
并且小泽一郎在参加一场与菅直人的电视辩论时,更是表示,钓鱼岛在历史上从没被承认过是中国的领土。
我们必须把这一点说明。
日本这样咬住钓鱼岛为的是什么呢?第一,这是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的战略决策,第二,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小国,地寡人稀得现实条件迫使他必须对外扩张,占领资源。
除此以外,日本政府又为新编教科书大开绿灯;大张旗鼓的参拜靖国神社都是为了掩盖二战战败国的身份,以顺利的实现他政治大国的梦想。
而这些种种都说明了,遏制中国是只日本为了维护在这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的本国利益做必须采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