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概况

杭州历史概况
杭州历史概况

历史概况

六大古都之一(、、、、、)

4700多年前已有人在此生息,“良渚文化”可证明,“良渚”以黑为特征。周代(3000多年前)居“之域”。

春秋是先后为吴,越。战国居楚。居会嵇即称钱塘县。

东汉会嵇即功(地方官)华信在此筑海塘,使泻湖与海水隔绝慢慢形成了西湖。故华信是第一功臣。

隋开皇九年(589年)设立,名称首始一直沿用至今。隋大业六年(610年)江南运河开通,杭是大运段的起点。

唐代宗时,刺史泌凿六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龟井、小方井、相国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

白居易任刺史时筑堤并留诗(现白堤不是白居易开的)。

五代吴越王钱鏐建立吴越国,历时七十二年,在凤凰山下筑“子城”又在外围筑“子城”周围七十里,钱鏐修水利,筑海塘,兴寺院,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成了东南人文荟萃之地。南宋在此建都历时150多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东坡筑堤并留诗。南宋画院画家马远画有西湖山水画题名为“柳浪闻莺,两峰插云、平湖秋月。”清波画有“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锋夕照、堤春晓、南屏晚钟”这就是西湖十景的由来,以有700多年历史。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美庄严美丽堪为其它城市之冠,称之为“天城”。

过去故事

1972年,他第一次到的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93年,他故地重游,虽然在美国已是万人唾骂的臭咸鱼,但人民仍然当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2年的破冰之旅,尼克松在仅仅逗留了一天,更准确地说,是21个小时,夜宿今日的西湖国宾馆(人俗称的“庄”)。

2月26日12点30分,尼克松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比原定计划推迟一个小时飞抵。他坐着轿车驶过机场路。

尼克松或许不知道,为了迎接他,这条路两旁原有元宝树全部被替换成了香樟树,而人甚至以难以置信的速度,里里外外改建了笕桥机场——这点我们在后面还会讲到。

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来杭时,上万群众从火车站排到西泠饭店(现香格里拉饭店东楼)夹道欢迎,而尼克松这次,按照中央规定,仅机场悬挂中美两国国旗,不举行任何接待仪式。

市还要求市民尽量少出来,以至于那天全市中小学生中午一律不回家,自带干粮在学校用餐。

照片

的产业发展

1.文化创意产业

?定义: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

?发展重点: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及文化会展业

2.旅游休闲业

?定义:为人们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各种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发展重点:旅游住宿、旅行代理、旅游购物、健康养生、会议会展、运动休闲、文化休闲及乡村旅游。

3.金融服务业

?定义:是由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组成,从事金融中介服务及相关的金融附属活动

?发展重点:积极打造多元化金融集聚区、发展壮大本土金融的“板块”、参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及拓展多渠道农村金融供给。

4.电子商业产业

?定义: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广告商、消费者、中介商等有关各方行为的总和?发展重点: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拓宽电子商务应用围及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5.信息软件产业

?定义:指以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开发利用为主导的服务产业,由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其他信息相关服务组成

?发展重点:壮大发展软件产业、提升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及突破发展信息服务业

6.先进装备制造业

?定义: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和核心环节,是区域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发展重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先进技术装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

7.物联网产业

?定义: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特定物体与网络及存储集控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对特定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体系?发展重点:物联网设备核心元器件、网络集成与数据处理及应用服务及标准化推广

8.生物医药产业

?定义: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

?发展重点:化学制剂药、生物疫苗、诊断试剂、农用生物制品、现代中药、生物保健品、生物医学工程及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9.节能环保产业

?定义: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产品、环保装备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

?发展重点:节能关键技术与装备、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节能环保材料、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研究与应用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

10.新能源产业

?定义:新能源产业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部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发展重点: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装备制造业、新型电池及蓄能系统及核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制造业。

的交通事业发展

2010年-2015年间,先后建成铁路东站枢纽、钱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同时,开启了地铁时代,已建成运营轨道交通82公里。

地铁的开通极便利了市民的交通,以前从的下沙到萧山的湘湖,开车既堵又不方便,通行时间坐车或开车有时要花上2个小时,如果遇到高峰路堵,更是寸步难行。但地铁开通之后,从的下沙到萧山的湘湖,通过地铁一号线只需要半个多小时。沿线可以到达武林广场繁

华的商业中心,还经过了西湖风景区,联通了火车东站、汽车东站和

城站火车站,极方便了市民的交通购物和休闲。

的服务机构

市民之家,位于市民中心,是市民中心的办事大厅,是方便市民享受“一站式”便捷服务的办事平台。设置办事、互动、资讯三大服务平台,是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大厅共设133个开放式窗口,25个部门在此办理18类283个具体事项,包括有市民卡、住房公积金、房产“三证”、社会保障登记、婚姻登记、出入境证件、电信、燃气、华数电视、交通处理、车辆等大部分日常生活手续项目。其中,市民卡、电信、燃气、华数电视等项目节假日照常受理。

市民之家的设立很好的方便了广大市民去办理与各自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务。比如我们要办理公园年卡,这样就可以免费进入各个公园去参观游玩。公园卡既可以单独办理,也可以通过市民之家的相关窗口,简单办理一下手续,就可以在大家的市民卡上直接开通相关模块,以后去公园,只要刷一下自己的市民卡就可以进去游玩了。其他项借书,地铁买票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市民卡实现。这些手续都可以在市民之家办理,非常方便。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基本情况介绍 一、开发背景 2008年4月,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部署,高新区(滨江)围绕“完善北部、拓展南部”,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正式启动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 二、基本情况 1.四至及面积:北至彩虹大道,西至浦沿路,东南接萧山区界。 20平方公里(山体、水域面积330万平方米), 2.核心区:北至白马湖路,西至时代大道,东、南至萧山界。 8平方公里(含白马湖湖区1.36平方公里) 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3640人。 3.规划定位:“一级、二业、三特、四区”、“宜业、宜居、宜游、宜文” 一级——打造滨江区乃至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二业——培育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及生态旅游产业。 三特——建立一个具有时代特点、杭州特色、钱塘江特征的生态新城。 四区——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白马湖旅游休闲度假区、杭州城市美学和建筑美学示范区、杭州和谐创业示范区。 4.产业布局:“一主多副” 一主:以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产业为主 多副:兼顾大旅游产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 5.开发建设时序:两年形成框架:即两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农居拆迁安置及土地整理工作;启动项目白马湖三角地创意产业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综合性大型创意研究机构;拆迁整治陈家村,打造动漫小镇;先行改造柴家坞、章苏自然村、孔家里等自然村;整治白马湖周边环境及旅游资源;整治狮子山、癞子山一带周边环境,综合改造南部塘子堰村、汤家井村,形成旅游集散中心。四年初具规模:即四年内引进境内外知名创意企业10家;集聚动漫、游戏、多媒体数字等文化创意企业100家,原创作品累计达到4万分钟;整合历史人文环境,完成冠山寺及长河古镇及其它文化碎片的保护及整理;产业制造联盟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与创意产业中心联结的功能带;综合改造傅家峙村、张家村、山一村、马湖村以及毛家沿,提升村庄面貌。六年基本建成:即六年内完成北部产业园区的改造升级,继续引进一批境内外知名创意企业、IT企业;建成北部以冠山及长河古镇为核心的商业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完成园区内居住区整合。 7.资源优势:白马湖是滨江区、萧山区目前最大的湖区,白马湖又称排马湖、白茫湖。相传春秋末期,吴王在此排马布阵,进攻被困于傅家峙山顶之越王,因而得名排马湖,后世传为白马湖。白马湖周边拥有越王城、固陵港、西陵渡、冠山寺、西兴运河等大量历史遗迹,历史上是浙东地区的西大门,南北往来的渡口,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区块内有山北河、石荡河、龙塘河等二十多条河道,冠山、狮子山、回龙庵山等多处盆景型山体,还有冠山寺、湿地、老街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规划区域内的主要山体有:冠山161米,回龙庵山84.7米,紫红岭107.9米,美女山161米,狮子山120米,越王城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特产有冠山杨梅、桂花茶等。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2) 二、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优势逐渐建立 (3) 三、杭州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日趋合理,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4)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根据浙江省旅游局发布的《2016 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2016 年,全省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共接待游客5.84 亿人次,同比增长9.16%,实现旅游总收入8,093.23 亿元,同比增长13.3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120.3 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4.31 亿美元,同比增长9.46%;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25.6 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28 亿元,同比增长3.76%;接待国内游客5.73 亿人次,同比增长9.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99.66 亿元,同比增长13.09%。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245.96 万人次,同比增长8.38%。 作为浙江省最为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发布的《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发展良好:2016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71.84 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62.64 亿元,增长16.98%;旅游外汇收入31.4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接待国内游客13,695.85 万人次,同比增长13.75%;入境游客363.23 万人次,同比增长6.34%;接待中外游客14,059.08 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全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较去年分别上升0.28和0.21 个百分点。2016 年杭州全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均列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前三名。

西安市概况

西安市概况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西安是水资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

称。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公里,年径流量为25亿立方米。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约19.91亿立方米。还另辟有较理想的水源基地。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西安是陕西省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西部城市。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八大通讯枢纽之一。

杭州市(市辖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杭州市(市辖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对关键因素地 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数据研究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 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 四、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8)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境内土壤母质种类复杂,植被类型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位悬殊,历史上人类影响程度不一,因而土壤构成复杂多样。经1980~1986年土壤普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境内土壤可分为褐土塿土、潮土、水稻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12个土类。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各土类又分若干亚类、土种,共有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由于农耕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发展影响深刻,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人工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分布广泛塿土、潮土、水稻土都是在褐土或黄土基础上,经自然淋溶粘化作用和几千年耕种熟化后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壤分布规律] 西安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渭河平原广泛分布多种农业土壤,多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熟化形成,呈水平地带性分布。 河流的河漫滩土壤受河流冲积物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低河漫滩距河床近,易受洪水影响,以新积土和水稻土为主;高河漫滩距河床较远,地形稍高,以潮土为主。 河流的一、二、三级阶地,在褐土基础上演化形成塿土。由于耕种时间与水文条件的差异,渭河以北多灰塿土,渭河以南多黑塿土。在人口密集的西安城郊周围,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频繁的用土、填土和人工搅动,土壤以黄绵土和发育较晚的塿土性土为主。 山麓洪积平原的洪积扇顶部以褐土、黑塿土为主,中、上部则为红立茬土和黑立茬土。洪积扇前缘排水不畅的洼地,形成各种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如潮塿土、水稻土等。 黄土台塬塬面土壤多为黑塿土或立茬土。塬坡沟谷因水土流失,土壤遭受严重面蚀与沟蚀,以黄绵土为主。 【垂直地带性】秦岭山地与骊东南丘陵区,山势峻峭,山岭与深谷交错相间,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随着植被、气候带的变化,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骊东南丘陵沟深坡陡,地形破碎,因长期受水蚀、风蚀及重力侵蚀作用,不少地方黄土母质侵蚀殆尽。成土母质除黄土外,包括古红土、紫砂岩、页岩、花岗片麻岩风化碎屑等,分布褐土、红粘土、紫色土、黄绵土等多种土壤。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浙江省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从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年末在岗职工数量,年末其他就业人员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比 重统计 (3) 四、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国有控股企业年末就业人员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市年末在岗职工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国有控股企业) (7) 一、杭州市年末在岗职工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在岗职工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市年末在岗职工数量占全省年末在岗职工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市年末在岗职工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地理概况

西安 Edited by CHENG.DA.XIA ※初识西安 别名:长安、镐京、大京、西京等 行政区域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省 下辖地区:11个市辖区、2个县 政府驻地: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 电话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0 地理位置:关中平原中部 面积:10752平方公里 人口:1000.37万人(2018年) 方言:关中语言-西安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兵马俑、钟鼓楼、大雁塔、小雁塔、秦岭、大明宫、未央宫等 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等 车牌代码:陕A、陕U 高等学府: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电等 市花:石榴花市树:国槐 地区生产总值:8346.86亿元(2018)比较:佛山地区生产总值:9500亿元(2017) 人均生产总值:85114元(2018)比较:佛山人均生产总值:124722元(2017)

建成区面积:700.27平方公里(2018) 国际友好城市:33个 ※自然地理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2)气候: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时数1646. 1~ 2114. 9小时,年主导风向各地有差异,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 (3)水文: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综合介绍 【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

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自然增长率为4.08‰。 【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

杭州市(全市)用电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杭州市(全市)用电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杭州市用电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现状统计 (3) 三、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统计 (3) 四、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杭州市全社会用电量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杭州市工业用电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杭州市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工业用电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杭州市工业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杭州市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杭州市工业用电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工业用电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西安市社会经济概况

1、市域现状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建成区已经扩大到了369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城市规划范围包括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阉良、临潼区等八个区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长安、高陵两个县的部分行政区域,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为西安市行政区域9983平方公里。到2010年,规划中心市区面积60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524平方公里。在中心市区以外,逐步形成高陵、周至、户县、蓝田县城四大中心城镇,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城。规划建设50个以建制镇和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小城镇。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户县、高陵撤县设区步伐。通过减村并乡扩镇,促进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 2、城市性质及城市职能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浙江省省情

浙江省省情 热点一、浙江省情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市。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2008年末常住人口5120万。行政区域内下辖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9个地级市。 自然条件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 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 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 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 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 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 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 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 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 千岛湖。 资源特色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 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 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 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 国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的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2008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截至23日中午,已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专家痛惜地指出:“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并据分析称是杭州流沙地质导致基坑坍塌。据此回答1—2题 1、杭州的流沙地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风力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沉积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沉积作用 2、下列有关杭州地铁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铁的建设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B.杭州地铁的建设是为了缓解浙江省内交通道路拥挤状况 C.地铁主干道应与地上城市道路保持一致 D.地铁线路选择,应考虑尽可能避免从大型建筑物的地下穿过

西 安 概 况

西安概况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文明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现代西安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三,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一个科技、工业、旅游三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市。昔日西安的辉煌让人骄傲,今日西安的腾飞更让人惊叹。 ◆这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这是一座永远年轻的城市,她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有人曾这样比喻:中国是一个参天大树,到了北京看到了大树的树冠,到了西安看到了深埋在大树下的树根。 ◆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西安首先以人文景观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价值珍贵驰誉中外。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多达2944处。是全人类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概况◆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 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气候概况◆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 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年平均降水量589.4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从神话和传说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 西安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秦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颠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062年,世居关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陕西歧山、扶风县一带]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57年伐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格局。 人类起源地 西安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囊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人类社会演进各历史

浙江省概况

浙江省概况 简称:浙省会:杭州位置:浙江省位于东经118°01’至123°08’,北纬27°01’至31°10’,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浩瀚的东海,南、西、北分别与福建、江西、安徽、江苏及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接壤,背依内陆广阔的腹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70.4%,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2200公里。人口:浙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4677万。主要少数民族有畲族,聚居于浙东南的丽水市。行政区划分:全省共11个省辖市,88个县、市、区。 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东海之滨。浙江以文物之邦、旅游之地著名。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2200公里。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公路是浙南山区重要交通线。沿海水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仓港已基本建成。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浙东水乡佛国游。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景点主要有绍兴柯岩、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新昌大佛、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村、河姆渡遗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及千岛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宁波沿东南海岸南下至温州,沿途可游览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国清古刹、石梁飞瀑,雁荡山的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镇均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点有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永康方岩,温岭长屿硐天,温州南麂列岛、洞头渔家乐、瑶溪、泽雅、雁荡山、楠溪江,缙云仙都等。 浙北丝乡古镇游。从杭州乘车至嘉兴,再转乘游船沿古运河直达中国另一个名城苏州;也可从杭州出发经湖州,乘船观赏太湖风光,直达风景旅游城市无锡。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蚕乡,也是古代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沿途游人可感受到小桥流水的风情,还可参与采桑、

西安市雁塔区基本情况1

一、西安市雁塔区地理位置 雁塔区地处西安南城,东隔浐河与灞桥区相望,南部和西部邻接长安区,北以二环路为界,分别连通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和未央区,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核心区,因辖区内拥有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存大雁塔而得名。 二、西安市雁塔区人口、面积 辖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是西安重要的主城区之一。2012年,全区户籍总人口808184人,比上年末增加6099人,增长0.76%。其中:非农业人口703976人,比上年末增加14507人,增长2.1%;农业人口104208人,比上年末减少8408人,降低7.47%。在总人口中,男性404666人,女性403518人,性别比例为1.003:1。 三、西安市雁塔区2012年生产总值、增速 近年来,雁塔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10亿元,总量占全市的18.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5亿元,总量占全市的19.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6亿元,总量占全市的22.5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万元和1.5万元。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两项领先西部城区,6项居全省各区之首,已连续九年荣获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评第一名,连续五年居全省“五强区”首位,2010年成功步入中国十大商业名区行列。 四、西安市雁塔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增速 201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10.8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8.56%,首次跃上800亿元的大关,总量仍居全省24城区之首。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83.3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5.11亿元。2012年,全区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4%,增速在全市排第九。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9.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9.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2.4%。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呈现出逐季回暖的态势,增长速度逐季攀升,运行质量不断向好。

西安市市情教育方面心得体会

西安市市情教育方面心得体会西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西安的土地、文化孕育我们成长,西安也放飞着我们未来的希望。作为西安人,我们怀有生活在这座千年古都的自豪感,更抱有了解西安、热爱西安、建设西安的责任感。本次竞赛的试题涵盖了西安的历史、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完成试题,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对西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促使学生为了美丽、文明的西安而不断努力! 地域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性格,近年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热点。这一点不奇怪。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他的身上都深深的刻上了那块故土的烙印,那块地域文化,都深深的影响着他的性格,对他的为人处世、学识修养等产生莫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一生成就的大小。这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胎记。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的出现,人们之间的议论之声也越来越热闹。不仅京沪之争、川渝之争、沪深之争等省际之间的城市之争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就是省内城市的沈大之争、广深之争……也可谓不亦乐呼。 在这期间,关于陕西及陕西人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止,甚至有数次掀起了比较大的高潮。但可惜的是,大多不是浅

尝辄止,就是几乎流于泼妇骂街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对西安暨陕西人来一番解读,让更多的人,对这块皇天厚土的地域文化,陕西暨西安人的地域文化性格,有更深入的全面了解。 生于关中平原,成长于这块皇天后土,后求学、飘泊在外近十年,但都一直对长安文化比较关注,以前断断续续也写了一些关于西安暨陕西人的文章,但都比较零散,早就萌发整理汇集成一本书,来系统全面解读西安暨陕西人。但整理起来,发现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决非易事,不仅早先写的一些文章还十分稚嫩,要动大手术;还有许多文章要补充。因为有本职工作,整日为稻粱谋,只能于业余时间伏案;加之资料有限,学识有限,查找资料,颇费时日,这样就断断续续的整理了一年多,期间还修改了数遍,也难免有不少遗憾之处。当然,还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本全面系统阐述西安暨陕西地域文化的书,而是试图以历史的观照来反映今日之西安暨陕西人的群体性格、心态的小册子。其中的文章,自然也不求系统条理化,而是从一鳞半爪的现象入手,纵深发掘,从历史到现实,探讨西安暨陕西人的地域文化性格成因。有些文章,不乏偏颇之处,直指西安暨陕西人的性格缺陷,可能让一些西安暨陕西人难以接受。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讲,这有助于我们西安暨陕西人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更新观念,改变性格中的缺陷,与时俱进,树立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