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分散式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结合,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通过深入探究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和效果,可以为高校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不断优化和改进。
1.2 研究意义教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核心环节,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必不可缺的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孤立等问题,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挑战。
探究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将线上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通过设立个性化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潜力。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还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成绩考核五个方面探讨在该门课程教学上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够感觉到这门课程的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课程目前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凭借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对教学改革的不断修正来弥补教学中理念、手段和实施条件等方面的不足。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成绩考核五个方面阐述了对该课程的改革和方法。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目前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不高。
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1.2 教学模式落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虽然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3 实践环节薄弱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相对薄弱,设备落后、数量不足,无法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
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忽视工程应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2.1 教学目标方面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必须的技能(组建简单网络和管理网络),同时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以利于他们以后的知识更新。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通过可操作性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法、项目作业法、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关 键 词 : 算 机 网络 ; 学方 法 ;改革 计 教
0 引 言
近年来 . 计算机 网络技术 发展 迅猛 . 网络技术 的 对 研究与应用 已经渗透到社会 、 国防和军工 等行业 , 对高 素质 网络人才 的需求也大 幅增加 。《 计算 机网络》 课程
是高校计 算机专业特 别是 网络技术 专业 的必修课 . 它 不 仅 为 进 一 步 学 习 软 件 技 术 基 础 、 面 向对 象 技 术 以及
设 备 的管 理 , 要 涉 及 了 T P I 议 、 名 系 统 D S 主 C /P协 域 N 、
收 稿 日期 :0 0 6 1 2 1 —0 —0 修 稿 日期 : 0 0 0 —0 21— 7 1
作 者 简介 : 念 发 (9 3 , , 东 日照 人 , 读 硕 士研 究 生 , 究方 向为 计 算 机 网络 与 信 息 安 全 技 术 张 1 8-) 男 山 在 研
D C H P服 务 配 置 、N S MP网络 管 理 、 S 参 考 模 型 、路 由 OI 器 、 换 机 管 理 配 置 和 网络 安 全 等 众 多 知 识 点 . 成 了 交 形
《 算机 网络》 计 课程教 学 中一 系列 的重点 和难点 , 极易 使学 生陷入 基本概念 的谜 团之 中不知所 云 .降低 了学
2 课 程教 学 改 革 的探 索 与 实践
基 于上 述 问题 .我 们 一 方 面 查 阅 了大 量 国 内外 有 关 资 料 和 教 改 成 果 . 方 面在 教 学 一线 上 实 践 摸 索 。 一 从
《 计算机 网络》 程 内容 丰富 , 课 从计 算机 网络 的发 展历程到基本原理 .从计算机 网络体 系结 构再到 网络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与设计一、引言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网络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基础性课程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网络架构设计能力。
基于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实现。
三、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抽象的学科,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模拟实验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和运行机制。
此外,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与网络相关的视频、案例和实验演示等,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2. 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实践实验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验,如网络配置、网络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网络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故障的排查与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设置小组项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问题的解决等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

网络专业实验课 , 针对书本上所写 的所有 的协 议 , 均设计 了相关的
实验项 目。学院学生现在普遍感觉到这样教学 不仅加深 了对计算 机网络基本原理的理 解 , 也大大增强了学生 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们将额外的实验项 目, 布置给学生课外在路 由器和交换机模拟器
上做 , 并将 恩科 网络 工程 师认证考试 内容引入课堂 , 引导学 生全面
计算机网络是一 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的课程 , 从理论角度认识 计算机 网络基 本结构 、 分类与定义、 数据通信 的基本概念 , 的协 网络 议和拓扑结构等 ; 从实践角度掌握网络 的规划 、 设计 、 互联 、 结构化 布线 以及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的使用 等。结合 高职高专 的培养 目 具体分析 , 标 该课程的教学 目标就是培养基本理论扎实 、
多媒 体实 验室和计算机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非 常需要各 高等院
校的积极配合, 积极投入 资金来进行建设。广播 电影 电视管理干部 学 院的网络传输实验室于 2 0 年 1 月 3 建成 。该实验室不仅 04 2 O日 在省 内高校是第一家 , 而且在 国内高校中也属于领先水平 。 为我 这 院计算机 网络课程的教学提供 了更加 有力 的保障 。学院率先开 出
作用和所采用的网络技术 、网络 的管理方法等方面 的知识和技巧,
要求学生参观之后写出观后感 ;二是让各高等 院校 网络专 业学生 参加学院及社会上实际网络工程项 目的规划与实施 , 在网络工程实
和综合 国力的重要标 志。因此 , 各高校对计算机 网络的实践教 学提
出了 更高 的要求 。然 而在计算机 网络课程 的实际教 学中却存在着
教材基本 上都是 介绍七 层模型 , 但是在应用 中, 抽象而枯燥 的七层
最新-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篇 精品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篇第一篇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教学内容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原理部分,主要是以和参考模型为主介绍网络的层次模型及网络协议;第二部分是网络技术部分,介绍网络硬件设备如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及一些典型的广域网和局域网技术,如,.25,顿中继、、无线网等;第三部分,网络应用部分,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功能及应用,网络安全及管理,的特点与应用。
在实验课程中,进行的一些主要实验有验证性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组网实验等。
当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1]。
1.2教学模式从当前多数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基本都是一个模式讲授课和实验课。
其中讲授课比重较大,实验课比重则小些,而且讲授课与实验课的结合程度不是很紧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以下几种传统的粉笔板书教学、幻灯片教学、课件教学等。
实验课的教学环节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定。
2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网络课程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于如何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关注得不够,这一现状与国家重点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不符合。
对于具有强烈工程应用背景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如何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在实验教学中,只开设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实验,更没有大中型网络规划方面的实验,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培养,满足不了计算机网络在知识、技术等多方面的要求。
2教学硬件设备不足。
实验用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设备昂贵,由于资金缺乏,无法为实验教学配备这些教学设备,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许多实验只能用教学模拟软件来模拟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分析与改革研究

联接等 内容 ,让 学生通过 这样一种 参观 , 对 网络的组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 础上 回到教 室 ,再从 理论 上讲 解有 关概 念 。在有关概念讲解完之后 ,再带领学生 参观网络机房和网络维护中心 ,这一次参 观要求学生根据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及 自己 的所见 ,准确画 出整个网络的连接 图、组 成部件 及数据 的流 向图 ,即 网络 组织 图。 2 3利用多媒体 教学设备 ,提高教学 . 效 率 应 用现 代化 的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 法 ,是现代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 的 组 成 部 分 。那 么如 何 更 好 地 利 用 现 有 的 多 媒 体 教 学 设 备 ,组 织 好 课 堂 教 学 ,充 分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从而提高教学效 率 ,是任课教师上好计算机网络课程所面 临的一个新的问题。经过调查和探索 ,笔 者主要采 用下面的教学手 段与教学方法 : 23 1 .. 计算机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和网络 设备是组建计算机网络必不可少的硬件设 备 ,它 们的 安装 、 设置 、连接 和 使用是 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利用多媒体教 学 设 备 将 这 些 实 物 及 其 连 接 方 法 、 安 装 过 程和设置等进行投影 ,边演示边讲解 ,学 生 感 觉 到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新 鲜 、 直 观 、 易 懂 、易 学 ,增加 了学 习 乐趣 ,也 容 易掌 握 所学 知 识 。 2 32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 软件进行教学 。如 Wi d ws NT组网教 no 程 、2 成 为 组 网 高 手 、 一 步 一 步 学 上 1天 网等 ,使 教学 内容 更加 丰富 、 实用 ,教 学 方法 也 更加 多样 、 灵活 。 2 33利 用多媒 体技 术 制作 教学 课件进 .. 行教学 。把计算机 网络设备的连接 、综合 布线 、网络管理以及 网络安全问题等教学 内容制作成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充分发挥计 算机 多媒体 网络设备的传媒作用 ,提高教 学 效率 。 24 突 出实 际 动 手能 力 ,改 革 实 践 性 . 环 节 现 代社 会对 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 高 ,但是学生在学校其实真正动手的地方 并不 多。在计算机 网络的教学实践 中,教 师 可以 减少 不 必要 的演示 性 、验 证性 实 验 ,而是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的岗位能力和 培 养 目标 ,突 出其 实用 部分 。 如某 些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体系及内容的改革初探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体系及内容的改革初探摘要:为解决目前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体系。
通过改革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的同时,增强其网络技能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CDIO理念实践教学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and Cont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to establish system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DIO concept. Through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of computer network to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the basic theory of computer networks at the same time, enhance their networking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conducive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engineering ability.Keywords:Computer Network CDIO Concept Practice Teaching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且网络知识也越来越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4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8No.4 2012年12月JOURNAL OF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Dec.2012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王相林,胡维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根据课程特点及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思路。
通过三种结构描述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构成,把网络中的节点划分为端节点、访问节点和交换节点,把LAN体系结构与OSI、TCP/IP协议层次结构一起讨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通过网络互连设备功能的包含关系描述,说明在不同协议层次上实现网络互连的网络互连设备之间的联系。
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相融合的讲述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46(2012)04-0064-05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
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发展变化很快,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知识,许多理论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需要借助生活知识辅助理论教学,改进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讲述方法。
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需要与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发展相适应,注重基础知识内容的讲述方法的改进,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网络、日常的网络应用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知道所学、联系所用、学思结合、融会贯通。
一、采用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与应用相融合的讲述方法把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技术与应用融合在一起讲述网络知识是一种新的尝试。
结合网络应用反映最新的网络理论和技术知识,力求讲清楚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层次在哪里,网络协议层次如何捆绑,怎样看到实际的网络协议包,以及IP协议和网络互连的核心思想、网络中的寻址技术和路由技术等核心内容[1]。
在讲述网络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决引伸出的问题,同时指明相关知识应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知识结构的前后衔接关系。
使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和学努力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融会贯通”。
例如,在讲述网络中的寻址技术时,在阐述计算机网络中地址与网络层次的对应关系,网络中地址的实质含义,地址的软、硬件属性,地址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之后,对实现网络中寻址技术进行描述,给出各种地址的标识方法,地址的作用层次,进一步联系寻址技术的应用,介绍域名地址、端口地址、IP 地址、MAC地址的用法。
使学生能够很快形成从理论、技术到应用的清晰的网络寻址线索和轮廓。
结合身边的网络寻址和网络地址应用,会很快地深刻理解网络寻址和网络中地址标识用途概念。
进一步引伸出套接字,各种网络地址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与套接字相联系的网络应用进程标识方法。
人们身边的网络应用是摸得着的。
与应用结合起来的技术是看的见的。
与技术相融合的理论概念是具体的,清晰的。
收稿日期:2012-09-25作者简介:王相林(1953-),男,河南舞钢人,教授,网络安全、IPv6技术.二、采用三种结构描述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构成人们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首先会问计算机网络是怎样构成的。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层次、网络连接构型密切相关。
以往在计算机网络构成时,没有勾勒出计算机网络构成所涉及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清晰,给理解带来困难。
改进思路是用三种结构描述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构成,采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体系结构来描述和分析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比较好的方法是先分析单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的讨论主要是依据广域网,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由两级子网组成,即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广域网可以清晰地划分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物理结构,使网络的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有了明确的功能和位置划分[2-3]。
计算机网络拓扑讨论网络中的通信节点和通信线路或信道的连接所构成的各种网络几何构形,反映网络的整体结构外貌。
计算机网络拓扑简化了复杂的网络结构描述,把网络中的实体抽象成与其大小、形状无关的点,把连接实体的通信线路抽象成线,把对复杂的网络结构描述演变成简单的点、线和面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晰的描述网络组成部分的抽象连接,去掉了不必要的细节。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需要遵循网络协议,即需要制定双方遵循的通信规则和约定。
网络协议是按层次结构设计的,层次和协议的集合构成了网络协议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层次结构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网络实现的功能分解到若干个层次,每个功能层的功能用同等层协议,或称为对等层协议实现;(2)相邻层次之间通过接口交互必要的信息,构成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的关系。
网络服务靠服务原语进行描述,网络协议软件根据网络协议结构进行设计和开发。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这种具有层次结构的协议和服务的集合。
三、计算机网络中的三种节点及用途计算机网络中包含有许多网络节点,这些网络节点有不同的作用,处在不同的位置,以往的讲述对网络节点的概念讲述不清,没有分类,学生容易混淆网络节点的作用。
改进的思路和方法是,把网络中的节点划分为端节点、访问节点和交换节点三种,明了三种网络节点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构成及网络中的三种节点如图1所示。
6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换,存储转发是交换节点主要的工作。
计算机主机设备处于资源子网,资源子网是网络的边缘,计算机主机设备也称为端节点。
端节点一般是通信的发送方或接收方,也称为信源或信宿。
四、网络拓扑中节点与网络协议层次对应联系(一)网络拓扑中计算机网络协议层次的作用范围通过给出网络协议层次与网络拓扑中节点的对应位置和联系,让读者清晰的看到网络协议层次在哪里[4],从网络拓扑结构看,网络协议层次的作用范围。
网络拓扑中节点与网络协议层次的对应联系。
如图2所示1.用园括号中数字标识网络协议层次,例如(2)标识第2层数据链路层;2.端节点的层次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访问节点和交换节点的层次包括: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若通信子网采用帧中继网络,则访问节点和交换节点的层次包括: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二)网络层次提供的服务1.应用层(5),处在端节点主机上,以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提供网络应用服务;2.运输层(4),处在端节点之间,屏蔽下面通信子网的差异,在源端节点到目的端节点之间实现可靠数据传输,为应用进程提供可靠的运输连接,为应用层屏蔽通信子网的差异;3.网络层(3),处在源主机节点与目的主机节点之间,提供分组的寻址和路由,提供无连接的“尽力交付”网络服务;4.数据链路层(2),处在相邻节点之间,包括:端节点与访问节点之间,访问节点与交换节点之间,交换节点之间。
数据链路层提供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5.物理层(1),处在节点之间,每一个节点都要提供物理接口,一般标识在端节点与访问节点之间,此时,端节点为DTE,对应物理连接器插头,访问节点是DCE,对应物理连接器插座。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可靠的位流传输服务。
五、网络互连设备实现功能的包含关系通过网络互连设备的包含关系描述,说明网络互连设备与网络互连层次的联系。
网络互连设备之间的关系为包含关系,即对应高一层次上的互连设备,可以完成较低对应层次互连设备完成的功能。
以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5层网络协议为例,4种互连设备和所对应的网络层次以及互连设备功能的包含关系如图3所示。
以LAN—LAN互连类型为例,若是同种LAN互连,例如网络1是采用IEEE802,3协议的LAN,网络2也是采用IEEE802,3协议的LAN,此时可以使用中继器实现互连。
也可以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
若是异种LAN互连,例如网络1是采用IEEE802.3协议的总线型LAN,网络2是采用IEEE802.5协议的环型LAN,可以采用网桥实现互连。
当然也可以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5]。
对于LAN—WAN网络互连类型,必须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
对于运输层及以上层网络协议不同的网络实现互连必须使用协议转换器。
8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字段、采用哪些技术。
并与学生一起进一步分析,网络协议需要用网络协议数据单元PDU描述和实现,可以通过网络编程、采用C语言来描述和实现网络协议机制的方法。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发送方的发送窗口(wt)大小与接收方的接收窗口(wr)的大小要符合设置的网络协议、两个窗口大小之和与序号字段的位数(k)的关系应满足wt+wr≤2k/2。
网络协议不能成立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并证明网络协议不能成立的例子。
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设计和分析新的网络协议的能力。
下一代因特网(NGI)和下一代网络(NGN)均采用IPv6技术,在讲述计算机网络面临的问题和网络理论、技术发展时,引入IPv6协议,指出IPv6协议的设计方法,怎样解决网络存在的问题,以及IPv6协议与IPv4协议之间的差别在哪里,说明IPv6网络过渡阶段面临的主要工作,采用IPv6协议是必然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讲到网络计算模式时,引入云计算、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等新知识,结合新技术的应用,说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网络新技术提供指导。
八、结束语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有效的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内容,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改进思路成为当务之急,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尝试,学生感到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容易理解,能够很好的与身边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相联系,对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1-233.[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9.[3]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15.[4]王相林.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87-388.[5]Andrew S.Tanenbaum.Computer Networks(Fourth Edition)[M].London:Pearson Education,2008:355-357.[6]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Fourth Edition)[M].London:Pearson Ed-ucation,2009:32-33.On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WANG Xiang-lin,HU Wei-hua(School of Computer,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18,China)Abstract:Optim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contents is raised in the paper by integrating Computer Network principle,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ogether.Nodes of Computer Network a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the end node,the visit node,and the switch node.And the corresponding loc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uter network level and the computer network topology are discussed,too,which makes reader observe computer network level clearly.The inclusion relations Description is us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mputer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equipment and interconnection level.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reform;teaching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