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风俗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习俗

5.米南加保人在斋月前一周举行宰牛仪 式,所宰杀的牛作为斋月第一个黎明前 封斋饭的菜肴。 6.爪哇农村的“抢糕”仪式。 7.新船下水仪式,庆丰收仪式,播种仪 式,人们都要带上白薯,玉米,稻谷, 蔬菜,酒等食物和饮料参加仪式。 8.巴达克人用餐时不得随意打扰。 9.僎他人不吃牛脑,不吃动物内脏。
婚俗
生活习俗 —饮食文化
饮食结构和方式 节日、仪式饮食习惯
饮食结构和方式
• 主食:大米 • 口味:喜欢清淡,酸,甜,辣和辣椒;忌 咸 • 风味小吃:炸香蕉、糯米团、糯米糕、 鱼肉丸、涂酱羊肉串、炒米饭 • 烹饪方式:煎,烤,炸 • 特色食物:豆酵饼、沙爹(烤羊肉)、 凉拌什锦菜、印尼炒饭 • 饮食方式:手撕,抓饭
炸香蕉
糯米团
涂酱羊肉串
鱼肉丸
节日、仪式饮食习惯
1.在举行隆重庆典和庄严祭祀时款待或者 供有象征高贵和庄严的黄米饭。 2.举行结婚仪式时吃黄米饭,以祝福新郎 和新娘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3.在伊斯兰教历1月10日的阿舒拉节喝 “苏罗”粥,吃烤鸡,肉串,炸肉丸等。 4.伊斯兰教徒在迎斋活屋院 • 忌讳吸丁香烟 • 吃饭用蕉叶而忌讳用盘碟,喝水用 椰壳而忌讳用玻璃杯 • 忌讳种水田,养羊,养鱼 • 忌讳用枕头
生活娱乐
• 赛牛习俗: 1965年,印尼已故总统捐赠了一个银杯, 作为赛牛盛会夺取的锦标。 • 斗牛习俗: 牛与牛斗,不是西班牙的人与牛斗 • 斗鸡习俗: 巴厘岛最为突出,斗鸡是一种赌博,每逢 节假日。斗鸡必不可少
禁忌
• 除了长辈外不能触摸别人的头 • 递东西不单独用左手,而习惯用右手 • 不直呼老虎,而称为祖先,祖宗,老人或 拿督 • 一些地区不得贩卖母牛 • 孕妇不能戴项链 • 严禁把熟睡的人突然叫醒
——民俗
印度尼西亚风俗礼仪禁忌

印度尼西亚风俗礼仪禁忌印度尼西亚风俗礼仪禁忌知识目录印度尼西亚习俗一,脱鞋之俗印度尼西亚人有入寺(清真寺)脱鞋之俗。
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神圣的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
二,握手礼仪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
如果对方是女性,则轻握一下对方的手指表示尊重。
三,忌用左手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者食物。
所以从入境印尼的移民局开始就请右手递上您的护照。
在平时与印尼人打交道的时候也请用右手。
我们中国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到了国外更应该体现出我们的文明礼仪,大国风范,尊重他国的风俗文化是一种良好素质的体现。
希望大家在印尼度过愉快美好的时光。
如果大家有更多意见,欢迎文明指正补充。
印度尼西亚风俗禁忌印尼有90%的人是穆斯林,待人很有礼貌,不讲别人的坏话,但却很难成为知心朋友,一旦建立了推心置腹的交情,与之合作就比较容易,而且可靠。
和印尼人相处不可愁眉苦脸。
不可摆出一副先进国民的架子。
印尼人最喜欢笑,心情舒坦就笑,笑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
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
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
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手,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用品。
印尼爪哇人忌谈诞辰。
巴厘女子爱赤膊露背,以表示圣洁。
客人走进沙族的住区时,必须大喊大叫,否则被认为来意不善。
印尼人好客,当你往访遇到对方正在吃饭时,一定会说:“来,跟我们一起吃饭”,此时你不必客气,客气推辞反被认为不懂礼貌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和他们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和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
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
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
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
印尼旅游风俗礼仪禁忌

印尼旅游风俗礼仪禁忌礼仪习俗1、去印度尼西亚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般他们家里都是会铺地毯的,所以要记得拖鞋进入。
2、他们非常的喜欢互送名片,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要把名片递给主人,否则有可能长时间的遭到冷遇。
3、印尼人非常的不喜欢谈论他们国家目前的政治情况,也不喜欢别人谈论到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国家对其援助的问题。
4、他们惯于遵守时间,不管是参加或大或小的约会都是会准时赴约的,印尼非常热爱和尊敬蛇,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的象征,在印尼的一些地方还会专门设蛇舍,在房间里面摆放上香炉,用来供人祭祀。
5、如果你是去印尼的巴布亚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主人往往会绕着广场跑步,一边跑还一边大声的唱歌,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然后招待客人食用他们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
6、印尼的女性在搬运物体的时候不喜欢用手或者是肩膀搬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在脑袋上,这个相信很多人在电视或者是图片上都有看过。
印尼礼仪着装印度尼西亚人的民族服装,一般是着上衣,下身围纱笼(一种长围裙)。
女的上衣是对襟长袖,没有衣领,下身是围色彩艳丽的沙笼。
男的上衣是有领对襟长袖,下身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
女的一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头上包扎各式头巾,或带黑色无边小礼帽。
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
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穿袜子。
男人扎的头巾,料子也很讲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
扎的方式随各地而异,扎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圆形。
头上戴的无边小黑色礼帽,通常是用平绒布制作,颜色发亮。
按印尼人的习惯,男人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示已长大成人,要讲究礼仪了。
2 饮食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
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
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
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
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

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印尼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风俗禁忌和礼仪对当地人来说非常重要。
在旅行印尼时,尊重和遵守当地的风俗禁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
以下是一些印尼旅游的风俗禁忌礼仪的例子:1.尊重宗教信仰:印尼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因此在游览宗教场所时需要特别注意。
请遵守宗教礼仪,如适当的着装和遵守静默规定。
对于清真寺,非穆斯林参观者通常被禁止进入,请尊重这一规定。
2.使用右手:在印尼,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因此,请使用右手进食、交接物品和进行任何需要使用手的活动。
尤其是在触摸别人的物品或传递物品时,务必使用右手。
3.衣着得体:印尼人非常注重衣着的得体和礼仪。
尽量避免穿着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以免冒犯当地人。
在游览宗教场所时,女性应该遮盖头部,穿着长袖和长裤或长裙。
4.污染食物:印尼人认为食物是神圣的,因此请勿把食物碰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让食物触及地面。
同时,尊重别人的食物偏好和食物禁忌。
5.对长辈的尊重:在印尼,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
当和年长者交流时,使用适当的称谓和礼貌用语。
同时,尽量避免直接和长辈发生眼神接触,这被认为是不恭敬的行为。
6.不要点头:在印尼,点头表示不同意或不理解。
因此,在交流中,我们可以使用微笑或表示认同的其他方式,而不是通过点头来回应。
7.拍照时尊重:在拍摄照片时,尊重当地人的隐私和宗教场所的规定。
有些地方禁止拍照,或者需要支付摄影费用。
在拍摄人物时,提前获得他们的同意,并尽量避免拍摄儿童。
需要注意的是,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和群体可能有不同的风俗禁忌和礼仪。
因此,在旅行印尼时,最好事先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并通过尊重和遵守这些习俗来体验当地的文化。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友好的态度,以获得更深入的旅行体验。
印尼礼仪风俗.ppt

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 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 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 习惯。
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 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 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 身上,以此表示友善。
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 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 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 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 爱的菜肴“烤猪肉”来进寺(清真寺)脱鞋之 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 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 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 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 时间冷遇。
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 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 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
印尼礼仪风俗
目录
1
第一章 社交习俗
2
第二章 礼节礼仪
3
第三章 信仰忌讳
第一章 社交习俗
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 来概括: 印尼是个千岛国, 百性崇拜敬养蛇; 伊斯兰教为国教, 信仰忌讳特别多; 民族种类很复杂, 大小共有一百个; 探亲访友有讲究, 未曾进屋鞋先脱; 相识先要送名片, 不然必会受冷落。
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 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 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
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 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 止,并会招来幽灵。
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 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春药”、“性”、 “污辱”等极坏的印象。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 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肮脏”、“瘟疫”和“灾难” 的印象。
印尼-习俗禁忌

印尼—巴厘岛京打马尼
◎位于巴厘中部北边山区,离丹巴刹68公里。是以海拔1717米的巴都鲁 山为中心的高原地区,也是印尼少有的清凉之地,适宜疗养。高处设有 眺望台,从眺望台可以看到巴都鲁山与亚邦山之间的巴都鲁湖。
印尼—巴厘岛总统行宫
◎位于巴厘岛中部、距京打马尼不远处,由苏加诺总统在60年代初提议 修建。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荷兰女皇尤丽安娜、 日本皇太子(未登皇位之前)伉俪等都曾下榻此处。
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
字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多巴湖:是一座位于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火山湖,是印 度尼西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驰名世界的高原湖泊,著名 的旅游胜地。
迷人的印度尼西亚岛屿与海滩
返回本节
社交礼仪
见面时行握手礼 2. 与熟人见面的传统礼节,是用 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 3. 男子间互称兄弟,女子间互称 姐妹 4. 印尼人有请人吃饭的习惯。用 餐后,应在盘里留下少许食物,表 示自己已吃饱
印尼—Bali巴厘海滩
◎到巴厘岛看海是旅游者来此的主要目的之一。
最有名的是萨努尔、古达和努萨都亚三个海滩。
印尼—巴厘岛布撒基寺
◎位于巴厘省的东北 部、海拔3142米的亚 根火山附近,距离丹 巴刹60公里。寺庙始 建于十一世纪初,是 巴厘岛最古老、面积 最大的印度教寺庙群, 也是巴厘印度教寺庙 的总部,有“母庙”、 “中央寺庙”之称。
印尼—雅加达民族纪念碑
◎雅加达市的象征, 位于市中心的独立广 场公园中央。1959年 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加 诺下令修建,1968年 竣工。高137米,顶端 有一个用35公斤黄金 制成的火炬雕塑,象 征着印尼的独立精神。
巴厘岛是印尼众多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岛,
印尼文化

印尼文化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
民族语言和方言约300种。
与印尼商人打交道,应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双方交往是很有帮助的,印尼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姓名。
一个种族繁杂的国家,其人民的风俗习惯也悬千差万别的,例如苏门答腊人通常喜欢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宁愿打地铺,印尼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深交,讲旧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商人客户或朋友,虽然也客客气气,甚至谈得相当的投机,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里话是不轻易掏出来的。
所以与印尼人交往,一两次见面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的。
要着眼于将来,应把印尼商人当作你的朋友,充分责现出你的真诚,才能获得他的信赖。
加深与印尼人的交情,还必须记住的一点是,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
在印尼人家中作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厅的摆设布置也是很讲究的。
到印尼人家中作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为与印尼人交往的一个诀窍。
商业谈判,如果能选择在印尼人的家中进行,那是最好不过的事,这可以消除主客之间的隔阂,交易洽谈的效果更佳。
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
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印尼人很懂礼貌绝对不讲别人的坏话,自然也不喜欢那些讲别人坏话的人,与印尼人见面可以握手,也可以点点头。
在印尼,一般商务访问穿西服,打领带,穿长裤即可。
访问政府办公厅应穿西装,须事先须约,准时赴约。
印尼贸易事业是一种奇特的公私混淆的事业,大多数进出口业务由9个国营贸易公司(Niagas)经手。
印尼商人做决定甚慢,业务谈判一般都很长,为求好结果,最好准备停留一周以上,商界好礼,尤其好互赠礼物。
访问时宜准备一些小礼物给商人、官员及他们的妻子。
应邀做客时,可以给主人带上一束鲜花,客人不一定非要送礼不可,但最好说几句感谢的话,或写个便条表示谢意。
谈话时,避免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
印度尼西亚-李伦

印尼人独特做法
1.伸出右手,屈起其他手指单独伸出拇指:请你先走。
2.笑声:掩饰困惑或震惊,未必说明自己开心愉快。
款待与馈赠
客人不仅应用右手取食,而且不能用左手触碰食物。 应邀赴宴时送鲜花是合乎礼貌的。可酌情送价值不太高的礼品,如: T恤衫,水果等。印尼人一般不要求客人随带礼物,但表示感谢的恭维 话和便柬总是受欢迎的。 主人若有馈赠,应亲切有礼地接受,因为推却不受是不礼貌的。接送礼 物用右手,面对长辈用双手(左手忌用)。 接受礼品不能当面打开。
政务活动中: 男子:白色长袖衬衫、深色西裤 女子:套装、深色长裙 按照国际惯例:西装套裙、皮鞋 注意:互送名片,否则受冷落 注意:出席庆典、仪式,或参观清真寺时公共场所穿衣禁忌 不允许:背心、无袖装、短裤,其他过分裸露身体的穿着 室外交谈、上门做客:摘下墨镜 入清真寺:脱鞋——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 俗,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
宴请说明:
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右手不洁。 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习惯上主要以大米为主食,以鱼类、蔬菜、肉 类等为主要副食品。他们喜欢以牛、羊、鸡的五脏烹制各种菜肴。虽说 大多数人都不饮酒,但极少数人却爱饮烈性酒,少部分人爱喝葡萄酒和 香槟酒。虽说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但也有阿斯玛特人、达尼人和巴 布亚人等不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饮食习惯上对用猪肉烹制的菜肴倍加 欢迎和喜爱。
茉莉花:印尼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其他风俗习惯说明(二)
抹猪油: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 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 以此表示友善。 好客: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 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 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尼西亚风俗习惯及礼仪文化
一、国名渊源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
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
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
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
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
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
二、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
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三、主要概况
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
人口1.6694亿(1986年)。
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级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
首都雅加达。
货币为“盾”。
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四、社交习俗
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印尼”是个“千岛国”,百性崇拜敬养蛇;
伊斯兰教为国教,信仰忌讳特别多;
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一百个;
探亲访友有讲究,未曾进屋鞋先脱;
相识先要送名片,不然必会受冷落。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
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
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
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
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
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
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
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
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客。
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
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
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
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
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
因为,他们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
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五、礼节礼仪
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
与熟人、朋友相遇时,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
一般礼仪
印尼社会以尊重个人为基础。
这一点在日常事务中必须记住。
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神圣的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
商务谈判往往是冗长、拖拉,而且困难重重。
称谓与问候
第一次介绍见面时,宜点头握手。
约会与准时
遵守时间虽很重要但并不受到十分注意。
事先约会是受人欢迎的。
款待与馈赠
客人不仅应用右手取食,而且不能用左手触碰食物。
应邀赴宴时送鲜花是合乎礼貌的。
印尼人一般不要求客人随带礼物,但表示感谢的恭维话和便柬总是受欢迎的。
主人若有馈赠,应亲切有礼地接受,因为推却不受是不礼貌的。
交谈
不要谈论有关当地的政治、社会主义以及外援等话题。
六、信仰忌讳
印度尼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
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下贱之手,
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
他们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
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
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
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春药”、“性”、“污辱”等极坏的印象。
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肮脏”、“瘟疫”和“灾难”的印象。
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
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七、饮食习惯
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习惯上主要以大米为主食,以鱼类、蔬菜、肉类等为主要副食品。
他们喜欢以牛、羊、鸡的五脏烹制各种菜肴。
虽说大多数人都不饮酒,但极少数人却爱饮烈性酒,少部分人爱喝葡萄酒和香槟酒。
虽说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但也有阿斯玛特人、达尼人和巴布亚人等不信奉伊斯兰教。
他们在饮食习惯上对用猪肉烹制的菜肴倍加欢迎和喜爱。
印度尼西亚人习惯吃西欧式的西餐。
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匙或筷子之外,一般都习惯用手抓饭。
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普遍对中餐倍加喜爱,认为中餐是举世公认的最佳餐之一。
印度尼西亚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烹制工艺精细,注重菜肴的脆、酥、香。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酸,甜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
④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鱼、鸡和各种动物内脏;蔬菜喜食青椒、芥兰、豆芽菜、茄子、土豆等;调料喜用咖喱、胡椒、辣椒、虾酱等。
⑤制法对炸、烤、煎、爆、炒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干煸牛肉丝、炸牛肚、香酥鸡、锅烧鸡、青椒肉片、炸牛肠、青椒鸡丁、鸭条、干烧鳜鱼、香酥百合鸡,炸麻团、炒芥兰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饮红茶、咖啡、可可和鲜桔汁等饮料;有些人爱喝果酒、葡萄酒和香槟酒,还有极少数人爱饮烈性酒。
⑨果品爱吃的水果有洋桃、樱桃、巴犁、椰子、木瓜、香蕉、菠萝等;干果喜爱核桃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