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论文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第一篇: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思考摘要:就人防工程而言,作为一个附属工程,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工程项目设计时,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便是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

本课题研究中,重点对人防设计基准、内容等作出深入的研究分析,如何做好人防设计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防护作用发表个人的看法。

这里对人防工程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进行扼要的分析,对人防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作出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人防工程;地下室;设计要点1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原则进行人防工程设计时,布局必须尽可能和所在地总体规划大致相当,而建立人防结构时,则按照用途情况作出科学的设计。

在符合用途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坚实、耐用、可行、成本低的基本准则完成工程设计工作。

与此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平战结合因素,从而确保取得社会、经济、战备三者有机结合的最大效益。

1)熟悉并掌握人防地下室建筑的总体情况。

进行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人防建设项目作出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第一,必须掌握人防工程之上的地面建筑的概况,如建筑规模、类型、层数等,这些全是进行人防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第二,对人防工程建筑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战时功能予以确定,从而对人员掩蔽、人防物资、人防电站等进行设计;第三,和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配合,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合理等若干方面的因素。

2)科学地进行防护单元、抗爆单元的划分。

就人防工程而言,防爆过程中,重点是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划分,如此一来,在人防工程受到炸弹冲击时,因为合理的设置了防护、抗爆单元,则可以让建筑损害降低到最少程度。

怎么样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是人防设计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可知,防护单元及抗爆单元根据上部建筑的层数及多层防空地下室的类型级别等划分。

工程设计者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而防止对建成后人防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关键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关键论文

论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关键【摘要】公共建筑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建筑的设计创新是公共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公共建设的设计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时代性、创新性与风险性、标志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公共建筑的创新设计的关键是要围绕功能设计创新、形态设计创新和技术设计创新等三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时代性;风险性所谓建筑设计创新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进行的具有一定价值成果的首创性建筑设计活动。

公共建筑则是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体育建筑、通信建筑、交通建筑等)。

公共建筑设计的创新已经成为建筑领域重要的研究范围。

我国在2011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城的日益推进,大量的公共建筑拔地而起。

公共建筑具有投资大、影响大的特点,或是标志性建筑,或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公共建筑设计的创新具有的意义。

一、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所具有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但是一般来说它应该具备时代性、首创性、风险性、地域性和标志性。

1.公共建筑设计创新首先要具备鲜明的时代性特点时代的不同对公共建筑的功能要求也不同,因此公共建筑首先应该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目前处于数字建造时期。

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网络科技、电脑辅助制造、虚拟实境和互动科技等数字化的生产方式是影响建筑创新的关键技术。

不仅如此,多项整合为混杂式设计和参数化设计对建筑的创新亦影响深远。

数字建造时期的时代特征对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主要影响体现在:设计构思虚拟化、建筑形态数字化、建筑使用智能化。

2.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首创性与风险性特点公共建筑的首创性包括两种形式:设计一种全新的公共建筑或者对已经的设计进行改良。

创新往往与风险并存。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风险性包括技术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和文化性风险。

建筑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协调创新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协调创新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协调创新摘要:所谓的建筑其实就是一种美的艺术,而这件艺术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建筑设计师们在建筑的过程中将结构设计和艺术设计进行巧妙的结合,但是在结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又是次要的,比如有些设计就是要侧重美观和艺术方面,但是有些建筑却对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生产过程的工艺提出了要求。

总而言之,建筑的设计师们可以有效的将建筑的美观造型与其使用功能和结构方面的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但是不能仅仅是为了追求奇特。

那么本文主要对建筑的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协调创新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筑;艺术设计;结构设计;协调创新只有将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称得上是优秀的建筑工程。

随着当今建筑专业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建筑工程中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之间的有机结合就变的越来越重要。

因此要想建造出优秀的建筑,我们必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建筑结构体系的支持,因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好坏会直接的对建筑物的外形以及使用功能造成影响。

而其中艺术设计也同时对建筑的美观与经济实用性起着制约的作用,因此,建筑设计师们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将这两者进行协调和统一,这样才能建造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一、建筑中结构的设计与艺术的设计之间的协调统一在建筑的艺术当中,其结构上的美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种是具有支撑意义的建筑结构,这种支撑的结构会为建筑使用的功能提供所需要的尽可能多的空间。

因此,我们主要要对其构造的形式以及结构的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考虑其对建筑物的刚度、稳定性以及耐久性和强度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具有特殊要求和大跨度的建筑物上面,对美观和结构体系都要求的非常严格,有些甚至将建筑和结构合为一体,称之为结构就是建筑,建筑就是结构。

另一种便是在语言学上或是在哲学上定义的结构,哲学或者语言学认为所要研究的对象当中都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结构层次,这同时也是将对象间的组织进行联系的重要性。

一位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把各种文化都看作是一个系统,并且按照它们各自的成分之间所存在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2024年建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4年建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4年建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设计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到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化、历史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建筑专业学生,我在此次毕业设计中,尝试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探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议题,以期能为建筑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建筑设计理念的革新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往往注重建筑的形式和美学价值,而现代建筑设计则更加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尝试将这些现代理念融入我的设计中。

例如,在设计一个商业综合体时,我不仅考虑了建筑外观的美观性,更注重了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和人流的疏导。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使得商业综合体在满足商业功能的同时,也能提供给用户一个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积极探索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采用了大量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以减少建筑的能耗。

同时,我还尝试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

这些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提升建筑的使用品质和经济效益。

三、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注重了建筑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例如,在一个历史街区的改造项目中,我深入研究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将这些元素融入我的设计中。

通过保留和改造历史建筑、引入传统元素和符号等方式,使得改造后的历史街区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还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四、建筑与社会责任的担当建筑设计师不仅要有精湛的设计技艺,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心中。

建筑设计大专毕业论文(热门范文6篇)

建筑设计大专毕业论文(热门范文6篇)

建筑设计大专毕业论文(热门范文6篇)1. 高效节能建筑设计研究本文通过研究高效节能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相关理论,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策略,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

2.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设计本文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持续性原则和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些在建筑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了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效果,为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

3. 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设计本文研究了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建筑文化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验证了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计建议。

4. 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本文研究了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

通过对建筑功能、空间布局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人性化设计对建筑使用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设计建议。

5. 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材料应用研究本文研究了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材料应用。

通过对可持续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梳理,探讨了可持续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评估了可持续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计建议。

6.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环境融合研究本文研究了建筑设计中的自然环境融合问题。

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验证了自然环境融合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价值,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关于建筑设计大专毕业论文的六篇热门范文,每篇文献都涵盖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设计主题,供您参考和借鉴。

关于建筑设计的论文

关于建筑设计的论文

关于建筑设计的论文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物建造之前,设计者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筑设计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设计的论文篇1《阐述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摘要: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从建筑的整体及外部环境、单体设计、围护结构的整体及细部构造设计等方面浅谈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落实建筑节能观,可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设计建筑设计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和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重。

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①人均能源拥有量、储备量低;②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

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 3亿吨;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 0%。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 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

如果我国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

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

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全面的建筑节能的涵义全面的建筑节能,就是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

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论文

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论文

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论文
未来的建筑设计将迎来变革,为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传统的建筑概念中,建筑物往往会被认为是一个稳定、不可变的实体,而未来建筑设计则将集合众多技术和创新理念,使建筑更加灵活和有弹性。

以下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几个重要趋势:
首先,在建立自动化和智能建筑方面,未来建筑将会逐渐深入智能化,系统将会自动监控、控制和操作,从而使建筑物更加环保、便捷和安全。

此外,建筑物的能源管理也将大为提升,无论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还是燃料类能源,都将得到更加充分利用。

其次,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欣然接受智能终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物具备更多智能交互功能,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并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服务。

最后,绿色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旨在经济高效地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节省碳排放,追求低碳可持续型社会。

凭借各种技术、设计以及新型材料的支持,未来的建筑业将发展的更加全面、科学、舒适和环保。

总的来说,未来的建筑设计将大大改变现有的房屋设计理念,通过技术和智能化的手段,以及绿色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推广,实现低碳可持续型社会,使人类得以住得更加安全,舒适,经济和环保。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5篇)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5篇)

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5篇)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5篇)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毕业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就业导向化【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ces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ak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s substance, in order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ject practice ability,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the better professional engineers will be imported into the society.【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Guidance mode;Innovation ability 0 背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2021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合并而成的新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创新论文
摘要:21世纪,建筑设计应以追求个性、丰富多彩为目的,不断地创新,创造新世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创新思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通过长时间对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成。

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设计出既能体现人文科技和人文精神,同时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建筑而不懈努力。

创新设计是让人们能够深刻记住建筑物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比如香港的中银大厦,其外观形似三棱剑的设计,直冲云霄;成都的芙蓉古城,其仿古群落的设计让人过目难忘;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以旅游地产项目为基础等等,这些声名大噪的建筑无不融入了建筑设计师的创新思维,成为了其所在城市的“招牌”。

随着社会文化性质的不断变化,家庭住宅、公共场所的建筑造型也在不断地改变,这就要求建筑造型有更多的创新。

1 建筑设计中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建筑设计都是将技术方面当作设计重点,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将建筑的功能、科技、环保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到设计当中,这就要求建筑的设计必须有所创新。

建筑设计师只有将设计的内容和过程与技术同等重要,这样才能设计出既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又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环保需求的建筑物。

建筑设计师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作能力,加强对知识的领悟和
积累的能力,在设计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灵感与知识一起融入设计作品当中。

2 建筑设计的创新策略
2.1 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环境在不断地变坏,人口在不断地增多,资源在不断地减少。

这些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建筑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大自然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设计。

当前,国外一些设计师利用高新的技术以及高投入的方式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比如,欧美国家某些建筑的外墙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以此来充分利用太阳能。

这样不仅可以用于家庭取暖,同时减少了煤等污染燃料的使用,符合了环保的要求。

由于国情的差异,这种高投入的设计在我国不提倡。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设计方式融入到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比如,可以将世博会的各个场馆改造成公寓或者旅馆再利用。

其次,应用高新技术。

比如开发新型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建筑物当中。

最后,重复利用废旧材料。

建筑物拆除或者建造的过程当中,会产生诸多的建筑垃圾。

通常这些垃圾都是被填埋或者堆弃,毫无价值。

在设计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其能否被重新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2.2 设计环保理念
经济与科技的蓬勃使得地球上的资源短缺,许多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由于生态平衡问题在不断地加剧,使得全球各地都在呼吁保护环境。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构建生态型、家居型的建筑物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建筑生态设计是指设计时将大自然、人以及建筑三个方面的因素融入其中,不仅要对建筑物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还要满足人类的居住要求。

比如,国外的建筑师已经成功研究了很多的生态建筑,同时还阐述了其深刻的建筑生态理论。

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建筑生态设计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当今社会,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3 地域环境设计理念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建筑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环境,将当地的环境和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设计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建筑。

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应当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寻找建筑设计的创新灵感。

比如,赖特设计的美国的考夫曼住宅,它是位于河畔的流水住宅。

该设计巧夺天工,别墅与周围的环境(溪流、山石、树木、鸟鸣等)融为一体。

考夫曼住宅的设计表明,当建筑物与环境完美结合的时候,不仅可以使人们感受到生活与工作场所的美好,更能使人们享受精神和心灵的美好。

2.4 体现人文精神的设计
一个城市的建筑要想突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关怀,就要求在设计标志性建筑设计的时候注入人文精神。

我国很多著名的历史建筑都是将
自然条件和地方的文化紧密地结合,从而体现出不朽的人文精神。

建筑的设计应符合大众对美的认知。

建筑中的艺术形象应当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引起大众的共鸣。

建筑的灵魂不仅要包括公众精神和首创精神,还要包含人文精神。

建筑的人文精神就是指建筑物能够引起人们心中的归属感和认知感。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尊重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充分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

2.5 智能设计理念
建筑的智能设计是指将智能计算机、多媒体、智能保安以及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融合到设计当中。

智能化建筑作为现代化社区当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与安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而智能化建筑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物当中,人们可以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自动调节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温度、照明度以及湿度等等,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冷、热、光、大气等),降低能源的消耗,使其生活环境高效、和谐、舒适、幽雅。

2.6 数字化技术设计理念
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建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相关的各方面都信息化,从而使得建筑的设备和安全监控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和服务。

这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各
种梦想将通过先进的数字化建筑技术而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家中学习、购物、工作以及休闲。

比如西方一些国家的SOHO住宅概念,它结合了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应用的理念。

在家办公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的一种念想,而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办公环境与居住环境融合在一起已经不是梦。

数字化的住宅不仅实现了人们多年来的梦想,还能减少办公建筑的占地面积,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堵塞,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上适应了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3 结束语
21世纪,建筑设计应以追求个性、丰富多彩为目的,不断地创新,创造新世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创新思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通过长时间对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成。

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设计出既能体现人文科技和人文精神,同时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建筑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嘉,刘刚.现代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2]陈进良.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设计应如何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5).
[3]刘铮,李莉萍,赵惠敏.技术整合与建筑创新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2).
[4]邵华献.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探衬[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5]张兆斌,杨志.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J].现代装饰(理论).201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