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鱼类
淡水银鳕鱼养殖

淡水银鳕鱼养殖概述淡水银鳕鱼(Lota lota),也称为北方鳕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
它们在很多地区都被养殖为食用鱼类。
本文将介绍淡水银鳕鱼养殖的基本信息,包括养殖环境、养殖技术以及市场前景。
养殖环境淡水银鳕鱼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的水域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但是,为了获得最佳的养殖效果,应该选择水质清澈、水温适宜的环境。
以下是淡水银鳕鱼的养殖环境要求:1.水质:淡水银鳕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水体清澈、无污染,并且保持适度的酸碱度和氧气含量。
2.水温:淡水银鳕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4-15摄氏度,最适宜的水温为8-10摄氏度。
3.养殖池塘:选择池塘作为养殖场地,池塘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水系统。
养殖技术淡水银鳕鱼养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养殖技术。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1.种苗选择:选择健康、体型适中的淡水银鳕鱼种苗。
种苗可以从专业的养殖场或者其他养殖户处购买。
2.饲料管理:淡水银鳕鱼是杂食性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提供均衡的饲料。
饲料可以是混合饲料或者天然饲料,包括鱼粉、虫子等。
3.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池塘的水质清澈和适宜的酸碱度。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对水质进行调理和处理。
4.疾病防治:定期检查淡水银鳕鱼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防治。
市场前景淡水银鳕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高蛋白食品的需求增加,淡水银鳕鱼市场前景广阔。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淡水银鳕鱼养殖的市场:1.品质保证:确保淡水银鳕鱼的健康和品质,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疾病防治、饲料管理等环节。
2.市场营销: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消费群体,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可以选择在线销售、零售渠道等方式来推广和销售淡水银鳕鱼。
3.增值产品开发:可以开发淡水银鳕鱼制品,如鱼干、鱼粉等,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总结淡水银鳕鱼养殖是一项有潜力的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
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的品种

第一章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的品种(品种)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鲮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鳊鱼、尼罗罗非鱼、虹鳟等。
其中鲢鱼、鳙鱼、草鱼、青鱼被称为淡水“四大家鱼”。
(一)鲢鱼鲢鱼又称白鲢、鲢子等。
体形侧扁,鳞细小,腹部银白色,刀锋状,具有发达的鳃耙,腹棱从胸鳍基部到肛门,胸鳍末不超过腹鳍基部。
生活于水的中上层,性情活泼,喜跳跃。
主要滤食浮游植物,其次为浮游动物、细菌、腐屑以及悬浮的人工饵料粉末。
生长的适宜水温是20℃-30℃。
1龄鱼可达0.5-1.0千克。
(二)鳙鱼鳙鱼又名花鲢、大头鱼。
头长为体长的1/3,腹部灰白,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具有较发达的鳃耙,腹棱从腹鳍基部到肛门,胸鳍末超过腹鳍基部。
生活于水的中上层,性情温驯。
主要滤食浮游动物,其次是浮游植物、细菌、腐屑,也滤食人工饵料。
2龄时,体重为0.5-1.0千克,3龄鱼体重达1.0-2.0千克,是大水体养鱼的好品种。
(三)草鱼草鱼又名鲩。
体近圆柱形,体色淡青黄色,腹白色,胸鳍、腹鳍橙黄色,背鳍、尾鳍青灰色,具有发达的咽齿。
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活泼,抢食能力强。
主要摄食水草、旱草,食量大,也吃人工饵料;幼草鱼以浮游生物为食。
1龄鱼为0.75-1.0千克, 2龄鱼为1.5-3.0千克, 3龄鱼可达5.0千克以上。
(四)青鱼青鱼又名青鲩、螺蛳青。
体形似草鱼,头稍尖,除腹部灰白色外,其他部分呈青黑色,尤以背部和各鳍更深。
栖息于底层。
青鱼性情温和,抢食能力差。
以螺蚬等水生软体动物为食,也吃人工饵料。
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28℃。
2龄鱼体重为1.5-2.8千克。
(五)鲤鱼鲤鱼体侧扁,腹圆,有口须2对。
栖息在底层,觅食能力强。
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鲤适应性强,在水温15℃-30℃的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
经自然变异和人工选育,已形成不同的亚种和品种,主要有:1.野鲤各地自然水域中生长的鲤鱼。
如黄河鲤、黑龙江鲤、湘江鲤、沅江鲤等。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淡水鱼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少、周期短、利润高等优点。
下面是淡水鱼养殖方法的详细介绍。
1. 筹备工作:确定养殖品种: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淡水鱼品种,例如鲤鱼、鳙鱼、鲈鱼等;选址和购买设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通风良好的地方用于养殖,并购买所需的鱼缸、过滤器、加热器等设备;配饲料:根据养殖品种选择适合的饲料,可以购买市场上的鱼类配合饲料或自行配制;2. 环境准备:鱼缸处理:清洗鱼缸,保证缸内干净,无杂质,并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传播;建立生态环境:设置水草、砂石等底质,搭建鱼类喜欢的藏身地方,同时增加缸内氧气含量;恒温设备:如果养殖淡水鱼的水温较低,可以使用加热器将水温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3. 密度计算:根据淡水鱼品种和鱼缸大小,计算适宜的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高会影响淡水鱼生长和健康,密度过低则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鱼缸空间。
4. 饲养管理:投喂饲料: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一般每天分2-3次定时定量喂食,并注意不要过度投喂,避免水质变差;注意观察:及时观察淡水鱼的生长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即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传播;水质检测: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适宜,可使用pH试纸、水质检测仪器等;换水清洁: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保持鱼缸水质清洁,一般每周换水一次;增氧设备: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增加溶解氧含量,保持鱼的呼吸顺畅。
5. 鱼类疾病防控: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加强水质管理,保持鱼缸水质清洁;合理使用药物,遵守使用说明,防止药物过量使用导致污染;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6. 采摘与销售: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进行合理捕捞,避免伤害鱼体;及时采摘后进行储藏或销售,保证鲜活度和品质。
总之,淡水鱼养殖方法需要从筹备工作开始,包括确定养殖品种、选址和购买设备、配饲料等;环境准备包括鱼缸处理、建立生态环境和恒温设备的安装;饲养管理包括投喂饲料、注意观察鱼的生长状况、水质检测、换水清洁和增氧设备的使用;鱼类疾病防控要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加强水质管理、合理使用药物和控制养殖密度;最后,采摘与销售要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适用于各种淡水鱼类、龙虾、蟹类等的繁殖和养殖。
淡水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1. 塘养技术塘养是一种最常见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鱼类、虾类等的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塘泽水的管理和鱼类的喂养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在塘泽水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清理水体,保持水质清洁。
水中的异味、浑浊和富营养物质过多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此外,还需要定期投放饵料,以保证鱼类的养分供给。
对于剩余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需要及时清除,避免造成污染。
2. 水产池塘养殖技术水产池塘养殖是一种通过搭建池塘进行养殖的技术。
与塘养相比,水产池塘养殖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设备投入,但也能养殖更多的水产品。
在水产池塘的建设中,首先需要选址,选择合适的平整土地,并注意避开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然后,根据需要建设池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好防渗漏工作。
选用合适的塘土,进行围堰建设和水位调节工作。
在池塘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检查水质和水位,并定期投放饵料和鱼苗。
还需要设立鱼苗放养区域和收获区域,以方便管理和养殖过程的控制。
3. 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种类繁多的水产品。
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和水泵等设备,实现水质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在循环水养殖技术中,需要建设循环水池或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过滤、净化、加氧等环节。
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换滤材,以保证水质的清洁。
另外,还需要安装水泵和氧气机等设备,确保水位和氧气的充足供给。
4. 深水养殖技术深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特定水产生物的养殖方式,通过在水中悬挂养殖网箱或笼子,实现水产生物的繁殖和养殖。
在深水养殖技术中,首先需要选用适合的水产生物进行养殖,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
然后,建设养殖网箱或笼子,并选择合适的悬挂位置和深度,以保证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淡水养殖鱼类

淡水养殖鱼类简介淡水养殖鱼类是指在淡水环境中进行养殖的各种鱼类。
这种养殖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常见,不仅能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还可以起到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淡水养殖鱼类的一些常见品种、养殖技术以及相关市场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常见品种在淡水养殖鱼类中,有许多常见的品种适合养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1.鲤鱼:鲤鱼是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
鲤鱼体型较大,适应性强,对饲料要求不高,容易繁殖。
其肉味鲜美,供应量大,是市场上的主要品种之一。
2.鲈鱼:鲈鱼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淡水鱼类。
它们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水质清洁、充氧充足的环境。
鲈鱼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广受市场欢迎。
3.黄鳝:黄鳝是一种特殊的淡水养殖鱼类,它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高。
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4.青蟹:青蟹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蟹类,也可以进行养殖。
它们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上述品种只是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一小部分,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更多新的品种正在不断被引进和繁育。
养殖技术淡水养殖鱼类的养殖技术通常包括选种、孵化、育苗、养殖和管理等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技术:选种选种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后期养殖的效益和品质。
在选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力强、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的种鱼。
孵化孵化是将种鱼的卵通过人工方法孵化成苗鱼的过程。
孵化前需要准备好孵化场地和生物孵化设备,控制好水温、水质等条件,通过人工操作使鱼卵孵化出仔鱼。
育苗育苗是孵化后的仔鱼放入合适的鱼塘或池塘进行饲养和培育的过程。
在育苗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饲料的种类和喂养的频率,同时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和通风。
养殖养殖是指将育苗后的鱼放入养殖池或水体中进行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控制饲料的供给量和质量,同时注意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
管理管理是指对养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
淡水鱼养殖品种

淡水鱼养殖品种
一、根据淡水鱼对水温的要求分类
1、温水性鱼类:养殖品种包括鲤科鱼类的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鲫鱼、团头鲂、翘嘴红鲌、细鳞斜颌鲴、花鱼骨、唇鱼骨等,鳅科鱼类的泥鳅、大鳞副泥鳅等,鲶形目鱼类的鲶、兰州鲶、怀头鲶、南方鲶、欧洲鲶、斑点叉尾鮰、云斑鮰、长吻鮠、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等。
2、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冷水性鱼类主要是鲑形目鲑亚目鲑科、茴鱼科鱼类和胡瓜鱼亚目香鱼科、胡瓜鱼科、银鱼科的种类,如虹鳟鱼、金鳟鱼、细鳞鱼、哲罗鱼等。
3、热水性鱼类:养殖品种包括罗非鱼、淡水白鲳、鲮、短盖巨脂鲤、细鳞肥脂鲤、淡水石斑鱼、中华乌塘鳢、云斑尖塘鳢、胡子鲶、革胡子鲶、丝尾鳠、苏氏圆腹鱼芒、遮目鱼等。
二、根据淡水鱼的养殖目的分类
1、食用淡水鱼:主要有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鳊鱼、罗非鱼、鲮鱼、鲻鱼等品种。
2、观赏淡水鱼:主要有金鱼、神仙鱼、斑马鱼、七星刀鱼、锦鲤、接吻鱼、孔雀鱼、红绿灯鱼、虎皮鱼等品种。
三、根据淡水鱼在水中的生活层次分类
1、中上层鱼类:鲢鱼、鳙鱼等鱼类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因而属于中上层鱼。
2、中下层鱼类:青鱼、草鱼等鱼类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因
而属于中下层鱼类。
3、下层鱼:鲤鱼、鲫鱼等鱼类通常栖息在水体的下层,因而属于下层鱼。
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发展概述

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发展概述【摘要】淡水养殖鱼类作为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其种类繁多,包括草鱼、鲫鱼、鲤鱼、鲢鱼等。
种苗生产一直是淡水养殖的基础,目前淡水养殖种苗生产存在着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等问题。
未来,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将更加多样化,种苗生产技术将不断创新提高。
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促进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的发展,为行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行业的未来展望充满希望,如果能够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必将为我国水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键词】淡水养殖、鱼类品种、种苗生产、发展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关键问题、未来展望、政策支持、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淡水养殖鱼类品种繁多,但在种苗生产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养殖的效益,而目前种苗生产技术相对滞后,导致市场上优质种苗供应不足,影响了淡水养殖产业的发展。
加强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的研究与改进势在必行,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于优质淡水鱼类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鱼类消费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养殖业不仅可以提供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
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对于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的研究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及种苗生产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淡水养殖鱼类品种概述淡水养殖鱼类品种种类繁多,适应性强,是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介绍鲢鱼淡水养殖

介绍鲢鱼淡水养殖鲢鱼又称白鲢、跳鲢、水鲢、鲢子。
属于鲤形目,鲤科鱼类,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鲢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1、为了高产高效,在生产养殖过程中,鲢鱼常和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等主要淡水养殖品种混养。
2、鲢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鲢鱼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因此鲢鱼常与草鱼搭配饲养,喜欢在水质较肥的水体中生活。
根据鲢鱼的生活习性,鲢鱼常与草鱼搭配混养,所以在养殖生产中有一草养三鲢之说。
3、人工人养殖时,可给鲢鱼投喂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等,这些饵料鲢鱼也喜欢吃。
同时,根据经验表明,鲢鱼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
4、鲢鱼属于中上层鱼类,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找食物吃,到了冬季才会潜至深水处越冬。
鲢鱼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后会马上浮头。
鲢鱼胆子小怕惊扰,性情活泼,喜欢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
5、鲢鱼生活的最适水温为23℃~32℃。
因此,夏季是鲢鱼生长的旺季。
秋分以后,温度降低,天气渐凉,鲢鱼食欲就会有所下降。
6、鲢鱼的生长繁殖习性。
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
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
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
7、鲢鱼苗种放养前须经检验、检疫,选择品质纯正,健康无病,规格整齐的苗种。
5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可投放苗种,投放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
8、鲢鱼常和鳙鱼、团头鲂、草鱼、鲤鱼、鲫鱼、尼罗罗非鱼混养。
以鲢鱼为主的池塘养殖模式举例:单产250千克的池塘可放养鲢鱼175尾,放养鳙鱼35尾,放养团头鲂50尾,放养草鱼40尾,放养鲤鱼10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外界生态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影响胚胎发育的外界环境因素比较复杂。因胚胎靠卵黄养, 不从外界摄取食物,所以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外界条件不是食物, 而主要是水温、溶氧、pH和敌害生物等。 1)水温
胚胎发育速度: 鱼类的受精卵只有在一定水温范围内才能正 常进行胚胎发育。四大家鱼胚胎发育的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830℃,适宜的温度围为20-28℃。
发情、产卵
自然产卵、受精 经注射催情剂后,亲鱼
受激素作用,产生生理反应,出现雄鱼追逐雌
鱼的兴奋现象,这就是发情。发情达到高峰时,
往往雄鱼头顶雌鱼腹部,使雌鱼侧卧水面,腹
部和尾部激烈收缩运动,卵球即一涌而出,同 时雄鱼紧贴雌鱼腹部而排精。有时可看到雌雄 鱼扭在一起,产卵排精。
效应时间
亲鱼注射完最后一针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所需 的时间叫效应时间(effective time)。
半干法授精是将精液挤出或用吸管吸出,
用0.3%~0.5%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倒在卵上,
按干法授精方法进行。
湿法人工授精,是将精卵挤在盛有清水的
盆中,然后再按干法人工授精方法操作。
第四节、人工孵化
一、概念:孵化是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
鱼苗为止的全过程。
二、影响因素:温度、溶解氧、水质、敌害
生物。
三、设备 设施: 四、出苗(鱼类繁育场) 五、孵化注意事项 六、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
鲤鱼卵细胞发育过程
1~5 卵黄沉 积结束 6 最终 成熟 7排卵 8 受精
四.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第一节、家鱼人工繁殖概况
第二节、亲鱼培育 第三节、人工催产 第四节、人工孵化
第一节、家鱼人工繁殖概况
四大家鱼在池塘静水水体中不能自然繁 殖,需江河流水环境才能自然产卵、孵 化、出苗。 在江河中捕捞野生苗运往全国各地,进 行鱼种培育和池塘成鱼养殖,养殖区域 受限制。 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池塘 养鱼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养殖区 域扩大,并在全国推广。
受精卵孵化时应注意事项
1、溶氧和充气 鱼卵在孵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氧气供 给。因为孵化容器中卵的密度很大,一定要保持一定氧气 供给。充氧量大一点,但也不能过大,过大会破坏卵膜, 影响孵化率。 2、水流调节 漂流性卵在环道中孵化时,在一定水流条 件下,卵漂浮在水面孵化。但水流过速时,导致卵、初孵 仔鱼易粘附于内环的纱窗上,尤其是仔鱼逆水游泳时会耗 费过多能量。 3、及时清理卵膜和代谢产生的污物,保持水质清新 4、及时将仔鱼移出 对于某些在产卵池中孵化的种类, 要及时将仔鱼移出。尤其是罗非鱼,避免亲鱼吞食仔鱼。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
1、怀卵量(brood amount) 水产动物产卵前卵巢中所怀成 熟卵子的数量。又分为绝对怀卵量(absolute brood amount)和相 对怀卵量(relative brood amount)。 2、繁殖力(fecundity) 在一个繁殖季节中,水产动物一雌体 或一种群雌体产卵的数量。可分为个体繁殖力(individual fecundity)、种群繁殖力(population fecundity)。 3、受精率(fertilization rate) 胚胎发育至高囊胚期时(有的以 胚胎尾芽期时计算),其发育正常成活的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 分比。 4、孵化率(hatchability) 水产动物胚胎发育阶段中,从卵内破 膜而出的个体数量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 5、出苗率 在生产上真正的孵化率比较困难统计的,所以生产 上也有采用出苗率来统计,其计算方法为出苗数占孵化卵的百分 数。
(三)、性周期 鱼类从性成熟到衰老前,性腺发育具有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 或生殖周期。 一生只产一次卵且产卵后即死亡的鱼类,如大麻哈鱼、银鱼、 公鱼、香鱼等,只有一个性周期,即一次性周期。 大多数养殖鱼类一生中具有多个性周期,但性周期的时间长短 因种而异:鲟类为2-4年,四大家鱼、花鲈、鲆鲽类等为1 年,鲤、鲫、革胡子鲇、尼罗罗非鱼等为1-4个月。 一次产卵类型的性周期变化:(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鲢为例) 夏秋季(8-10月):产过卵,卵巢萎缩,退化到Ⅱ期(精 巢为Ⅲ 期) 冬季(11-翌年1月):新生卵母细胞中卵黄出现并开始积 累,处在第 Ⅱ~Ⅲ期 春季(2-4月):卵黄逐渐充满,Ⅳ 夏季(5-7月):Ⅳ~Ⅴ,可催产。
人工授精方法三种: 即干法、半干法和湿法
干法授精:当发现亲鱼发情进入产卵时,立即捕捞 亲鱼检查。若轻压雌鱼腹部卵子能自动流出,则一人
用手压住生殖孔,将鱼提出水面,擦去鱼体水份,另
一人将卵挤入擦干的脸盆中(每一脸盆约可放卵50万 粒)。用同样方法立即向脸盆内挤入雄鱼精液,用手 或羽毛轻轻搅拌,约lmin~2min,使精、卵充分混合。 然后徐徐加入清水亲鱼饲养管理
秋季培育,越冬前使亲鱼有较多的脂肪贮存,这对性 腺发育很有好处,故入冬前仍要抓紧培育。 冬季培育,水温5℃以上,鱼还摄食,应适量投喂饵 料和肥料,以维持亲鱼体质健壮,不使落膘。 春季和产前培育,亲鱼越冬后,体内积累的脂肪大部 分转化到性腺,而这时水温已日渐上升,鱼类摄食逐渐 旺盛,同时又是性腺迅速发育时期。此时期所需的食 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其他季节,故这是亲鱼培育 至关重要的季节。 投饵:因鱼而异。施肥:鲢、鳙鱼必施。 流水:冲水。巡塘: 高温季节
孵化桶
黏性卵池塘孵化(以鲤鱼为例)
目前生产上多直接使用鱼苗 培育池进行孵化,以减少鱼苗转 塘的麻烦和损失。将粘有鱼卵的 鱼巢放人池中水面下10厘米并固 定,每亩水面可放25~30万粒卵 左右,若以60%的成活率计算, 每亩鱼苗的密度为15~18万尾。 鱼苗刚孵出时,不可立即将鱼巢 取出,此时鱼苗大部分时间附着 在鱼巢上,靠卵黄囊提供营养, 为鱼苗能主动游泳觅食时,才能 去掉鱼巢。
三)、亲鱼培育池
面积:2-4亩,水深:1.5-2米。 性状:长方形,东西向。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清除过多淤泥,消毒。
四)、亲鱼的放养
单养或混养,过采取混养。 模式: 青、草鱼养殖,可配3-4尾鲢鱼和2-3 尾鳙鱼。 鲢鱼池可配鳙鱼或青、草鱼。 鳙鱼池可配青、草鱼。 注意:鳙不配鲢,青鱼不配草鱼。
3)pH 鱼类胚胎发育的适宜pH为7.0 - 9.0,最适PH 值为7.5- 8.5。低于6.4和高于9.5,卵膜早溶,引 起大量死亡。采取循环水孵化受精卵时,常出现两 种倾向,水中有机物质逐渐积累降低pH。或采用敞 池具有一定数量浮游植物的水源,在日光充足情况 下光合作用强烈,致使水中 pH迅速增高,有时 p H超过9.5以上,造成胚胎大量或全部死亡。因此, 在可能的情况下,孵化用水一般不要采用循环式。
4)敌害生物 危害鱼类胚胎发育与存活的常见敌害生物有:剑水蚤、 虾苗、小鱼和细菌、真菌等。水霉菌是鲤、鲫、虹鳟等 胚胎的主要敌害。水霉菌在水温低于20℃时大量繁生 危害鱼类胚胎,应用相应药物消毒防治。 浮性受精卵和漂流性受精卵的敌害生物除疾病菌外,主 要是直接伤害卵膜、胚胎与仔鱼表皮的剑水蚤、虾苗和 吞胚胎与仔鱼的小鱼等。剑水蚤是四大家鱼胚胎和仔鱼 常见且危害很大的敌害生物,其危害程度与它们接触胚 胎与仔鱼的时间长短及其密度有关。试验证明,剑水蚤 对仔鱼出膜3d内的危害程度比对胚胎危害更大,即每 4ml水中有一个剑水蚤就对仔鱼产生不利影响,而每 2.5 ml有一个剑水蚤对胚胎才有不利影响。虾苗和小鱼 等对胚胎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5个体长1.5cm虾 苗在10h内能把20个胚胎全部弄伤致死。因此,孵化 用水应严格进行过滤,滤取各种危害胚胎和仔鱼的敌害 生物。
二)、亲鱼的选择
来源:江、河、湖泊中,野生为好。 捕捞:早春、晚秋,不易受伤。 选留:性成熟、个体大、见状,雌雄比1:1.2。 (有国家标准) 草鱼,GB 17715-1999;青鱼,GB 17716-1999; 鲢,GB 17717-1999; 鳙,GB 17718-1999。 运输:帆布桶运输,氧气袋、麻醉运输 等。
发育质量和成活: 四大家鱼胚胎发育的存活温度为18- 30℃, 鲤、鲫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 -22℃。对于四大家鱼来说,水 温低于18℃和高于30℃,或突然下降5℃以上,胚胎发育出现大 量畸形并大量死亡,而在其他条件正常和最适水温条件下,其孵 化率和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
2)溶解氧 浮性卵与漂流性卵的发育对水中溶氧量的适应力 比粘性受精卵与沉性受精卵低。鱼类胚胎发育各个 分期的耗氧量有一定差异,其中囊胚期、原肠期、 神经胚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期出现比较明显的波 峰,尤以原肠期和孵化期耗氧量最高,但各期耗氧 量的规律一般是随胚胎发育的进展而增加,仔鱼期 的耗氧量高于孵化前各个时期。
一.鱼的生命历程
授精卵(生命的起点)
睏花,水花,寸片
鱼苗
夏花,秋片,冬片
亲鱼,种鱼
鱼种,成品鱼
商品鱼
二.鱼类的性腺发育规律
(一)、鱼类卵巢形态与卵子发育 鱼类卵巢的形态结构 : 卵巢一般成对,位于体腔背壁 ,其形态结构可分为游离 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类型。 封闭卵巢: 卵巢外面有卵巢膜, 其后端延伸为生殖管,成 熟卵细胞落入卵巢囊中,直接经输卵管,从生殖孔排 出体外。 游离卵巢:卵巢裸露,外面无卵巢膜或卵囊,成熟卵细胞 落入腹腔中,然后从生殖管的输卵孔(喇叭口)进人 输卵管,再从泌尿生殖孔排出体外,如史氏鲟等大型 鱼类的卵巢。(四大家鱼)
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催产的季节是5月上中旬至6月中 旬。华南地区约提早一个月。华北是5月底至6月底。东北 地区是至7月上旬。
催产温度(催产水温18℃~30℃,以22℃~28℃最
适)
1.催产剂的种类
目前用于鱼类繁殖的催产剂主要有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HCG)、鱼类脑垂体(PG)、促 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
六、亲鱼催熟
在催产前发现亲鱼性腺成熟差,不能如期 催产,需催熟。注射激素使之发育成熟。 方法:注射LRH-A,0.2-0.5ug/Kg,或脑垂 体, 0.5mg/Kg。
第三节、人工催产
一)、催产原理: 生态条件– 感觉器官—神经中枢—下丘脑